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银行人事部里的年轻人(zz)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2年05月23日00:09:50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发信人: pinacle(世界之巅), 信区: DEEAET
标 题: 银行人事部里的年轻人(zz)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May 22 17:01:16 2002)
我曾经在人事部门工作4年,对我国人事组织干部考核体系的弊端有很多感触。下面就是
我在人事部门工作的点点滴滴,写下来给大家看看。
从1995年我大学毕业分配说起,那年我23岁。当时,在金融部门工作可是件很荣耀的事
,
收入高、地位高,所以大伙儿都抢着去金融部门。可是毕业学生多,不可能都挤进去呀
?
于是大家各显神通,毕业生见面供需会上,大家争相把自己夸得一朵花似的。更有甚者
,
买通学校管毕业分配的
政工人员(我不屑于称他们为“老师”,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到用人单位美言几句
。
由于我不喜欢所学专业,所以成绩并不怎么好,在班上总是排个中等,还曾经有两门不
及
格:微积分和工业会计。所以成绩上没什么可以夸耀的。可是我会画画,于是自荐时带了
自己画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和《椰子树》。也算我运气好,这家银行的一个支行正
准
备要个会美术的来搞搞
储蓄宣传,于是,被人事处长一眼看中,初选上了。人事处处长助理(正科级,由于年
轻
不好一下子提为“副处”,所以先“助理”一下,也就是代理的副处长)跟我是素昧平
生
,但人很好,很欣赏我的才华。于是他对我说了一个秘诀:下次复试行长要亲自挑选,
一
定要带上画,让他留下
印象枣这是最重要的!
复试那天,我带上了我的画,展示给行长大人看,行长大人非常满意。于是,我就被录
用
了。本以为这下可以好好轻松一下了,可是人事处长助理却在半个月后通知我到人事处
实
习。我在那里实习了一个月,每天工作很勤恳,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有一天处长
助
理问我:想不想留在人
事处?分到支行去一下子就被埋没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头,你最好还是留在人事
处
。(注:这是我国干部体制第一个弊端,必须常在领导面前晃,否则就会被“埋没”)
。
我说我当然想啦。处长助理想了一下说:你刚来就到人事处不太好,还是先锻炼一下,
找
个机会就把你调上来。
这样我被分到了J支行,住在集体宿舍里。同事们知道我是从人事处组织部来的,都问我
有什么背景能到人事处实习?我说我没有背景,只是外地人,反正就被留在那里实习了
。
同事们纷纷猜测,我是被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来锻炼的。后来我才知道,我之所以有
幸
成为那批学生中唯一一
个被挑中到人事处实习的真正原因是我曾得罪过的一位学校政工人员在处长助理那里说
了
我很多坏话,想用另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顶替我的名额,被处长助理拒绝了,但是
他
又不放心,想观察我一段时间,结果,呵呵,我因祸得福。
和我住同一宿舍的有大约10多个外地年轻人。大家每天下班以后谈论的主题就是什么时
候
能够提副科、正科;某某人年纪轻轻就当了某某官,某某人因为老子是什么官就当上了
什
么官。总之,大家都想当官,都想走捷径。(注:第二个弊端,当官意味着发财、权力
,
鼓舞一些人不择手段地
向上爬。)
在支行干了3个月以后,B市组织了金融系统“金融知识电视竞赛”。我作为我们行
选手之一参加了比赛。还好,因为是科班出身,比杂牌军到底扎实些,所以得了冠军,
受
到行长大人亲自接见。当时有一张照片,一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样子。
比赛后第三天,我就得到支行人事科的通知:到分行人事处(组织部)报到,是“
借调”。临走的那天,宿舍的朋友们围住我半是开玩笑、半是认真地说,当了官以后别
忘
了兄弟们哪!(注:第三个弊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我到人事处上班了,很凑巧,一来就分管干部、协管组织。人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摊子
枣
干部科:管干部的考核、提拔、委任、免职、调动、职称;组织科:管发展党员、党务
管
理;劳资科:管劳动工资、养老保险;教育科:职工教育;老干科:老干部工作。干部
科
是其中最核心、最重要
的部门,由处长助理亲自挂帅,可见组织上对我的器重。我当然也受宠若惊,更加勤勤
恳
恳,也博得了领导们的赏识。终于有一天,处长亲自带我到行长那里,对他介绍我说:
这
个小伙子非常不错,我们已经决定正式调了。行长大人傲慢地看了我一眼,说,好,你
看
着办吧。
这样在借调几个月以后我正式来到了人事处。回去办理调动手续时,支行人事科长
对我说,以前你在时对你照顾不周,得罪了,别往心里去!我笑笑说,没有啊,对我挺
好
的。人事科长又说,以后有什么需要我们这里帮忙的尽管说,我们一定想办法解决!我
说
,那就不必了。
借调人事处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年底到了,我们行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干部职工考核。我
负
责这件事。根据总行的文件要求,我们制作了长达20多页的考核内容枣让人看着头就大
,
甚至连谁不穿行服都要扣分。当然,最后这些“细则”根本没被执行枣因为根本无法执
行
。(注:第四个弊端,
形式主义)大家的考核就依据五个“纲”来进行。第一条“纲”就是“是否热爱党,热
爱
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样空泛的“纲”的结果就是一团和气。我们考核
结
果分成四个等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第一次上报结果是:“优秀”的占
到
32%,称职的占到67%,
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合计占不到1%。其中有个县支行,年年发生大案,100万人口的大县
、200多号人,存款余额不足一个亿,可是居然全部“称职”以上,还有30%的“优秀”
。
处长一看非常恼火,打电话把支行行长和人事股长训了一顿。结果又报上来了新结果枣1
6
个“不称职”!(弊端
五:原则如同儿戏)。后来处长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专门发了通知:“优秀”
不
得高于15%,“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合计不得低于3%。这个“比例限制”让我不由得
想起“反右”时期限定“右派”比例的事。
应当说,当时的人事处长在我见过的干部中还算是很不错的。他住得比较远,行长大人
专
门给他一部奥迪轿车他不坐,每天坚持挤公共汽车,结果有一次下车时摔骨折了腿。另
外
也不喜欢收礼,几次看见他把拿着礼包的送礼者赶出办公室。但是我觉得他在这种干部
体
制中是无能为力的,有
时也不得不违心地做一些事情。
后来,又搞职称评聘。各个二级分行、支行报来一大堆材料。根据文件精神,职称聘任
的
原则是“择优聘任”,可是这些人我从来见都没见过,怎能知道他们究竟是否“优秀”
?
只有面对一大堆自我表扬的材料来筛选。(弊端六:信息不灵)我很希望能够有一个客
观
的尺度来衡量,于是根
据总行下发的相关文件编辑了一个打分标准,再依据标准来进行排序。至于这个“标准
”
是否客观,只有天知道。这种方法倒是有一个好处:公开,你是几斤几两昭然若揭,避
免
了以往评职称时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的局面。于是处长和处长助理很高兴,说我是“实现
了
职称聘任工作的新突破
”。在工作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全行聘任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数目实际上比报总行
的
超出100多个!我向处长汇报,处长盯了半天说:哎,假报表、假数字……
机关有个食堂,每天中午我们在食堂就餐,是份饭。由于我很挑食,很多东西不吃,所
以
总是要求食堂师傅给我打我吃的菜。我刚到机关上班时,其中几个师傅给我换菜时都很
不
耐烦的样子。后来知道我是人事处的以后态度明显就变了,我要什么都给我加倍的给,
还
经常夸我们:人事处的
小伙子、大姑娘个个都长的精神!一听就是假的。
那年春天我们去春游,到了某个二级分行。招待得很丰盛,我平生第一次吃到了甲鱼、
乌
龟、幼鲨和其他海鲜。可是我觉得这些大名鼎鼎的、象征“富人生活”的东西根本就不
好
吃,比我妈妈给我做的糊辣汤、羊肉烩面和糊涂面条差远啦!再想想这一桌子值多少钱
,
心里觉得难受,于是勉
强吃了几口就再不动筷子了。我心想:看来这些所谓的“上层人物”过的生活也不过如
此
,除了这样穷奢极欲还有什么?晚上安排到某娱乐城“活动”,临去之前,处长叮嘱大
家
说:唱歌可以,但不许洗桑拿、不许搞保健按摩、不许跳黑灯舞!我们是组织人事干部
,
一定要做出表率来。等
我们去到那里,发现已经有10来个“小姐”在那里恭候了。处长一脸不悦,说,搞这些
干
什么。枣这不是假正经,因为我们处长身体不好,洁身自好是出了名的。J分行的Z行长
是
个又高又粗的壮年人,一看就属于那种精力过剩的人,他说,没啥,耍耍轻松一下嘛。
他
的级别和处长一样是正
处级,处长也不好多说什么了。于是尴尬地坐了一会,Z行长拉起一个小姐到舞池里跳舞
去了。过了一会儿,舞厅灯光暗了下来,只能影影绰绰地看到人影。我下意识地一直盯
着
Z行长看,看到他在舞池中央和那个“小姐”接吻。春游回来后我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处长
,处长显示出很吃惊的样
子。后来过了几天,分行发了一本书叫《银行思想政治工作汇编》,我翻了翻,里面有Z
行长的一篇大作《论银行家的思想修养》。
就在1996年春天,处长助理调到另一个单位去了。临走他跟我谈了话,他说,你很
聪明,也很有悟性,牢记住一点,在单位里混,三分靠做事,七分靠做人。那年夏天,
处
长也高升成为分行纪委书记,新调来一个处长。
这位新处长姓王,是个转业军人,高中文化程度。原来在清水衙门枣监察室工作,喜欢
下
围棋。以前我见过他,总是抽5块钱一包的“红梅”牌香烟。至于他为什么当上人事处长
,据说是因为他很听行长的话,从不跟行长进行任何争辩。相比之下原来的处长太独立
了
,我几次看到他和行长
大人争的面红耳赤,所以行长大人给他“提拔”成一个级别较高的清水官枣众所周知,
“
纪委书记”在企业里虽然属于领导班子、党组成员,可是没什么实权和油水,只是在一
把
手的领导下查查案子罢了。
说到我们银行,就不能不提提行长大人。据老同志介绍,行长大人是属于那种特别走运
的
人:他本来是分行营业部会计科副科长,1984年,市里搞“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
化
”,发现他是这个银行第一个大学本科生,又是学财经专业的,那年也才41岁。于是找
他
谈话,进去的时候是副
科长,出来就一步登天地当上了副行长(副厅级)!1987年老行长离休,他变成了一把
手
,在这个位子上一呆就是10多年。10年以来,原先的老人物陆陆续续地退休的退休,死
亡
的死亡,绝大多数处级干部都是行长大人一手提拔起来的,都对他心存畏惧枣逐渐形成
了
自己
一开始,行长也是诚惶诚恐的,很谨慎,也做出一些成绩。但是渐渐地由于权力缺乏制
约
,他人性中的丑陋一面开始膨胀,养成了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的性格特点。对手下的干
部
经常训斥。行长当时已经55岁了,眼见退居二线的日子一天天临近,觉得自己很亏,开
始
大捞特捞。他不顾重重
反对,执意要建一座44层大楼来“弘扬我行光辉形象”,面上看是好大喜功,但幕后的
潜
台词是他可以捞到巨大的利益。他的儿子的公司为这一巨大工程提供“进口石材”,其
中
的奥妙不说也明白。后来某县支行要盖大楼,一个存款不过一个亿、员工80人的小行居
然
要盖22层的大楼,我们
听了都很可笑,可是居然也被批准了。原因是行长大人的弟弟枣一个无业游民,为此专
门
成立了一个草台房地产公司,(当然法很巧妙,他儿子的公司和他弟弟的公司名义上都
是
别人当“老总”,但实际上是傀儡)招标时一招就中(当然会中),审价时行长大人专
门
给项目评估处处长打招
呼,要“宽松一些”,评估处长心领神会,于是很“宽松“地审了,批了。大概有100多
万的赚头。结果报批时,行长大人又在这个基础上加了250万元。
言归正传。再说我们的处长,将近50岁了,精力却很充沛。他喜欢下围棋,是个全行闻
名
的臭棋篓子。经常找人一下一个通宵,后来别人都怕他,于是他就跟电脑下,每天下班
就
下《手谈》,经常是彻夜不回家,他老婆几次到单位来找他。有一次我值班,在他边上
打
游戏《盟军敢死队》,
他下《手谈》。我打到夜里3点就熬不住睡觉了,第二天早上回办公室发现他还在下棋,
一看我说:哦,上班了。于是洗了把脸就夹个本子开会去了。
王处长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把他的两个在行里做临时工的女儿转了正。当然,也有很
多临时工跟着沾了光,也转了正。为此我们超过了总行规定的人数指标,当然我们隐瞒
不
报。
王处长嗜烟如命,总是一枝接一枝不停地抽,一天要抽掉两包。自从当上人事处长兼组
织
部长以后,他不再抽红梅烟了,改抽“玉溪”和“中华”,偶尔还见过几回抽“熊猫”
的
。我想,他如果每天抽两包“玉溪”,他的每月1500元的工资全花在抽烟上都不够。一
开
始,我们敬他“阿诗玛
”他还抽上两口,后来就总是说抽多了,先不抽。我们也知趣,再不给他敬烟了,知道
他
看不上。
王处长的另一个爱好是打扮自己。快五十了每天还油头粉面,衣服、裤子、鞋子、领带
、
皮包、腰带全是国际名牌。国内名牌和金利来之类的东西他根本就不看。1997年3月我们
处调整办公室,我们帮他清理办公室,从里面搜出如下东西:未开封梦特娇衬衣、T恤各
一件,“五粮液”4瓶,
“路易十三”一瓶,“玉溪”5条,“中华”三条,“鳄鱼”牌衬衣、皮包各一,“君山
银针”茶叶3桶,意大利“老人头”皮鞋一双,圣大保罗皮带两条,圣大保罗打火机一个
、皮包一个,“圣罗兰”烟盒一个。后来我到商场看了看,光那个打火机就卖598元。看
到这么多东西,我们都不
约而同地恨恨地骂:“真
他 妈 的……”
王处长经常给我们发“玉溪”烟抽。大都是打开一包抽一根以后就给我们。可是大
家一抽就发现是假烟。原来他只散发假烟,真的自己留着。后来我们给这种“玉溪”起
了
个绰号叫“王溪”,意思是比“玉溪”差那么一点,也是指“王处长散发的玉溪”。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王处长一上任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改什么呢?应
当
说前任留下的底子还算不错,我刚一进行时还感觉到某些正气,但是新处长说:要改革
。
于是他第一个“改革举措”就是“适当拉大拉开收入差距”。于是定了方案,根据行政
职
务来确定收入系数,把
行长与普通员工的名义收入差距从2.5:1扩大到5.1:1,正处级的差距从2.1:1扩大到
4.5:1。正科以下变动不大。由于工资总量是由总行控制的,不能突破,因此根据方案
一
测算,副处级以上名义收入大大增长,正副科级基本持平,普通职工下降20%――这就是
“改革”!这种“改革”
实际上是把职工的收入一部分转到了少数人手里。方案一出,全行哗然,在分行人事工
作
会议上,各支行纷纷提出批评意见,但是受到行长大人的全力支持,原因就不用多说了
吧
。
大家知道,像金融企业里,“领导”在用车、住房、医疗……等等一切方面都享有职工
不
可比拟的特权。这实际上是一种隐性收入或者灰色收入,此外还有很多上市公司为拉关
系
无偿赠送的原始股(通常数以万计),一旦上市后就价格不菲,获利很多。这在银行里
已
经是公开的秘密。然而
某些人并不以此为满足,非要从职工那里挖掉一块不可。可悲的是,“改革”大权掌握
在
这些人手里,这种“改革”就成了他们敛聚财富的一种手段。在那年的工作总结上,他
让
我写下了如下的话:“实行拉大拉开收入差距以后,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出
现
了人人比奉献比业绩的
可喜局面”。
新处长上任的第二个“改革举措”就是“实现下岗分流,人员精简”。正式职工不太好
惹
,就从临时工开刀。于是数以百计的储蓄岗位临时工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丢掉了饭
碗
。很多临时工都是些小姑娘,跑来找我们央求哭诉,有些我们还认识,可我们也没办法
。
反正处长的两位千金都
转正了。处长对这个改革举措的评语是:“精简了人员,提高了效率,使职工普遍产生
了
危机感,全行职工精神面貌为之一振。”
第三个“改革举措”是“精简机构”。由于分行有20多个处室,每个处室各管一摊,支
行
也有这些科室。机构臃肿的现象的确是存在的,但是问题出在各个环节。新处长大刀阔
斧
地砍掉了支行的一半多处室,搞了个“两室八科”,可分行机构纹丝不动,于是各个支
行
不得不一个科室对几个
婆婆,光开会和收发文件都忙不过来。机构精简了,但是人员却没法安排,那么多“科
级
”“副科级”怎么办?于是想出几个新名词“科级调研员”和“享受科级待遇”“科级
行
员”,干科员的事,拿科长的钱,又引起了职工的矛盾。退下来的科长、副科长们也不
服
气,都不好好干。
随着我的深入观察和思考,我发现这些既得利益者们所倡导的“改革”实际上是一
种
打着改革旗号的掠夺。他们的每一条措施都显得“跟中央保持着一致”,都有一条冠冕
堂
皇的理由,可实际上,是对诚实劳动者的剥削。因此渐渐地我产生了厌恶情绪,开始怀
疑
自己每天这么干有什么
实际意义?我的价值在哪里?我意识到自己是在做他们的帮凶。
那年年底,我第一次参加了人事系统的年终报表会。大家来到一个宾馆里,好吃好喝好
玩
,顺便做报表。那叫什么报表?我把我负责的这一块的真实情况做了个报表,结果一汇
,
数字不平。于是修改再修改,终于调平了,可是我一看,这数据跟我的实际情况根本就
不
对。为什么呢?因为以
前的数据就是假的,现在的情况也是假的,真实的干部变动数据一加上,肯定是错误的
。
我们处最资深的一个科长告诉我,做报表的秘诀在于:千万不要想着真实情况如何,只
要
根据领导意图定好年末数,再根据上年年底的报表数字当年初数,中间的数据瞎编就行
啦
。只要平就没问题。
转眼到了1997年,又到了招收大学生时候了。总行给了我们行70个进人指标,可是,处
长
决定只招十个。为什么呢?因为总行对进人指标要求越来越严,控制的很紧,要想用指
标
办些走后门的事,就得“开源节流”。于是总行的进人指标我们全要了,却只用了10个
,
截留了60个。后来总行
要每一个新进大学生的花名册,处长大人就命令我把所有投了自荐书的大学生凑70个人
报
上去。为了凑够数目,连我的女友都被拉上去凑数了枣尽管她根本就没进我们行。上报
数
据时,有“填报人”一栏,处长要我签字,我不签。他说这有什么关系,出了事我顶着
。
我答应签字,但到底也
没签。直到现在,总行的人员名单里还保存着这些假张三、假李四的名字。
这些进人指标干什么了?那年进来这么一个人:某位中央部委领导的侄子。这个人本来
是
××省××县××乡××村××组的一个农民,不知从哪里伪造了一个大专毕业文凭,
学
金融的。来报到时操一口难以听懂的乡音枣我让他说普通话,他说不会。我根本不相信
一
个真正上过3年大专的
人不会说普通话?于是怀疑他没上过大专,于是问他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他听
了
直发愣。看看他的“档案”,货币银行学是90分枣学过货币银行学的人不知道布雷顿森
林
体系的,我还没听说过。后来我碰到另外一个毕业于该校的跟他“同班”的女孩(也是
走
后门进来的,因为总行
规定进人必须本科以上,但这女孩学历是真的),她说从来没见过这个人。后来这个人
被
分到某个部门,几天以后那个部门的处长找来骂“你们人事处给我分来个什么人?!”
接
着给我们说,这人什么都不会,只有安排他拖地、往碎纸机里碎文件之类的勤杂活。结
果
发现他不会拖地!碎文
件时他把一大摞文件一起往碎纸机里塞,一下子堵了,就用手去捅,吓得那处长面如土
色
,只好自己动手了。那人每天带本武侠小说看到下班枣还好,还识字。
就这样,三把火把全行烧的乌烟瘴气,“改革新举措”一个接一个出笼。我们私下里叫
新
处长和另外一个计财处长(也是个假正经的贪官,“拉开拉大收入差距”的始作俑者之
一
)为“改革家”,后来传到了全行,大家都这么叫。我觉得他们可能也听到了,觉得这
么
叫太刺耳,于是用了英
文叫法“REFORMER”,汉语翻译为“瑞富门”。
97年春天,处里老干科Y科长高升成了副处长,调到行政处去了,处里给他开欢送会。我
们行行政处不管行政,而是管福利发放、财务报销、司机等后勤工作,有钱。Y副处长很
高兴,欢送会他做东,一顿饭吃掉2000元。吃完以后处长说:“活动一下吧。”于是到
了
某娱乐城。上了三楼,发
现走廊里密密麻麻地坐了足足50个以上的鸡。那年通货紧缩,鸡们的生意也开始不好做
了
。一看到前呼后拥的十几个客人,一下子都振奋起精神,眼巴巴地望着我们。我一看是
这
个架势,心里暗暗叫苦。处长大人坐到包房里,妈咪赶紧进来介绍“小姐”。那妈咪长
得
十分漂亮,的确有倾城
倾国之色。在挑选了十多个小姐以后,处长看着她说:你留下来陪我吧。那妈咪赶紧说
:
我是妈咪,不上台的。处长也没多说。妈咪觉得过意不去,忙对几个鸡说,一定要把客
人
招呼好!听了这话,坐在我身旁的鸡开始一下子躺过来了。我连忙站起身对处长说:处
长
我请个假,我女朋友病
了,我要去学校看看她。处长看了看我,真的吗?怎么白天没听你说。我忙说Y副处长就
要走了,我想给?
从那以后,处长再出去“活动”就不带我了。我也落得个悠闲自在。虽然我知道这对我
的
升迁是极为不利的,但是我当时已经不再想“升官”了。升了又如何?在这样肮脏腐败
恶
臭的粪坑里摸爬滚打,自己就也成了蛆虫。我当时已经明白了,这些满嘴“党性”、“
原
则”,口口声声“无私
奉献”的人,恰恰是最肮脏、最丑恶的一群。如果我真的受到他们的“赏识”和“提拔
”
,真是对我的污辱。
由于“拉开拉大收入分配差距,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全行出现了人才大
量流失的“可喜局面”。高学历的、血气方刚的大
生,1995年参加知识竞赛的三个选手、一个领队中,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其中一个研究
生
临走时找我谈了话,他说自己不想每个月800块混下去了,自己的价值不止这么一点。我
劝他好好想想,说行里真正的研究生出身的还不多,日后可能会得到重用。他说他要去
找
行长谈谈,看看行长是
否挽留。过了两天他来找我说,他找行长说自己想调走,行长只说了一句:好,去办手
续
吧。
处长却一点都不担心。他说,让他们走,毛主席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们得便
。这些人不安心工作,成天要待遇,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我心里想,哼,人走了留下指
标
正好走后门不是?你是恨不得再多走几个。当然,俺没敢说出来。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大家全都心灰意懒,都在暗暗找自己的退路。全处处于一种涣散
状
态。我刚进人事处感觉到的某些正气和勤于学习的风气荡然无存。当时我们处所有年轻
人
全都迷上了游戏,一个接一个地打,一边打游戏一边办公,有时候干脆把门一锁不办公
,
人事处变成了电子游戏
厅。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打游戏,一直打到下班时两眼发黑地离开,晚上睡
觉
做梦都在想游戏的情节。至于处长大人让我写的五花八门的“总结”、“汇报”材料,
尽
管我很能写,但是就是不想动笔,于是把以前的类似材料考出来改改时间、改改标题糊
弄
他。有一次他忽然要以
前的材料,给他看了以后他说,怎么跟以前的一模一样?连标题都不改!过了一会又跑
过
来对我说,你不能这样糊弄我呀!我挠挠头一笑表示歉意。
应当说,我不是一个好干部,跟这些人斗,我没有足够的力量让他们翻船,而且自己暂
时
还要在这里谋生。所以我只有靠消极怠工和跟他们唱对台戏来发泄愤怒。那几年行里频
频
举行各种各样的考试,有职称的、有上岗资格证的,我每次都监考。我心想,你们腐化
堕
落,凭什么来难为职工
?职工考不上上岗资格,有下岗的危险,决不能让你们得逞。于是凡是我监考的考场,
全
都出奇地宽松,我甚至给职工们通风报信,让大家抄个痛快。尽管很多职工我一辈子可
能
就只见这一面,但我还是这么做了。后来我辞职到某公司以后,有一回到银行去办事,
几
个储蓄员小姑娘认出了
我,感激地对我说,我们都记得你呢!你是好人!我想,一生中有几个人记得我的好处
,
这辈子也算值了。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2年05月23日00:09:50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发信人: pinacle(世界之巅), 信区: DEEAET
标 题: 银行人事部里的年轻人(zz)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May 22 17:01:16 2002)
我曾经在人事部门工作4年,对我国人事组织干部考核体系的弊端有很多感触。下面就是
我在人事部门工作的点点滴滴,写下来给大家看看。
从1995年我大学毕业分配说起,那年我23岁。当时,在金融部门工作可是件很荣耀的事
,
收入高、地位高,所以大伙儿都抢着去金融部门。可是毕业学生多,不可能都挤进去呀
?
于是大家各显神通,毕业生见面供需会上,大家争相把自己夸得一朵花似的。更有甚者
,
买通学校管毕业分配的
政工人员(我不屑于称他们为“老师”,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到用人单位美言几句
。
由于我不喜欢所学专业,所以成绩并不怎么好,在班上总是排个中等,还曾经有两门不
及
格:微积分和工业会计。所以成绩上没什么可以夸耀的。可是我会画画,于是自荐时带了
自己画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和《椰子树》。也算我运气好,这家银行的一个支行正
准
备要个会美术的来搞搞
储蓄宣传,于是,被人事处长一眼看中,初选上了。人事处处长助理(正科级,由于年
轻
不好一下子提为“副处”,所以先“助理”一下,也就是代理的副处长)跟我是素昧平
生
,但人很好,很欣赏我的才华。于是他对我说了一个秘诀:下次复试行长要亲自挑选,
一
定要带上画,让他留下
印象枣这是最重要的!
复试那天,我带上了我的画,展示给行长大人看,行长大人非常满意。于是,我就被录
用
了。本以为这下可以好好轻松一下了,可是人事处长助理却在半个月后通知我到人事处
实
习。我在那里实习了一个月,每天工作很勤恳,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有一天处长
助
理问我:想不想留在人
事处?分到支行去一下子就被埋没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头,你最好还是留在人事
处
。(注:这是我国干部体制第一个弊端,必须常在领导面前晃,否则就会被“埋没”)
。
我说我当然想啦。处长助理想了一下说:你刚来就到人事处不太好,还是先锻炼一下,
找
个机会就把你调上来。
这样我被分到了J支行,住在集体宿舍里。同事们知道我是从人事处组织部来的,都问我
有什么背景能到人事处实习?我说我没有背景,只是外地人,反正就被留在那里实习了
。
同事们纷纷猜测,我是被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来锻炼的。后来我才知道,我之所以有
幸
成为那批学生中唯一一
个被挑中到人事处实习的真正原因是我曾得罪过的一位学校政工人员在处长助理那里说
了
我很多坏话,想用另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顶替我的名额,被处长助理拒绝了,但是
他
又不放心,想观察我一段时间,结果,呵呵,我因祸得福。
和我住同一宿舍的有大约10多个外地年轻人。大家每天下班以后谈论的主题就是什么时
候
能够提副科、正科;某某人年纪轻轻就当了某某官,某某人因为老子是什么官就当上了
什
么官。总之,大家都想当官,都想走捷径。(注:第二个弊端,当官意味着发财、权力
,
鼓舞一些人不择手段地
向上爬。)
在支行干了3个月以后,B市组织了金融系统“金融知识电视竞赛”。我作为我们行
选手之一参加了比赛。还好,因为是科班出身,比杂牌军到底扎实些,所以得了冠军,
受
到行长大人亲自接见。当时有一张照片,一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样子。
比赛后第三天,我就得到支行人事科的通知:到分行人事处(组织部)报到,是“
借调”。临走的那天,宿舍的朋友们围住我半是开玩笑、半是认真地说,当了官以后别
忘
了兄弟们哪!(注:第三个弊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我到人事处上班了,很凑巧,一来就分管干部、协管组织。人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摊子
枣
干部科:管干部的考核、提拔、委任、免职、调动、职称;组织科:管发展党员、党务
管
理;劳资科:管劳动工资、养老保险;教育科:职工教育;老干科:老干部工作。干部
科
是其中最核心、最重要
的部门,由处长助理亲自挂帅,可见组织上对我的器重。我当然也受宠若惊,更加勤勤
恳
恳,也博得了领导们的赏识。终于有一天,处长亲自带我到行长那里,对他介绍我说:
这
个小伙子非常不错,我们已经决定正式调了。行长大人傲慢地看了我一眼,说,好,你
看
着办吧。
这样在借调几个月以后我正式来到了人事处。回去办理调动手续时,支行人事科长
对我说,以前你在时对你照顾不周,得罪了,别往心里去!我笑笑说,没有啊,对我挺
好
的。人事科长又说,以后有什么需要我们这里帮忙的尽管说,我们一定想办法解决!我
说
,那就不必了。
借调人事处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年底到了,我们行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干部职工考核。我
负
责这件事。根据总行的文件要求,我们制作了长达20多页的考核内容枣让人看着头就大
,
甚至连谁不穿行服都要扣分。当然,最后这些“细则”根本没被执行枣因为根本无法执
行
。(注:第四个弊端,
形式主义)大家的考核就依据五个“纲”来进行。第一条“纲”就是“是否热爱党,热
爱
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样空泛的“纲”的结果就是一团和气。我们考核
结
果分成四个等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第一次上报结果是:“优秀”的占
到
32%,称职的占到67%,
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合计占不到1%。其中有个县支行,年年发生大案,100万人口的大县
、200多号人,存款余额不足一个亿,可是居然全部“称职”以上,还有30%的“优秀”
。
处长一看非常恼火,打电话把支行行长和人事股长训了一顿。结果又报上来了新结果枣1
6
个“不称职”!(弊端
五:原则如同儿戏)。后来处长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专门发了通知:“优秀”
不
得高于15%,“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合计不得低于3%。这个“比例限制”让我不由得
想起“反右”时期限定“右派”比例的事。
应当说,当时的人事处长在我见过的干部中还算是很不错的。他住得比较远,行长大人
专
门给他一部奥迪轿车他不坐,每天坚持挤公共汽车,结果有一次下车时摔骨折了腿。另
外
也不喜欢收礼,几次看见他把拿着礼包的送礼者赶出办公室。但是我觉得他在这种干部
体
制中是无能为力的,有
时也不得不违心地做一些事情。
后来,又搞职称评聘。各个二级分行、支行报来一大堆材料。根据文件精神,职称聘任
的
原则是“择优聘任”,可是这些人我从来见都没见过,怎能知道他们究竟是否“优秀”
?
只有面对一大堆自我表扬的材料来筛选。(弊端六:信息不灵)我很希望能够有一个客
观
的尺度来衡量,于是根
据总行下发的相关文件编辑了一个打分标准,再依据标准来进行排序。至于这个“标准
”
是否客观,只有天知道。这种方法倒是有一个好处:公开,你是几斤几两昭然若揭,避
免
了以往评职称时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的局面。于是处长和处长助理很高兴,说我是“实现
了
职称聘任工作的新突破
”。在工作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全行聘任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数目实际上比报总行
的
超出100多个!我向处长汇报,处长盯了半天说:哎,假报表、假数字……
机关有个食堂,每天中午我们在食堂就餐,是份饭。由于我很挑食,很多东西不吃,所
以
总是要求食堂师傅给我打我吃的菜。我刚到机关上班时,其中几个师傅给我换菜时都很
不
耐烦的样子。后来知道我是人事处的以后态度明显就变了,我要什么都给我加倍的给,
还
经常夸我们:人事处的
小伙子、大姑娘个个都长的精神!一听就是假的。
那年春天我们去春游,到了某个二级分行。招待得很丰盛,我平生第一次吃到了甲鱼、
乌
龟、幼鲨和其他海鲜。可是我觉得这些大名鼎鼎的、象征“富人生活”的东西根本就不
好
吃,比我妈妈给我做的糊辣汤、羊肉烩面和糊涂面条差远啦!再想想这一桌子值多少钱
,
心里觉得难受,于是勉
强吃了几口就再不动筷子了。我心想:看来这些所谓的“上层人物”过的生活也不过如
此
,除了这样穷奢极欲还有什么?晚上安排到某娱乐城“活动”,临去之前,处长叮嘱大
家
说:唱歌可以,但不许洗桑拿、不许搞保健按摩、不许跳黑灯舞!我们是组织人事干部
,
一定要做出表率来。等
我们去到那里,发现已经有10来个“小姐”在那里恭候了。处长一脸不悦,说,搞这些
干
什么。枣这不是假正经,因为我们处长身体不好,洁身自好是出了名的。J分行的Z行长
是
个又高又粗的壮年人,一看就属于那种精力过剩的人,他说,没啥,耍耍轻松一下嘛。
他
的级别和处长一样是正
处级,处长也不好多说什么了。于是尴尬地坐了一会,Z行长拉起一个小姐到舞池里跳舞
去了。过了一会儿,舞厅灯光暗了下来,只能影影绰绰地看到人影。我下意识地一直盯
着
Z行长看,看到他在舞池中央和那个“小姐”接吻。春游回来后我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处长
,处长显示出很吃惊的样
子。后来过了几天,分行发了一本书叫《银行思想政治工作汇编》,我翻了翻,里面有Z
行长的一篇大作《论银行家的思想修养》。
就在1996年春天,处长助理调到另一个单位去了。临走他跟我谈了话,他说,你很
聪明,也很有悟性,牢记住一点,在单位里混,三分靠做事,七分靠做人。那年夏天,
处
长也高升成为分行纪委书记,新调来一个处长。
这位新处长姓王,是个转业军人,高中文化程度。原来在清水衙门枣监察室工作,喜欢
下
围棋。以前我见过他,总是抽5块钱一包的“红梅”牌香烟。至于他为什么当上人事处长
,据说是因为他很听行长的话,从不跟行长进行任何争辩。相比之下原来的处长太独立
了
,我几次看到他和行长
大人争的面红耳赤,所以行长大人给他“提拔”成一个级别较高的清水官枣众所周知,
“
纪委书记”在企业里虽然属于领导班子、党组成员,可是没什么实权和油水,只是在一
把
手的领导下查查案子罢了。
说到我们银行,就不能不提提行长大人。据老同志介绍,行长大人是属于那种特别走运
的
人:他本来是分行营业部会计科副科长,1984年,市里搞“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
化
”,发现他是这个银行第一个大学本科生,又是学财经专业的,那年也才41岁。于是找
他
谈话,进去的时候是副
科长,出来就一步登天地当上了副行长(副厅级)!1987年老行长离休,他变成了一把
手
,在这个位子上一呆就是10多年。10年以来,原先的老人物陆陆续续地退休的退休,死
亡
的死亡,绝大多数处级干部都是行长大人一手提拔起来的,都对他心存畏惧枣逐渐形成
了
自己
一开始,行长也是诚惶诚恐的,很谨慎,也做出一些成绩。但是渐渐地由于权力缺乏制
约
,他人性中的丑陋一面开始膨胀,养成了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的性格特点。对手下的干
部
经常训斥。行长当时已经55岁了,眼见退居二线的日子一天天临近,觉得自己很亏,开
始
大捞特捞。他不顾重重
反对,执意要建一座44层大楼来“弘扬我行光辉形象”,面上看是好大喜功,但幕后的
潜
台词是他可以捞到巨大的利益。他的儿子的公司为这一巨大工程提供“进口石材”,其
中
的奥妙不说也明白。后来某县支行要盖大楼,一个存款不过一个亿、员工80人的小行居
然
要盖22层的大楼,我们
听了都很可笑,可是居然也被批准了。原因是行长大人的弟弟枣一个无业游民,为此专
门
成立了一个草台房地产公司,(当然法很巧妙,他儿子的公司和他弟弟的公司名义上都
是
别人当“老总”,但实际上是傀儡)招标时一招就中(当然会中),审价时行长大人专
门
给项目评估处处长打招
呼,要“宽松一些”,评估处长心领神会,于是很“宽松“地审了,批了。大概有100多
万的赚头。结果报批时,行长大人又在这个基础上加了250万元。
言归正传。再说我们的处长,将近50岁了,精力却很充沛。他喜欢下围棋,是个全行闻
名
的臭棋篓子。经常找人一下一个通宵,后来别人都怕他,于是他就跟电脑下,每天下班
就
下《手谈》,经常是彻夜不回家,他老婆几次到单位来找他。有一次我值班,在他边上
打
游戏《盟军敢死队》,
他下《手谈》。我打到夜里3点就熬不住睡觉了,第二天早上回办公室发现他还在下棋,
一看我说:哦,上班了。于是洗了把脸就夹个本子开会去了。
王处长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把他的两个在行里做临时工的女儿转了正。当然,也有很
多临时工跟着沾了光,也转了正。为此我们超过了总行规定的人数指标,当然我们隐瞒
不
报。
王处长嗜烟如命,总是一枝接一枝不停地抽,一天要抽掉两包。自从当上人事处长兼组
织
部长以后,他不再抽红梅烟了,改抽“玉溪”和“中华”,偶尔还见过几回抽“熊猫”
的
。我想,他如果每天抽两包“玉溪”,他的每月1500元的工资全花在抽烟上都不够。一
开
始,我们敬他“阿诗玛
”他还抽上两口,后来就总是说抽多了,先不抽。我们也知趣,再不给他敬烟了,知道
他
看不上。
王处长的另一个爱好是打扮自己。快五十了每天还油头粉面,衣服、裤子、鞋子、领带
、
皮包、腰带全是国际名牌。国内名牌和金利来之类的东西他根本就不看。1997年3月我们
处调整办公室,我们帮他清理办公室,从里面搜出如下东西:未开封梦特娇衬衣、T恤各
一件,“五粮液”4瓶,
“路易十三”一瓶,“玉溪”5条,“中华”三条,“鳄鱼”牌衬衣、皮包各一,“君山
银针”茶叶3桶,意大利“老人头”皮鞋一双,圣大保罗皮带两条,圣大保罗打火机一个
、皮包一个,“圣罗兰”烟盒一个。后来我到商场看了看,光那个打火机就卖598元。看
到这么多东西,我们都不
约而同地恨恨地骂:“真
他 妈 的……”
王处长经常给我们发“玉溪”烟抽。大都是打开一包抽一根以后就给我们。可是大
家一抽就发现是假烟。原来他只散发假烟,真的自己留着。后来我们给这种“玉溪”起
了
个绰号叫“王溪”,意思是比“玉溪”差那么一点,也是指“王处长散发的玉溪”。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王处长一上任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改什么呢?应
当
说前任留下的底子还算不错,我刚一进行时还感觉到某些正气,但是新处长说:要改革
。
于是他第一个“改革举措”就是“适当拉大拉开收入差距”。于是定了方案,根据行政
职
务来确定收入系数,把
行长与普通员工的名义收入差距从2.5:1扩大到5.1:1,正处级的差距从2.1:1扩大到
4.5:1。正科以下变动不大。由于工资总量是由总行控制的,不能突破,因此根据方案
一
测算,副处级以上名义收入大大增长,正副科级基本持平,普通职工下降20%――这就是
“改革”!这种“改革”
实际上是把职工的收入一部分转到了少数人手里。方案一出,全行哗然,在分行人事工
作
会议上,各支行纷纷提出批评意见,但是受到行长大人的全力支持,原因就不用多说了
吧
。
大家知道,像金融企业里,“领导”在用车、住房、医疗……等等一切方面都享有职工
不
可比拟的特权。这实际上是一种隐性收入或者灰色收入,此外还有很多上市公司为拉关
系
无偿赠送的原始股(通常数以万计),一旦上市后就价格不菲,获利很多。这在银行里
已
经是公开的秘密。然而
某些人并不以此为满足,非要从职工那里挖掉一块不可。可悲的是,“改革”大权掌握
在
这些人手里,这种“改革”就成了他们敛聚财富的一种手段。在那年的工作总结上,他
让
我写下了如下的话:“实行拉大拉开收入差距以后,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出
现
了人人比奉献比业绩的
可喜局面”。
新处长上任的第二个“改革举措”就是“实现下岗分流,人员精简”。正式职工不太好
惹
,就从临时工开刀。于是数以百计的储蓄岗位临时工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丢掉了饭
碗
。很多临时工都是些小姑娘,跑来找我们央求哭诉,有些我们还认识,可我们也没办法
。
反正处长的两位千金都
转正了。处长对这个改革举措的评语是:“精简了人员,提高了效率,使职工普遍产生
了
危机感,全行职工精神面貌为之一振。”
第三个“改革举措”是“精简机构”。由于分行有20多个处室,每个处室各管一摊,支
行
也有这些科室。机构臃肿的现象的确是存在的,但是问题出在各个环节。新处长大刀阔
斧
地砍掉了支行的一半多处室,搞了个“两室八科”,可分行机构纹丝不动,于是各个支
行
不得不一个科室对几个
婆婆,光开会和收发文件都忙不过来。机构精简了,但是人员却没法安排,那么多“科
级
”“副科级”怎么办?于是想出几个新名词“科级调研员”和“享受科级待遇”“科级
行
员”,干科员的事,拿科长的钱,又引起了职工的矛盾。退下来的科长、副科长们也不
服
气,都不好好干。
随着我的深入观察和思考,我发现这些既得利益者们所倡导的“改革”实际上是一
种
打着改革旗号的掠夺。他们的每一条措施都显得“跟中央保持着一致”,都有一条冠冕
堂
皇的理由,可实际上,是对诚实劳动者的剥削。因此渐渐地我产生了厌恶情绪,开始怀
疑
自己每天这么干有什么
实际意义?我的价值在哪里?我意识到自己是在做他们的帮凶。
那年年底,我第一次参加了人事系统的年终报表会。大家来到一个宾馆里,好吃好喝好
玩
,顺便做报表。那叫什么报表?我把我负责的这一块的真实情况做了个报表,结果一汇
,
数字不平。于是修改再修改,终于调平了,可是我一看,这数据跟我的实际情况根本就
不
对。为什么呢?因为以
前的数据就是假的,现在的情况也是假的,真实的干部变动数据一加上,肯定是错误的
。
我们处最资深的一个科长告诉我,做报表的秘诀在于:千万不要想着真实情况如何,只
要
根据领导意图定好年末数,再根据上年年底的报表数字当年初数,中间的数据瞎编就行
啦
。只要平就没问题。
转眼到了1997年,又到了招收大学生时候了。总行给了我们行70个进人指标,可是,处
长
决定只招十个。为什么呢?因为总行对进人指标要求越来越严,控制的很紧,要想用指
标
办些走后门的事,就得“开源节流”。于是总行的进人指标我们全要了,却只用了10个
,
截留了60个。后来总行
要每一个新进大学生的花名册,处长大人就命令我把所有投了自荐书的大学生凑70个人
报
上去。为了凑够数目,连我的女友都被拉上去凑数了枣尽管她根本就没进我们行。上报
数
据时,有“填报人”一栏,处长要我签字,我不签。他说这有什么关系,出了事我顶着
。
我答应签字,但到底也
没签。直到现在,总行的人员名单里还保存着这些假张三、假李四的名字。
这些进人指标干什么了?那年进来这么一个人:某位中央部委领导的侄子。这个人本来
是
××省××县××乡××村××组的一个农民,不知从哪里伪造了一个大专毕业文凭,
学
金融的。来报到时操一口难以听懂的乡音枣我让他说普通话,他说不会。我根本不相信
一
个真正上过3年大专的
人不会说普通话?于是怀疑他没上过大专,于是问他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他听
了
直发愣。看看他的“档案”,货币银行学是90分枣学过货币银行学的人不知道布雷顿森
林
体系的,我还没听说过。后来我碰到另外一个毕业于该校的跟他“同班”的女孩(也是
走
后门进来的,因为总行
规定进人必须本科以上,但这女孩学历是真的),她说从来没见过这个人。后来这个人
被
分到某个部门,几天以后那个部门的处长找来骂“你们人事处给我分来个什么人?!”
接
着给我们说,这人什么都不会,只有安排他拖地、往碎纸机里碎文件之类的勤杂活。结
果
发现他不会拖地!碎文
件时他把一大摞文件一起往碎纸机里塞,一下子堵了,就用手去捅,吓得那处长面如土
色
,只好自己动手了。那人每天带本武侠小说看到下班枣还好,还识字。
就这样,三把火把全行烧的乌烟瘴气,“改革新举措”一个接一个出笼。我们私下里叫
新
处长和另外一个计财处长(也是个假正经的贪官,“拉开拉大收入差距”的始作俑者之
一
)为“改革家”,后来传到了全行,大家都这么叫。我觉得他们可能也听到了,觉得这
么
叫太刺耳,于是用了英
文叫法“REFORMER”,汉语翻译为“瑞富门”。
97年春天,处里老干科Y科长高升成了副处长,调到行政处去了,处里给他开欢送会。我
们行行政处不管行政,而是管福利发放、财务报销、司机等后勤工作,有钱。Y副处长很
高兴,欢送会他做东,一顿饭吃掉2000元。吃完以后处长说:“活动一下吧。”于是到
了
某娱乐城。上了三楼,发
现走廊里密密麻麻地坐了足足50个以上的鸡。那年通货紧缩,鸡们的生意也开始不好做
了
。一看到前呼后拥的十几个客人,一下子都振奋起精神,眼巴巴地望着我们。我一看是
这
个架势,心里暗暗叫苦。处长大人坐到包房里,妈咪赶紧进来介绍“小姐”。那妈咪长
得
十分漂亮,的确有倾城
倾国之色。在挑选了十多个小姐以后,处长看着她说:你留下来陪我吧。那妈咪赶紧说
:
我是妈咪,不上台的。处长也没多说。妈咪觉得过意不去,忙对几个鸡说,一定要把客
人
招呼好!听了这话,坐在我身旁的鸡开始一下子躺过来了。我连忙站起身对处长说:处
长
我请个假,我女朋友病
了,我要去学校看看她。处长看了看我,真的吗?怎么白天没听你说。我忙说Y副处长就
要走了,我想给?
从那以后,处长再出去“活动”就不带我了。我也落得个悠闲自在。虽然我知道这对我
的
升迁是极为不利的,但是我当时已经不再想“升官”了。升了又如何?在这样肮脏腐败
恶
臭的粪坑里摸爬滚打,自己就也成了蛆虫。我当时已经明白了,这些满嘴“党性”、“
原
则”,口口声声“无私
奉献”的人,恰恰是最肮脏、最丑恶的一群。如果我真的受到他们的“赏识”和“提拔
”
,真是对我的污辱。
由于“拉开拉大收入分配差距,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全行出现了人才大
量流失的“可喜局面”。高学历的、血气方刚的大
生,1995年参加知识竞赛的三个选手、一个领队中,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其中一个研究
生
临走时找我谈了话,他说自己不想每个月800块混下去了,自己的价值不止这么一点。我
劝他好好想想,说行里真正的研究生出身的还不多,日后可能会得到重用。他说他要去
找
行长谈谈,看看行长是
否挽留。过了两天他来找我说,他找行长说自己想调走,行长只说了一句:好,去办手
续
吧。
处长却一点都不担心。他说,让他们走,毛主席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们得便
。这些人不安心工作,成天要待遇,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我心里想,哼,人走了留下指
标
正好走后门不是?你是恨不得再多走几个。当然,俺没敢说出来。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大家全都心灰意懒,都在暗暗找自己的退路。全处处于一种涣散
状
态。我刚进人事处感觉到的某些正气和勤于学习的风气荡然无存。当时我们处所有年轻
人
全都迷上了游戏,一个接一个地打,一边打游戏一边办公,有时候干脆把门一锁不办公
,
人事处变成了电子游戏
厅。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打游戏,一直打到下班时两眼发黑地离开,晚上睡
觉
做梦都在想游戏的情节。至于处长大人让我写的五花八门的“总结”、“汇报”材料,
尽
管我很能写,但是就是不想动笔,于是把以前的类似材料考出来改改时间、改改标题糊
弄
他。有一次他忽然要以
前的材料,给他看了以后他说,怎么跟以前的一模一样?连标题都不改!过了一会又跑
过
来对我说,你不能这样糊弄我呀!我挠挠头一笑表示歉意。
应当说,我不是一个好干部,跟这些人斗,我没有足够的力量让他们翻船,而且自己暂
时
还要在这里谋生。所以我只有靠消极怠工和跟他们唱对台戏来发泄愤怒。那几年行里频
频
举行各种各样的考试,有职称的、有上岗资格证的,我每次都监考。我心想,你们腐化
堕
落,凭什么来难为职工
?职工考不上上岗资格,有下岗的危险,决不能让你们得逞。于是凡是我监考的考场,
全
都出奇地宽松,我甚至给职工们通风报信,让大家抄个痛快。尽管很多职工我一辈子可
能
就只见这一面,但我还是这么做了。后来我辞职到某公司以后,有一回到银行去办事,
几
个储蓄员小姑娘认出了
我,感激地对我说,我们都记得你呢!你是好人!我想,一生中有几个人记得我的好处
,
这辈子也算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