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我愚钝吧,反复看你的回帖,我都没觉得你解决了我的问题。比如,我怎么都看不出耶稣让信徒“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是“[FONT=宋体]在告诉门徒传福音会遇到的危险。[/FONT]”不知道你的说法有什么根据。我理解耶稣的这句话是符合旧约的,(耶稣在传教时说过律法的一点一画都不能废除,他降世不是来废掉律法,而是要成全律法(太5:17-18)),《创世纪》中就记载着:1、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太10:21)
当年,主耶稣差遣门徒去传道时,嘱咐他们说:“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象蛇,驯良象鸽子。你们要防备人,困为他们要把你们交给公会, 也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并且你们要为我的缘故被送到诸候君王面前,对他们和外邦人作见证。”(太10:16-18)主又郑重宣告:“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 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10:21-23)这是耶稣在告诉门徒传福音会遇到的危险。第一代使徒牢牢记住主言。他们个个都是忍耐到底、至死忠心的。详见十二使徒殉道史: ʮ�
2、在路加10:10-14中,耶稣告诉门徒,如果有不接待他们传教的,就要诅咒他们在审判日比所多玛、推罗及西顿人的下场还要惨;在路加11:42-54中,耶稣又一连使用了六个“有祸了”来指责法利赛人及律法师,比如他说律法师的祖先杀害先知们的血债都要归到他们这代人身上。
这是福音书中唯一记录主差遣七十个门徒出去的经文。虽然这七十个人的传道事奉和职务是暂时的,但主对他们的教导提供了许多生活的原则,历世历代的基督徒也适用。城镇正如个人一样,不是接受主就是反对主(10:8、9节)。如果一个地区接受信息,门徒就应该在那地传道,接受款待,带给那地福音的福气。人摆上什么,基督的 仆人就吃什么,不要对食物讲究,或在那家引起不方便;毕竟,食物并非他们生命中的主要东西。在接待主使者的城镇,犯罪患病的居民得着医治,神的国也临近他们 (10:9节)。耶稣说这些话(10:13,14节),是想到加利利中三个比任何其它城都更获优待的城。它们见过祂在街上施行大能的神迹,听过祂满有恩典的教训,然而,它们完全拒绝祂。在哥拉汛 和伯赛大所行的神迹,如果祂行在古代的推罗、西顿,那些沿海的城市已经马上深切的悔改了。由于加利利的城市不为耶稣的工作所感动,它们要受的审判比推罗、 西顿更重。根据历史事实,哥拉汛和伯赛大已被彻底毁灭,它们的确实位置今天无法确定知道。耶稣以说明这七十人是祂的大使来结束他的教训。拒绝他们的,就是拒绝祂;拒绝祂的,就是拒绝父神。
要回答第二的问题就是主耶稣为什么要如此的强烈的驳斥法利赛人,我们就需要更多的知道一些背景,法利赛人的立场是什么样的。
如果们看一看圣经其他的经文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主耶稣队与法理赛人的批评远远的比他对犯罪的要严厉得多。他一连多次地指着法利赛人说过,你们这些假冒为善的有祸了, 为什么是这样?
我们知道,圣经说祂为神的殿着急如同火烧,就是说,祂所最愤怒的就是那些对神的国度有最大伤害的事情。也可以说,法理赛人他们的酵,比起一般人所犯的罪,对神的国度有更大的伤害。法利赛人具体住了什么事伤害神的国度呢?
法利赛人非常注重严守律法,特别是礼仪方面。法理赛人起源于什么时候,并不完全清楚,但是,有可能在从巴比伦回归以后就开始了。开始的时候是文士运动, 这本身是一件好事,因为他是想让人更加清楚神的律法,而且更加尽心尽意地去遵守。因为在巴比伦亡国这一段历史,他们最终了亡国的原因就是他们背离了神,藐 视神的律法。可以说,犹太人的历史,是他们在律法面前失败的历史,也可以说是证明靠着律法不能使人称义的历史。神的律法是完全圣洁的,但是我们也知道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犹太人都没有办法完全遵循神的律法。因为罪还是在他们的心里面。特别是作为一个民族来说,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就拿这些从巴比伦回归的人来说。虽然有文士专心的要把律法交给他们,但是,他们很快就触犯了律法。真正爱神的人,当知道自己无法在律法面前称义的时候,他们来到神的面前,寻求怜悯。因为他们认识到神的属性就是除了他的公义还有他的怜悯。法利赛人就是认为要完全靠自己的能力达到神的标准,而且他们觉得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在神的律法里面完全的无可指责。他们可能也知道在道德的标准上,他们无法达到神的要求,所以他们就认真地在礼仪律法上追求做到完美。 旧约的律法里面,有非常多的关于献祭的法。但真正的献祭和礼仪律法的目的,是提醒人们,他们没有能够达到神的公义的标准,因此他们的罪,需要有一个赎罪的 方法,这个方法,是通过悔改和牺牲。每年所要做的献祭,是这样的提醒,而不能使我们变成公义。所以,这律法有一点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照镜子的时候,看到我们面色苍白,或者嘴唇发紫,我们就知道,我们或者有贫血,或者心脏有病,或者肺部有病的,总之 我们需要找到病根,需要治疗。但是,有些人可能不想知道自己有病,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有病,那他就会怎么做?化妆.通过化妆,把面色都画到正常的,那别 人就看不出的。当然,我们知道这个方法很笨。因为虽然别人都看不出来,自己还是有病,最后就只好请殡仪馆的人来化妆(病逝了)。如果我们听说有人这样做, 我们会觉得它很笨,但是法利赛人的做法,正是这样的。他们执行的很多的传统,最后就是达到了对心脏病人化妆的目的和效果,这就是假冒伪善。法利赛人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在众人面前显明,他们比别人更加虔诚,所以,他们就故意在众人面前行这些事,不管是律法上的规定,还是传统的习惯。最坏的一个,就是以遵循律法表面的意思,来忽略神要我们从律法的本质得到的神的性情,就是行公义,施怜悯,还有爱。更有甚者,就是根据传统的解释,来掩盖 自己违反神的公义的罪行。
主耶稣驳斥法利赛人的这段经文里面,提到了这一个传统,表面上听起来这很虔诚,为要放下一切来奉献给神,但实际上却只为的自己的利益。当他们说,这一切都 已经奉献的,所以不能给父母,但他过一阵子,等他想要自己用的时候,他却可以把它重新收回来。所以,他们又盯了一些规定,如果是指着祭坛起誓算不了什么, 指着圣殿也算不了什么只有指着祭坛上的食物,或者圣殿上的金子、才能算数、这就给他们找一个借口,就是等他们想把这一个奉献收回的时候他们又可以。
当父母年纪大了之后,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供应他们的需要,这是神的戒命。“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出埃及记20章12节)
所以,你知道这些背景以后,就会明白主耶稣为什么对法利赛人反驳会是那么的强烈,对他们的斥责会是那么的入木三分,因为他们的作为,对神的国度是有非常负 面影响。在我们今天也是同样。所以主耶稣特别提醒他的门徒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因为当我们追求外表的虔诚,外表的属灵的时候,当人们是在追求人的称赞而不 是神的喜悦的时侯,我们都是在效法当年的法利赛人。而追求外表的虔诚,人的称赞,不追求神的喜悦,根本的原因就是不信。不相信神是坐着为王。如果我们真的相信神是掌管一切的主宰,我们就不在乎表面的功夫, 别人看着怎么样。而是在乎神怎么看我们。。没错我们的行为甚至我们的心常常都是离主耶稣所说的尽心尽意爱主你的神和爱人如己这两个大诫命相差得非常远。感 谢主、他看我们不是因为我们的行为,而是因为耶稣基督的宝血已经洁净我们。所以我们在他面前可以有圣洁的地位。他所要的是一个谦卑的心。如果你还觉得因为 你没有做到象某一些人基督徒那样,觉得自己还不配,所以就不敢接收神的救恩,那也是错了,你信主不是为了能够遵守教会的条框或者传统,而是在神面前承认我 是个罪人达不到神的要求,但是感谢他已经让主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代替你受了你当受到的惩罚,这样就可以得以成为神的儿女。
3、有个外邦的妇人苦苦恳求耶稣为其女儿解除被鬼附身之苦。耶稣先是不予理睬,说自己奉差遣只为照看以色列人迷失的羊。在那妇人再次哀求后 ,他却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于是那妇人就卑躬屈膝地自认为是桌下乞食的狗,请高贵的主人施舍一点从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他这才软下心来为她女儿赶鬼(太15:22-27)。
如果我们知道这一段圣经的背景,我们对于迦南妇人向主的祷告,感觉会越发的重。
[FONT="]耶稣离开革尼撒勒地方,退到推罗西顿的境内去。按着原文的意思,主耶稣乃是退到那个地方的边境上,因为那[/FONT]个迦南妇人是从推罗跑出来见主耶稣的。所以这句话给我们看见,那时候主是被以色列百姓所弃绝的,他们逼着我们的主逐渐地退,逐渐地退,以至退到那个边境上去了。可以说主耶稣那时候在地上是落到很卑微的地步,连祂自己的百姓都弃绝了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个外邦女子,从城里出来见主耶稣。依常情说,如果一个人被众人所弃绝,自然我们也会弃绝他的。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连祂自己的百姓都不相信祂,都弃绝了祂,可是这一个迦南的妇人竟然对祂有完全的信心,所以这是一件何等宝贝的事! 不仅如此,这一个妇人乃是一个迦南的妇人。我们知道迦南人在神面前是一点地位都没有的,神曾命令以色列人要把他们全部灭掉。在神的律法之下,这些人与神是没有关系的。以色列人从前没有遵从神的命令,他们留下这些迦南人,结果,迦南人成为他们极大的重担,可以说:成为他们堕落的原因。所以在神的话语里面,神从来没有给迦南人地位的。一直到旧约最末了,我们看到撒迦利亚书最后一句话说:在弥赛亚的国度里面,再也没有迦南人了。迦南人在弥赛亚的国度里是无分的。然而这里有一个女人是迦南的妇人,按着律法说:她是与神无分的,但是她竟然在主面前蒙了大恩典。 还有,你如果了解那时候的背景,就知道主耶稣为什么一句话都不说。试想以色列的百姓弃绝了主耶稣,不承认祂是大卫的子孙,现在有一个外邦人,她是与神无分的,竟然在那里称耶稣是大卫的子孙。我们或许会想,主耶稣听了之后,可能心里非常高兴。 你这个人能认识我,实在有眼光,好! 我马上答应你。按着常理应当是这样,但是很希奇,我们的主一句话也不说。等到门徒来代替她求说:「这个妇人在我们后头不断地喊叫:主阿![FONT="]打发她走罢![/FONT]」请听我们的主说什么话,主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 虽然,以色列人把主弃绝了,但是,主还没有弃绝以色列人。祂到这个地上来,就是把祂自己显在以色列人的面前,祂是王,祂是为此而生的。纵然以色列人拒绝了祂,祂却没有拒绝以色列人。因为祂的使命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祂的使命在以色列中还没有了结,所以祂仍要专心在这一件事情上面。因此,当她到主面前的时候,主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如果我们听了这一句话,我们会觉得说,主太无情了。主所用的这个「狗」字,还不是大狗,乃是小狗,意思就是轻看得不得了。阿,这个外邦人是狗。犹太人看外邦人是像狗一样,既卑微又污秽,怎么主耶稣也这样轻看人呢?怎么祂也说这样的话呢? 你如果明白那个背景的话,你就不会怪主了。为什么呢?因为那个女人在那里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罢!」试问「大卫的子孙」是为着谁?「大卫的子孙」,不是为着外邦人的,乃是为着以色列家的。如果在大卫的子孙这一个身分上,我们的主只能看外邦人像狗一样,不能把这个饼给狗吃。换一句话说,是这个女人在无知之中,把我们的主捆绑了,把我们的主约束了。她说:「主阿![FONT="]大卫的子孙。」那么主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只能到以色列家去,我看外邦人只能像狗一样[/FONT]。但是感谢赞美神!主说这句话,好像是弃绝她,实在不是。为什么呢?因为主是给她一个试验,看看这一个妇人在主的面前是什么样的情形。结果那一个妇人说:「主阿!不错;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这个女人说「狗也吃」,这个「狗」就是指她自己。这个「狗」字也是「小狗」,就是人养在家里头来玩的那种狗。不错,是一只狗,但是这只狗,却是主人家里的狗,不是与主人没有关系的;所以还能吃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主看见她的信心真是大的,结果就照着她的信心替她成全了。就着背景来看,你会觉得这个迦南妇人的信心实在是大,这样的信心,连我们在这里也要称赞她。
4、有一次,耶稣为了满足污鬼的请求,竟把污鬼赶进约2 000头猪的身体里,导致它们全部闯下山崖,投入大海而死(可5:12-13),令人触目惊心!又有一次,耶稣在早晨回城的时候饿了,在路旁正好看见一棵无花果树,但在树上没有找到果子(因为不到季节),于是诅咒那棵树,使它立刻干枯而死(太21:18-19)。
把污鬼赶进约2 000头猪的身体里是为了解救那个被污鬼附著的人。从这事件看见耶稣珍惜那人,希望他得释放,情愿用2000头猪来交换。我们当效法耶稣的爱心,奉献我们投入福音之行列,与人分享福音的好处。
第二的问题是说信徒要被圣灵充满结果子(加五:22)。要注意:这里的意思,并不是我们去结果子,而是把我们的身体献给神,让圣灵在我们身上结果子,圣灵所 结的果子,叫作圣灵的果子,并不是我们结出圣灵的果子。耶稣清楚的说到:'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 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 (约15:4-5)。保罗在加拉太中书也清楚提到:'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 5:22-23)。如果在我们身上找不到果子,这人实在是很危险的。你看:耶稣有一次走到路旁,'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走到跟前,在树上找不着什么,不过有 叶子。就对树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 (太21:19)。假如今天,耶稣把这件事作在你这棵树上,将会有什么后果?'所以,我告诉你们,神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太 21:43)。在路加福音十三章记载着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人有一棵无花果树,栽在葡萄园里。他来到树前找果子,却找不着。就对管园的说,看哪,我 这三年,来到这无花果树前找果子,竟找不着,把他砍了吧。何必白占地土呢?管园的说,主啊,今年且留着,等我周围掘开土,加上粪。以后若结果子便吧。不然 再把他砍了'(路13:6-10)。这是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今天,天父上帝只所以还没有照着我们的过犯待我们--把我们砍掉,是因为有一位升上高天的大 祭司,在天父的右边天天为我们代求,他在那里替我们求父说:'父啊,今年且留着,等我周围掘开土,加上粪。以后若结果子便吧。不然再把他砍了。'今天,基 督用祂的道在浇灌我们,用祂的肉在喂养我们,用祂的血在洗涤我们,又亲自在修理我们。又说:'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结果子的,他就修理干 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约15:2)。枝叶茂盛的庞然大物不一定有果子,但结果子的一定是枝叶茂盛。诗篇告诉我们,他的叶子也不枯干,而是持久、长青、 永生、赞美、繁盛、得人称赞、美丽、兴旺。不是单有叶子,乃是有果子,又有叶子--完全美好的见证。这样的人,耶稣对他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 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长存。使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就赐给你们'(约15:16)。既然是奉主的名,'无论向父求什 么,他就赐给你们',难道不是说'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吗?是的,因为这人蒙了神的光照,开始明白神的心意,他知道何为体贴圣灵,何为顺从圣灵,圣灵也时 时在帮助他的软弱,并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他祷告。他真是'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的树,但不悔改的恶人 '并不是这样,乃像糠秕被风吹散'。他们的生活是有气无福的生活。记得有一位富翁,当人家称赞他的子女成群、'福气'满溢时,他幽默地说:'福是假的,气 却是真的。'这些恶人整天是花天酒地,以他们华丽的房屋、美衣、美食和所存的臭钱而夸口,简直如屎克郎以自己滚的粪球而骄傲。'他们故意忘记,从太古凭神 的命有了天,并从水而出藉水而成的地。故此,当时的世界被水淹没就消灭了。但现在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用火焚 烧'(彼后3:5-7)。到那时恶人在世上的一切,如同糠秕,要被风吹散,用火烧尽。
22:2 神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
22:6亞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兒子以撒身上、自己手裡拿著火與刀.於是二人同行。
22:7以撒對他父親亞伯拉罕說、父親哪。亞伯拉罕說、我兒、我在這裡。以撒說、請看、火與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裡呢。
22:8亞伯拉罕說、我兒、 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於是二人同行。
22:9他們到了 神所指示的地方、亞伯拉罕在那裡築壇、把柴擺好、捆綁他的兒子以撒、放在壇的柴上。
22:10亞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殺他的兒子。
虽然最后没有杀亲生儿子,但是这与圣经中的其他内容是符合的。比如,在《申命记》中就很明确要提到杀儿子:
21:18人若有頑梗悖逆的兒子、不聽從父母的話、他們雖懲治他、他仍不聽從。
21:19父母就要抓住他、將他帶到本地的城門、本城的長老那裡.
21:20對長老說、我們這兒子頑梗悖逆、不聽從我們的話、是貪食好酒的人。
21:21本城的眾人就要用石頭將他打死.這樣就把那惡從你們中間除掉.以色列眾人都要聽見害怕。
除此之外,《申命记》中还指出了杀自己全家的情形:
申命記
13:6你的同胞弟兄、或是你的兒女、或是你懷中的妻、或是如同你性命的朋友、若暗中引誘你、說、我們不如去事奉你和你列祖素來所不認識的別神、
13:7是你四圍列國的神、無論是離你近、離你遠、從地這邊到地那邊的神、
13:8你不可依從他、也不可聽從他、眼不可顧惜他、你不可憐恤他、也不可遮庇他、
13:9總要殺他、你先下手、然後眾民也下手、將他治死。
13:10要用石頭打死他、因為他想要勾引你離開那領你出埃及地為奴之家的耶和華你的 神。
当然,在新约里记载耶稣对待信徒家人和自己家人的态度和举止也是很一致的。试举几例:
馬太福音
10:34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
10:35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
10:36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
路加福音
12:51你們以為我來、是叫地上太平麼.我告訴你們、不是、乃是叫人分爭.
12:52從今以後、一家五個人將要分爭、三個人和兩個人相爭、兩個人和三個人相爭.
12:53父親和兒子相爭、兒子和父親相爭.母親和女兒相爭、女兒和母親相爭.婆婆和媳婦相爭、媳婦和婆婆相爭。
馬太福音
23:9也不要稱呼地上的人為父.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
路加福音
14:26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愛我勝過愛原文作恨〕
14:33這樣、你們無論甚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
馬太福音
8 : 21又有一個門徒對耶穌說,主阿,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
8 : 22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跟從我罷‧
馬太福音
19:29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親、母親、〔有古卷添妻子〕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
馬可福音
3:31當下耶穌的母親和弟兄、來站在外邊、打發人去叫他。
3:32有許多人在耶穌周圍坐著.他們就告訴他說、看哪、你母親、和你弟兄、在外邊找你。
3:33耶穌回答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
3:34就四面觀看那周圍坐著的人、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
約 翰 福 音 John
2:2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席。
2:3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
2:4耶穌說、母親、〔原文作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当然,请用圣经的记载来说服我,因为你的说法只能代表你自己,不能代表圣经,相信你更不知道耶稣当时怎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