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us2002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6-07-17
- 消息
- 26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http://www.711weiquan.org/news/news01.htm
“为了华人的尊严” ―― 7.11 辱华事件系列报道之一: 初访维权会
书包厂维权委员会[加拿大蒙特利尔“711辱华事件”] www.711weiquan.org 2007年7月16日
----------------------------------------------------------------------------------
2006 年 7 月 16 日下午 1 时,蒙特利尔市某公园。
当十二位维权会成员陆续出现时,很难叫人把眼前这些鲜活的形象和网络 ID 对应起来。但是,从他们脸上,可以清晰地读到自信、坚毅、乐观和团结。经过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三名女士、九位男士、他们的家属以及支持者组成的 7.11 辱华事件首次维权议事会正式开始。
七月蒙城,骄阳似火。坐在公园长凳上的与会者却热情高涨,讨论激烈。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他们,原本不曾相识,并不熟稔,但基于共同的信念,他们最终走到一起:面对任何极端的民族侮辱,必须果断地站起来全力反击,坚决捍卫华人的名誉与尊严 !
7.11 辱华事件回放
十二位维权会成员,亦即 7.11 事件的现场当事人,详细回忆了当天事发经过。
当日中午 1 点 30 分,在位于蒙特利尔西岛机场附近的书包厂的生产车间内,公司负责人A和监工B,命令公司内大约 30 至 40 名华人员工放下手中工作,聚集到一起开会。 A首先问下面的是不是全是中国人,并责令监工再到生产线上核实是否所有华人员工都已到场。然后,他指派了公司内的一位中国职员担当翻译。
一切就绪后,A开始了训话,他语速很慢,发音夸张,神态粗鲁傲慢,告诫在场者说他非常不高兴,更不是在开玩笑。 “We live in Canada, not China!” ( 我们住在加拿大,而不是中国 !) ,A这样提醒到,随后便展开了长达三四分钟的激烈言辞,教育华人员工一定要每天洗澡,要用香波洗头,方便以后要冲厕洗手,更不能把尿撒到地上。接下来, A夹杂着英文粗口继续训话,在讲到餐厅时,他高声警告 : “This is my kitchen!”( 这是我的厨房 !) ,然后愤怒并一字一顿地叫道 : “YOU…CHINESE…EAT…LIKE…PIGS!!!” ( 你们中国人吃饭像猪 !!!) ,并催促翻译立即翻出原话。
听到这句话,在场的所有华人员工全部震惊了。就在翻译也不知所措时,一名反应迅速的血性男青年,由于无法忍受这样的侮辱,手指A ,粗口反驳。A没想到竟敢有人奋起反抗,于是愤怒出奇,高声对该员工叫到“ Out!” ( 滚出去 !)
此时,所有听懂了这句威胁的员工群情激愤,一起上前找他理论。A和监工B见状居然连续高喊 “Out!!!” ( 滚出去 !!!) 。这时大家纷纷走出车间,决定不再为他工作,相继离开工厂回家。在离开车间过程中,公司雇员C还告诉一名女性,让她永远别再回来。
维权伊始
回家路上,华人员工们义愤填膺,当时就有九名员工下定决心向A的侮辱言行讨个说法。在地铁站转车时,他们遇到了另外几名工友,商量好次日一早去公司找A 。当晚,他们还在蒙城华人网上发贴,征集号召在场当事人参加维权行动。
7 月 12 日清晨 7 点 40 分左右,很多华人员工来到公司门口,商讨运作方案。他们认为,A把卫生间和餐厅问题全部归罪于华人员工,本身就缺乏依据。首先,这些公共场所向公司内所有员工开放,除了华人外,其他族裔员工均可使用。更不能理解的是,卫生间门上只有用中文标写的提示 “ 请保持厕所清洁 ” ;其次,公司没有合理的清洁管理制度,餐厅卫生状况堪优,甚至可以看到飞虫;再者,A只召集华人员工开会,并以侮辱性言辞进行特别教育,是严重的种族歧视和侮辱行为。
基于上述理由,华人员工们积极总结交涉方案,有的员工还在纸上写上 “ 中国人别丢祖宗的脸 ” 的字样,贴到自己的车窗上,并对昨天缺席和不知情的其他华人员工进行宣传。最终,员工们对公司提出了四条要求: (1) A必须向全体受到伤害的中国员工书面道歉; (2) 改善就餐环境,指定专人每日清洁; (3) 指定监督员,并明确其工作职责; (4) 给予中国员工适当精神补偿。
要求递交到公司后,监工B解释说负责人 A因出差多伦多不能到场。随后A的女婿和父亲出面,说他们都是好人,都热爱中国人等等,但丝毫没有 “I apologize” 或 “I am sorry” ( 道歉或对不起 ) 之类的言语,并且只同意接受员工提出的第 (2) 和第 (3) 项要求。对于第 (4) 项要求,他表示如果员工今天返工,可以补上昨天罢工的工资和提早计算本日工资,对于第 (1) 项要求,则完全不予接受。
初战告捷
由于维权受挫,在场的华人员工随即离开公司,并考虑寻求蒙城华人机构和团体的帮助。中午时分,有十一位当事人来到蒙城华人服务中心,中心为他们提供了会议室,并介绍了相关政府部门和劳工准则的内容,同时联系了魁省人权委员会。在获得了宝贵信息后,当日下午维权员工们成功地在人权委员会立案,人权委员会将于近期对 7.11 事件展开调查。
团结就是力量
成功踏出维权第一步,十一位当事人倍受鼓舞,他们希望可以联系到更多的事件目睹者参与进来,共同捍卫民族尊严。 7 月 12 日晚,他们在网上发表了“书包厂维权委员会”的贴子,并写到 :
“ 书包厂维权委员会成立了。目前我们有 11 位成员。
我们利用一天的时间走访了相关的部门,获得了很大的支持。我们对我们的维权行动信心十足。我们的宗旨是为以后在那里工作的中国人创造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目前我们正在起草相关的文件递交有关部门。希望我们的行动能够帮助所有在这里工作的中国人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
如果你也是一位受害者,如果你愿意加入我们的队伍,请发邮件 shubaochangweiquan@yahoo.com.cn
我们需要你们的支持 !”
维权委员会的贴子一经发表,立即引发了当地华人的积极支持,网络点击率激增。很多华人纷纷留言,有的讲述被歧视的经历和解决经验,有的撰写致加拿大总理书,有的勇跃呼吁倡议资助捐款,有的提供维权建议,还有的把事件转发其他华人论坛,并被华文报纸登载。
网络上的支持精彩纷呈,激愤人心。用一位网友的话来说, “ 团结起来力量大,让我们同 ‘ 一盘散沙 ' 说再见吧。 ”
维权会在行动
背后有如此强大的社会支持,维权会成立之初的十一位成员信心更加坚定,他们经常打电话,相互鼓励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
于是,在这样一个骄阳似火的下午, 7.11 辱华事件维权会成员和他们的支持者们,围坐在公园木桌前,逐项落实下期行动方案:推选代表人,筹备设立公众捐款账户及管理规则,任命新闻发言人,联系律师启动诉讼程序,策划街头募捐等等。
“ 我们现在所做的,已经不是一个工厂的事情了,它关系到所有华人的尊严。当我们老了的时候回头看,就可以知道它的意义所在。 ” 一位成员感言。
是的,我们所走的是一条陌生的路,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是一条背负信任为民族尊严权利而战的正义之路。
我们需要您的支持,请联系我们,加入我们的维权之路。我们将于近期公布接受捐款账户。
“为了华人的尊严” ―― 7.11 辱华事件系列报道之一: 初访维权会
书包厂维权委员会[加拿大蒙特利尔“711辱华事件”] www.711weiquan.org 2007年7月16日
----------------------------------------------------------------------------------
2006 年 7 月 16 日下午 1 时,蒙特利尔市某公园。
当十二位维权会成员陆续出现时,很难叫人把眼前这些鲜活的形象和网络 ID 对应起来。但是,从他们脸上,可以清晰地读到自信、坚毅、乐观和团结。经过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三名女士、九位男士、他们的家属以及支持者组成的 7.11 辱华事件首次维权议事会正式开始。
七月蒙城,骄阳似火。坐在公园长凳上的与会者却热情高涨,讨论激烈。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他们,原本不曾相识,并不熟稔,但基于共同的信念,他们最终走到一起:面对任何极端的民族侮辱,必须果断地站起来全力反击,坚决捍卫华人的名誉与尊严 !
7.11 辱华事件回放
十二位维权会成员,亦即 7.11 事件的现场当事人,详细回忆了当天事发经过。
当日中午 1 点 30 分,在位于蒙特利尔西岛机场附近的书包厂的生产车间内,公司负责人A和监工B,命令公司内大约 30 至 40 名华人员工放下手中工作,聚集到一起开会。 A首先问下面的是不是全是中国人,并责令监工再到生产线上核实是否所有华人员工都已到场。然后,他指派了公司内的一位中国职员担当翻译。
一切就绪后,A开始了训话,他语速很慢,发音夸张,神态粗鲁傲慢,告诫在场者说他非常不高兴,更不是在开玩笑。 “We live in Canada, not China!” ( 我们住在加拿大,而不是中国 !) ,A这样提醒到,随后便展开了长达三四分钟的激烈言辞,教育华人员工一定要每天洗澡,要用香波洗头,方便以后要冲厕洗手,更不能把尿撒到地上。接下来, A夹杂着英文粗口继续训话,在讲到餐厅时,他高声警告 : “This is my kitchen!”( 这是我的厨房 !) ,然后愤怒并一字一顿地叫道 : “YOU…CHINESE…EAT…LIKE…PIGS!!!” ( 你们中国人吃饭像猪 !!!) ,并催促翻译立即翻出原话。
听到这句话,在场的所有华人员工全部震惊了。就在翻译也不知所措时,一名反应迅速的血性男青年,由于无法忍受这样的侮辱,手指A ,粗口反驳。A没想到竟敢有人奋起反抗,于是愤怒出奇,高声对该员工叫到“ Out!” ( 滚出去 !)
此时,所有听懂了这句威胁的员工群情激愤,一起上前找他理论。A和监工B见状居然连续高喊 “Out!!!” ( 滚出去 !!!) 。这时大家纷纷走出车间,决定不再为他工作,相继离开工厂回家。在离开车间过程中,公司雇员C还告诉一名女性,让她永远别再回来。
维权伊始
回家路上,华人员工们义愤填膺,当时就有九名员工下定决心向A的侮辱言行讨个说法。在地铁站转车时,他们遇到了另外几名工友,商量好次日一早去公司找A 。当晚,他们还在蒙城华人网上发贴,征集号召在场当事人参加维权行动。
7 月 12 日清晨 7 点 40 分左右,很多华人员工来到公司门口,商讨运作方案。他们认为,A把卫生间和餐厅问题全部归罪于华人员工,本身就缺乏依据。首先,这些公共场所向公司内所有员工开放,除了华人外,其他族裔员工均可使用。更不能理解的是,卫生间门上只有用中文标写的提示 “ 请保持厕所清洁 ” ;其次,公司没有合理的清洁管理制度,餐厅卫生状况堪优,甚至可以看到飞虫;再者,A只召集华人员工开会,并以侮辱性言辞进行特别教育,是严重的种族歧视和侮辱行为。
基于上述理由,华人员工们积极总结交涉方案,有的员工还在纸上写上 “ 中国人别丢祖宗的脸 ” 的字样,贴到自己的车窗上,并对昨天缺席和不知情的其他华人员工进行宣传。最终,员工们对公司提出了四条要求: (1) A必须向全体受到伤害的中国员工书面道歉; (2) 改善就餐环境,指定专人每日清洁; (3) 指定监督员,并明确其工作职责; (4) 给予中国员工适当精神补偿。
要求递交到公司后,监工B解释说负责人 A因出差多伦多不能到场。随后A的女婿和父亲出面,说他们都是好人,都热爱中国人等等,但丝毫没有 “I apologize” 或 “I am sorry” ( 道歉或对不起 ) 之类的言语,并且只同意接受员工提出的第 (2) 和第 (3) 项要求。对于第 (4) 项要求,他表示如果员工今天返工,可以补上昨天罢工的工资和提早计算本日工资,对于第 (1) 项要求,则完全不予接受。
初战告捷
由于维权受挫,在场的华人员工随即离开公司,并考虑寻求蒙城华人机构和团体的帮助。中午时分,有十一位当事人来到蒙城华人服务中心,中心为他们提供了会议室,并介绍了相关政府部门和劳工准则的内容,同时联系了魁省人权委员会。在获得了宝贵信息后,当日下午维权员工们成功地在人权委员会立案,人权委员会将于近期对 7.11 事件展开调查。
团结就是力量
成功踏出维权第一步,十一位当事人倍受鼓舞,他们希望可以联系到更多的事件目睹者参与进来,共同捍卫民族尊严。 7 月 12 日晚,他们在网上发表了“书包厂维权委员会”的贴子,并写到 :
“ 书包厂维权委员会成立了。目前我们有 11 位成员。
我们利用一天的时间走访了相关的部门,获得了很大的支持。我们对我们的维权行动信心十足。我们的宗旨是为以后在那里工作的中国人创造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目前我们正在起草相关的文件递交有关部门。希望我们的行动能够帮助所有在这里工作的中国人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
如果你也是一位受害者,如果你愿意加入我们的队伍,请发邮件 shubaochangweiquan@yahoo.com.cn
我们需要你们的支持 !”
维权委员会的贴子一经发表,立即引发了当地华人的积极支持,网络点击率激增。很多华人纷纷留言,有的讲述被歧视的经历和解决经验,有的撰写致加拿大总理书,有的勇跃呼吁倡议资助捐款,有的提供维权建议,还有的把事件转发其他华人论坛,并被华文报纸登载。
网络上的支持精彩纷呈,激愤人心。用一位网友的话来说, “ 团结起来力量大,让我们同 ‘ 一盘散沙 ' 说再见吧。 ”
维权会在行动
背后有如此强大的社会支持,维权会成立之初的十一位成员信心更加坚定,他们经常打电话,相互鼓励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
于是,在这样一个骄阳似火的下午, 7.11 辱华事件维权会成员和他们的支持者们,围坐在公园木桌前,逐项落实下期行动方案:推选代表人,筹备设立公众捐款账户及管理规则,任命新闻发言人,联系律师启动诉讼程序,策划街头募捐等等。
“ 我们现在所做的,已经不是一个工厂的事情了,它关系到所有华人的尊严。当我们老了的时候回头看,就可以知道它的意义所在。 ” 一位成员感言。
是的,我们所走的是一条陌生的路,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是一条背负信任为民族尊严权利而战的正义之路。
我们需要您的支持,请联系我们,加入我们的维权之路。我们将于近期公布接受捐款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