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帖子,看得后背发凉,姐妹们渥太华的医院,新生儿也有这样的意外吗

楼上的说了这么多,我就不引用了。好象没有人说生孩子只需要护士,不需要医生的呀。大家都最好不要断章取意。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医生也是有区别的。在加拿大,仅我自己的经验而论,我两个孩子都不是在一个省生的,更不要说是同一个医生了,但是经验相同。都是只有一个有经验的护士负责照看你,医生是最后时刻才来。所以说,在等宫口开的时候,你可不是 ON YOU OWN 吗。医院会征求你的同意,才会让实习医生见习的。如果你感觉很糟糕,就拒绝他们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知道你将是值班医生负责接生,还是你自己的医生负责接生不管他/她值不值班。 两种制度是不同的。各有利弊,这个我也都经历过。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和你细说。
要尽量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总是看反面的例子而影响到自己的情绪。但是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和身体准备。
置于老外生完孩子没三天就出门了,这可跟她们有没有得到比咱们中国人跟好的待遇没有任何的关系。你就想,人种不同,她们都是牲口好了。哈哈,还有月子里适当小心还是应该的。
别人说做人要自信,你说那是不是被人说了还对,对,接着来。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呀。该理论的时候当然要理论了。
 
32楼的MM不要急,没有人受到不公正待遇还能高兴的。但也用不着主动找不公正。你先别跳脚,我后面会说到。

我生过孩子,没有特殊情况医生根本用不着在场。政府资源有限,现在几乎50%的财政收入都用在医疗保险上,谁也没办法,这是现实。既然没办法改变现状就只有改变态度了。

我再说句你不愿意听的(最后一句),你这态度对别人,特别是对你自己没什么好处,于事无补,徒惹一肚子气,何必呢?

现在头疼好了吗?
 
我就是不喜欢受到不公平待遇还交口称赞的。
那你看到本地同事生完小孩恢复得很快就认为华裔或是移民在医院被故意怠慢了,是否也不够公平呢?也许她们恢复得快是因为先天体质和我们不同,还有习惯的问题?
 
今天接儿子放学,碰见另外一白人妈妈,带着才一个星期的BB来接大儿子,真是佩服!而且发现她的肚子怎么收得那么快,我还笑说我的肚字比你的还大呢。她说也许这跟她在夏天时运动多有关。
 
别把什么事都放一起说,没意义。
除了最后孩子出来的时候需要医生,一个护士足够了,除非有complication。生孩子说到底还是当妈的事。
我说句你可能不爱听的话,你这种受欺负的感觉其实是不自信的表现。用不着这样。哪里都有好人坏人负责任的和不负责的,就事论事比较好。
既然是"就事论事", 也就不必去评论别人自信不自信的问题了吧
 
呵呵 我老公批评我有点偏执 说干嘛非要别人接受我的看法。 我觉得我是有点这个毛病。大概是因为搞法律的,所以喜欢尝试去说服别人。 不好意思。

谢谢楼上妈妈关心,我现在头疼好很多了, 专家看了我的片子说我是典型的家族遗传偏头疼,没什么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头疼厉害了要去看,避免里面长东西就行。还说下次直接约他,不需要再走家庭医生这一关了。

既然是咱妈给咱的毛病,那我也不能去给我妈吵架,就只能忍了。

通过这个帖子也学了不少东西,很多事情不亲身经历也的确不明白。

我觉得有些东西需要探讨才能知道。 我觉得像我这样的菜鸟新手就通过跟各位妈妈聊天知道了不少东西。

谢谢各位妈妈了。
 
生孩子是件苦差事,从怀孕到生妈妈都要付出很多努力。到临产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和宝宝,一定要做好产前准备,最好有亲人在场懂得英文。我当时很顺利,也是因为妈妈和老公都在身边增添了不少信心。对于没有亲人陪伴在身边的姐妹们是很难的,也不要太害怕给自己打气多跟护士沟通好,多问检查的医生把自己的担忧说出来。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出门在外难处多多,更要学会保护自己。不管怎么样都祝福姐妹们顺利的生下自己的宝贝。加油!
 
是呀,别太紧张了!我的那个护士人就很好。我也是顺产,一切都挺顺利的。我们后来还特意给那个护士寄了感谢卡去呢!

各人情况不一样,表上纲上线的吧 :)

准妈妈不要怕,这里大多数都生的很顺利的。准备充分一些就是了。
 
我同意!这里的医生实在是挺缺的,本来医生就不够,再加上现在又有许多都跑到美国去赚钱了,就更不够了。但是虽说不是全程都有医生,但是他们一般还都会有个经验比较丰富的护士陪着。
至于说生完孩子后他们马上就能动,这也并不能说明人家医生对待病人有差别!我们中国人有做月子的说法还不能动太多,也不能碰凉东西。我当时生完后旁边那位加拿大的妈妈,她生的是双胞胎男生,听她跟家里人和护士聊天,也是撕裂了。但她第二天就光脚下地去洗澡了!所以说第三天出门也就没有什么意外了。不过是对待产后如何恢复的态度不同罢了。

楼上的说了这么多,我就不引用了。好象没有人说生孩子只需要护士,不需要医生的呀。大家都最好不要断章取意。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医生也是有区别的。在加拿大,仅我自己的经验而论,我两个孩子都不是在一个省生的,更不要说是同一个医生了,但是经验相同。都是只有一个有经验的护士负责照看你,医生是最后时刻才来。所以说,在等宫口开的时候,你可不是 ON YOU OWN 吗。医院会征求你的同意,才会让实习医生见习的。如果你感觉很糟糕,就拒绝他们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知道你将是值班医生负责接生,还是你自己的医生负责接生不管他/她值不值班。 两种制度是不同的。各有利弊,这个我也都经历过。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和你细说。
要尽量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总是看反面的例子而影响到自己的情绪。但是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和身体准备。
置于老外生完孩子没三天就出门了,这可跟她们有没有得到比咱们中国人跟好的待遇没有任何的关系。你就想,人种不同,她们都是牲口好了。哈哈,还有月子里适当小心还是应该的。
别人说做人要自信,你说那是不是被人说了还对,对,接着来。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呀。该理论的时候当然要理论了。
 
32楼的MM不要急,没有人受到不公正待遇还能高兴的。但也用不着主动找不公正。你先别跳脚,我后面会说到。

我生过孩子,没有特殊情况医生根本用不着在场。政府资源有限,现在几乎50%的财政收入都用在医疗保险上,谁也没办法,这是现实。既然没办法改变现状就只有改变态度了。

我再说句你不愿意听的(最后一句),你这态度对别人,特别是对你自己没什么好处,于事无补,徒惹一肚子气,何必呢?

现在头疼好了吗?

50%? Definitely not. Not a single country in the world spends 50% of total revenue on health care. Not a country can function in this way.

Last year, Canada spent around 10% on health care. Several weeks ago, Ottawa Citizen published an article and gave this number out.
 
好恐怖哦~我妈妈最不习惯的就是这里的护士给我家BB检查的时候带着满手的戒指,不是结婚,钻石那类的,是那种大大的,图怪怪的,也不知道是什么质地的,主要是从我妈妈手里接BB的时候把我妈手划了一下,我妈就觉得要是BB被划了就心疼死了.
 
看大家情绪都平静了,我就说说我的经历。

我是剖腹产,宝宝生下来的时候,左眼眼白的地方红了一大块,我给吓坏了,以为是生下来带的毛病。后来问护士,护士说,应该是医生往外拿的时候太用力捏头,把眼睛的毛细血管给捏破了,造成出血,过几天就会好了。

我听后很不高兴,但是庆幸没捏到宝宝眼睛。不过,现在早就好了,差不多过了10天就好了。虽然如此,我还是觉得医生太不认真了。当然,不一定是医生的问题,当时有个实习生,我就是觉得应该给她机会,同意她参与生产的。

然后,就是我的腹部的伤口的缝合问题。我的肚子上的口子,缝合得很不平。大家总是抱怨顺产缝合不平等等,其实剖腹也不平。我躺着的时候,左边明显地很,伤口两边的肉都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还有,缝合完以后,我的妊娠纹都没有连接上。口子是横向的,妊娠纹左右错了差不多半个厘米。就这么错着,我的伤口也在2个月以后长好了。其实怀孕前,我腹部就有条竖线,如今这条竖线永远都是断着的了。

其实我的抱怨也满多的,但是觉得没什么用,就只在家里和家人抱怨抱怨算了。

呵呵,赶上哪里算哪里吧,反正我决定只生这一个了。

这几天新闻里总说那个36岁生产死亡的同胞的事,想起前段时间有个42的也是生孩子死了。我就纳闷了,为什么这么多华人生孩子生死,没听说加拿大人生孩子生死的。当然,我不能凭这个就说是种族歧视,但是呢。。。。。。。。?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希望各位姐妹每天都快乐美丽,我们毕竟都是从中国来的,有着同样的背景,说话间彼此不要做不必要的伤害。
 
其实我觉得大家把自己好的或不好的经验拿出来分享,本意都是想让各位准妈妈们多一些经验。生得顺的,自然觉得医生护士服务好,有痛苦经验的,自然觉得医生护士的技术服务有待提高,并想提醒各位姐妹遇到相同情境要怎么避免。。。

象我的同事(来自菲律宾)好想要第二胎,很辛苦地怀胎十月,结果自然生产的时候死了。。。医生也说不出个原因。但她还是很坚强地又再次怀胎,经历了高血糖高血压,这次又是自然生产(医生还是不肯剖宫),终于生了个女孩,生的时候孩子的脸被挤得充血变形。但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一定也会遇到这种事。

不可否认,本地人体格比较壮,怀孩子生孩子比我们亚洲人恢复得快。她们的骨盆一般偏大,自然分娩就不会象我们体格比较娇小的亚洲人来得难。我大姑子剖腹产的,我记得她住院时下地都是要人扶的。我住院同房的本地妈妈,也是剖腹产,我老公说是看到她在椅子上坐着,她老公在床上躺着。。。而且第二天老公就不来陪了,她自己穿个小吊带抱着孩子在走廊上溜达。当时我家人来看我的时候都穿大衣了。。。真是弓虽啊!!

大家听这些事是要长经验,多学习,不是要自己吓自己,也不可一切听凭医院的一面之词。当医生护士说“everything is OK"的时候,自己要想想是不是OK,自己觉得舒不舒服。就象当初我先兆流产,大夫不肯因为我出血而开假条,但我自己觉得真的是不舒服,就自己拿年假休息了。多长个心眼准备些意外情况没坏处的。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可以选择不看或少看负面的例子。

至于说什么自卑问题,歧视问题,呵呵,不要想多了哦。
 
忍不住要发句言:极其仰慕上面所有发言的妈妈们,真的很佩服你们的宽容和理解,虽然本人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还是忍了好几忍才没有跳出来火上浇油。暗地里还是很惭愧的,要是没忍住... ...哎,总之,很佩服各位妈妈。
 
这几天新闻里总说那个36岁生产死亡的同胞的事,想起前段时间有个42的也是生孩子死了。我就纳闷了,为什么这么多华人生孩子生死,没听说加拿大人生孩子生死的。当然,我不能凭这个就说是种族歧视,但是呢。。。。。。。。?

这个因果关系弄倒了。我大胆猜想一下,是因为你的信息渠道是中文,所以你觉得生产死亡的都是中国人。
我查了一下资料,1997-2000之间加拿大全国(除去魁北克)有64起生产死亡,其中因为生产作为直接原因引起的死亡有44起。

Source: Maternal and Infant Health Section - Public Health Agency of Canada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