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还是CFC的筒子们厉害。
听专家的口气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这是个很大问题,不解决房子内就会长霉菌,可又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下策也比没对策好哇。对于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我所关心的,可是专家没讲。是不是怕会打击商家而引起纠纷?我想不外就是房子的质量有问题,或窗户的质量有问题,好像出现问题的窗户多半是Vinyl的。
我原以为提高室温就可以轰出室内的潮气,可如果你的房子太严实,那可真就变成“只能降低相对湿度,而不能降低绝对湿度”了。那Energy Star是不是就是个大忽悠呢?还请咱CFC的专家给予释疑。
不就是窗户上有点水汽嘛?忍啦!
在中国北方,一样有这事儿。特别是教室的窗户。也许是那时候学生太多教室太小吧?
结露这事儿,老姜前些天解释过。人家可是暖通的科班出身,也许比电台请的专家更权威呢。
说点个人看法。
我在渥太华过了近二十个冬天,从没有试过把哪个窗户保持常开几公分的缝。我不算是个怕冷的,但也不愿意为了防止窗户结露而自己找冻。也许我一直是错的吧?
为防止结露而提高室内温度,不是个好办法。这么做,最大的作用大概就是降低相对湿度了。相对湿度若太低,屋子里面的木地板、木家具会开裂,人会觉得不舒服,drywall上面也会出现很多裂缝。要是真的能把绝对湿度降下来,屋里的情况也许会更糟呢!这么冷的天,室外空气的绝对湿度本来就挺低的。
降低温度倒是个办法。如果想把室内相对湿度维持在一定水平,室内温度越低,绝对湿度也就越低。
通风当然也是个办法,真见过有人总把风扇开关放在常开的位置。我是嫌它吵得慌,也嫌费电。另外,单凭通风也不能让窗户上面不存水汽。我觉得,偶尔开一会儿风扇(比如半小时一小时什么的)还可以,全天开着它,没必要,除非你有个高档Furnace,带个variable speed fan。
要紧的是屋里的湿度。Tarion建议的冬天室内湿度是30%到45%,Minto的建议是35%到45%(见Tarion网站和Minto的New Home Owner‘s Handbook)。我自己喜欢把湿度保持在百分之三十到四十之间——有时候外面气温很低,保持在35%,会觉得窗户上的水汽太重了点。
在这个湿度,早晨窗上会有很多水汽,上午,太阳上来,窗户也就干了。背阴一面干得慢些。
窗上结露也没那么可怕。首先它不是Vinyl windows的毛病。用木窗的房子一样有这问题。装了vinyl window的,多是新房,密封好,更容易结露,这不算是窗户的过错。另外,窗户的保温总是比墙要差,露水容易往那儿跑,只要屋里面不是太潮,墙上结露不多见。如果有,也多是那一块墙的保温不好。
只要家里的温度湿度合适,就不用太担心屋里长霉菌。在drywall背面,外墙保温层靠室内的一侧,有一层vapour barrier,把潮气挡在屋里,不让它进入保温层。所以,正常情况下,保温层内是不至于结露的。另外,外墙的木头骨架也在vapour barrier的外侧(冷的一侧),木头的表面同样不至于结露。我自己就拆开过有水汽凝结的墙,发现里面的木头和保温棉都是干的。
为了防止结露,给窗户装个vapour barrier行不行?当然可以。用商店里面卖的那种shrinking film就行。蒙上那么一层东西,可以防止窗户结露,还可以改善窗户的保温效果,只是蒙上它以后冬天不能开窗户,挺不方便。过去几个冬天我家还用那东西,现在有点嫌麻烦了。
最后给个参照。敲这个帖子的时候,我这间屋里的温度是十九度,湿度40%。十年的房子,这间屋子朝东北,vinyl slider window,窗玻璃上面的水汽已经全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