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十年祭!!(不需要顶,只需要知道有这么件事)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so2so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最初由 土鳖虫 发布


你看,大过节的,我不已经让那个“做好人好事”的赢了吗?你们的大批判大获全胜,
以后只要谁在网上说谁有罪犯嫌疑,也就无须证据,肯定就是,省心,省力,省事。
also sth funny is :
at first u did not say "I did not believe this article". u just gave us ur point" the leaders should go first"
now suddely seems ur point becomes "I did not believe this article".
maybe u could explian it from ur 西方 whatever
 
最初由 土鳖虫 发布


我上个贴子就说了,靠扣帽子解决不了这里理性思考的问题,但你偏要用那个“偷换
概念”的帽子思维方法来思考问题,我不知道你是从哪里继承来的这种光荣传统,
不过既然你有这么一大法宝护身,那俺就陪你走一招吧。

问题之一:美国总统是不是美国人民的领导?

如果你答不是,那你赢了。不过呢,我倒觉得这里“偷换概念”的帽子倒要让阁下
戴着比较合适了,大小尺寸也差不多。因为假如能把美国总统置换成不是美国人的
领导,你说你这里不靠“偷换”,还能靠你其它的看家本事?如有,那就拿出来让
大家看看。

如果你答是,那就说明“让领导先走”这句话本身没错啊。问题的症结不过就是那
领导有多大?这就好比说:“让孩子先走”,结果我说,让那10岁的先走,而你说:
要让那5岁的先走。如果不按你的办,俺就“偷换”了孩子的慨念。如果要说你会玩
把戏,那你这套把戏玩得也太低级了点。

问题之二:“让领导先走”这句话里的领导必须是民选的吗?

如果你认为不是,那就根本不存在“让领导先走”的问题了。因为克拉玛依大火发
生时根本就没有领导存在,这里楼主文章里提出的是个“伪现象”,讨论结束。

如果你认为是,那就说明民选的领导是可以先走的,有美国总统的先例在那里摆着,
而你也一再发问:那领导是民选的吗?你是不是想说:如果不是民选,就不能像美
国总统那样可以先走?

我等着你的回答,可别让大家看你的笑话啊。



语言表达开始费尽啦,看你一脑袋浆糊。不过你这种人在自私和冷血方面会决不含糊。有一短必有一长吗。take care! 最好别让那些冤魂缠上你。
 
最初由 北极光 发布




语言表达开始费尽啦,看你一脑袋浆糊。不过你这种人在自私和冷血方面会决不含糊。有一短必有一长吗。take care! 最好别让那些冤魂缠上你。

俺这个一脑袋“浆糊”的提了两个小问题让您这位一脑袋“智慧”的回答一下,俺从
昨天等到了今天,这论坛里的一众网友也应该等着您的回答。

其实,俺那两个小问题,回答是与否的答案,俺都也给出了,您不过就是像阿Q般拿
个笔在那是与否之间画个圈而已,难不成这画圈的工作如此复杂竟然让您这一脑袋
“智慧”的延误至今而不能作答?

咱们不过是讨论那句说了“让领导先走”是否就是十恶不赦,您的一脑袋“智慧”
对我的画圈问题不作回答,倒给我扣上了两顶“自私和冷血”的帽子。能透露一下
您在哪里练成了这“智慧”的脑袋吗?
 


最初由 土鳖 发布
如果大火发生在美国,并且美国总统布什在场,那么优先走的肯定是美国总统,而且
美国人民一定知道让国家领导先走的重要性,毫无怨言。

这种做为一个国民最基本的常识,只有中国人缺乏,所以也让西方人看不起了。

fang pi
 
中国的干部vs.英美的富豪(转载)

从两大灾难看中国人的道德。

  1994年12月8日傍晚,新疆的克拉玛依市“友谊馆”,举行“两基”教育汇报演出,不
幸的在现场发生大火,造成325人死亡,136人烧伤。

  灾后鉴定报告里显示,死者中有288人是学生,其中独生子女占98%。

据医生鉴定,死难者中有近百名孩子是被人挤死或踩死的。

  在许多孩子弱小的尸体上,有成年男人的大皮鞋印,也有成年女人细若尖刃的鞋跟所踩
下的血洞。还有目击者声称,一个被踩破肚皮的小男孩 ,当卡车运往殡仪馆时,肠子还拖
在地上......

  肇事原因是由于舞台纱幕距离舞台光柱灯只有23公分,不符合安全要求。而纱幕被上千
度的高温烤燃,酿成大火。但面积如此广大友谊馆,竟然仅有一个出口,其余信道全被防盗
栅栏和卷闸门封死。

  当时在友谊馆参加活动的,有该市15所学校的中小学生,以及教职员工796人;另外还
有自治区教委“两基”教育验收团的25人,和克拉玛依市20多名副处以上的官员。

  在如此巨大的灾难中,和孩子们同场遇险的克拉玛依市20几位大小官员,竟“奇迹”似
地无一人伤亡。而且当时他们都坐在最前排,离火源最近,而离唯一的逃生门最远,然而他
们大多数人却最先逃出,出来后一个个也还都衣冠楚楚。

  据一名被老师举上窗台逃生的五年级男生回忆,当他上完洗手间,回到剧场时,场内已
是另一番情景:“我抬头一看舞台,无数的火花往下掉,一个领导模样的大人,拿着话筒喊
:‘不要乱、不要动,让爷爷叔叔们先走!’”

  另一位在火灾中带出12名学生,自己五年级的儿子却葬身火窟的舞蹈教师说:“当时市
教委的一位领导,举着话筒喊:‘孩子们,都别动,让领导们先走......’”

  在场的最高长官、新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方天*,从塞满孩子的唯一出口离开后,一头
钻进小轿车直奔医院,中间经过消防队也不下车报案,他很不幸,被火星烧焦了几荆白发。


  市教委一名党委副书记况*,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钻进了厕所,又凭成年人的力气,把
原本可塞三十人以上的厕所反锁顶上,任凭孩子们哭喊也绝不开门;事后还骄傲的告诉记者
,自己的逃生知识有多丰富。

  另外还有十多名市局领导,没人出面维持秩序,没人向被大火包围的孩子们伸出援手。
最后,领导依旧领导,很多学生却学不到生了。


  。。。。。。。。。。。。。。。。。


  1914年四月十日晚上,世上最大的邮轮“泰坦尼克号”(Titanic),满载二千二百零七
名搭客,由英国首航前往美国的纽约。


  泰坦尼克号被誉为“不沉的方舟”,救生艇当然不会太多。不料启航后四天,就在大西
洋的黑夜里误碰冰山。当时建造该船的工程师也在船上,经他详细的检查后,失望的告诉船
长,船舱损毁严重,不久船将下沉。由于船上人多而救生艇不足,登时秩序大乱。

  这时一位乘客约翰.侯伯牧师(Rev. John Harper),应邀到美国芝加哥慕迪教会(
Moody Memorial Church)布道。他眼见这紧急情况,就呼吁全船的基督徒到甲板集合。当
时有几十位基督徒陆续前来,大家手拉手围成一圈,侯伯牧师庄严的宣告说:“弟兄姊妹们
,我们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我们已相信了耶稣,有了永生的盼望,不用惧怕;不过,船上
还有不少未信的人,他们还未得救,若此刻失去生命,必永远沉沦灭亡,倘若我们现在不跟
他们争用逃生设备 ,让未信者有更多人获救,以后他们仍有机会听闻福音,相信耶稣得永
生。”

  那一群基督徒听后,大受感动,产生了一致的响应,他们继续手牵手,一同唱着圣诗“
更加与主接近,更加接近”,庄严的诗歌感动了船上的其它乘客,大家秩序井然的接受船上
工作人员安排,让妇女儿童先登上救生艇。

  乐队领班亨利.哈特利和其它的乐手,也穿着燕尾服走上甲板,为这群基督徒伴奏。在
圣诗“更加与主接近,更加接近”的歌声中,锅炉爆炸 、电力中断、船身断为两截,直到
海水把这些基督徒与乐师的生命和歌声 ,一起带进大西洋底。


  。。。。。。。。。。。。。。。。。。。

  侯伯牧师掉到海里时,抓住了一块浮木,在海面上漂流时,碰到另一个什么也没抓到的
年轻人。牧师问青年人:“年轻人,您得救没有?”青年回答道:“没有。”

  一个海浪把他们分开了。数分钟后,他们又靠近了,牧师再问他:“您与神和好没有?
”他还是回答:“没有!”一个海浪又把他们分开。

  最后一次,他们再靠近时,在海中时间久了,青年已经疲倦了,想放弃挣扎时。牧师却
告诉年轻人:“年轻人,耶稣要救你!”说着他就把手中的木板,送给那个年轻人,自己沉
入海中。

  天亮之前,赶来救援的船只捞起了许多尸体,只有六位不在救生艇上的乘客生还,这年
轻人就是其中之一。那位年轻人一到纽约,立刻赶到芝加哥慕迪教会,向大家见证:“侯伯
牧师原本今天要站在这里,向各位说话;但却因为我的缘故,他做了一次‘不一样的选择
’。我因此也认识了他所认识的那位神,从今以后,我也要继续侯伯牧师他‘不一样的选择
’。”

  几天以后,在侯伯牧师的家乡,英国的格拉斯哥,也举行了一场追思仪式,当场也有一
千多人站起来,像在芝加哥那里的几千位听众一样,宣示要继续侯伯牧师那“不一样的选择
”。

  。。。。。。。。。。。。。。。。

  泰坦尼克号这一轰动全球的沉船事件,造成1502死亡,仅有705人获救。

当这些生还者到达纽约后,亲眼目睹沉船上那一群基督徒的见证,生命有了不一样的选择。
而生还者多是妇女儿童,也安慰了英美两国人民的伤痛。

  67岁的头等舱乘客、全球最大的美斯百货公司创办人斯特劳斯,别人劝他:“保证不会
有人会反对像您这样大年纪的人上救生艇”时,这位老人毫不犹豫地回答:“在还有女人没
上救生艇之前,我绝不会上。”

  世界著名的银行世家大亨古根海姆,穿上了最华丽的晚礼服说:“我要死得体面,像一
个绅士。”他给太太留下的纸条写着:“这条船不会有任何一个女性因我抢占了救生艇的位
置,而剩在甲板上。我不会死得像一个畜生,会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这些死难的男性乘客中,还有亿万富翁阿斯德、资深报人斯特德,炮兵少校巴特,著名
工程师罗布尔等,他们都呼应侯伯牧师,把自己在救生艇里的位置让出来,给那些来自欧洲
,脚穿木鞋、头戴方巾、目不识丁、身无分文的农家妇女。

  这些知名的、受过教育的、有创造性的男人,和那些没有接受过教育 、对世界极少贡
献的农妇相比,到底谁更应该上救生艇?谁对这个世界更有价值?但这是英国人、这是美国
人,他们因信仰有了“不一样的选择”。

  另外像消防员法尔曼.卡维尔,感到自己可能离开早了点,又回到四号锅炉室,看看还
有没有其它的锅炉工困在那里。

  被分配到救生艇做划浆员的锅炉工亨明,把这个机会给了别人,自己留在甲板上,到最
后的时刻还在放卸帆布小艇。

  信号员罗恩一直在甲板上发射信号弹,摇动摩斯信号灯,不管看起来是多么没有希望。
而报务员菲利普斯和布赖德,在报务室坚守到最后一分钟,即使船长史密斯告诉他们可以弃
船了,他们仍然不走,继续敲击键盘 ,敲击着生命终结的秒数,发送电讯和最后的希望。

  。。。。。。。。。。。。。。。。。。。。

  “泰坦尼克号事件”,发生在20世纪初,英国要往美国的大西洋上。“新疆大火事件”
,发生在20世纪末,中国边境上的一个城市。

  泰坦尼克号有生还者,新疆大火里也有生还者,但从生还者的口中,小我们却听到了“
不一样的故事”。

网友对两大灾难比较的评论 (http://cqbbs.soufun.com/post/97_3562759_3562759.htm)
***************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