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圣经》(转贴)

忘于江湖

新手上路
VIP
注册
2008-07-09
消息
783
荣誉分数
17
声望点数
28
出处:http://www.exbible.com/eb11.html


第一章 《圣经》概述

  有国人说,没读过《红楼梦》就称不上是真正的中国人;有基督徒说,不读《圣经》是枉为人世。这些说法显然都言过其实,不过也反映了这两本书分别在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之深广。可能还有不少国人未曾读过《圣经》,却很少有人没听说过一两个《圣经》故事。美国《时代》杂志驻北京特派员大卫·艾克曼(David Aikman)在2003年出版的《耶稣在北京》一书中预测:“30年之内,将有20%到30%的中国人成为基督徒。”1 而目前地球上,每三人中已有一人是基督徒,每年发行的各种版本的《圣经》总数超过5 000万册。

  毫无疑问,《圣经》是部伟大著作,它凝聚了古犹太人和其他古代文明的卓越智慧,蕴藏着丰富的文学、历史及神学资源。阅读《圣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圣经》分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 旧约主要由古犹太民族的神话、历史传说、律法、先知预言及箴言等书卷组成,新约则由早期基督教教会收集和编辑的福音书及使徒们的书信组成。可是,基督教各宗派所使用的《圣经》却并非一套完全统一的书卷,各宗派对《圣经》的认识和态度也大相径庭。
  第一大宗派天主教认为,《圣经》和圣传(神圣的教会传统)一样重要,都是启示的源头和信仰的准则。由于《圣经》的正典是由教会确定的,因此天主教认为《圣经》的解释权应当属于教会。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天主教也在与时俱进,对《圣经》中的许多重要内容都重新进行解释,比如他们如今已不再坚持六天创世及全球大洪水等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而认为它们只是一些启示性的象征描述。历史上,天主教教会也经常修改《圣经》的内容,如从《七十士译本》到《武加大》译本,再到现代的《新美国圣经》等,其内容都有重大变动。为此,其他宗派都批评天主教损害了《圣经》的神圣性。另外传统上,天主教并不鼓励信徒们读《圣经》,而主要让他们学习问答式教义手册。
  第二大宗派新教是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成立的。当时,为了推翻腐败的教会和教皇的权威,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提出了“惟经”原则,即把《圣经》作为启示的唯一来源及信仰的唯一准则。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华人基督徒信奉的是新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又是属于新教的基本教义派,或称基要派。基要派认为,《圣经》是神的默示,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内容完美无缺,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任何人都不能增减或更改其中的一字一句。有其他宗派的学者批评他们对《圣经》的崇拜远远超过了对耶稣的崇拜。当然,新教中也有自由开明派,他们虽然也认为《圣经》是神的默示,但同时又认为它是开放的——人们可以不断地从中接受新的光,对其内容的诠释在不同时期也可有所不同。由于很多人已习惯把新教就称为基督教,因此有不少新教教徒不知道自己信的是新教,并认为天主教等其他各派都不是基督教。
  第三大宗派东正教认为,圣灵是启示的唯一源泉,基督是信仰的唯一准则,传统上也不鼓励信徒读《圣经》。他们同时也反对天主教教会及教皇的权威,反对他们随意制造所谓新的“圣传”。
  那么《圣经》到底是不是神默示的金科玉律呢?这是一个在基督教的开明派与保守派之间长期争论的问题,也是本书要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


一、《圣经》正典的形成和确立
  以色列人在公元前1406年左右侵占迦南地之前,主要以游牧为生,或在异国他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们的传统文化,主要通过民歌、民谣及宗教仪式等来世代相传。以色列文明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的语言及许多神话传说,都来源于美索布达米亚文明及尼罗河文明。虽然一些最早的旧约书卷可能创作于公元前11世纪,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在所罗门时代(即公元前950年左右),以色列人才开始有系统地写作和编辑旧约书卷。起初,他们主要是为所罗门的父王大卫歌功颂德,并记述所罗门怎样继承和光大父业,后来又增加了一些关于以色列列祖列宗的记载。之后,以色列列国的国王们又不断添加关于自己的新内容或修正对先朝各代的记载。就这样,旧约的写作和编辑过程一直延续到基督教的诞生。它记述了从创世,到出埃及,到以色列的统一及分裂,再到被掳巴比伦,最后到回归、重建耶路撒冷的整个过程。
(一)旧约最前五书卷
  以前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信徒们都以为,旧约最前面的五本书卷是先知摩西根据耶和华在西乃山上亲授的口谕写成的,故通称<摩西五书>。犹太人又称<摩西五书>为律法书,并认为它是整个旧约的基石 ,从古至今都对它格外重视,据说很多犹太儿童在7岁之前就能完整地背诵它。
  虽然摩西在<摩西五书>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显著位置,但他不可能像传说的那样是<摩西五书>的唯一作者,其理由是:第一,五书中有关于摩西死的记载(<A onclick="MyWindow=window.open('bible-s34-5-9.html','MyWindow','toolbar=no,location=no,directories=no,status=no,menubar=no,scrollbars=yes,resizable=no,width=500,height=350'); return false;" href="http://www.exbible.com/eb11.html#">申34:5-9);第二,五书中还有关于摩西死后很久的列国传承的内容(创36);第三,五书的作者到过巴勒斯坦(创50:10 ;民35:14),但摩西时代的犹太人还不曾进入该地区;第四,后面我们即将看到,在创世造人及创世大洪水等故事中存在大量相互矛盾的记述,显然不是由同一人写成的。
  美国天主教主教团在《新美国圣经》的前言中介绍<摩西五书>时指出,它的作者由以下四组人组成:耶和华派、神派、祭司派及申命派。耶和华派称神为耶和华或主,喜欢用生动的故事来描述耶和华与人的关系;神派则用犹太人对神的通称Elohim来称神,他们的风格比较严肃,爱说教;祭司派更重视宗谱及神学;申命派则喜欢进行道德劝说,主要写了<申命记>2。其实,另外还有一组人,暂且称他们为编辑派,他们主要是在各独立的书卷之间加入联接,使它们形成完整的一体。
(二)旧约最早的译本
  公元前333年左右,随着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西讨,半个世界都不同程度地希腊化了,犹太人的生活和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元前250年左右,生活在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的约100万犹太人已经非常希腊化了,必须把希伯来文书卷译成希腊文方能读懂。于是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Ptolemy Ⅱ)便委托犹太大祭司,从以色列十二支派中各选出六位译经长老,让他们先翻译了<摩西五书>,后来又逐渐翻译了其余旧约书卷。后人统称这批希腊文旧约译本为《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
<A name=c3>(三)犹太教正典的确立
  公元前63年,犹太人又沦落在罗马人的统治之下。公元70年,罗马人摧毁了犹太人在耶路撒冷的神庙,大量焚烧犹太人的经书,但这反而导致犹太人更加重视和依赖经书。早期的基督徒属于犹太教中的改革派, 他们吸收希腊罗马文明中的新思想,并用希腊文来编写关于耶稣的新启示(新约)。保守的犹太教教徒则极力抵制外来文明,主张神的启示早在以斯拉年代(约公元前400年)就已终结。为了阻止更多的犹太人被基督徒“误导”,尽快确立正典就显得格外紧迫。一般认为,犹太拉比们(犹太教的权威学者)是在公元90年召开的吉母尼亚(Jamnia)犹太教高层会议上,将<创世纪>等39本旧约书卷确立为正典的,而其实,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在犹太拉比间对是否把<箴言>等书卷列入正典都一直存有争议。《七十士译本》中的<多比传>等7本书卷,以及当时流传的所有新约书卷,都被犹太教排除在正典之外。犹太教确立的正典都是希伯来文书卷,其中的一些书卷与《七十士译本》中的同名书卷在内容上很不一致,例如其中的<耶利米书>就比《七十士译本》中的<耶利米书>要长许多3
<A name=c4>(四)基督教正典的确立
  早期的基督教各派当然不会认同犹太教吉母尼亚会议所确立的正典,否则的话,它们就会丧失存在的主要依据——新约。当时基督教各派所使用的新旧约书卷都不尽相同,有的教派或个人甚至还在继续编写自己的新约书卷。
  最早促使正统基督教教会确立正典的,是公元2世纪的罗马人马吉安(Marcion)。马吉安是一个主教的儿子,从小就接触基督教。他对犹太教及物质世界极为反感,其观点与当时的诺斯替派(Gnostics) 的教义很接近。诺斯替派的二元论认为,物质世界是恶的和有缺陷的,而精神世界才是善的和完美的;马吉安则宣传,旧约中创造物质世界的神是劣等的恶神,而新约中的神才是至上的仁爱之神4。在公元 140年左右,马吉安编辑了一套自己的新约正典,其中只包括了使徒保罗的10本书信以及一本删改过的<路加福音>(他删除了<路加福音>中所有记述耶稣与犹太人及旧约有关的内容)。公元144年,罗马教会指责马吉安散布异端并把他开除。马吉安于是成立了自已的教派,这个教派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迅速发展壮大,曾对正统教会构成极大的威胁。
  一般认为,到公元200年左右,《七十士译本》、保罗的10本书信及目前人们使用的4本福音书在正统教会中已获得了相当的认同。
  公元303年,罗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下令迫害基督徒并摧毁他们的经书,然而,他非旦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加强了基督教各教派之间的联系与团结。接着继位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Const antine the Great),对《圣经》正典的确立乃至基督教后来的兴盛都起了关键作用。公元312年,为了争夺罗马帝国的统治权,君士坦丁率领的军队(其中有不少基督徒),在罗马郊外的米尔维安(Milvian )桥彻底击败了数倍于自己的马克森提(Maxentius)军团。君士坦丁认为这是基督教的神帮助的结果,为了感恩,他于公元313年颁布了《米兰敕令》,使基督教成为合法的、自由的宗教。虽然他到临死时才受洗,但没有人怀疑他的基督徒倾向。君士坦丁于公元325年召集所有的主教参加尼西亚(Nicene)大会——第一次大公会议。会议通过了《尼西亚信经》,确立了“三位一体”教义,并为教会今后审议新的教义及确立正典制定了指导原则。不过在此之后,教会对是否把<启示录>等书卷列入新约正典仍然发生了许多争执。
  关于基督教正典最初是如何确立的,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一种较流行的看法是:公元367年,一生充满坎坷和争执的亚他那修(Athanasius)神父在其复活节发表的一封公开信中,推举了46本旧约书卷(与《七十士译本》中的书卷基本一致)以及27本新约书卷(与目前新约书卷的数量和编排顺序基本一致)作为正典。这些书卷又分别在公元382年的罗马会议、公元393年的希普(Hippo)会议以及公元397年的迦太基(Carthage)会议上获得确认。不过,其中许多书卷都是经过了激烈的争辩,最终在圣杰罗姆(Jerome)及圣奥古斯丁(Augustine)等权威人士的影响下才被接受的。
  圣杰罗姆奉教皇之命,在公元380年至公元400年期间将新旧约翻译成了拉丁文,世称《武加大》(Vulgate)。其中的旧约书卷,圣杰罗姆是在犹太拉比们的帮助下,主要参照希伯来文书卷进行翻译的。他将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中许多与希伯来文书卷严重不符的地方修正过来,并把被犹太教排斥在正典之外的那7本书卷称为“次经”。为此,他的译本在最初曾受到很多基督徒的敌视5。在圣杰罗姆的《武加大》译本问世之前,严重“失真”的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已被外邦犹太人及早期基督徒广泛使用长达600多年!事实上,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者后来又发现《武加大》中同样存在许多翻译错误, 而且教会的许多说教和做法都是建立在这些错误之上6。因此,有人声称《圣经》从不改版或只字不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两部分,基督教也随之划分为以讲希腊语为主的东方教区和以讲拉丁语为主的西方教区。公元1054年,基督教的东西两教区正式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东正教与天主教使用一样的新约正典(只不过前者用的是希腊文本,而后者用的是拉丁文本),但东正教重新采用《七十士译本》作为旧约正典。
  公元1517年,在德国兴起了宗教改革运动,并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新教。新教延用天主教的新约正典,但改用犹太教确立的39本书卷作为旧约正典,再次把7本“次经”从旧约正典中排除,并且把被天主教称为“续经”的一些旧约书卷称为“伪经”。新教认为“次经”和“伪经”有许多明显的错误,如怪诞离奇、准许自杀及为死人祈祷,等等。对此,有不少基督徒甚感困惑:既然这些“次经”和“伪经”有如此明显的谬误,怎么可能误导基督徒长达一千几百年之久呢?按理耶稣应该是确立旧约正典最具权威的历史人物,为什么他也不给以纠正呢?
  因此,基督教三大宗派最终所采纳的旧约正典书卷,在数量及内容方面都不尽相同。天主教认为东正教和新教是为了争正统而开历史倒车——抬出古典来对抗教会及教皇的权威。其实,在所谓的正典与非正典之间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区分,有许多书卷完全是被人为地排斥在正典之外。这就是为什么在新约中有很多内容声称是为了应验“经”上所说,但在各教派的旧约正典中却都找不到这些经文(后面我们将举例说明)。
<A name=c5>(五)人为的沉默期
  有新教传教士至今认为,犹太拉比们是在神灵的启示下将那39本旧约书卷确立为正典的。问题是,同样是这些犹太拉比同时又否定了所有的新约书卷。
  由于新教采纳犹太教正典为旧约正典,于是在新旧约之间出现了一个长达400多年的间隔期,新教将其称为神的“沉默期”。天主教和东正教当然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在他们的正典书卷中,有很多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实际上,犹太人在此时期正承受着希腊文明的巨大冲击,他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及对神的看法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一个以希腊文明武装起来的崭新宗教——基督教正在犹太人中酝酿诞生。比如,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他们的思想对基督教的形成及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都发挥过重大影响。
  犹太教认为,神在以斯帖年代启示完旧约之后就永久沉默了;基督教则认为,神是在启示完新约之后才永久沉默的;而伊斯兰教又认为,真主是在向最后一位先知穆罕默德启示了《古兰经》之后才永久沉默的。这些不同的说法,会不会是这些宗教为了确立正典而作出的各种人为解释呢?

参考文献:

1. Aikman, David. Jesus in Beijing: How Christianity is Transforming China and Changing the Global Balance of Power. Washington, DC: Regnery Publishing Inc, 2003. 285.
2. “Preface to the New American Bible: The Pentateuch”New American Bible. December 09, 2002. United States Conference of Catholic Bishops. April 8, 2006. <A href="http://www.usccb.org/nab/bible/prefaceold.htm">USCCB - Preface to the New American Bible.
3. Riches, John. The Bibl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37.
4. Gonzalez, Justo L. The Story of Christianity: The Early Church to the Dawn of the Reformation. Vol.1.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 1984. 61.
5. Russell, Bertrand.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45. 340-341. 6. McGrath, Alister E. Christian Theology: An Introduction. 2nd Ed. Oxford: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7. 52-53.
 
二、《圣经》的流传
  其实从一开始,旧约就很难说是为了启示普天大众而产生的,它只不过是犹太人为自己民族所编写的历史、神话及律法--其中所描述的神只是以色列祖先的神(出3:15),其中的繁文缛节也被一次次地强调是为以色列世世代代制定的“定例”。不知道现代犹太人中还有多少人仍然按那些“定例”生活,而对于一个外邦人来说,要通读一遍那些基本与自已不相关的“定例”,都需要非常好的耐心。历史上,使徒保罗、马吉安及许多神父都对它们有不同程度的抵制。
  起初,旧约书卷只在犹太人的会堂才有,平时保存在木柜里,做礼拜时由祭司给大家宣读、讲解所选择的内容,而普通的犹太人则极少有机会直接阅读旧约书卷。基督徒在初期都是口头传授福音,后来为了方便,才把传教内容整理、编辑成新约,仅供教会使用,数量非常之少。
  印刷术于15世纪才在西方开始应用。在此之前,个人拥有一套《圣经》就如同现在个人拥有一架波音专机一样艰难,因而只有极少数人能直接读《圣经》。这就是为什么天主教和东正教都没有读经的传统。事实上,倡导“惟经”原则的新教正是借着印刷术的东风才发展起来的。16世纪初宗教改革运动时,马丁·路德把《圣经》译成德文,并鼓励一般信众读《圣经》,此后《圣经》就在普通百姓中流传开来。`
  早期的新旧约都是写在极不易保存的纸草或羊皮纸上,因而它们的原稿早就遗失不复了。帝王们尚可为自己保留三四千年前的原始碑文,如1901年出土的《汉莫拉比法典》,而新约创作还不到二千年, 原件却未能保存下来,其最早的手抄本是公元4世纪的<西乃抄本>(CodexSinaiticus),与原稿相隔了三百多年。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的、最早的旧约手抄本,是公元900年左右的<马所礼经卷>(Masoretic),竟远离原稿达1300至1800年之久,其可靠性自然值得怀疑。这似乎也间接地反映出中世纪的基督教教会不怎么重视旧约。
  在1947-1956年发现的<死海古卷>中,包括了许多旧约经卷的残片,其中一些经卷被专家用碳十四(C14)等技术鉴定为公元前200年左右的手抄本。其中<以赛亚书>第53章的抄本保存最完整,有希伯来学者将其与<马所礼经卷>中的同一章节做过比较,发现两个版本的大部分内容是一致的,但也存在许多差异。比如,在比较前三节内容时发现:<马所礼经卷>版共有24个字,而<死海古卷>版只有23个字,而在这23个字中两个版本之间又有多达19个字母不同。这些字母的不同,并不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断句、连词或拼写错误,而且还有时代和指称错误,已造成语意的差异7。约翰·瑞切斯(John Riches)教授在《圣经简介》一书中指出,<死海古卷>中使用的希伯来文尚处于没有标点符号、只有子音(没有母音)的发展阶段,因此人们在抄写时很容易出错,组字时容易产生不同的字8

参考文献:

7. Benner, Jeff A.“Isaiah Scroll and the Masoretic Text” Ancient Hebrew Research Center. Nov 8, 2006 http://www.ancient-hebrew.org/31_masorite.html . 8. Riches, John. The Bibl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36.
 
三、《圣经》的启示
  天主教为了维护教会的权威,比较推崇圣托马斯·阿奎纳(Thomas Aquinas)的启示说,强调人的理性在认识上帝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而新教为了抵制天主教的权威,则更偏重圣奥古斯丁的启示说,强调上帝的意志及启示本身的重要性。但无论是圣托马斯的启示说还是圣奥古斯丁的启示说,都过于主观抽象,于是又有些神学家提出新的启示说,从基督徒内心对基督救赎的感恩情怀的真实性出发,来说明启示可以获得客观验证,就像很多信徒强调的,在信基督后他们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和快乐。问题是,其他宗教的信众也声称有类似的体验,人们又如何知道谁的声称是真切的呢?如果说佛教要让人信服,须拿出“转世轮回”等证据,那么基督教要真正慰籍大众,是否也同样需要拿出耶稣“死而复活”等证据呢?否则的话,即便各种启示说对“圣子”与“圣父”、“圣灵”的关系以及耶稣的神人二重性等阐述得精妙绝伦,是否也如同阐述“齐天大圣”与如来佛、观音菩萨的关系以及孙悟空的人猴二重性一样——毫无实际意义?
  著名《圣经》学者杰拉德·哈瑟(Gerhard F. Hasel)教授曾经说:“如果神是在通过《圣经》的作者们来启示他自己,那么这种启示就应该有某种统一性,因为启示出来的正是那隐藏在后的同一位存在者。”9可现实是,《圣经》本身存在着大量矛盾或不一致的内容,甚至连正典都无法统一,加之各种不同的主观解读,结果导致了基督教各派之间对许多教义的不尽纷争。比如在新教内部,因为对“圣餐”、“洗礼”、 “三位一体”、“因信称义”、“天堂”及“地狱”等重要教义都存在着尖锐的分歧,结果又分裂出无数的小教派。根据《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中的记载,全球各种不同的基督教小教派多达33 820个10。另外,人们在不同文化及不同历史背景下,也会从《圣经》发展出完全不同的理论和说教。比如,北美的黑人发展出黑人神学,他们“研究”出耶稣原来是黑人犹太人;拉丁美洲人为了反抗强权的压迫,发展出解放神学;中国的洪秀全为了推翻清朝天子,就自封为上帝的次子,即耶稣的弟弟,等等。
  新教于1910年发起普世教会合一运动,虽然经各教派的努力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各派在正典、教义、圣传及组织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大量的分歧和矛盾,旧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分歧又不断产生,因此要真正达到联合统一仍然是遥遥无期。

参考文献:

9. Hasel, Gerhard F. Old Testament theology: basic issues in the current debate. Grand Rapids, Mich.: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1972. 93. 10. Barrett, David B. et al., eds. World Christian Encyclopedia: A comparative survey of churches and religions - AD 30 to 2200.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四、《圣经》中文版的来历及准确性
  传说基督教最早于东汉时就传入了中国,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却始于公元7世纪的唐朝。据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基督教聂斯脱利派于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由波斯经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时称景教,正逢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盛世”。景教曾受到唐太宗及后面几代皇帝的特别青睐,后来却由于佛教的强势竞争,以及因中国在与西域伊斯兰的战争中失利而受到牵连,此后逐渐在中国走向衰微。聂斯脱利教徒在宋元两朝仍有一定的传教活动,最后在明朝初年的排外浪潮冲击下销声匿迹。
  1582年左右(明末时期),中国迎来了利玛窦(Matteo Ricci)等最早一批天主教传教士。当时利玛窦等对中国的礼仪、文化及法律都非常尊重,在传教时都穿着儒服。他们遵循着天主教的传统,并不急于把《圣经》翻译、介绍给中国,而是利用教义手册进行传教。利玛窦等倒是花了大量精力把西方的许多科学著作翻译成中文,同时又把中华文化介绍给西方,可谓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先驱。
  1715年左右,由于基督教教义与中国的“祭祖尊孔”传统发生冲突,而当时的教皇又禁止中国的信徒作任何变通。之后,教皇的几位特使在与康熙皇帝的交涉中态度强硬。康熙也不想妥协,于是就采取了许多限制基督教传播的措施。不久继位的雍正皇帝又于1724年下达了全面禁教令,其结果,到1800年左右基督徒又几乎要从中国绝迹。
  1760年左右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英国迅速崛起为新的世界霸主,世界的宗教版图也随之重新划分。
  1807年,马礼逊(Robert Morrison)受英国伦敦会授权前往中国,成为第一位进入中国的新教传教士。《圣经》在新教中的至尊地位又从马礼逊的传教经历中充分反映出来:他一进入中国,就在一些华人的帮助下,一边学中文一边翻译《圣经》,于1813年完成新约译本,又于1819年完成旧约译本,成为第一个将完整的《圣经》翻译成中文的人。可是,马礼逊从进入中国到1834年去世的27年间总共只发展了10个基督徒。
  1837年,德国汉学家卡尔·郭实腊(Karl Gutzlaff)与马礼逊的儿子马儒汉等人合作,将马礼逊的旧约译本进行修改,成为郭实腊译本。1840年,郭实腊又出版了其新约译本《救世主耶稣新遗诏书》,此译本曾被初期的太平天国所采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郭实腊于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期刊,是最早在中国发行的传媒读物,为中国人了解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另一方面,郭实腊又长期担任英国贩卖鸦片的大公司及英国政府的中文翻译,利用贩运鸦片的船只运送和散发基督教宣传品,同时又以传教之名在中国各沿海口岸搜集军事情报,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积极做准备。鸦片战争期间,他充当英军司令官的翻译,战后又全程参与起草《南京条约》。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从此拉开了百年屈辱的序幕。中国的大门才被炮火轰开,大量传教士便随之涌入。初期,他们的传教活动主要局限于通商口岸,后来逐步发展到全国各地,甚至穷乡僻壤。
  1843年,驻香港殖民地的英、美各传教机构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决定修订已有的中文《圣经》。他们把各地传教士分成组,分别整理出初稿,最后交委员会审阅。委员会后来对“唯一神”的译名应称“上帝”还是 “神”而发生分歧:英国圣经公会主张采用“上帝”,美国圣经公会则主张采用“神”。这个分歧至今仍然存在。
  鸦片战争使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社会,战争的巨额赔偿、列强的经济侵略和官吏的横征暴敛,导致民不撩生。1851年,由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在金田发动起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1853年,太平天国在郭实腊等译本的基础上进行大量修改,出版了天国版《圣经》--《新(旧)遗诏圣书》(封面上画有双龙,见图1)。虽然太平天国运动信奉的是洋教,但它一直反对列强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因而在后来遭到清朝统治者与列强的联合剿杀。


taiping.jpg


图1.太平天国版《圣经》
  之后,衰败的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就包括让传教士在中国获得各种特权,如“领事裁判权”、“置产权”,甚至“办案权”!教会与各地民众经常因文化风俗差异等发生冲突,有些教民在特权保护下肆无忌惮地欺压百姓,结果酿成无数的教案,终于在1900年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有许多外国传教士及华人信徒死于冲突之中。随后,八国联军借此对中国进行了野蛮侵略和疯狂掳夺。战败求和的清政府,在列强的淫威下给予侵略者巨额赔款(即臭名昭著的“庚子赔款”),并且下令大举捕杀各地的义和团拳民。虽然西方(主要是美国)在后来以教会的名义为中国做了不少好事,如开办学校、医院及慈善机构等,但很少人知道这大部分经费却来自于中国的赔款。
  1890年,新教传教士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翻译《圣经》白话文译本。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于1919年出版了和合本《新旧约全书》。这是外国传教士为中国人翻译的最后一本《圣经》,它逐步取代了其他版本的中文《圣经》并流行至今,是目前华人新教教徒最喜爱使用的版本。
  1970年,香港天主教的思高《圣经》学会,编译出版了思高版中文《圣经》,成为今天华人天主教教徒的首选。我不确知华人东正教教徒目前使用什么版本,据说是一种俄语翻译本。
  以上就是《圣经》在中国形成和流传的简单历史。一切都是顺乎中国荣辱兴衰的历史大环境而发生的,没有任何所谓超自然的干预,否则的话,很难解释为什么《圣经》要在问世几千年后才被翻译和介绍到这个世上人口最多的国度。
  如果一个太平天国的基督徒声称《新(旧)遗诏圣书》是神启示的完美作品,我相信现在没有多少信徒会认同,那么其它版本的《圣经》又如何呢?下面我以在华人信徒中流传最广的和合本为例,简单介绍其中存在的一些翻译问题。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本书以下都是引用和合本。
  参加和合本翻译的,主要是六位英美传教士。他们的母语不是中文,加上他们使用的是白话文,而在当时,现代白话文本身仍处于发展的不成熟期,这些自然会增加他们翻译的困难,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读和合本《圣经》时,经常会感到那语言有些怪怪的。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这六位英美传教士是根据希伯来语旧约和希腊语新约来翻译的,他们很有可能是根据早期英文版来翻译,并参考一些当时已有的中文版本。后面我会举例说明,当英文版出错时,中文版也出现同样的错误,这便是间接的证据。也就是说,和合本《圣经》其实是第二手翻译的结果。学过外语的人都有体会,有时候要把一句话准确地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有可能失去原文的一部份概念或含义。那么,“对翻译的再翻译”自然就会与原文有更大的差异。另外,因每个人的文学造诣及神学立场不同,也很容易产生不准确的译文。事实上,和合本《圣经》开篇第一句及第六句的翻译就很不准确,甚至是误导(我将在以下各章中列举更多实例),整个版本的可靠性及准确性由此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从《圣经》正典的形成、它的启示及流传方式等诸方面来看,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并没有任何神秘之处, 也远非完美无缺。   经常听信徒朋友说,神的无限大能及他对人类的仁慈和关爱,充分显示在他创世造人及一次次对人类的拯救计划中,然而,这究竟只是《圣经》中的美好神话呢?或确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呢?
 

第二章 创世造人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有各自古老的创世神话。中国有家喻户晓的盘古开天地神话,盘古氏用大斧把太初的混沌劈开,轻的气往上浮成为天,重的气往下沉成为地;埃及有孟菲斯(Memphis)神话,主神卜塔(Ptah)通过他的“心”和“言”创造了世界;印度的金胎神布茹阿玛(Brahma)从太初的“无”中创造了世界;古巴比伦的《埃努玛-埃利什史诗》(Enuma Elish)中,马尔杜克神(Marduk)战胜女神提亚美(Tiamet)之后创世造人。这些神话的共同之处是:神都从“无”创造出“有”,或从无序创造出有序,或从无机创造出生命,反映出早期人类对生命和秩序有着共同的认识和崇拜。

  《圣经》专家们发现,旧约中的六天创世故事与古巴比伦的创世神话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连创世的具体过程都非常一致:从浑沌和黑暗中创造了光,再造坚固的天穹,而后是大地,接着造太阳、月亮及星星,最后造男人和女人,而且在完成创造后神都歇息。这样的相似很难用巧合来解释。希伯来文明来源于美索布达米亚文明,受古巴比伦文明的影响很深,这早已是共识。《埃努玛-埃利什史诗》创作于公元前1120年左右,<创世纪>则创作于所罗门年代(公元前950年左右),而不是传统上认为的摩西年代,另外,古巴比伦创世神话的语言及内容更原始和幼稚,所以绝大部分专家认为,要么是旧约创世神话参考了《埃努玛-埃利什史诗》,要么二者都出自于同一个更古老的苏美尔(Sumerian)神话。


一、六天创世
  《圣经》创世造人的故事其实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从开篇至创世纪2:3是第一个版本,讲的是“六天”创世,作者用犹太人对神的通称(Elohim)来称神,神先造植物,再造动物,最后同时造了男人和女人;从创世纪2:4开始为第二个版本,是一个不分昼夜创世的故事,作者称神为耶和华,耶和华先造男人,接着造植物,再造动物,最后造女人。第一个创世故事的原创作者很可能来自于居住在海边的民族,他们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仰望昊日普照或星光灿烂的神秘天空,心中充满了无限的遐思和敬畏,坚信那控制一切的神明(们)就居住在高高的天庭之中;而第二个创世故事的原创作者则可能是来自内陆的部落民族(因为他们完全没有提到大海),他们的视野及想象远不如第一个创世故事的作者那样宽广,认为神就居住在离自已不远的乐园(伊甸园)里,人类祖先因犯了“原罪”而被神从那里赶了出来。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这两个创世故事中的一些重要内容。
(一)古犹太人的天体观
  起初神创造天地(创1:1)。
  In the beginning, when God created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NAB)。
  每当人们翻开中文《圣经》,往往会被这第一句开宗明义的宏大气势所征服,以为神创造的“天地”是指整个宇宙天地。而其实,这是由不准确翻译而造成的错觉。在希伯来原文中,这里的“天” 用的是复数,许多新版《圣经》都将其翻译成“诸天堂”(比如上面《新美国圣经》NAB)。那么这第一句的准确翻译应该是:起初,神创造了诸天堂和大地。就是说,神在起初是先给自己建造了居所--诸天堂,然后再为人类和其他生命准备了家园--大地。值得注意的是,在后来的基督教教义中与“天堂”和“大地”(人间)同等重要的“地狱”,在创世的整个过程中却没有被提及,甚至在整个旧约中都没有给予明确的描述。
  古犹太人认为神起初造大地(地球),这直接反映了他们的“地球中心”观。可是科学事实告诉我们:太阳系的结构是地球和其他行星绕着恒星太阳运行,地球只不过像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宇宙已有大约120亿年的历史,太阳的年龄为50亿年左右,而地球才45亿年左右。
  《圣经》中的大量记载(如<A onclick="MyWindow=window.open('bible-c7-11.html','MyWindow','toolbar=no,location=no,directories=no,status=no,menubar=no,scrollbars=yes,resizable=no,width=500,height=350'); return false;" href="http://www.exbible.com/eb21.html#">创7:11;约37:18;结1:22等等)表明,古犹太人认为天体是一种拱形物,上面托着大量的水,日月星星等就像灯泡一样被安置在这种固体的拱形物上用于照明(见图2)。天体上有窗有门,打开天门,就可通往诸天堂;打开天窗,上面的水掉下来就是下雨。


oldworld.jpg


图2.古犹太人认识的天体模型1



  和合本翻译者为了掩盖这种错误的天体观,就用“空气”来代替这种拱形状天体,于是把开卷第六句翻译成:
  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创1:6)。
  And God said, Let there be a firmament in the midst of the waters, and let it divide the waters from the waters. (KJV)
  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把“firmament”翻译成“空气”都是错误的,其准确翻译是“天庭”或“天拱”。它的希伯来原文是“raqiya”,“用金属打制成的拱顶”的意思。
  在创世的第四天,神造了两个大光体用于分管昼夜,并造了众星摆列在天拱上普照大地(创1:14-19)。两个大光体是指太阳和月亮,而众多的星星却被当作小的光体。由此可见,像许多其它古代民族一样,古犹太人不知道那“众星”代表着宇宙中数不清的星系,有的星星甚至比太阳还大、还亮上万倍,否则他们就不会对它们那样轻描淡写,而起码会说神花了一个月才造完“众星”;他们也不知道月亮只是地球的卫星,自身并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否则他们也不会称其为“大光”;他们同样不知道所有星体都在按各自的轨道高速运行,而不是静态地摆列在天拱上(或缓慢地运动于天拱上)用于照明;他们更不知道还有无数遥远的星体,仅凭人类肉眼根本无法观察到其存在。
(二)昼夜与安息日
  众所周知,地球是自转的球体,自转一周为一日。随着地球自转,在地球上某一点的生命体相对太阳的位置就在逐渐变化,同时它所接受的太阳光的多少也在变化,从而经历到昼夜的循环更替。因此,昼和夜是太阳系中类似地球上的有限生命体才会体验到的现象。在旧约第一个创世故事中,神在创造人及其他生命之前就已分昼夜,并按昼夜一步步进行创造,由此可知,古犹太人心目中的神并不是现代人所信仰的无处不在的上帝,而更像一个按昼夜来作息的超级大力士。
  神在创世第四日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定节令,日子,年岁。”(创1:14)。
  很显然,这里的“日”与我们现在“日”的概念是相同的,即24小时的一昼夜,而不是什么象征说法,如“主的一日代表一千年”等等。另外,之前都已分出昼夜三日了,作者这才意识到要用太阳和月亮来分昼夜。换句话说,在神造太阳之前,那头三日的昼夜现象就不可能发生,因此称神歇工的日子(安息日)为第七日也就不准确。
  按照旧约记载,从亚当到挪亚,再到亚伯拉罕,一直到摩西之前,从来没有人守安息日,而一到摩西时代,在安息日作工就必须处死(<A onclick="MyWindow=window.open('bible-c31-15.html','MyWindow','toolbar=no,location=no,directories=no,status=no,menubar=no,scrollbars=yes,resizable=no,width=500,height=350'); return false;" href="http://www.exbible.com/eb21.html#">出31:15)。从那时一直到现在,犹太人大部分时间都严肃地过安息日。说他们严肃,是因为他们严格按旧约的要求,在每周的第七日(星期六)过安息日,而不像基督徒在每周的第一日(星期日)去教堂过“主日”。
  在基督教早期的罗马帝国,大多数国民拜太阳神,许多小宗教的教徒也是在太阳日(即星期日,Sunday)拜神。很多像保罗所在的基督教教派为了吸收异教徒,就主张信徒可以不受犹太人在守节日及饮食等方面的传统约束(罗14)。公元4世纪末,在老底嘉(Laodicea)宗教会议上,教会下令将所有宗教仪式改在星期日举行,从法律上规定星期日为“主日”和休息日2。这即照顾了外邦异教徒在星期日拜神的传统,又强调了耶稣在星期日复活的意义,但却没有顾及这是否损害了旧约“安息日”的神圣性。
(三)生命的由来
  旧约第二个创世故事中的神很像希腊的普罗米修士神和中国的女娲神,他们像一个塑泥匠一样用泥土来造人造物;而第一个创世故事中的神却更高超,不是直接动手进行创造,而是像埃及的卜塔神那样--通过意愿和言语来创造,但其中许多描述却与科学和事实不符,例如:
  在创世的第三日,大地第一次出现了生命--从地上发生出植物(<A onclick="MyWindow=window.open('bible-c1-12.html','MyWindow','toolbar=no,location=no,directories=no,status=no,menubar=no,scrollbars=yes,resizable=no,width=500,height=350'); return false;" href="http://www.exbible.com/eb21.html#">创1:12)。这是对生命最初诞生的一种原始想象。但科学事实是,水既是生命的必要条件又是生命的摇篮--最早的原生物是在海洋里诞生的,在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后生命才发展到陆地。
  在创世的第五日,从水中滋生出各种动物,如鱼类和鸟类(中文和合本在此处不准确,请参看英文KJV版创1:20)。那么鸟类究竟是由水中的什么滋生而来呢?这在历史上也许引起过不少人的好奇与思考,不知达尔文是否也曾受到过它的启发,因而才会对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鸟类发生兴趣,并由此悟出进化论?不过大量考古发现已证实,鸟类并不是直接滋生于水中,而是由陆上的恐龙类演变而来。
  在创世的第六日,神将青草赐给刚造好的各类陆上动物及天上的飞禽作食物(创1:30)。很多信徒因此解释说,在最初的完美祥和的世界里,飞鸟不吃昆虫,老虎豺狼不吃小兔及绵羊,鲨鱼也不吃小鱼和虾米。如果起初老虎豺狼像牛羊一样只以食草为生,它们的习性及生理特征也应该与牛羊很接近,那么它们为何后来会变成尖牙利爪的食肉动物呢?这启不说明生物会变异和进化?
(四)对人性的思考
  人类自从会思想以来,一定对自已超越其它动物的高贵品性感到好奇与自豪,并对此进行苦苦的冥思,有些智者或祭司很自然地将人类的优越品性与神联系起来。他们认为,人是神按照自己的样式造的,或是从神那里偷来了智慧,或干脆就是神氏的后代,等等。旧约中的两个创世故事就分别属于前两种情况。
  第一个故事中,在造了牲畜、昆虫及野兽等各类动物之后,诸神(神这时突然有了同类)按照自已的形象同时造了男人和女人,目的是让人类来管理其他各类动物(<A onclick="MyWindow=window.open('bible-c1-24-26.html','MyWindow','toolbar=no,location=no,directories=no,status=no,menubar=no,scrollbars=yes,resizable=no,width=500,height=350'); return false;" href="http://www.exbible.com/eb21.html#">创1:24-26)。然而科学家已经证实,有成千上万种动物像恐龙一样,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就已灭绝了上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因此“神造人来管理万物”完全是古人意淫的结果。另外,牲畜就是靠人饲养的家畜,认为“神在造人之前就先造了牲畜”从逻辑上讲不通。
  第二个故事的作者不像第一个故事的作者那样对人类充满了自信和骄傲,他(们)没有强调人有像神一样高贵的形象与灵性,而是对人类祖先的原始窘态进行了活生生的描写,以及对善与恶展开了朦胧胧的猜想。这里的神是先造了男人亚当,为了不让他太孤独,才又造了各类动物。在亚当从动物中没有找到合适的“配偶”之后,神就在他睡着时取其一肋骨,为他“克隆”了女人夏娃。此故事隐藏着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那就是,人类的繁衍首先必须通过乱伦的方式来实现。于是在后来,亚当与夏娃的唯一儿子该隐就突然有了一个身世不明的妻子(创4:17)。很多人不认同进化论的理由之一是,把人类说成是由猴子演变而来的有损于人的尊严,可是按照旧约上述描写,人类的祖先在起初与动物并没有多少分别。
  后来,“愚笨”的人类祖先受“聪明”的动物(蛇)诱惑,偷吃了神的“禁果”而变得聪明了,并能分辨善恶与羞耻了,从此不再与动物为伍。然而,这居然触犯了神——犯下了“原罪” 。难道神原本是希望人类永远像其它动物一样赤身露体而不知羞耻(创2:25)?甚至永远比动物还要“愚昧无知”?

参考文献:

1. Robinson, George Livingston. Leaders of Israel. New York, NY: Association Press, 1913.13. 2. 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 Edited by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Vol.13. Washington, D.C.: Thomson/Gale, 2003. 609-610.
 
二、苍白的辩解
  通过对旧约创世故事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古犹太人许多原始朴素的世界观。对此,有学者解释说,《圣经》是启示真理,是宗教关怀, 所以不能用科学常识和事实来检验。但问题是,同样有人说《道德经》、《金刚经》及《古兰经》等也是启示真理和宗教关怀,那么对于一些不同的观点,人们又是凭借什么来判断其正确性呢?是否人们只能相信《圣经》呢?我们将在第七章第一节对信仰与科学的关系进行更详细的讨论。
  还有不少基督教学者承认《圣经》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同时又试图从各方面为这些问题找借口,下面就简单介绍他们有关创世记载的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创世故事中许多事件的先后次序与科学事实不相符,是由于它们不是按照真正的时间次序来排列的,而是按照主题内容的顺序来编写的。但这种说法却毫无根据。首先,旧约各书卷从<创世纪>到<列王纪>基本上是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的,没有理由唯独在创世描述中反而不按时序编写;其次,创世故事的经文本身也是非常清楚地在表达先后顺序,用“起初”开头,然后从“第一日”到“第七日”,毫不含糊;再其次,从无到有,从浑沌到秩序,从黑暗到光明,从地球到日月,从无机到生命,从植物到动物再到人,先劳作再安歇,这些都是古代人认识中的先后次序。
  第二种观点认为,六天创世故事不是真实事件,只具象征意义。然而,如果像“六天创世”这么系统而又详细的描述都被看成是个象征,那么《圣经》中的所有事件几乎都可被当作象征,如此它们还有多少神圣性呢?其实,在现代以前教会一直都把“六天创世”当成事实,比如曾把它作为“地心说”正确的根据来反对“日心说”。   第三种观点认为,神是以当时人的认识水平来启示人类的。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任何年代的任何一个人写的任何一本书,不论它有多么荒谬,都可以说成是来自神的启示。不要说全知万能的神,就算一个拥有一些现代科学知识的常人,在描述“创世”经过时,都可以做到既让古人明白,又不与事实相冲突,也不会自相矛盾。比如,我们知道,许多植物及它们的种子是有剧毒的(如常用来装饰圣诞的英国冬青,它那亮丽的小红果子,不管你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只要吃20粒就会致命),然而创世纪1:29中却说,神把所有结种子的植物赐给人作食物。和合本翻译者为了掩盖问题,竟把“植物”译成了“菜蔬”。
 
这种阅读性的东东,又是史论性的,建议楼主慢点儿贴,否则上来的人一看太长,就懒得进来翻了。每天贴一段,倒可能吸引感兴趣的人进来细水长流地细嚼慢咽,仔细研究阅读。 :)
 
三、年青的宇宙 长寿的人类
  当有人问宇宙和人类的年龄是多少时,很多信徒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圣经》中没有直接的答案。有些版本的《圣经》后面都附有旧约年代表,但却没有标明神创世造人的年代。以加拿大恩福协会出版的《普及版圣经》为例,它后面的旧约年代表标明的最早年代是公元前2166年,即亚伯兰(Abram)的生年。如果我们再综合利用下面<创世纪>几章节中有关亚伯兰生前的一些记载,就可推算出神创世造人的“准确”年代:
  亚当活到一百三十岁,生了一个儿子,形象样式和自己相似,就给他起名叫塞特(创5:3)
  塞特活到一百零五岁,生了以挪士(创5:6)
  以挪士活到九十岁,生了该南(创5:9)
  该南活到七十岁,生了玛勒列(创5:12)
  玛勒列活到六十五岁,生了雅列(创5:15)
  雅列活到一百六十二岁,生了以诺(创5:18)
  以诺活到六十五岁,生了玛土撒拉(创5:21)
  玛土撒拉活到一百八十七岁,生了拉麦(创5:25)
  拉麦活到一百八十二岁,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挪亚(创5:28-29)
  当洪水泛滥在地上的时候,挪亚整六百岁(创7:6)
  闪的后代记在下面。洪水以后二年,闪一百岁生了亚法撒(创11:10)
  亚法撒活到三十五岁,生了沙拉(创11:12)
  沙拉活到三十岁,生了希伯(创11:14)
  希伯活到三十四岁,生了法勒(创11:16)
  法勒活到三十岁,生了拉吴(创11:18)
  拉吴活到三十二岁,生了西鹿(创11:20)
  西鹿活到三十岁,生了拿鹤(创11:22)
  拿鹤活到二十九岁,生了他拉(创11:24)
  他拉活到七十岁,生了亚伯兰,拿鹤,哈兰(创11:26)
  从亚当被造到他拉生亚伯兰,其间一共18代1948年,再根据亚伯兰生于公元前2166年,可推算出神是在公元前4114年造的亚当。也就是说,按照《圣经》的严格记载,宇宙和人类只有6000多年的历史。整个宇宙和人类的历史是如此之短,而人的寿命又可以如此之长:最长寿的玛土撒拉活了969岁,挪亚活了950岁,近500岁时还可生育。
  历史上,教会曾根据17世纪爱尔兰主教詹姆斯·阿瑟(James Ussher)的推算,认为神于公元前4004年创世造人3。但天主教主流派及新教的自由开明派现在认为,不能按《圣经》去推算神实际创世和造人的年代,而基本上认同现代科学对古老宇宙史及人类进化史的发现。他们认为《圣经》中与事实不符的内容都是象征手法。然而,这种观点其实也很牵强,比如,如果只是象征,那么完全可以说玛土撒拉和挪亚活了将近一千岁,而不需要记载969岁及950岁这么准确的年数。
  目前科学界对古人类在几百万年前起源于非洲已达成共识。我们姑且不考虑进化论、分子生物学及考古学的复杂理论,而只关注一些毫无争议的事实:科学家们已在世界各地发现了无数件一万年至几百万年之间的人类化石和人类的制造物。这些古物的年代是用C14同位素法、不平衡铀系法、钾氩法、树轮法及热释光法等许多年龄测定法来测定的,其中有很多是同时采用几种技术来确定的。
  有些学者对科学技术却抱着很不客观的态度,当他们想证明<死海书卷>年代的可靠性时就承认C14技术的可靠性,而当科学家用C14测出了几万年以前的人类化石的年代时他们又竭力反对。下面我将简单介绍C14年代测定法。
  C14测定法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威拉德·利比(Willard F. Libby)教授领导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在二战结束时发明的,他本人因此获得了1960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此技术主要用于5万年以下古文物年代的测定。经过世界各地科学技术人员长时间的使用和校正(如参照树木年轮及试验室之间相互参比),从样品的处理到样品的分析均已发展得相当规范和成熟。传统的C14年代测量仪对样品的需要量较大,但现代AMS加速器质谱仪只需原来样品量的千分之一,使测量精度大大提高,误差能达到不超过0.3%±18年4。C14年代测定法已在全世界许多重大考古发现中大显身手,可以说经受了长时间的实践检验。比如,以色列的科学家从11个山洞中发现的<死海书卷>中取样,委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AMS实验室作C14年代测定。美国科学家在完全不知各样品的具体来源的情况下进行分析,结果他们所得到的从公元前250年至公元66年的大量年代数据都与以色列古文书专家早先得出的结论非常吻合5
  在西方社会,越来越多的基督徒开始对《圣经》的记载采取一种自由开放及实事求是的态度,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华人世界,却反而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不敢跨越《圣经》雷池半步。
  根据旧约记载,在亚当和夏娃被造大约1658年之后(人类才传9代人),“原罪”似乎就已让人类堕落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于是神后悔了,并立下了一个宏大的“拯救”计划,这就是下一章将要介绍的创世大洪水的故事。此故事还关系到华人祖先的来历。

参考文献:

3. Russell, Bertrand. Religion and scien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52.
4. 西北大学科技考古教研室,《科技考古学概论》第四章 考古断代中的测年技术, 第二节 碳同位素测年法 . April 9, 2006. http://jpkc.nwu.edu.cn/kjkg/jiaoan/jiaoan4_2.htm . 5. Stiles, Lori.“New Radiocarbon Age Dates for Dead Sea Scrolls Agree With Paleographic Dates” University of Arizona. Nov. 01, 2006. http://www.physics.arizona.edu/physics/public/dead-sea.html .
 

第三章 挪亚方舟

  由于人类各古老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江、大湖区域,其中很多都遭遇过大洪灾,因此很多早期文明都有关于大洪水的神话或传说,如中国的“女娲补天”神话等。又由于交通落后并受地理限制,古人多以为整个世界只是他们生活的地区那么大,因此每当家园被一望无际的大洪水淹没时,他们很容易把那看成是老天爷在发怒而降罪于普天下。而现在有些学者却以世界各地互不相关的大洪水传说为依据,来证明历史上曾发生过全球性大洪水,并声称那就是《圣经》创世纪中描述的世界大洪水。

  19世纪中叶,考古学家奥斯登·莱亚德(Austen H. Layard)带领的考古小组,在挖掘古亚述帝国首都尼尼微城(Nineveh)的皇宫图书馆遗址时,发现了十二块大泥板,其内容被专家解读出来,就是《吉尔伽美什史诗》(The Epic of Gilgamesh)。后来考古学家又在不同地点陆续发现了许多不同时期载有《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泥板,从而使其内容可以得到更加可靠的诠释1。让世人惊奇的是,史诗中讲述的迦勒底大洪水神话竟与《圣经》创世纪中记述的大洪水故事有近20个类似之处:
     人类繁殖太多,荒淫无度,所以让(众)神愤怒
于是(众)神决定用世界大洪水来灭绝所有男人、女人、婴儿及所有陆上动物和鸟类
(众)神挑选了义人挪亚或乌特纳匹什梯姆(Ut-Napishtim)
(众)神命令义人建多层结构的方舟
方舟要涂上松香
方舟要分成许多小房间
方舟只有一扇门
方舟至少要有一扇窗
为了保留生命,方舟要装载义人、其他一些人、及各类陆上动物
大雨造成的大洪水将陆地淹没
大洪水将众山淹没
洪水退去,方舟泊在中东的一座山上
义人每隔一段时间放一只鸟出去探问周围陆地有没有退水,前面的鸟都飞回来了,最后一只没回来,证明它找到了已退水之地
义人和家人登陆后杀牲祭(众)神
(众)神很喜欢闻祭燔的香气
义人被(众)神赐福
(众)神为刚发生的大灭绝感到后悔
  最早的苏美尔版《吉尔伽美什史诗》创作于公元前2000年或更早,被认为是人类有记载的最古老的故事之一2。《吉诗》中的大洪水传说,可能反映的是公元前2800年左右发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大洪水,或公元前5500年左右的黑海大洪水事件。大部分《圣经》学者认为,<创世纪>中的大洪水故事是犹太人在被亚述人或被巴比伦人奴役时期从亚述人或巴比伦人那里传授得来并经过改编后形成的。天主教主流派也认为,<创世纪>中的大洪水故事是借用了《吉尔伽美什史诗》大洪水神话的主要内容3
 
一、两个不同版本的故事
  很多人在阅读旧约创世大洪水故事时,总是越读越糊涂,觉得前后对接不上。理查德·弗莱得曼(Richard E. Friedman)教授在《谁写的圣经》一书中告诉我们,就像《圣经》中许多其它故事一样,此故事又是由两个不同版本的故事拼凑而成的。创6:5-8;7:1-5,7,10,12,16b,17-20,22-23;8:6,8-12,13b,20-22属于一个版本,出自于我们前面介绍过的耶和华派;故事其余部分则属于另一个版本,出自于神派4。在两个版本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重复和不一致,例如:
1.洪水是何时在地上泛滥的?
  第一版本中,挪亚一家人进入方舟七天后,洪水才泛滥在地上(创7:10);而第二版本却说在挪亚六百岁生日那天,即他全家人进入方舟的当天洪水就已泛滥在地上(创7:6,11,13)。
2.神命令挪亚选多少动物上方舟?
  第一版本中,神吩咐挪亚:“凡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七公七母。不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一公一母。”(创7:2);而第二版本中,神命令他:“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样两个,一公一母,你要带进方舟,好在你那里保全生命。”(创6:19)
3.洪水共持续了多长时间?
  第一版本中,洪水泛滥在地上40天(创7:4,12,17);而第二版本中,洪水共持续了150天(创7:11;7:24-8:4)。
4.地面是什么时候干的?
  第一版本中,地面的水是在正月初一干的(创8:13);而在第二版本中,地面直到2月27日才干(创8:14)。

参考文献:

1. Heidel, Alexander. The Gilgamesh Epic and Old Testament Parallels. 2nd E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9. 1.
2. 同1,15页。
3. “Genesis: Chapter6, Footnotes 5” New American Bible. December 09, 2002. United States Conference of Catholic Bishops. April 8, 2006. http://www.usccb.org/nab/bible/genesis/genesis6.htm. 4. Friedman, Richard E. Who Wrote the Bible? New York: Summit Books, 1987. 54-59.
 
二、创世大洪水是否是史实
  根据《圣经》创世大洪水神话故事的来源、粗糙的编写形式以及互相矛盾的内容,我们就足可怀疑其历史真实性了。《新天主教百科全书》在介绍<创世纪>大洪水时说:没有任何科学的、地理的或历史的证据显示,有一场单一的大洪灾曾把古代美索不达美亚地区的文明彻底摧毁,更不用说摧毁整个人类5。然而,很多保守的基督教学者却仍在宣传整部《圣经》都是史实,认为神话可以是历史的一部分,或历史中曾经充满着神迹。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认为烧香拜佛是迷信,而耶和华喜欢闻燔祭的馨香又是史实;他们相信古代的蛇会说话,也相信耶和华曾经使红海分开让以色列人脱离危险,却又无法解释为什么现代的蛇不再说话了,以及为什么耶和华再也不拯救天灾人祸中的受害者了。
(一)现代挪亚方舟的故事
  2000年2月17日傍晚,罗亚民正在书房玩电脑游戏《封神榜》。突然,哪吒忽地从屏幕中跳出来,变成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天使站在他的书桌上。罗亚民当时吓得趴在地上一动不敢动。然后听见那天使说:“义人罗亚民不用怕,我是神派来的,神有重要的旨意要传达于你。”罗亚民慌忙地点了点头。那天使接着又说:“人类道德沉沦、物欲横流,神决意放弃地球上这些无可救药的败类。神看你是义人,所以你已被赦免。从现在开始,你要准备造好一个万吨级的宇宙飞船。在2077年的今天,带着你全家人,再选700童男童女以及7对各类动物,还有各种植物的种子,另外准备7台载有人类一切知识的超级电脑,一齐带进飞船。到时,神会让整个地球上的生命葬于核战争的火海之中。你要带领飞船在火星的‘新居山’上降落,在那里重启人类新纪元。请记住 ,那里离天堂非常非常近。”说完这话,那天使又忽地回到电脑中还原成哪吒。过了许久,罗亚民才回过神来,就好像是做了个梦,但他发誓那绝不是幻觉。
   一般来说,人们一定不会因罗亚民信誓旦旦就相信他讲的故事。首先,人类自从启蒙以来,至今没有任何人证明见到过天使。其次,目前连许多发达国家都还没有实力把人送上太空,只凭罗亚民个人的力量又怎么可能?更何况是要造万吨级的飞船!最后,绝大部分人都不会相信神要用核武器来消灭人类及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然而,在旧约创世大洪水故事中类似这些匪夷所思的事情都有存在。
<A name=c2>(二)挪亚一家如何能制造和操控万吨方舟
   人类历史上公认的最大木制船是中国明代的郑和宝船,也就是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庞大船队的旗舰船。宝船长约125米,宽约50米(44丈长,18丈宽,高度不详), 采用了包括锹钉、铁锔、铲钉、蚂蟥钉等综合榫接工艺技术6。当时中国的造船水平远远高过西方,在郑和下西洋87年后,哥伦布用于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船与郑和宝船相比,就像刚破壳的小鸡与大母鸡之比。《圣经》中记载的挪亚方舟,长约150米,宽25米,高15米,其平面大小竟达郑和宝船的60%。在四千多年前造这么大的船,比现代人造航母还难上百倍,只靠挪亚一家的力量又如何能达成?
   即使挪亚造出了方舟,他一家八口能驾驶和驱动它吗?根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元朝时架驶一条大船需要二三百名水手,仅一个十几米长的橹就要三名水手来划动。由此可知,挪亚一家人根本不可能推动和控制一个载满动物、排水量近万吨的大船。
   按《圣经》上所说,他们进入方舟后,就没有人分管掌舵和划船之事,而完全任由方舟在大洪水中漂游达150天,最后停靠在亚拉腊山(<A onclick="MyWindow=window.open('bible-c1-3-4.html','MyWindow','toolbar=no,location=no,directories=no,status=no,menubar=no,scrollbars=yes,resizable=no,width=500,height=350'); return false;" href="http://www.exbible.com/eb32.html#">创8:3-4)。方舟在水势浩大的洪水中盲目游荡近半年,竟仍然停留在原出发地附近,即中东地区。
(三)挪亚一家如何能安置无数的动物
  据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古生物学家大卫·劳普(David M. Raup)在《物种灭绝--坏基因还是坏运气》一书中介绍:地球上曾经存在50-500亿种物种,而目前地球上只剩下约4 000万种物种,就是说,只有大约千分之一的物种仍幸运地生存着7。又据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昆虫学家戴维·格雷摩迪 (David Grimaldi),与古生物学家、昆虫学家迈克尔·安格尔(Michael S. Engel)博士在《昆虫的进化》一书中介绍,目前地球上至少存在着500万种昆虫8。我们根据这些数据保守估计,地球上曾经至少有10亿种动物。全世界的生物学家,用了几个世纪才命名了大约150万种动物,那么四千多年前的挪亚如何能知道世上所有种类的动物?然而,从<创世纪>中神吩咐挪亚选各类动物中的一公一母上船的记载便可以判断,古犹太人连无性动物和社群动物的知识都没有。再说,挪亚他们又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种类的动物从世界各地收集、搬运到中东?据<创世纪>记载,他们是在发洪水的当天把所有的动物装上船的,这就是说,他们就算不吃不睡,每个人也必须在0.04秒之内就安置好一种动物。然而,即使让他们空手从十多米高的方舟向地面走个来回,也至少需要几分钟的时间。
  另外,仅凭挪亚方舟的大小,也无法为10亿种动物提供基本的生存空间。众所周知,许多动物对环境及食物的要求非常高,如中国的大熊猫只吃竹类植物;企鹅及北极熊只生活在极寒地区;有些土栖性昆虫,如果环境相对湿度小于100%,就可能因失水而死亡;像蚂蚁和蜜蜂等动物需依靠社群组织来维持生存,等等。显然,挪亚他们无法为这类动物提供这些基本条件。
  还有很多动物只生活在特定的大陆,洪水消退以后,它们怎么能够跨洋过海回到原来大陆呢?比如,由于山高水险,早期人类都花了几十万年才迁徙到世界各地,而蚯蚓和蜗牛又如何能在几千年之内就从土耳其的亚拉腊山顶一路爬到全球各地呢?
<A name=c4>(四)方舟如何能停靠在亚拉腊山
  为了淹死陆上所有的动物,大水漫过了天下所有的高山(<A onclick="MyWindow=window.open('bible-c7-19.html','MyWindow','toolbar=no,location=no,directories=no,status=no,menubar=no,scrollbars=yes,resizable=no,width=500,height=350'); return false;" href="http://www.exbible.com/eb32.html#">创7:19)。150天后,当大洪水开始消退时,方舟就停靠在亚拉腊山上,由此可以断定亚拉腊山当时的高度应该接近世界上最高山峰的高度。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是喜马拉雅山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根据中国科学家2005年的测量,其海拔高度是8 848米,而亚拉腊山现在的高度是大约5 000米。
  科学家分析指出,在大约6千万年前,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与欧亚板块碰撞,印度板块后来插入地幔。印度大陆就像一块楔子一样插在西藏下面,因其向北移动受西藏阻挡,于是慢慢把西藏挤压、提升,就形成了喜马拉雅山山脉9。目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仍在以每年5.08厘米的速度互相挤压,珠穆朗玛峰每年仍然增高大约1.27厘米10
  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在过去的5 000年间,喜马拉雅山山脉基本上也是以这种极慢的速度在增高。由此可以估算出,在传说的挪亚大洪水时期,珠峰的高度与现在的高度相差不会超过200米。同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在近5 000年内土耳其的亚拉腊山地区发生过激烈的地质大塌陷,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当时的亚拉腊山就像现在一样,比当时的珠穆朗玛峰至少低几千米。那么在大洪水刚消退时,挪亚方舟所停靠的山峰就不可能是亚拉腊山。
(五)地球上如何增加几倍的水量
  如果当时大洪水高过了珠穆朗玛峰,根据计算,大洪水在地球上增加的水量大约是现在地球上海洋总水量的3.3倍。根据创世纪7:12记载,那场大雨下了40昼夜。就是说,在连续近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全球平均每小时的降雨量达9.2米,真可谓天翻地覆。那么,这么多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又消失到哪里去了?
  创世纪7:11说:“当挪亚六百岁,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然而众所周知,天上并没有什么天窗,雨是从云层降下来的,而云层则是由地球表面的水蒸发形成的。“大渊”(the great deep)是指大海,但海底下并没有巨大的“泉源”。
  科学家利用地震波、地质钻探、火山采样、高温高压试验、宇宙尘埃成份的分析,以及地球磁场学、天体引力学等综合研究的成果,对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成份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地球由三层组成:最上一层叫地壳,主要是由钙、钠及铝化硅矿等组成的岩石结构;中间层叫地幔,主要由镁、铁、铝、硅和氧等元素组成,它的底层是固态,漫漫地往上变成胶状;最内层叫地核,它的中心主要是压力极高的固态铁,其外层约90%是融化的铁,其余主要是融化的硫(见图3)。显然,在地壳以下根本不存在大量的氢元素,因而不可能有大量的水存在。


globe.jpg


图3.地球内部结构和成份
  如此高的洪水对地上的植物、湖里和海里的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喜欢养花的朋友一定知道,有的花草非常娇嫩,因不小心多浇了些水,或因阳光不充足,它们都很容易死掉。在8 848米高的水压下,被盐水浸泡半年,加之没有阳光和空气,原来在地面上的植物,很少有能够生存下来的。没有了这些植物,方舟上保存下来的动物和人就会因找不到食物而不能生存。湖里、河里的淡水鱼类也会因海水侵入而死亡。目前发现的有鱼类生存的最深海洋纪录是8 370米,因此一旦在地球上增加8 848米高的水位,绝大部分海洋里的动物就会因压力和光线的原因向上逃离原来的生存空间,其中一定有很多会因为找不到食物而灭绝。海底下的许多植物也会因为巨大的压力而死亡。然而,所有这些都不是《圣经》中的神想做的(他只想消灭所有陆上动物),更不符合我们目前看到的实际情况。
  <A name=c6>(六)为何区别对待现代神话和古代神话
  几乎没有人会相信罗亚民的现代神话,但为什么有很多人对《圣经》中更为荒诞的神话却坚信不移呢?大家都熟悉“三人成虎”和“皇帝的新衣”的故事,它们生动地向世人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把不存在的事反复向世人传播,最终很多人都会把它当成事实。这就是所谓的戈培尔定律: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如果世界各国政府及主要媒体,把罗亚民的现代神话不断地作正面的报导和宣传,再找一些人出来“作证”,就一定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信以为真。经过媒体的长期宣染,已经有很多人相信美国神秘的51区军事基地藏有外星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事实上,世界上的几大宗教都是在古代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下才发展壮大起来的。许多虔诚的信徒,在自己的小孩心智未开,还缺乏独立判断是非能力的时候,就开始向他们灌输自己的信仰,其结果是,信仰就像有了基因的遗传功能一样,一代一代香火不断。一些强势文明的宗教,更是依靠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以各种手段向弱势文明和群体扩张。历史上,有些宗教还发展出恐吓的功能,甚至用法律和社会规范来约束信徒,让信徒完全不敢怀疑教会所教的任何教义,以至于盲目崇拜。如此看来,一个人不被外界干扰,始终保持独立客观的判断力,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参考文献:

5. 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 Edited by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Vol.5. Washington, D.C.: Thomson/Gale, 2003. 765.
6. Levathes, Louise E. When China Ruled the Seas.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4. 78-80.
7. Raup, David M. Extinction: Bad Genes or Bad Luck? New York: W.W.Norton & Company, 1991. 3.
8. Grimaldi, David and Engel, Michael S. Evolution of the Insect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15.
9. Zurick, David N.“The Himalaya”Magill's survey of science. Earth science series. Vol.2. ed. Frank N. Magill. Pasadena, CA: Salem Press,1990. 1073. 10. “珠穆朗玛峰地理概况: 珠峰地质与地貌”中国国家测绘局, April 9, 2006. <A href="http://www.sbsm.gov.cn/report1.php?col=455&file=2768">http://www.sbsm.gov.cn/report1.php?col=455&file=2768.
 
三、大量反证据
  传统上,教会曾按17世纪爱尔兰主教詹姆斯·阿瑟的推算,把创世大洪水的发生年代定在公元前2349年。按理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应该会发现关于这一重大事件的大量证据,从而科学地确定其准确年代,然而,事实却令人失望--科学家们发现的却是无数个相反的证据,证明这样的全球大洪水从未发生过,例如:
1.地球上至今有大量的淡水鱼类及品种繁多的陆上植物生存着。  
2.丹麦格陵兰的冰核层,每年形成的记录一直可追踪到4万年以前,却没有被全球性大洪水打断的任何迹像11
3.保守的基督教学者认为,科学家在世界各地发现的地层化石都是在挪亚大洪水中形成的,比如许多像恐龙一样的物种都是在那次大洪水中灭绝的,但下面的事实证明他们是错误的:
只在顶层发现人的化石或人使用过的工具及其它制品,从来没有在底层发现它们与恐龙或其他古生物(如三叶虫)的化石混在一起,大洪水不可能这样按类分层。
底层绝大部分是微小古生物的化石,如果是在大洪水中形成的,按浮力原理,他们应该沉积在上层才是。
发现大量在大洪水中不可能形成的化石,如脚印,水滴,水波,土壤及海滩等。
美国新泽西有一个3千万年逐渐形成的4英里厚的堆积层,一层层岩石非常连续有序地排列着。这绝对不是一场大洪水所能形成的12
全世界各地的地质年代非常一致,许多国家或大公司都是按照古老的地质年代寻找石油,没有哪个国家或公司是根据旧约的大洪水故事去寻找石油的,因为4 000多年前的大洪水所产生的生物遗骸不可能形成石油。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居然不断地有报道说,在土耳其的亚拉腊山发现了挪亚方舟,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事例:
  1993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根据太阳国际图片组织(Sun International Pictures)提供的资料,在其娱乐节目中播放了一个题为“挪亚方舟——不可思议的发现”的纪录片,宣传在土耳其的亚拉腊山发现了挪亚方舟。但后来发现,此节目完全是建立在乔治·加莫(George Jammal)伪造的证据之上。乔治·加莫本人也在FFRF会议上披露了自己的欺骗行为13
  1960年,美国《生活》杂志派谴一个专家小组,前往土耳其东部的Dogubayazit地区去调查一个船形的岩石结构,有人声称那是挪亚方舟。他们因没有发现任何可靠证据,很快就放弃了。从1985年开始,大卫·发叟德(David Fasold)对此现场重新展开了研究。开始时,他深信此船形地质结构就是挪亚方舟,后来由于疑点太多,就邀请地质学家洛伦斯·柯林斯(Lorence Gene Collins)给予帮助。柯林斯对此地质结构各部分进行了金相及化学分析,证明那纯粹是各种岩矿的自然形成物,并根据周围的地质构造解释了其形成过程。柯林斯还发现,此岩石结构比《圣经》中描述的方舟要宽50%,形状也不是方形,旁边也没有发现任何木材及食物的化石,地点与《圣经》中描述的也不符,周围更找不到任何大洪水遗留下的痕迹。他还发现,那些分布在附近的一些所谓“锚石”的成份与当地的火山岩石的成份非常接近,因此很可能是早先有人就地取材做成的14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真有人证明找到了挪亚方舟,那一定是本世纪世界上最轰动的考古大发现,也一定会被《自然》这样的科学权威杂志所报导,因此大家莫要轻信一些毫无根据的报导。

参考文献:
11. Johnsen, S.J., et al. "Irregular glacial interstadials recorded in a new Greenland ice core. (Cover Story).” Nature. 24 Sep. 1992: 311-313.
12. Zimmer, Carl.“Peeling the big blue banana.(sampling the earth's core).”Discover. Jan 1992: 46-48.
13. Lippard, Jim.“Update On The Ark Hoax”Skeptic. 2.n4. 1994: 25.
14. Collins, L. G. and Fasold, D. F.“Bogus‘Noah's Ark’from Turkey exposed as a common geologic structure” Geoscience Education v.44 1966: 439-444.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