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无偏二极管有望开辟新的能源出路

halfyoyo

初级会员
注册
2004-11-27
消息
4,407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http://www.cas.cn/html/Dir/2004/12/03/8405.htm

光明日报 作者:周文斌 刘路沙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业林发明的无偏二极管,从去年底到现在,陆续获得了俄、英、美、中四国的发明专利。

徐业林的无偏二极管工作原理是 在两块金属板之间夹一层半导体,两块金属板中一块是光滑的,另一块上布满了小坑。在不需要外加电能、化学能、太阳能等能量的条件下,只要环境温度高于负273℃,该器件就能奇迹般地输出直流电流。

无独有偶,近年来国外也有科学家对小坑电场现象进行了定量计算与实际测量,证明小坑内确实存在电场。

徐业林在专利中指出,坑的直径愈小电流愈大,如果能将坑的直径缩小到现在的百分之一,输出的电流就有可能带动家用小型汽车。而这将是一种取之不尽、完全没有污染的新型能源。
 
徐业林谈他的无偏二极管

徐业林

--------------------------------------------------------------------------------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同学们:

  您们好!

  大家在网上发表的议论我看过了,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并在这里给我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对于大家关心的问题,我作如下答复:

  (1)判定一件事物的真伪,必须有铁证。那么,判定无偏二极管真伪的铁证是什么呢?这就是负温效应实验。

  实验
是这样进行的,用一个灵敏的温度计测量一个正在发电的无偏二极管的温度,测量结果表明该二极管的温度自行地降至室温以下。这一测量结果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0年第三期文中的分析完全一致。

  (2)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个经验定律,没有进行过严格的科学证明,定律产生的当时既没有量子力学,也没有微电子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前被人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很多幻想,却奇迹般地变成了现实。上述铁证,就是其中一例。在上述铁证面前,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让理论跟着实验走,来补充完善老的热二律,而不能相反;更不能削足适履。如果大家一直墨守着亚理斯多德时代的物理常识,那么何言社会进步,何言人类文明,人类也就永远不会知道地球是圆的。完善热二律的具体办法请见《导》文,该文建议将热二律补充成如下形式:在一个微观粒子不对称热运动效应可以忽略不计的孤立系统中熵趋于增大(A)。这种陈述方法,应该说与教科书无任何矛盾,容易被大家接受。然而,当时在我心中还有一句话,由于怕引起过大的争议,没敢说。但是在今天,有了四国发明专利,有多位学者重复出来我的实验,还有众多专家看过我的实验,他们对《导》文实验不持否定态度。因此,在这里我敢说心里话了。

  我要说的话是:将(A)反过来说,就是,在一个微观粒子不对称热运动效应不可以忽略不计的孤立系统中,熵趋于减少(B)。将(A)和(B)合到一起,这就是补充后的定律,称为完整的热力学第二定律,老定律的其他说法作为应用例,无偏二极管可用(B)解释。在完整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第二类永动机”的说法已不复存在。具体分析详见《导》文。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欢迎国内外各大学师生重复我《导》文中的实验。在实验中如有技术困难,我将帮助你们。必要时我也可以去现场讲解论文,及传授样品制作和负温效应实验的技艺,并解答问题,费用学校自理。

  在这里我还要补充说明的是,任何一件新技术的发展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肯定现象,即解决“有和无”的问题;第二步是应用,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好”的问题。《导》文只解决了前一步的问题。关于第二步问题,由于保密原因,我不能作任何答复,请谅解。

  本文欢迎大家在国内、外刊载、转载,但切勿删减,以免走意。

  祝大家圣诞、新年、春节快乐!

  徐业林

  2004年12月15日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bkb/yongdongji.txt


          “永动机”重现江湖

            ・方舟子・

《光明日报》在12月2日头版正中央位置登出一则报道“无偏二极管有望开辟
新的能源出路”,声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业林发明的无偏二极
管在不需要外加任何能源的条件下,只要环境温度高于负273℃,该器件就能奇
迹般地输出直流电流,将是一种取之不尽、完全没有污染的新型能源云云。

实际上这是一则旧闻,早在2000年3月29日,同一家报纸、同一名记者便以
“巧用环境中能量 不需光照能发电的二极管制成”为题更详细地报道过了这个
“发明”。检索文献可知,实际上徐业林宣布制成这种神奇的“无偏二极管”已
有近二十年的历史。1986年,他在《潜科学杂志》首次宣布实现这项发明,1988
年更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专著《从单一室温环境获得能量的实验与研究》
专门介绍此项发明。

这项据称已获得多国专利的发明的原理很简单,据称“无偏二极管”从环境
吸收热量后,半导体中的电子能自发形成电流,电流流过负载电阻,电阻发热,
热量散发到环境中,通过环境再还给二极管,如此形成循环,二极管便可依靠从
环境吸收热量而持续输出能量。

徐研究员声称他的这项发明是利用所谓“内能”,既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不是永动机,而是像自然界中的水
-空气循环那样“巧用循环”。水-空气循环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有太阳能
补充能量,与徐研究员的“巧用循环”并不是一回事。“无偏二极管”如徐研究
员的专著名称所表明的,是要“从单一室温环境获得能量”,而热力学第二定律
已指出,自然界中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要从单一和
均匀的热源(例如海洋、大气层)吸取能量实现循环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无
偏二极管”实际上就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第二类永动机(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的永动机称为第一类永动机)。

也有人公然打着永动机的招牌行骗,而且颇为成功。今年年初我们曾经揭露
过一位自称是“新加坡籍华人”、“博士、院士、专家委员”,名为“梁星人”
的人,他声称建成了“宇宙引力能永动机”,而且还在海南省建了一家“海南星
人永动机发电厂有限公司”正在生产用该永动机装备的车辆。被揭露后,该人沉
寂了一段时间,但是最近又开始活跃起来。他组建的“环保(永动机)高科技发
展有限公司”给媒体发去邀请书,邀请记者出席将于12月27日在珠海度假村举办
的“永动机问世全球性新闻发布会”。据报道有人曾被这个永动车项目骗去300
多万元,吉林有工程承包商也曾经被声称要投资66亿元建永动机工厂的“星人公
司”骗走几十万元工程保证金。著名的河南临颍南街村为了搞永动机项目,共投
资2000多万,最后全打了水漂,其党委书记后悔莫及,说是他在南街干了30多年
犯下的最大的错误。

自古以来,鼓吹永动机的无非两类人,一类是无知(不懂物理学定律)
或偏执(不承认物理学定律)的空想家,一类是诈骗投资的骗子。对第一类人我
们可以同情他们,对第二类人司法机关则应该侦查、惩处(据报道公安部门已介
入调查梁星人事件)。凡是自称已研制出永动机并到处推销拉投资的人,肯定是
百分之百的骗子。不过,虽然徐研究员早在2000年就“热切盼望得到企业界的支
持”,鉴于他承认“无偏二极管”还不实用,与梁星人一伙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的,我宁愿把他归入空想家一类。

永动机不可能存在,这已是科学常识,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能在报刊上见到制
造出永动机的科技新闻呢?我想原因也有两种:一种是属于拿人报酬替人宣传的
有偿新闻,一种是由于记者科学素质不高,把永动机当成重大科技成果热心报道。
我猜测《光明日报》的报道应该属于第二种,因为有别的记者在看了这则报道后
说,他如果收到这样的新闻稿,也会当成重大科技成果加以报道。没有学过大学
物理的人不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因此第二类永动机不容易识破,比较有欺骗性,
普通记者受其蒙蔽,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即便自己没有辨别能力,为什么不向
其他专家请教,只听发明者的一面之辞就急急忙忙地发表出来呢?所以这反映的,
不仅仅是记者、编辑的科学素质不高,新闻素质也是大成问题的。

2004.12.4.

(《中国青年报》2004.12.8)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5/xuyoulin.txt

《光明日报》应该大幅度改进它的科学报导了!

  《光明日报》总编辑室:

  《光明日报》是办给知识分子看的报纸。“科技”知识分子应该是《光明日
报》的基本读者群之一。作为一个科技知识分子中的一员,就不得不希望《光明
日报》的科学报导,应该尽量少,最好是不出现科学上的错误;尤其不应出现有
常识性的科学错误!

  很不幸!今天,亦即2004年12月3日,读到贵报刊登头版中心位置的一则
有关“无偏二极管有望开辟新的能源出路”的报导,就是有严重科学错误的报导!

  报导说,“徐有林的无偏二极管工作原理是:在两块金属之间夹一层半导体,
两块金属板中一块是光滑的,另一块上布满了小坑。在不需要外加电能、化学能、
太阳能等能量的条件下,只要环境温度高于负273℃,该器件就能奇迹地输出直
流电流”。报导还说“徐业林……指出,坑的直径愈小电流愈大,如果能将坑的
直径缩小到现在的百分之一,输出的电流就有可能带动家用小型汽车。而这将是
一种取之不尽、完全没有污染的新型能源”。

  遗憾之至!如果徐业林先生的“发明”,确实如像“报导”所描绘的那样,
亦即“不需要外加……能量……,该器件就能奇迹般地输出直流电流”的话,那
么我们将不得不严肃地指出,这将是科学上所不可能出现的“永动机”,因为它
违背了物理学的基本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不能要求科技记者十分精通科技知识,但至少要具备普通科学常识;同样,
不能要求报纸总编辑室看大样的总编们都是科技专家,但是总编们应该知道“永
动机是不可能的”这一普通科学常识!连《光明日报》的“头版”,都会出现如
此违背科学常识的“大笑话”,可见中国报纸的科学水平之低!所以,我们就不
得不写信给贵报,――《光明日报》应该大幅度改进它的科学报导了!

  登在12月3日的贵报的报导说,徐业林先生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
所的研究员”。我们诚不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对徐业林“研究员”所作的工
作作了什么“评价”。但如果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拿出的“成果”
竟然是某种“永动机”的话,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总应该负责任地向社会
公众表明一下你们的意见吧!

  多年来,我一直是《光明日报》的一位忠实的读者,我是很热爱这份报纸的,
所以就在这里很冒昧地提出以上直率的意见!

  此致

  敬礼!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何祚庥
 
这家伙还是个研究员, 用的是国家科研基金整天捣鼓这个?
 
幸好,徐业林比哥白尼时代不同。否则,徐惨了
 
他那个东西好几年前就在招摇撞骗, 用的所谓理论就是让不同方向热运动的电子分子自己就可以分开.

假如可以的话, 放一盆水在那里, 自己就会一边解冰, 另一边沸腾, 不需要任何附加能量.
 
俺挺喜欢这个理论的, 冬天只要倒几大桶水到他的机器里, 一面就热气腾腾, 可以烧水做饭热房子, 另一面掉出大块冰块, 可以堆在门口, 一冬天下来也是一景, 还不花一个夸它.
 
宇宙这么大,很多事情人类并没有搞清楚。热力学第二定律会得出“热寂说”,于是人们又搞出“非平衡态热力学”。徐的理论并没有否定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是一个发展和补充。对错目前还不好判断,只能看试验进展了。
 
关键是那个“微观粒子不对称热运动”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证明。如果实验上行得通,
那理论证明是另一回事,但徐要得诺贝尔奖是确定无疑的了。
 
最初由 yoyofans 发布
宇宙这么大,很多事情人类并没有搞清楚。热力学第二定律会得出“热寂说”,于是人们又搞出“非平衡态热力学”。徐的理论并没有否定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是一个发展和补充。对错目前还不好判断,只能看试验进展了。
按这个理论,以前的那个水变油也不是没有可能
 
那聚宝盆也是可能的, 先无中生有地产生大量能量, 然后按放入物体的样本花能量为质量, 一颗米放进去变一盆白米饭, 俺就不会饿肚子了.
 
说这个家伙发明的无偏二极管获得了俄、英、美、中四国的发明专利,真的假的?如果是真的,倒要看看专家们的鉴定。应该是吹牛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