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基础?

修行的基础: 发菩提心,持戒,守规矩,行孝道。
不持戒的话,不但没了大乘,也没有小乘,只是凡夫。
 
修行的基础: 发菩提心,持戒,守规矩,行孝道。
不持戒的话,不但没了大乘,也没有小乘,只是凡夫。
点击“你有贤善的人格吗?”可以直接打开看视频:)
 
点击“你有贤善的人格吗?”可以直接打开看视频:)

修行要断除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问: 你有贤善的人格吗? 这个问题就是让人生我相。 证果的人不会生这样的念头: "我证果了"。 因为没有我相了。
就连基督教也说:不要论断他人。 (Don't judge others)

我们有这个资格去评论别人的修行境界? 声闻缘觉不知道佛的境界。 初地菩萨不知道十地菩萨的境界。

这个视频让我想起一个人。 他说"没有往生西方净土 的人是对阿弥陀佛信心不够! "
口气好大。别人信心大不大他都知道。 这话什么意思? 别人信心是可以随便测度? 他是谁? 只有佛菩萨有资格,然而他们不会这样说。 佛菩萨最多说: ”淫心习气重,不除尘不出“,而不会问: 你断了淫心了吗?
然而信心是自己升起的。信心不是命令可以生起的。自己吃饭自己饱。
可能每个人缘分不同,或者过去发了不同的愿?或者因缘未成熟。 每个人走的修行路都不是完全相同。有太多因素导致,所以今生还没生净土。

修行当然是为了消除:贪,嗔,痴.
我们的习气积累了无量劫.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断除的。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
第一次遇到境界生嗔心。第二次嗔心减少。 第三次嗔心消除。 这就是修行。
不是说心里干净才能修行。 修行就是为了消除内心的垃圾。
做个比喻,不是房间干净了才可以打扫。而是打扫了,房间才会干净。 修行就如打扫。

二果比初果贪嗔痴少。 三果比二果贪嗔痴少。 前三果贪嗔痴还没断尽。 四果阿罗汉断尽了,还是有余气。 佛不但习气断尽,余气也没有了。

究竟自己有没有发菩提心,我不去想这个问题,只管学习佛菩萨的作为,往前走。
 
最后编辑:
修行要断除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问: 你有贤善的人格吗? 这个问题就是让人生我相。 证果的人不会生这样的念头: "我证果了"。 因为没有我相了。
就连基督教也说:不要论断他人。 (Don't judge others)

我们有这个资格去评论别人的修行境界? 声闻缘觉不知道佛的境界。 初地菩萨不知道十地菩萨的境界。

这个视频让我想起一个人。 他说"没有往生西方净土 的人是对阿弥陀佛信心不够! "
口气好大。别人信心大不大他都知道。 这话什么意思? 别人信心是可以随便测度? 他是谁? 只有佛菩萨有资格,然而他们不会这样说。 佛菩萨最多说: ”淫心习气重,不除尘不出“,而不会问: 你断了淫心了吗?
然而信心是自己升起的。信心不是命令可以生起的。自己吃饭自己饱。
可能每个人缘分不同,或者过去发了不同的愿?或者因缘未成熟。 每个人走的修行路都不是完全相同。有太多因素导致,所以今生还没生净土。

修行当然是为了消除:贪,嗔,痴.
我们的习气积累了无量劫.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断除的。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
第一次遇到境界生嗔心。第二次嗔心减少。 第三次嗔心消除。 这就是修行。
不是说心里干净才能修行。 修行就是为了消除内心的垃圾。
做个比喻,不是房间干净了才可以打扫。而是打扫了,房间才会干净。 修行就如打扫。

二果比初果贪嗔痴少。 三果比二果贪嗔痴少。 前三果贪嗔痴还没断尽。 四果阿罗汉断尽了,还是有余气。 佛不但习气断尽,余气也没有了。

究竟自己有没有发菩提心,我不去想这个问题,只管学习佛菩萨的作为,往前走。
在资粮道的修行,首先要有人天道的基础,然后才有解脱道,菩萨道......修行不是玩概念,名相,要落在实处,实修。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修行,如果一个题目都“生人相”了,这破“人我”也确实要修一段时间。
 
如果题目是 “我有贤善心了吗?”。
实际上这表述的应该是自省, 每天问一问自己我发四无量心了吗?
破我相对恐怕是绝大多数修行者一辈子的功课
 
要说断四相的话,佛以前修忍辱仙人修了五百世。歌利王割断他的手脚,佛也不生嗔狠心。这才是断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已经有所成就了。没有成就的话,被人砍断手脚,生嗔狠心,轻者烧诸功德,重者可能会堕落修罗,毒虫类的。

一般人被人骂几句就生气了,何况被砍断手脚?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