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4-12-11
- 消息
- 18,965
- 荣誉分数
- 4,268
- 声望点数
- 373
你为啥要引用五毛中文媒体呢, 你知道我看个开头就不会读下去的。
美国能做到, 不会不负责任地让巨大的火箭遗骸乱飞。
为土共的无能和自私辩解, 加不了任何分数。除了让自己好像舔得科学, 不过一开始对自己的要求就错了。
这些也不能可控再入吗?意思是未来经常有二三十吨的火箭残骸不确定掉在哪里?芯一级采用液氢液氧发动机的美国 Delta IV、欧洲 Ariane 5 (以及将要首飞的Ariane 6)、日本将要首飞的 H3 也做不到芯一级出大气层滞留后可控再入。
这些也不能可控再入吗?意思是未来经常有二三十吨的火箭残骸不确定掉在哪里?
入轨火箭体的目前不可能回收,但我觉得控制坠落在南太平洋是必要的安全措施
是不是每次都能照设计工作也许不能保证,但至少设计上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不入轨的弹道轨道容易预测落点, 回收也可能(Falcon 9)二级构型的火箭一般不会有芯一级滞留在大气层外时间太长的问题,因为芯一级没有出大气层或者很快就再入了,容易预测落点。
液氧液氢的芯一级,或许努力一下未来可以改进做到 partially controlled re-entry?缩小再入的时间窗口预测,然后给出落点范围。
液氧煤油的芯一级,可以汲取 Falcon 9 和 Falcon Heavy 的经验,逐步做到可回收。
你为啥要引用五毛中文媒体呢, 你知道我看个开头就不会读下去的。
不入轨的弹道轨道容易预测落点, 回收也可能(Falcon 9)
入轨的现在基本不可能回收, 但需要控制落点时间地点范围比较安全,一般是南太平洋离地最远的地方
导弹修正轨道的那一套搬上去不就好了?用小retro rockets, 不用主发动机再次点火液氧液氢发动机的比冲在外太空比液氧煤油高,但再次点火是个实现起来很困难的问题。
大概可以改进一下做到不翻滚。大概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一下载荷入轨后、芯一级液氧液氢燃料的残余量,改进设计用于某些骚操作 (比如飞入更靠近大气层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