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直播:纪念中国人民抗战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及其它图文资料

8月9日,著名抗战电影《小兵张嘎》中张嘎子原型、81岁的燕秀峰(右)在香港出席纪念活动并接受记者采访。“和平正义事业的伟大胜利??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展览”将于8月10日至18日在香港展览中心举行。展出的370余幅图片和100多件文物,将全面客观地展示中华民族的抗战历史。 新华社记者王小川摄
 
9月2日,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图片展上,参观者观看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图片。当日,由中国大使馆和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图片展在伦敦老市政厅开幕,部分国家驻英使节、中国留学生、中资企业代表、英国二战老兵等共300余人参观了当天的展览。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9月2日,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图片展上,曾在二战中沦为日军战俘的现年84岁的英国老兵乔治・豪斯戈前来参观。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今年72岁的罗月盈老人是湖南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退休干部,他花了十年时间和妻子一起,利用捞鱼、捡废品积蓄下来的2万多元钱在家乡建起一座抗战胜利纪念碑。碑上详细记录了60年前“飞虎队”及游击队员在湖南湘潭茶恩寺一带英勇抗战的事迹及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罗月盈希望通过立碑的形式警示后人,不忘历史,永保和平。
 
8月13日,罗月盈看望87岁的文爱繁老太太(左)。抗日战争期间,文爱繁遭日军强暴并被刺伤,至今颈部仍留有伤痕。 新华社记者 赵众志 摄
 
月15日拍摄的在南京悼念亡灵的日本友人。当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来自日本的数十名友好人士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悼念60年前被侵华日军杀害的30万中国民众的亡灵。 新华社发
 
8月15日拍摄的在南京悼念现场向亡灵默哀的日本友人
 
这是19世纪70年代,一名全副披挂的日本武士在明治政府建立初期的照片。

罪恶之源??图说日本军国主义

半个多世纪前,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及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军国主义一般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各领域的国家生活均从属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政策。日本军国主义从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形成并发展,其思想渊源为古代、中世纪的日本武士道精神。而在军国主义意识支配下的武士道,对内成为毒化和控制日本国民思想的工具;对外则疯狂扩张,踏上侵略亚洲各国的道路,同时也将日本民族引向灾难,成为侵略战争的罪恶之源。二战的硝烟已经散尽,然而直至今天,日本国内有一小撮人公然篡改历史,试图为军国主义招魂,这不能不引起世人的警惕。日本武士道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渊源。武士道既是日本武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又是武士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包括效忠君主、崇尚武艺和绝对服从等封建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武士道对日本政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极其深远,使日本具有了军国主义思想文化传统。
 
这是一场日本切腹仪式的表演,图中穿白衣的日本男人在友人相伴下“切腹自杀”。日本武士道精神鼓吹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切腹自杀”是“最高的合理行动”,是保全面子的一种方式。二战期间,许多日本官兵不愿投降或者被俘,采取切腹方式自杀,以此维护“荣誉”。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转变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明治政府确定了日本“与万国对峙”的目标以后,以发布《教育敕语》为标志,将原来适用对象仅为武士的武士道扩大为适用于全体日本国民。武士道被纳入近代军国主义轨道,成为军国主义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成为军国主义侵略的主要精神工具。这是明治天皇像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第二年清政府战败,日本取得了明治维新以来首次大规模对外扩张的胜利。这是1895年2月8日,日军第六师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召开动员大会。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积极参加了这场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1915年,日本以最后通牒方式,迫使袁世凯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这是1912年至1926年在位的日本大正天皇。 新华社发
 
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1年12月8日,日军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随即对日宣战;1943年,德、意、日法西斯轴心解体;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这是1938年1月11日,日本裕仁天皇出席御前会议。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