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无偏二极管有望开辟新的能源出路

最初由 无业游民 发布

老兄:您说的那本书俺没看过,俺看的别的书。除了最后一句,您不可能从任何一本书上看到俺的话。

能不能够区分想象和确凿事实之间的区别,是决定人的素质的重要指标。

不过这个问题上俺和您一致,俺认为徐某是个骗子。

书生,您这么有头脑的人,怎么会也信帅哥的谎话?您就没有发现他的习惯?

无老,那可是本好书。:o 不过我对左脚鞋从黑洞进去,白洞出来后会变成右脚鞋持保留态度。:lol: :lol: :lol:

不知道帅哥有没有这书的英文名,有空还想找来翻翻。:D
 
"One, two, three... infinity", G. Gamow.

作者在文革第三年就死了, 书有点老.
 
呵呵,原来说的是这本,加莫夫的从一到无限大,我高中时喜欢的。
 
很经典的入门书。建议想推翻近代物理基础的都应该读一读。:D
 
最初由 shusheng 发布


第一是有没有论文。第二是有的“发明”纯属欺骗,虽然侥幸发了论文,但实验结果不能被重复。所以要查reference。现在internet发达,理工科学生至少应该会这两条。

这样的“发明”,没有权威性的证实,一般报纸就向普通大众海吹,本身就是浮夸的表现。

还有,随便拿一些“xx常数”,“xx模式”,把外行唬得一楞一楞而失去方向的,那是李老师的惯用之道。

那个“xx常数”,“xx模式”是曹大镛说的,是google到的,不是徐说的。此外,俺也转了“凝固态物理学”网友的质疑徐报告中错误的网文。

对于徐的“无偏二极管”俺比较好奇,因为毕竟是可以试验检验。如果能在实验室重复,那么就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即使是真的,温度降低了,也不一定就得出违反热二率的“熵减”的结论,也可能是其他已知或未知因素。

另外,查不到reference,也不是否定试验结果的方法,尤其是新的发明或发现。 如果想做实验室否定,徐可是在“答复”一文中叫板了。

从理论角度来说,把热二律的“熵增”改为“熵减”也不是不可以尝试,关键是看建立的理论体系是否会推出逻辑矛盾。比如欧氏几何到非欧几何,就是将平行线在无穷远处不相交改为相交建立起来的。
 
最初由 yoyofans 发布
对批评“无偏二极管”报道的答复

周文斌 刘路沙

--------------------------------------------------------------------------------

。。。说了这么多话,无非只是想请那些持反对态度的人迈开双腿,作一次现场验证。徐业林的成果,过去曾被北工大的教师作过验证,得到了与徐业林一致的结果。如今,徐亦表示欢迎更多的人参与验证,这个态度该是光明磊落的吧!

  周文斌 刘路沙

  2004年12月16日
 
>>说了这么多话,无非只是想请那些持反对态度的人迈开双腿,作一次现场验证。>>

当年搞水变油的主也喜欢让别人去搞现场验证。

搞科研重要的好像不是什么现场验证,是不同实验室的重复吧?
 
最初由 Philips 发布
>>说了这么多话,无非只是想请那些持反对态度的人迈开双腿,作一次现场验证。>>

当年搞水变油的主也喜欢让别人去搞现场验证。

搞科研重要的好像不是什么现场验证,是不同实验室的重复吧?

当然是不同实验室的重复。如果说先前还有什么技术保密和商业前景的理由,那么,现在徐已经申请了”四国专利“,应该可以将他的”无偏二极管“拿出来让别人做重复试验了。
 
鬼知道那是什么专利,没准儿是他机器的包装盒上钉9颗钉子,而不是8颗呢。
你要一模一样搞9个,非告你侵权不可。
 
我们知道绝对零度是-273.15℃,所以文中的条件“只要环境温度高于负273℃”是多余的。这就是说徐研究员发明的无偏二极管在从液氦温度到液氮温度到室温到高温都能“奇迹般地输出直流电流”。

记得前几年,Bell实验室的一个大牛,发表了很多超一流的成果,据说有可能获诺贝尔奖。可是其他的实验室无论如何也不能重复该大牛的实验,最后发现实验数据是伪造的。

像本文这样粗糙的描述,“在两块金属板之间夹一层半导体,两块金属板中一块是光滑的,另一块上布满了小坑”,别的实验室是无论如何也重复不出来的。徐研究员提出的现场指导不会玩什么花招吧?


最初由 yoyofans 发布
http://www.cas.cn/html/Dir/2004/12/03/8405.htm

光明日报 作者:周文斌 刘路沙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业林发明的无偏二极管,从去年底到现在,陆续获得了俄、英、美、中四国的发明专利。

徐业林的无偏二极管工作原理是 在两块金属板之间夹一层半导体,两块金属板中一块是光滑的,另一块上布满了小坑。在不需要外加电能、化学能、太阳能等能量的条件下,只要环境温度高于负273℃,该器件就能奇迹般地输出直流电流。

无独有偶,近年来国外也有科学家对小坑电场现象进行了定量计算与实际测量,证明小坑内确实存在电场。

徐业林在专利中指出,坑的直径愈小电流愈大,如果能将坑的直径缩小到现在的百分之一,输出的电流就有可能带动家用小型汽车。而这将是一种取之不尽、完全没有污染的新型能源。
 
很难想像挑战物理学上著名定律的东西居然靠所谓专利来支撑
 
最初由 Kent以东首帅哥 发布
城里人就是这样的:
你有科学, 俺有神功.

帅哥,说句公道话,这样的事,乡下比城里多。:p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