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凤凰卫视12月29日消息 据联合早报(张国庆)在过去的一年中,美欧关系的深刻变化是令人吃惊的,尽管双方此前也多次出现过争吵,但却从没有像2003年那样充满对立情绪。人们相信,大西洋两岸目前的分歧在广度、深度,有时在琐碎程度上都是史无前例的。而对美国总统布什来说,如何缓和美欧关系将是在未来任期(也许一年,也许五年)中需要认真面对的考验。
美国的傲慢碰撞欧洲的自尊
长期以来,美欧关系一直被视为美国最重要的同盟关系,也是衡量美国总统的外交政策技巧的标准。但如今美欧关系的基础却因一系列分歧而遭到破坏,其中最严重的分歧就是美国在法德强烈反对下依然坚持发动伊拉克战争。
对于美欧的分歧,瑞典前首相卡尔・比尔特有比较中肯的认识。在他看来,欧洲人谈论的是和平,而美国人说的则是安全。欧洲人说的是分享主权,而美国人则是行使主权,“我们不仅不再因为面临共同的威胁而团结一致,而且对于我们面临的全球问题也没有一个如何应对的一致看法。”人们普遍认为,如今,美欧之间在对国际责任的看法、解决国际问题的方式、处理国家关系的态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美国人的傲慢令欧洲人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伤害,也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他们做出了激烈的反应。事实上,历史早已表明,如果美国和欧洲拥有共同目标,欧洲盟国会对美国的强大实力表示欢迎,双方的分歧也可以解决。但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布什政府失败了;它在我行我素的同时也忽略了盟国的利益和心理感受,在建立广泛联盟的过程中不是努力对欧洲关注的种种问题给予理解,而是干脆决定对它们置之不理。即便是那些支持美国的盟国私下里都常常抱怨美国政府极少与它们协商。令欧洲人难以接受的是,美国打算高高地凌驾于大西洋联盟之上,并不断分裂欧洲。
欧洲的反应同样强烈。在伊拉克问题上,法德等国一直与美国争吵不休,极大地分散了美国人的注意力;而在军事上,欧洲国家摆脱对美国依赖的欲望也越发强烈,欧盟建立独立于北约之外的军队的做法使美国恼怒不已;在经济上,美欧的口水战和贸易战同样惹人注目。看上去,美欧之间的分歧在过去一年中大大加强了,而问题是,这些分歧是否是一些很根本的分歧?
美欧之间的共性远大于分歧
在伊拉克战争逐渐成为既成事实后,人们一方面在讨论大西洋分裂的问题,一方面则在“丈量”着如今大西洋两岸的距离是否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变得越来越宽,并且很快便清楚地意识到:至少是在文化和心理上,美欧之间的共性要远大于分歧。
一些社会学家注意到,虽然欧洲和美国在文化领域有很大的分歧,但是在某些方面看来,目前的欧洲和美国非常相似。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法国和美国尤其相像:有着相同的语言和相近的文化背景,自己的国家都被赋予独特的使命、有非常强烈的爱国情绪,而且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法国一家调查机构负责人史蒂芬・罗兹斯称:“法国其实也希望将自己的价值观带给全世界的国家,就像美国现在所做的一样。但是法国也看到了美国利用自己的超级强权,并没有为全世界的利益造福,而是只给自己国家带来利益。”
问题的关键是,随着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日益稳固,它为了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有时候会损害其他国家甚至牺牲盟友的利益,而这是有着强烈自尊心和自我意识的欧洲人特别是法国人所无法接受的。
事实上,美欧双方之间商业合作的程度、进行文化交流和工作的人数、迪斯尼大众文化的传播等等,都比以前更加频繁和广阔。这种文化的交换十分微妙:尽管双方都在互相影响,但是美国影响的力度和范围更大更广,欧洲方面多少感到一些压抑和不安,这种心理也使得在欧洲的许多地区,美国既受欢迎又被谩骂,这种充满矛盾的色彩非常鲜明。
应该说,尽管美欧双方内部有分歧,但是彼此的关系却是建立在经济、文化、政治等相互依存的基础上的。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和相似的文化背景的双方,如果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它们的共同影响,未必不会在诸多领域中出现往昔的欢笑与携手的“动人场面”。
欧洲比美国更需要对方
随着欧盟的扩大,以法国和德国为首的一些欧盟国家总想摆脱美国对它们的控制,希望重振欧洲昔日的雄风,尤其是在伊拉克问题上,法德的强硬态度使美国感到吃惊。人们担心,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的话,大西洋联盟就会被不断地破坏,而冷战的结束和共同威胁的消失,已使北约和大西洋联盟的许多前提条件逐步地不复存在。
但问题是,伊拉克战争并没有使法德两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而正是由于它们对美国的强硬态度,致使它们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地位日益受到排斥,使英国获得了独特的桥梁地位,也使俄罗斯赢得了巨大的外交空间。
于是我们便看到,在伊拉克战争后,法德等国开始寻求缓和与美国的紧张关系,日前,法德两国更是与美国达成解决伊拉克债务问题的协议。虽然美法两国民间仍存有诸多敌意,但两国政府还是很清楚直接冲突的代价有多大:法美贸易非常重要和平衡,出口额也和进口额几乎一样,法国可以为美国提供很大一部分就业岗位,而美国在安全和国际事务中仍需要法国的支持。法国和美国在战略上的互相需要也是美国没有报复法国的主要原因。
应该说,对于欧洲而言,美国这样一个强大的盟国的存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欧洲人不可能在断绝自己同美国的联系的同时又不伤及自己”。用欧洲学者的话说,这是因为“美国仍然既是他们最可怕的噩梦的化身,也是他们最伟大梦想之天堂的化身,它激发他们去超越自我”。尽管未必会很情愿,但英国、法国和德国领导人似乎都很明白,只有与美国密切合作并能发出一个协调一致的信息,才能保持欧洲在华盛顿的影响。
在经过一系列斗争和试探之后,美欧双方日益明确的是:没有美国,这个世界难以成就大事,但是美国单枪匹马也办不成事。尽管美欧之间还有很大的分歧,但是对双方来说,相互需求仍是保持和加深“友谊”的最佳“理由”。
美国的态度起决定性作用
对美欧关系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欧洲的文化自尊和雄心壮志,而是来自美国日益膨胀的自我意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取得胜利后,美国变得越发依赖自己军事上的优势,这也使它在单边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这正是法德等国最为反感的地方。
来自五角大楼的“老欧洲”、“新欧洲”也使法德等国感到愤懑。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根据反对美国政策和支持美国政策的欧洲国家的不同态度,将欧洲划分为“老欧洲”和“新欧洲”,并把德国与利比亚和古巴相提并论,说这些国家“表示它们不会提供任何帮助”。看上去,美国似乎仍然非常需要欧洲,但不一定是欧洲人所说的原因,华盛顿常常强调欧洲人(作为它的副官)的作用:“美国打仗,欧洲出钱,联合国提供救济。”
不仅如此,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开始加速了分裂欧洲的步伐,这令法德等国很是郁闷。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人们注意到,美国正在努力通过扶植一些中东欧国家,来削弱法国和德国在欧盟当中的作用,波兰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问题是,分裂欧洲并不一定能使美国得到什么好处,因为不管是那些欧洲小国,还是像英国这样的欧洲大国,它们未必总会对美国俯首帖耳;主要原因是欧洲大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虽然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欧洲大家庭的一个份子。对美国来说,分裂欧洲还不如团结欧洲能使它们得到更多的实惠。
在美欧力量不均衡的情况下,美国对欧洲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美国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尽可能尊重对方,增加亲合力和可能的交流机会,双方就有机会抛开成见、消除隔膜,共同应对复杂和危险的挑战,而伊拉克的重建似乎就是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学者
美国的傲慢碰撞欧洲的自尊
长期以来,美欧关系一直被视为美国最重要的同盟关系,也是衡量美国总统的外交政策技巧的标准。但如今美欧关系的基础却因一系列分歧而遭到破坏,其中最严重的分歧就是美国在法德强烈反对下依然坚持发动伊拉克战争。
对于美欧的分歧,瑞典前首相卡尔・比尔特有比较中肯的认识。在他看来,欧洲人谈论的是和平,而美国人说的则是安全。欧洲人说的是分享主权,而美国人则是行使主权,“我们不仅不再因为面临共同的威胁而团结一致,而且对于我们面临的全球问题也没有一个如何应对的一致看法。”人们普遍认为,如今,美欧之间在对国际责任的看法、解决国际问题的方式、处理国家关系的态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美国人的傲慢令欧洲人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伤害,也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他们做出了激烈的反应。事实上,历史早已表明,如果美国和欧洲拥有共同目标,欧洲盟国会对美国的强大实力表示欢迎,双方的分歧也可以解决。但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布什政府失败了;它在我行我素的同时也忽略了盟国的利益和心理感受,在建立广泛联盟的过程中不是努力对欧洲关注的种种问题给予理解,而是干脆决定对它们置之不理。即便是那些支持美国的盟国私下里都常常抱怨美国政府极少与它们协商。令欧洲人难以接受的是,美国打算高高地凌驾于大西洋联盟之上,并不断分裂欧洲。
欧洲的反应同样强烈。在伊拉克问题上,法德等国一直与美国争吵不休,极大地分散了美国人的注意力;而在军事上,欧洲国家摆脱对美国依赖的欲望也越发强烈,欧盟建立独立于北约之外的军队的做法使美国恼怒不已;在经济上,美欧的口水战和贸易战同样惹人注目。看上去,美欧之间的分歧在过去一年中大大加强了,而问题是,这些分歧是否是一些很根本的分歧?
美欧之间的共性远大于分歧
在伊拉克战争逐渐成为既成事实后,人们一方面在讨论大西洋分裂的问题,一方面则在“丈量”着如今大西洋两岸的距离是否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变得越来越宽,并且很快便清楚地意识到:至少是在文化和心理上,美欧之间的共性要远大于分歧。
一些社会学家注意到,虽然欧洲和美国在文化领域有很大的分歧,但是在某些方面看来,目前的欧洲和美国非常相似。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法国和美国尤其相像:有着相同的语言和相近的文化背景,自己的国家都被赋予独特的使命、有非常强烈的爱国情绪,而且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法国一家调查机构负责人史蒂芬・罗兹斯称:“法国其实也希望将自己的价值观带给全世界的国家,就像美国现在所做的一样。但是法国也看到了美国利用自己的超级强权,并没有为全世界的利益造福,而是只给自己国家带来利益。”
问题的关键是,随着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日益稳固,它为了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有时候会损害其他国家甚至牺牲盟友的利益,而这是有着强烈自尊心和自我意识的欧洲人特别是法国人所无法接受的。
事实上,美欧双方之间商业合作的程度、进行文化交流和工作的人数、迪斯尼大众文化的传播等等,都比以前更加频繁和广阔。这种文化的交换十分微妙:尽管双方都在互相影响,但是美国影响的力度和范围更大更广,欧洲方面多少感到一些压抑和不安,这种心理也使得在欧洲的许多地区,美国既受欢迎又被谩骂,这种充满矛盾的色彩非常鲜明。
应该说,尽管美欧双方内部有分歧,但是彼此的关系却是建立在经济、文化、政治等相互依存的基础上的。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和相似的文化背景的双方,如果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它们的共同影响,未必不会在诸多领域中出现往昔的欢笑与携手的“动人场面”。
欧洲比美国更需要对方
随着欧盟的扩大,以法国和德国为首的一些欧盟国家总想摆脱美国对它们的控制,希望重振欧洲昔日的雄风,尤其是在伊拉克问题上,法德的强硬态度使美国感到吃惊。人们担心,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的话,大西洋联盟就会被不断地破坏,而冷战的结束和共同威胁的消失,已使北约和大西洋联盟的许多前提条件逐步地不复存在。
但问题是,伊拉克战争并没有使法德两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而正是由于它们对美国的强硬态度,致使它们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地位日益受到排斥,使英国获得了独特的桥梁地位,也使俄罗斯赢得了巨大的外交空间。
于是我们便看到,在伊拉克战争后,法德等国开始寻求缓和与美国的紧张关系,日前,法德两国更是与美国达成解决伊拉克债务问题的协议。虽然美法两国民间仍存有诸多敌意,但两国政府还是很清楚直接冲突的代价有多大:法美贸易非常重要和平衡,出口额也和进口额几乎一样,法国可以为美国提供很大一部分就业岗位,而美国在安全和国际事务中仍需要法国的支持。法国和美国在战略上的互相需要也是美国没有报复法国的主要原因。
应该说,对于欧洲而言,美国这样一个强大的盟国的存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欧洲人不可能在断绝自己同美国的联系的同时又不伤及自己”。用欧洲学者的话说,这是因为“美国仍然既是他们最可怕的噩梦的化身,也是他们最伟大梦想之天堂的化身,它激发他们去超越自我”。尽管未必会很情愿,但英国、法国和德国领导人似乎都很明白,只有与美国密切合作并能发出一个协调一致的信息,才能保持欧洲在华盛顿的影响。
在经过一系列斗争和试探之后,美欧双方日益明确的是:没有美国,这个世界难以成就大事,但是美国单枪匹马也办不成事。尽管美欧之间还有很大的分歧,但是对双方来说,相互需求仍是保持和加深“友谊”的最佳“理由”。
美国的态度起决定性作用
对美欧关系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欧洲的文化自尊和雄心壮志,而是来自美国日益膨胀的自我意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取得胜利后,美国变得越发依赖自己军事上的优势,这也使它在单边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这正是法德等国最为反感的地方。
来自五角大楼的“老欧洲”、“新欧洲”也使法德等国感到愤懑。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根据反对美国政策和支持美国政策的欧洲国家的不同态度,将欧洲划分为“老欧洲”和“新欧洲”,并把德国与利比亚和古巴相提并论,说这些国家“表示它们不会提供任何帮助”。看上去,美国似乎仍然非常需要欧洲,但不一定是欧洲人所说的原因,华盛顿常常强调欧洲人(作为它的副官)的作用:“美国打仗,欧洲出钱,联合国提供救济。”
不仅如此,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开始加速了分裂欧洲的步伐,这令法德等国很是郁闷。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人们注意到,美国正在努力通过扶植一些中东欧国家,来削弱法国和德国在欧盟当中的作用,波兰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问题是,分裂欧洲并不一定能使美国得到什么好处,因为不管是那些欧洲小国,还是像英国这样的欧洲大国,它们未必总会对美国俯首帖耳;主要原因是欧洲大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虽然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欧洲大家庭的一个份子。对美国来说,分裂欧洲还不如团结欧洲能使它们得到更多的实惠。
在美欧力量不均衡的情况下,美国对欧洲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美国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尽可能尊重对方,增加亲合力和可能的交流机会,双方就有机会抛开成见、消除隔膜,共同应对复杂和危险的挑战,而伊拉克的重建似乎就是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