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经济与解围经济――骗子“精英”的骗子“改革”之一
黎阳
2005.12.29
苏联卫国战争中,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被德军围困达900天,有几十万人被饿死。希特勒命令德军不接受列宁格勒任何形式的投降,这座城市必须从地球上抹掉。列宁格勒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征用了一切必须的资源,实行了极其严格的计划配给制度,整个城市的一切都被纳入了保卫城市这个总目标。任何违背此目标的活动都被取缔禁止。结果,列宁格勒终于坚持到了解围,获得了生存。不管是前苏联人还是今天的俄罗斯人,无不以此为荣。
如果有人跑出来说:列宁格勒围城期间实行的计划配给制度是“僵化的、落后的经济制度”、“靠强制的权力让人们接受某种价值观”、“绝对平均主义”、“扼杀了民主自由”、“妨碍了创新精神”、“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闭关自守,封建锁国”、“应该放弃抵抗,争取双赢”、“拒不投降饿死了人,必须追究城防当局的责任”……结果将会如何?放在了和平时代的今天,谁这样鼓噪谁只会被认为是在无理取闹。但如果是在围城期间,谁鼓吹这一套谁就活该被枪毙。因为这是在直接配合敌军攻城。
处于被包围状态的城市不得不施行的经济措施是“围城经济”。一切都是为了整个城市的生存。凡对此说三道四者必定是图谋里应外合消灭城市的奸细。
毛泽东的中国从一诞生起就一直处于“围城状态”,等同于一个放大了的“列宁格勒之围”。对中国的封锁包围严厉到什么程度?飞机轰炸,军舰封锁,冻结帐户,禁止贸易……无所不用其极。1962年《人民日报》曾刊登一则新闻:美国政府禁止加拿大从中国进口的酱油对虾假道美国运往加拿大。《人民日报》为此还登了一首讽刺诗:“酱油对虾过境,美国政府不准。奇闻轰动加拿大,讽刺外加责问……试看对虾其人,实在可怕得很,头脑一煮便赤化,可见思想不稳。再看酱油颜色,更是红得发紫…铁幕高悬白宫,将军草木皆兵。如此封锁禁运,世界史上笑柄。”而不准商品过境还只不过是小菜一碟。当中国从国外买粮救灾时,美国政府不但否决了美国商人向中国出口粮食的申请,而且阻止美国的盟国向中国出口粮食,因为粮食是“战略物资”。
被包围、被封锁的中国不得不实行了“围城经济”:一切为了“围城”整体的生存,一切纳入保卫国家的整体计划,为此不得不实行计划经济,不得不集中一切资源用于对保卫“城市”最关键、最必须的基础建设和防务设施,不得不压缩一切非绝对必要的消费,不得不实行配给制度……总之一切措施都不比当年为保卫列宁格勒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更出格。
处于“围城”状态的中国不但没有垮台,而且越来越壮大:从一盘散沙变成一个组织严密的社会;实现了全民人人有业可谋、有人关心、少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从无到有建立了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彻底改变了“有国无防、任人摆布”的局面,有效地保卫了除台湾以外的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掌握了核武器和导弹技术,令一切图谋来犯之敌望而却步……而这一切都是在被严密包围被严密封锁的“围城”条件下完成的,在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最严酷情况下完成的。一切成果都实实在在百分之百地属于中国人自己,中间没有任何花样,任何水分。(哪象今天的“精英”,专门靠借贷,靠举债,靠从别人那里赊来点花里胡哨的的东西装点门面,活象穿着借来的燕尾服冒充贵族阔佬的小丑,全身上下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没几样。)这难道不是人间奇迹?处于“围城”状态下的任何国家、任何城市谁曾取得过如此成就?
处于“围城”状态的毛泽东没有样样都简单采取“围城”状态的列宁格勒那样严厉的军事管制措施,而是尽量创造出民主气氛,允许不同人发表不同意见。但是一伙“精英”们却借机闹政变,要共产党下台,取消“围城经济”,取消为了保卫“围城”而采取的一切必要的管制措施。敌军大兵压境虎视眈眈,他们却要搞“自由化”,要罢免“城防司令”,开城投降。如果这发生在“围城”状态的列宁格勒,这些人必然被当成敌军内应而就地枪决。但处于“围城”状态的毛泽东的中国却只把他们划为右派管制起来,照样给生活出路,照样对其家属子女一视同仁,允许他们象其他人一样享受教育、医疗、就业等权利。(对比今天,“精英”们可曾给下岗工人、失地农民和普通老百姓及其子女安排过任何出路?)要清楚,处于被包围被封锁的国家本质上说就是处于战争状态。在战争状态企图鼓噪推翻共产党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是政变,是可以当场就地处决的死罪。毛泽东没有开杀戒,难道不是宽宏大量?是非曲直难道还不简单明了吗?
正因为外部敌人对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封锁包围彻底失败了,所以才不得不解围,中国才得以从“围城经济”转向“解围经济”。不过说是“解围”,实际只解了一部分,关键地方如核心技术军事装备等等照样封锁禁运,包围圈依然照旧。即使解围的地方也没闲着,处处留下了“特洛伊木马”,里边暗藏伏兵,任务是趁人不备时出来消灭整个城市的防卫力量,为外敌卷土重来一举破城预做准备。等一些中国人以为“围城”状态结束、可以自由开放搞“解围经济”时,这些伏兵立刻冒了出来,摇身一变,个个成了“改革精英”、“主流经济学家”,到处指手画脚,大骂毛泽东的“围城经济”:“僵化落后的经济制度”、“靠强制的权力让人们接受某种价值观”、“绝对平均主义”、“扼杀了民主自由”、“妨碍了创新精神”、“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闭关自守,封建锁国”、“应该放弃抵抗,争取双赢”、“拒不投降饿死了人,必须追究责任”……“围城”与世隔绝,不说是因为敌人的包围封锁,却一口咬顶是“守城”的“闭关自守、封建锁国”;“围城”之内饿死了人,不骂“围城”的敌人,却骂“守城”的将士;守“城”有罪,因为这妨碍了“精英”们跟“围城”之敌的“交流开放”,妨碍了“围城”之敌杀进“城”来再来一次全国性的“南京大屠杀”;修建城防工事有罪,因为这妨碍了“精英”们修建高级宾馆、“酒池肉林”;建造坦克有罪,因为坦克不如豪华小轿车舒适省油,“效率低下”;建造“两弹一星”有罪,因为这吓得图谋攻城之敌不敢乱动,耽误了“精英”们的里应外合;实行配给计划经济有罪,因为这妨碍了“精英”们囤积居奇,投机倒把……总之功成了罪,罪成了功,黑的成了白的,白的成了黑的,一切是非曲直全被这帮打着“改革精英”旗号的敌人伏兵彻底颠倒。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是不是被包围的“围城”?处于“围城”状态的中国怎么可能“对外开放”?处于“围城”状态的中国是不是必须实行“围城经济”?不是毛泽东坚守“围城”成功,怎么可能胜利“解围”?没有毛泽东“围城经济”的成功在先,怎么可能有后来“解围经济”的发展机遇?承认这些历史的常识并不需要多深的知识,多高的文凭,只需要一点点起码的实事求是。“主流经济学家”们既然号称“精英”,自然不会不知道这些。但是他们明明知道这一切,却故意颠倒黑白。因为他们是骗子。他们需要的不是承认事实,而是歪曲事实,以便借“改革”之机搞诈骗。他们的“改革”是一伙骗子“精英”搞的骗子“改革”,目标是让中国彻底解除武装,从此再也不设防,再也无法守住“围城”,任凭别人自由征服。
“主流经济学家”们只要一听到有人为毛泽东的“围城经济”辩护,就忍不住要冷笑一声发难:“既然你说毛泽东时代那么好,那你为什么不回到毛泽东时代去?为什么不回到样样凭票的计划经济时代去?”面对这一声冷笑,我的答复是冷笑三声:
1.只要中国再出现“围城”的形势,只要中国人还是“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拒绝放下武器承受又一个全国性的“南京大屠杀”,则中国就不得不回到“围城经济”即计划经济。那时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必须回到“一切凭票”的时代。你不愿意就强迫你。你敢反抗就消灭你。不信?试试看!
2.既然18岁比80岁好,那80岁的人为什么不回到18岁去?
3.既然“小姐”“三陪”的收入比普通正当工作的工资高,那么如此发问者的母亲妻子姐妹女儿们为什么不去当婊子?
黎阳
2005.12.29
苏联卫国战争中,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被德军围困达900天,有几十万人被饿死。希特勒命令德军不接受列宁格勒任何形式的投降,这座城市必须从地球上抹掉。列宁格勒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征用了一切必须的资源,实行了极其严格的计划配给制度,整个城市的一切都被纳入了保卫城市这个总目标。任何违背此目标的活动都被取缔禁止。结果,列宁格勒终于坚持到了解围,获得了生存。不管是前苏联人还是今天的俄罗斯人,无不以此为荣。
如果有人跑出来说:列宁格勒围城期间实行的计划配给制度是“僵化的、落后的经济制度”、“靠强制的权力让人们接受某种价值观”、“绝对平均主义”、“扼杀了民主自由”、“妨碍了创新精神”、“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闭关自守,封建锁国”、“应该放弃抵抗,争取双赢”、“拒不投降饿死了人,必须追究城防当局的责任”……结果将会如何?放在了和平时代的今天,谁这样鼓噪谁只会被认为是在无理取闹。但如果是在围城期间,谁鼓吹这一套谁就活该被枪毙。因为这是在直接配合敌军攻城。
处于被包围状态的城市不得不施行的经济措施是“围城经济”。一切都是为了整个城市的生存。凡对此说三道四者必定是图谋里应外合消灭城市的奸细。
毛泽东的中国从一诞生起就一直处于“围城状态”,等同于一个放大了的“列宁格勒之围”。对中国的封锁包围严厉到什么程度?飞机轰炸,军舰封锁,冻结帐户,禁止贸易……无所不用其极。1962年《人民日报》曾刊登一则新闻:美国政府禁止加拿大从中国进口的酱油对虾假道美国运往加拿大。《人民日报》为此还登了一首讽刺诗:“酱油对虾过境,美国政府不准。奇闻轰动加拿大,讽刺外加责问……试看对虾其人,实在可怕得很,头脑一煮便赤化,可见思想不稳。再看酱油颜色,更是红得发紫…铁幕高悬白宫,将军草木皆兵。如此封锁禁运,世界史上笑柄。”而不准商品过境还只不过是小菜一碟。当中国从国外买粮救灾时,美国政府不但否决了美国商人向中国出口粮食的申请,而且阻止美国的盟国向中国出口粮食,因为粮食是“战略物资”。
被包围、被封锁的中国不得不实行了“围城经济”:一切为了“围城”整体的生存,一切纳入保卫国家的整体计划,为此不得不实行计划经济,不得不集中一切资源用于对保卫“城市”最关键、最必须的基础建设和防务设施,不得不压缩一切非绝对必要的消费,不得不实行配给制度……总之一切措施都不比当年为保卫列宁格勒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更出格。
处于“围城”状态的中国不但没有垮台,而且越来越壮大:从一盘散沙变成一个组织严密的社会;实现了全民人人有业可谋、有人关心、少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从无到有建立了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彻底改变了“有国无防、任人摆布”的局面,有效地保卫了除台湾以外的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掌握了核武器和导弹技术,令一切图谋来犯之敌望而却步……而这一切都是在被严密包围被严密封锁的“围城”条件下完成的,在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最严酷情况下完成的。一切成果都实实在在百分之百地属于中国人自己,中间没有任何花样,任何水分。(哪象今天的“精英”,专门靠借贷,靠举债,靠从别人那里赊来点花里胡哨的的东西装点门面,活象穿着借来的燕尾服冒充贵族阔佬的小丑,全身上下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没几样。)这难道不是人间奇迹?处于“围城”状态下的任何国家、任何城市谁曾取得过如此成就?
处于“围城”状态的毛泽东没有样样都简单采取“围城”状态的列宁格勒那样严厉的军事管制措施,而是尽量创造出民主气氛,允许不同人发表不同意见。但是一伙“精英”们却借机闹政变,要共产党下台,取消“围城经济”,取消为了保卫“围城”而采取的一切必要的管制措施。敌军大兵压境虎视眈眈,他们却要搞“自由化”,要罢免“城防司令”,开城投降。如果这发生在“围城”状态的列宁格勒,这些人必然被当成敌军内应而就地枪决。但处于“围城”状态的毛泽东的中国却只把他们划为右派管制起来,照样给生活出路,照样对其家属子女一视同仁,允许他们象其他人一样享受教育、医疗、就业等权利。(对比今天,“精英”们可曾给下岗工人、失地农民和普通老百姓及其子女安排过任何出路?)要清楚,处于被包围被封锁的国家本质上说就是处于战争状态。在战争状态企图鼓噪推翻共产党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是政变,是可以当场就地处决的死罪。毛泽东没有开杀戒,难道不是宽宏大量?是非曲直难道还不简单明了吗?
正因为外部敌人对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封锁包围彻底失败了,所以才不得不解围,中国才得以从“围城经济”转向“解围经济”。不过说是“解围”,实际只解了一部分,关键地方如核心技术军事装备等等照样封锁禁运,包围圈依然照旧。即使解围的地方也没闲着,处处留下了“特洛伊木马”,里边暗藏伏兵,任务是趁人不备时出来消灭整个城市的防卫力量,为外敌卷土重来一举破城预做准备。等一些中国人以为“围城”状态结束、可以自由开放搞“解围经济”时,这些伏兵立刻冒了出来,摇身一变,个个成了“改革精英”、“主流经济学家”,到处指手画脚,大骂毛泽东的“围城经济”:“僵化落后的经济制度”、“靠强制的权力让人们接受某种价值观”、“绝对平均主义”、“扼杀了民主自由”、“妨碍了创新精神”、“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闭关自守,封建锁国”、“应该放弃抵抗,争取双赢”、“拒不投降饿死了人,必须追究责任”……“围城”与世隔绝,不说是因为敌人的包围封锁,却一口咬顶是“守城”的“闭关自守、封建锁国”;“围城”之内饿死了人,不骂“围城”的敌人,却骂“守城”的将士;守“城”有罪,因为这妨碍了“精英”们跟“围城”之敌的“交流开放”,妨碍了“围城”之敌杀进“城”来再来一次全国性的“南京大屠杀”;修建城防工事有罪,因为这妨碍了“精英”们修建高级宾馆、“酒池肉林”;建造坦克有罪,因为坦克不如豪华小轿车舒适省油,“效率低下”;建造“两弹一星”有罪,因为这吓得图谋攻城之敌不敢乱动,耽误了“精英”们的里应外合;实行配给计划经济有罪,因为这妨碍了“精英”们囤积居奇,投机倒把……总之功成了罪,罪成了功,黑的成了白的,白的成了黑的,一切是非曲直全被这帮打着“改革精英”旗号的敌人伏兵彻底颠倒。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是不是被包围的“围城”?处于“围城”状态的中国怎么可能“对外开放”?处于“围城”状态的中国是不是必须实行“围城经济”?不是毛泽东坚守“围城”成功,怎么可能胜利“解围”?没有毛泽东“围城经济”的成功在先,怎么可能有后来“解围经济”的发展机遇?承认这些历史的常识并不需要多深的知识,多高的文凭,只需要一点点起码的实事求是。“主流经济学家”们既然号称“精英”,自然不会不知道这些。但是他们明明知道这一切,却故意颠倒黑白。因为他们是骗子。他们需要的不是承认事实,而是歪曲事实,以便借“改革”之机搞诈骗。他们的“改革”是一伙骗子“精英”搞的骗子“改革”,目标是让中国彻底解除武装,从此再也不设防,再也无法守住“围城”,任凭别人自由征服。
“主流经济学家”们只要一听到有人为毛泽东的“围城经济”辩护,就忍不住要冷笑一声发难:“既然你说毛泽东时代那么好,那你为什么不回到毛泽东时代去?为什么不回到样样凭票的计划经济时代去?”面对这一声冷笑,我的答复是冷笑三声:
1.只要中国再出现“围城”的形势,只要中国人还是“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拒绝放下武器承受又一个全国性的“南京大屠杀”,则中国就不得不回到“围城经济”即计划经济。那时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必须回到“一切凭票”的时代。你不愿意就强迫你。你敢反抗就消灭你。不信?试试看!
2.既然18岁比80岁好,那80岁的人为什么不回到18岁去?
3.既然“小姐”“三陪”的收入比普通正当工作的工资高,那么如此发问者的母亲妻子姐妹女儿们为什么不去当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