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之福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3-08-19
- 消息
- 750
- 荣誉分数
- 2
- 声望点数
- 0
Carrie Contey著 张颖真译
感谢胎儿和新生儿心理学研究的先驱者,因为他们的研究让我们得知,原来胎儿出生时的经验是如此深刻地影响个人日后的健康和行为。勃尼(Verny)写道:
胎儿如何地被接生出来――不论是困难、轻松,顺产或难产都将影响他的发展及他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不论是在他五岁、十岁、四十岁或七十岁,部份的他永远是以出生时的眼睛在观察这个世界。
陈柏廉(Chamberlain)在一九八六发表了一篇重要的研究报告,他发现孩子们在催眠状态下都能巨细靡遗地回忆起出生时的经验,而这些叙述与孩子们的母亲在催眠状态下所描述的情形是一样的。由此得到一个结论:
这种出生时的记忆指出了胎儿在出生时身体、心理和情绪上皆有相当程度的觉知,其程度远超过了发展心理学上的假设。由此可知,从胎儿的立场来看,许多现行的接生术应该需要重新被评估。
基于相信出生时的胎儿是具有身体、心理和情绪上的意识,这篇报告的目的是想提出一些方法来让新生儿有一个比较理想、愉悦的出生经验。
生产时胎儿是有意识的
愈来愈多实验、临床和轶事上的证据,均支持胎儿在胎内或生产时是具有意识的。韦德(Wade)在一九九八年提出,在催眠中许多人可以详述那些远在胎儿脑部发展成熟前所发生的事件。陈柏帘、卡斯提立诺和艾莫森(Chamberlain, Castellino and Emerson)及一些其它的人都致力于帮助康复有出生记忆创伤的人。在二○○○年九月,我第一次参加由雷‧卡斯提立诺所办的研习课。在二小时的课程中,我再次经历自己出生时没有经过阵痛的剖腹生产过程,并发觉当时身体及情绪上感受的一些重要讯息。在课程结束时,我治愈了跟随我一生的颈痛,那源于在出生时受到伤害所致。我还释放了一些?在我尚未启动阵痛就要被拿离开子宫?的那种感受。所以说,如果在生产过程中胎儿是没有意识的,那我们既不会记得出生时的情景,当然也就没有必要治疗当时所产生的创伤。
感官意识
在肉体上而言,胎儿是能够完全的觉知到他出生时的环境。新生儿的五个感官早在出生前的数周就已发育完整。在生产过程中,胎儿是可以看到、听到、闻到、尝到和接触到在他周围发生的每一件事。甚至有部份的人认为,在生产过程中,新生儿的感觉远比成人来得敏锐。福瑞德瑞克‧立柏尔 (Frederick Leboyer) 形容出生是「一个巨大、几乎无法想象的感官经验」。
新生儿五官知觉的照顾
立柏尔(Leboyer)在一九七五年公布了如何让胎儿自然而平顺的来到外在世界所必具备的要素,以下所列是以我们已知关于新生儿对出生时环境的感觉所做的建议。
视觉――灯光要微暗,因为新生儿的眼睛是非常的敏感,他习惯于透过母亲子宫的微弱光线;因此我们必需让新生儿的眼睛能够慢慢、自然地去适应外界的光线。
听觉――同样的,新生儿习惯于透过母亲身体及羊水液体的低沈音频;因此谈话时应该轻声细语,外界的声音也应减到最低。
味觉――在新生儿吸吮母奶前,不应该放入任何东西到他的嘴里;因为新生儿是期待在出生后不久就会尝到母亲的奶。在胎儿一出生后,强制地将奶瓶或注射器放入新生儿的嘴里是会侵犯和伤害到母子情的建立。
嗅觉――新生儿对嗅觉是非常敏锐的。医院产房的味道远超过新生儿嗅觉所能负荷;因此在生产时我们必须小心使用所有天然或非天然会散发味道的东西。
触觉――我们藉由接触与婴儿沟通(立勃尔Leboyer,一九七五)。经由接触传达我们的爱、恐惧、温暖、怒火、自信和愚濒等意识给婴儿。所以应该如何对待刚出生的新生儿呢?
新生儿一出生后,应该马上被母亲所怀抱、欢迎着,藉由母亲自信的双手告诉他「他是安全及被爱的」 。每一个人都应该以尊敬他、爱他的心怀抱新生儿。
心理和情绪的意识
在一九八八年凡笛卡(Van de Carr)、一九九八年曼里奎(Manrique)和一九九三年潘斯拉奉(Panthuraamphorn)的学术报告里,已证实胎儿在母亲子宫内已有学习的能力。愈来愈多的父母与胎儿说话,一起聆听音乐。如果胎儿可以在子宫内学习,毫无疑问地,生产过程中的胎儿亦是有学习能力的。胎儿不单只是用他的生理感官在感受出生的环境,他也同时用心理感受当时所接收的讯息,这些都会影响着他日后的个性发展。有一个案例是陈柏廉在一九八七年所叙述一位成人患者的故事:史都华从小即被断定是很难带、非一般正常的孩子。当他追溯回到出生时,发现了问题的源起。在史都华冗长的生产的过程中,接生的医生因为他一直不下来而变得生气和沮丧,他一再的告诉史都华的母亲,你有一个固执的小孩,他是如此的难缠,以后他做什么都会比别人慢半拍。当我们成功地找到问题的起源,我们就可以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创造一个新生活。
不只是生产过程中所听到的话,生产时的气氛也一样会影响到新生儿。琼斯(Jones)在他的《从父母至孩童:精神、心灵的连结》(From Parent to Child: The Psychic Link)一书中提到母亲和胎儿间的心灵感应。
母亲所想的、所感受的和所经验的事都会影响胎儿。就生产过程来说,产房中的紧张气氛可能比细菌造成更大的问题。换句话说,正面、乐观的心念会让母亲与胎儿有一个更愉悦生产经验。
心理和情绪上的照顾
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是建立于,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认知将出生的新生儿是一位有意识、敏感而且知道自己将如何被生出来的人。仔细地将生产过程如实地告诉母亲和胎儿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一些会侵犯到他们的程序。人们可以藉由再次经验出生时的情境,配合辅导治疗的技巧,重新体验他们的诞生;就我们所知大部份新生儿的诞生都是恐惧的、充满着压力和疼痛的。在生产过程中,告诉新生儿他们是安全,而且有人在旁帮忙,可以帮助胎儿减轻他们的恐惧。
对胎儿来说,离开子宫即是失去方向而且非常震惊的。一旦新生儿出世,每一位在场的人,都必须留意他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婴儿的注意和关怀。我们愈放松、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则新生儿就愈能适应这个世界并和其保持良好的连系。总而言之,整个生产环境应该充满着爱、欢愉和尊敬。
药剂对新生儿的影响
布莱克比尔(Brackbill,1985)的研究报告指出,在阵痛和生产过程中,施予任何药剂会大大地影响婴儿的行为。一些较显著的药剂影响有:胎儿心率不整,干扰婴儿的反射动作,拒绝吸奶,呼吸困难和长时间昏睡。当追溯回到我出生时的情景,我感受到一种沉重、阴霾的感觉,那种感觉让我非常的想睡觉;很明显地,我被我母亲在生产前所注射的麻醉剂所影响着。在那过程中,我下意识地尽量保持清醒,但是非常困难。我的呼吸变得非常吃力,四肢难以伸展。很多次,在我母亲吸入氧化亚氮(俗称笑气)时,我不能自主的狂笑,我笑着但是内在的情绪反应却是恐惧和生气。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情绪是令人惴惴不安的。在五十九个孕妇使用药物的报告中,没有一个是对胎儿有益的。站在婴儿的立场来看,在阵痛和生产时,是不该使用任何药剂的。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例如剖腹生产手术时,对于剂量的使用要非常的小心,并且应该对父母亲和婴儿们解说清楚药剂的作用。
连系感
胎儿出生后应该马上与母亲依偎着,这对建立母子情是非常重要的。母子情的建立是让新生儿产生一种安全感,让他知道即使来到这个新世界,仍然会受到母亲持续的照顾。母子情是母亲与新生儿间最初和最直接的连系。新生儿和母亲与生俱来而且期待着能够马上面对面、肌肤相亲和嘴对乳房的接触来建立感情,这种关系会持续几个月之久。根据卡斯提立诺(Castellino)在一九九七的报告中指出,健全的连系和接触,对婴儿日后身体、神经生理和心理系统的影响是有益的。
胎儿出生后,在被抱去洗澡、量体重或做其它的检查之前,应该将婴儿裸置在母亲的小腹上,因为在那里胎儿可闻到母亲的味道,感觉到母亲的体温和听到母亲的声音,再一次他们亲密的依偎着,也是第一次彼此相视着。这时候的新生儿进入一个安静、清醒的状态中。他安静的趴在母亲的肚子上,其实他已具有看、听和与外在世界互动的能力。大多数的母亲会在这时轻摸他并与他喃喃细语。
在胎儿出生后的第一个钟头里,如果周遭的环境是安详的,并且母亲在生产时没有使用任何药剂,他会本能开始一个我们称为产后自我附属(delivery self-attachment)的步骤。产后自我附属是新生儿的本能,他会用自己的方法找到母亲的乳房,径自吸奶。产后自我附属的四个步骤如下:在前三十分钟里,新生儿会安静而清醒地仰视着母亲并观察这个外在的世界;在三十至四十五分钟里,新生儿的唇开始咂唇作响、流口水;此时只要给予新生儿的双足一点点支撑,他就会慢慢、一?一?地移向母亲的乳房,当到达时,他会开始搜寻母亲的乳头;在最后的四十五至六十分钟里,新生儿已含住乳晕开始吃奶。
如上所述,所有的准母亲也都具有建立母子情的本能。例如,新生儿吸吮母奶刺激母亲的乳头会让母体分泌一种称为催产素的荷尔蒙,这种荷尔蒙会使子宫自然的收缩减少生产的出血,并同时刺激母奶的分泌。随后每次婴儿吸母奶时,母亲体内的催产素会增加,这可以平静母亲进而增进母亲与婴儿的亲密关系。这种母子情的本质是建立在养育心会双向互相滋长的基础上的。
结论
我们的社会再也负担不起忽视新生儿是具有自我意识的这个事实,而且我们必须承认现在流行的接生方法对新生儿是有害的。我们必须尊重生产的方式和新生儿的内在智慧。我非常投入于提升人性至更高层次的工作。我深知要跨越这一大步的希望就是要改变「现行生产过程中对待胎儿的态度」 。我想应该有一份报告根据上述的想法和研究让我们可以为所有的新生儿创造一个最好、最理想的出生环境。这篇报告也许应该叫做「生产时胎儿是有意识的」发起宣言。
参考书目:
Brackbill, Y. (1985). Medication in Maternity.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Chamberlain, D.B. (1986). Reliability of birth memories: Evidence from mother and child pairs in hypnosis.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Medical Hypnoanalysis. 1(2), 89-98.
Chamberlain, D.B. (1988). The Significance of birth memories. Pre and Peri-Natal Psychology, 2(4), 208-226.
Castellino, R. (with Takikawa, D. & Woods, S.). (1997). The Caregiver,s Role in Birth and Newborn Self-Attachment Needs. Available from Castellino Training Seminars, 1105N. Ontare, Santa Barbara, CA93105.
Gaskin, I.M. (1990). Spiritual Midwifery. Summertown, TN: The Book Publishing Company.
Jones, C. (1989). From Parent to Child: The Psychic Link. NY: Warner Books.
Klaus, M., Kennell, J., and Klaus, P.(1995). Bonding: Building a Foundation for Secure Attachment and Independence.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Leboyer, F. (1975). Birth Without Violenc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Inc.
Manrique, B., Contasti, M., Alvarado, M.A., Zypman, Monica, Palma, N., Ierrobino, M.T., Ramirez, Ilk & Carini, D.(1998). A countrolled experiment in prenatal enrichment with 684 families in Caracas Venuzuela: Results to age six. Journal of Prenatal and perinatal Psychology and Health, 12 (3&4) (Spring and summer).
McCarty, W.A.(1997). What Babies are Teaching Us. Available from Wondrous Beginnings, 5662 Calle Real, #221 Goleta, CA93117.
Panthuraamphorn, C.(1998). Prenatal infant stimulation program. Journal of Prenatal and Perinatal Psychology and Health, 12 (3&4) (Spring and Summer).
Simkin, P. (1991). Pregnancy, Childbirth, and the Newborn. NY: Simon and Schuster.
Van der Carr, F.R. & Lehrer, M.(1998). Prenatal University: Commitment to fetal-family bonding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family unit as a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Journal of Prenatal and Perinatal Psychology and Health, 12(3&4) (Spring and Summer).
Verny, T. with Kelly, J.(1986). The Secret Life of the Unborn Child. NYell.
Wade. J. (1998). Physically transcendent awareness: A comparison of the phenomenology of consciousness before birth and after death. Journal of Near-Death Studies. 16(4), 249-275.
感谢胎儿和新生儿心理学研究的先驱者,因为他们的研究让我们得知,原来胎儿出生时的经验是如此深刻地影响个人日后的健康和行为。勃尼(Verny)写道:
胎儿如何地被接生出来――不论是困难、轻松,顺产或难产都将影响他的发展及他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不论是在他五岁、十岁、四十岁或七十岁,部份的他永远是以出生时的眼睛在观察这个世界。
陈柏廉(Chamberlain)在一九八六发表了一篇重要的研究报告,他发现孩子们在催眠状态下都能巨细靡遗地回忆起出生时的经验,而这些叙述与孩子们的母亲在催眠状态下所描述的情形是一样的。由此得到一个结论:
这种出生时的记忆指出了胎儿在出生时身体、心理和情绪上皆有相当程度的觉知,其程度远超过了发展心理学上的假设。由此可知,从胎儿的立场来看,许多现行的接生术应该需要重新被评估。
基于相信出生时的胎儿是具有身体、心理和情绪上的意识,这篇报告的目的是想提出一些方法来让新生儿有一个比较理想、愉悦的出生经验。
生产时胎儿是有意识的
愈来愈多实验、临床和轶事上的证据,均支持胎儿在胎内或生产时是具有意识的。韦德(Wade)在一九九八年提出,在催眠中许多人可以详述那些远在胎儿脑部发展成熟前所发生的事件。陈柏帘、卡斯提立诺和艾莫森(Chamberlain, Castellino and Emerson)及一些其它的人都致力于帮助康复有出生记忆创伤的人。在二○○○年九月,我第一次参加由雷‧卡斯提立诺所办的研习课。在二小时的课程中,我再次经历自己出生时没有经过阵痛的剖腹生产过程,并发觉当时身体及情绪上感受的一些重要讯息。在课程结束时,我治愈了跟随我一生的颈痛,那源于在出生时受到伤害所致。我还释放了一些?在我尚未启动阵痛就要被拿离开子宫?的那种感受。所以说,如果在生产过程中胎儿是没有意识的,那我们既不会记得出生时的情景,当然也就没有必要治疗当时所产生的创伤。
感官意识
在肉体上而言,胎儿是能够完全的觉知到他出生时的环境。新生儿的五个感官早在出生前的数周就已发育完整。在生产过程中,胎儿是可以看到、听到、闻到、尝到和接触到在他周围发生的每一件事。甚至有部份的人认为,在生产过程中,新生儿的感觉远比成人来得敏锐。福瑞德瑞克‧立柏尔 (Frederick Leboyer) 形容出生是「一个巨大、几乎无法想象的感官经验」。
新生儿五官知觉的照顾
立柏尔(Leboyer)在一九七五年公布了如何让胎儿自然而平顺的来到外在世界所必具备的要素,以下所列是以我们已知关于新生儿对出生时环境的感觉所做的建议。
视觉――灯光要微暗,因为新生儿的眼睛是非常的敏感,他习惯于透过母亲子宫的微弱光线;因此我们必需让新生儿的眼睛能够慢慢、自然地去适应外界的光线。
听觉――同样的,新生儿习惯于透过母亲身体及羊水液体的低沈音频;因此谈话时应该轻声细语,外界的声音也应减到最低。
味觉――在新生儿吸吮母奶前,不应该放入任何东西到他的嘴里;因为新生儿是期待在出生后不久就会尝到母亲的奶。在胎儿一出生后,强制地将奶瓶或注射器放入新生儿的嘴里是会侵犯和伤害到母子情的建立。
嗅觉――新生儿对嗅觉是非常敏锐的。医院产房的味道远超过新生儿嗅觉所能负荷;因此在生产时我们必须小心使用所有天然或非天然会散发味道的东西。
触觉――我们藉由接触与婴儿沟通(立勃尔Leboyer,一九七五)。经由接触传达我们的爱、恐惧、温暖、怒火、自信和愚濒等意识给婴儿。所以应该如何对待刚出生的新生儿呢?
新生儿一出生后,应该马上被母亲所怀抱、欢迎着,藉由母亲自信的双手告诉他「他是安全及被爱的」 。每一个人都应该以尊敬他、爱他的心怀抱新生儿。
心理和情绪的意识
在一九八八年凡笛卡(Van de Carr)、一九九八年曼里奎(Manrique)和一九九三年潘斯拉奉(Panthuraamphorn)的学术报告里,已证实胎儿在母亲子宫内已有学习的能力。愈来愈多的父母与胎儿说话,一起聆听音乐。如果胎儿可以在子宫内学习,毫无疑问地,生产过程中的胎儿亦是有学习能力的。胎儿不单只是用他的生理感官在感受出生的环境,他也同时用心理感受当时所接收的讯息,这些都会影响着他日后的个性发展。有一个案例是陈柏廉在一九八七年所叙述一位成人患者的故事:史都华从小即被断定是很难带、非一般正常的孩子。当他追溯回到出生时,发现了问题的源起。在史都华冗长的生产的过程中,接生的医生因为他一直不下来而变得生气和沮丧,他一再的告诉史都华的母亲,你有一个固执的小孩,他是如此的难缠,以后他做什么都会比别人慢半拍。当我们成功地找到问题的起源,我们就可以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创造一个新生活。
不只是生产过程中所听到的话,生产时的气氛也一样会影响到新生儿。琼斯(Jones)在他的《从父母至孩童:精神、心灵的连结》(From Parent to Child: The Psychic Link)一书中提到母亲和胎儿间的心灵感应。
母亲所想的、所感受的和所经验的事都会影响胎儿。就生产过程来说,产房中的紧张气氛可能比细菌造成更大的问题。换句话说,正面、乐观的心念会让母亲与胎儿有一个更愉悦生产经验。
心理和情绪上的照顾
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是建立于,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认知将出生的新生儿是一位有意识、敏感而且知道自己将如何被生出来的人。仔细地将生产过程如实地告诉母亲和胎儿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一些会侵犯到他们的程序。人们可以藉由再次经验出生时的情境,配合辅导治疗的技巧,重新体验他们的诞生;就我们所知大部份新生儿的诞生都是恐惧的、充满着压力和疼痛的。在生产过程中,告诉新生儿他们是安全,而且有人在旁帮忙,可以帮助胎儿减轻他们的恐惧。
对胎儿来说,离开子宫即是失去方向而且非常震惊的。一旦新生儿出世,每一位在场的人,都必须留意他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婴儿的注意和关怀。我们愈放松、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则新生儿就愈能适应这个世界并和其保持良好的连系。总而言之,整个生产环境应该充满着爱、欢愉和尊敬。
药剂对新生儿的影响
布莱克比尔(Brackbill,1985)的研究报告指出,在阵痛和生产过程中,施予任何药剂会大大地影响婴儿的行为。一些较显著的药剂影响有:胎儿心率不整,干扰婴儿的反射动作,拒绝吸奶,呼吸困难和长时间昏睡。当追溯回到我出生时的情景,我感受到一种沉重、阴霾的感觉,那种感觉让我非常的想睡觉;很明显地,我被我母亲在生产前所注射的麻醉剂所影响着。在那过程中,我下意识地尽量保持清醒,但是非常困难。我的呼吸变得非常吃力,四肢难以伸展。很多次,在我母亲吸入氧化亚氮(俗称笑气)时,我不能自主的狂笑,我笑着但是内在的情绪反应却是恐惧和生气。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情绪是令人惴惴不安的。在五十九个孕妇使用药物的报告中,没有一个是对胎儿有益的。站在婴儿的立场来看,在阵痛和生产时,是不该使用任何药剂的。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例如剖腹生产手术时,对于剂量的使用要非常的小心,并且应该对父母亲和婴儿们解说清楚药剂的作用。
连系感
胎儿出生后应该马上与母亲依偎着,这对建立母子情是非常重要的。母子情的建立是让新生儿产生一种安全感,让他知道即使来到这个新世界,仍然会受到母亲持续的照顾。母子情是母亲与新生儿间最初和最直接的连系。新生儿和母亲与生俱来而且期待着能够马上面对面、肌肤相亲和嘴对乳房的接触来建立感情,这种关系会持续几个月之久。根据卡斯提立诺(Castellino)在一九九七的报告中指出,健全的连系和接触,对婴儿日后身体、神经生理和心理系统的影响是有益的。
胎儿出生后,在被抱去洗澡、量体重或做其它的检查之前,应该将婴儿裸置在母亲的小腹上,因为在那里胎儿可闻到母亲的味道,感觉到母亲的体温和听到母亲的声音,再一次他们亲密的依偎着,也是第一次彼此相视着。这时候的新生儿进入一个安静、清醒的状态中。他安静的趴在母亲的肚子上,其实他已具有看、听和与外在世界互动的能力。大多数的母亲会在这时轻摸他并与他喃喃细语。
在胎儿出生后的第一个钟头里,如果周遭的环境是安详的,并且母亲在生产时没有使用任何药剂,他会本能开始一个我们称为产后自我附属(delivery self-attachment)的步骤。产后自我附属是新生儿的本能,他会用自己的方法找到母亲的乳房,径自吸奶。产后自我附属的四个步骤如下:在前三十分钟里,新生儿会安静而清醒地仰视着母亲并观察这个外在的世界;在三十至四十五分钟里,新生儿的唇开始咂唇作响、流口水;此时只要给予新生儿的双足一点点支撑,他就会慢慢、一?一?地移向母亲的乳房,当到达时,他会开始搜寻母亲的乳头;在最后的四十五至六十分钟里,新生儿已含住乳晕开始吃奶。
如上所述,所有的准母亲也都具有建立母子情的本能。例如,新生儿吸吮母奶刺激母亲的乳头会让母体分泌一种称为催产素的荷尔蒙,这种荷尔蒙会使子宫自然的收缩减少生产的出血,并同时刺激母奶的分泌。随后每次婴儿吸母奶时,母亲体内的催产素会增加,这可以平静母亲进而增进母亲与婴儿的亲密关系。这种母子情的本质是建立在养育心会双向互相滋长的基础上的。
结论
我们的社会再也负担不起忽视新生儿是具有自我意识的这个事实,而且我们必须承认现在流行的接生方法对新生儿是有害的。我们必须尊重生产的方式和新生儿的内在智慧。我非常投入于提升人性至更高层次的工作。我深知要跨越这一大步的希望就是要改变「现行生产过程中对待胎儿的态度」 。我想应该有一份报告根据上述的想法和研究让我们可以为所有的新生儿创造一个最好、最理想的出生环境。这篇报告也许应该叫做「生产时胎儿是有意识的」发起宣言。
参考书目:
Brackbill, Y. (1985). Medication in Maternity.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Chamberlain, D.B. (1986). Reliability of birth memories: Evidence from mother and child pairs in hypnosis.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Medical Hypnoanalysis. 1(2), 89-98.
Chamberlain, D.B. (1988). The Significance of birth memories. Pre and Peri-Natal Psychology, 2(4), 208-226.
Castellino, R. (with Takikawa, D. & Woods, S.). (1997). The Caregiver,s Role in Birth and Newborn Self-Attachment Needs. Available from Castellino Training Seminars, 1105N. Ontare, Santa Barbara, CA93105.
Gaskin, I.M. (1990). Spiritual Midwifery. Summertown, TN: The Book Publishing Company.
Jones, C. (1989). From Parent to Child: The Psychic Link. NY: Warner Books.
Klaus, M., Kennell, J., and Klaus, P.(1995). Bonding: Building a Foundation for Secure Attachment and Independence.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Leboyer, F. (1975). Birth Without Violenc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Inc.
Manrique, B., Contasti, M., Alvarado, M.A., Zypman, Monica, Palma, N., Ierrobino, M.T., Ramirez, Ilk & Carini, D.(1998). A countrolled experiment in prenatal enrichment with 684 families in Caracas Venuzuela: Results to age six. Journal of Prenatal and perinatal Psychology and Health, 12 (3&4) (Spring and summer).
McCarty, W.A.(1997). What Babies are Teaching Us. Available from Wondrous Beginnings, 5662 Calle Real, #221 Goleta, CA93117.
Panthuraamphorn, C.(1998). Prenatal infant stimulation program. Journal of Prenatal and Perinatal Psychology and Health, 12 (3&4) (Spring and Summer).
Simkin, P. (1991). Pregnancy, Childbirth, and the Newborn. NY: Simon and Schuster.
Van der Carr, F.R. & Lehrer, M.(1998). Prenatal University: Commitment to fetal-family bonding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family unit as a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Journal of Prenatal and Perinatal Psychology and Health, 12(3&4) (Spring and Summer).
Verny, T. with Kelly, J.(1986). The Secret Life of the Unborn Child. NYell.
Wade. J. (1998). Physically transcendent awareness: A comparison of the phenomenology of consciousness before birth and after death. Journal of Near-Death Studies. 16(4), 249-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