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ctv.com/program/hxla/20051127/100320.shtml
台湾海峡通道的三种方案受关注
主持人 李峰:欢迎继续关注《海峡两岸》。中国交通部规划的未来20年国家高速网规划中,有一条从北京到台北高速公路,在北京到台北的高速公路中难点部分是连接台湾海峡的通道,近日来自海峡两岸的30多名学者聚会福州,进一步地探讨了建设台湾海峡通道的方案,专家设计出了北、中、南三种方案,那么这三种方案通道实施的可能性有多大?北京到台北的高速公路何时能够建成?台湾海峡通道建成之后对于海峡两岸的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了两位专业人士来为您共同分析这个话题,他们是清华大学二十一世纪发展研究院台湾海峡隧道论证中心的主任吴之明教授,欢迎吴教授的光临。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台湾海峡隧道论证中心主任 吴之明: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这位是副主任巫永平先生,欢迎巫教授的光临。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台湾海峡隧道论证中心副主任 巫永平:主持人好,大家好。
目前海峡两岸专家已经设计出三种台湾海峡通道的方案,分别是:
北线方案:福清经平潭岛到台湾新竹,长约122公里;中线方案:由莆田笏石经南日岛到台湾苗粟,全长约128公里;南线方案:由厦门经金门到澎湖最后到台湾嘉义,全长约174公里。有关专家认为,从地质结构稳定和隧道长度方面综合考虑,北线方案,是建造台湾海峡隧道最经济、最有可能的方案。北线方案就是在福建福清和平潭岛之间兴建大桥,再由平潭岛挖海底隧道至台湾新竹,将福州与台北连接起来。目前连接福清与平潭岛的平潭海底大桥项目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正式立项。据专家介绍说,台湾海峡通道将是世界上最长、建设难度最大的海峡通道。据了解,2005年初,中国交通部公布了今后20年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其中包括从北京到台北的高速公路,这意味着台湾海峡通道建设已列入国家交通规划。
主持人 李峰:首先我要请问吴教授,我知道最早提出在台湾海峡之间建立这样一个直通的通道,这个方案是您提出来的,而且早在1996年。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设想呢?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台湾海峡隧道论证中心主任吴之明:我是在1996年我去英国去考察,那时候英吉利海峡隧道刚刚投入运行,当时我考察了以后做了一个案例,回来我觉得很有启发,所以写了英吉利海峡隧道的经验教训和二十一世纪工程中国的台湾海峡隧道构想,那么这个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响, 1998年我们清华大学和台北大学,还有福建省的交流中心等许多单位一起组织了第一次的研讨会,这个事有了逐步的进展。
主持人 李峰:这样的方案,到现在算起来已经有将近10年的时间,中间经过反复的论证,您刚才提到这次研讨会已经是第5次了,那么目前这个方案进展到了什么样的状况?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台湾海峡隧道论证中心主任吴之明:目前已经被交通部、被福建省的领导、发改委就觉得这个是一个可能的方案,并不是一个天方夜谭,纳入了国家的规划,并且福建省已经将这个列入“十一五”的规划,提交给国家,等待国家发改委的审批,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进展。
主持人 李峰:我们从交通部近日公布的国家高速网的建设规划当中,明确地看到了现在要从北京建设到台北的一条高速公路,那么我们知道从北京到福州这样的一段路线的建设可能并不是一个难题,难题会是在后面一段,那么具体这样一个关于建设从北京到台北的高速公路网这样一个计划是什么样的状况呢?给我们介绍一下。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台湾海峡隧道论证中心副主任巫永平:在这个高速公路网建设过程中,我们看到从北京到福州这个高速公路大概基本上贯通,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台湾内部高速公路网也是很成熟的,现在剩下的难度就是从大陆的这边到海峡的那边,通过什么方式把两岸连接起来?现在就提出了一个海峡通道的问题,台湾海峡通道的问题。
主持人 李峰:对于这样的一个设想专家有很多的论证,也提出了多种方案,那么目前是提出了三种方案。那么这三种方案具体是怎么回事呢?跟我们介绍一下。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台湾海峡隧道论证中心主任 吴之明:当时我们提出来三条,北线、中线、南线,北线是从大陆一直到福清,经过平潭是一个岛屿,再到台湾的新竹;中线是从大陆一侧的莆田经过南日岛到台湾的台中附近的苗栗。那么南线是从厦门经过金门、澎湖列岛然后到台湾的嘉义,那么总的来看北线距离最短的。它的海上的直线距离是128公里,加上两端的延伸连接部分我们估计这个工程在144公里的通道。那么中线和南线就要更长一些。
主持人 李峰:那么从直线距离看还是北线是最短的,那么您比较倾向于哪条线路?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台湾海峡隧道论证中心主任 吴之明:北线的好处虽然不仅仅是它的距离比较短,它离开福州和台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比较近,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说它从台湾海峡地质构造和地震的情况来说,莆田以北相对来讲是要对工程的建设和将来的运行是要更加有利一些。而莆田以南地质构造和地震强度会更大一些。地质构造也更复杂一些,那么中线和南线也有它一定的好处,所以我们目前也不能完全排出。
主持人 李峰:那么目前就是说中线和南线,它们各自有哪些优势呢?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台湾海峡隧道论证中心主任吴之明:中线在这个地方有一个浅滩,所以利用这个浅滩在建造通道的时候,比如说做一个人工岛,或者进行通风,进行施工的开挖,增加的工作面会有一定好处。南线也是经过金门岛、澎湖岛这些岛屿对我们的建设施工工程的通风、开挖都会带来一些方便,另外如果这个线路建设以后,对这些岛屿的开发利用也是会有好的影响。
主持人 李峰:受益面也会非常大一些,那目前从中线和南线,它各自的长度达到多少?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台湾海峡隧道论证中心主任 吴之明:中线的长度是在147到200公里之间,因为这是一条可能还会其它的,那么南线是最长的,南线在240到250公里。
主持人 李峰:那么目前这几个通道它主要的结构是什么呢?主要是海底隧道部分还是有跨海大桥部分?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台湾海峡隧道论证中心主任吴之明:要讲这个问题,从海上的连接通道应该说有多种方案,从工程上。一种是海面上高架桥梁,第二种就在海面上的轮渡,第三种是在海里面、海中间的叫悬浮式隧道;再有就是海底的叫沉管,是一个管道沉在海底,再有在海底底下的,通过岩层里面挖掘出来的,我们叫掘进式的隧道。所以这几个层次,再有还有海堤,就是把整个海堤起来。那么我们初步的学者大家研究的意见,海梯不可取,这样对整个的海洋的环境、生态的改变太大,影响太大。专家在讨论当中比较倾向的就是桥、隧结合,以隧道为主,因为海底部分隧道对于航运的影响最小,那么像这些岛屿部分有可能建设一些桥梁跨越。
主持人 李峰:我们现在以北线为例,怎么来实现桥和隧道相结合,比如说在哪一段修桥?哪一段铺设海底的隧道呢?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台湾海峡隧道论证中心主任 吴之明:从福建省的大陆,可能是福清到平潭,还可能是从长乐到平潭,这一段有可能建造桥梁。那么从平潭这个岛屿到台湾的新竹这一段有可能需要海底的隧道来建设,所以这个是结合起来的。
主持人 李峰:刚才吴主任是从工程的角度来为我们分析了建立这样的一个通道的可行性,以及价值,那么我知道是邬主任是研究经济的,那么从经济学的角度您怎么来看,如果建立这样一个通道实现了的话,这样一个构想实现的话,究竟会给两岸的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台湾海峡隧道论证中心副主任巫永平:通道建成以后我们把台湾纳入我们的整体经济空间来,可能会形成一个海峡经济区,包括海峡两岸,对岸是台湾,这边是福建,甚至内陆,包括江西临近的省,这对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国的市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必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它的意义很重要。第二从台湾的角度来说,两岸现在的经贸联系非常密切,货物的往来还有人员的往来非常多,每年到目前为止每年的货物往来大概是,仅仅是双方的贸易往来已经有几百亿,所以这个几百亿当然以后有“三通”,但是“三通”我们知道是水上的、天空的这些联系,除了这个我们还应该有一个全天候的联系的方式,不受气候、时间、天气的影响,海峡通道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它对加强两岸的经济关系,增加两岸货物的往来,人员的往来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李峰:那据您目前的估算要建造这样的一个通道它预计的花费会是多少?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台湾海峡隧道论证中心副主任 巫永平:可能至少需要大概4000亿左右的这么一个费用。这是一笔非常庞大的资金。
主持人 李峰:有没有考虑这笔钱是由谁来出资,比如说融资的方式有没有这样的考虑?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台湾海峡隧道论证中心副主任巫永平:英吉利海峡,它的融资方式是比较有意思的,它基本是民间的公司在主持这个过程,在政府全力的支持下由民间的公司,民营的公司来主持整个的过程,包括融资过程,咱们国内的三峡大坝也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工程,它的融资也是可以借鉴的。由政府主导,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融资的问题。
主持人李峰:可以说提出建设海峡通道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这样一个设想,那么建设之后也必将是造福两岸人民的伟大的工程,但是要实现这样一个目的其实还需要大家更多的努力,今天非常高兴请到二位专家为我们详细分析了问题,谢谢。台湾有评论认为台湾海峡通道一旦建成将成为连接两岸的“脐带”,极大地促进两岸的经济建设,好,感谢观众朋友收看今天的《海峡两岸》节目,再见。
(编导 欧阳群 周密 摄像 张宇 雷昊)
责编: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