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了选举,输了台湾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文/王铭义


历史刚刚翻过新的篇章,但决定台湾未来命运的新历史却已悄悄揭开新页。号称二○○○年大选延长赛、两位总统(李登辉、陈水扁)与两位总统落选人(连战、宋楚瑜)循环赛的世纪大选,虽然在蓝绿冲突,激化动员,族群撕裂的选战中激情落幕,但选后另一波更大的冲突对抗却刚揭幕。


扁莲双双遇刺后三十小时,大选结果揭晓,陈吕以○.二二八极些微领先的票数当选连任。连宋随即以选举期间「疑云重重」,提出「选举无效之诉」。国亲联盟更动员泛蓝支持者在陈水扁办公室前集结抗议要求验票,尽速厘清各项选举疑云,否则,还将发动更激烈的抗争行动。


选后引爆的争议,主要有两项:一是朝野的政治互信,二是选举事务的纷争。政治问题只能政治解决,如何响应连宋的诉求,执政者拥有较大的决策空间,理应有更包容的展现;法律问题只有期待司法部门激活法律程序,针对连宋提出的合理控诉,进行司法救济程序,并安抚泛蓝选民的不满情绪。


台湾面临的深层政治危机,不是投票结果将选民一分为二的版图异动,蓝绿各拥六百余万选民的对峙情绪,而是缺乏互信的朝野阵营,两条截然不同的国家发展方向所呈现的冲突危机。这些敏感对立的国族认同与政治属性,若选票纷争无法适时化解,极有可能成为朝野政客引爆新冲突的导火线。


成王败寇,原是历史铁律。但因朝野缺乏互信,公权力失去权威,选务仲裁缺乏合理机制,形成南辕北辙的解读。泛绿选民狂喜,这是「台湾国族意识」的历史性胜利;泛蓝选民则忧虑,「绿营五百公里手牵手护台湾,却看不到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这无异是台湾政权本质翻转的分水岭。


陈水扁曾大声疾呼,「公投如没有过关,做总统也没啥意思」,但公投遭否决后,执政党噤声不语,暴露操作公投的选举目的。国际媒体普遍解读,反导弹公投不成立,急独不可行,两岸仍将维持现状。国际关切的是:陈水扁是否坚持推动二○○六「公投制宪」、二○○八「实施新宪」的目标?


政治在台湾已不算是什么神圣的志业,朝野政治领袖为了争夺大位,在选战期间彻底做了绝对负面的示范。台湾当前呈现的政经乱局,对台湾的未来而言,「赢了选举,输了台湾」,这终究是台湾社会要共同承担的「共业」?还是台湾人民难以回避的政治宿命?衷心祝祷,天佑台湾。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