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根稻草[连载]

最初由 辟邪 发布
我怎么感觉越看越有像SAN JOSE那两口子的方向发展的趋势。笑言不会是从那件事里引发灵感的吧?
辟老:你先别说出来。等我写完后你看情节一样不一样?写完后千万给我个连接我去看看。我还没听说过那个故事呢。。。:(
最初由 花心客 发布
笑言兄,我觉得你1、2、3写的节奏很快,和<落地>不太一样。后面节奏开始放慢了。你是计划写成什么样的篇幅?
花兄慧眼:cool:
这么急匆匆开头,越写越难写,恐怕就只好是这么个节奏了。另一方面,越写本相就越露出来了吧。
主观上讲,开始希望情节推动快一点,因为原来计划只写个短篇。现在看来,需要稍长一点才展得开。

其他各位新朋老友,就不一一招呼了,我赶着写,就是报答你们了,呵呵。有砖请砸!
 
5有点意思。

一个处处要强又一凡风顺的女人,突然失业在家近一年;
一个原本潇洒自在也颇有魅力的男人,来加之后却专无所长,能做的也就普通体力活;
贫贱百事衰?
没能成功转换角色重新定位?
一件平常小事也可变成无休止的争吵。
很多新移民家庭这两年都遇到的困惑。

最初由 笑言 发布
最后一根稻草

  “你以为那工作是人就能干吗?”胡刚皱皱眉头,开了个玩笑:“就你这体格,谁敢要你啊?”
  “你!”陈荷挣开他,忽然发了脾气:“我是没人要。可你是香饽饽啊,有人抢着要呢!工作没有了,房子也没有了,最后连老公也守不住,我还有什么呀?”
  “你都胡说些什么!” 胡刚的无名火腾地蹿起来。

这段很妙,
把人们长期烦闷憋在心中的那种莫名其妙的无名火体现了出来。


这种描写在文中还可再现几次,逐渐深入,再沉重些,把新移民家庭在IT低潮中的处境和心情充分表现。
 
最后一根稻草
 
刚说故事可以沉重一点,没想6竟如此沉重。
 
故事该如何进展呢?期待中
 
等。。。。。。。。
 
最后一根稻草
 
最初由 笑言 发布
最后一根稻草

  6

  警方通知胡刚的时候,陈荷失踪已两天。
  陈荷是在国会山前,运河水闸下被发现的。胡刚去辨认尸体时,发现从里到外,陈荷穿的都是她平时最喜欢的衣服。除了驾照和健康卡,兜里只有一张公共汽车转车票和几元零钱。她没有带其它多余的东西,信用卡和现金没有带,家门钥匙也没有带,看来一切都是预先计划好的。尽管陈荷身上和家里都没有找到遗书,警方还是很快做出了投河自尽的结论。人寿保险公司因此不予理赔。
  陈荷的人缘不坏,葬礼去了不少朋友。很多人触景生情,眼泪不知是为陈荷还是为自己,反正刷刷地流。
6原本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无法不让人对号入座。2001年11月13日夜发生的。
 
我在这里有一个请求,不管在渥太华是否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请各位能不能把这篇连载只当成一部小说来看,难道就因为小说里的情节是发生在我们周围,就非得对号入座不可吗?

对於作者本人,在创作一篇文章,特别是长篇的时候,他的脑子里一定有一个基本的故事大纲,我不认为写作的人可以随性写到那儿是那儿,至少我相信笑老大不是这样的。而对於读者来说,看文章的人该提出的应该是对小说的一些感想,人物塑造的一些看法,而不是把小说里的人物同现实里的人对应起来,这样是毫无意义的,这样对作者也不公平,他会因为读者无谓的猜测,最后放弃整个故事。我想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

我很喜欢花心和杨斑竹的评论,这会是个良性的探讨。 :) :)
 
最后一根稻草
 
看的心里有些压抑..觉得黄蓓蓓很可怜..胡刚很可悲..:(
 
有时候经济地位上的因素就是如此的重要,真正可以看开看轻就好了。
 
最初由 挺傻 发布
有时候经济地位上的因素就是如此的重要,真正可以看开看轻就好了。

对的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物质的东西有时是回避不过去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