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心态很重要

缺钱给, 不缺不给
这正如股市建议“低买高进”,绝对正确却绝对无法执行。
什么情况叫“缺”?如何定义? 谁说了算?
缺钱给其他子女买三五套房子,是不是缺钱?
国内贪官大都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贪够了就不贪了,可你见到过几个贪够了的?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你的供给是有限的,以有限供给逐无限贪欲,怠矣。欲望不灭,“缺”就是永恒的,欲望幻灭,则自然不缺,善恶存乎一念之间,因此心态很重要。与其让其永远陷于缺钱的痛苦之中,不如短痛,断绝根源,则从此快乐。
红尘之中,唯钱最脏,为何用世上最肮脏的东西来孝敬自己最亲爱的父母呢?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妥协将灾难的种子埋于土中,长期绥靖就是给这颗小种子浇水施肥。等种子长成大树,硕果累累之时,灾难已势不可挡,悔之晚矣。是为伪孝而非真孝,因此大孝不孝。
舍小孝而守大孝,去伪孝而存真孝,天之道。

真孝与伪孝由人去理解的. 就看你的心在哪里, 若时常想着父母, 有空陪一陪,理解他们需要, 解决一些他们体力上不及或想不到的细事, 体贴他们的情感,让他们感到温暖的亲情, 既使没给他们多少钱, 我觉得巳是大孝了. 可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 怎样去交琉, 理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是一只驼鸟, 没法改变很多现实, 给钱对我来说是最容易办到的事, 至于"妥协将灾难的种子埋于土中" 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等种子长成大树,硕果累累之时" 父母大人也许作了古.
 
这正如股市建议“低买高进”,绝对正确却绝对无法执行。
什么情况叫“缺”?如何定义? 谁说了算?
缺钱给其他子女买三五套房子,是不是缺钱?
国内贪官大都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贪够了就不贪了,可你见到过几个贪够了的?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你的供给是有限的,以有限供给逐无限贪欲,怠矣。欲望不灭,“缺”就是永恒的,欲望幻灭,则自然不缺,善恶存乎一念之间,因此心态很重要。与其让其永远陷于缺钱的痛苦之中,不如短痛,断绝根源,则从此快乐。
红尘之中,唯钱最脏,为何用世上最肮脏的东西来孝敬自己最亲爱的父母呢?


关键是"人的欲望" 我不认为 " 红尘之中,唯钱最脏",钱只不过是流通领域的一一种物质符号而而已。是人把它弄脏了. 为人是贪婪的, 有罪的, 所以这个世界就不那么美好了。
 
在国外的子女多给些钱也是应该的。父亲生病的时候,我才发觉国内的姐姐有多辛苦。不是说多苦多累,而是responsibility and pressure. 她能比我多尽的孝道不是金钱可以填补的。只是我的父母和公婆这方面都非常好,从不要钱还想着法子给我们。每次我们寄点小东西(人参鱼油什么的),他们就很高兴。老人要的就是心意。
 
给父母寄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每年给些钱也是应当的,在国内我们也要过年给几百块压岁钱给老人.天远地远,平日见父母一面都难,就别提尽孝的事了.老人有点余钱在手中,内心踏实些,尤其是在中国这种人人向钱看的情况下. 我们作子女的不要在父母老后有遗憾.虽不能眼前尽孝,但你的钱可以尽部分孝,如请保姆照顾,病了请特护,外去打的......

至于你的钱,父母给了谁,己不是我们管的范围,只要他们高兴就行. 我父母把我们给的钱全存银行, 每次回国就要我拿回来用.而我公婆 spend all the money we gave to them. Every 2 years, they buy a new house and ask for extra money, the house title is not for them and belong to one of their sons in China. We still give some extra money to them, but not the amount they ask for.( They ask us pay the full amount. Each house cost more than 400k RMB, we can't support that much money every 2 years.) 公婆 complain us.

My parents and 公婆 expectation are different. Even though we can't flow 公婆 expectation, we fell comfortable. Because We already do what we can do.

So, for parents do what you can do. For their complain, don't bother because you can't change their ideas.

说实在的,我觉得如果家庭收入是十万税前,买房子,真是挺困难的,如果家里父母给出钱付了首付还好些。要是全靠自己,起码先要攒2,3年付首付,这还是买个average的20来万的农村房子。

日后同时养孩子,加上还贷款,日子真是紧巴巴的。除非顿顿饭自己做,不去外面吃,也许一年能有个不到1万的存款。
可如果拿这种省吃俭用,才攒下的钱,给国内的亲戚,别说是给对方的亲戚了,给我自己的亲戚,我也不乐意啊。 
而且,我感觉,一般国内伸手要钱的,绝大多数,都是无病呻吟的。都是可以活,但是,都想活得更精彩的。可是,我们本身就活得够委屈的了,怎么能拿钱让他们活得更精彩呢? 其实, 如果你比比你自己和在国内亲人穿的,吃的, 你可能还不如他们的生活水平! 退休在家有房有工资有医疗,吃的穿的不缺钱,还出门旅游,请钟点工 我在这儿供房,养娃,还不知道以后我们养老怎么办. 也许你的绝对钱数比他们多(不算两边的购买力), 但他们过得可能比你好, 也比你轻松, 尤其在现在的天天裁人的经济形势下。
 
说实在的,我觉得如果家庭收入是十万税前,买房子,真是挺困难的,如果家里父母给出钱付了首付还好些。要是全靠自己,起码先要攒2,3年付首付,这还是买个average的20来万的农村房子。

日后同时养孩子,加上还贷款,日子真是紧巴巴的。除非顿顿饭自己做,不去外面吃,也许一年能有个不到1万的存款。
可如果拿这种省吃俭用,才攒下的钱,给国内的亲戚,别说是给对方的亲戚了,给我自己的亲戚,我也不乐意啊。 
而且,我感觉,一般国内伸手要钱的,绝大多数,都是无病呻吟的。都是可以活,但是,都想活得更精彩的。可是,我们本身就活得够委屈的了,怎么能拿钱让他们活得更精彩呢? 其实, 如果你比比你自己和在国内亲人穿的,吃的, 你可能还不如他们的生活水平! 退休在家有房有工资有医疗,吃的穿的不缺钱,还出门旅游,请钟点工 我在这儿供房,养娃,还不知道以后我们养老怎么办. 也许你的绝对钱数比他们多(不算两边的购买力), 但他们过得可能比你好, 也比你轻松, 尤其在现在的天天裁人的经济形势下。
这就不妥了,给父母的钱应当先扣下来,然后再看其他,若是仅仅扣除自己的开销就计划买房投资等,那必然会将父母推到对立面。
按照本地的理财理念,首先要Pay yourself,若需要进孝道,则还要Pay Your parents,最后才是如何购房,买车,投资等等,这样就不会有冲突了。当然了前提是,钱在确确实实进孝道,而不是流到不该去的地方去了。

国内的父母一般在儿女未成家之前,若认为儿女不会理财,一般会要求儿女收入上缴,然后等其成家时,在将这笔钱拿出作为买房首付或婚礼开销等,牛毛回到牛身上,这样子孝亲慈,有避免年轻人乱花钱实在是个好方式;但是若实施起来变了味,儿女本来就善于理财,而父母则或疏于此道,或另有所图,成了下猜上疑,最后刀枪相见,如前些年山东的那件案例,最后女儿夫死子亡,身负重伤,老父牢底坐穿,老母千夫所指,其弟摇钱树枯死,那就不好了。
 
说实在的,我觉得如果家庭收入是十万税前,买房子,真是挺困难的,如果家里父母给出钱付了首付还好些。要是全靠自己,起码先要攒2,3年付首付,这还是买个average的20来万的农村房子。

日后同时养孩子,加上还贷款,日子真是紧巴巴的。除非顿顿饭自己做,不去外面吃,也许一年能有个不到1万的存款。
可如果拿这种省吃俭用,才攒下的钱,给国内的亲戚,别说是给对方的亲戚了,给我自己的亲戚,我也不乐意啊。 
而且,我感觉,一般国内伸手要钱的,绝大多数,都是无病呻吟的。都是可以活,但是,都想活得更精彩的。可是,我们本身就活得够委屈的了,怎么能拿钱让他们活得更精彩呢? 其实, 如果你比比你自己和在国内亲人穿的,吃的, 你可能还不如他们的生活水平! 退休在家有房有工资有医疗,吃的穿的不缺钱,还出门旅游,请钟点工 我在这儿供房,养娃,还不知道以后我们养老怎么办. 也许你的绝对钱数比他们多(不算两边的购买力), 但他们过得可能比你好, 也比你轻松, 尤其在现在的天天裁人的经济形势下。

楼主,你是小留? 我们出国可是两只箱子,加怀揣借的$1000,其余的就是一个脑袋两支手,一切靠自已了.买房还能靠父母付首期?他们的工资除6后,全给你了也帮不了多少忙.

"我感觉,一般国内伸手要钱的,绝大多数,都是无病呻吟的。都是可以活,但是,都想活得更精彩的" 你说的没错, 父母辛苦一辈子,老了能力不足,想把家中的一切搞如意些也无可厚非. 想想你有2孩子,一个生活还可以,另一个生活有些问题,你会更牵挂谁, 帮谁呢?

"我在这儿供房,养娃,还不知道以后我们养老怎么办", 前者都在干,后者该计划, Max your RRSP when you star to work and keep going contribute to it. after 20 years, you will have sufficient money to support your retirement. Don't spent future money for today.
 
家庭、个人情况,各有不同,不可能有个标准的范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赡养父母(或孝顺父母),是民族传统,做得好乃美德。无可非议。

凡事都有个前提。

如果父母的经济状况,优于儿女,孝顺也就没有必要非得体现在是否每月寄钱了。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如果子女经济条件也很好,每月支付“孝顺”钱,来个锦上添花,也未尝不可。

如果子女在经济上宽裕,父母在经济上又不算富裕,那么给钱他们,就是雪中送炭了。

如果子女自顾不暇,还背着债务,每月仍必须支付“孝顺”钱,也是难为他们了。
 
我有好几个朋友就和我抱怨,说是国内的亲人不体谅他们,总任为他们小气,不大愿支援国内,我有一个朋友很伤心地对我说"他们想换大房子,希望我们给钱,可当他们下馆子做美容请报母的时候,哪里知道我们的房子客厅还空着没钱买象样的家具。孩子的圣诞礼物我们还得控制在20块钱以下"我听了真是很心酸。

这本身就很有意思,不少在加华人每次回国,都要给所有亲属送钱,双方都养成习惯了,给少了就骂小气,给多了给不起,现在在国内送人$500加币实在会招人耻笑,但即使$500送20个人就是$10000,不是所有的人都出得来的,若是夫妻一起回家,面对50个以上的亲朋好友,不疯才怪。
问题就出在自己身上,谁让你开这个给钱的头了?千万不要学当年的国民党老兵到大陆探亲的打肿脸充胖子做法。
这个问题老移民遇到的比较多。当年(90年之前)国内工资水准比较低时,$50加币大家把你当人看,现在国内的收入年增长在10%上下,在加拿大的净收入很多人都是负增长,这样5~10年下来,此消彼长,发生问题不可避免。买个个200加币的澳钻送丈母娘,被当面耻笑是假钻石也好意思送人是常见的情景之一,而继母的二儿媳妇的弟弟结婚送礼,如若想你暗示出钱,你一旦把握不住,松了个口,没有2000加币怕是不好打发;三姑妈的大儿子新买了一套房子,向你要装修费,那么就要1~2万加币了。如此种种。
 
和国内同学聊过了,说每月借钱也要给父母寄,这是规矩。
这就对了,借钱也要寄,表示自己过得很好,在外头混得很是个模样,避免父母惦记。
不过若是某天牛皮戳破,真相暴露,老父母又较真,十分懊悔自己的糊涂行为,怕是要出人命的。
 
老人的心态很重要
年轻人的心态也很重要
 
...。国内的人,特别是老一辈,对出国有误解,以为国外工资高易赚钱,那是老黄历了,象我们这样年龄和背景的人,在国外有很多说不出的难处。我有好几个朋友就和我抱怨,说是国内的亲人不体谅他们,总任为他们小气,不大愿支援国内,我有一个朋友很伤心地对我说"他们想换大房子,希望我们给钱,可当他们下馆子做美容请报母的时候,哪里知道我们的房子客厅还空着没钱买象样的家具。孩子的圣诞礼物我们还得控制在20块钱以下"我听了真是很心酸。
...

所以,同国内的人,不能“报喜不报忧”。切忌自我吹嘘。

还得善于“公关”。例如,如果问起工资收入,报税后的纯收入减13%(GST+PST);或者干脆说工资收入的一半。因为国内的人,很多人对国外的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没有概念。这样说,你并没有撒谎,对很多中产阶级来说,所得税+GST/PST,约占工资的一半。
 
建议把话题题目改成"心态很重要"

看了最近一些关于老人和成年移民之间的话题.说几句:

在这里上网的绝大部分是成年移民和留学生. 老人几乎很少发言. 现在给我感觉网上掀起一股带倾向性的批评老人的热潮.

1, 东拉西扯 Gossip
老人在一起, 唠家常,很正常, 从隐私角度,确实不好,但这是中国特色, 别说老人在一起说, 难道成年移民在一起就不说了? 渥村这么小, 张三李四如果有什么事情, 移民之间没几天都知道了. 移民拥有的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远远超过那些只有在老人聚会和中文报纸上获取信息的, 要强好几个数量级吧? 把一些个人隐私的泄露都归咎于老人是不公平的.

2, 老人对这里移民的经济要求和期望.
老人也好,成年移民也好, 思想基本是国内社会思想的一个缩影.很多这些事情不可避免. 双方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老人如果还有国内的子女,自然会希望国外的儿女能帮一把, 兄弟姐妹一起长大, 如果在国内的经济不宽余, 国外的,别整天拿换房贷款, 税来说事. 成年移民可支配的钱少是事实. 可大家想过 你们交的税都成为加拿大社会保证体系的一部分,你们老的时候, 医疗大费用基本是加拿大政府管了, 还有养老金. 在国内看病,一不小心,就倾家荡产了.

移民现在的Single House在国内一线城市上海,北京深圳,没几百万是拿不下来的.做父母的都希望子女互相帮一帮,很正常.很多这里的成年移民房子都是35-50万的, 再哭穷就没意思了.

3,一些陋习,
老人, 移民,留学生都有, 把老人的单独挑出来, 有点过了.

并非针对个别人, 只是有感而发. 祝各位新年顺利.
 
...我有好几个朋友就和我抱怨,说是国内的亲人不体谅他们,总任为他们小气,不大愿支援国内,我有一个朋友很伤心地对我说"他们想换大房子,希望我们给钱,可当他们下馆子做美容请报母的时候,哪里知道我们的房子客厅还空着没钱买象样的家具...

这倒是真的.国内的亲戚买了房子,装修的美纶美涣,都是一步到位.还找我们借的钱.反过来我们的房子买了三年才渐渐买齐了家具,不过也大多数是IKEA的.LCD电视比我们的大了近一倍.
 
看了最近一些关于老人和成年移民之间的话题.说几句:

在这里上网的绝大部分是成年移民和留学生. 老人几乎很少发言. 现在给我感觉网上掀起一股带倾向性的批评老人的热潮.

1, 东拉西扯 Gossip
老人在一起, 唠家常,很正常, 从隐私角度,确实不好,但这是中国特色, 别说老人在一起说, 难道成年移民在一起就不说了? 渥村这么小, 张三李四如果有什么事情, 移民之间没几天都知道了. 移民拥有的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远远超过那些只有在老人聚会和中文报纸上获取信息的, 要强好几个数量级吧? 把一些个人隐私的泄露都归咎于老人是不公平的.

2, 老人对这里移民的经济要求和期望.
老人也好,成年移民也好, 思想基本是国内社会思想的一个缩影.很多这些事情不可避免. 双方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老人如果还有国内的子女,自然会希望国外的儿女能帮一把, 兄弟姐妹一起长大, 如果在国内的经济不宽余, 国外的,别整天拿换房贷款, 税来说事. 成年移民可支配的钱少是事实. 可大家想过 你们交的税都成为加拿大社会保证体系的一部分,你们老的时候, 医疗大费用基本是加拿大政府管了, 还有养老金. 在国内看病,一不小心,就倾家荡产了.

移民现在的Single House在国内一线城市上海,北京深圳,没几百万是拿不下来的.做父母的都希望子女互相帮一帮,很正常.很多这里的成年移民房子都是35-50万的, 再哭穷就没意思了.

3,一些陋习,
老人, 移民,留学生都有, 把老人的单独挑出来, 有点过了.

并非针对个别人, 只是有感而发. 祝各位新年顺利.

:cool::cool::cool: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