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中华和硬中华各一条

最初由 Kent以东首帅哥 发布


讲这话的, 不单对加拿大和中国不了解, 对别人, 以至自己都是一知半解.

俺对你的了解,“一知半解”都谈不上。比如:不知道你是否是60以上的老太太,也不知道你是否有脚气。但并不妨碍俺的结论。
 
Re: Re: Re: Re: 用新的眼光看Ottawa

最初由 Red Oak 发布


饮食也是文化,这是中国的优势,

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你在加拿大也知道保护文化特色的重要性.所以,是不能丢掉的.

另外中国人吃的时候,也不是只是吃,

吃的目的多了,一家人吃饭,也是增进感情.同事与同事吃饭也是加强友谊.

同意,外国人对中国的吃抱怨了这么多年,可它仍然存在,而且越来越形成一种甚至是多种特色。中国没有因为吃变穷,相反越来越富。

所以,对中国的吃不要有太多的抱怨,关键是发展,如何发展才是首要,我相信一句话:省钱不如赚钱,即便在加拿大也如此,

 我在中国我也常吃,那是因为洒楼的菜好吃,因为花时间做饭,不如花时间赚钱。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快,机会多,这是加拿大很难相比的。中国在2010年前有奥运会和世博会,是即有捞钱机会又有人气。中国目前处于大规模国土整治和产业升级阶段,污染情况近期想与发达国家相比肯定有差距。当年美国加拿大的这个阶段也是污染非常严重的。先污染后治理,似乎是很多发达国家经历过的。估计中国要到15-20年后,污染治理才能赶上发达国家。

下面转一篇文章:

国土整治循环就是重化工时代的内需可持续增长,%6非常容易 (zt)

一般来说,改革开放前20年的增长是乱糟糟的碰出来试出来的,没有清晰的指导思想,所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这么说绝对不是谦虚。

但是20年增长过后,大致2000年开始,所有条件都具备了,中国就进入了发达国家历史上全部经历过的“重化工时代”,增长已经成为定局。 经济数据上迹象很明显,经济学家很容易观察确定,所以中外经济学家 一致认定了中国经济的美好前景,学术层面上的中国崩溃论烟消云散。 许多诺级经济学家开始大拍中国的马屁,完全是有原因的。

重化工时代是最容易的增长,最大特征就是国土整治,人均钢铁水泥占有量急剧上升高于其它经济时代。经济学上对这个时代可以论述的事情非常之多,因为所有发达国家都经历过这个时代,历史经验总结下来对这个时代会发生什么事情很有把握。

因为中国经济是第一个转型经济体到达这个时代,非常怪,各种乱象非常多,人们观察起来糊涂得很,就是经济专业人士也是慢慢才达成共识 的。因为一些非常过硬的数据出来了。现在房地产汽车消费升级启动已 经不可否认,有过热的问题,但是这种消费成为中国GDP的主力已成定局 。现在的房地产汽车消费还只是小规模的,所以增长率可以一下子高到 30%以上去,还有炒作因素,闹出了能源荒与过度投资,以致于要宏观调 控,完全是增长初期的怪事。以后基数大了,增长就会平稳。每年卖房子 车子的数量不断上升,经济%6以上增长问题不大。

房子车子成为GDP主力,那比种田生产家用电器来钱容易多了。现在有车 有房的人还不多,所以增长空间还大得很。这种增长也比费死力血汗工 厂低价倾销走出口导向要容易得多,因为真正是扩大内需。当初93-99年 老朱运气不好,改革开放年头短,内需搞不起来,只好靠外需,还碰上亚洲金融风暴。所以老朱的增长费死劲也就是7-8%,拼命吹扩大内需,搞 出了黄金周之类的中国特色。

等到锦涛家宝来搞的时候,运气很好。内需已经启动了,所以近年就不说 扩大内需了,因为是启动初期,各省热情高,还搞出了过热,主要是内需 过热。外贸上也因为WTO基础设施完善等因素急剧增长,到外面搞国土整 治所需的资源有了依托,连财政税收都是超额增长。现在还说要缩小发国 债的规模,因为不需要象老朱那样拼命维持经济增长了。

所以温家宝搞经济面对的困难与老朱面对的困难完全不同,要容易得多了 ,大方向上很容易定了。就是以房地产汽车为主业,大搞重化工时代国土 整治循环。温的任务是“调控”,免得走快了能源电力原材料等资源跟不 上,或者把价格炒高了出乱子。所以任务就是四处外交搞资源,内部管管 过热。但是增长的路子是已成定局,比起老朱面对的经济局面不知要好多 少。现在老温比较谨慎,作报告时都是打低一个多点安排增长率。年终总 结统计上报出来的增长率数字,据俺估计多半是打了埋伏,实际要高一些 。俺对老温的经济本事很不看好,但是因为局面很好,所以只要他不听一 些莫名其妙的意见乱来,就这么稳打稳的重化工国土整治,增长并无困难 。从发达国家历史经验来看,维持15-20年增长是非常正常的。

对于重化工时代的经济增长的一些现象,需要很长的篇幅,也有很多文章 论述得不错了,所以俺就不具体说了。中国进入重化工时代,这个公众一 般不了解也不太关心,但是在经济学上是分歧很少的。所以中外经济学家 都是一致看好,完全是有充足原因的。如果需要具体的论述,可以贴一些 文章上来,不过都是经济上的文章,一般人不太感兴趣。
 
最初由 yoyofans 发布


俺对你的了解,“一知半解”都谈不上。比如:不知道你是否是60以上的老太太,也不知道你是否有脚气。但并不妨碍俺的结论。

俺们有俺们的眼睛, 年年都在加拿大和中国两边跑, 所以俺们的结论也不会因为不时有几个人出来哼哼就改变.

同以前讨论过无数次的最终结果一样, 如果那位觉得加拿大是地狱, 中国是天堂, 那就请早点回国享福去吧. 什么地方都有逃兵, 当年"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一书里, 为修条铁路而不能按时回城, 也有人扔掉自己的共青团员证.
 
最初由 Kent以东首帅哥 发布


俺们有俺们的眼睛, 年年都在加拿大和中国两边跑, 所以俺们的结论也不会因为不时有几个人出来哼哼就改变.

同以前讨论过无数次的最终结果一样, 如果那位觉得加拿大是地狱, 中国是天堂, 那就请早点回国享福去吧. 什么地方都有逃兵, 当年"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一书里, 为修条铁路而不能按时回城, 也有人扔掉自己的共青团员证.

这里就见你整天哼哼的多。

说中国就只有饮食和亲情比ottawa强,也不知道你年年两边跑都是用眼睛怎么看的。是不是只是探亲吃饭?
 
随便你, 这边有句话叫:不要锯木屑. 你们对加拿大的成见根深蒂固, 别人没有时间也没有义务去纠正. 同样这边的环境也不会因为某些人的怨天尤人而改变. So why bother whining? Go to whatever place you like.

别人都撤了, 俺也不锯木屑了.

Have fun and enjoy your Christmas.
 
最初由 Kent以东首帅哥 发布
随便你, 这边有句话叫:不要锯木屑. 你们对加拿大的成见根深蒂固, 别人没有时间也没有义务去纠正. 同样这边的环境也不会因为某些人的怨天尤人而改变. So why bother whining? Go to whatever place you like.

别人都撤了, 俺也不锯木屑了.

Have fun and enjoy your Christmas.

对加拿大有人认为好,有人认为不好,俺觉得这很正常。对中国也一样,有人认为会崩溃,有人认为充满希望。 何必去“纠正”别人的观点?可能你认为这是自己的“义务”,所以才那么感情色彩的发表那么多激烈言辞吧?

真的没必要试图去改变别人,你也没权力让觉得加拿大不好的人回中国去。这世界很大,远比Ottawa城市大。比如人家赖常星,如果觉得加拿大不好,但他能回得去吗?很多人在加拿大有了孩子,接受的这里教育,会说中国话,但不会写中国字,回去也有很多困难要考虑。有些人觉得加拿大好,但没身份黑了下来。你也没权力给人家发landing paper. 讨论也好,灌水也好,尊重对方才是尊重自己。这方面,俺觉得失眠夜气氛最好。这方面,小留学生比移民素质就是高
 
既然待在这里,就让自己快乐起来啊,每个地方再不好,也有它自己的特色啊. 呆在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然后猛烈抨击它,你自己不是很郁闷么....既然这里不好,当初就别来了吧...
反正快乐的人到哪里都吃得开.帮结伙
 
我可没抱怨加拿大什么不好.


加拿大哪里比中国好,我也都清楚.

比如说交通秩序.不过,可能是因为人少的缘故.我也经常看到本地人乱横穿马路.加拿大的交通还是相当发达的.无论是道路建设,还是航空运输,平均水平比国内强很多.



加拿大的人给我一种特别朴素友善,平易近人的感觉,人与人很实在.尤其是陌生人与陌生人的搭讪,非常有一种一个国家大家就是一家人的感觉.在中国,只有西北的某些偏远地方,会有这种感觉了.不用担心有那么的小偷,骗子.虽然我在加拿大还是被偷过.这一点,我十分欣赏加拿大.尤其是国庆日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加拿大人对祖国的强烈热爱.
而在国内感觉人与人相对于这里较为冷漠.小偷骗子很多,经常得提高警惕.在国内,经常看到吵架,打架,有时候公共汽车上争个座位都能吵起来.
连加拿大的狗都很乖,有些个头虽大,但是也不乱叫,乱咬人.国内的狗,体型较小,但是经常叫,甚至还咬人.不好.

再说加拿大的服务态度,无论是什么机构,服务态度普遍比较好.总体来讲,我也很满意.当然也有我不满意的时候.不过比国内的强多了.

加拿大的教育制度,比国内游优秀,学术气氛也非常好,学术空间十分自由.尤其是去了图书馆以后,能感觉到加拿大的学术成就.中国在这方面要差些.

加拿大比中国好的地方很多,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初由 mzhan084 发布
Quote"中国也有不足,你可以通过出国来学习别人的优点,以弥补中国的不足;
或者,外国也有不如中国的地方,你可以通过出国,让国外的某个国家在某个方面比中国强."Quote

想不到我们还有那么重大的使命!

Quote"所以说,有些人,他觉得他喜欢加拿大,哪怕加拿大有些方面比中国差,只要加拿大适合他,他就待在加拿大就行了."Quote

那你是属于那种人?

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觉得怎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你为什么活着?你活着的目的是什么?

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不同.所以,你有你的人生意义,我有我人生意义.我认为的责任,所以就当然不必是你的责任.
 
最初由 Kent以东首帅哥 发布
象俺以前说的, 对一般人中国相对加拿大比较强也就是饮食和亲情.

俺回国也吃了很多小吃,酒宴,婚宴, 味道虽然都不错, 但是既没有记忆中那么好, 更没有感到少了就不行. 不知道是他们现在做法变了, 还是俺口味变了, 很多东西在好吃之余, 经常觉得味道差那么一点, 国内的可乐味道完全不对劲.

亲情是没说的, 因为在中国长大的.

其它就不一定了.

环境显然是国内大城市比加拿大差一些, 不承认这点去钻牛角尖那就不用讨论了. 俺就举几个例子, 在国内俺们省城晚上出去, 即使是白天下过雨, 那路灯灯光里面清楚地有无数灰尘. 白天早上去锻炼, 总是看到四五百米外有一团灰雾. 只要跑半小时步, 鼻子里全部是黑的东西. 如果下雨, 刚开始几分钟就是泥点子. 有人觉的Ottawa河脏, 那去看看国内大城市旁边的河,已经和墨水一样了.

交通, 国内强的是出租车多. 但是加拿大这边的设计就是要求你有私家车. 而这边开车比国内舒服太多了, 没有那么多横穿马路的行人自行车, 更没有国内那么多闯红灯和逆行的机动,非机动车, 也没有高速公路上那么多收费站. 即使是骑自行车, 在Ottawa也比在国内任何一个城市要快得多, 俺从downtown去kanata city center只骑了一个小时. 这边有独立的专门走自行车, 没有公共汽车, taxi可以任意堵塞的自行车道. 在一般马路上, 俺也可以象汽车一样大大方方地占一整条道.

Ottawa的冬天要比国内南方冷, 和东北差不多. 但也绝没到出不了门, 进行不了户外运动的地步. 俺全冬都在外面跑步,滑冰,骑自行车, 关键是你要注意穿衣服的学问. 其实这边-30度以下的日子也不多, 一年至多只有一二十天.
现在已经快到圣诞节了, 最低才-18度, 从11月到现在, -15度以下的日子只有过4天.

说到底, 上面人的抱怨也就是来的时间太短, 不懂事, 你不可能把中国的一切都照搬到加拿大, 还指望都成立.

我都没有说你不懂事,就不要说我不懂事.
个人喜好问题而已.
你介意国内城市污染,我不介意国内城市污染.你喜欢开私家车.我喜欢坐出租车.
我喜欢室外运动,你喜欢室内运动.我喜欢夏季运动,你喜欢冬季运动.

就算时间来得短,也不是不懂事的问题,是你适应没适应的问题.我来加拿大这些年,现在已经非常适应了.我也喜欢这里的冬天.不过,更喜欢国内的夏天而已.
 
加拿大有一点好,人与人说话,不注重论资排辈,有些年纪较小的人可以直呼年长的人的名字,感觉比较平等.
 
最初由 yoyofans 发布


中国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后,也是最大的私家车潜在市场,你说中国以后私家车也不会多,你有什么根据?

你可能谈政治是一位高人,但谈经济,最好还是多做思考。中国目前处于国土整治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是每一个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的。而在国土整治方面,突出的一个表现,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以及私人轿车等发展。当然,农田水利等大型工程也是。 中国目前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水泥产量世界第一,满世界买资源。私家汽车是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来发展的,各国汽车巨头都纷纷投资中国,看好中国私家车市场,你怎么得出中国私家车“以后也不可能太多”的结论的?

因为中国汽车市场增长强劲,而且竞争越来越激烈,我预计,十年以后,中国车价全球最低.

不过我也认为中国私家车不宜过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最重要的.
 
最初由 yoyofans 发布 To: Visitor


中国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后,也是最大的私家车潜在市场,你说中国以后私家车也不会多,你有什么根据?

你可能谈政治是一位高人,但谈经济,最好还是多做思考。中国目前处于国土整治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是每一个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的。而在国土整治方面,突出的一个表现,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以及私人轿车等发展。当然,农田水利等大型工程也是。 中国目前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水泥产量世界第一,满世界买资源。私家汽车是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来发展的,各国汽车巨头都纷纷投资中国,看好中国私家车市场,你怎么得出中国私家车“以后也不可能太多”的结论的?


鄙人总是隐约感觉:石油是个问题。
 
最初由 hxp417 发布



鄙人总是隐约感觉:石油是个问题。

不用说的那么谨慎,石油老早就是个问题,呵呵

私家车日本家庭也不少,但由于交通问题(不仅是石油问题),人们开车上班的并不多。但私家车并不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