虽然生物方面是学盲,但是做过研究写过论文,像peter navarro谈HCQs说的,应该算接受过识别科学文章的训练。第一剂第二剂间隔只有20多天,发病还有潜伏期,而且10/1样本根本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当时设计实验也是要求最低50多个感染样本才能有结论。
let us assume这1个感染的是正确结论,也assume以色列240人感染了,那么4万人测试一半人打疫苗,就有1/20000,然后推算出以色列打疫苗的人数: 240/(1/20000)=4.8million. 当然,还需要考虑实验地区的当时的感染率,好像100万人打了疫苗,240人感染也不离谱。
Anyway, this is still better than nothing.
虽然生物方面是学盲,但是做过研究写过论文,像peter navarro谈HCQs说的,应该算接受过识别科学文章的训练。第一剂第二剂间隔只有20多天,发病还有潜伏期,而且10/1样本根本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当时设计实验也是要求最低50多个感染样本才能有结论。
let us assume这1个感染的是正确结论,也assume以色列240人感染了,那么4万人测试一半人打疫苗,就有1/20000,然后推算出以色列打疫苗的人数: 240/(1/20000)=4.8million. 当然,还需要考虑实验地区的当时的感染率,好像100万人打了疫苗,240人感染也不离谱。
Anyway, this is still better than nothing.
let us assume这39个感染的是正确结论,也assume以色列240人感染了,那么4万人测试一半人打疫苗,就有39/20000,然后推算出以色列打疫苗的人数: 240/(39/20000)=0.123million. 当然,还需要考虑实验地区的当时的感染率,好像100万人打了疫苗,240人感染应该比实验结果要好。当然,还需要考虑实验地区的当时的感染率和以色列现在的感染率。
依然有疑点,第一剂和接种第二剂之间只有20多天,感染那么多,82/39, 比第二剂之后的162/8。对于安慰剂,应该只跟时间感染率有关(82 vs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