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对话动机
不久前,广州市公开招聘国企老总,参加这次考试的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444名考生,竞逐49个职位。程福德竞逐广州摩托集团总经济师职位成功,是此次公聘成功的三位境外人士之一。带着一点好奇,记者走进了程福德的世界。
人物档案
程福德:37岁,1990年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应用数学系,任湖北师范学院讲师,1996年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留学,学习经济专业,2000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做国际金融研究员,2002年6月回国。
在新西兰过着小康生活
记者(以下简称“记”):很多人一旦去国外就不回来了,你为什么要回来呢?呆在新西兰不好吗?
程福德(以下简称“程”):怎么说呢?在国外的生活,不是一个好不好就可以界定的。在新西兰,我们夫妻的收入加起来年薪是10万新币(约合40万人民币左右),这个收入在新西兰算是小康水平,有车有房,每个周末全家可以开车出去玩一玩,吃一顿。但是总是觉得日子很单调。
记:你指的“单调”怎么讲?
程:很难融入当地的生活。来往的朋友都是中国人,外国朋友总是觉得相处起来不是很放松……其实有我这种感觉的人是很多的,其实中国人在当地做的都是贡献性的工作,结果却得不到承认。这让人非常不舒服。作为我自己,我不是没有本事,我有手有脚,回到自己国家,可以做很多事情。
记:现在国家对留学人员的待遇也很不错。 程:是的。人事部经常有人过去,邀请我们去大使馆参加茶话会,希望我们回来,这样的茶话会我参加了好几次,非常让人感动。而且一些地区还带招聘团过去招聘,青岛去过,西部开发团也去过,只要是有合适的岗位合适的机会,与国外的工作条件不是相差非常大,很多在国外的人都会选择回来。
博士毕业曾回国找工作
记:留学人员都是态度积极地准备回来?
程:确切地说,多数持观望态度。这个时候,如果有一股力量拉他们一把,他们多数就会回来的,比如,能否多派人出去要人,人才信息的通道能否再通畅一些,目前在国外能够知道的国内工作机会还不是非常多。隔了这么远路程,回来一次要花很多钱很多时间,如果那边又有工作,他们一般不会没有具体目标就专门回国跑一趟的。现在广州在这方面已经很努力,但是信息量还不是很大,如果政府能够发挥企业和人才之间的桥梁作用,多带一些人才需求信息出去,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回来报效国家。这些留学人员思想新,知识面也比较宽阔,又比较敬业,在国外高竞争的条件下,不敬业的人是呆不下去的,多吸引这样的人才回来,对我们的国家发展大有好处。
记:你也是那些处于观望阶段的留学生中的一个?
程(笑):我是属于回来决心比较大的。我经常留意国内人才需求信息,前年博士毕业后还专门回来了一次找工作,但是那次没有找到很合适的工作。这一次我也是在留学生网上看到国企招聘的信息的。
我稳定下来太太就回国
记:你是湖北人,为什么选择广东?
程:我没有限定自己去哪里,就看有没有合适自己发展的地方。广东的经济比较活跃,这次通过考试公开竞聘老总的办法非常公平,我很欣赏。
记:你还留了一手,你太太还有孩子至今还在新西兰工作没有回来。是不是打算混得不好再回去?
程:这个因素比较小,我相信我能够在国内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太太做会计师,还需要在国外多积累一些经验。等我稳定下来,她会回来的。
记:除了信息不够畅通,你觉得影响留学生回国的原因还有哪些呢?
程:孩子的学习问题。在国外,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可是基础教育比较差,比如,孩子在新西兰读初三,他的数学水平肯定没有办法跟国内同年龄的孩子相比较,中文也不行,如果他回来参加高考,也很难与其他人竞争。这些也使得一些留学人员不敢轻易回来。
记:你为什么会选择摩托集团?
程:报名比较仓促,当时,报名截止日期已经过了两天。但我打国际长途回来,报名小姐说没有收到我的资料,特地为我开了绿灯,让我赶紧传真简历过来。我已经没有时间好好挑选了。看到摩托集团是一家很有影响的企业,我觉得作为中国的国情来说,一时实现普及家庭汽车还难以做到,作为代步工具,在中小城市和农村,摩托车产品市场潜力很大,所以我挑了摩托集团,现在看来,自己的选择很不错。
在国外做到中层难提拔
记:你回来,为什么不选择外企、私企而选择国企?
程:坦率地说,有一层是出于对稳定的考虑。我已经是中年人了,不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了,稳定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一家私企许诺给我几十万年薪加房子,可是我来考察了一下仍然拒绝了,那个企业比较小,如果效益不好,他们许诺的条件是很难兑现的。至于外企,我在国外已经为外国人工作过了(笑),回来就是为中国人工作。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在外企工作,可能工资比较高,但是一个中国人,很难在里面有很大的发展,比如做到中层就很难再高一步。个人要想有大的发展,还是要在中国人自己的企业里做。
记:国企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体制落后的象征,连很多本科生都不爱去国企。
程:其实国外也有国企,外国人可以把它搞好,我们也可以。现在国企也有很多优势,比如国家对不正当竞争的打击,对偷税漏税的管理,都对国企有利,而且国企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品牌叫得响,作为国家的企业,也能够吸引很多人愿意齐心协力为国家做奉献。国企的用人改革正在进行,比如这次招聘工业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改革的步子还应该更大一些。我对国企的信心还是很足的。
回到国内我没有优越感
记:国企的人事关系比较复杂,从国外回来的人又比较喜欢拿国内的情况跟国外对比,不怕这样的对比多了,会引起别人的不愉快?
程: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只不过在国外生活学习了六七年,应该说没有适应上的问题,你说的这种“不自觉的比较”是难免的,但是我想我会客观对待。我没有那种所谓的优越感。
记:我看了你的简历,发现你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而现在,你一下子就做了摩托集团的总经济师,你怎么看待别人对你经验不足的怀疑?
程:作为经济师这个工作,目前在国内做这一行业的人也不多。作为一个新兴的、知识更新非常快的行业来说,过时的经验和观念有时候反而是一种障碍,反而不如没有经验。而且我在新西兰的大学里工作,在大学的工作往往比在企业里更能够了解到最新的知识。能不能做好一份工作,关键是看他的appetite(欲望)。现在用人的方式和观念都有了很大改变,比如不再强调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了,而考察的是,你有没有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这就为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做会计这方面,有时候没有经验比有经验还真实,(笑)他不懂得怎么做假账。
记:现在在新岗位感觉怎么样?
程: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感觉非常亲切。(姜英爽)
不久前,广州市公开招聘国企老总,参加这次考试的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444名考生,竞逐49个职位。程福德竞逐广州摩托集团总经济师职位成功,是此次公聘成功的三位境外人士之一。带着一点好奇,记者走进了程福德的世界。
人物档案
程福德:37岁,1990年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应用数学系,任湖北师范学院讲师,1996年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留学,学习经济专业,2000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做国际金融研究员,2002年6月回国。
在新西兰过着小康生活
记者(以下简称“记”):很多人一旦去国外就不回来了,你为什么要回来呢?呆在新西兰不好吗?
程福德(以下简称“程”):怎么说呢?在国外的生活,不是一个好不好就可以界定的。在新西兰,我们夫妻的收入加起来年薪是10万新币(约合40万人民币左右),这个收入在新西兰算是小康水平,有车有房,每个周末全家可以开车出去玩一玩,吃一顿。但是总是觉得日子很单调。
记:你指的“单调”怎么讲?
程:很难融入当地的生活。来往的朋友都是中国人,外国朋友总是觉得相处起来不是很放松……其实有我这种感觉的人是很多的,其实中国人在当地做的都是贡献性的工作,结果却得不到承认。这让人非常不舒服。作为我自己,我不是没有本事,我有手有脚,回到自己国家,可以做很多事情。
记:现在国家对留学人员的待遇也很不错。 程:是的。人事部经常有人过去,邀请我们去大使馆参加茶话会,希望我们回来,这样的茶话会我参加了好几次,非常让人感动。而且一些地区还带招聘团过去招聘,青岛去过,西部开发团也去过,只要是有合适的岗位合适的机会,与国外的工作条件不是相差非常大,很多在国外的人都会选择回来。
博士毕业曾回国找工作
记:留学人员都是态度积极地准备回来?
程:确切地说,多数持观望态度。这个时候,如果有一股力量拉他们一把,他们多数就会回来的,比如,能否多派人出去要人,人才信息的通道能否再通畅一些,目前在国外能够知道的国内工作机会还不是非常多。隔了这么远路程,回来一次要花很多钱很多时间,如果那边又有工作,他们一般不会没有具体目标就专门回国跑一趟的。现在广州在这方面已经很努力,但是信息量还不是很大,如果政府能够发挥企业和人才之间的桥梁作用,多带一些人才需求信息出去,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回来报效国家。这些留学人员思想新,知识面也比较宽阔,又比较敬业,在国外高竞争的条件下,不敬业的人是呆不下去的,多吸引这样的人才回来,对我们的国家发展大有好处。
记:你也是那些处于观望阶段的留学生中的一个?
程(笑):我是属于回来决心比较大的。我经常留意国内人才需求信息,前年博士毕业后还专门回来了一次找工作,但是那次没有找到很合适的工作。这一次我也是在留学生网上看到国企招聘的信息的。
我稳定下来太太就回国
记:你是湖北人,为什么选择广东?
程:我没有限定自己去哪里,就看有没有合适自己发展的地方。广东的经济比较活跃,这次通过考试公开竞聘老总的办法非常公平,我很欣赏。
记:你还留了一手,你太太还有孩子至今还在新西兰工作没有回来。是不是打算混得不好再回去?
程:这个因素比较小,我相信我能够在国内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太太做会计师,还需要在国外多积累一些经验。等我稳定下来,她会回来的。
记:除了信息不够畅通,你觉得影响留学生回国的原因还有哪些呢?
程:孩子的学习问题。在国外,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可是基础教育比较差,比如,孩子在新西兰读初三,他的数学水平肯定没有办法跟国内同年龄的孩子相比较,中文也不行,如果他回来参加高考,也很难与其他人竞争。这些也使得一些留学人员不敢轻易回来。
记:你为什么会选择摩托集团?
程:报名比较仓促,当时,报名截止日期已经过了两天。但我打国际长途回来,报名小姐说没有收到我的资料,特地为我开了绿灯,让我赶紧传真简历过来。我已经没有时间好好挑选了。看到摩托集团是一家很有影响的企业,我觉得作为中国的国情来说,一时实现普及家庭汽车还难以做到,作为代步工具,在中小城市和农村,摩托车产品市场潜力很大,所以我挑了摩托集团,现在看来,自己的选择很不错。
在国外做到中层难提拔
记:你回来,为什么不选择外企、私企而选择国企?
程:坦率地说,有一层是出于对稳定的考虑。我已经是中年人了,不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了,稳定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一家私企许诺给我几十万年薪加房子,可是我来考察了一下仍然拒绝了,那个企业比较小,如果效益不好,他们许诺的条件是很难兑现的。至于外企,我在国外已经为外国人工作过了(笑),回来就是为中国人工作。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在外企工作,可能工资比较高,但是一个中国人,很难在里面有很大的发展,比如做到中层就很难再高一步。个人要想有大的发展,还是要在中国人自己的企业里做。
记:国企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体制落后的象征,连很多本科生都不爱去国企。
程:其实国外也有国企,外国人可以把它搞好,我们也可以。现在国企也有很多优势,比如国家对不正当竞争的打击,对偷税漏税的管理,都对国企有利,而且国企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品牌叫得响,作为国家的企业,也能够吸引很多人愿意齐心协力为国家做奉献。国企的用人改革正在进行,比如这次招聘工业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改革的步子还应该更大一些。我对国企的信心还是很足的。
回到国内我没有优越感
记:国企的人事关系比较复杂,从国外回来的人又比较喜欢拿国内的情况跟国外对比,不怕这样的对比多了,会引起别人的不愉快?
程: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只不过在国外生活学习了六七年,应该说没有适应上的问题,你说的这种“不自觉的比较”是难免的,但是我想我会客观对待。我没有那种所谓的优越感。
记:我看了你的简历,发现你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而现在,你一下子就做了摩托集团的总经济师,你怎么看待别人对你经验不足的怀疑?
程:作为经济师这个工作,目前在国内做这一行业的人也不多。作为一个新兴的、知识更新非常快的行业来说,过时的经验和观念有时候反而是一种障碍,反而不如没有经验。而且我在新西兰的大学里工作,在大学的工作往往比在企业里更能够了解到最新的知识。能不能做好一份工作,关键是看他的appetite(欲望)。现在用人的方式和观念都有了很大改变,比如不再强调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了,而考察的是,你有没有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这就为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做会计这方面,有时候没有经验比有经验还真实,(笑)他不懂得怎么做假账。
记:现在在新岗位感觉怎么样?
程: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感觉非常亲切。(姜英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