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CAS害人啊.

你看过她出事前的帖子吗?很明显地不正常。因为鼻子出血她就坚信孩子肺部大出血,出钱让大家打电话给CAS询问孩子状况,完全地没有逻辑语无伦次。还到处找国内带的处方药想给孩子吃。

CAS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不能让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照顾一个22个月大的孩子。

你这么说是完全不了解抑郁症的危险。不是没有发生过,以前就有得产后忧郁症的妈妈在多伦多抱孩子跳地铁的。还有把孩子放微波炉里的。好像就是去年还有一位住在多伦多的中国妈妈因为产后忧郁症把自己孩子在浴缸里溺死呢。抑郁症其实就是精神病,而且会反复发作,必须要用药物,心里疏导等方法综合治疗。

我不明白的是,在这位妈妈跳楼前给每个人留下了详细的遗书,还用英文写的,还有录像。这么一番折腾竟然没把当爹的弄醒?
 
...。

我不明白的是,在这位妈妈跳楼前给每个人留下了详细的遗书,还用英文写的,还有录像。这么一番折腾竟然没把当爹的弄醒?

估计那爷们早就精疲力竭了。
 
估计那爷们早就精疲力竭了。

连不相干的人都看得出他老婆有问题,他倒象是打酱油的,自始至终没露面吭声。
 
你看过她出事前的帖子吗?很明显地不正常。因为鼻子出血她就坚信孩子肺部大出血,出钱让大家打电话给CAS询问孩子状况,完全地没有逻辑语无伦次。还到处找国内带的处方药想给孩子吃。

CAS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不能让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照顾一个22个月大的孩子。

我不明白的是,在这位妈妈跳楼前给每个人留下了详细的遗书,还用英文写的,还有录像。这么一番折腾竟然没把当爹的弄醒?


我想说的是文化差异,或族裔差异, 或(严重点)隐形种族歧视在很多类似事件中起的作用.

我说说医院, 这里医院是不让病人家属陪床的, 很多时候老人在临死的时候都很难见到子女. 温哥华去年(还是前年)出了一个事, 有个华裔老太太病中进院治疗, 80多岁老太太不习惯医院的食物和照料方式,她孙女(成年人,英文流利)就经常去医院送饭送东西, 时间长了,就给医院针对照料方式提建议,比如很细节的地方, 结果和护士长(白人)关系搞翻, 后来护士长处处刁难老人的孙女,并在细节方面"故意"反着按家属意愿做, 最后老人有机会和其他亲人说话时,泪流满面, 说她要出院.吃不饱......最后饮恨去世..... 最后家属和院方打官司,护士长还格外强硬, 拿规则说事. 最后官司不了了之.....

前不久,多伦多一个华裔产妇也是类似情况去世,

CAS和医院在处理方式上绝对有隐形种族歧视. 很奇怪为什么那么多人总拿精神问题来说事, 华人这么容易得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现在已经成为一部分不负责任,缺乏多元文化包涵的国家公务机关和机器的最好的挡箭牌.
 
这里华人怀孕产妇经常被要求去抽羊水检查吧. 抽羊水检查可以确诊一种婴儿的疾病, 抽羊水是有风险的.
很多华裔妇女这指标经常进入"危险区域",实际情况是很多华裔妇女尽管该指标进入"危险区域",但最后都没有事情.

为什么? 加拿大有个指标,这个指标是按人群比例抽样的结果, 很多年都没有变过,之前的抽样中少数民族比例没有现在那样大, 有个华裔女医生专门给卫生部提出要求修改该指标的抽样比例,并对族裔做响应调整,一直没有人重视. 就导致现在华人怀孕产妇经常被WARNING有得某种婴儿病的,并挨一针,但绝大多数是虚惊一场.
 
这里华人怀孕产妇经常被要求去抽羊水检查吧. 抽羊水检查可以确诊一种婴儿的疾病, 抽羊水是有风险的.
很多华裔妇女这指标经常进入"危险区域",实际情况是很多华裔妇女尽管该指标进入"危险区域",但最后都没有事情.

为什么? 加拿大有个指标,这个指标是按人群比例抽样的结果, 很多年都没有变过,之前的抽样中少数民族比例没有现在那样大, 有个华裔女医生专门给卫生部提出要求修改该指标的抽样比例,并对族裔做响应调整,一直没有人重视. 就导致现在华人怀孕产妇经常被WARNING有得某种婴儿病的,并挨一针,但绝大多数是虚惊一场.

你越扯越远了。

俺老二的时候妈妈抽血显示有可能有问题。羊水抽查了,没事。

俺老三的时候没有抽血。等7、8月的时候,医生见我LP没有增加重量,就做第二次B超。做了一遍,医生很小心没有说很肯定。再做一遍,见儿子心脏有严重缺陷。再安排做羊水,到了Civic医院。我问这有什么意义吗?我们就没有做了。这是神给我们的恩典,没有祂的护佑,我儿子就不会生活在这个世界了。

至于这个妇人,不批评她了。因为她已经走了,留下来让我们评头论足。不过,她的做法对吗,她是医生吗?她给孩子乱吃药对吗?

精神上有问题的人会说他或者她自己有问题吗?真正喝醉的人说自己醉了吗?

愿逝者安息,愿活着的人从中吸取教训!
 
仔细看看那个妈妈在ROLIA上的帖, 精神的确很不正常. 我觉得CAS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是没有错的,保护了孩子. 那个妈妈根据网上看到的消息自己搜集药物要给孩子治疗她认为的肺出血, 她在网上求大家给她某两种药物, 即使过期的也行. 如果CAS不带走孩子, 孩子的安全是没办法保障的. 至于说什么种族歧视,那实在是不沾边.

问题是那个妈妈明显有精神疾病, 为什么没有得到家人或者医院的保护和治疗呢? 最后这样的结果, 的确是个悲剧!
 
这里华人怀孕产妇经常被要求去抽羊水检查吧. 抽羊水检查可以确诊一种婴儿的疾病, 抽羊水是有风险的.
很多华裔妇女这指标经常进入"危险区域",实际情况是很多华裔妇女尽管该指标进入"危险区域",但最后都没有事情.

为什么? 加拿大有个指标,这个指标是按人群比例抽样的结果, 很多年都没有变过,之前的抽样中少数民族比例没有现在那样大, 有个华裔女医生专门给卫生部提出要求修改该指标的抽样比例,并对族裔做响应调整,一直没有人重视. 就导致现在华人怀孕产妇经常被WARNING有得某种婴儿病的,并挨一针,但绝大多数是虚惊一场.

你说的这两件事情都跟种族歧视没有关系。
1.那个母亲明显的精神状态有问题。产后抑郁症发病比例很高,而患者本人是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状态的。这件事情上,如果CAS不介入,才更危险。应该反思的是她的家人。
2.羊水检测是查唐式综合症的,俗称先天性痴呆。在加拿大,这个检查不是医生说做就做的,必需有前面的检查数据做支持。加拿大政府还没有富到有事没事让你做个检查的地步。

了解点医学常识没什么害处。
 
仔细看看那个妈妈在ROLIA上的帖, 精神的确很不正常. 我觉得CAS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是没有错的,保护了孩子. 那个妈妈根据网上看到的消息自己搜集药物要给孩子治疗她认为的肺出血, 她在网上求大家给她某两种药物, 即使过期的也行. 如果CAS不带走孩子, 孩子的安全是没办法保障的. 至于说什么种族歧视,那实在是不沾边.

问题是那个妈妈明显有精神疾病, 为什么没有得到家人或者医院的保护和治疗呢? 最后这样的结果, 的确是个悲剧!

如果她自己不同意入院治疗,任何人和机构是无法强迫她的。
我知道,对于成年子女来说,父母可以通过法律程序"take his/her rights away",然后由父母决定是否接受住院治疗。大多数父母不到不得已是不走这一步的,因为这个记录会跟随孩子一生。估计这个妈妈的情况,比这个还要复杂。
 
给大家说说我所知道的例子

一个将近11岁的完全正常的女孩,成天不上学,就在家里待着。父母都有病,无法教给她正常的生活方式。她从没有游过泳,从没有骑过自行车,从没有上过SUMMER CAMP,从没有跟父母出去玩过。。。总之所有一个11岁孩子应有的她都没有。她还会将屎拉在裤子里,因为她妈妈从没有说过她。CAS将这个孩子带了出来,使她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中国有句古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将孩子带出自己的家,对孩子和父母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从孩子安全和发展的角度,CAS是正确的。个人看法,与大家商榷。
 
It's common sense before you take prescription drugs, ask a doctor about it.

Doctors sometimes are stupid, but you always have the right to see other doctors and get second opinion.

It's crazy to feed the kid with improper drugs without a MD's supervision.
 
这里华人怀孕产妇经常被要求去抽羊水检查吧. 抽羊水检查可以确诊一种婴儿的疾病, 抽羊水是有风险的.
很多华裔妇女这指标经常进入"危险区域",实际情况是很多华裔妇女尽管该指标进入"危险区域",但最后都没有事情.

为什么? 加拿大有个指标,这个指标是按人群比例抽样的结果, 很多年都没有变过,之前的抽样中少数民族比例没有现在那样大, 有个华裔女医生专门给卫生部提出要求修改该指标的抽样比例,并对族裔做响应调整,一直没有人重视. 就导致现在华人怀孕产妇经常被WARNING有得某种婴儿病的,并挨一针,但绝大多数是虚惊一场.

你这都哪跟哪呀?我马上就是两个娃的娘了,两次都没有抽羊水。这个检查是在IPS结果呈阳性之后才需要做的,而且做不做全凭自己。

唐氏综合症又叫蒙古症,可以发生在任何种族。这个病还跟孕妇年龄有着紧密的联系: 20岁的孕妇生唐氏儿的机率是1500多分之一,到了35-39岁这个机率达到214分之一,而45岁以上的孕妇生唐氏儿的机率高达19分之一。

你知道唐氏儿是什么样的吗?先天性畸形加白痴,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严重落后与正常孩子。平均寿命也远远低于常人。家里有个唐氏儿父母需要受到多大的挑战?跟做羊穿受到伤害的机率相比,正常家长愿意冒这个险吗?有点常识好不好?
 
给大家说说我所知道的例子

一个将近11岁的完全正常的女孩,成天不上学,就在家里待着。父母都有病,无法教给她正常的生活方式。她从没有游过泳,从没有骑过自行车,从没有上过SUMMER CAMP,从没有跟父母出去玩过。。。总之所有一个11岁孩子应有的她都没有。她还会将屎拉在裤子里,因为她妈妈从没有说过她。CAS将这个孩子带了出来,使她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中国有句古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将孩子带出自己的家,对孩子和父母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从孩子安全和发展的角度,CAS是正确的。个人看法,与大家商榷。

这孩子太可怜了!怎么到这么大才受到关注?
 
我想说的是文化差异,或族裔差异, 或(严重点)隐形种族歧视在很多类似事件中起的作用.

我说说医院, 这里医院是不让病人家属陪床的, 很多时候老人在临死的时候都很难见到子女. 温哥华去年(还是前年)出了一个事, 有个华裔老太太病中进院治疗, 80多岁老太太不习惯医院的食物和照料方式,她孙女(成年人,英文流利)就经常去医院送饭送东西, 时间长了,就给医院针对照料方式提建议,比如很细节的地方, 结果和护士长(白人)关系搞翻, 后来护士长处处刁难老人的孙女,并在细节方面"故意"反着按家属意愿做, 最后老人有机会和其他亲人说话时,泪流满面, 说她要出院.吃不饱......最后饮恨去世..... 最后家属和院方打官司,护士长还格外强硬, 拿规则说事. 最后官司不了了之.....

前不久,多伦多一个华裔产妇也是类似情况去世,

CAS和医院在处理方式上绝对有隐形种族歧视. 很奇怪为什么那么多人总拿精神问题来说事, 华人这么容易得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现在已经成为一部分不负责任,缺乏多元文化包涵的国家公务机关和机器的最好的挡箭牌.

你听谁说的医院不让陪床?前些时候我们一对朋友的女儿生病,父母都去陪床,几乎就把家直接搬病房里去了。

我相信的确有你说的这种情况发生,但别以偏盖全行不行?
抑郁症在本地人中的发病率也很高。而新移民需要经受更多挑战,即使发病率比本地人高也不足为奇。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