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用数学破解乐透 美国老夫妇10年赢2600万美元

严志刚:用镜头定格中国40年变迁的摄影师



8 小时前

中国共产党将在周四(7月1日)庆祝其成立100周年。

在毛泽东时代,中共激进的政策曾导致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陷入大饥荒和内乱。

但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迅速腾飞。一些本地摄影师开始用相机捕捉这一切,希望能记录变迁中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

BBC驻中国记者麦笛文(Stephen McDonell)采访了一位小有名气的摄影师,与他聊了聊他所看到的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冠疫情:“所有不该做的事情,巴西都做了”​

  • 奥拉·盖林(Orla Guerin)
  • BBC记者 发自巴西利亚
2021年7月12日
A woman wears a mask with a bloody hand print printed on it


如果他还活着,约西尔多·德·莫拉(Josildo de Moura)将在今年12月庆祝他结婚40周年纪念日。然而,这位全心全意的丈夫和五名孩子的父亲患上了新冠肺炎,在圣保罗郊区的一家社区诊所外艰难地喘气,最终死去。他今年62岁,和绝大多数巴西人一样,当时仍在等待接种疫苗。

“痛苦是无止境的,”他的妻子希达(Cida)说,她坐在厨房的桌子旁,周围都是儿女和孙辈。“每天我们都听到越来越多的家庭经历我们一样的痛苦,失去至亲。”

这里的损失是惊人的。超过50万巴西人死于新冠肺炎,死亡人数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这里的专家预测,他们的国家正在赶超美国。

作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并有一套成熟的针对疾病的疫苗接种系统(译者注:巴西从1970年代开始便设立了全国性的免疫项目,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巴西如何沦落至此?对许多人来说,责任在该国的极右翼总统博尔索纳罗(Jair Bolsonaro)。

“他本可以帮助每个人采取正确的措施,”声音坚定、留着浓密灰色卷发的希达说。

“他的做法完全相反,没有对人民的尊重。真让人反感。”

Josildo and Cida wedding picture

图像来源,FAMILY PICTURE

约西尔多在他的结婚40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去世。

就在巴西仍在埋葬死者之际,联邦参议院正仔细审视对这一流行病的处理。听证会于四月开始,对外现场直播。对这里的许多人来说,它成了必看的电视剧,一种由悲剧和爆炸性证词组成的连续剧。

来自疫苗制造商辉瑞(Pfizer)的一位代表的证据足够确凿。他告诉调查团,该公司去年多次提出向政府出售疫苗,但它被忽视了好几个月之久。发了100多封邮件都没有回音。

调查中的另一名证人指责总统博尔索纳罗在从印度购买未经批准的新冠疫苗的合同中,对违规行为和严重的超额收费视而不见。总统否认知情,也否认有任何不当行为。

此项调查由反对党参议员奥马尔·阿齐兹(Omar Aziz)主导。他是来自遭疫情重创的亚马逊州(Amazonas)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奥马尔·阿齐兹自己的弟弟瓦利德(Walid)也在死者之列。在我们见面的当天,他还因疫情失去了一个终生挚友。

“拯救生命的是在巴西人手臂上扎的两针,”他告诉我们。“如果政府早点买疫苗,我们就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我们有一个不相信科学的总统,他相信群体免疫。”

A woman clutches her heart at a candlelit memorial in Brazil

图像来源,REUTERS
超过50万巴西人死于新冠肺炎,死亡人数位居全球第二。

这名联邦参议员坚持他的调查不是党派性的。“病毒不会选择政党,”他对我们说。“每个人都快死了。”

从大流行伊始,这位巴西领导人就对新冠肺炎不屑一顾,称其为“小型流感”。去年,当他被问及疫情导致民众死亡时,他回答说:“这是一个应该给掘墓人的问题”。

他蔑视社交距离,坚持认为经济必须保持开放,并说呆在家里是“白痴做的”。就在上个月,他还因在带领支持者进行摩托车集会时没有戴口罩而被罚款。
当总统完全轻视风险时,佩德罗·哈拉尔(Pedro Hallal)教授却在计算死亡人数。他是一名流行病学家,领导着巴西最大的新冠病毒研究。作为一名科学家,作为一个巴西人,他说这是一场清醒的梦魇。

“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每个人都会做这样的梦,在梦中他们不能动,也无法大叫,”他说。“这正是我这16个月的感受。我接受过培训,明白大流行中正在发生的事情。我说了,但政府里没有人在听。就在我们今天讲话时,又有2000名巴西人即将丧命。”

A man holds up a sign protesting against the Covid death toll in Brazil

一名巴西人手举标语,抗议政府的懈怠导致超过50万人死亡。
哈拉尔教授已经失去了几个朋友。他说,他的国家已成为大流行病中所有可以被做错的事的实验室。据他的研究,有40万人的死亡本可以避免,其中四分之一(10万人)是由于去年未能签署疫苗合同造成的。

“所有你不该做的事情,”他说,“巴西都做了。”

“他说大流行并不重要。去年4月,我们的总统说这将结束。然后他说疫苗不安全。总统自己的这些言论造成了恶果,导致了民众死亡,这就是我们需要说的。”

哈拉尔教授在调查中提供了证据,他还给这位巴西领导人留了个口信。“辞职吧,”他说。“这是你能为巴西做的最好的事情。”

这种可能性很小,但博尔索纳罗如今腹背受敌。虽然参议院的调查预计不会导致对他的弹劾,但最高法院已授权开展刑事调查。他的支持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全国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抗议活动。

Protester takes picture of image depicting President Bolsonaro

死亡人数的飙升正让该国的极右翼领导人博尔索纳罗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但即便博尔索纳罗对风暴的不断加剧或死亡人数的飙升感到不安,他也没有表现出来。他仍有政治盟友和铁杆支持者。

希达很难理解这么多人死去,总统是如何继续执政的。“他仍然掌权,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她告诉我们。“他应该被赶出去。我希望听到博尔索纳罗再也不是巴西总统。”

像许多失去至亲的人一样,她希望关于巴西罹难者们的故事成为呈堂证供,苦难在明年的大选中得到昭雪,如果在此之前做不到的话。

 

新冠疫情:“所有不该做的事情,巴西都做了”​

  • 奥拉·盖林(Orla Guerin)
  • BBC记者 发自巴西利亚
2021年7月12日
A woman wears a mask with a bloody hand print printed on it


如果他还活着,约西尔多·德·莫拉(Josildo de Moura)将在今年12月庆祝他结婚40周年纪念日。然而,这位全心全意的丈夫和五名孩子的父亲患上了新冠肺炎,在圣保罗郊区的一家社区诊所外艰难地喘气,最终死去。他今年62岁,和绝大多数巴西人一样,当时仍在等待接种疫苗。

“痛苦是无止境的,”他的妻子希达(Cida)说,她坐在厨房的桌子旁,周围都是儿女和孙辈。“每天我们都听到越来越多的家庭经历我们一样的痛苦,失去至亲。”

这里的损失是惊人的。超过50万巴西人死于新冠肺炎,死亡人数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这里的专家预测,他们的国家正在赶超美国。

作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并有一套成熟的针对疾病的疫苗接种系统(译者注:巴西从1970年代开始便设立了全国性的免疫项目,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巴西如何沦落至此?对许多人来说,责任在该国的极右翼总统博尔索纳罗(Jair Bolsonaro)。

“他本可以帮助每个人采取正确的措施,”声音坚定、留着浓密灰色卷发的希达说。

“他的做法完全相反,没有对人民的尊重。真让人反感。”

Josildo and Cida wedding picture

图像来源,FAMILY PICTURE

约西尔多在他的结婚40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去世。

就在巴西仍在埋葬死者之际,联邦参议院正仔细审视对这一流行病的处理。听证会于四月开始,对外现场直播。对这里的许多人来说,它成了必看的电视剧,一种由悲剧和爆炸性证词组成的连续剧。

来自疫苗制造商辉瑞(Pfizer)的一位代表的证据足够确凿。他告诉调查团,该公司去年多次提出向政府出售疫苗,但它被忽视了好几个月之久。发了100多封邮件都没有回音。

调查中的另一名证人指责总统博尔索纳罗在从印度购买未经批准的新冠疫苗的合同中,对违规行为和严重的超额收费视而不见。总统否认知情,也否认有任何不当行为。

此项调查由反对党参议员奥马尔·阿齐兹(Omar Aziz)主导。他是来自遭疫情重创的亚马逊州(Amazonas)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奥马尔·阿齐兹自己的弟弟瓦利德(Walid)也在死者之列。在我们见面的当天,他还因疫情失去了一个终生挚友。

“拯救生命的是在巴西人手臂上扎的两针,”他告诉我们。“如果政府早点买疫苗,我们就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我们有一个不相信科学的总统,他相信群体免疫。”

A woman clutches her heart at a candlelit memorial in Brazil

图像来源,REUTERS
超过50万巴西人死于新冠肺炎,死亡人数位居全球第二。

这名联邦参议员坚持他的调查不是党派性的。“病毒不会选择政党,”他对我们说。“每个人都快死了。”

从大流行伊始,这位巴西领导人就对新冠肺炎不屑一顾,称其为“小型流感”。去年,当他被问及疫情导致民众死亡时,他回答说:“这是一个应该给掘墓人的问题”。

他蔑视社交距离,坚持认为经济必须保持开放,并说呆在家里是“白痴做的”。就在上个月,他还因在带领支持者进行摩托车集会时没有戴口罩而被罚款。
当总统完全轻视风险时,佩德罗·哈拉尔(Pedro Hallal)教授却在计算死亡人数。他是一名流行病学家,领导着巴西最大的新冠病毒研究。作为一名科学家,作为一个巴西人,他说这是一场清醒的梦魇。

“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每个人都会做这样的梦,在梦中他们不能动,也无法大叫,”他说。“这正是我这16个月的感受。我接受过培训,明白大流行中正在发生的事情。我说了,但政府里没有人在听。就在我们今天讲话时,又有2000名巴西人即将丧命。”

A man holds up a sign protesting against the Covid death toll in Brazil

一名巴西人手举标语,抗议政府的懈怠导致超过50万人死亡。
哈拉尔教授已经失去了几个朋友。他说,他的国家已成为大流行病中所有可以被做错的事的实验室。据他的研究,有40万人的死亡本可以避免,其中四分之一(10万人)是由于去年未能签署疫苗合同造成的。

“所有你不该做的事情,”他说,“巴西都做了。”

“他说大流行并不重要。去年4月,我们的总统说这将结束。然后他说疫苗不安全。总统自己的这些言论造成了恶果,导致了民众死亡,这就是我们需要说的。”

哈拉尔教授在调查中提供了证据,他还给这位巴西领导人留了个口信。“辞职吧,”他说。“这是你能为巴西做的最好的事情。”

这种可能性很小,但博尔索纳罗如今腹背受敌。虽然参议院的调查预计不会导致对他的弹劾,但最高法院已授权开展刑事调查。他的支持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全国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抗议活动。

Protester takes picture of image depicting President Bolsonaro

死亡人数的飙升正让该国的极右翼领导人博尔索纳罗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但即便博尔索纳罗对风暴的不断加剧或死亡人数的飙升感到不安,他也没有表现出来。他仍有政治盟友和铁杆支持者。

希达很难理解这么多人死去,总统是如何继续执政的。“他仍然掌权,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她告诉我们。“他应该被赶出去。我希望听到博尔索纳罗再也不是巴西总统。”

像许多失去至亲的人一样,她希望关于巴西罹难者们的故事成为呈堂证供,苦难在明年的大选中得到昭雪,如果在此之前做不到的话。

人送外号,巴西床总,更腻害!
 

新冠疫苗:台湾授权“高端”疫苗紧急使用 为何引发激烈辩论​

2021年7月21日
A logo of Taiwans vaccine maker Medigen Vaccine Biologics Crop (MVC) is seen outside a lab in Hsinchu on June 17, 2021.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台湾卫福部食药署公布,本周(7月17日)已完成专家审查会议,通过高端新冠肺炎疫苗“紧急使用权”(EUA)申请,允许专案制造,预计最快今年八月就能提供台湾20岁以上的民众施打。

根据台食药署署长吴秀梅公布资料,出席审查会议专家出席21人,其中主席不参与投票,18人同意、1人补件再议、1人不同意。台卫福部长陈时中表示,这都是科学的审查结果,会尽快送到疫苗小组进行讨论。

高端是台湾首支在核准通过的本地自制新冠疫苗,第二款自制疫苗“联亚”也在加速研发。但由于高端疫苗先以“免疫桥接”取代第三期实验上市,与多数国际主流疫苗方式不同,引起台湾舆论激烈辩论。

1626886308563.png


国民党主席江启臣今日到台北地检署按铃控告陈时中及卫福部“图利罪”,表示高达40亿新台币的高端疫苗购买,产品未达国际标准,盼司法机关调查。

台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苏紫云博士向BBC中文分析,台自制疫苗获得紧急授权可以满足“救急”及回馈国际社会及人道援助的目标。他预估2021年底,全台可以自给自足,同时援助台湾的邦交国,及开发中国家,纾缓全球疫苗供应不足之困境。

尚未进行三期试验​

疫苗

图像来源,EPA
自本土疫情爆发后,接种何款疫苗再次沿着台湾不同政治立场,激起激烈辩论及意见分歧。

高端疫苗通过审查,是全球首款尚未进行第三期临床试验,以免疫桥接(immuno-bridging)便通过EUA的新冠肺炎疫苗。这点也是各界议论最多之处。在新冠爆发前,全球许多他疫苗也使用过免疫桥接。

所谓“免疫桥接”指是施打疫苗后,在实验室比较“中和抗体量”,在美国FDA,尚未接受用于申请紧急使用授权。

因此,许多批评认为,以免疫桥接取代三期实验,并不严谨,此话题一度成为台湾疫情中最被关注的议题之一。

国民党主席江启臣在控告卫福部时便一再抨击,没有三期临床试验数据便“无法知道高端疫苗在临床上减少染疫、减少重症的比例,是否比得上其他主流疫苗……同样因为欠缺三期验证,高端到底能否有效对抗现在肆虐国际的新型变种病毒?”

台大医院儿童医院院长黄立民,也向台媒康健杂志称“人体试验目前只进行到第二期,只能证明安全性没问题,但还没有进行三期人体试验,保护效力不得而知,现在只能从中和抗体效价推估保护效力。”

Medical workers prepare the Astra Zeneca vaccines, as they authority starts its mass vaccination programs, following a surge of domestic cases and deaths related to the Coronavirus, in New Taipei, Taiwan, on 15 June 2021.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台湾目前施打的主要是阿斯利康和莫德纳两款疫苗。

台湾国家卫生研究院感染症与疫苗研究所研究员刘士任也在康健杂志上称,在欠缺三期临床数据情况下,“从中和抗体效价看起来,国产疫苗的效力比较令人担忧。”

不过,台湾生物医学专家、台中央研究院生医所何美乡教授则称,以中和抗体作为保护性替代指标具有法规科学背景。

何美乡在个人脸书发文,譬如,每年台湾流感疫苗更换抗原时的法规查核,都引用此方法:“其背后的必备条件是,量化抗体的实验方法已经标准化,且都使用国际统一的标准试剂。所以,每一个疫苗的抗体高低是可互相比较的。”

何美乡也强调,“EUA的查核是依各国的实况而定,假如,国外疫苗迟迟不来,国内疫情高涨,而国产疫苗接受审视之后,似乎中和抗体校价不劣于AZ(现在只有他在国内施打),那有何不可使用呢?”

政治化的疫苗选择​

指挥中心

图像来源,EPA

台湾自行生产疫苗的议题,在五月本土疫情爆发前并不太受关注。台湾民众此前对于施打疫苗兴趣极低,进入深度医疗科学讨论门槛又高。
但自本土疫情爆发后,接种何款疫苗再次沿着台湾不同政治立场,激起激烈辩论及意见分歧。

今年六月初,台湾本土疫情确诊高峰期间,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网路民调结果显示,在有选择机会施打疫苗的情况下,84%的民众倾向选择BioNTech,86.2%选择莫德纳,倾向选择娇生的有62%、AZ疫苗有52%;高端为28.1%、联亚则是25.6%。此外,有17.3%的民众会选择中国制疫苗,56%会选择中国代理,非中国制疫苗。

台湾舆论亦关注台湾总统蔡英文、副总统赖清德,是否会如外界预期接种高端或联亚疫苗,台湾总统府周一表示,就此问题“将依照指挥中心开放施打之计划,妥适进行后续相关规划,若有定案将适时对外说明。”

台湾为何急需本地产疫苗?​

排队打疫苗

图像来源,REUTERS
台湾的新冠疫苗从“乏人问津”到现在的“稀缺抢手”,中间也只不过相隔一、两个月的时间而已。

在全球陷入新冠变种疫苗危机之时,“疫苗保护主义”一直困扰全球防疫。

今年四月印度陷入疫情爆发危机,为阿斯利康代工的印度主要疫苗生产商宣布暂时禁止出口阿斯利康疫苗,造成全球,包含台湾在内的已签约买方拿不到该款疫苗。今年六月,欧盟(EU)向国际法院状告阿斯利康延迟交货,法院六月判决该厂只要在九月如期交货即可。

分析认为,台湾需要自己生产疫苗是因为“防疫如作战”,疫苗接种不仅是被视为对抗新冠病毒的关键,也是战略武器。尤其,台湾在国际卫生组织一直处于边缘,需“靠自己”。

据此,苏紫云则向BBC分析,台湾政府授与自产疫苗EUA也符合今年G7峰会的“百日任务”共同宣言。该宣言指出,面对非传统威胁,在确保安全有效性前提下,疫苗的开发与测试程序可缩短至100天,以因应新型生化威胁。

今年30多岁,有医生背景的台北市民凌先生(要求化名)向BBC中文解释,疫苗的覆盖率越大越好,但他认为台湾需要自己的疫苗,以面对疫苗国际短缺,以及将来变种病毒的威胁,“我对国产疫苗很有信心,而且台湾确实需要有自己的疫苗自我保护。”

然而,台湾内部对于国产疫苗的忧虑并未停歇。

譬如,接种自产疫苗是否会影响未来国际旅游?其它国家承不承认?台大医院黄立民便称:“国产疫苗还是打得出抗体,总会有一定保护力,安全性也不必担心,要应付国内疫情可能是可以的……问题是打了国产疫苗的人要不要继续打其他厂牌疫苗?以及国产疫苗未获国际认证出国怎么办?这都是复杂的问题。”
但也有民众说,高端疫苗是与 美国国卫院(NIH)签署授权及技术转移合约,取得新冠肺炎候选疫苗及相关生物材料,在台湾进行研发及生产。因此,将来至少在美国认证问题不是太大。

高端公司则发布声明称,将依规定执行相关安全监测,并进行第三期临床试验及其他验证性试验“以取得常规药证及国际认证为目标。”

据英国牛津大学数位统计网站Our World In Data,截至7月17日,全球疫苗涵盖率平均为26.2% ,台湾为20.1%。

 
好像只做了第二期实验,就草草结了,然后第三期也没开始,就获得紧急使用。中国科兴,国药疫苗虽然效果方面有点争议,但是人家还是按部就班,做了三期实验,还在多个国家做了测试。只能说中国的飞弹,让台湾人更加勇敢。
 
好像只做了第二期实验,就草草结了,然后第三期也没开始,就获得紧急使用。中国科兴,国药疫苗虽然效果方面有点争议,但是人家还是按部就班,做了三期实验,还在多个国家做了测试。只能说中国的飞弹,让台湾人更加勇敢。
是的,6月才完成第二期试验。

拒绝大陆完成了三期试验,并获得WHO批准的疫苗,这纯属是在玩政治。
 
中国智飞也没有三期实验数据,虽然在做三期,但是结果没有出来就已经大规模施打,这个跟俄罗斯的疫苗差不多,开始打的时候三期实验结果没有出来,最近传出智飞对各种变异效果不错。

台湾这个好直接免了三期实验。
 

新冠疫苗:台湾授权“高端”疫苗紧急使用 为何引发激烈辩论​

2021年7月21日
A logo of Taiwans vaccine maker Medigen Vaccine Biologics Crop (MVC) is seen outside a lab in Hsinchu on June 17, 2021.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台湾卫福部食药署公布,本周(7月17日)已完成专家审查会议,通过高端新冠肺炎疫苗“紧急使用权”(EUA)申请,允许专案制造,预计最快今年八月就能提供台湾20岁以上的民众施打。

根据台食药署署长吴秀梅公布资料,出席审查会议专家出席21人,其中主席不参与投票,18人同意、1人补件再议、1人不同意。台卫福部长陈时中表示,这都是科学的审查结果,会尽快送到疫苗小组进行讨论。

高端是台湾首支在核准通过的本地自制新冠疫苗,第二款自制疫苗“联亚”也在加速研发。但由于高端疫苗先以“免疫桥接”取代第三期实验上市,与多数国际主流疫苗方式不同,引起台湾舆论激烈辩论。

浏览附件988716

国民党主席江启臣今日到台北地检署按铃控告陈时中及卫福部“图利罪”,表示高达40亿新台币的高端疫苗购买,产品未达国际标准,盼司法机关调查。

台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苏紫云博士向BBC中文分析,台自制疫苗获得紧急授权可以满足“救急”及回馈国际社会及人道援助的目标。他预估2021年底,全台可以自给自足,同时援助台湾的邦交国,及开发中国家,纾缓全球疫苗供应不足之困境。

尚未进行三期试验​

疫苗

图像来源,EPA
自本土疫情爆发后,接种何款疫苗再次沿着台湾不同政治立场,激起激烈辩论及意见分歧。

高端疫苗通过审查,是全球首款尚未进行第三期临床试验,以免疫桥接(immuno-bridging)便通过EUA的新冠肺炎疫苗。这点也是各界议论最多之处。在新冠爆发前,全球许多他疫苗也使用过免疫桥接。

所谓“免疫桥接”指是施打疫苗后,在实验室比较“中和抗体量”,在美国FDA,尚未接受用于申请紧急使用授权。

因此,许多批评认为,以免疫桥接取代三期实验,并不严谨,此话题一度成为台湾疫情中最被关注的议题之一。

国民党主席江启臣在控告卫福部时便一再抨击,没有三期临床试验数据便“无法知道高端疫苗在临床上减少染疫、减少重症的比例,是否比得上其他主流疫苗……同样因为欠缺三期验证,高端到底能否有效对抗现在肆虐国际的新型变种病毒?”

台大医院儿童医院院长黄立民,也向台媒康健杂志称“人体试验目前只进行到第二期,只能证明安全性没问题,但还没有进行三期人体试验,保护效力不得而知,现在只能从中和抗体效价推估保护效力。”

Medical workers prepare the Astra Zeneca vaccines, as they authority starts its mass vaccination programs, following a surge of domestic cases and deaths related to the Coronavirus, in New Taipei, Taiwan, on 15 June 2021.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台湾目前施打的主要是阿斯利康和莫德纳两款疫苗。

台湾国家卫生研究院感染症与疫苗研究所研究员刘士任也在康健杂志上称,在欠缺三期临床数据情况下,“从中和抗体效价看起来,国产疫苗的效力比较令人担忧。”

不过,台湾生物医学专家、台中央研究院生医所何美乡教授则称,以中和抗体作为保护性替代指标具有法规科学背景。

何美乡在个人脸书发文,譬如,每年台湾流感疫苗更换抗原时的法规查核,都引用此方法:“其背后的必备条件是,量化抗体的实验方法已经标准化,且都使用国际统一的标准试剂。所以,每一个疫苗的抗体高低是可互相比较的。”

何美乡也强调,“EUA的查核是依各国的实况而定,假如,国外疫苗迟迟不来,国内疫情高涨,而国产疫苗接受审视之后,似乎中和抗体校价不劣于AZ(现在只有他在国内施打),那有何不可使用呢?”

政治化的疫苗选择​

指挥中心

图像来源,EPA

台湾自行生产疫苗的议题,在五月本土疫情爆发前并不太受关注。台湾民众此前对于施打疫苗兴趣极低,进入深度医疗科学讨论门槛又高。
但自本土疫情爆发后,接种何款疫苗再次沿着台湾不同政治立场,激起激烈辩论及意见分歧。

今年六月初,台湾本土疫情确诊高峰期间,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网路民调结果显示,在有选择机会施打疫苗的情况下,84%的民众倾向选择BioNTech,86.2%选择莫德纳,倾向选择娇生的有62%、AZ疫苗有52%;高端为28.1%、联亚则是25.6%。此外,有17.3%的民众会选择中国制疫苗,56%会选择中国代理,非中国制疫苗。

台湾舆论亦关注台湾总统蔡英文、副总统赖清德,是否会如外界预期接种高端或联亚疫苗,台湾总统府周一表示,就此问题“将依照指挥中心开放施打之计划,妥适进行后续相关规划,若有定案将适时对外说明。”

台湾为何急需本地产疫苗?​

排队打疫苗

图像来源,REUTERS
台湾的新冠疫苗从“乏人问津”到现在的“稀缺抢手”,中间也只不过相隔一、两个月的时间而已。

在全球陷入新冠变种疫苗危机之时,“疫苗保护主义”一直困扰全球防疫。

今年四月印度陷入疫情爆发危机,为阿斯利康代工的印度主要疫苗生产商宣布暂时禁止出口阿斯利康疫苗,造成全球,包含台湾在内的已签约买方拿不到该款疫苗。今年六月,欧盟(EU)向国际法院状告阿斯利康延迟交货,法院六月判决该厂只要在九月如期交货即可。

分析认为,台湾需要自己生产疫苗是因为“防疫如作战”,疫苗接种不仅是被视为对抗新冠病毒的关键,也是战略武器。尤其,台湾在国际卫生组织一直处于边缘,需“靠自己”。

据此,苏紫云则向BBC分析,台湾政府授与自产疫苗EUA也符合今年G7峰会的“百日任务”共同宣言。该宣言指出,面对非传统威胁,在确保安全有效性前提下,疫苗的开发与测试程序可缩短至100天,以因应新型生化威胁。

今年30多岁,有医生背景的台北市民凌先生(要求化名)向BBC中文解释,疫苗的覆盖率越大越好,但他认为台湾需要自己的疫苗,以面对疫苗国际短缺,以及将来变种病毒的威胁,“我对国产疫苗很有信心,而且台湾确实需要有自己的疫苗自我保护。”

然而,台湾内部对于国产疫苗的忧虑并未停歇。

譬如,接种自产疫苗是否会影响未来国际旅游?其它国家承不承认?台大医院黄立民便称:“国产疫苗还是打得出抗体,总会有一定保护力,安全性也不必担心,要应付国内疫情可能是可以的……问题是打了国产疫苗的人要不要继续打其他厂牌疫苗?以及国产疫苗未获国际认证出国怎么办?这都是复杂的问题。”
但也有民众说,高端疫苗是与 美国国卫院(NIH)签署授权及技术转移合约,取得新冠肺炎候选疫苗及相关生物材料,在台湾进行研发及生产。因此,将来至少在美国认证问题不是太大。

高端公司则发布声明称,将依规定执行相关安全监测,并进行第三期临床试验及其他验证性试验“以取得常规药证及国际认证为目标。”

据英国牛津大学数位统计网站Our World In Data,截至7月17日,全球疫苗涵盖率平均为26.2% ,台湾为20.1%。

高端疫苗,英文名字是啥,high class vaccine?

叫“高端”,感脚有些不自信啊。就好比,矮个子叫大壮,丑人叫美美,老棒菜自称宝宝...
 
高端疫苗,英文名字是啥,high class vaccine?

叫“高端”,感脚有些不自信啊。就好比,矮个子叫大壮,丑人叫美美,老棒菜自称宝宝...

台湾这个起名用心险恶。
是不是暗示低端人口够不着这疫苗。
 
智飞生物的新冠疫苗是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对应的是 Novavax。正在做三期临床试验、还没有 interim analysis 结果就大规模施打,这么做是不太对的 (利用了紧急使用 EUA 的模糊空间)。大概药监局有人觉得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的不良反应较小,就恶劣地放行了紧急使用 EUA。

中国智飞也没有三期实验数据,虽然在做三期,但是结果没有出来就已经大规模施打,这个跟俄罗斯的疫苗差不多,开始打的时候三期实验结果没有出来,最近传出智飞对各种变异效果不错。

台湾这个好直接免了三期实验。
 
最后编辑:
图像来源,MICHAEL HURST
超过1100名盟军士兵被关押在金卡西基战俘营。

这个小镇曾是金卡西基战俘营(Kinkaseki)的所在地,金卡西基战俘营是日本当年在台湾岛上设立的十几个战俘营的其中一个,二战期间这些战俘营里曾经关押了约4500名盟军被俘士兵。

Kinkaseki 就是金瓜石,怎么翻译金卡西基?
 
是的,6月才完成第二期试验。

拒绝大陆完成了三期试验,并获得WHO批准的疫苗,这纯属是在玩政治。
是二期的中期,二期完成要到11月份。台湾这次不知招了什么魔了,纯粹瞎搞。
 

东京奥运观察:中国人奥运观的变迁​

  • 陈岩
  • BBC中文记者
9 小时前
苏炳添举起双拳

图像来源,REUTERS

奥运百米短跑决赛第六名通常不会是焦点,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他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闯入男子百米短跑决赛的中国人,也是奥运会采用电子计时以来,首次有亚洲选手闯入奥运百米决赛。

这届奥运会对中国而言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次,在很多方面折射出的改变,使其意义甚至超过北京奥运。

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办奥运会?

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竞争和合作是底色,合作往往以贸易的姿态呈现,竞争则多以战争的形式展开。19、20世纪人类社会整体跨过现代性门槛,奥运会满足了一个需求——用一种和平的方式来满足竞争天性。现代化的另一个产物是民族国家,于是以国家为单位进行体育竞技成为国际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其次,为什么各个国家热衷参加奥运会?因为这是凝聚民族认同感的绝佳舞台。

在工业革命初期,人们脱离土地和宗族,以个体身份参与社会分工,但是依然渴望族群认同感,于是足球流行起来,成为凝聚城市新兴阶层的利器。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产生于英国最早的煤钢重镇谢菲尔德。

同理,一战之后,民族国家兴起,二战之后,殖民地纷纷独立,一大批新建立的国家,亟需通过国际舞台上的体育胜利来凝聚民众。中国也有这个需求,这就是为什么1959年容国团拿下乒乓球世锦赛冠军(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成为举国大事。周恩来甚至认为容国团夺冠可以跟国庆十周年相提并论,于是当年成立一个乒乓球拍品牌“红双喜”。

collage of Chinese athletes in Olympics

为何中国女运动员是男的两倍​

80年代,国门再开,换了新气象,中国继1952年后再次参加奥运会。时隔32年后,亮相洛杉矶,豪取15金,成绩斐然。李宁更是一个人拿了三金二银一铜,当届个人奖牌第一。但是苏联领着社会主义国家联合抵制这届奥运会,使金牌的“含金量”稀释不少。果真88年再赴汉城奥运,中国仅获五金。

不过这并不妨碍中国人的奥运金牌狂热,一如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经济上对“世界500强”的追求和迷恋。这种狂热并不是对于体育本身,而是急于通过金牌,凝聚认同感,提升自信心。彼时中国压抑多年,摆到国际上,从各领域看都要啥啥不行,因此这方面需求极强。

那么,怎么提升金牌数?中国研究了一下,发现要巧取,换言之,哪个项目竞争小,搞哪个。蹦床上拿个金牌,跟篮球上拿个金牌没啥区别,但难度上天壤之别。于是中国聚焦“小、巧、难、女、少”的项目,着力培养人才。

尤其是女子项目,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让各国家女子项目的参与度和训练强度都弱于男子,恰恰成了中国的发力方向。这种影响延续至今,这就是为什么本届奥运中国代表团女运动员是男运动员的两倍。

金牌功利主义无所谓对错,对于后发国家,这种策略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但在个人层面,副作用不小。因为输了,不仅关乎个人荣辱,还关乎国家荣誉。山呼海啸的追捧,可能在失败后就成了铺天盖地的谩骂。

这就是为什么李宁在汉城之后,有人邮寄绳子让他上吊;郎平在曼谷亚运会败给日本女排后,观众写信称她“不成器的北京四号”。甚至在2008年,屡破110米栏纪录的刘翔,因伤退赛后,也被骂了几年。

苏炳添冲线

图像来源,REUTERS
尽管决赛尽排名第六,但中国的苏炳添的半决赛成绩以及进入奥运百米决赛还是创造了历史。

排名第六的“神”​

13年过去了,对于中国而言,很多事情变化了。本届奥运,金牌榜排名不再是中国网民唯一的关注点,即便中国霸榜多日,即便在最后一天被美国反超,都没有引起太多讨论。反而在美国,掀起一场奖牌榜应该如何排序的小风波

还有,本届中国哪位运动员最受关注?从网络热度来看,似乎是男子百米选手苏炳添,决赛9.98秒,排名第六。

苏炳添连铜牌都没摸到,却被中国网民称为“苏神”、“苏炳添yyds”(网络用语:永远的神)。

请问有“神”是排名第六吗?但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排第六也是他们的“神”。

因为这是一项中国几乎注定永远无法取得金牌的项目。在短跑项目上,西非裔运动员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历史上跑进10秒大关的差不多160人中,不是西非裔的仅为个位数。2010年才有第一个白人破10,即法国的莱梅特里;2015年有第一个黄种人破10,就是苏炳添。

36069913-ab09-4731-a988-a36debd3546d


資料來源:世界田聯

因此,站在奥运百米决赛跑道上,就已是苏炳添的夙愿;因此,即便连奖牌的影子也没摸到,中国观众也不吝啬掌声。

更值得深思的是,苏炳添和他的队友谢震业、葛曼棋、梁小静,在选择短跑项目的一瞬间,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整个奥运生涯可能都注定拿不到奖牌。但这没有阻挡他们竭力训练,自律生活,然后享受赛道。一如奥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哦对了,以后还要加上“更团结”。

有意思的是,两位以前被“金牌本位主义”伤害过的运动员,也迎来一些反转。郎平作为女排教练折戟小组赛,洒泪道歉隐退,但大部分评论的态度是“郎平不欠我们道歉”“女排需要你”,反而要求反省地方的体育选拔机制。田径场上,观众惊觉17年后110米栏纪录依然是刘翔,于是“欠刘翔一个道歉”的话题被顶上热搜。

男子双打李俊慧和刘雨辰在决赛输给中华台北,也刺痛很多网民,使他们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男子双打李俊慧和刘雨辰在决赛输给中华台北,也"刺痛"很多网民,使他们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金牌固然重要,拼搏的人都值得赞扬”​

别误会,这并不意味着谩骂消失了,甚至因为互联网,这种谩骂更显眼,比如乒乓球混合双打,中国对阵日本失败后,许昕、刘诗雯赛后道歉,依然迎来不少人的骂声;再比如,男子双打李俊慧和刘雨辰在决赛输给中华台北,也“刺痛”很多网民,使他们成为被攻击的目标。这也折射出,中日关系、两岸关系等政治议题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影响中国人看奥运的姿势。

但纵观整届奥运,主要舆论风向发生了显而易见的转变。网易旗下的用户调研平台对500位网友进行问卷调查,62%认为“金牌固然重要,拼搏的人都值得赞扬”,35.9%的人认为“输赢不重要,尽力就是最棒的”,仅有2.2%认为“输赢不重要的评论不利于运动员争夺第一”。

中国资深媒体人张丰撰文评论认为,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可能始于2008年北京奥运,彼时中国稳居金牌榜首位,极大地满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此后中国开始从“唯金牌论”中解脱出来,也开始更立体地感知奥运魅力。

“当你不再信奉‘唯金牌论’,你也就真正看懂了奥运会。”张丰表示。

苏炳添在跑道上

图像来源,REUTERS
苏炳添在2015年就成为了第一个“破10”的亚洲本土选手,而此后他的竞技水平一直保持,在东京奥运会之前已经七次跑进10秒。

最后,这种变化似乎得到官方的某种确认——苏炳添被选为闭幕式上的旗手。

这一人选本身也代表着改变——1984-2000年,五届奥运会的闭幕旗手都是男篮队员,此时选人标准不在于个人表现,而意在通过高大的身材展示形象。
2004年风头正劲的100米栏金牌得主刘翔,2008年是羽毛球金牌得主的张宁,2012年是帆船金牌得主徐莉佳,2016年是乒乓球女单金牌得主丁宁。

而2021年,是排名第六,而且可能永远拿不到金牌的“苏神”。

 

气候变化:中国应对政策对全世界有何重要​

  • 戴维·布朗(David Brown)
  • BBC 新闻
6 小时前
China flag and power station


中国的碳排放量世界第一而且增长快速,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

专家们一致同意,如果中国的碳排放量没有巨幅缩减,那么全球对抗气候变化的努力不会成功。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承诺,将努力维持碳排放在2030年以前封顶,并且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但是他没有具体说明中国如何能够实现这个雄心勃勃的目标。

爆炸式增长​

虽然所有国家在降低碳排放方面都遭遇困难,但是中国面临最大的挑战。

中国人均碳排放大约是美国的一半,但是14亿人口和爆炸式经济成长使得中国的碳排放总量位居全世界第一。

2006年,中国成为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现在,全球温室气体总量有超过四分之一是中国排放的。

煤炭发电​

许多专家表示,中国能够降低碳排放,但是要做出根本改变。

几十年来,中国高度依赖煤炭发电,而且还持续增加。
中国依赖煤炭发电

Presentational white space

习近平表示,中国将从2026年“逐步减少”煤炭使用,但是相关讲话受到部分国家政府和活动人士的批评,指责做得不够。

北京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中国需要在2050年以前完全停止使用燃煤发电,并以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取代。

但中国不但没有关闭燃煤发电站,而且还继续在全国60多个地点兴建燃煤发电站,有部分地点还不止一个。

中国新建煤炭发电站

Presentational white space

法国巴黎的环境和气候科学机构(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Science)研究人员菲利普·西艾斯(Philippe Ciais)表示,新建的发电站使用年限通常在30至40年间,如果中国要减少碳排放,就要先减少新电厂的发电量,同时还要关闭旧电厂。

如果不关闭旧电厂,可以加以改装减少排放,但大规模改装技术尚未成熟,而许多新电厂在使用不久后就必须报废才能减少碳排放。

中国表示有权利像西方国家过去那样,先发展经济摆脱贫穷,再来想办法减少碳排放。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其他国家的燃煤发电厂出资,但现在已经降低新投资。

中国绿色能源​

清华大学研究人员表示,中国需要在2050年以前达成90%的能源来自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中国的绿能科技制造,例如太阳能电板和大型电池的生产技术领先全球,这方面的领先有助于中国实现这个目标。

最早,中国是为了降低各大城市的空气污染而开始拥抱绿色能源技术的。

但是现在,中国政府相信绿色能源科技有庞大的经济潜力,能为千百万中国人提供工作机会和经济收入,还能减少中国对外国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

英国海外发展研究院(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的研究员曹岳(音译)表示,“中国已经领先全球能源转型,我们现在能够使用越来越便宜的绿能科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

中国太阳能

Presentational white space

中国的太阳能发电量也领先全球,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也许这并不算什么,但这说明了中国未来的趋势。

中国的风力发电也快速发展,2020年中国新设的风力发电是任何其他国家的三倍以上。

中国表示,2030年以前,将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至25%,许多观察人士相信这个目标将会提早实现。

电动汽车​

中国电动汽车销售施展率排名全球第七,但考虑到庞大人口基数,中国生产和销售的电动汽车数量远远超过任何其他国家,大约每20辆汽车销售中,约有一辆是电动汽车。

中国电动汽车销售

Presentational white space

要计算出电动汽车能降低多少碳排放并不容易,尤其是要考虑到把生产电动汽车和充电等过程中制造的碳排放也算进去的话。

但是研究显示,电动车在使用年限期间的碳排放量,通常要比一般的汽油车和柴油车要少。

这对整体碳排放的降低至关重要,因为运输造成的碳排放大约是燃烧燃料的碳排放的四分之一,陆地交通工具是最主要的排放来源。

在2025年以前,中国生产的电池储电量将是其他国家生产电池储电量加起来的两倍以上。

观察人士表示,这将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和释放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规模。

中国土地绿化​

温室气体排放净值为零,并不表示中国不再排放温室气体。

净值为零意味着中国将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通过不同手段吸收剩下来的碳排放。

增加有植被的土地面积能帮助吸收碳排放,因为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

在这方面中国也有鼓舞人心的好消息,中国绿化速度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快,大部分归功于用来减少土壤流失和降低污染的植树项目。

1628963895196.png

Presentational white space

另外,因为要增加农作物每年收成次数而不断种植,也导致土地种植时间更长,加快绿化速度。

下一步?​

全球对抗气候变化是否能成功,取决于中国是否能成功。

兰卡斯特环境中心(Lancaster Environment Centre)的提菲尔德(David Tyfield)教授表示,“除非中国能做到低碳经济,否则我们不能解决气候变化。”

中国有许多强项优势,尤其是坚持长期战略的能力,以及动员大规模投资的能力。

中国当局面对一个如此艰难的任务,未来如何发展至关重要。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