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http://www.exbible.com/eb11.html
第一章 《圣经》概述
有国人说,没读过《红楼梦》就称不上是真正的中国人;有基督徒说,不读《圣经》是枉为人世。这些说法显然都言过其实,不过也反映了这两本书分别在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之深广。可能还有不少国人未曾读过《圣经》,却很少有人没听说过一两个《圣经》故事。美国《时代》杂志驻北京特派员大卫·艾克曼(David Aikman)在2003年出版的《耶稣在北京》一书中预测:“30年之内,将有20%到30%的中国人成为基督徒。”1 而目前地球上,每三人中已有一人是基督徒,每年发行的各种版本的《圣经》总数超过5 000万册。
毫无疑问,《圣经》是部伟大著作,它凝聚了古犹太人和其他古代文明的卓越智慧,蕴藏着丰富的文学、历史及神学资源。阅读《圣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圣经》分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 旧约主要由古犹太民族的神话、历史传说、律法、先知预言及箴言等书卷组成,新约则由早期基督教教会收集和编辑的福音书及使徒们的书信组成。可是,基督教各宗派所使用的《圣经》却并非一套完全统一的书卷,各宗派对《圣经》的认识和态度也大相径庭。
第一大宗派天主教认为,《圣经》和圣传(神圣的教会传统)一样重要,都是启示的源头和信仰的准则。由于《圣经》的正典是由教会确定的,因此天主教认为《圣经》的解释权应当属于教会。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天主教也在与时俱进,对《圣经》中的许多重要内容都重新进行解释,比如他们如今已不再坚持六天创世及全球大洪水等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而认为它们只是一些启示性的象征描述。历史上,天主教教会也经常修改《圣经》的内容,如从《七十士译本》到《武加大》译本,再到现代的《新美国圣经》等,其内容都有重大变动。为此,其他宗派都批评天主教损害了《圣经》的神圣性。另外传统上,天主教并不鼓励信徒们读《圣经》,而主要让他们学习问答式教义手册。
第二大宗派新教是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成立的。当时,为了推翻腐败的教会和教皇的权威,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提出了“惟经”原则,即把《圣经》作为启示的唯一来源及信仰的唯一准则。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华人基督徒信奉的是新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又是属于新教的基本教义派,或称基要派。基要派认为,《圣经》是神的默示,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内容完美无缺,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任何人都不能增减或更改其中的一字一句。有其他宗派的学者批评他们对《圣经》的崇拜远远超过了对耶稣的崇拜。当然,新教中也有自由开明派,他们虽然也认为《圣经》是神的默示,但同时又认为它是开放的——人们可以不断地从中接受新的光,对其内容的诠释在不同时期也可有所不同。由于很多人已习惯把新教就称为基督教,因此有不少新教教徒不知道自己信的是新教,并认为天主教等其他各派都不是基督教。
第三大宗派东正教认为,圣灵是启示的唯一源泉,基督是信仰的唯一准则,传统上也不鼓励信徒读《圣经》。他们同时也反对天主教教会及教皇的权威,反对他们随意制造所谓新的“圣传”。
那么《圣经》到底是不是神默示的金科玉律呢?这是一个在基督教的开明派与保守派之间长期争论的问题,也是本书要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
一、《圣经》正典的形成和确立
以色列人在公元前1406年左右侵占迦南地之前,主要以游牧为生,或在异国他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们的传统文化,主要通过民歌、民谣及宗教仪式等来世代相传。以色列文明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的语言及许多神话传说,都来源于美索布达米亚文明及尼罗河文明。虽然一些最早的旧约书卷可能创作于公元前11世纪,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在所罗门时代(即公元前950年左右),以色列人才开始有系统地写作和编辑旧约书卷。起初,他们主要是为所罗门的父王大卫歌功颂德,并记述所罗门怎样继承和光大父业,后来又增加了一些关于以色列列祖列宗的记载。之后,以色列列国的国王们又不断添加关于自己的新内容或修正对先朝各代的记载。就这样,旧约的写作和编辑过程一直延续到基督教的诞生。它记述了从创世,到出埃及,到以色列的统一及分裂,再到被掳巴比伦,最后到回归、重建耶路撒冷的整个过程。
(一)旧约最前五书卷
以前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信徒们都以为,旧约最前面的五本书卷是先知摩西根据耶和华在西乃山上亲授的口谕写成的,故通称<摩西五书>。犹太人又称<摩西五书>为律法书,并认为它是整个旧约的基石 ,从古至今都对它格外重视,据说很多犹太儿童在7岁之前就能完整地背诵它。
虽然摩西在<摩西五书>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显著位置,但他不可能像传说的那样是<摩西五书>的唯一作者,其理由是:第一,五书中有关于摩西死的记载(<A onclick="MyWindow=window.open('bible-s34-5-9.html','MyWindow','toolbar=no,location=no,directories=no,status=no,menubar=no,scrollbars=yes,resizable=no,width=500,height=350'); return false;" href="http://www.exbible.com/eb11.html#">申34:5-9);第二,五书中还有关于摩西死后很久的列国传承的内容(创36);第三,五书的作者到过巴勒斯坦(创50:10 ;民35:14),但摩西时代的犹太人还不曾进入该地区;第四,后面我们即将看到,在创世造人及创世大洪水等故事中存在大量相互矛盾的记述,显然不是由同一人写成的。
美国天主教主教团在《新美国圣经》的前言中介绍<摩西五书>时指出,它的作者由以下四组人组成:耶和华派、神派、祭司派及申命派。耶和华派称神为耶和华或主,喜欢用生动的故事来描述耶和华与人的关系;神派则用犹太人对神的通称Elohim来称神,他们的风格比较严肃,爱说教;祭司派更重视宗谱及神学;申命派则喜欢进行道德劝说,主要写了<申命记>2。其实,另外还有一组人,暂且称他们为编辑派,他们主要是在各独立的书卷之间加入联接,使它们形成完整的一体。
(二)旧约最早的译本
公元前333年左右,随着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西讨,半个世界都不同程度地希腊化了,犹太人的生活和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元前250年左右,生活在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的约100万犹太人已经非常希腊化了,必须把希伯来文书卷译成希腊文方能读懂。于是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Ptolemy Ⅱ)便委托犹太大祭司,从以色列十二支派中各选出六位译经长老,让他们先翻译了<摩西五书>,后来又逐渐翻译了其余旧约书卷。后人统称这批希腊文旧约译本为《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
<A name=c3>(三)犹太教正典的确立
公元前63年,犹太人又沦落在罗马人的统治之下。公元70年,罗马人摧毁了犹太人在耶路撒冷的神庙,大量焚烧犹太人的经书,但这反而导致犹太人更加重视和依赖经书。早期的基督徒属于犹太教中的改革派, 他们吸收希腊罗马文明中的新思想,并用希腊文来编写关于耶稣的新启示(新约)。保守的犹太教教徒则极力抵制外来文明,主张神的启示早在以斯拉年代(约公元前400年)就已终结。为了阻止更多的犹太人被基督徒“误导”,尽快确立正典就显得格外紧迫。一般认为,犹太拉比们(犹太教的权威学者)是在公元90年召开的吉母尼亚(Jamnia)犹太教高层会议上,将<创世纪>等39本旧约书卷确立为正典的,而其实,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在犹太拉比间对是否把<箴言>等书卷列入正典都一直存有争议。《七十士译本》中的<多比传>等7本书卷,以及当时流传的所有新约书卷,都被犹太教排除在正典之外。犹太教确立的正典都是希伯来文书卷,其中的一些书卷与《七十士译本》中的同名书卷在内容上很不一致,例如其中的<耶利米书>就比《七十士译本》中的<耶利米书>要长许多3。
<A name=c4>(四)基督教正典的确立
早期的基督教各派当然不会认同犹太教吉母尼亚会议所确立的正典,否则的话,它们就会丧失存在的主要依据——新约。当时基督教各派所使用的新旧约书卷都不尽相同,有的教派或个人甚至还在继续编写自己的新约书卷。
最早促使正统基督教教会确立正典的,是公元2世纪的罗马人马吉安(Marcion)。马吉安是一个主教的儿子,从小就接触基督教。他对犹太教及物质世界极为反感,其观点与当时的诺斯替派(Gnostics) 的教义很接近。诺斯替派的二元论认为,物质世界是恶的和有缺陷的,而精神世界才是善的和完美的;马吉安则宣传,旧约中创造物质世界的神是劣等的恶神,而新约中的神才是至上的仁爱之神4。在公元 140年左右,马吉安编辑了一套自己的新约正典,其中只包括了使徒保罗的10本书信以及一本删改过的<路加福音>(他删除了<路加福音>中所有记述耶稣与犹太人及旧约有关的内容)。公元144年,罗马教会指责马吉安散布异端并把他开除。马吉安于是成立了自已的教派,这个教派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迅速发展壮大,曾对正统教会构成极大的威胁。
一般认为,到公元200年左右,《七十士译本》、保罗的10本书信及目前人们使用的4本福音书在正统教会中已获得了相当的认同。
公元303年,罗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下令迫害基督徒并摧毁他们的经书,然而,他非旦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加强了基督教各教派之间的联系与团结。接着继位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Const antine the Great),对《圣经》正典的确立乃至基督教后来的兴盛都起了关键作用。公元312年,为了争夺罗马帝国的统治权,君士坦丁率领的军队(其中有不少基督徒),在罗马郊外的米尔维安(Milvian )桥彻底击败了数倍于自己的马克森提(Maxentius)军团。君士坦丁认为这是基督教的神帮助的结果,为了感恩,他于公元313年颁布了《米兰敕令》,使基督教成为合法的、自由的宗教。虽然他到临死时才受洗,但没有人怀疑他的基督徒倾向。君士坦丁于公元325年召集所有的主教参加尼西亚(Nicene)大会——第一次大公会议。会议通过了《尼西亚信经》,确立了“三位一体”教义,并为教会今后审议新的教义及确立正典制定了指导原则。不过在此之后,教会对是否把<启示录>等书卷列入新约正典仍然发生了许多争执。
关于基督教正典最初是如何确立的,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一种较流行的看法是:公元367年,一生充满坎坷和争执的亚他那修(Athanasius)神父在其复活节发表的一封公开信中,推举了46本旧约书卷(与《七十士译本》中的书卷基本一致)以及27本新约书卷(与目前新约书卷的数量和编排顺序基本一致)作为正典。这些书卷又分别在公元382年的罗马会议、公元393年的希普(Hippo)会议以及公元397年的迦太基(Carthage)会议上获得确认。不过,其中许多书卷都是经过了激烈的争辩,最终在圣杰罗姆(Jerome)及圣奥古斯丁(Augustine)等权威人士的影响下才被接受的。
圣杰罗姆奉教皇之命,在公元380年至公元400年期间将新旧约翻译成了拉丁文,世称《武加大》(Vulgate)。其中的旧约书卷,圣杰罗姆是在犹太拉比们的帮助下,主要参照希伯来文书卷进行翻译的。他将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中许多与希伯来文书卷严重不符的地方修正过来,并把被犹太教排斥在正典之外的那7本书卷称为“次经”。为此,他的译本在最初曾受到很多基督徒的敌视5。在圣杰罗姆的《武加大》译本问世之前,严重“失真”的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已被外邦犹太人及早期基督徒广泛使用长达600多年!事实上,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者后来又发现《武加大》中同样存在许多翻译错误, 而且教会的许多说教和做法都是建立在这些错误之上6。因此,有人声称《圣经》从不改版或只字不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两部分,基督教也随之划分为以讲希腊语为主的东方教区和以讲拉丁语为主的西方教区。公元1054年,基督教的东西两教区正式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东正教与天主教使用一样的新约正典(只不过前者用的是希腊文本,而后者用的是拉丁文本),但东正教重新采用《七十士译本》作为旧约正典。
公元1517年,在德国兴起了宗教改革运动,并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新教。新教延用天主教的新约正典,但改用犹太教确立的39本书卷作为旧约正典,再次把7本“次经”从旧约正典中排除,并且把被天主教称为“续经”的一些旧约书卷称为“伪经”。新教认为“次经”和“伪经”有许多明显的错误,如怪诞离奇、准许自杀及为死人祈祷,等等。对此,有不少基督徒甚感困惑:既然这些“次经”和“伪经”有如此明显的谬误,怎么可能误导基督徒长达一千几百年之久呢?按理耶稣应该是确立旧约正典最具权威的历史人物,为什么他也不给以纠正呢?
因此,基督教三大宗派最终所采纳的旧约正典书卷,在数量及内容方面都不尽相同。天主教认为东正教和新教是为了争正统而开历史倒车——抬出古典来对抗教会及教皇的权威。其实,在所谓的正典与非正典之间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区分,有许多书卷完全是被人为地排斥在正典之外。这就是为什么在新约中有很多内容声称是为了应验“经”上所说,但在各教派的旧约正典中却都找不到这些经文(后面我们将举例说明)。
<A name=c5>(五)人为的沉默期
有新教传教士至今认为,犹太拉比们是在神灵的启示下将那39本旧约书卷确立为正典的。问题是,同样是这些犹太拉比同时又否定了所有的新约书卷。
由于新教采纳犹太教正典为旧约正典,于是在新旧约之间出现了一个长达400多年的间隔期,新教将其称为神的“沉默期”。天主教和东正教当然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在他们的正典书卷中,有很多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实际上,犹太人在此时期正承受着希腊文明的巨大冲击,他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及对神的看法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一个以希腊文明武装起来的崭新宗教——基督教正在犹太人中酝酿诞生。比如,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他们的思想对基督教的形成及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都发挥过重大影响。
犹太教认为,神在以斯帖年代启示完旧约之后就永久沉默了;基督教则认为,神是在启示完新约之后才永久沉默的;而伊斯兰教又认为,真主是在向最后一位先知穆罕默德启示了《古兰经》之后才永久沉默的。这些不同的说法,会不会是这些宗教为了确立正典而作出的各种人为解释呢?
参考文献:
1. Aikman, David. Jesus in Beijing: How Christianity is Transforming China and Changing the Global Balance of Power. Washington, DC: Regnery Publishing Inc, 2003. 285.
2. “Preface to the New American Bible: The Pentateuch”New American Bible. December 09, 2002. United States Conference of Catholic Bishops. April 8, 2006. <A href="http://www.usccb.org/nab/bible/prefaceold.htm">USCCB - Preface to the New American Bible.
3. Riches, John. The Bibl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37.
4. Gonzalez, Justo L. The Story of Christianity: The Early Church to the Dawn of the Reformation. Vol.1.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 1984. 61.
5. Russell, Bertrand.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45. 340-341. 6. McGrath, Alister E. Christian Theology: An Introduction. 2nd Ed. Oxford: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7. 52-53.
第一章 《圣经》概述
有国人说,没读过《红楼梦》就称不上是真正的中国人;有基督徒说,不读《圣经》是枉为人世。这些说法显然都言过其实,不过也反映了这两本书分别在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之深广。可能还有不少国人未曾读过《圣经》,却很少有人没听说过一两个《圣经》故事。美国《时代》杂志驻北京特派员大卫·艾克曼(David Aikman)在2003年出版的《耶稣在北京》一书中预测:“30年之内,将有20%到30%的中国人成为基督徒。”1 而目前地球上,每三人中已有一人是基督徒,每年发行的各种版本的《圣经》总数超过5 000万册。
毫无疑问,《圣经》是部伟大著作,它凝聚了古犹太人和其他古代文明的卓越智慧,蕴藏着丰富的文学、历史及神学资源。阅读《圣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圣经》分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 旧约主要由古犹太民族的神话、历史传说、律法、先知预言及箴言等书卷组成,新约则由早期基督教教会收集和编辑的福音书及使徒们的书信组成。可是,基督教各宗派所使用的《圣经》却并非一套完全统一的书卷,各宗派对《圣经》的认识和态度也大相径庭。
第一大宗派天主教认为,《圣经》和圣传(神圣的教会传统)一样重要,都是启示的源头和信仰的准则。由于《圣经》的正典是由教会确定的,因此天主教认为《圣经》的解释权应当属于教会。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天主教也在与时俱进,对《圣经》中的许多重要内容都重新进行解释,比如他们如今已不再坚持六天创世及全球大洪水等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而认为它们只是一些启示性的象征描述。历史上,天主教教会也经常修改《圣经》的内容,如从《七十士译本》到《武加大》译本,再到现代的《新美国圣经》等,其内容都有重大变动。为此,其他宗派都批评天主教损害了《圣经》的神圣性。另外传统上,天主教并不鼓励信徒们读《圣经》,而主要让他们学习问答式教义手册。
第二大宗派新教是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成立的。当时,为了推翻腐败的教会和教皇的权威,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提出了“惟经”原则,即把《圣经》作为启示的唯一来源及信仰的唯一准则。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华人基督徒信奉的是新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又是属于新教的基本教义派,或称基要派。基要派认为,《圣经》是神的默示,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内容完美无缺,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任何人都不能增减或更改其中的一字一句。有其他宗派的学者批评他们对《圣经》的崇拜远远超过了对耶稣的崇拜。当然,新教中也有自由开明派,他们虽然也认为《圣经》是神的默示,但同时又认为它是开放的——人们可以不断地从中接受新的光,对其内容的诠释在不同时期也可有所不同。由于很多人已习惯把新教就称为基督教,因此有不少新教教徒不知道自己信的是新教,并认为天主教等其他各派都不是基督教。
第三大宗派东正教认为,圣灵是启示的唯一源泉,基督是信仰的唯一准则,传统上也不鼓励信徒读《圣经》。他们同时也反对天主教教会及教皇的权威,反对他们随意制造所谓新的“圣传”。
那么《圣经》到底是不是神默示的金科玉律呢?这是一个在基督教的开明派与保守派之间长期争论的问题,也是本书要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
一、《圣经》正典的形成和确立
以色列人在公元前1406年左右侵占迦南地之前,主要以游牧为生,或在异国他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们的传统文化,主要通过民歌、民谣及宗教仪式等来世代相传。以色列文明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的语言及许多神话传说,都来源于美索布达米亚文明及尼罗河文明。虽然一些最早的旧约书卷可能创作于公元前11世纪,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在所罗门时代(即公元前950年左右),以色列人才开始有系统地写作和编辑旧约书卷。起初,他们主要是为所罗门的父王大卫歌功颂德,并记述所罗门怎样继承和光大父业,后来又增加了一些关于以色列列祖列宗的记载。之后,以色列列国的国王们又不断添加关于自己的新内容或修正对先朝各代的记载。就这样,旧约的写作和编辑过程一直延续到基督教的诞生。它记述了从创世,到出埃及,到以色列的统一及分裂,再到被掳巴比伦,最后到回归、重建耶路撒冷的整个过程。
(一)旧约最前五书卷
以前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信徒们都以为,旧约最前面的五本书卷是先知摩西根据耶和华在西乃山上亲授的口谕写成的,故通称<摩西五书>。犹太人又称<摩西五书>为律法书,并认为它是整个旧约的基石 ,从古至今都对它格外重视,据说很多犹太儿童在7岁之前就能完整地背诵它。
虽然摩西在<摩西五书>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显著位置,但他不可能像传说的那样是<摩西五书>的唯一作者,其理由是:第一,五书中有关于摩西死的记载(<A onclick="MyWindow=window.open('bible-s34-5-9.html','MyWindow','toolbar=no,location=no,directories=no,status=no,menubar=no,scrollbars=yes,resizable=no,width=500,height=350'); return false;" href="http://www.exbible.com/eb11.html#">申34:5-9);第二,五书中还有关于摩西死后很久的列国传承的内容(创36);第三,五书的作者到过巴勒斯坦(创50:10 ;民35:14),但摩西时代的犹太人还不曾进入该地区;第四,后面我们即将看到,在创世造人及创世大洪水等故事中存在大量相互矛盾的记述,显然不是由同一人写成的。
美国天主教主教团在《新美国圣经》的前言中介绍<摩西五书>时指出,它的作者由以下四组人组成:耶和华派、神派、祭司派及申命派。耶和华派称神为耶和华或主,喜欢用生动的故事来描述耶和华与人的关系;神派则用犹太人对神的通称Elohim来称神,他们的风格比较严肃,爱说教;祭司派更重视宗谱及神学;申命派则喜欢进行道德劝说,主要写了<申命记>2。其实,另外还有一组人,暂且称他们为编辑派,他们主要是在各独立的书卷之间加入联接,使它们形成完整的一体。
(二)旧约最早的译本
公元前333年左右,随着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西讨,半个世界都不同程度地希腊化了,犹太人的生活和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元前250年左右,生活在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的约100万犹太人已经非常希腊化了,必须把希伯来文书卷译成希腊文方能读懂。于是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Ptolemy Ⅱ)便委托犹太大祭司,从以色列十二支派中各选出六位译经长老,让他们先翻译了<摩西五书>,后来又逐渐翻译了其余旧约书卷。后人统称这批希腊文旧约译本为《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
<A name=c3>(三)犹太教正典的确立
公元前63年,犹太人又沦落在罗马人的统治之下。公元70年,罗马人摧毁了犹太人在耶路撒冷的神庙,大量焚烧犹太人的经书,但这反而导致犹太人更加重视和依赖经书。早期的基督徒属于犹太教中的改革派, 他们吸收希腊罗马文明中的新思想,并用希腊文来编写关于耶稣的新启示(新约)。保守的犹太教教徒则极力抵制外来文明,主张神的启示早在以斯拉年代(约公元前400年)就已终结。为了阻止更多的犹太人被基督徒“误导”,尽快确立正典就显得格外紧迫。一般认为,犹太拉比们(犹太教的权威学者)是在公元90年召开的吉母尼亚(Jamnia)犹太教高层会议上,将<创世纪>等39本旧约书卷确立为正典的,而其实,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在犹太拉比间对是否把<箴言>等书卷列入正典都一直存有争议。《七十士译本》中的<多比传>等7本书卷,以及当时流传的所有新约书卷,都被犹太教排除在正典之外。犹太教确立的正典都是希伯来文书卷,其中的一些书卷与《七十士译本》中的同名书卷在内容上很不一致,例如其中的<耶利米书>就比《七十士译本》中的<耶利米书>要长许多3。
<A name=c4>(四)基督教正典的确立
早期的基督教各派当然不会认同犹太教吉母尼亚会议所确立的正典,否则的话,它们就会丧失存在的主要依据——新约。当时基督教各派所使用的新旧约书卷都不尽相同,有的教派或个人甚至还在继续编写自己的新约书卷。
最早促使正统基督教教会确立正典的,是公元2世纪的罗马人马吉安(Marcion)。马吉安是一个主教的儿子,从小就接触基督教。他对犹太教及物质世界极为反感,其观点与当时的诺斯替派(Gnostics) 的教义很接近。诺斯替派的二元论认为,物质世界是恶的和有缺陷的,而精神世界才是善的和完美的;马吉安则宣传,旧约中创造物质世界的神是劣等的恶神,而新约中的神才是至上的仁爱之神4。在公元 140年左右,马吉安编辑了一套自己的新约正典,其中只包括了使徒保罗的10本书信以及一本删改过的<路加福音>(他删除了<路加福音>中所有记述耶稣与犹太人及旧约有关的内容)。公元144年,罗马教会指责马吉安散布异端并把他开除。马吉安于是成立了自已的教派,这个教派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迅速发展壮大,曾对正统教会构成极大的威胁。
一般认为,到公元200年左右,《七十士译本》、保罗的10本书信及目前人们使用的4本福音书在正统教会中已获得了相当的认同。
公元303年,罗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下令迫害基督徒并摧毁他们的经书,然而,他非旦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加强了基督教各教派之间的联系与团结。接着继位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Const antine the Great),对《圣经》正典的确立乃至基督教后来的兴盛都起了关键作用。公元312年,为了争夺罗马帝国的统治权,君士坦丁率领的军队(其中有不少基督徒),在罗马郊外的米尔维安(Milvian )桥彻底击败了数倍于自己的马克森提(Maxentius)军团。君士坦丁认为这是基督教的神帮助的结果,为了感恩,他于公元313年颁布了《米兰敕令》,使基督教成为合法的、自由的宗教。虽然他到临死时才受洗,但没有人怀疑他的基督徒倾向。君士坦丁于公元325年召集所有的主教参加尼西亚(Nicene)大会——第一次大公会议。会议通过了《尼西亚信经》,确立了“三位一体”教义,并为教会今后审议新的教义及确立正典制定了指导原则。不过在此之后,教会对是否把<启示录>等书卷列入新约正典仍然发生了许多争执。
关于基督教正典最初是如何确立的,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一种较流行的看法是:公元367年,一生充满坎坷和争执的亚他那修(Athanasius)神父在其复活节发表的一封公开信中,推举了46本旧约书卷(与《七十士译本》中的书卷基本一致)以及27本新约书卷(与目前新约书卷的数量和编排顺序基本一致)作为正典。这些书卷又分别在公元382年的罗马会议、公元393年的希普(Hippo)会议以及公元397年的迦太基(Carthage)会议上获得确认。不过,其中许多书卷都是经过了激烈的争辩,最终在圣杰罗姆(Jerome)及圣奥古斯丁(Augustine)等权威人士的影响下才被接受的。
圣杰罗姆奉教皇之命,在公元380年至公元400年期间将新旧约翻译成了拉丁文,世称《武加大》(Vulgate)。其中的旧约书卷,圣杰罗姆是在犹太拉比们的帮助下,主要参照希伯来文书卷进行翻译的。他将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中许多与希伯来文书卷严重不符的地方修正过来,并把被犹太教排斥在正典之外的那7本书卷称为“次经”。为此,他的译本在最初曾受到很多基督徒的敌视5。在圣杰罗姆的《武加大》译本问世之前,严重“失真”的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已被外邦犹太人及早期基督徒广泛使用长达600多年!事实上,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者后来又发现《武加大》中同样存在许多翻译错误, 而且教会的许多说教和做法都是建立在这些错误之上6。因此,有人声称《圣经》从不改版或只字不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两部分,基督教也随之划分为以讲希腊语为主的东方教区和以讲拉丁语为主的西方教区。公元1054年,基督教的东西两教区正式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东正教与天主教使用一样的新约正典(只不过前者用的是希腊文本,而后者用的是拉丁文本),但东正教重新采用《七十士译本》作为旧约正典。
公元1517年,在德国兴起了宗教改革运动,并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新教。新教延用天主教的新约正典,但改用犹太教确立的39本书卷作为旧约正典,再次把7本“次经”从旧约正典中排除,并且把被天主教称为“续经”的一些旧约书卷称为“伪经”。新教认为“次经”和“伪经”有许多明显的错误,如怪诞离奇、准许自杀及为死人祈祷,等等。对此,有不少基督徒甚感困惑:既然这些“次经”和“伪经”有如此明显的谬误,怎么可能误导基督徒长达一千几百年之久呢?按理耶稣应该是确立旧约正典最具权威的历史人物,为什么他也不给以纠正呢?
因此,基督教三大宗派最终所采纳的旧约正典书卷,在数量及内容方面都不尽相同。天主教认为东正教和新教是为了争正统而开历史倒车——抬出古典来对抗教会及教皇的权威。其实,在所谓的正典与非正典之间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区分,有许多书卷完全是被人为地排斥在正典之外。这就是为什么在新约中有很多内容声称是为了应验“经”上所说,但在各教派的旧约正典中却都找不到这些经文(后面我们将举例说明)。
<A name=c5>(五)人为的沉默期
有新教传教士至今认为,犹太拉比们是在神灵的启示下将那39本旧约书卷确立为正典的。问题是,同样是这些犹太拉比同时又否定了所有的新约书卷。
由于新教采纳犹太教正典为旧约正典,于是在新旧约之间出现了一个长达400多年的间隔期,新教将其称为神的“沉默期”。天主教和东正教当然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在他们的正典书卷中,有很多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实际上,犹太人在此时期正承受着希腊文明的巨大冲击,他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及对神的看法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一个以希腊文明武装起来的崭新宗教——基督教正在犹太人中酝酿诞生。比如,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他们的思想对基督教的形成及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都发挥过重大影响。
犹太教认为,神在以斯帖年代启示完旧约之后就永久沉默了;基督教则认为,神是在启示完新约之后才永久沉默的;而伊斯兰教又认为,真主是在向最后一位先知穆罕默德启示了《古兰经》之后才永久沉默的。这些不同的说法,会不会是这些宗教为了确立正典而作出的各种人为解释呢?
参考文献:
1. Aikman, David. Jesus in Beijing: How Christianity is Transforming China and Changing the Global Balance of Power. Washington, DC: Regnery Publishing Inc, 2003. 285.
2. “Preface to the New American Bible: The Pentateuch”New American Bible. December 09, 2002. United States Conference of Catholic Bishops. April 8, 2006. <A href="http://www.usccb.org/nab/bible/prefaceold.htm">USCCB - Preface to the New American Bible.
3. Riches, John. The Bibl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37.
4. Gonzalez, Justo L. The Story of Christianity: The Early Church to the Dawn of the Reformation. Vol.1.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 1984. 61.
5. Russell, Bertrand.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45. 340-341. 6. McGrath, Alister E. Christian Theology: An Introduction. 2nd Ed. Oxford: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7. 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