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用数学破解乐透 美国老夫妇10年赢2600万美元

中国该考虑要求美国取消所有中国公司限制,包括华为。否则加征对美出口关税,以推高其通膨 一一 这叫啥,防守反击
 
最后编辑: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美國不會再「袖手旁觀」,將更積極施壓中國,以改變華府認定的扭曲市場的行為,美國正擬定新的對中貿易政策作法。儘管她沒有提供相關具體措施,不過知情人士透露,美國下一步可能啟動新貿易調查,該調查恐導致關稅,甚至對中國實施禁運。
 

早期教育:学习阅读的最佳年龄是什么时候?​

  • 梅丽莎·霍根布姆
  • (Melissa Hogenboom)
1 小时前

一起读书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我七岁时开始学习阅读,这是我上的斯坦纳学校(Steiner school,又称为华德福学校)的典型做法。我女儿在英格兰一所普通的学校上学,四岁开始学认字,这是大多数英国学校的典型情况。

在我对教育的理解还是爬树、跳水坑时,看着她背字母、念单词,我不禁想知道不同经历是如何塑造我们的。她是否获得了至关重要的开端,是否将给她带来终身好处?还是在她应该享受自由时,承受了过多潜在压力?或者我只是过于担心了,而从什么年龄开始阅读和写作并不重要?

毫无疑问,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包括书面、口头、歌唱、大声朗读等方式,这些在我们早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婴儿对他们在子宫里接触到的语言已经有了更好的反应。在孩子出生前和婴儿时期,父母就被鼓励给他们读书。有证据表明,我们在孩童时期与人交谈的多少,会对未来教育成就产生持久影响。书籍是丰富语言接触的重要因素,因为书面语言通常包含比日常口语更广泛、更细致和详细的词汇。这能帮助孩子们增加表达的范围和深度。

由于儿童早期的语言经验被认为对日后成功至关重要,因此在正式教育开始之前,学龄前学校就开始教孩子基本识字技能,这越来越普遍。当孩子们开始上学时,识字总是重点。这一确保所有儿童学会读写的目标变得紧迫起来,因为研究人员警告称,新冠大流行已导致富裕家庭和贫穷家庭之间的成绩差距扩大,加剧了学术不平等。

儿童学习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享受阅读的方式有很多。在纳米比亚的这所学校里,盲人和视障儿童学习盲文(Credit: Oleksandr Rupeta/NurPhoto/Getty Images)

在许多国家,正规教育从四岁开始。人们通常认为,早点开始教育能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学习和超越。不过,这是一场“教育军备竞赛”,家长试图通过私人辅导和教学给了孩子在学校的早期优势,一些家长甚至花钱让四岁的孩子接受额外私人辅导。

与几十年前以游戏为基础的早期教育相比,可以看到政策上的巨大变化,这基于孩子需要什么技能才能出人头地。在美国,这种紧迫性随着政策变化而加快,比如2001年的《不让任何孩子落后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推动将标准化考试作为衡量教育表现和进步的一种方式。在英国,孩子们在一年级(5-6岁)要接受测试,以检查他们是否达到了预期阅读标准。批评人士警告,这样的早期测试会让孩子们推迟阅读,而支持者则表示,这有助于确定哪些人需要额外支持。

然而,许多研究表明,早期过度学术化的环境几乎没有什么益处。2015年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社会对孩子在幼儿园应该达到的目标期望已经改变,这导致了“不恰当的课堂实践”,比如减少了游戏式学习。

“学校化”的风险​

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环境质量非常重要。“幼儿学习阅读是小学教育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这对孩子在生活中取得进步至关重要,”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小学教育教授多米尼克·怀斯(Dominic Wyse)说。他和同校社会学教授爱丽丝·布拉德伯里(Alice Bradbury)发表了一项研究,提出教授读写能力的方式很重要。

他们在2022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英格兰学校系统对自然拼读法的高度关注可能会让一些孩子感到失望。自然拼读法是一种将口语单词或字母发音与单个书面字母放在一起进行“发音”的方法。

布拉德伯里说,一个原因是“幼龄学校化”导致了更早的正式学习。但用于评估早期学习的测试可能与阅读和享受书籍等文本所需的技能没什么关系。

例如,测试会要求学生“读出”和拼写无意义的单词,以防止他们简单地猜测或识别熟悉的单词。由于没有意义的单词不是有意义的语言,孩子们会觉得这个任务困难和迷惑。布拉德伯里发现,获得这些解码技能的压力,以及通过阅读测试的压力,也意味着一些三岁孩子已经接触到了自然发音法。

布拉德伯里说:“它最终没有意义,只不过是记忆,而不是理解上下文。”她还担心使用的书籍不是特别吸引人。

学习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包括书面、口头、歌唱、大声朗读等方式,这些在我们早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redit: Xie Chen/VCG via Getty Images)
怀斯和布拉德伯里都没有提出晚一点开始学习阅读的理由,而是强调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教育孩子识字的方式。他们说,当务之急是鼓励孩子对单词产生兴趣,并熟悉它们,使用故事书、歌曲和诗歌,所有这些都能帮助孩子学会单词发音,并扩大词汇量。

这一观点得到了研究支持,这些研究表明,学前教育对学习的好处会在以后逐渐消失。有几项研究显示,参加密集学前班的孩子在后期的学习能力并不比没有参加的孩子高。不过,早期教育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增加了从学校和大学毕业的可能性,并与较低的犯罪率有关。简而言之,上幼儿园对以后生活有积极影响,但不一定影响学习技能。

长远来看,过多的学术压力甚至可能导致问题出现。2022年1月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上了国家资助的、强调学术的幼儿园的人,在几年后的学业成绩比那些没有的人更低。

这与有关早期玩耍学习重要性的研究相吻合。例如,以儿童为主导的、以游戏为基础的学前班比以学术为重点的学前班有更好的结果。

2002年一项研究发现,“儿童较晚的学业成绩似乎因更积极、由儿童主导的早期学习经历而增强”,而过于正式的学习会减缓进步。该研究得出结论,“当孩子进入较晚的小学阶段时,过早地催促孩子可能会适得其反”。

类似地,另一项小型研究发现,在美国,与被随机分配到更“直接指导”环境的儿童相比,被随机分配到更多游戏环境的弱势儿童在23岁时的行为问题和情感障碍更低。

像这样的学前研究并没有揭示早期读写能力本身的影响,在单一地点进行的小型研究必须始终谨慎对待,但它们表明,如何教授识字很重要。早期教育之所以能在以后的生活中产生积极社会效果,其中一个原因可能与教育本身毫无关系,而是因为它提供了儿童保育服务。这意味着父母可以不受打扰地工作,为家庭提供更多的收入。

诺丁汉特伦特大学(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研究早期读写能力的高级心理学讲师安娜·坎宁安(Anna Cunningham)认为,如果环境在一开始就过于注重学术,会导致老师在考试和成绩上压力过大,进而影响孩子。“当然,用成绩来评判一个五岁孩子是不对的,”她说。父母对孩子在学校表现的焦虑也可能导致这种情况:根据英国一家教育慈善机构委托进行的调查,孩子的学习成绩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学习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在正确的支持下,孩子们可以在各种环境下学习阅读,比如孟加拉国达卡的这所露天学校(Credit: 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越晚开始,结果越好?​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提早行动。在包括德国、伊朗和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正式教育开始于六岁左右。芬兰被誉为世界上教育系统最好的国家之一,该国儿童七岁开始上学。

尽管存在明显滞后,但芬兰学生在15岁时的阅读理解得分高于英国和美国学生。根据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方法,芬兰幼儿园充满了更多游戏,而没有正式的学术指导。

根据这一模式,剑桥大学2009年的一项评论建议,正式入学年龄应该推迟到六岁,给英国孩子更多时间“发展语言和学习技能,这对他们以后的进步至关重要”,因为过早开始学习可能会“损害五岁孩子的自信心,并对他们的学习造成长期损害”。

研究确实支持了推迟的想法。美国2006年的一项幼儿园研究表明,推迟一年入学的孩子的考试成绩有所提高。

另一项比较早阅读者和晚阅读者的研究发现,晚阅读者赶上了周遭阅读者的水平,甚至在理解能力上略高于早阅读者。德国雷根斯堡大学(University of Regensburg)的塞巴斯蒂安·苏盖特(Sebastian Suggate)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他解释,晚些时候学习能让孩子们更有效地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与学到的单词匹配起来。“这是有道理的,”他说。“阅读理解就是语言,他们必须解开它背后的思想。”

“当然,如果你在早期就花更多时间在学习语言上,可以建立强大的技能基础,而这需要数年时间来培养。阅读可以很快学会,但语言(词汇和理解)可没有便利的技巧。这是一项艰苦工作,”萨盖特说。在一项研究不同入学年龄的研究中,他发现,早期学习阅读在15岁时没有明显的好处。

问题是,如果阅读能力不能通过早期学习得到提高,那为什么要进行早期学习呢?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个体差异是一个重要方面。

坎宁安解释:“当孩子们开始上学或开始学习阅读时,他们的基本技能有很大不同。”她对接受斯坦纳教育的孩子进行了研究,这些孩子约七岁才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她必须排除40%的样本,因为这些孩子已经识字了。“我想这是因为他们准备好了,”她说。她还发现,年龄较大的孩子更愿意“从潜在语言技能方面学习阅读”,因为他们多了三年的语言接触。

读书

图像来源,PA MEDIA
世界读书日是为了庆祝阅读的乐趣,并且越来越受欢迎。英国奥运金牌得主格雷格·卢瑟福加入了(Credit: Matt Alexander/PA Wire)

研究还表明,阅读能力与孩子的词汇量之间的关系比与年龄本身的关系更密切,而口语技能是预示孩子日后文学技能的重要因素。不过,许多入学的孩子在语言技能上落后了,特别是那些来自弱势背景的孩子。一些人认为,正规的教学可以让这些孩子获得支持和技能,而其他人可能在家里非正式地获得这些技能。这种想法得到了英国教育部门支持,他们表示,对口语水平落后的学生及早进行阅读教学是“缩小这种(语言能力)差距的唯一有效途径”。

还有人则支持相反的方法,让孩子沉浸在让他们能够享受和发展语言理解能力的环境中,是阅读成功的关键。有趣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鼓励。怀斯说:“教学工作是评估孩子在哪里,并根据他们的发展水平给与最合适的教学。”2009年剑桥大学的研究报告也呼应了这一观点,并指出:“没有证据表明,与在玩耍中学习相比,花更多时间在课堂上学习的孩子从长远来看会‘表现更好’。”

坎宁安的女儿最近也开始学习阅读,她对理想阅读年龄的看法让人安心:“无论你在四岁、五岁还是六岁开始阅读,只要教授方法是对的就行。孩子们的适应力很强,他们会在任何环境中找到玩耍的机会。”

我们对早期读写能力的痴迷似乎没有根据,那么,仓促学习没有必要,也没有明显好处。另一方面,如果你的孩子很早就开始了,或者在学校提供阅读之前就表现出了对阅读的独立兴趣,这也很好,只要有足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就行。

*梅丽莎·霍根布姆(Melissa Hogenboom)是 BBC Reel 的编辑。她的书《母性情结》(Motherhood Complex)现已出版。她的推特账号是@melissasuzanneh。

欢迎到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国内不少家长经常看到邻家 孩子出类拔萃,感觉压力不小,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早期教育蔚然成风。

一个亲戚的娃,未满周岁就开始上补习班,我们少见多怪惊羡不已,亲戚告诉我们,娃在班上不算小的,还有刚出满月的。

起步早教真是没有最早,只有更早!
 

中国无人机巨头大疆公司暂停俄罗斯乌克兰业务 背景和反响​

5 小时前
大疆公司产品

图像来源,REUTERS
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Dji)总部设在深圳,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有业务。大疆无人机被广泛用在农业、测绘、应急、水利等许多领域。

俄罗斯发动入侵乌克兰战争两个多月后,中国无人机巨头企业——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Dji)成为第一家停止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开展业务的中国大型企业。

4月26日大疆在其比利时英文官网上发出声明表示:“大疆创新正在内部重新评估各司法管辖区的合规要求。在目前的审查期间,大疆创新将暂时停止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所有商业活动。”

声明还补充说:“我们正在与客户、合作伙伴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就暂时停止在受影响地区的业务运营进行接触。”
大疆是在什么背景下暂停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业务?BBC中文梳理以下三个看点:

一、大疆暂停俄、乌业务的背景​


在大疆宣布暂停俄、乌业务之前,已经有很多跨国公司宣布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声援受到俄罗斯军事侵略的乌克兰。

本次大疆同时暂停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的业务之前,曾在4月21日发布另一声明表示:“大疆创新一直以来只生产民用产品,不是为军事用途设计。”

声明中还具体指出,大疆“不推销或销售产品用于军事用途”, “不为被认定为用于军事目的的产品提供售后服务”, “反对在产品上安装武器的企图”,“拒绝对产品进行用于军事用途的定制或修改”。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出现双方使用大疆无人机参加军事行动的报道。

3月16日,乌克兰副总理米哈伊洛·费多罗夫(Mykhailo Fedorov)在其推特中致信大疆公司总裁兼创始人汪涛,希望大疆停止在俄罗斯的业务并提供一些数据帮助乌克兰。

另外他还希望大疆能开启乌克兰用户的AeroScope(中文名云哨)功能,关闭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用户的AeroScope 功能和其它大疆产品。

大疆在费多罗夫的推特下跟贴做了回应,表示如果乌克兰政府愿意正式提出设立地理防护栏的要求,大疆将予以配合,但境内所有大疆无人机将无法工作。

随后在3月27日,大疆无人机产品被德国最大的电子零售商MediaMarkt下架引发外界关注。

大疆公司因此曾向中国国内媒体表示,“大疆对俄罗斯单方面开放的说法是无稽之谈,大疆的民用无人机也无法直接引导导弹,俄罗斯方面更不需要依靠大疆提供的功能进行操作员位置追溯。”

大疆还曾发表声明称:“大疆及全球合作伙伴的社交媒体账号均遭受了协同一致的水军刷屏攻击,诽谤大疆在国际局势中有不当行为,给多方的社交媒体运营带来了困扰。”

二、大疆公司​


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总部设于深圳,自称“已发展成为空间智能时代的技术、影像和教育方案引领者。”

乌克兰战争

图像来源,REUTERS
本次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无人机拍摄的照片让外界更了解战况。

大疆的业务从最初的无人机系统,发展到手持影像系统、机器人教育、智能驾驶等多个领域。

据大疆官网的信息,公司在全球员工达14000人,除深圳总部外,在北京、上海、西安、香港、东京、洛杉矶、旧金山、鹿特丹、法兰克福等地设有办公室,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销售与服务网络。

据报道,大疆在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占据超80%的市场份额,估值超200亿美元。

创始人汪涛在公司寄语中说:“大疆就是个敢于说真话的孩子。” “我们坚信实干而非投机,坚信梦想而非功利。我们愿意做困难但真正有价值的事,从创始之初至今从未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疆发布的暂停俄、乌业务的声明公布在欧盟总部所在地比利时的英文网站上,其美、英等国的英文网站以及中文网站上并没有相关声明。

大疆公关总监谢阗地在其微博中公布了这一声明并解释说:“这件事本仅需告知涉及俄乌业务的海外合作伙伴。是昨晚发现已经有微博网友开始讨论了,且引用的信息不准确,才补充中文的。这是大疆内部复审的小事,不足挂齿。”

2021年年底,因新疆人权问题,大疆被美国列为受制裁的中国科技公司。

三、国际媒体反响​


国际媒体对大疆公司暂停在俄、乌业务的声明非常关注。

英国《金融时报》在报道中表示,“世界最大无人机制造商的产品被战争中双方利用俯视侦察前线、探查战斗方位。但是北京对莫斯科的支持以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普京之间的密切关系,使中国公司陷入了困境。”

“在国外,他们因向俄罗斯提供产品而受到谴责,并面临美国更严厉制裁的威胁,而在国内,他们必须与政府保持一致。”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增加了外界对大疆的审查,因为人们担心北京与莫斯科密切的地缘政治伙伴关系可能会成为大疆公司防止其产品被俄罗斯军队使用的障碍。

报道认为:“对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企业集团来说,如果它们最终成为西方政府二次制裁的目标,继续在俄罗斯开展业务可能意味着失去进入欧洲和北美更重要市场的机会。大多数在俄罗斯有业务的中国公司选择对其计划保持沉默,而一些公司则悄悄调整业务,尽量减少在俄罗斯的市场。”

 

新冠疫情:从香港新加坡到上海,死亡率如何影响防疫策略​

2022年4月30日

A view of the wire fence installed to keep residents inside a condo building as a measure to curb the spread of Covid-19 in Shanghai, China Tuesday, Apr. 26, 2022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上海的封控措施仍在加码,最新的动作是用栏杆将居民区的单元楼进行封锁。

在奥密克戎变种病毒的侵袭下,上海封城已逾一月。2500万市民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物资短缺、求医困难及心理问题后,对严格封控的不满情绪充斥网络。
中国官方到主流媒体反复强调,从香港在二三月的死亡率来看,奥密克戎远非“大号流感”,需要严肃对待,保护脆弱人群,不能“躺平”。

从上海目前的数据来看来看,这波奥密克戎疫情死亡率甚至低于流感,却实施了代价高昂的严厉封锁措施。很多民间的声音提出质疑,到底是上海的新冠死亡率统计有问题?还是沿袭已久的严厉清零措施确实到了该调整放松的时候?

死亡率为什么重要?​


“评价一个国家是否可以走出疫情,以及医疗资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确诊病例死亡率(CFR)。”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近期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这个指标在奥密克戎时期要予以特别考虑。

People line up to be tested for Covid-19 coronavirus in Zhongguancun in Beijing on April 26, 2022.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在发生零星奥密克戎疫情后,中国北京正在采取快速的检测和封锁措施避免疫情向更大范围蔓延。

同样在博鳌论坛,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表示,要挽救生命,也要保住民生,很多国家都在做出艰难的平衡。

“所有措施都要以科学为基础,当新的数据、新的研究结果出现的时候,当我们发现早些时候做出的决定可能不恰当的时候,就会调整立场和政策,并且向公众说明调整理由。”王乙康介绍,现在新加坡的关注重点发生了变化,就是要确保医疗系统有足够能力来应对那些可能出现的重症,确保整个运转是稳定的,医院是开放的,社会经济的设施还能够运行。

很多国家都做出了与新加坡类似的选择,重要的依据就是,奥密克戎变种的死亡率显著下降。



三位上海居民的的四月封城经历

即便在中国,这种下降也体现在统计数据中。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以来,与早期武汉疫情期间有重大差异,当时新冠肺炎病死率最高的时候达5%以上。上海4月28日新增死亡52例,已连续13天出现死亡病例,合计337例,目前来看病死率为0.0607%(337例死亡病例/555352例总感染人数)。

而全球流感的平均病死率为0.1%。

死亡率的地区差别​


3月28日,一名身穿防护服的上海交管控制进入浦东区方向的隧道入口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3月28日,一名身穿防护服的上海交管控制进入浦东区方向的隧道入口。封控带来的次生灾害,是上海市民讨论的焦点。

既然在上海的统计结果中新冠死亡率显著低于流感,那么为何还采取几乎是全球最严格的封城措施?

官方的表述是以香港为戒,现在的低死亡率是严格控制的成果,如果控制不住,医疗资源造成挤兑,死亡率则会远高于现状。

中国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近期表示,奥密克戎绝对不等同于大号流感。梁万年说,全球的流感平均病死率为0.1%,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死率在香港却高达0.75%,约为流感的7到8倍,“老年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新冠)病死率超过10%,是普通流感的近百倍。”

香港目前统计的新冠死亡率的确很高,不仅高于内地,也显著高于新加坡和英国等地——截止4月23日香港第五波疫情死亡率维持0.76%。在老年群体方面,香港却和上海情况类似,新冠死亡率远高于总体平均水平,但主要原因被认为是疫苗注射比例相对很低。

新西兰仍是全球新冠病死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过去四个月的病死率仅为0.07%;亚洲疫情较为严重的韩国,韩联社在3月25日的报道中称死亡率为0.13%。这意味着,香港的死亡率是新西兰的十倍,是韩国的近六倍。

统计标准​


一名妇女站在上海的医院大门前。

图像来源,EPA
一名妇女站在上海的医院大门前。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香港的新冠死亡情况真的比新西兰严重十倍,比韩国严重六倍。张文宏也指出这一现象背后的问题,“在不同的地区,即使是医疗资源比较相似的地区,例如香港、新加坡和上海,病例死亡率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他表示,这就需要更加深入地去理解,如何计算在奥密克戎大流行期间的病死率问题。

香港中文大学流行病学荣休教授唐金陵认为,香港疫情高峰时,检测能力有限,导致实际感染人数,要远远高于现在报告的确诊数字。也就是说,病死率的分母被低估了,从而导致了病死率的高估。

香港的抗原检测申报平台直至3月7日才开通,导致此前很多经抗原检测阳性确诊的感染者,大部分已康复。此外还存在一些人即使抗原检测结果阳性也不愿申报的情况。

目前香港官方统计第五波疫情感染数为118万例左右。唐金陵认为,估计香港的感染总数约是报告的4倍,应该是400万以上。香港大学微生物学教授袁国勇就表示,香港感染新冠病毒数字在150万至400万人之间,估计可能有约250万人已受感染。

无论出于上述哪种估算,香港计算病死率的分母都可能存在低估。

此外,分子的计算也有不同。就香港而言,香港是死者只要首次阳性样本收集日期的28日內死亡,就计入新冠死亡病例,而不会区分究竟是死于新冠,还是死亡时伴随新冠感染。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因高处坠下离世的死者,由于验出新冠病毒阳性,也会计算到新冠死亡病例中。

然而,上海在计算新冠死亡病例时定义的标准很严。

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金冬雁向BBC中文表示,按照中国惯常的做法,如果病人不是因为新冠病毒直接致死,这名病人的个案就不会被视为与新冠病毒有关。他认为,目前公布的数字反应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混乱与调整​


不过,中国似乎也在调整对于新冠死亡病例的定义。两年前,武汉的死亡病例的描述中多伴有“严重呼吸困难”的描述,最近公布的吉林和上海的死亡病例中则大多描述为由基础病致死。

2022年4月21日,身穿防护服的人员从运往上海的卡车上卸下标有鲜味生抽的包装箱

图像来源,REUTERS
封城对市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表示,要挽救生命,也要保住民生,很多国家都在做出艰难的平衡。

张文宏本周则向中国媒体透露,一些死亡病人患有较为严重的多脏器功能不全,他们虽然感染新冠,但肺炎症状不重,现在会被计算到新冠死亡病例中。
这一说法尚未得到更多来自中国官方的印证,但如果此言不虚,那就意味着中国新冠死亡病例的认定标准正在调整——以前计入的前提是必须新冠引起严重肺炎,现在一些由基础病致死的新冠感染者也被算入。

尽管如此,中国内地仍然比香港的认定范围更窄。

安邦智库创始人陈功向BBC中文表示,死亡率当然关系很大,中国政策的合理性,就建立在死亡率的数字之上。问题是,这是一个非常混乱的问题,它不是有着统一口径、有着标准条件的数字,世界各国包括中国,死亡率计算体制都存在着问题。

“对于中国的政策选择,一方面要看到中国的死亡率的确受到了控制,死人少,不是坏事,是好事。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政策选择的成本非常高昂,代价很大。如何评估才客观,恐怕今后很长时间才会在这些问题上形成共识。”陈功表示。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美国国会审议中国作用的“轴心” 法案四大看点​

6 小时前

1651783061482.png


图像来源,REUTERS
美国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5月4日审议“评估习近平干预与妨碍法案”( Assessing Xi's Interference and Subversion Act)。

该法案英文简称为AXIS Act,即“轴心法案”。

在此之前,“轴心法案”已经获得美国众议院通过,如果获得参议院的通过,经总统签署后将正式成为法律。

有关此法出台的背景和详细内容,BBC中文梳理四大看点。

一、法案主要内容​

法案中列举了中国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前后与俄罗斯的互动:
  • 2022年2月4日,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主席习近平会面后,俄罗斯和中国签署联合声明,表示“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
  • 中国在2月25日和3月2日的联合国安理会与联合国大会谴责俄罗斯决议中投了弃权票
  • 中国从未公开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非法入侵
3月18日,美国总统拜登与习近平的电话通话中曾经告知对方中国“如果向俄罗斯提供物资支援将有后果”。

中国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中的“造谣行为,使其有粉饰俄罗斯战争罪行的责任”。

法律将责成美国国务院与商务部和国家情报总监协商,在法律生效30天内以及今后每隔90天以非保密方式公开提交有关中国的报告。

报告将包括中国如何:
  • 帮助俄罗斯或俄罗斯实体规避美国或多边制裁
  • 向俄罗斯提供任何支持情报或军事能力的技术
  • 建立具有减轻美国制裁或多边制裁影响的经济或金融安排
  • 进一步推动俄罗斯的虚假信息和宣传工作
  • 帮助阻碍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边组织向乌克兰人民或政府提供援助
法案提出,美国国务院不必再提交此项报告的条件是在乌克兰战争结束后,或者生效2年后。

二、法案出台时机​


习近平,普京

图像来源,XINHUA
201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俄罗斯总统普京颁发“友谊勋章”,称普京是“最知心的朋友”。

该法案由美国共和党众议员安迪·巴尔(Andy Barr)于3月31日提出,并于4月27日在美国众议院获得通过。

巴尔在法案获得通过当天向众议院表示:“中共和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间的联盟是新邪恶轴心,威胁美国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我们需要一份关于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如何合作的完整报告,以告知公众,并使立法者能够开始为美国克服这一地缘政治挑战定位。”

美国共和党议员并担任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负责人的迈克尔·麦考尔(Michael McCaul)也表示,“中共已经证明它既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在俄罗斯无端攻击乌克兰的过程中充当建设性的伙伴。相反,他们是共犯。”

麦考尔还赞扬这一立法,称其“将有助于美国人民了解这一联盟的邪恶程度。”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承诺,如果法案生效,将全力配合法案的要求,调查中国是否向俄罗斯提供任何协助。

三、美国民意看中国​


根据美国民意调查机构皮尤中心(PEW Research Centre) 最新公布的报告,美国民众对中国与俄罗斯结盟最为表示忧虑。

民调集中在七个方面:中国与俄罗斯结盟、中国参与美国政治、中国军力、中国人权政策、与中国经济竞争、台海紧张关系、中国对香港政策。其中最多人,即超过六成的受访对象对中、俄结盟表示担忧。
在中国实力和影响力造成威胁这个问题上,有67%的人赞成,比2020年的62%有所上升。

2022年3月28日,美国总统拜登与习近平电话会谈,告诉中国“如果从物质上支援俄罗斯”将要承担后果。

图像来源,REUTERS
2022年3月28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美国总统拜登与习近平电话会谈,告诉中国“如果从物质上支援俄罗斯”将要承担后果。

而在美国国会,随着美国与中国关系紧张,美国国会议员提交了数以百计的涉及中国法案,其中包括:“向中国丝绸之路说No”法案、“谴责中国共产党践踏人权及支持中国人民支持自由”法案、“问责中共2022”法案,等等。

就在“轴心法”被提交之前,美国总统拜登3月11日正式签署《2022会计年度联邦政府拨款法》,其中“禁止美国政府将经费用于制作、采购或展示任何不正确标示台湾领土的地图”。

本次将习近平名字写入法案标题的“轴心法”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众议院通过,既显示美国政界对乌克兰的支持,也反映美国对中国在俄乌战争中所发挥作用的高度重视。

四、“轴心”引人关注​


将习近平名字写入法案标题,并简称为“轴心”法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与盟国对抗"轴心国"的历史。

所谓“轴心国”,是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对盟国的联盟。

该联盟起源于德国和意大利之间的一系列协议,随后在1936年10月25日宣布一个联系罗马和柏林的“轴心”。德国和意大利两国声称世界将从此围绕罗马-柏林轴心旋转。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俄罗斯在经济、军事和双边合作关系日益紧密,对两国形成新“轴心”的担忧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西方舆论中。

西方的中国问题专家们在几年前就总结认为:中国与俄罗斯日益紧密的轴心关系是国际事务中一个新的重要特征。

 
最后编辑:

中国时装设计师郭培锦绣华袍惊天下​

  • 凯丝·庞德
  • (Cath Pound)
3 小时前

郭培的时装秀

郭培的时装秀(Image credit: BBC)
称时装设计为艺术作品可以说是陈词滥调,但用之于中国时装设计师郭培的作品,则当之无愧。

在旧金山荣勋宫(Legion of Honor)博物馆主题为“郭培:时装幻想”(Guo Pei: Couture Fantasy)的展览,正在展示郭培非凡过人的作品。其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皇朝时代、欧洲宫廷服装,以及大教堂建筑等所有华丽辉煌的元素。她创作的梦幻般华美的礼服和配饰跨越了时尚、艺术和雕塑的界限。她设计的作品,无论是未来主义风格的套装,还是以瓷器为灵感、沉重多褶皱的华袍,都别出心裁,与众不同。

旧金山美术博物馆(Fine Arts Museums of San Francisco)馆长兼首席执行官托马斯·坎贝尔(Thomas P Campbell)对郭培评价很高。他说,“她不受限于即时的感觉冲动行事。她来自一个迥然不同的地方,以她个人的生活经历和能够将不同的元素结合一体,找到其特殊联系的丰富想象力而另辟蹊径。坦而言之,我想不出有谁能像她那样广泛地综合各种素材。”
蕾哈娜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郭培为歌手蕾哈娜2015年参加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慈善晚宴(Met Gala)设计制作的曳地橘黄长裙,十分惹人注目(Credit: Getty Images)

坎贝尔第一次看到郭培作品是在2015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中国:镜花水月》(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展览上,见识到郭培那件引人注目的作品,名称“大金”的曳地长袍。大金长袍的紧身胸衣和巨大的钟形裙摆整个表面都用金银线刺绣,耗时两年而制成,成本贵得令人咋舌,高达100万美元。

就在这一年,郭培为歌手蕾哈娜(Rihanna)出席大都会博物馆慈善晚宴(Met Ball)设计的一款装饰富丽的檬黄色长裙,使她的才华获得国际关注,这件橘黄色长裙长4.3米,重量惊人,有25公斤。西方可能此时才突然意识到这位中国时装设计师才华横溢,而在此之前郭培淬炼自己独特的时装审美已有几十年。

郭培是在逆境中淬炼出她出众的创新审美意识。她1967年生于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之初,童年家庭生活清贫简朴,父亲是军队的一个排长。但她得到生于清朝末年一个精英家庭的祖母之精神启迪。尽管祖母被迫销毁了自己的所有财产,包括衣服、珠宝和旧时的照片,但在晚上,她会向年幼的郭培描述旧时精致服饰之美,在她丰富的想象力中播下服饰美的种子。郭培告诉BBC文化频道说,“因为看不见,我会觉得这些衣服更漂亮,所以我心里埋下一个愿望,让我相信我可以创造出更漂亮的衣服。”

毛泽东去世两年后的1978年,邓小平上台,他推动的改革开放使郭培能进入新成立的国营服装设计学校。然而,当时在中国服装设计学校,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对全球时尚潮流都所知甚少,所以郭培只能在《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等电影和西方历史小说中寻找灵感。她的老师不知道如何指导她制作自己梦想中的服装,于是送她去剧院求教。文化大革命时期,仍有少数艺术表演可以生存,主要因为毛泽东的妻子是一名演员。

在整个中国都是清一色灰暗服装的时候,只有剧院是服装设计师仍能表达其艺术风格的环境。戏剧舞台感对郭培后来的服装设计和T台时装秀的展示均影响甚深。

服裝秀

戏剧舞台感对郭培的服装设计和T台时装秀的展示均影响甚深(Credit: BBC)

郭培告诉BBC文化栏目,“我做毕业设计时,特别想做一条非常大的蓬松裙子,就像我在西方电影里看到的那种裙子,但我不知道裙子的内部需要怎么缝制。我去到剧院,问服装师是否可以帮助我。他们把我带到后台,给我看竹子做的裙撑和藏在裙子里的几层衬裙,让我大开眼界。这帮助我设计缝制了可能是当时中国时装设计行业中最大的一件衣裙。剧院的经验是我制作大裙子的开始。”

郭培以全班最高分毕业,随后进入中国新兴的时装业,并获得了成功。不过尽管成就不菲,她仍感到不能发挥创意,无法在集体企业中设计创造她心中的华丽长裙。1997年,她离开国企,创建了自己的设计公司玫瑰坊(Rose Studio),才真正开始随心所欲,尽情释放自己的创作欲。由于在中国无先例可鉴,郭培按照自己的理想创建了一家时装公司,就像她的毕业设计一样,不是以传统方法行事。

郭培在荣勋宫博物馆展览的策展人吉尔·达亚历山德罗(Jill D'Alessandro)说,“她来自巴黎时装系统之外。她甚至不知道如何搭建一家时装工作室。我觉得她的方法更接近于一种因事制宜的艺术手法。她说:‘我手下的人,学时装设计的人在设计珠宝,也有学家具设计的现在设计鞋子。’但在巴黎,你可能会找特定制作羽毛或刺绣的工作室。”

令人敬畏​


到21世纪初,中国人出国旅游前往西方已越来越容易,郭培能够前往欧洲博物馆参观,接触到欧洲历代时装、纺织品和刺绣的精品,她的的审美灵感也因此得到扩展。她在巴黎军事博物馆(Musée de l'Armée)看到拿破仑时代的华丽法军军服,这对她来说象征着人生的轮回,催生她事业的突破,因而在2006年举办了她名为“轮回”(Samsara)的时装展,她认为这是她第一场真正意义的高级时装秀,大金就是这场秀令人叹为观止的压轴登场礼服。

大金长袍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令人叹为观止的大金长袍是郭培首场高级时装秀的压轴登场礼服(Credit: Getty Images)

郭培说,“大金对我来说就像太阳,是我心中高级定制时装的开始,意味着我创作的突破,我20年的设计师生涯的这一刻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设计方向。大金代表我艺术创作的开端。”自大金服装发表后,她的设计就再也不拘一格。她最爱的是宽大曳地长裙,她设计的这种长裙会装饰着金色的植物图案或层层像帘布一样的薄纱,带来一种华丽剧场之感。鞋子也别出心裁,鞋身可高耸到让模特举步维艰,鞋料用透明树脂,硕大的鞋身绣满花卉,或者用褶皱的丝绸缠绕上脚踝。

达亚历山德罗解释道说,“她不拘泥于任何形式,而她能够这样做,原因是她的创作工作分两部分,一是为她的客户定制可带来真正时装感的高级时装,二是我们在博物馆所见以及她在时装秀场所展示的,这种形式游走于时装、雕塑和舞台间的作品,后者才是她恣意挥洒其创意,显示卓越才华的地方。这些作品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时装领域。”

郭培的设计以华美繁复的刺绣著称,尽管她刚开始时装设计时几乎不可能找到她需要的刺绣技工。刺绣的教学,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已被放弃,到中国文革时期更没有几个人会刺绣,那时所有人的服装都很简陋朴实。郭培不得不到北京周边的农村地区去寻找具备必要技能的村民,即便如此,这些村民的刺绣技术也只是勉强合格。郭培将她旅行欧洲带回来的刺绣精品作为教学模式,才逐渐磨练和提升了这些绣匠的技能。

服裝秀

郭培时装繁复华美的刺绣,灵感源自中国皇朝时代的宫廷服饰图案和欧洲巴洛克艺术(Credit: BBC)

郭培说,“我向他们(绣匠)介绍世界各地博物馆和其他地方的刺绣,我还买了很多刺绣书籍,和他们交流,大家一起想象这些精美刺绣是如何完成的。我们今天发展的刺绣风格并不完全是中国传统,而是受到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启发,并融合了他们的特点。”

这种集百家之长的方式完美体现在她独特的时装审美中。诚如坎贝尔所言,“虽然一件衣裙可能含有取材于中国宫廷传统服饰的刺绣图案,但这些刺绣图案也可能出现在一件灵感来自欧洲巴洛克风格礼服的长裙上。她的作品汇集了东西方之美。”

在2015年在大都会博物馆《镜花水月》展获得时装界举世瞩目后,郭培获邀请成为巴黎著名的高级时装商会(Chambre Syndicale de la Couture)的客座会员,这使她成为该商会147年历史中邀请加入成为会员的第二位在中国出生和受教育的时装设计师。在2016年至2020年之间,她在巴黎高级时装周展示了10个设计系列,真正做到了向全球的观众展示她时装设计和T台秀所独有的华美戏剧舞台效果。

达亚历山德罗解释说,“戏剧和时装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中国的服装设计中有很深的根基。郭培做T台时装秀,如同在剧院舞台上表演。她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角色,她还与戏剧导演合作以提升自己时装秀场的戏剧效果。”

服裝秀

郭培的时装秀(Image credit: BBC)

新冠病毒的大流行或许会让巴黎的展览停摆,但郭培对回到巴黎充满期待。她说,“于我而言,巴黎是一个更大的舞台,可以让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看到我的作品。对我来说,创作作品的目的是为了分享,希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聚在一起交流和传播文化。”

在展览期间,郭培的粉丝将有机会在自然环境里,即博物馆中,欣赏她充满创意的华美时装设计,可以近距离地细细评味她作品的杰出工艺和细节。

郭培:时装幻想(Guo Pei: Couture Fantasy)于2022年4月16日至9月5日在旧金山荣勋宫博物馆(Legion of Honor Museum)展出。

欢迎到 BBC Cul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中国时装设计师郭培锦绣华袍惊天下​

  • 凯丝·庞德
  • (Cath Pound)
3 小时前

郭培的时装秀

郭培的时装秀(Image credit: BBC)
称时装设计为艺术作品可以说是陈词滥调,但用之于中国时装设计师郭培的作品,则当之无愧。

在旧金山荣勋宫(Legion of Honor)博物馆主题为“郭培:时装幻想”(Guo Pei: Couture Fantasy)的展览,正在展示郭培非凡过人的作品。其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皇朝时代、欧洲宫廷服装,以及大教堂建筑等所有华丽辉煌的元素。她创作的梦幻般华美的礼服和配饰跨越了时尚、艺术和雕塑的界限。她设计的作品,无论是未来主义风格的套装,还是以瓷器为灵感、沉重多褶皱的华袍,都别出心裁,与众不同。

旧金山美术博物馆(Fine Arts Museums of San Francisco)馆长兼首席执行官托马斯·坎贝尔(Thomas P Campbell)对郭培评价很高。他说,“她不受限于即时的感觉冲动行事。她来自一个迥然不同的地方,以她个人的生活经历和能够将不同的元素结合一体,找到其特殊联系的丰富想象力而另辟蹊径。坦而言之,我想不出有谁能像她那样广泛地综合各种素材。”
蕾哈娜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郭培为歌手蕾哈娜2015年参加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慈善晚宴(Met Gala)设计制作的曳地橘黄长裙,十分惹人注目(Credit: Getty Images)

坎贝尔第一次看到郭培作品是在2015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中国:镜花水月》(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展览上,见识到郭培那件引人注目的作品,名称“大金”的曳地长袍。大金长袍的紧身胸衣和巨大的钟形裙摆整个表面都用金银线刺绣,耗时两年而制成,成本贵得令人咋舌,高达100万美元。

就在这一年,郭培为歌手蕾哈娜(Rihanna)出席大都会博物馆慈善晚宴(Met Ball)设计的一款装饰富丽的檬黄色长裙,使她的才华获得国际关注,这件橘黄色长裙长4.3米,重量惊人,有25公斤。西方可能此时才突然意识到这位中国时装设计师才华横溢,而在此之前郭培淬炼自己独特的时装审美已有几十年。

郭培是在逆境中淬炼出她出众的创新审美意识。她1967年生于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之初,童年家庭生活清贫简朴,父亲是军队的一个排长。但她得到生于清朝末年一个精英家庭的祖母之精神启迪。尽管祖母被迫销毁了自己的所有财产,包括衣服、珠宝和旧时的照片,但在晚上,她会向年幼的郭培描述旧时精致服饰之美,在她丰富的想象力中播下服饰美的种子。郭培告诉BBC文化频道说,“因为看不见,我会觉得这些衣服更漂亮,所以我心里埋下一个愿望,让我相信我可以创造出更漂亮的衣服。”

毛泽东去世两年后的1978年,邓小平上台,他推动的改革开放使郭培能进入新成立的国营服装设计学校。然而,当时在中国服装设计学校,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对全球时尚潮流都所知甚少,所以郭培只能在《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等电影和西方历史小说中寻找灵感。她的老师不知道如何指导她制作自己梦想中的服装,于是送她去剧院求教。文化大革命时期,仍有少数艺术表演可以生存,主要因为毛泽东的妻子是一名演员。

在整个中国都是清一色灰暗服装的时候,只有剧院是服装设计师仍能表达其艺术风格的环境。戏剧舞台感对郭培后来的服装设计和T台时装秀的展示均影响甚深。

服裝秀

戏剧舞台感对郭培的服装设计和T台时装秀的展示均影响甚深(Credit: BBC)

郭培告诉BBC文化栏目,“我做毕业设计时,特别想做一条非常大的蓬松裙子,就像我在西方电影里看到的那种裙子,但我不知道裙子的内部需要怎么缝制。我去到剧院,问服装师是否可以帮助我。他们把我带到后台,给我看竹子做的裙撑和藏在裙子里的几层衬裙,让我大开眼界。这帮助我设计缝制了可能是当时中国时装设计行业中最大的一件衣裙。剧院的经验是我制作大裙子的开始。”

郭培以全班最高分毕业,随后进入中国新兴的时装业,并获得了成功。不过尽管成就不菲,她仍感到不能发挥创意,无法在集体企业中设计创造她心中的华丽长裙。1997年,她离开国企,创建了自己的设计公司玫瑰坊(Rose Studio),才真正开始随心所欲,尽情释放自己的创作欲。由于在中国无先例可鉴,郭培按照自己的理想创建了一家时装公司,就像她的毕业设计一样,不是以传统方法行事。

郭培在荣勋宫博物馆展览的策展人吉尔·达亚历山德罗(Jill D'Alessandro)说,“她来自巴黎时装系统之外。她甚至不知道如何搭建一家时装工作室。我觉得她的方法更接近于一种因事制宜的艺术手法。她说:‘我手下的人,学时装设计的人在设计珠宝,也有学家具设计的现在设计鞋子。’但在巴黎,你可能会找特定制作羽毛或刺绣的工作室。”

令人敬畏​


到21世纪初,中国人出国旅游前往西方已越来越容易,郭培能够前往欧洲博物馆参观,接触到欧洲历代时装、纺织品和刺绣的精品,她的的审美灵感也因此得到扩展。她在巴黎军事博物馆(Musée de l'Armée)看到拿破仑时代的华丽法军军服,这对她来说象征着人生的轮回,催生她事业的突破,因而在2006年举办了她名为“轮回”(Samsara)的时装展,她认为这是她第一场真正意义的高级时装秀,大金就是这场秀令人叹为观止的压轴登场礼服。

大金长袍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令人叹为观止的大金长袍是郭培首场高级时装秀的压轴登场礼服(Credit: Getty Images)

郭培说,“大金对我来说就像太阳,是我心中高级定制时装的开始,意味着我创作的突破,我20年的设计师生涯的这一刻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设计方向。大金代表我艺术创作的开端。”自大金服装发表后,她的设计就再也不拘一格。她最爱的是宽大曳地长裙,她设计的这种长裙会装饰着金色的植物图案或层层像帘布一样的薄纱,带来一种华丽剧场之感。鞋子也别出心裁,鞋身可高耸到让模特举步维艰,鞋料用透明树脂,硕大的鞋身绣满花卉,或者用褶皱的丝绸缠绕上脚踝。

达亚历山德罗解释道说,“她不拘泥于任何形式,而她能够这样做,原因是她的创作工作分两部分,一是为她的客户定制可带来真正时装感的高级时装,二是我们在博物馆所见以及她在时装秀场所展示的,这种形式游走于时装、雕塑和舞台间的作品,后者才是她恣意挥洒其创意,显示卓越才华的地方。这些作品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时装领域。”

郭培的设计以华美繁复的刺绣著称,尽管她刚开始时装设计时几乎不可能找到她需要的刺绣技工。刺绣的教学,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已被放弃,到中国文革时期更没有几个人会刺绣,那时所有人的服装都很简陋朴实。郭培不得不到北京周边的农村地区去寻找具备必要技能的村民,即便如此,这些村民的刺绣技术也只是勉强合格。郭培将她旅行欧洲带回来的刺绣精品作为教学模式,才逐渐磨练和提升了这些绣匠的技能。

服裝秀

郭培时装繁复华美的刺绣,灵感源自中国皇朝时代的宫廷服饰图案和欧洲巴洛克艺术(Credit: BBC)

郭培说,“我向他们(绣匠)介绍世界各地博物馆和其他地方的刺绣,我还买了很多刺绣书籍,和他们交流,大家一起想象这些精美刺绣是如何完成的。我们今天发展的刺绣风格并不完全是中国传统,而是受到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启发,并融合了他们的特点。”

这种集百家之长的方式完美体现在她独特的时装审美中。诚如坎贝尔所言,“虽然一件衣裙可能含有取材于中国宫廷传统服饰的刺绣图案,但这些刺绣图案也可能出现在一件灵感来自欧洲巴洛克风格礼服的长裙上。她的作品汇集了东西方之美。”

在2015年在大都会博物馆《镜花水月》展获得时装界举世瞩目后,郭培获邀请成为巴黎著名的高级时装商会(Chambre Syndicale de la Couture)的客座会员,这使她成为该商会147年历史中邀请加入成为会员的第二位在中国出生和受教育的时装设计师。在2016年至2020年之间,她在巴黎高级时装周展示了10个设计系列,真正做到了向全球的观众展示她时装设计和T台秀所独有的华美戏剧舞台效果。

达亚历山德罗解释说,“戏剧和时装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中国的服装设计中有很深的根基。郭培做T台时装秀,如同在剧院舞台上表演。她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角色,她还与戏剧导演合作以提升自己时装秀场的戏剧效果。”

服裝秀

郭培的时装秀(Image credit: BBC)

新冠病毒的大流行或许会让巴黎的展览停摆,但郭培对回到巴黎充满期待。她说,“于我而言,巴黎是一个更大的舞台,可以让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看到我的作品。对我来说,创作作品的目的是为了分享,希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聚在一起交流和传播文化。”

在展览期间,郭培的粉丝将有机会在自然环境里,即博物馆中,欣赏她充满创意的华美时装设计,可以近距离地细细评味她作品的杰出工艺和细节。

郭培:时装幻想(Guo Pei: Couture Fantasy)于2022年4月16日至9月5日在旧金山荣勋宫博物馆(Legion of Honor Museum)展出。

欢迎到 BBC Cul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不懂艺术,在我眼里,这些服装跟川普家里的金马桶座垫差不多
 
不懂艺术,在我眼里,这些服装跟川普家里的金马桶座垫差不多
幸亏Rihanna 够强壮,礼服重达25公斤,很多人恐怕穿上走不动了。
 

台湾疫情: 确诊人数保持高位,专家称速战速决和拉长疫情各有利弊需充分准备​

9 小时前

出门戴口罩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台湾近日新冠确诊本土病例激增,单日突破4万确诊人数,新冠累计确诊数达31万。

台湾近日新冠确诊本土病例激增,单日确诊数连续三日突破4万,新冠累计确诊总数达31万,专家预计单日确诊人数还会上升。而这波由新冠变种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带来的疫情正在考验台湾防疫能量。

在台湾北部各大医院,想要做PCR检测的民众涌入急诊室,增加医疗负担。药房外,购买新冠快筛盒的民众大排长龙,甚至出现混乱场面,引发许多民怨。各大医院急诊室医护人员,不堪负荷,病倒或受感染,纷纷在社交媒体“求救”,并批评地方与中央政府支援不够。

分析疫情,美国史丹佛大学儿科及健康政策教授王智弘向BBC中文强调,当前关键在于台湾需赶紧做出精确的医疗资源模拟(model),来面对变种病毒。

王智弘解释,所谓模拟医疗资源,包含精算全台医院每天的急诊重病病床数,呼吸器还有药量等,而医院每天都要将资料反馈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再回馈给中央,这个过程很繁复,但很重要。“新加坡之前在病患分流前,模拟就做的很好。”

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吕淳祺教授则分析,2022年迄今台湾约有一半的新冠死亡病例来自未接种Covid-19疫苗的病患,因此“台湾越早实现全民接种,尤其为最脆弱人群的接种疫苗和加强针,住院和死亡人数就会越少。”他告诉BBC。

台湾卫福部截至今年四月底的资料表示,目前台湾染疫轻症人士比率约占99.75%。

急诊室危机​


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CDC)指挥官陈时中预估,此波奥密克戎变种病毒杀入全台社区后,确诊高峰时间可能会发生在5月20日。也有分析称,目前疫情变数还在,因此高峰时间点很难预估。

面对台湾新冠确诊数暴增,目前台湾处理方式,并未如同上海采行严厉封城,也没有如同香港禁止夜间室内用餐,关闭健身房,酒吧等公共场所。

People queue to get their Covid-19 booster jab inside the Taipei Metro station in Taipei, Taiwan, 23 April 2022. Local authorities said on 22 April,

图像来源,EPA
台北市民在地铁站排队注射加强针。台湾并未采取封城等极端措施遏制疫情。

目前台湾民众出外活动如常,唯许多小学及幼儿园宣布停课。

但是,确诊数暴增,也已经造成特别是台湾北部各大医院急诊室爆满混乱之场面。

根据台媒报导,挤爆大医院急诊室的民众多半不是重症,甚至没有病征,但因为焦虑而涌入急诊室。原因在于,台湾目前仍需要PCR检测确认后,才能被正式视为确诊。这也造成大批民众涌入医院做PCR检测。其中包含许多购买新冠医疗保险的民众,因为需要有PCR检测确诊,才能索赔。

混乱的急诊室及医院爆满,排挤到真正需要求诊的其它急诊患者,医护人员不堪负荷,纷纷病倒。加上现在台湾快筛试剂仍然有买不到的情况,导致民怨四起。

据此,台北市长柯文哲针对去年删除28亿新台币的快筛试剂预算道歉。台湾政府也紧急与全台上百间社区医院或诊所合作,让民众前去做PCR检测。

Staff in PPE waiting for people to get their inoculation at a popup walk-in COVID-19 vaccination center in Taipei Main station in Taipei, Taiwan, December 10, 2021.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混论的急诊室及医院爆满,排挤到真正需要求诊的急诊患者,医护人员不堪负荷,纷纷病倒。加上现在台湾快筛试剂仍然有买不到的情况,导致民怨四起。

快筛≠PCR检测​


今年30多岁,在台北市工作多年的辜小姐(经要求化名)就告诉BBC中文,她在四月底快筛确诊后,症状轻微,但被繁复矛盾的流程“搞得心很累”。她说,因为同行出游后先确诊,告知她后,她因为有轻微症状,经快筛后确诊。她本来想说自行在家隔离,但当时台湾政府规定,还必须前往PCR排队检测。

她批评,如此一来不就是让前往PCR检测的民众“出外散播病毒”。辜小姐的疑惑,是台湾现在面对奥密克戎疫情最主要的辩论之一。

台北市长柯文哲便抨击中央,让民众还要透过PCR检测,才能确诊,并不明智且浪费医疗资源。

台湾前副总统,现任台中研院院士陈建仁则解释,任何筛检试剂都有它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等。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盛行率的高低,决定了阳性预测值的高低。”

本身也是流行病学专家的陈建仁说,根据各国多年的研究统计,所谓“阳性预测值”随着流行病盛行率会有显著差异,譬如,在盛行率为50%的时候,可以高达95%;盛行率为10%的时候,阳性预测值达68%。“盛行率为1%的时候,阳性预测值就只有16%,换句话说,筛检阳性的六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是真正有病的。”

因此陈建仁认为,如果开放居家检疫,居家隔离对象的盛行率比一般人高,所以才适用快筛阳性取代PCR确诊,但对于盛行率较低的其他族群则不合适。他呼吁,应该在盛行率高的族群、地区和时段利用快筛进行确诊。

中央与地方防疫不同步?​


面对快速上升的确诊及重症病患人数,台湾总统蔡英文在上周五(5月6日)表示,台湾预计取得1亿剂左右的快筛试剂,“供应将会越来越稳定”。她也请全台地方政府设置社区筛检站,扩大PCR检测能量到地方,并规划与基层诊所合作。台湾政府并在上周宣布,若民众快筛检测后阳性,并经医疗单位确认后,便可视为确诊,新规从5月12日起实施。

蔡英文呼吁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合作,显示出对抗变种病毒,台湾的防疫模式正在改变。

王智弘强调,现在台湾的作法应该是打游击战。他告诉BBC,奥密克戎已经在全台社区散播之后,防疫不再是由过去台湾中央政府统一管控。他认为,以美国防疫经验来看,模拟病情及资源,台湾指挥中心需要各地医院资料的反馈。过程是医院到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再汇报到指挥中心,但过程中常会有数字上的落差,或者时间差,有时候会慢了一些。此外,还有地方与中央如何定义医疗资源“缺少或足够”等议题,皆是奥密克戎带来的挑战。

Pupils with face mask walk practice Taekwondo in Taipei, where dine in services and several schools have been suspended, following a cluster infection of the Delta variant in New Taipei, in Taipei, Taiwan, 8 September 2021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奥密克戎变种感染者大多为无症状及轻症,台湾舆论认为未来接受与病毒共存的声音涌现。

王智弘说,台湾年底地方选举到来,此次疫情来袭,确实是考验地方政府与中央能否真正合作,成为一种去中心化的伙伴关系,由中央提供透明化,清楚的指导,地方确实配合执行,譬如如何分配快筛试剂等等。

但事实上,地方与中央政府在防疫上的不同步,民众也很有感受。

辜小姐便举例,快筛显示阳性后,她便去PCR检测地点,填上个人居住资料后,系统反而是通报了她已经离开20年的户籍地的卫生单位联系她。隔两天后,她居住多年的台北市卫生局才与她联系。

之后,还有另一个中央防疫单位拨打“关心电话”询问她的征状。辜小姐向BBC说:“我一个轻症个案,需要那么多不同单位打电话来,然后负责隔离的单位依旧尚未联系我……一个简单的工作,需要4个人做,而且彼此还没有互相通知……其实,若不看清楚整个制度流程,大家就会觉得是基层公务员没有效率,他们很无辜。”

辜小姐认为,医疗人力就浪费在这些繁复甚至不够实用的系统当中。

在台湾疫苗施打率最低的台东,一位民众Julie也告诉BBC中文,她认为有关台东的疫情一开始但都没有透明化,“他们不公布自己内部有多少人确诊,一开始公布有一级首长确诊和一位议员确诊,后来就没下文了。这些案件好像都混在另一个乡镇的案中带过,所以我们不知道台东市区这么严重了,都以为是另个乡镇(成功镇)。”

不过,辜小姐和Julie都说,她们对这波疫情,都没有去年Delta疫情来袭时担心,唯一忧虑的是老人或小孩的健康安全。台湾卫福部长陈时中5月5日宣布,辉瑞儿童疫苗预计5月12日抵台,第一批共77.76万剂,最快约20日提供接种。

两种路径优缺点​


王智弘向BBC分析,面对奥密克戎,台湾第一个方法就是让确诊数快速上升,之后也会快速下降,譬如美国去年12月底到今年1月,大概一两个月的时间,确诊数就会下来,但这样会造成很多人病逝,因为医疗资源没法跟上,特别是老人或慢性病患者情况会比较危殆,而且医院的床数或药可能不够。

第二种方法就是把确诊曲线拉平或延长。但这会让疫情拖延时间较久,但也让医院有时间准备病床,呼吸器或药物。但要拉平曲线,便需要缓解策略(mitigation),包含要求民众减少活动,可能增加在家工作天数,避免群聚,捷运或大众运输管制也要考虑,室内用餐也要注意等。

王智弘建议,台湾现在需要赶紧把所需要的东西模拟出来:“新加坡很早就做model,所以模拟得很成功。他们一开始分流的时候就把需要医疗资源几乎都准备好了。香港想走清零路线,结果没办法清零,根本没办法清零。台湾要花点时间思考,现在怎样做,可以减少死亡率。”他告诉BBC。

机场入境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过去台湾严格的边境管制,包括入境者必须强制检疫,很大程度上将病毒围堵在边境之外。

台湾疫苗政策谘询委员、台大医院小儿感染科主治医师李秉颖在台媒“宝岛联播网”分析,参照各国疫情发展,确诊高峰数从出现到下降约3至5个月不等,而台湾尚未到确诊数顶峰。他呼吁全台医疗机构要未雨绸缪。李秉颖又说,参考H1N1流感的经验,第一次大流行后3年,感染高峰期还是出现,只是峰波一次比一次减弱,他个人评估新冠肺炎会有5到6个高峰波段,再慢慢减弱:“随着大部分人有免疫力后,感染的人数会逐渐减少,但只要有流行,还是会造成可观的重症跟死亡人数。”

加州柏克莱大学吕淳祺教授则分析,根据台湾指挥中心数据,截至5月4日,台湾的Covid-19病床,不到一半 (43.7%) 被使用,且多数确诊者是无症状或轻症,目前居家护理。他观察台湾的医院正在采取明智的分层护理方法维持医院病床量:“只要台湾民众和政府不惊慌,并继续采取科学方法来应对预计未来 2-3 周内达到顶峰的新冠疫情,我认为台湾没有必要封城。”他告诉BBC。

 

能源危机:这些“未来矿产”是否21世纪繁荣的关键?中国掌握着哪些?​

  • 巴里亚(Cecilia Barría)
  • BBC新闻
8 小时前
智利阿塔卡马盐田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锂价格已经高企,未来二十年还还有可能飙升

如果说汽油是20世纪的关键资源,专家预计,21世纪将属于用于生产清洁能源的矿物,其价格将创下历史新高。

在地缘政治的博弈中,乌克兰战争正在加速这一过程。

惊魂18分钟​


2022年3月8日凌晨5点42分,镍价瞬间狂涨,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引发一片恐慌。

在短短18分钟内,镍价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0万美元/吨,导致所有交易被暂停。

打破这个纪录之前,镍的价格已经在过去24小时内暴涨了250%。

这一事件标志着,这是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震惊全球市场以来发生的第一次重大金属危机。

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以及期货合约投机活动导致价格狂涨,令人感到震惊。这明确显示,像镍这样的稀有金属将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这个不再想依赖化石燃料的世界中,这些矿产至关重要。

俄罗斯是世界上主要的天然气和石油出口国之一。这显示,在与许多国家的关系中,尤其是欧洲国家,俄罗斯的这一出口优势可能被用来作为一种战争武器。美国及其盟友正在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旨在迫使俄罗斯停止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但是克里姆林宫可能借能源武器采取报复措施。
An employee works with nickel at the Kola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Company, in Murmansk, Russia.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工人在处理镍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镍出产国

“为美国制造建设清洁能源未来,将有助于维护我们的国家安全,”美国总统拜登3月31日做出这番表示。

“我们需要结束长期依赖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进口来支撑未来,”拜登表示。此前,他授权使用《国防生产法案》鼓励在美国国内的关键矿物的生产和加工,以便制造电动汽车电池和存储再生能源所需的材料。

白宫指出,这些关键矿物包括锂,镍,石墨,锰和钴。

俄罗斯的能源武器​


但是还有其他许多矿物。 根据各自的需求,每个国家都在关注不同的矿物,以便在向电气化经济转型过程中增加竞争能力,争夺更多市场份额。专家警告说,那些经济上严重依赖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出口的国家,有可能遇到竞争力减弱的风险。

以俄罗斯为例,其经济实力主要依靠化石燃料:目前,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

俄罗斯总统普京资料图片,2011年9月8日,符拉迪沃斯托克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欧盟进口天然气40%来自俄罗斯
不过,鉴于关键金属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场竞争中,俄罗斯也有其优势:它是世界上第二大钴和铂出口国,第三大镍供应国。

虽然在这种新形势中,俄罗斯实力雄厚,但专家表示,这些超级矿物的开采却高度集中在其他国家。

世界上的钴,绝大多数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镍来自印度尼西亚,锂来自澳大利亚,铜来自智利,稀土来自中国。

专家们认为,至少有17种矿物对于世界能源转型至关重要。因此,那些有开采和加工这些矿物能力的国家拥有很大的优势。

在这17个种矿物中,国际能源署 (IEA) 估计最关键的是锂、镍、钴、铜、石墨和稀土。

谁垄断这些矿物的生产?​


国际能源署 (IEA) 分析师、《关键矿物在向清洁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报告的主要作者金泰润(Tae-Yoon Kim)表示,到2040年,对这些矿物的需求将迅速增加。

为了评估哪些国家在能源转型中受益最大,金泰润分析了开采和加工这些矿物的领先国家。

金属生产


虽然世界上有几个国家都在开采,但是垄断所有这些矿物加工的只有一个国家:中国。

“目前很难知道哪些国家将从能源转型中受益最大,因为这将取决于这些国家在生产链中所处的位置,”金泰润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

很明显,我们处于关键时刻。 尽管石油主宰了20世纪的历史,但能源转型的矿物可能主宰21世纪的历史。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金泰润指出,“这些是主导未来的矿物。”

刚果科卢韦齐钴矿矿工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刚果,钴开采量占世界三分之二以上

因此,鉴于乌克兰战争以及今后20年对这些矿物的需求,美国和欧洲一直在寻求能源转型,以减少当前和未来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其中包括中国和俄罗斯。这一点并不令人感到奇怪。

目前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是,欧洲国家已经陷入进退两难境地,因为它们消耗的天然气有40%来自俄罗斯。

“欧洲正在资助普京的幻想,”西班牙Esade商学院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中心 (EsadeGeo) 主任萨斯-卡兰萨(Ángel Saz-Carranza)3月告诉BBC。

四种最令人垂涎的矿产​


制造电池需要稀有金属,但是稀有金属也是工业活动或电力化经济储存不同类型能源的关键。总之,这些新参与者--无论是国有还是私营企业,都将获得巨大的财富。

“如果对这些金属的需求增长得不到满足,价格将会飙升,”德国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鲍尔(Lukas Boer)告诉BBC。

金属价格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提取这些金属的采矿项目可能需要十多年时间(平均16年)才能投入运营。

因此,鲍尔解释说,在未来十年中,这些矿物的短缺可能会更大。2021年年底,他与佩斯卡托利(Andrea Pescatori)和斯图尔默(Martin Stuermer)共同发表了一项题为“能源转型中的金属”的研究。

该研究指出,除稀土外,最令人垂涎的金属将是镍,钴,锂和铜。它们的价格可能会在很长时间内不断创下历史新高,这一趋势打破了国际市场价格浮动的常态周期。

如果我们设想到本世纪中叶实现零排放的前景,这些金属的总产值可能会在2021年至2040年间翻两番。

A turquois cobalt rock held in a pair of hands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钴又被称作“蓝金”

鲍尔认为,仅这四种金属的生产商就可以在未来20年创造与石油行业相同的收入,这也取决于目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如何演变。

“这些金属可能成为新的石油,”布尔说。 “中国通过对其他国家的投资,例如在刚果的钴生产,已经成为最大的参与者。”

中国走在前面​

鉴于乌克兰的局势和西方要减少其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有些国家可以满足对这些金属的部分需求,以便加快转型的速度。

彭博新能源财经研究中心金属和矿业主管安波福(Kwasi Ampofo)认为,目前中国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可以从这一变化中受益。

“如果中国决定通过其加工厂将俄罗斯的稀有金属生产输送到其他国家,然后将其产品出售给其他国家,那么中国可能是最大的赢家,”他告诉BBC。

中国是世界稀有矿物加工大国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中国是世界上稀有矿物加工大国

其他国家也采取了行动。 安波福补充说,就镍而言,印度尼西亚在过去两年一直在扩大其产能,并可能继续增加产能以弥补俄罗斯造成的短缺。
事实上,俄罗斯的镍是最容易受到供应中断影响的稀有金属,因为俄罗斯的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9%。

“制裁措施造成的任何供应中断或产量下降都会对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安波福认为,尤其是今年对镍电池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他指出,另一方面,如果铂族金属 (PGM) 的生产出现中断,南非生产商可以通过额外的供应来填补缺口。

在控制未来稀有金属生产的竞争中,中国确实集中力量抢占地盘:刚果钴产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而中国公司拥有或投资该国绝大多数最大的钴矿。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西方不能迅速赶上,就有可能输掉这场比赛。

 

长焦纵深看历史: 从昔日三次大国争雄看当今中美对抗

从马其顿统一古希腊,到英国打败荷兰,再到美国超越英国称雄世界。历史上三次新大国崛起到称霸的历史,能给当下的中、美之争提供什么借鉴?

2022年5月30日

更多相关内容​

中美关系:历史上三次大国争霸给当今中美对抗的启示​

2022年5月30日中午11点38分

中美关系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帝国兴衰仿佛日升日落一样平常又必然。

时至今日,在很多分析人士看来,21世纪的重头故事正在徐徐展开:美国衰落,中国崛起并取而代之成为世界第一。

果真如此,那么我们现在所经历和见证的,将是历史上又一次新霸主上位。然而,这样的故事并非罕见,而是一次次的演绎。

远有两千多年前的马其顿王国一统古希腊,近有英帝国衰落,美国称雄。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四台 The Longview 节目,讲述三个庞大帝国的崛起过程。
这三段历史,是否反应出霸权更替的某种模式?了解历史是否能帮助当今世界避免一场美、中世纪之争?
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北京时间星期二(2021年11月16日)8点45分开始视频会晤。

图像来源,REUTERS
中国经济果真在未来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美国多年来主导的世界秩序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1.马其顿与古希腊​

公元5世纪之前的马其顿,一直都只是位于古希腊繁荣城邦外围的落后地区。当时的马其顿地处欧洲巴尔干半岛中南部,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与古希腊有巨大差距的同时,政治上也没有古希腊的雅典式民主制度,而是沿用世袭的专制独裁。

公元前5世纪初,古希腊城邦制进入鼎盛时期,但一直没有任何建树的马其顿此时悄然崛起,一方面学习古希腊先进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模式,另一方面加强与古希腊的文化融合。

至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出现了一位划时代的人物——腓力二世(Philip II)。

英国剑桥大学希腊文化学教授保罗·卡特勒基(Paul Cartledge)介绍说:“腓力二世绝对是个改变马其顿历史的人物。他统一了王国、建立了新的军队模式、重新分配了土地,等等。他是一个专制独裁国家正中心的转型力量。”

崛起的马其顿与强盛的古希腊城邦联盟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紧张。

卡特勒基教授说:“正如现在中国与美国之间的问题一模一样。雅典是民主城邦,有全希腊最悠久的民主传统。实际上,我们今天的‘民主’一词就是来自雅典。在希腊当时反对腓力二世专制独裁的政界人物中,最坚决的当属狄摩西尼(Demosthenes)。”

民主与专制之间的对立,早在2千多年之前又是以什么方式呈现的呢?

“正如我们今天一样,民主是一个很大的讨论话题,公开讨论也正是民主与专制对立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狄摩西尼有很多对手和反对者,全部都是民主人士。他们在外交政策上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狄摩西尼很快就看到,腓力代表的是一种威胁,不仅是战略威胁、军事威胁,而且是政治威胁,也就是如果腓力的霸权得以发展,雅典是否还能继续作为民主模式存在下去的问题。”

于公元前359年成为马其顿国王的腓力二世,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成为希腊的征服者。到公元338年,希腊所有城邦在军事、经济各个层面纳入马其顿王国的版图。同年他建立全希腊城邦会议联盟,奠定了入侵波斯王国的基础。

腓力二世在公元前336年遇刺身亡后,继任者就是将马其顿疆土扩大至亚洲和非洲、征服了从埃及到印度北部广阔地区的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独裁专制统治下的希腊民主,在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大帝期间仍然被允许继续。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在巴比伦去世,年仅32岁。
卡特勒基教授说,雅典人当时以为这是他们反抗的好时机,“但是他们错了。马其顿王国实力太强,在陆地和海上都重创雅典。公元前322年,雅典民主正如狄摩西尼所担心的那样被最后终结了。同一年,狄摩西尼去世。”

亚历山大大帝雕像

图像来源,INTERNET ARCHIVE BOOK
亚历山大大帝继承父业在短时间内打造了横跨欧亚非的帝国,但帝国很快随他烟消云散。

失去了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王国很快陷入了分裂。在短短20年内,马其顿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个大洲的庞大帝国,也在同样短的时间里分崩离析。

据卡特勒基教授分析,马其顿称雄于世,与亚历山大大帝卓越的军事才能有密切关系,但他并不擅长行政管理。“即便他能多活几年,他也未必能维持庞大帝国的稳定,未必能将一个统一的帝国交给他的儿子。”

马其顿帝国从此一分为三,但雅典的民主制度并没因为对手的衰落而复兴。

卡特勒基教授说:“雅典在之后的半个世纪中努力想恢复某种民主。虽然有过短暂的好转,但是很快又归于沉寂,雅典内部非常不稳定,如此一来,雅典人几百年来实行的那种民主终于成为了过去式。”

2. 英国与荷兰​

荷兰曾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在1482年至1581年的近百年间,又曾是哈布斯堡尼德兰一部分。

“尼德兰”意为低地,指中世纪欧洲西北部地区,位于莱茵河、默兹河、谢耳德河下游以及北海沿岸,即现代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全部和法国东北的一部分。

1581年,荷兰结束西班牙的统治成立荷兰共和国,也是荷兰迈向海上强权,成为荷兰海上帝国的开始。

早在西班牙统治时,荷兰便是欧洲航海贸易重地,有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等重要的港口,还成为欧洲造船业、银行业和保险业的中心。金融中心的地位使荷兰掌握丰富的资金,贸易路线从北欧扩展到地中海地区。

苏格兰邓迪大学(University of Dundee)高级讲师马蒂内·范·伊特萨姆博士(Dr Martine Van Ittersum)说:“荷兰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成为当时的世界强权。当然这个基础早在中世纪末已经打下了,而到16世纪时荷兰已经控制了通往波罗的海的贸易,另外荷兰货船还运载来自南部欧洲的货物。所以16世纪时荷兰已经控制了海上贸易。而到了17世纪初更开始了世界范围的扩张,荷兰的活动范围东至印尼一带,西至大西洋。”

荷兰如此快速致富,另一个必须提及的重要原因是奴隶。伊特萨姆博士介绍说:“荷兰势力扩张到大西洋后,很快征服了原本作为葡萄牙领地的巴西。荷兰很快认识到,要继续保持经济繁荣就必须不断从像安哥拉这样的非洲国家贩运来奴隶。于是荷兰去了非洲。”

16世纪中叶以后,英国开始在世界范围贸易扩张,随着其海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与荷兰之间的关系出现紧张。英吉利海峡里,两国之间除了有航运竞争还有渔民之间的冲突。
1651年,英国颁布针对荷兰的航海法案(The Navigation Acts),内容包括只有英国或其殖民地拥有、制造的船只才可以运输英国殖民地的货物,以及保护英吉利海峡的渔业权等。

根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记载,这一法案原本旨在鼓励英国发展造船业以备战时之需,实际上却“成为重商主义时代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形式”。

航海法案出台后的一百多年间,英国与荷兰共发生了四次战争。

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王子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4年,至1901年去世,期间英国是势力遍及全球的最强盛帝国。

第四次英荷战争持续了四年之久,到1784年结束时,荷兰海上帝国不复存在,英国势力继续增长,并在19世纪成为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日不落帝国”。

值得一提的是, 航海法案虽然使英国成功争夺海上霸权,却也限制了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在北美殖民地造成不满,为独立埋下了伏笔。就在英国与荷兰战争结束之前的1783年,英国在北美的十三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

多年以后,作为世界霸主的英国,面对美国这个新强权的挑战。

3. 美国与英国​

1850年,正是英国势力如日中天的时候。女王维多利亚登基已经超过十年,将在其后的半个世纪中继续引领这个世界最大的帝国。

而独立了近70年的美国虽然迅速发展,实力还远未到摆脱英国影响的地步。

牛津大学美国政治和政治历史学教授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对1850年的英国和美国有这样的总结评论:英国正处于国力最强盛的时候,而美国作为英国的前殖民地,经济实力、人口数量和领土范围一直都呈高速增长。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英国领导的世界中进行。

“在许多方面,美国经济仍然是新殖民经济。它向兰开斯特和约克郡的纺织厂出口原材料,也就是棉花。它从英国进口制成品;在财政上,美国严重依赖伦敦这个金融中心。大量的英国资本被投资于美国的铁路。因此,美国在1850年非常依赖英国,而英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层面都是全球的主导力量。”

但美国的实力增长之快已经引起了英国的担心。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英、美之间的一次事件险些造成军事冲突。

“当时一艘英国船被美国海军拦截,船上两名前往欧洲的美国南部联盟特使被美国当局逮捕。这是对英国主权的侵犯,英国时任首相帕尔默斯顿(Palmerston)对此极为不满,两边剑拔弩张。那个时刻非常紧张,英国和美国之间确实有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最后,虽然冲突避免了,但它却说明了一个事实,也就是当时存在真正的紧张局势,而且彼此都不确定:在崛起的美国和慢慢衰退的大英帝国之间是否有和平共存的可能。”



特朗普任期的功过:撼动美国政坛与国际形势的总统

特朗普4年來的出位言行及爭議政策- BBC News 中文​

Jan 20, 2021 特朗普以「火箭人」形容金正恩, 以「騙子」形容希拉里,以「愚蠢」形容民主黨伊麗莎白·沃倫。特朗普在4年任期內,還說了什麼驚人的言論?

1895年,委内瑞拉和当时位于南美洲的英属圭亚那之间发生了边界争端。

英国的最初反应是派军艇来应对,但最后美国明确表示,如果英国海军施加军事压力,美国将支持委内瑞拉。结果,英国同意最终通过仲裁来解决问题,并争取到了一个对英国有利的结果。

史密斯教授认为,“尽管仲裁结果对英国有利,但英国在美国的压力下同意仲裁这个事实本身,意味着英国默默地接受了美国对自己周边地区的控制权。那个时刻的意义显而易见,那就是英美关系的性质正在发生转变。”

美国和英国之间的实力变化发生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而美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独立发生在1865年南北战争之后。

史密斯教授说,到20世纪初,美国不再像19世纪初那样生活在由英国主导的世界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是英国的两倍,是德国的两倍,生产率比两国高出许多。美国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有巨大的、不断增长的内部市场,在自己国界范围内有巨大的自由贸易区。”

当美国这个新崛起的强国挑战英国这个霸主的地位时,为什么两者之间没有像历史上以往的大国争霸一样走到武力相争的地步呢?

史密斯教授认为,部分原因是英国和美国在20世纪初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双方发生战争风险太高。
“另一部分原因我认为是文化方面的。英国虽然认识到美国是在赶超英国,而且对1890年代以来美国进口商品的涌入和美国制造业入侵忧心忡忡。但与此同时,美国仍然在某种意义上被视为英国提携过的新秀。而美国则觉得自己受过英国和英国历史的恩惠,崇尚莎士比亚,崇尚英国王室。所以在文化上,美国和英国,特别是英国在体制内部,都觉得两国在价值观方面的差距很小,足以说服自己认为美国虽然崛起但最终却不一定会完全取代英国。”

当今的局势与当年美国崛起超越英国时何其相似:中国与美国的经济联系程度也很高,美国也大量投资中国,中国商品也涌入美国。

然而问题是,中美之间却没有英美之间那种文化上的联系。

史密斯教授认为,中美之间的确如此。“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关系有根本上的不同。用一种19世纪的说法,就是两者对于什么是文明,显然没有相同程度的共识。什么是这两个国家做出政治决定所依据的价值观?在我们讨论的那段历史中,英国人和美国人无论对或错,至少都以为彼此在根本价值观问题上看法是一致的。”

以上的三次大国崛起,有两次爆发全面的军事冲突,只有一次和平交接。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民主必胜
全过程民主是民主中的集大成者,敢跟全过程民主对抗的人在这个宇宙还不存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