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天津

big_stomach

半仙
注册
2003-05-09
消息
252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天津虽没有自己的饮食体系,但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移民城市)和地理环境,使天津汇聚了全国的各种饮食文化,并在短短几百年内融合并发展出了独特的饮食.象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儿炸糕,石头门坎儿素包,大福来的锅巴菜,杨柳青的糕哏,煎饼果子,驴打?儿...在天津你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的菜,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天津可以说是中国北方食都
 
天津稀食

稀食,带汤而能够充饥的食品,多在早晨经营,故又称早点稀食。天津稀食品种大致可分为汤类、卤类和粥类,近百品,风格各异。

以汤类品种而言,有用鸡芽子沾干淀粉,用木槌反复捶成薄片,改刀同鸡蛋清加水、面粉和成略硬的面团,擀制成挂面粗细的面丝一块煮熟,挑条入碗,放盐、味精,浇上三合汤(用鸡。鸭、牛肉加清水熬成),这便是老传统的“棰鸡汤面”。这个品种,解放前是富户人家的佳肴。“八大成”(带“成”字号经营天津风味菜的饭庄)曾制售,其选料精细,作工讲究,独具一格,面丝雪白,柔韧光滑,汤色清亮,滚热鲜美,富含营养。按照制“棰鸡汤面”的方法,还可做成“棰虾汤面”;如将面片制成馄饨皮,包上肉馅,又可做成“棰鸡馄饨”。

说到馄饨,那是北方人的叫法,在四川叫“抄手”,到了广东叫“云吞”。天津卫的馄饨,猪肉末调馅,包入薄面片里,煮熟,碗内放虾皮,冬菜或虾皮、紫菜,浇上滚烫的骨头汤。放点香菜末,味道格外清香。天津馄饨分汉民和清真两种、汉民经营的馄饨有普通馄饨和大馅馄饨,以及引进广州的“云吞”,回民不叫馄饨,而叫“菱角汤”其馅心,有牛肉也有羊肉。还有一种用粉皮、香千、油面筋、水发香菇、水发笋片、绿豆菜、香菜切碎制成咸馅,用面皮包成元宝形状,具有清素鲜美、香而不腻,别有风味的素馅馄饨。在寒冷的冬天,砂锅馄饨(或砂锅云吞),鲜、香、烫、更受大众欢迎。

天津人更喜欢在深秋和冬天的早晨喝上一碗“全羊汤”,既增加热量,又富有营养。“全羊汤”所用主料有熟羊肚、熟羊骨髓、熟羊眼、熟羊脑、熟羊葫芦(即羊肚上的一个部位,靠近百叶)熟羊百叶、熟羊肝、熟羊心、熟羊肺、熟羊肥肠、熟羊蹄筋,切成条、段、片用沸水焯一下,捞出沥水,用葱姜丝炝勺,炸出香味,再放主料煸炒(除羊骨髓、羊眼、羊脑外)烹料酒、放牛肉和鸡肉煮成的高汤,大火煮开改中火,三分钟之后,将骨髓、脑、眼下入勺内,汤开后撇浮沫,配上芝麻烧饼,趁热一吃一喝,美哉,乐哉!有的全羊汤不用盐、味精调口,而用麻酱和酱豆腐、盐、味精调成小料,放入汤里,再给食客备上韭菜花、辣椒油.吃起来,更是别有风味。天津市清真饭庄鸿起顺,将全羊汤这一品种搬到了正餐的宴会上,成为清真教席一道靓丽的汤馔,并于2000年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华名小吃。

天津稀食另一类品种就是卤子类的稀食,这类稀食大众最熟悉又喜爱的应首推“豆腐脑”豆腐脑是用水泡黄豆磨出的豆浆烧开,点卤水(或冲石膏),蹲成脑,再配各种不同的卤子,加上不同的小料,制成鲜嫩清香的豆腐脑。豆腐脑品种有普通的、虾籽的、羊肉口蘑的,木须肉的和清真风味的。其中河北区十月饮食基层店创新的木须卤豆腐脑,在1987年天津市“群星杯”津菜烹饪大赛中获风味小吃项目“群星杯”大奖,其最大的突出点就呈打破了传统的素卤,增加了猪肉荤卤。另一种是“老豆腐”。不浇卤,而是把点好的嫩豆腐盛入碗里,加调好的麻酱、蒜泥、辣椒油、花椒油(用小磨香油将本地花椒炸糊,炝到酱油里),韭菜花即食。这五种调料,可根据顾客口味酌定。

嘎巴菜(也称“锅巴菜”)这一品种是天津独具特色的稀食小吃品种。而“大福来”锅巴菜是全市经营嘎巴菜中的佼佼者。它之所以独占鳌头,主要原因是经营者保持了该品创始时的制作方法和特点。用上等绿豆和大米混合制面糊,再摊出圆型煎饼。改刀咸柳叶形状的条;卤分两步做,先将葱、姜、香油炝锅。炸香菜梗至焦黄色加入面酱、酱油、八角面,锅开后制成卤料。另烧清水加大盐搅拌,融化后两锅台一,待开锅后下姜末、五香面、大料,勾芡制成汤卤;盛在碗里放上锅巴,配以香菜、炸卤豆腐干、麻酱、酱豆腐汁、辣油等小料。其特点:色形美观,多味混合,清香扑鼻,素淡滑润,“嘎巴”香软有咬劲儿,卤子透亮又不?,深受群众喜欢。

天津稀食品种另一大类便是粥类食品。粥类品种多种多样,每一品种都跟五谷杂粮关系甚密。有的是以一种谷物原料熬制而成;有的是两种以上谷物原料配伍制作;还有的是谷物加蔬菜、谷物加水果、谷物加肉类,熬制而咸。津门地方家庭还对用肉菜混合熬制的粥,称为“咸饭”。天津粥类稀食其味道有清香、微甜、咸鲜之区别,如小米粥、大米粥、秫米粥、玉米面粥、大麦仁粥、小豆粥、八宝莲子粥、八宝江米粥、猪肉米粥、羊肉米粥、燕翅麦粥、皮蛋粥、山芋粥、红萝卜粥、白菜粥以及进入腊月之后的“腊八粥”……其中万顺成小吃店经营的小豆粥、八宝莲子粥最可口,被原国内贸易部评定为全国金鼎奖优质食品、此外有一百多年经营历史的“上岗子”面茶,用糜子米做原料。磨成米浆煮制而成,表面撒上芝麻盐儿,淋上道道麻酱,醇香扑鼻。南市食品街的马记茶汤用龙嘴大铜壶沏成。形式古朴,现场制做,为食客凭添了兴趣。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动着天津餐饮市场不断地发生变化,过去早餐经营的馄饨、豆腐脑、嘎巴菜、手擀汤面等品种现正向快餐、早茶、正餐方向发展,其中有些品种,已成为中、高档筵席之珍品。
 
天津黏食

黏食,多以糯米制成,是入夏的美味小吃。

糯米,形状长圆,其特点是硬度低,黏性大,胀性小,色泽乳白不透明,但成熟后有透明感。由于糯米含支链淀粉(胶性淀粉)高,只有在加热和加压条件下,才溶于水,形成黏性很大的溶液,并抑制气体生成,所以特别适合制作软渭、黏韧、细腻、糯润的糕类、粽类、团类、球类、元宵类以及宴席点心等食品。

天津经营黏食品种的历史已有三百多年。品种很多,如小枣切糕,豆馅切糕(有米的、也有面的)、什锦黏糕、鸳鸯黏糕、如意黏糕、炸小年糕、三色凉糕、以江米制成各种枣的、豆馅的粽子、麻团、凉果、糯米球、驴打滚、江米藕、盆糕以及巧克力、白糖、五仁、红果各馅汤圆等等。

著名的马记盆糕,在选料上一丝不苟,采用色黄黏性大的武清黄米、核小肉厚的乐陵小枣、粒大洁白的河北云豆,用特制大瓦盆制作更是独特,故称盆糕。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的芝兰斋糕干,虽不完全是黏食,但它属于黏食类,是天津独特风格的食品。过去农历正月食者最多,现在已是四季畅销的美食。过去一般的糕干都不带馅,入口发干,而芝兰斋的糕干,料选精,带馅,而且馅心多样,是用小站稻米和糯米混合加工成米粉,再进行蒸制。外形漂亮,入口柔软有韧,牲,不噎口,越嚼越香,虽有糯米面但不粘牙,凉热均可食用,是中华名小吃。
 
天津饺子

饺子,古代称扁食、角儿、角子、粉角、水点心和水包子等,是中国的传统面食,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神州大地到处都有它的足迹,并远播世界,影响颇大。天津人喜欢吃饺子更会经营饺子,这是世人所公认的。

天津人喜欢吃饺子,一年到头都少不了,这同天津的民风民俗。时令节气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逢年过节,款待亲友,生日祝寿,都要包上一顿饺子以示祝贺,这在民间已流传久远。形成风俗。除夕夜12点后,是辞旧迎新的第一个子时,一夜连双岁,子时更岁,更岁交子。祈祷祝福,就把包了馅的面食称为饺子。“饺子”――“交子”,“饺”谐音“交”。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包饺子,谓主子时饺子,长岁饺子、吉祥饺子。从这开始,不出正月,隔日就要包一顿饺子,像初一饺子,初三合子(饺子的变形花样)、“破五”饺子,(寓剁小人,除晦气之意)、初八、初九“合子”(迎合“夹八越过越发”,“夹九越过越有”的民间习俗)。另外款待亲戚朋友包饺子,闺女出阁包“送亲饺子”,过生日祝寿头天吃饺子,叫“催生饺子”。又如“头伏饺子”是与24节气有关。凡此种种,都是人们为了营造一种生活乐趣,寄予一种美好的期盼。现在依然延续着。

天津人爱吃饺子,会吃饺子,尤其讲究饺子的馅儿。有荤的、素的,还有荤素搭配的,多种多样,风味各异。荤馅,即单一肉馅,饮食行业术语称“常行馅”。以猪肉馅为例,介绍一下调制“常行馅”的方法,用适量的鸡汤或猪骨头汤调拌猪肉末,或用泡姜末的水调拌。上肉馅先放点油搅拌上劲,再像?麻酱那样,将需要加进的水,分几次调进猪肉馅里,边搅拌边放酱油、盐、味精,使其既松软有劲,又不纰不?,最后放葱末和香油搅拌均匀即成“常行肉馅”。牛、羊肉要用花椒水搅拌。以达去膻增鲜之目的。荤馅里还有三鲜馅、海鲜馅、鱼馅等等。素馅,又分为斋素(即佛教不含大五荤,全是植物原料)也口小青素和基本素馅两大类,基本素馅,同斋素所不同的就是可以放皮米、放鸡蛋,调料可以放葱蒜,其他植物原料可多可少,随自己喜好调配。荤素搭配的馅,一般都以“常行馅”为主,配什么样的菜,就叫什么品名的饺于,如:猪肉韭菜饺、猪肉白菜饺、西葫羊肉饺子、胡萝卜牛肉饺等,还有茴香、小白菜、豆角、茄子、芹菜、汗萝卜、卷心菜等各种蔬菜以及菌菇、野菜、干菜都可以同荤馅配伍成馅儿,包制成饺子。而蔬菜的粗加工,其方法也不完全一样,有的可以直接生切、生剁后,成菜馅坯;有的如豆角、芹菜、胡萝卜等则需要先用开水煮至半熟后,捞出过凉水,再切碎成拌馅的料坯,另外,蔬菜不宜剁的太碎烂,水分也不宜挤得太干。过碎,过干都会造成馅的口味发纰,口感发柴。

天津人喜欢吃饺子,自然给天津经营饺子的餐馆带来生机。解放前有不少的餐馆单独以经营水饺为主营业务。如早年在官银号的玉顺楼、东门脸的中立园、南市的文华斋、鸟市的白记饺子馆,西南角的杨巴水饺……解放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单独经营饺子的名餐馆不再继续经营,为了满足穆斯林顾客的需求,1982年重新修建恢复了有110多年历史的“白记水饺”。由第三代传人白成桐亲传技术。如今,白记饺子馆又在慎益街、和平略开设了两处分号,原有的店铺面积扩大了,品种也增加了,如:大葱牛肉馅、牛肉茴香馅、牛肉胡萝卜馅、西葫羊肉馅、鸡茸馅、鱼馅、海鲜馅、三鲜馅、扇贝馅、南荠虾仁馅、虾肉木樨馅、鸡蛋黄瓜馅、香菇素馅、全素馅、香椿鸡蛋馅等等。后又恢复了杨巴水饺。近年来,“猫不闻速冻饺子”以规模大、品种多、质量好,占领了全国诸多省市的市场。而正信发展集团组建的天津百饺园餐饮公司则以十大类229个品种,申报上海吉尼斯世界记录。

除以上所述水饺外,还有沸水烫面,搓揉熟和,放剂儿压皮,包馅,上屉蒸熟的烫面蒸饺,其中“庆发德”经营的烫面蒸饺品种达十几种,1997年获中华名小吃称号。压成薄皮儿(周围压出花边)中间放馅,不捏实,呈石榴状的“烧麦”也是天津百姓喜爱的馅子品种。
 
天津烧饼

烧饼,属大众化的烤烙面食。在天津这类面食品种颇多,有大饼、烤饼、芝麻烧饼、油酥烧饼、起酥烧饼、发面堆、糖麻酱烧饼、炉干烧饼、缸炉烧饼、罗丝转烧饼、油酥肉火烧、什锦烧饼、炉粽子、杜称奇火烧、牛舌饼等100多个花样。1976年天津唐山大地震,天津饮食业经营的烤烙面食发挥了抗震救灾积极作用,尤其是烤饼,大饼、烧饼,受到了全市人民高度赞扬。

天津烤饼,曾一度最受老百姓的喜爱。它价格低廉,经济实惠,可配?子,各种酱肉、肠类、煎鸡蛋、咸鸭蛋等卷而食之;还可配豆腐脑、锅巴菜同吃;配上一些蔬菜,将烤饼切成小长条或小方块,炒熟则是另有一番风味由于受工艺操作和价格的影响,目前在天津经营这一品种已寥寥无几了。

芝麻烧饼仍是现在天津餐饮市场经营势头很不错的品种。芝麻浅金黄,烧饼个儿圆,皮酥脆,瓤松软,清香可口。一般在早晨喝一碗豆腐脑。吃2个芝麻烧饼,或是喝一碗锅巴菜吃1个芝麻烧饼再来上1棵?子,真呈经济味美,妙不可言。天津市在1978年搞过一次早点大会战,餐饮业涌现出不少烙大饼打烧饼的能手。原红桥区丁字沽新村饮食基层店有位李大姐,她打的芝麻烧饼质量好,质检人员连称三秤,烧饼的分量在符合的标准内,秤砣没有动。

有些传统品种如炉干烧饼,其形状扁圆,周边高,中间凹,外黄脆,肉柔软,微甜,有芝麻香味,为百余年经营历史的传统品种,现在很少见了。还有形状似粽子,实系面食的炉粽子,把铛置于微火上,放上半成品生坯,再把四壁有眼、类似拔火罐的铁制圆罩扣在铛上,随时注意火的温度,使之受热均匀,烤至四边干白,外皮见酥,取出晾凉,颜色雪白,食之酥甜,是五月端年应季的佳品。

深受群众喜欢的油酥烧饼,随着市场变化,其品种在口味上已由单纯咸口的油酥和起酥烧饼,发展成包入各种甜,咸馅的烧饼,原有质感没变.却增添了馅心的吸引力,很受大众的推崇。

历史上看,经营烤烙面食有一定名气的门店不少,如“杜称奇”火烧,由杜称奇本人制造,已有80年的历史。其火烧层多而薄。外形厚,内含油份,香、甜、酥、脆。品种多为什锦、豆馅、甜咸、红果、玫瑰五种馅心。堪称津门烤烙之佳品。又如,1925年由山东人募树信创建的“明顺斋”什锦烧饼,至今有近80年的经营历史,被商业部评为全国金鼎奖食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品种多、质量好、守信誉的优良传统。在原有白糖、芝麻、豆沙、枣泥、麻酱、菜馅心的基础上,又创新了豌豆黄、红果、咖喱牛肉、火腿、梅干菜、萝卜丝、冬菜、香肠等十几个馅心的品种,经营不衰,极受消费者赞誉。还有南市食品街“炉炉香”经营的麻酱罗丝转和缸炉烧饼更具传统特色。
 
天津包子

天津包子,是经济实惠的大众化食品。在北方,在全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最能代表天津包子,当属“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之所以被大家公认为绝品,就是创始人高贵友制作的包子在和面、调馅两大主要操作环节上与其他制作方法迥然不同。其面皮制作,采用“一拱肥”的制作方法,即将酵面与面粉清水和匀,发酵一段时间,待有肥花拱起时,再兑碱搋透,略饧,揉面、搓条、下剂、擀皮。用这种方法制出来的面皮。柔软而有咬劲,加上蒸制的火候严格掌握,可使成品不塌瘪,不走型。其馅心的调制,采用制水馅方法。即将一定数量的骨头汤和上等酱油按一个方向,分多次徐徐搅入精选过的猪肉末里,再放味精、小磨香油和葱、姜米等,制成稀软适度的肉馅。用“一拱肥”的面皮,包这种水馅。蒸出来的包子薄皮大馅,小巧玲珑,形似待放白菊,馅心松软。汤汁盈口,鲜香醇酽,肥而不腻。狗不理速冻食品公司生产的速冻包子为外埠客人品尝天津包子提供了方便。狗不理经营的包子,馅心品种由最初4种增加到20多种,如今已发展到十类近百个品种,同时还相应地组成了不同档次的包子宴席,一道包、一道菜、一个故事,吃出艺术,吃出餐饮文化。现在您若在狗不理大酒店就餐时还能亲自观看厨师在雅间现场制作包子为您助兴,您还可以自己动手包几个包子一试为快。

除了狗不理包子外.天津有名气的包子还有“陈傻子包子”,其历史也很长,独具特色。塘沽区“北塘包子”选用肥瘦各半的猪肉加上津门特产青虾仁,经过加工处理,调制成青虾仁肉末馅。包出来的包子,外形小巧,皮面柔韧,馅心鲜嫩、清香、成团、汪油。天津烤鸭店在70年代创制的“鸭油包”形似道士帽子,肥碱好、面色白。皮面筋道,馅心清香不腻。是又一大众美味。原坐落在东马路东门脸的恩发德清真餐馆的羊肉包,已有百年历史。以人工培植的绿豆芽菜、本市郊、县生产的芫荽。纯绿豆粉皮、油炸面筋、素白香干、吉林优质木耳、石门一级花菜、上等口蘑,分别切碎,用河北小磨香油、上好芝麻酱、北京腐乳等调料制成素馅,也称斋素馅,包入面皮内,捏成有皱褶的素包。上屉蒸熟,雪白晶亮、柔软细腻,散发着清素香味。引入垂涎的石头门坎素包,也是有一百多年经营历史的天津名小吃,并在1987年天津市“群星杯”津菜烹饪大赛上获得风味小吃“群星杯”奖。
 
天津麻花

说天津麻花绝,那的确是有它绝的地方。

就说生产厂家、店家,大大小小不计其数,而最著名的还得说是桂发祥,现在是桂发祥麻花集团总公司,是天津三绝食品之一。接下来便是河北区王记剪子股麻花,因其麻花形状像一把剪子而得名。还有河东区十香斋的蛋奶小麻花,酥、香、脆、甜小巧玲珑,富有营养,以及新崛起的各种麻花等等,各区各县都有生产厂家,而在我们市区大街小巷的食品店,糕点店、副食门市部、小吃店、各大超市食品经营区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到处都有经营天津麻花.特别是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的。天津麻花早已咸了国人馈赠亲友的礼物,年年、月月、日日如此经久不衰,这是天津人的骄傲。

七十多年前,天津的麻花店经营的麻花几乎是千篇一律。用两三根白条拧在一起不捏头叫“绳子头”,两根白条加一根麻条拧在一起叫“花里虎”,两三根麻条拧成叫“麻轴”。而那时炸出的麻花虽脆香,但艮硬。1937年范贵林、范贵才两兄弟各自开设麻花店。范贵林开了一家起名“贵发祥”。范贵才开了一家起名“贵发成”。由于他们之间的竞争,促进了麻花质量的提高。范贵林立于革新,屡经探索,终于研制了夹馅和半发面的新品种。兑碱随季节、气候变化而增减配比方法,使炸出的麻花一年四季保持质量稳定。1956年公私合营后,生产工人对品种的规格又作了改进。根据群众需求,做成50克、100克、250克,500克、1000克重量不同,大小各异的多种规格麻花。这种独特风味的夹馅什锦麻花,口感油润、酥脆香甜、造型美观、久放不绵,因而特别受群众欢迎。特别是近些年来,生产规模扩大了,品种增加了,使这一特色食品走上了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

桂发祥麻花不仅品种有六、七个,而且规格齐全,要大有大,要小有小,大的25公斤、5公斤,小的50g、100g。大麻花曾作为参加天津食品博览会以及“天交会”等活动的展品,重达十公斤,麻花越大越不好操作,但是拿出绝活来,不论多大的麻花,一经油炸必定酥脆 麻花掉地上必定全碎,以示其质量。

桂发祥的麻花“酥脆香甜、久放不绵”,是其自身质量的写照;说它“堪称绝活”是称其酥脆不艮,越嚼越香,甜口适度,有闽姜香味,以及炸得透,无水分,最少能放三个月,秋季麻花能过冬,不需防腐剂。

“王记”剪子股麻花(亦称“王记”馓子麻花)与桂发祥什锦麻花同为天津特色风味名品。其创始人工云清,在50年代中期,研制了这种剪子形状的麻花,并不断改进提高,使之颇具特色,多次被评为市优和部优产品。
 
天津炸糕

炸糕是天津传统特色小吃,经营者众多。津门有一户驰名国内外的耳朵眼炸糕店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选料精细,讲究工艺,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使自己经营的炸糕品种越加发扬光大,与狗不理包子、桂发祥麻花并称“津门三绝”食品。

耳朵眼炸糕起源于晚清光绪年间(1900年),第一代掌柜刘万春(1874年一1962年)由推独鸵车走街串巷叫卖,到在估衣街西口的北门外大街上摆摊设点现做现卖,积攒些资本后,刘万春与他的外甥张魁元合伙,在北门外大街租了一间八尺见方的脚行下处(搬运工办事和休息的地方)挂上刘记的招牌,干起了炸糕店。由于刘万春做的炸糕选料精、作工细、味道好、口感妙,物美价廉。在众多的炸糕中出类拔萃,独树一帜,买卖日见兴隆,赢得了“炸糕刘”的美称,又因为炸糕店靠近估衣街和针市街上的染料庄、当铺、银号、布铺、鞋帽店。富户、百姓人家过生日、办喜寿事。借“糕”字谐音,取步步高之吉利,提前预约购买炸糕,使得生意蒸蒸日上,刘记炸糕店显露了名声。因炸糕店紧靠着一条只有1米多宽的狭长胡同――耳朵眼胡同,人们便风趣地以耳朵眼来称呼刘记炸糕铺。虽日伪时期曾改名为“增盛成”,但耳朵眼炸糕铺则越叫越响。炸糕也被称为“耳朵眼炸糕”了。

传统的耳朵眼炸糕采用北运河沿岸杨村、河西务和子牙河沿岸文安、霸县产的黄米和江米经水泡涨后用石磨磨成粥状,盛在布袋中。经淋水发酵后兑好碱当作面皮;再用天津出产的朱砂红小豆,制成豆馅,加优质的红糖在锅内熬汁炒成豆沙馅,凉后作馅心,包好后温油(130℃)下锅,勤翻勤转,这样炸出的炸糕,色泽金黄爆“刺儿”,炸糕外皮酥脆不艮,内里柔软糯粘,豆馅细甜爽口,别有风味。在1987年天津市群星杯津菜大赛上被授予特别荣誉奖,1989年被商业部批准为优质食品获金鼎奖,连续多年获天津市餐饮业优质食品金奖。1997年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华名小吃。

同耳朵眼炸糕用料不同而且也有一定名气的陆记烫面炸糕,是天津传统风味特色小吃又一品种。陆记烫面炸糕与其他炸糕最大不同点就是用料为面粉,且要用开水烫面,揉光揉熟乎了,然后下剂包馅炸制,呈老红色,面软而不粘牙,吃起来松软酥脆,细沙香甜。如今,这种烫面炸糕已在中,高档筵席上亮相,成为一道筵席甜点。
 
天津?子

?子(油条),是在天津市最流行、最受群众喜爱的早点品种。

早年,在天津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宋朝大奸臣、卖国贼秦桧以及他的婆娘王氏害死精忠报国的英雄岳飞之后,更加变本加厉地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为岳飞鸣冤的社会名流活活折磨而死,激起子群众的愤怒。有一叫施全的勇士,就因行刺秦桧而被砍头示众;其兄弟施中夫妇得知秦桧还要灭九族的消息,便装扮成渔民从临安(现杭州)乘一小船,经运河北上逃到天津,在三岔河口搭7窝铺住下,改名叫朱钦惠(即诛秦桧的谐音)。为了糊口,他们夫妻二人由卖花生,改咸卖油炸货,把和好的面切成小块,再把两小块摞在一块,抻成长条在油锅里炸熟炸透,取了个名字“油炸桧”,意思是炸死秦桧王氏这对狗男女,让人们咬碎嚼烂,咽肚子里。以解心头之恨。“油炸桧”一上市,人们纷纷购买,夫妻虽累,但卖“油炸桧”既解恨,又赚钱,心中十分高兴。秦桧死了多年后,尽管“油炸桧”脆香可口,但秦桧臭名远扬,人们愤恨之下,索性将这一小吃叫成“油炸鬼”,叫俗了点就是“油鬼”、“油桧”,后来又被人们叫成“油条”,由于这个品种形状像棒槌,到了清朝年间,人们又将它改名为“棒槌?子”,至今。

?子品种很多,有棒槌?子,大、小?子饼、锅头、糖皮、糖三刀、老虎爪、锞篦、套环?子、馓子、长坯、排叉、花篦笆(俗称花篱瓣)等三十多个品种,而棒槌?子最为普及虽受欢迎。?子则是这些品种的统称。

?篦,方形,薄而脆、脆又香。其变形品种还有长条锞篦(俗称鞋底子)和两折、四折。

馓子:在用料的比例上比棒槌?子要小得多,溜成擀面杖粗细面条,刷上油,盘入盆内,下锅炸时,要掌握油温不易过高;要用筷子边抻、边缠、边下锅炸,成细条圈状,酥、脆、香。

大?子饼和小?子饼基本是一个面坯,只是小?子饼个小为长方形;大?子饼基本为圆形,个大、中间有几刀开口,加了糖则为大糖?子饼;老虎爪和糖三刀都是在小?子饼基础上演变的。将小蝶子饼下剂加糖,擀成长方条状。每开三刀断一刀,上下抻成方形,成品形为虎爪,故称“老虎爪”。

四个头、花篱瓣、长坯、套环、?头、糖皮,这些品种都是棒槌?子的变形。长坯是炸出来的?子两头粘连中间分开;套环?于是两根长坯套在一起咸扣下油锅炸成的品种。?头,是炸棒槌?子甩下的面头炸制而咸。在?头面加糖,炸出来是糖皮。四个头,两长坯组成,把两头分开成四个头。花篱瓣叫起来如花落瓣,象长坯,但有许多细条,两头聚在一起。

棒槌?子是把适量的盐、碱,矾用水化开和面,搋透揉熟饧好,在油案(或面案)上开
条,做成锞子生坯,温油撂锅,炸好出锅。按使用粮票的年代计算,50日粮票2根锞子。配上100g大饼卷而食之,再来一碗豆浆一喝,那才是叫绝了,是最经济最有特色的天津卫早点配套品种。

天津人喜欢早点吃?子,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配套美食。这就是“煎饼?子”和“煎饼?篦”。以绿豆面为主,加上香料调成的糊,均匀地摊在热铛上,磕上鸡蛋,放上葱花,撒上一点香菜和芝麻,用铲刀将煎饼翻过来,放?子抹上甜面酱、腐乳、或是辣酱,卷起而食、比起汉堡包更有一番风味,如将夹?子改成夹?篦,其脆香特色就更为突出,如今,摊煎饼?子或摊煎饼?篦,磕上两个鸡蛋已是美味中的家常便饭了
 
崩豆张

  “崩豆张”是天津最有名的一家专门制作和销售各种豆类干货小吃食品的私营企业。公司由总店和一个分店、一个加工厂共三部分组成有职工六十余人。总店设在南市食品街,在古文化街设分店、王顶堤设加工厂。生产糊皮正香崩豆、去皮夹心崩豆、桂花酥崩豆、豌豆黄、三豆凉糕、冰糖奶油豆、冰糖怪味豆、儿童珍珠豆、去皮麻辣豆等。分高、中、低三个档次,共16大类76个品种。产品畅销天津、北京、武汉、南京、贵阳、杭州、合肥、大连等地,1990年作为天津市的名、特、优、新 产品,指定在亚运会期间进京展销。
  
  “崩豆张”是个老字号。早在清朝嘉庆末年,“崩豆张”的创始人张德才,在清朝宫廷御膳房任厨。当时,宫廷和王府中的帝王将相、皇亲国戚们吃饱喝足之后,总希望有小食品磨牙消食。张德才悉心研究,精心实践,终于制成多种豆类风味干货食品,如“糊皮正香崩豆”、“豌豆黄”、“三豆凉糕”及果仁、瓜子等。同时,在佳节喜庆宴会时,他还为宫廷制作了“九龙贡寿”、“麻姑献寿”、“龙凤成祥”等特种成型贡品。尤其是糊皮正香崩豆”,在宫廷中最受达官贵人的青睐。 糊皮正香崩豆”原名“黑皮崩豆”。制作这种崩豆、要用外五料(桂皮、大料、茴香、葱、盐)和内五料(甘草、贝母、白芷、当归、五味子)以及鸡、鸭、羊肉和夜明砂乌等。这种崩豆外形黑黄油亮犹如虎皮,膨鼓有裂纹,但不进砂,不牙碜,嚼在嘴里脆而不硬,五香味浓郁,久嚼成浆,清香满口,余味绵长。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含有29%的蛋白质、47%的碳水化合物和钙、铁、磷等,低脂肪,不含胆固醇,具有通便健身的作用。就连称帝八十三天的袁世凯也十分爱吃此豆。  
  
  1985年袁世凯之女给《世界大观》写的《我的父亲袁世凯》一文中,还提到:“袁世凯倒台后,时常命家人上街买糊皮正香崩豆吃。”可见,“崩豆张”确实名不虚传。咸丰年间,张德才去世,“崩豆张”的第二代传人张永泰兄弟三人携妻带子回天津定居,这一宫廷食品也被带到天津。张氏兄弟首创“崩豆张”总号,并先后在城里丁公祠和小药王庙开设了二家分号“永泰成”、“永德成”,自己制作和销售各种豆类干货小食品。从此,“崩豆张”在天津卫的名声大振,可谓家喻户晓。光绪年间,“崩豆张”的第三代传人张相兄弟二人继承祖业,在南市建物大街、大罗天(今天津日报社旁)先后创立了“老德发”、“老德成”、“老来财”、“老来福”、“老张记”等字号,自产自销风味豆类干货小食品。“崩豆张”的第四代传人张国华十四岁随父学艺,民国二十八年后在滨江道(今稻香村旁)及教堂后的“崩豆张”、“老张记”字号中协助其父操作,得祖传绝技。解放前夕,接管“老张记”并担任经理。解放后,1956年公私合营,张国华转入和平区干果加工厂任厂长,1983年退休。
  
  “崩豆张”的第五代传人是张福全、张祯全、张祥全、张友全和张大全。1985年“崩豆张”首批进入南市食品街经营,重新恢复了老字号。“崩豆张”在张国华的主持下,始终保持了传统的风味和特色,赢得了众多的消费者
 
茶汤

茶汤是一种甜饮食,和藕粉相类,原料也是糜子面。用开水冲食。但它有一套冲制的技巧,非熟手不办。先把茶汤原料在碗内调好,放好糖与桂花卤;然后再在高大、体重的铜壶中装满滚开的水。售者一手执碗,一手扶壶柄,必须双脚撇开半蹲式,才能立稳。左手的碗,正好等在壶嘴边,等水一冲出,碗要随时变换距离,以掌握开水适量来控制它的厚薄程度,并不使开水外溢,激出糖浆,这是技巧之一。右手要有足够的控制力量,开水一出壶口,正好注入碗内。要一次完成,才能冲熟茶汤,否则滴滴嗒嗒注水,茶汤必生,不能吃,那就亏本了。同时也要注意水出得猛,会浇在自己手上,烫了自己,也碎了碗,就更不合算了,这是技巧之二。所以卖茶汤没有这一身技巧是做不了的。
你看他双脚分开,双臂分左右摆好架势取得平衡,一副伸缩自如的动作,不知要费多少气力!那些老手,开水出口,碗口和壶口距 离有时在一二尺的地方。开水全部入碗,点滴不外溢,而且说止即止,一次冲熟,厚薄合乎要求,从来没见过,加水再冲,或冲坏一碗再换一碗的。茶汤滋味储蓄,除香甜外,有一股谷物的朴实之气,给人以亲切感。
 
贴饽饽熬小鱼

"贴饽饽熬小鱼"是地道的天津风味小吃,其实又是极普通的家常便饭。天津地处九河下梢,上有白洋淀,下有渤海湾,低洼多水,水产十分丰富,鱼虾一年四季不断档,天津人养成了爱吃鱼的习惯。北方又盛产玉米,棒子面饽饽是家庭的主食。不过,正宗的贴饽饽熬小鱼不是分开做,而叫"一锅熟",就是贴饽饽和熬小鱼同时在一锅里做熟上桌。这里面还有个故事。且说乾隆皇帝便装下江南,途经天津时,被一农舍家透鼻的清香勾住了腮帮子,顿时饥肠刮肚。乾隆可是个吃过山珍海味、飞禽走兽的美食家,但从未闻到过这样的香味,停住脚,往农舍里张望。奴才最会理解主子的心意,敲门说明了来意。朴实的农家夫妇热情地招待了皇帝老儿。此时,乾隆忘记了皇家的体面,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越吃越爱吃,越吃味道越鲜美,最后连鱼汤也喝干净。从江南返回紫禁宫,乾隆想起了在农家的那顿美餐,就命令御厨制作。但是,乾隆只看见饭菜是从一个锅里端出来的,说不出贴饽饽熬小鱼的具体名称,嚷着喊着吃"一锅熟"。这可难坏了手艺高超的御厨们,翻遍宫里珍藏的所有菜谱,也找不到"一锅熟"的名字。有一位久居津城的京官,问明情况,悟出其中的秘密,于是呈上贴悖悖熬小鱼,博得龙颜大悦,加官封爵自然不在话下。这大概是一则笑话,可见贴 贴饽饽熬小鱼久有盛名,其味道与山珍海味媲美。

制做贴饽饽熬小鱼,鱼要选择个头小的。最好是活的白鳞小鲫鱼,肉嫩刺软。棒子面是当年的新鲜粮食。农家用的大锅烧热后,锅底熬鱼,锅帮四周转着贴满饽饽。柴禾不能烧得太猛太久,要注意掌握火候,温火把作料靠净。到时一揭锅盖,香味四溢。饽饽出锅,黄灿灿的结着一层焦嘎,咬一口,又脆又香,再就着熬小鱼,连鱼刺都不用吐出。那味道,那鲜劲,吃起来保准没个够,要不然怎么连皇帝老儿喜欢吃呢?
 
:love::love::love::love::love::love::love::love::love::love::love:

昨天晚上还在想着煎饼?子,?篦,豆腐脑,嘎巴菜,?子,烧饼呢,吃不着啊! :crying:

这里介绍的有些我也不知道呢 :blowzy:
 
还不错呀~~~
在那里能吃到很多好东西,还不贵~~~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