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捶妮春 发布
一定要把女王的臣民和红朝的公民对立的话, 那么我们来看看三国里的一段故事.
入籍还是作永久居民就象降曹还是降汉一样. 如果没有关羽后来千里寻兄的一段, 就真的会象曹操说的:"我为汉相, 降汉即是降我." 因为关羽毛在屯土山名义上降了汉, 但为曹操打仗, 干的事情跟降曹是没区别的. 永久居民在女王的加拿大联邦里面生产, 纳税和消费, 第一代又没服兵役一说, 和入籍尽的义务是一样的.
就象关羽一样, 永久居民们也只要到了回流那一刻才能挺起胸来说, 我还是比你们这些入籍的更爱国些.
但降了曹的, 是不是就一辈子降曹呢? 三国里显然否定了这种说法. 一种是徐庶, 因个人原因滞留在曹, 在刘曹对立的情况下, 他选择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这有点类似留在女王联邦里的入籍老中. 另一种是孟达, 一生数叛, 降汉叛汉, 降曹叛曹, 当然最后没玩儿好, 死在司马手里. 可是别忘了, 诸葛亮那么大能耐, 最后也栽在司马手里, 所以, 孟达可以说死而无憾, 也没什么丢人的.
所以呢, 入了籍的也可以回流, 孟达回流的时候, 诸葛亮可是不计前嫌地欢迎.
从降汉不降曹的这些故事可以看出, 除了绝对的曹刘对立, 还要肯定相对的存在. 爱国的程度相对地有轻有重, 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 只要愿意, 都是可以爱汉, 降汉, 归汉的. 只有轻重之分, 而不以成败论英雄.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捶妮春
最初由 hulaha 发布
其实可以这样比喻,蒙古和回鹘,南方古代蛮族还有满族等少数民族
强奸了你的历代祖奶奶,你的血统里有他们的血,而日本人虽然强奸了你的一个祖奶奶一把,但是没有留下日本血统,所以,你反日本而不反蒙古,回鹘, 蛮族,满族什么.这样说应该比较切合你的实际.
其实历史也是可以由有权利的人强奸的.我们这些人只能在网上找些人家材料发挥发挥,除非有时间倒流机去观察历史。
我的意思是说,老百姓唱高调,没意思,还不如讲讲江湖道义来的实在,你明白就明白,不明白就算了.如果再拿我家里的事情做比喻,你最好拿出和我单掐的准备.
因为, 我还活着. 而且我也在说过去的事情. 请注意时态.所以这种比喻不恰当呵呵.
最初由 mamaomao 发布
由于你对我所举的例子误会了。我已经事先说过,我的这个例子不是针对你,这个例子放到我身上也一样,并不是人身攻击,只是希望你明白一个 爱家爱国的 道理。
从你所说的什么“反日本而不反蒙古,回鹘, 蛮族,满族”,我看你还是没有理解什么是爱国爱家。
为什么反日? 反日的实质是什么?反日是反对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侵略的简称。
什么叫不反蒙古?我们反蒙古对中原地区的侵略及其它国家的侵略,但是我们也支持蒙古反对金国对蒙古族的侵略和压榨。
同理,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总有人要用隆重的礼节来为自己的敌手进行葬礼,因为他们敬重对方的英勇反击和体现出来的爱家爱国的这种令人不得不敬重的精神。
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教育人类要有勇气和正义感来反对各种野蛮的侵犯和掠夺。
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前两年国内有的官员说岳飞不是民族英雄说什么怕离间现在中华民族大家庭。我看,他们是没有明白爱国主义的精髓何在!
所以今天,我对你的高论也很不明白。唯一明白的是,根据你的回言,明白你好象只对 强奸 这一类词感兴趣。
也许,你觉得我早前举的例子有对你侮辱之嫌。首先我再次重申,我没有侮辱别人来抬高自己的意思。
其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根据你对爱国主义的高论,我是不是可以问一句,你的这些高论是不是也有侮辱生活在中华这块大地上所有先人的嫌疑?
最初由 hulaha 发布
教科书上的东西俺都学过. 看来要和你沟通得要再过10年.
最初由 mooncake 发布
好像挺有道理,可惜你忽略了一个大前提:曹操当时被认为“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而现在中国和加拿大并没有直接对立,大概和刘备和袁绍的关系比较一样,偶尔因为生计计,跑一回到袁绍帐下,倒也算不上什么“叛国”。要是中加开战,入加籍,或者1931-1945年入日籍,则和降曹有点相像。
另外孟达和诸葛亮都栽在司马手里并不代表孟达不是小人,能和孔明相提并论。名誉和成就并不完全等同,这一点也要搞清楚。
是非成败转成空,并不是说没有是非。
最初由 捶妮春 发布
一定要把女王的臣民和红朝的公民对立的话, 那么我们来看看三国里的一段故事.
入籍还是作永久居民就象降曹还是降汉一样. 如果没有关羽后来千里寻兄的一段, 就真的会象曹操说的:"我为汉相, 降汉即是降我." 因为关羽毛在屯土山名义上降了汉, 但为曹操打仗, 干的事情跟降曹是没区别的. 永久居民在女王的加拿大联邦里面生产, 纳税和消费, 第一代又没服兵役一说, 和入籍尽的义务是一样的.
就象关羽一样, 永久居民们也只要到了回流那一刻才能挺起胸来说, 我还是比你们这些入籍的更爱国些.
但降了曹的, 是不是就一辈子降曹呢? 三国里显然否定了这种说法. 一种是徐庶, 因个人原因滞留在曹, 在刘曹对立的情况下, 他选择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这有点类似留在女王联邦里的入籍老中. 另一种是孟达, 一生数叛, 降汉叛汉, 降曹叛曹, 当然最后没玩儿好, 死在司马手里. 可是别忘了, 诸葛亮那么大能耐, 最后也栽在司马手里, 所以, 孟达可以说死而无憾, 也没什么丢人的.
所以呢, 入了籍的也可以回流, 孟达回流的时候, 诸葛亮可是不计前嫌地欢迎.
从降汉不降曹的这些故事可以看出, 除了绝对的曹刘对立, 还要肯定相对的存在. 爱国的程度相对地有轻有重, 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 只要愿意, 都是可以爱汉, 降汉, 归汉的. 只有轻重之分, 而不以成败论英雄.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捶妮春
最初由 捶妮春 发布
一定要把女王的臣民和红朝的公民对立的话, 那么我们来看看三国里的一段故事.
入籍还是作永久居民就象降曹还是降汉一样. 如果没有关羽后来千里寻兄的一段, 就真的会象曹操说的:"我为汉相, 降汉即是降我." 因为关羽毛在屯土山名义上降了汉, 但为曹操打仗, 干的事情跟降曹是没区别的. 永久居民在女王的加拿大联邦里面生产, 纳税和消费, 第一代又没服兵役一说, 和入籍尽的义务是一样的.
就象关羽一样, 永久居民们也只要到了回流那一刻才能挺起胸来说, 我还是比你们这些入籍的更爱国些.
但降了曹的, 是不是就一辈子降曹呢? 三国里显然否定了这种说法. 一种是徐庶, 因个人原因滞留在曹, 在刘曹对立的情况下, 他选择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这有点类似留在女王联邦里的入籍老中. 另一种是孟达, 一生数叛, 降汉叛汉, 降曹叛曹, 当然最后没玩儿好, 死在司马手里. 可是别忘了, 诸葛亮那么大能耐, 最后也栽在司马手里, 所以, 孟达可以说死而无憾, 也没什么丢人的.
所以呢, 入了籍的也可以回流, 孟达回流的时候, 诸葛亮可是不计前嫌地欢迎.
从降汉不降曹的这些故事可以看出, 除了绝对的曹刘对立, 还要肯定相对的存在. 爱国的程度相对地有轻有重, 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 只要愿意, 都是可以爱汉, 降汉, 归汉的. 只有轻重之分, 而不以成败论英雄.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捶妮春
最初由 捶妮春 发布
降汉不降曹一文的要点, 不是要鼓励作一个好人. 而是鼓励要作个灵活的人, 纯粹的人, 快意恩仇的人, 要点是作一个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