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宫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spsun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spsun

知名会员
注册
2004-06-14
消息
498
荣誉分数
10
声望点数
128
加拿大渥太华“中华文化宫”将于明年7月开放


新华网渥太华7月13日电(记者 杨士龙)加拿大渥太华“中华文化宫”将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届时加拿大首都地区的4.4万多华人将首次拥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

大 家 意 ? 如 何?
 
最初由 spsun 发布
加拿大渥太华“中华文化宫”将于明年7月开放


新华网渥太华7月13日电(记者 杨士龙)加拿大渥太华“中华文化宫”将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届时加拿大首都地区的4.4万多华人将首次拥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

大 家 意 ? 如 何?
any more info on this?
 
渥太华中华会馆主席黄兴中在中华大厦举行的会议上,代表由中华会馆、华联会、大专校友会等社团领袖组成的文化宫筹建小组,向各华人社团领袖以及联邦议员和渥太华市政代表等详细汇报了有关未来文化宫筹建目的、选址、融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建议案。 根据此建议案,成立文化宫的目的在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促进加中文化交流,为华人社区和其他族裔社区提供服务,进一步促进加拿大特别是首都地区多元文化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建成后,文化宫作为一个非赢利机构,将由一个不拿任何报酬的董事会负责管理。

文化宫将在位于渥太华市中心的一座教堂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总面积约1.5万平方英尺(1平方英尺等于0.092平方米)。届时文化宫将拥有一个可容纳350人的礼堂以及分别可接纳百人以上的体育馆和餐厅。购置和装修费用约需100万加元,需要各华人社团群策群力,通过争取加三级政府支持、各界人士捐助以及华团自筹等三种方式筹集。如果一切顺利,文化宫将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黄兴中表示,现在是建立渥太华中华文化宫的时候了,因为无论是多伦多、温哥华等居住着数十万华人的大城市,还是只有两万多华人的温尼伯那样的偏远城市,都已先走一步兴建了华人文化中心或文化宫,不仅发扬了中华文化,丰富了当地华人的生活,也为促进国家和谐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建议案得到了出席会议的近50位华人社团领袖的赞同。国粤语协会的邝少红老人说,老一辈的华侨集资捐资兴建了中华会馆,使他们这一代人受益匪浅。现在他们当然有责任团结一致,努力为下一代建设一个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
 
thank u so much

it's very kind of you
 
最初由 spsun 发布
加拿大渥太华“中华文化宫”将于明年7月开放


新华网渥太华7月13日电(记者 杨士龙)加拿大渥太华“中华文化宫”将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届时加拿大首都地区的4.4万多华人将首次拥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

大 家 意 ? 如 何?

又有一个机会让整天不务正业(中介人居多),自封爱国侨领的人们有个场所来骗取新移民的钱!

不知道又会有多少人从中捞到多少好处.
 
Re: Re: 中华文化宫

最初由 dx2004 发布


又有一个机会让整天不务正业(中介人居多),自封爱国侨领的人们有个场所来骗取新移民的钱!

不知道又会有多少人从中捞到多少好处.
unfortunately, there is always a story behind a story. bad people always live on good people.
 
Re: Re: 中华文化宫

最初由 dx2004 发布


又有一个机会让整天不务正业(中介人居多),自封爱国侨领的人们有个场所来骗取新移民的钱!

不知道又会有多少人从中捞到多少好处.
it's true. they can also get money from the government.文化搭台,经贸唱戏,that's what they call it.
 
Re: Re: 中华文化宫

最初由 dx2004 发布


又有一个机会让整天不务正业(中介人居多),自封爱国侨领的人们有个场所来骗取新移民的钱!

不知道又会有多少人从中捞到多少好处.

多句嘴。我觉得最近这些年,咱们同胞之间的互相信任是越来越少了。

记得李敖在北大说,过去那个彬彬有礼的北京没有了,变成了处处设防的北京。

唉,都是被骗怕啦!

可是我觉得,要是老这么互相怕下去,总不是个事儿。得从什么地方找点儿互信回来。要是大家都不信同胞,只信洋人,最后的结果,怕是每个人的信用都没有了。

这个文化中心的事,我该算是知道一点--因为那房子是个老房子,发起这事的几位为了保险起见,事先曾找我去看了看。就我知道的说两句吧。

首先,人家是打算用一个非盈利组织来管理这个产业的。当然也是非得这么做不可,不然财产过户都是问题。


先说非盈利组织。这里对非盈利组织的管理很严。我曾做过一个非盈利组织的理事会秘书。注册的时候,要附上组织的bylaw,有固定地址(不是随便买个邮箱就行的),每个理事都得填表签名。政府每年都要求上报理事的变动情况和general meeting的minutes,报税的要求也和一般公司不一样(我不太清楚具体怎个不一样,不过确实是很严,稍不小心便会被查)。所有理事们都不能从中取利,也就是说,白干,一点钱都不能挣。

除此之外,理事们,像其他corporation一样,对组织的运作要有liability。怎么说呢?譬如这个组织赔了钱想关门,没那么容易。理论上说每个理事都有责任,可是法庭只要逮着一个理事,得,您就全兜着吧。至于如何找到其他理事,那是你自己的事。

在这个社会,非盈利组织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各种相关法规已经是挺完善的了,想通过搞非盈利组织的办法给自己捞好处不那么容易。特别是一个刚刚成立没有credit的组织,想给个人捞好处?那风险怕是不比贩毒低。

哪位要是想多知道点儿非盈利组织的事,可以去图书馆查Not-for-profit Incorporator's handbook, ISBN 0-7778-7167-X,安省政府出的。更多的东西,还可以去翻Canada Corporations Act。还有,那些做专业的朋友们,有好多都和各种各样的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有些瓜葛,对其中利害,当比我更清楚。

再说从政府弄钱。要政府的钱真的没那么容易。首先,空手套白狼那买卖,是一百年前就被那些冒险家们玩剩下的。有兴趣的,可以翻翻马尼托巴的历史。现在的行情是,你自己不出血,没人愿意给你输血。即便是人家给了你钱,你每一分钱是怎么花的,人家都可以管可以查--甚至可以包括理事们的私人财务情况。就连咱们那位前总理克里钱散出去的钱,不是也都给查了个底儿掉?

说到好处,钱的好处是捞不到了(不然,我做这么多年BOD早该发啦:))。也许办这事的人能给自己捞个好名声?可是在咱们同胞圈子里,谁敢说你卖了力气做了事情以后,能不给自己闹个坏名声?没人做事,或是说没人做负责的事,其实和海外华人圈里的这种文化挺有关系。我刚来的时候不知深浅,也做过点出头的事情,后来是再也不敢了。

最后,这事儿是好还是坏?我觉得要看事情怎么办。要是办砸了,就是坏事。要是觉得它对咱们都还有些好处,比如咱们能有个地方少花些钱来打球看电影什么的,不妨参与进来一起办。当然,对个人,对眼下,这里也许没什么特别吸引人好处。可是回到我开头说的,能不能拿这个没什么好处的事开个头,找回点互信呢?

比如我可以给他们大概看看这房子,往后再帮忙找个commercial property inspector什么的。

那些对钱不放心的,可以抽空看看人家公布的财务报告什么的然后提出具体的疑问;对人不放心的,可以自己去申请当理事参与管理什么的,等等。总之,要是关心的人多了,哪怕多就具体问题吵些个架骂些个娘呢,也胜过笼统的一句“不知道又会有多少人从中捞到多少好处”。若大家总这样说,最后便总是那些给自己捞好处的人打着“侨领”的招牌到处晃荡,而真办事的人,受过几回冤枉累挨过几回冤枉骂,便再不肯出头了。

唉,所谓一盘散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人出头。人,别管白的黑的,多半还不像我一般,天生是沙?可这沙和水泥石头拌在一起,硬着呐。

我这当沙子的,还是愿支持那些水泥,让他们接着做水泥。还有那些石头我也支持,让他们接着做石头--哪怕是砸我两下呢。这样大家混在一起还是混凝土。要是都如我一般风化成了沙子,那最后倒霉的,还是我这粒沙子。

当然,我可能过于理想,也可能过于乐观,甚至还会有人觉得我过于悲观呢?那都无关紧要。
 
大家总是对社团领导有些看法.我认识的这些人都是很不错的,他们是陪钱,陪时间还挨骂.其实他们是在做义工.大家在国外生活要多一些公益心.对为社区活动工作的人多一些信任.有什么想法直接交流.不要这样反感比较好.否则国人在这里做事情真是很难的.被本地人看不起.老说我们不团结.
 
肺腑之言

可以看得出, 基础墙先生是位正人君子。
 
我 有 同 感 ?

这些人都是很不错的,他们是陪钱,陪时间还挨骂.其实他们是在做义工.大家在国外生活要多一些公益心.对为社区活动工作的人多一些信任.有什么想法直接交流.不要这样反感比较好.否则国人在这里做事情真是很难的.被本地人看不起.老说我们不团结.

希 望 大 家 支 持 他 ? 。 ? 加 他 ? 的 活 ? 就 好 。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