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我要开车去渥太华抗议哈珀会见达赖(多伦多网友发起的抗议活动)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Riven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回复pickle

pickle, 你以为你入籍了就不是中国人了?你就变成加拿大人了?no,no,no, 你就是烧成灰,他们还是看你是中国人。醒醒吧,兄弟!(暂时称你‘兄弟’,你要是铁了心不承认是中国人,我只好称呼你。。。。。嘿嘿)

强烈支持马兄弟!
 
支持,强烈支持
但是我刚刚给马先生电话,却打不通
...
这个,希望能有其他连续方式

我明天也会去,支持中
 
agree.

Search on wikipedia, know more about Tibet, and know more about how western people think about Tibet, before you go protest. If you are on TV or newspaper by any chance, you should be able to give western people a convincible answer.


1919年,全国人民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怒潮,西藏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亦不断高涨。这年10月,北京政府电咨甘肃督军广建派出以李仲莲、朱绣为 首的代表团前往西藏,直接和十三世达赖进行联络。代表团受到了西藏各阶层人民的热烈欢迎。达赖向代表团表示:“余誓倾心内向,同谋 五族幸福”。九世班禅也由扎什伦布寺派人给代表团送来礼物和信札,同样表达了拥护祖国的热诚心愿。甘肃代表团的访问,极大地鼓舞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 信心。次年,西藏人民赶走了派来西藏策划分裂新阴谋的英国特务贝尔。

1924年,十三世达赖在爱国力量的支持下,一举粉碎了由英国策动的以擦绒为首的亲帝集团的政变阴谋。此后,达赖又下令取缔了英人控制的警察局停止了由英 人担任教练的藏军训练,封闭了英人操纵的设在江孜的贵族子弟学校,并拒绝了英国政府提出的派遣代表团再来拉萨的请求。达赖的上述一系列措施,沉重打击了帝 国主义和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亲英派”反动势力。

1927年,国民党 政府在南京建立。第二年,达赖即派代表团前往南京联系。1930年,达赖再次向南京国 民党政府进藏人员表示:“英人对吾确有诱惑之念,但吾知主权不可失”。1930年以后 ,西藏地方政府即派员常驻南京,成立了西藏驻京办事处。

1933年12月,十三世达 赖圆寂,西藏地方政府当即呈报中央。国民党中央政府于1934年4月派遣黄慕松入藏致祭,追封达赖为“护国弘法普慈圆觉大师”,并任命热振呼图克图代摄达 赖职权,管理西藏地方的政务。中央代表团在藏期间,经与西藏僧俗代表商洽,确定在拉萨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作为中央政府在西藏的常设机构。在热振摄 政期间,西藏地主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得到了改善和加强。1939年冬,国民党中央政府依据热振摄政报告,对西藏地方政府找到达赖的转世“灵 童”,颁布了十四世达赖的任命,并派蒙藏委员会长吴忠信进藏主持坐床典礼,吴忠信为首的中央代表团在藏其是,受到了自清末以来近30年从未有 过的盛大欢迎和隆重接待。

1941年,西藏地方政权再次落入了亲帝分子之手,热振摄政被迫辞职,帝国主义策划西藏脱离祖国的阴谋活动日益露骨。

1942年夏,西藏地方当局在帝国主义唆使下,突然宣布成立非法的“外交局”,并通知国民党政府驻藏办事处:此后一切事务与该局接洽。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反 对,这一阴谋未能得逞。但是所谓的“外交避”机构并没有取消,仍继续与英、美等国代表频繁接触。帝国主义和西藏地方的亲帝分了迫不及待妄图把西藏从祖国分 裂出去。1947年3月,帝国主义炮制了 “泛亚洲会议” ,竟邀请西藏作为独立国家派代表参加,并在会场上悬挂的亚洲地图上将西藏置于中国疆域之外,经中国代表团提出强烈抗议后始加以改正。7月,以莫须有的罪名 谋害了热振活佛,许多与热振有联系的爱国僧侣受到株连,就连心向祖国的十四世达赖的父亲祁却才让也被毒死。10月,一个以夏格巴为首的非法的“商务代表 团”,以联系贸易为名,被派往英、美 等国进行叛国活动。

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全国解放指日可待。为了阻止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领土西藏,英美帝国主义和西藏一小撮反动势力进行 了最后的垂死挣扎。在1949年7月制造了“驱汉事件”之后,随即又组织了非法的“亲善使团”,前往英、美、印度等国,表演了所谓“表明独立”的傀儡剧, 不久又阴谋杀害了前往西藏致力于和平解放西藏的西康处人民政府副主席格达活佛。与此同时,又磊量购置武器,疯狂扩军备战,将藏军集结在昌都、那曲两线,妄 图用武力阻挡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然而,历史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人民解放军于1950年10月开始了向西藏的大进军,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 地方政府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从此,西藏人民的历史展开了新的一页。
 
中共和中国是两个概念,

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 历史是证明...

达赖的主张是要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

即便是现在的当权政府不是中共,我们就也无动于衷吗?

去参加不参加活动是另外一回事,不过再清晰不过的立场可不能动摇!

请一些连历史也不懂的人闭上嘴!
 
我丝毫看不出朝鲜和西藏有任何相似之处。


其一,朝鲜从来没有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朝鲜在历史上只是中国的附属国,名高丽;

其二,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曾两次派遣大臣赴唐廷求婚, 并于公元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文成公主,西藏在13世纪中叶的时候归入中国(元朝)版图。
1652年,五世达赖进京入见;
1653年,顺治皇帝颁赐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正式确定了达赖喇嘛的封号。

如果按西方人的思考方式,那么加拿大的历史就应该是从1982年它独立那一年开始的,而且由于魁北克没有签署宪法,魁省不属于加拿大的国土,可以这样理解吗?

哈泊去年已经定义魁北克为加拿大的国中之国,以后大家都应该称呼魁省为魁北克国。
 
我丝毫看不出朝鲜和西藏有任何相似之处。


其一,朝鲜从来没有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朝鲜在历史上只是中国的附属国,名高丽;

其二,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曾两次派遣大臣赴唐廷求婚, 并于公元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文成公主,西藏在13世纪中叶的时候归入中国(元朝)版图。
1652年,五世达赖进京入见;
1653年,顺治皇帝颁赐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正式确定了达赖喇嘛的封号。

如果按西方人的思考方式,那么加拿大的历史就应该是从1982年它独立那一年开始的,而且由于魁北克没有签署宪法,魁省不属于加拿大的国土,可以这样理解吗?

成吉思汗还曾经打到过欧洲呢,你怎么不去那宣布领土去呀?
 
楼上的说话好没道理,抗议是表达自己的看法,管他Y的国际星际看法.


你的抗议,说明你其实很在乎国际看法,否则你大可不必去抗议。
 
假如有一天,西藏达赖喇嘛请美国总统,加拿大总理开着战机,驾着坦克,以“维和”为由,开赴青藏高原,这也是西方的看法?

西藏说到底,还是在中国的控制下。

你如果能去天安门广场,抗议印度侵占西藏部分领土,而中国政府却无动于衷,对中国会更有利。

你去吗?
 
中共和中国是两个概念,

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 历史是证明...

达赖的主张是要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

即便是现在的当权政府不是中共,我们就也无动于衷吗?

去参加不参加活动是另外一回事,不过再清晰不过的立场可不能动摇!

请一些连历史也不懂的人闭上嘴!

达赖最近再次重申: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他本人无意追求西藏独立。有趣的是,达赖顺便说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我这里,你最好不要谈历史。你知道文成公主吧,你可以查一下那时中国和西藏的关系。
 
我丝毫看不出朝鲜和西藏有任何相似之处。


其一,朝鲜从来没有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朝鲜在历史上只是中国的附属国,名高丽;

其二,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曾两次派遣大臣赴唐廷求婚, 并于公元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文成公主,西藏在13世纪中叶的时候归入中国(元朝)版图。
1652年,五世达赖进京入见;
1653年,顺治皇帝颁赐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正式确定了达赖喇嘛的封号。

如果按西方人的思考方式,那么加拿大的历史就应该是从1982年它独立那一年开始的,而且由于魁北克没有签署宪法,魁省不属于加拿大的国土,可以这样理解吗?

西藏在历史上也只是中国的附属国,名吐番。

文成公主那时的西藏叫吐番国。

就更别提所谓的元朝了,那时的汉人,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种,亏得现在还有汉人把当年汉人的征服者挂在嘴边炫耀。

魁独势力在魁北克人自己的独立/不独立的公决中,失败了。
 
高原血战之唐与吐番的百年战争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在河西、陇右、关中(今甘肃、青海、陕西一带)和西域(今新疆、中亚一带)等地区为保卫边防与对西域的控制,和吐蕃进行的长期作战。

吐蕃是居住在我国西藏高原的古老民族(今藏族的前身),于公元6、7世纪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吐蕃与唐时战时和,几乎与二者存亡相始终。唐高祖武德六年 (623年)四月,吐蕃攻陷唐芳州(治常芳,今甘肃迭部东南),这是最早见于记载的唐蕃之间的交战。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率军 进攻唐松州(治嘉诚,今四川松潘),被唐军击退。十五年,唐以文成公主入嫁松赞干布,唐蕃关系在此后30余年内十分融洽。

高宗李治即位后,唐与吐蕃的战争逐渐增多,规模也日益扩大。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吐蕃攻陷西域十八羁縻州,又联合于阗(今新疆和田)攻陷龟兹(今新 疆库车)的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唐朝被迫罢龟兹、于阗、焉耆(今新疆焉耆)、疏勒(今新疆喀什)等四镇;此前数年,吐蕃已攻灭吐谷浑,占有其地。唐高 宗任命阿史那忠为西域行军大总管,出征西域;任命薛仁贵为逻娑(今西藏拉萨)道行军大总管,进攻吐蕃并援送吐谷浑还故地。此役,唐军出动10余万人,欲长 驱直入,一举击败吐蕃。唐军进至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后,薛仁贵以路险带辎重行军不便,率先头部队轻装前进,在积石河口击退吐蕃军,驻军乌海(今青 海兴海西南)等待唐军主力到达。唐军主力未能轻装前进,行动迟缓,未至乌海即遭20万吐蕃军的袭击,大败退走,辎重也全部丢失。薛仁贵退守大非川。吐蕃相 论钦陵率大军40余万进攻唐军。唐军伤亡殆尽,薛仁贵被迫与吐蕃约和退军。

仪凤三年(678年),唐高宗派中书令李敬玄等率兵18万再次进攻吐蕃。双方先战于龙支(今青海民和东南),吐蕃退走。唐军继续深入,在青海湖附近与论钦陵率领的吐蕃主力激战,唐军大败。唐将黑齿常之率敢死队夜袭吐蕃军,唐军才得以乘敌混乱之际退回鄯州(今青海乐都)。

此后,唐在河陇一带改取守势,屯田备边。吐蕃在河陇以至剑南一带的战略则是稳扎稳打,逐步扩大其占领区域。对唐的进攻多限于边境地区,一般不大举深入。在西域战场,由于从唐本土至该地的道路遥远险阻,后勤供 应困难以及双方的兵力大多用于其它战场等原因,唐蕃都有兵力不足的问题。因而都很注重与当地土著连兵,致使唐蕃之间的战争有时表现为针对对方盟友或对方联 盟的军事行动。如咸亨四年(673年),唐朝派鸿胪卿萧嗣业发兵征讨依附吐蕃的疏勒军。延载元年(694年),唐将王孝杰大败吐蕃与西突厥余部的联军。由 于西域地域辽阔,各城国、部族相距较远等原因,唐蕃双方在这里的军事行动多是远程行军,大进大退。如垂拱三年(687年),吐蕃翻越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进 入西域,攻克安西四镇,长驱东向,其前锋直达敦煌(今甘肃敦煌西)。长寿元年(672年),唐将王孝杰率兵从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出发,转战数千里,直至 于阗等地,大破吐蕃,复取安西四镇(参见安西之战)。战后,唐派重兵驻守四镇,从而结束了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的局面。

综观这一时期的唐蕃战争形势,唐在西域略占优势,吐蕃则在河陇占有优势。唐朝初年在军事上对周边各族大都占有明显优势,唯独吐蕃是个例外。除军事指挥原因 外,还有其它多种原因。如吐蕃国法严整,上下齐力,内部较稳固,民风剽悍尚武,且河陇一带的军事地理形势对其十分有利。吐蕃位于青藏高原,攻唐可居高临 下,直入平川;而唐击吐蕃却要仰攻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行军作战十分不便。

唐玄宗时期(713—755年),唐蕃战争仍主要在河陇和西域两个战场上进行。两个战场互相策应,仍以河陇一带为主战场。在剑南一带也仍有一些较小规模的 战事。在河陇战场上,唐自李敬玄兵败青海之后,已改变了从青海长驱直入吐蕃的战略;但也并未采用秦汉以来常用的修筑长城,分兵把口,进行防堵的办法,而是 依托一系列坚固据点——军镇,相对集中兵力,实行机动防御,并伺机反攻,逐步扩大控制区域。吐蕃则以河西九曲之地(今青海东南黄河曲流处)为后勤基地,不 断攻掠河陇一带。

开元二年(714年)秋,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等率兵10余万进攻唐临洮(今甘肃临潭)、兰州、渭州(治襄武,今甘肃陇西东南)等地,唐派陇右防御使薛 讷、太仆少卿王晙率兵反击。唐军主力并不固守城池,而是实施机动,寻机歼敌。十月,唐军以夜袭发起进攻,大败吐蕃于武街(今甘肃临洮东)附近的山谷中,然 后又追击逃敌,连战连捷(参见武街之战)。此后,经多年战,唐巩固了河陇一带的防务,自开元十七年后开始发动一系列主动进攻。当年,唐朔方节度使李祎率军 远程奔袭,一举攻下吐蕃占据的战略要地石堡城(在今青海湟源西南),并分兵据守各重要地点,拓境1000余里(参见石堡城之战)。开元二十五年,吐蕃攻小 勃律(今克什米尔北部),小勃律向唐告急。唐玄宗命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击吐蕃。唐军深入吐蕃至青海西,大破吐蕃军。开元二十六年,唐将杜希望先后攻占吐蕃的 新城(今青海门源)、河桥(今甘肃临夏)等地。开元二十九年,吐蕃再度攻占石堡城。天宝八载(749年),唐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率军夺回石堡城(参见石堡城 之战),又派兵在赤岭(今青海日月山)以西屯田。九载,唐军攻占吐蕃树敦城(今青海共和南)。十二载,哥舒翰再攻吐蕃,克其洪济、大漠门(均在今青海共和 南)等城,尽收九曲部落,一举夺取了吐蕃东进的后勤基地。十三载,唐蕃分界线已向西推进到青海湖至黄河河曲以西一线。至此,唐在河陇战场上已占明显优势。

在西域战场上,唐蕃双方仍经常远程攻战。如开元二年,吐蕃以小勃律进入西域,北行数千里,与突厥连兵攻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开元十五年,吐蕃 赞普亲征,绕道河西西部,攻陷瓜州(治今甘肃安西东南),又与突骑施连兵攻安西(今新疆库车)。天宝六载,唐将高仙芝率骑兵万余,从安西出发,远程奔袭依 附吐蕃的小勃律,行军数千里,历时百余日,先后攻下吐蕃重兵镇守的连云堡(在今阿富汗东北喷赤河南源附近)和小勃律都城,俘小勃律王而还(参见唐击小勃律 之战)。这一时期,唐在西域依托安西、北庭所辖各军镇,号令当地土著,或攻或守,不断巩固和扩大其控制区域。吐蕃起初是和后东突厥汗国及突骑施等(主要是 和后者)联盟,同唐多次较量,争夺的重点在安西四镇及北庭一带。后东突厥及突骑施衰落后,唐蕃争夺的重点又转移到葱岭以南地区。先是吐蕃取得子一些胜利, 后来唐朝大举反击,获得全胜。

天宝六载,高仙芝攻下小勃律,附近依附吐蕃的20余个小国重新归附唐朝。天宝九载,又攻破依附吐蕃的竭师国(今巴基斯坦奇特拉尔)。天宝十二载,唐将封常 清先后攻破大勃律(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和西域东部要道上的播仙(今新疆且末)。至此,唐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唐也发展到了其顶峰。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调河西、陇右、西域等地军队的精锐东援。吐蕃乘虚而入,当地守军力不能支,河陇、西域之地先后为吐蕃所占。唐蕃战争的主要战场东移到 今宁夏、甘肃东部、陕西以及四川西北部,唐蕃双方由以河陇、西域两个战场互相策应改为以今陕甘宁一带和今川西北一带两个战场互相策应。吐蕃经常长驱直入唐 境,唐都长安也处于吐蕃的威胁之下,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甚至一度攻占长安。当时,唐将郭子仪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广设疑兵,吓阻敌军。吐蕃不知虚 实,据长安10余日后退走。

这一时期,唐朝大量从内地调兵到边境防御吐蕃。因吐蕃多在秋高马肥时进攻,这些军队被称为防秋兵。唐朝虽然在战略上完全处于防御态势,但仍力争以战役和战 斗上的进攻来挫败敌军,采用的仍是依托坚固据点实施机动防御,并伺机反击的战略。如永泰元年(765年),吐蕃与回纥等连兵入侵,围泾阳(今陕西泾阳)。 唐军避其锐气,严守不战,并离间二者的关系。待吐蕃撤退时,又与反戈的回纥合击追击,大破吐蕃。大历三年(768年),吐蕃攻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唐 朔方骑将白元光反击,在灵武外围歼敌2万。同时唐将李晟迂回敌后,奇袭吐蕃后勤基地定秦堡(今甘肃临洮境内),焚其积聚,迫使吐蕃撤围退走。德宗贞元二年 (786年),吐蕃入侵,长安震动。李晟派精兵于汧城(今陕西陇县)设伏,击败吐蕃(参见汧城之战)。此后又派兵袭破吐蕃后方的摧砂堡(今宁夏固原西 北),并焚其积聚,吐蕃被迫北撤。贞元十七年(801年),吐蕃攻灵(治今宁夏灵武西南)、朔(治今山西朔县)等州。唐以“围魏救赵”之策,派西川节度使 韦皋从成都西山攻入吐蕃。韦皋军转战千里,大破吐蕃,迫使吐蕃从灵、朔撤兵南下。

这一时期,唐和吐蕃都很重视建立反对对方的同盟。起初是吐蕃联合回纥、南诏攻唐,后来唐分化瓦解了吐蕃与回纥、南诏的同盟关系,并北和回纥,南通南诏,西结大食、天竺,使吐蕃四面受敌,其兵力大半驻在西域,抵御大食的东进。从此,吐蕃再也无力大举攻唐。

从唐穆宗至唐末(821—907年),唐蕃战争已入尾声。吐蕃此时已进入衰亡时期,由于对大食、回鹘等的战争占用了其大部兵力以及内部矛盾加剧,已无力东 进。唐朝也由于内有藩镇割据混战,外有与南诏等的战争,也无力西进。于是双方自穆宗长庆年间会盟修好之后,除偶有边境冲突外,一直没有发生大的战事。
 
达赖最近再次重申: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他本人无意追求西藏独立。有趣的是,达赖顺便说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我这里,你最好不要谈历史。你知道文成公主吧,你可以查一下那时中国和西藏的关系。

您很懂历史的样子,我不是历史学家,学完初高中历史就来了加拿大,但是西藏的事情还是略知一二的,因为历史科老师讲过.文成公主唐宗室女,汉族.634年, 松赞干部谴使入唐求婚.后来就嫁过去了.原因是吐蕃在边境打仗输了,就称了臣并向大唐求婚.唐太宗把公主嫁了也是一种外交手段. 后来文成公主在吐蕃深受百姓爱戴,并将先进的中原汉族文化带了过去,医药,农书,诗篇,茶道,纺织等等,大大增进了汉藏两族人民友谊.

达赖最近是宣称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过那一点政治小计量也就能和阿扁相称...多的就不写了吧

有机会还是多鼓动下其他人关于您的思想吧,我也就才17岁,没啥太大作用.其他人说我是红朝愤青也好,崇洋媚外也好,我大学报的科学,不是政治,只希望有一天能实现华人团结,中国统一的奢望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