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中国驻美大使秦刚身穿百岁老人赠送的飞虎队夹克,出席飞虎队援华80周年纪念活动 (题目只针对最后的文章)

女将张晨不仅是超算冠军,并且热衷体育锻炼,获得过首都高校跆拳道亚军。
厉害。
戴个眼镜还打架。要我就专打她眼镜。眼镜打坏了打人就好打了
 
厉害。
戴个眼镜还打架。要我就专打她眼镜。眼镜打坏了打人就好打了
你没见过NBA大个子趴在地上找眼镜?
 

习近平与法德首脑举行视频峰会 望中欧扩大共识与合作​

全球 撰写:许懿安

2021-07-05 22:01:01 最后更新日期:2021-07-05 23:41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5日晚在北京与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举行视频峰会。

习近平在峰会上指出,国际上的事需要心平气和商量着办。(央视网视频截图)

习近平在峰会上指出,国际上的事需要心平气和商量着办。(央视网视频截图)

习近平指出,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复苏前景不明。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相互尊重、精诚合作,而不是猜忌对立、零和博弈。希望中欧扩大共识和合作,为妥善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坚持正确相互认知。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并得到人民普遍拥护的发展道路。中方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中欧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原则开展合作,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汇聚了彼此之间最大公约数。我们要秉持这一精神,正确看待相互差异,理性处理彼此分歧,牢牢把稳中欧关系前进航向。

第二,扩大互利共赢合作。中方愿同欧方尽早举行第二十三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办好战略、经贸、人文、数字、气候领域高级别对话,推进中欧清单产品互认互保,为双方百姓日常生活带来更多实惠。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情况下,不断优化人员往来快捷通道。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坚定不移,希望欧方按照市场原则为中国企业提供公正、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第三,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国际上的事需要大家心平气和商量着办。中方愿同欧方一道,确保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均取得积极成果,并共同引导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朝正确方向发展,相互支持办好北京冬奥会和巴黎夏季奥运会。

第四,坚持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中国最希望的是发展好自己,而不是取代别人。中方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要创造更多共同发展的机遇。中方愿同各方加强对话合作,同时坚决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希望欧方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多积极作用,真正体现战略自主,共同维护好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

习近平指出,中国最希望的是发展好自己,而不是取代别人。(央视网视频截图)

习近平指出,中国最希望的是发展好自己,而不是取代别人。(央视网视频截图)

三国领导人还就非洲议题交换意见。习近平指出,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实现经济复苏任务最艰巨的地区,更是发展潜力最大的大陆。中方已经并正在向40多个非洲国家及非盟委员会提供疫苗,积极支持非洲提升疫苗本地化生产能力。

中方已同19个非洲国家签署缓债协议或达成缓债共识,并建设性参与“非洲绿色长城”等可持续发展计划。希望欧方加大对非洲的支持和帮助,向有急需的非洲国家提供更多疫苗,帮助非洲应对好债务压力,早日实现非洲经济复苏和绿色低碳发展。欢迎法国、德国加入中非共同发起的“支持非洲发展伙伴倡议”,开展三方、四方或多方合作。

马克龙表示,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法方致力于以务实的态度继续推进对华合作,支持达成欧中投资协定,加强人文交流,欢迎中国企业投资法国。法方愿就世贸组织改革、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问题继续同中方保持沟通,支持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和马赛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都取得成功。

法方赞赏中方为发展中国家公平获得疫苗发挥的重要作用,愿同中方加强合作。法方高度评价中方为落实二十国集团有关减缓债倡议所作努力,愿同中方继续就帮助非洲融资、教育等问题加强协调。

中共庆建党百年举办主场外交活动 习近平将出席
英媒:约翰逊邀请普京习近平出席联合国气候峰会 意义重大

默克尔表示,祝贺中方克服疫情影响,实现经济恢复发展。德法中领导人保持交流非常重要。德方愿同中方就促进疫苗公平生产分配、恢复人员和贸易往来加强协调合作。欧中关系非常重要,双方共识很多,可以合作的领域很多,应该相互尊重,通过加强对话减少分歧。

德方支持尽快召开第二十三次欧盟—中国领导人会晤,希望欧中投资协定尽快得到批准。德方希望同中方加强国际事务合作,愿同中方继续就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非洲应对疫情等问题保持沟通,愿积极研究加入中非提出的“支持非洲发展伙伴倡议”。

三国领导人还就伊朗核、阿富汗、缅甸等问题交换意见。

中国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中国外长王毅、中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等也出席峰会。

 

习近平与法德首脑举行视频峰会 望中欧扩大共识与合作​

全球 撰写:许懿安

2021-07-05 22:01:01 最后更新日期:2021-07-05 23:41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5日晚在北京与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举行视频峰会。

习近平在峰会上指出,国际上的事需要心平气和商量着办。(央视网视频截图)

习近平在峰会上指出,国际上的事需要心平气和商量着办。(央视网视频截图)

习近平指出,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复苏前景不明。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相互尊重、精诚合作,而不是猜忌对立、零和博弈。希望中欧扩大共识和合作,为妥善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坚持正确相互认知。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并得到人民普遍拥护的发展道路。中方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中欧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原则开展合作,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汇聚了彼此之间最大公约数。我们要秉持这一精神,正确看待相互差异,理性处理彼此分歧,牢牢把稳中欧关系前进航向。

第二,扩大互利共赢合作。中方愿同欧方尽早举行第二十三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办好战略、经贸、人文、数字、气候领域高级别对话,推进中欧清单产品互认互保,为双方百姓日常生活带来更多实惠。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情况下,不断优化人员往来快捷通道。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坚定不移,希望欧方按照市场原则为中国企业提供公正、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第三,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国际上的事需要大家心平气和商量着办。中方愿同欧方一道,确保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均取得积极成果,并共同引导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朝正确方向发展,相互支持办好北京冬奥会和巴黎夏季奥运会。

第四,坚持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中国最希望的是发展好自己,而不是取代别人。中方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要创造更多共同发展的机遇。中方愿同各方加强对话合作,同时坚决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希望欧方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多积极作用,真正体现战略自主,共同维护好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

习近平指出,中国最希望的是发展好自己,而不是取代别人。(央视网视频截图)

习近平指出,中国最希望的是发展好自己,而不是取代别人。(央视网视频截图)

三国领导人还就非洲议题交换意见。习近平指出,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实现经济复苏任务最艰巨的地区,更是发展潜力最大的大陆。中方已经并正在向40多个非洲国家及非盟委员会提供疫苗,积极支持非洲提升疫苗本地化生产能力。

中方已同19个非洲国家签署缓债协议或达成缓债共识,并建设性参与“非洲绿色长城”等可持续发展计划。希望欧方加大对非洲的支持和帮助,向有急需的非洲国家提供更多疫苗,帮助非洲应对好债务压力,早日实现非洲经济复苏和绿色低碳发展。欢迎法国、德国加入中非共同发起的“支持非洲发展伙伴倡议”,开展三方、四方或多方合作。

马克龙表示,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法方致力于以务实的态度继续推进对华合作,支持达成欧中投资协定,加强人文交流,欢迎中国企业投资法国。法方愿就世贸组织改革、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问题继续同中方保持沟通,支持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和马赛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都取得成功。

法方赞赏中方为发展中国家公平获得疫苗发挥的重要作用,愿同中方加强合作。法方高度评价中方为落实二十国集团有关减缓债倡议所作努力,愿同中方继续就帮助非洲融资、教育等问题加强协调。

中共庆建党百年举办主场外交活动 习近平将出席
英媒:约翰逊邀请普京习近平出席联合国气候峰会 意义重大

默克尔表示,祝贺中方克服疫情影响,实现经济恢复发展。德法中领导人保持交流非常重要。德方愿同中方就促进疫苗公平生产分配、恢复人员和贸易往来加强协调合作。欧中关系非常重要,双方共识很多,可以合作的领域很多,应该相互尊重,通过加强对话减少分歧。

德方支持尽快召开第二十三次欧盟—中国领导人会晤,希望欧中投资协定尽快得到批准。德方希望同中方加强国际事务合作,愿同中方继续就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非洲应对疫情等问题保持沟通,愿积极研究加入中非提出的“支持非洲发展伙伴倡议”。

三国领导人还就伊朗核、阿富汗、缅甸等问题交换意见。

中国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中国外长王毅、中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等也出席峰会。

欧洲无疑是中美之争的赢家,在中欧投资协定占据主动,美国免除对北溪2相关制裁,可能还有更多。。。
 
欧洲无疑是中美之争的赢家,在中欧投资协定占据主动,美国免除对北溪2相关制裁,可能还有更多。。。
美国制裁北溪2号,根本就是没天理的霸权主义

对一尊国内搞红色专制,要坚定不移反对,
但瓷器国对外政策与措施,比米帝的再国际上霸权专制还是好许多
 
美国制裁北溪2号,根本就是没天理的霸权主义
也许你觉得是霸权主义。 但是从美国的角度看, 的确是很憋屈的。

你德国一方面要求美国联合防御俄国, 一方面去把最要命的能源通道交到俄国手里。 这怎么看都是不对的吧。
其实德国要把北溪2号项目做得清清白白是很简单的。

第一步, 跟美国谈, 理送美军出境。
第二步, 淡化北约的作用, 可以先改变北约的针对性, 把北约改革成一个泛利益联盟, 而不是针对某一国或者某一集团的军事组织。
如果不成功, 那就退出北约。 毕竟,苏联解体了,华约也消失了, 北约也的确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第三步, 跟俄国一起建设北溪2号工程。 到了这个时候, 就是俄国与德国两国之间的事物了, 外人管不着。

你美国要制裁, 也只能制裁美国公司不参与, 或者使用了美国技术,美国资金的组织不参与。 区区一个输油气管道, 俄德两国怎么可能搞不定?不要你美国的资金技术, 自己做就行了。

问题是德国人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老想着 吃在东家, 睡在西家的好事。 那美国也不是傻子, 当然会要求德国选边站了。
 

欧洲商界领袖拒绝追随美国抵制中企 强调反对与中国脱钩​

全球 撰写:王枫

2021-07-06 09:37:02 最后更新日期:2021-07-06 11:10

中国与欧盟(EU)关系正处于关键时刻,中欧投资协定陷入停滞。在此背景下,欧洲商界领袖强调反对与中国脱钩,呼吁欧盟战略自主,不要追随美国,将中国企业拒之门外。

2021年7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峰会。(中国外交部)

2021年7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峰会。(中国外交部)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5日报道,欧洲工业圆桌会议(ERT)成员呼吁欧盟采取战略自主,称这是一种风险保护主义。

欧洲工业圆桌会议成员呼吁欧盟政界人士加大力度抵制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但不要像一些追随美国限制与中国商业联系的领导人所主张的那样,将中国企业拒之门外。

欧洲工业圆桌会议是一个由近60位欧洲主要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组成的贸易组织。


中德法互动频频向美传递信号 默克尔马克龙对中欧协定表态
中国学者阎学通:中国欲在外交领域与美国平起平坐
王毅警告对手勿低估中国意志能力 就多问题点名批评美国

拜登执政后联合盟友与中国竞争,美欧峰会对中国强硬表态(请点击大图浏览):

2021年6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抵达布鲁塞尔参加美国欧盟峰会。(AP)

2021年6月15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美国欧盟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右)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左)一起散步。(AP)

美国总统拜登在出席美国欧盟峰会时发表讲话。(AP)

米歇尔与冯德莱恩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AP)

拜登、米歇尔与冯德莱恩等三人共同会见记者。(AP)

美国总统拜登出席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美国欧盟峰会时发表讲话,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坐在拜登右侧聆听拜登讲话。(AP)


7月5日,欧洲工业圆桌会议呼吁欧盟领导人争取与中国达成更有利的商业条款,而不是避而远之,尽管一些欧盟领导人对北京越来越担心,同时与华盛顿的关系正在改善。

近几个月来,欧盟许多国家政府和官员都更加倾向于华盛顿,反对北京在世界舞台上日益强硬的立场。

评论称,欧洲商界领袖表达担心与中国脱钩的呼声,与美国商界的呼声类似。

立陶宛预告将在台湾设代表处:避免政治上受制于中国大陆
IMF敦促拜登政府取消对中国额外关税:与美国承诺不符
斯洛文尼亚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 表态继续推进中欧投资协定

中国欧盟因相互制裁关系趋于紧张,中欧投资协定批准遭冻结(请点击大图浏览):

2020年12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与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左下)、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下中)、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右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右下)举行视频会晤,共同宣布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Reuters)

习近平在会晤中说,双方如期实现年内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预期目标,达成了一份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投资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AP)

冯德莱恩会后称,双方针对投资协定进行谈判是为了促成更平衡的贸易与商业机会,“今天,欧盟与中国原则上完成了投资协定的谈判”。(Twitter@Ursula von der Leyen)

冯德莱恩发布在社交媒体推特(Twitter)上的会晤照片,配文写道“世界需要牢固的中欧关系。”(Twitter@Ursula von der Leyen)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出席视频会晤画面。(Reuters)

2020年12月30日,欧盟中国商会发布声明称,中欧如期在2020年完成全面、平衡和高水平投资协定谈判,这是双方为中欧建交45周年送上的一份厚礼,对中欧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图为米歇尔发表讲话。(Reuters)

马克龙会晤后称,“欧洲和中国之间的对话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加强,变得更加平衡,双方仍继续努力朝这个方向努力。”(Reuters)


ERT成员、同时也是瑞典银瑞达集团董事长和爱立信副董事长的瓦伦伯格(Jacob Wallenberg)在谈到中国与西方的商业关系时表示,“我们必须让这一关系发挥作用。”

瓦伦伯格说,在欧盟和美国的压力下,中国已经开始开放银行、保险和其他行业,这种压力可能会改善西方在中国的商业地位。

瓦伦伯格承认,目前的情况“并不完美”,但改善是“持续推进的结果”,“我认为我们有理由继续推进。”

英称不会逃避对港人历史责任 中方回击:殖民统治早已结束
西媒称习近平对美国强硬喊话 警告阻挡中国崛起将头破血流
民调称中国全球声望落后美国 拜登时代美国全球形象反弹

德国总理默克尔重视对华关系,多次强调欧盟对华政策不同于美国(点击图集浏览):

2016年6月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出席第八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并致辞。(新华社)

2019年9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右)访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在北京为默克尔举行欢迎仪式。(AP)

当时由于默克尔身体不舒服,中国方面在中德两国领导人检阅仪仗队的地方安排了两把椅子。从欢迎仪式的现场来看,默克尔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椅子上,即便是在奏德国国歌的时候。而李克强在奏中国国歌的时候则起立。(AP)

2016年6月1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的德国总理默克尔。这是会晤前,李克强和默克尔在颐和园散步。(新华社)

李克强和默克尔在颐和园散步,当天天气晴朗,惠风和畅。(新华社)

2016年6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默克尔。(Reuters)

2016年6月14日,默克尔参观位于中国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新华社)

+7

此前,瑞典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华为和中兴等中国电信企业参与该国的5G网络建设。瑞典一家法院6月22日维持了对中国为公司在瑞典销售5G设备的禁令。

对此,瓦伦伯格表示,瑞典可以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在其5G网络的某些特定部分使用华为的设备。这样国家安全可以得到保护,更广泛的关系也不会受到伤害。

数据显示,2020年中欧贸易总额达到5,860亿欧元,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

特斯拉CEO:中国经济繁荣确实令人赞叹 大家都亲自去看看
普京对美国强硬喊话:单极世界已过 中国GDP达美国1.2倍
美媒曝中国开建逾百洲际导弹发射井 美国紧急要求对话[图]

3月22日,欧盟以所谓新疆人权问题为由,对中国有关个人和实体实施单边制裁。这是自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来,欧盟和英国首次以人权为由对中国进行制裁。随后,中国于当天稍晚宣布,针对欧洲的部分人员和机构进行制裁。

北京时间7月5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与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举行视频峰会。

中德法三国领导人就中欧关系、国际贸易、气候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等多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但在中德两国发布的声明中,均未提及三国领导人是否在峰会上谈及中欧投资协定。

 

中国持续在亚洲“攻城略地” 美国失去亚洲的根源已找到​

全球 撰写:苏天泽

2021-07-13 07:16:02 最后更新日期:2021-07-13 09:51

美国在亚洲的地位正在下降,而北京日益自信,并在亚洲持续“攻城略地”。这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Kurt Campbell)7月6日在亚洲协会(Asia Society)主办的一次活动上说的。

坎贝尔表示:“我们已经认识到,美国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历史上,我们在亚洲拥有强大的地位。这一地位已经下滑,我们面临风险,我们需要(在亚洲)全面进行大量投资。”或许坎贝尔认为,中国的经济崛起挤压了美国在亚洲的存在,中国在亚洲进行大量投资,亚洲国家与中国进行广泛的贸易,让北京可以在亚洲持续“攻城略地”。

美国在实施围堵中国的战略,图为6月14日凌晨,美国海军“里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打击群,进入中国南海展开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微博@南海的浪涛)

美国在实施围堵中国的战略,图为6月14日凌晨,美国海军“里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打击群,进入中国南海展开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微博@南海的浪涛)

这种看法没有错,发展迅速的中国确实与亚洲国家建立了越来越紧密的经贸关系,很多亚洲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都是中国。在此背景下,亚洲国家乐于与北京发展更紧密关系,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自然也越来越强大。如2020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6,846亿美元,双方互为对方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美国是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货物贸易额只有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一半。

经贸是最紧密的粘合剂,中国与亚洲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发展与中国的关系被亚洲国家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相对来说,美国的重要性不可避免要从中间向边缘位置挪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没办法,中国的地理位置就在亚洲中心,与亚洲国家发展经贸关系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

美国增加在亚洲的投资,或许会有一些效果,但要逆转中国与亚洲国家更紧密结合的历史大趋势,相信希望不大。其实,经贸关系还只是表层因素,更值得美国注意的恐怕还在战略思想层面。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7月9日在北京接受中国媒体观察者网专访时表示,实力再强,国霸必衰,霸权不得人心。今天如果还有哪个国家想着要延续霸权,号令天下,随意干涉别国内政,注定会失败。对一个大国来说,思想的衰落比实力的衰落更危险。在21世纪多极化、全球化时代,不能还想着从冷战工具箱里翻找工具,天天琢磨着怎么遏制他国,拉“小圈子”,搞集团对抗,按丛林法则行事。“这些散发着霉味的陈腐思想在当今世界肯定行不通,只会害人害己,终将被时代所抛弃。”

乐玉成的话可谓点出了美国霸权在亚洲衰落的根源所在,美国用老旧的冷战思维来与这个“多极化、全球化”的时代打交道,其结果不可避免是“被时代抛弃”。亚洲国家、世界各国所思所想的是如何发展自身,如何让国民的日子更好过一点;而美国却以“意识形态”的大旗去鼓动大家与中国对抗,打压、围堵中国企业,用政治压倒经济,用“意识形态”来代替面包,这怎么可能赢得民心?


2020年11月1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23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新华社)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十分紧密,图为2020年11月1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23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新华社)

2020年2月20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在老挝万象举行的中国-东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别外长会议。(美联社)

2019年11月3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泰国曼谷出席第22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美联社)

2019年6月14日,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习近平与参加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的印度总理、哈萨克斯坦总统、吉尔吉斯斯坦总统、俄罗斯总统、巴基斯坦总理、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合影。(路透社)


与美国不同,中国不搞“意识形态”对立,不搞政治对抗,只是全心全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灭病毒,让各地的人民都能有尊严的生活,如此怎会不受大家的欢迎?是“意识形态”重要还是面包重要,是政治对抗重要还是合作发展重要?这个问题并不高深,各国都不难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前几天,中国媒体曝出一件奇葩的事情,澳大利亚通过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全国疫情防控指挥中心安插多名“顾问”,百般迟滞、阻挠中国对巴布亚新几内亚援助疫苗的授权准入,甚至阻止巴新政要迎接中国疫苗。7月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对此回应称,澳大利亚方面一些人利用疫苗问题搞政治操弄和霸凌胁迫,这是对巴布亚新几内亚人民生命健康的漠视,有违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严重干扰全球抗疫合作大局,极不负责任,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和坚决反对。

美军战舰再闯西沙 中国军方驱离警告后果自负[图]
新加坡前总理:中国不寻求亚洲霸权或挑战美国全球霸主地位
美国“亚洲沙皇”坎贝尔:中美有可能和平共存 但有巨大挑战

虽然,澳大利亚官方否认了这种说法,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网站8日报道,澳大利亚国际发展和太平洋事务部部长塞塞利亚(Zed Seselja)表示,“当我们看到这样的说法时,澳大利亚政府拒绝接受”。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不是空穴来风,澳大利亚智库罗伊研究所太平洋岛屿项目主任乔纳森·普赖克(Jonathan Pryke)对此表示:“我认为,我们给巴新只是提供了比中国更好的替代选择而已。”普赖克的话已经证明,澳大利亚希望用“更好的选择”来“替代”中国疫苗进入巴新。

在巴新缺疫苗的情况下,澳大利亚还想着用冷战的意识形态划线,阻止中国疫苗进入巴新(没有成功),用政治来对抗病毒,让巴新人民用生命为澳大利亚的政治意识形态服务,这种非人道的作为,恐怕很难赢得他国的尊重和认同。美国的思维模式与其盟友澳大利亚是一样的,它们都习惯于用冷战思维来对抗中国,围堵中国的一切,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模式,在阻止还是在推动美国霸权衰落?

 

复必泰|中国加快审批或作为免费加强针 复星8月起内地灌装​

中国 撰写:林連

2021-07-15 21:15:01 最后更新日期:2021-07-15 21:15


据中国财新网报道,中国引进由辉瑞、BioNTech合作研发的“复必泰”疫苗的步伐正在加快。复必泰疫苗代理商复星医药7月14日在股东大会答复投资人询问时表示,国家药监局对复必泰疫苗的审定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专家评审已经通过,目前正在加紧进行行政审批阶段。

复星医药董事长兼CEO吴以芳说,“我们和药监局等部门的沟通很顺畅,有关部门对疫苗审批也是一分一秒抓得很紧。”在供货问题上,复星医药也已经与德国BioNTech提前启动生产准备工作,复必泰疫苗一旦获批,将能第一时间供应市场。

复必泰疫苗有望作为加强针,在内地免费接种。(Reuters)

复必泰疫苗有望作为加强针,在内地免费接种。(Reuters)

“复必泰”是BioNTech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BNT162b2在中国及港澳的商品中文名称,其引进及商业化是由BioNTech的合作伙伴复星医药负责。

财新网指出,复必泰作为可能是中国最早引入的mRNA新冠疫苗,其审批进度及国产化受到舆论关注。在当日股东大会上,复星医药还表示,复必泰8月底进行国内灌装试产的计划没有变化,目前工厂正在进行试运行,用以调整设备参数,保证正式的灌装生产能够正常进行。按计划,复星医药今年底就能实现10亿剂疫苗原液的年产能。

截至目前,中国施打疫苗的总量已超过14亿剂次,接种的都为国产疫苗。(新华社)

截至目前,中国施打疫苗的总量已超过14亿剂次,接种的都为国产疫苗。(新华社)

在与其他新冠疫苗混打方面,吴以芳表示,香港大学正在进行复必泰与科兴灭活新冠疫苗间的混打研究,公司和中国官方有关方面也正在进行相关研究,目前已知的数据比较乐观。未来,不同疫苗间的混打应该会成为一种常态。

财新网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国家有关部门已有将复必泰作为接种灭活疫苗人群后续加强针的计划,“这一部分很可能会是免费接种”。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分子病毒学教授金冬雁曾表示,BNT与莫德纳对于所有的毒株,包括:巴西、英国、南非和印度变异株全部都能覆盖,即使有效性下降后还是非常高,基本上还是完全保护。

 
灭活+mRNA, 完全没有测试数据。

混搭还是有风险的。
 
没数据不用担心。混打的人多了,自然会有数据。
现在的疫苗都是用紧急授权的方式来批准。没有那么按部就班。
风险自然是有的。台湾新冠死700,打AZ后死了300多,还是照打不误。
 

指称中国制造病毒的闫丽梦 与逃亡商人郭文贵突然反目​

撰写:赵树旗

2021-07-18 07:13:02 最后更新日期:2021-07-18 07:13

曾经指称中国政府制造新冠病毒(SARS-CoV-2)的中国医学学者闫丽梦,如今不仅其观点真实性仍然不被承认,她本人也陷入了一场巨大的争议之中。

近日中国境外中文舆论圈热议,已经身在美国的闫丽梦与几年前逃往美国的中国商人郭文贵,正在相互攻击和谩骂。

据信闫丽梦2020年4月搭乘头等舱飞往美国旅程之所以能够成行,离不开亿万富豪郭文贵的慷慨相助。然而如今闫丽梦突然“砸锅”,发推指责郭文贵是“善于操弄人心,精于谎言和夸张表演的先生”,“一鸭十吃的贪婪太丑恶”;郭文贵则在视频里笑称闫丽梦是“蛇精闫”、“蛇妖闫”、“江湖骗子”,还提出了一些涉及个人生活作风的不堪入耳的说法。

闫丽梦因其中国政府制造病毒论一度引起舆论注意。(微博@CreamyBanana)

闫丽梦曾多次参加王定刚(右一)的视频节目。(微博@温情洋蚂蚁)


曾经沆瀣一气的闫丽梦与郭文贵,现今为何反目成仇?在嘈杂纷乱、扑朔迷离的海外中文舆论场,找到两人关系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并不容易。

闫丽梦生于1983年,在中国成长和学习,并取得了眼科博士学位。2014年加入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潘烈文H5实验室。据《纽约时报》报道,闫丽梦研究过流感,但没有研究过冠状病毒。据两名认识她的大学员工说,她在这个领域里是新手,雇佣她的原因是她有实验室动物方面的经验。她在新冠病毒疫情发生的调查中是一名助理,不是负责人。

然而在2019年12月中国作为首个国家正式确认并公开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后,闫丽梦很快在2020年1月19日对外放声称该病毒来自中国政府。当时与闫丽梦接触并将她的说法传播出去的是一位YouTube上的时事评论人“路德”。“路德”原名王定刚,乃是郭文贵的属下。

此后闫丽梦乘机前往美国、被训练使用英文、参与郭文贵和王定刚的视频节目,以及频频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英国《每日邮报》等西方媒体采访,都离不开郭文贵的幕后身影。

在2020年9月接受福克斯新闻《卡尔森今夜秀》的采访时,闫丽梦声称自己的母亲已经四次被中国当局逮捕。而《纽约时报》的调查则指闫丽梦的母亲从未遭到逮捕,并且已经有几个月没有和女儿通话,“‘他们阻止女儿和我们联系’,她的母亲说,她指的是郭文贵和‘路德’王定刚。”

郭文贵与班农往来密切。(路透社)

郭文贵在美国手握大笔财富。(AFP)

郭文贵与班农的合作有着共同的动机。(AFP)

郭文贵喜欢对外展示自己的运动画面。(Twitter@KwokMiles)

郭文贵(右)在中国的政治关系网几乎已经完全破裂。(微博@曹山石


《纽约时报》更指闫丽梦的演变过程是郭文贵和特朗普的前顾问班农(Stephen Bannon)的“精心设计”,并意图把她包装成可以推销给美国公众的“吹哨人”。相比于带有明显政治背景和舆论标签的郭文贵与班农两人,闫丽梦似乎是更容易赢得舆论认可的人选。

有消息称,闫丽梦之所以前往美国并接受郭文贵的安排,是因为郭文贵答应向她赠送旗下公司股份、巨额奖金及在美工作机会。

当闫丽梦决定奔赴美国之时,她的丈夫拒绝同行。后来有说法称,她的丈夫是因为担心无法逃出中共控制,不过这一说法仍然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

关于闫丽梦的最受质疑之处,则在于她所宣称的新冠病毒来自中国政府的说法。除了中国政府方面的澄清,也已有大批西方媒体和权威学者公开予以反对甚至是批判。

闫丽梦的说法建立于她在2020年11月发表在学术资源库网站zenodo上却未经同行评议的报告《Unusual Features of the SARS-CoV-2 Genome Suggesting Sophisticated Laboratory Modification Rather Than Natural Evolution and Delineation of Its Probable Synthetic Route》,内容从基因、结构及文献为证提出病毒为中国军方实验室人工强化功能的高度可能性及可能的人造合成方式。

逃亡商人郭文贵与低调学者郑国恩 都发现了中国弱点
异见人士的黄昏 三次被捕的高瑜还在坚守什么?
从红色公主到商界女强人 赵紫阳之女王雁南的华丽转身

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学教授卡尔•伯格斯特罗姆(Carl Bergstrom)、哥伦比亚大学病毒学专家安吉拉•拉斯穆(Angela Rasmussen)、台湾东海大学医学部生物基因组研究专家中川草、美国Scripps研究中心的克里斯蒂安•安德森(Kristian Andersen)等人,曾接受《纽约时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或社交平台表达了质疑。

例如,安吉拉•拉斯穆称其“荒谬、毫无根据,它伪装成科学证据,但实际上只是彻头彻尾的灾难。”中川草称“花如此大的力气,写出这么荒唐无稽的东西,到底有何居心?我认为这篇论文里没有科学的议论,而是为了政治而作。”

凯文•博德和卡尔•伯格斯特罗姆则发现,这篇论文挂靠的研究机构,分别是“法治协会”和“法治基金会”。这两家机构都是由郭文贵的合伙人班农一手创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