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LZ的想法并非要替孩子设计人生,而是想尽量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而不放任自流。我基本同意。
至于引起争论的名校论, 我想LZ是基于女儿本身有这个潜力和愿望,而自己没有努力尤其是家长没有帮助她规划而没实现,并非只是为了家长的面子吧,
看大家的发言,我觉得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幸福快乐。但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幸福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基本观点是能过自己愿意过的生活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能以自己热爱的事作为工作的人就是成功人士。但发现兴趣, 发展坚持它,并不简单。
先做个记号,等有时间了说说我的一点浅见。
说实话,我不知道楼主的女儿是什么感觉
才上大学,在父亲心中,已经是个教育失败的例子了。。。。。
每个孩子都会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同,成为父母的骄傲,作为父亲怎么看孩子的,女儿是很敏感的
如果你心里有这种想法,孩子会很伤心的,无论孩子什么样子,都应该是父母的骄傲。END OF STORY
其实我想表明的基本观点是: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中要有目标、计划、行动.
至于什么样的目标、计划、行动,因人而异.
如果认为不需要这些,我无语了。
如果认为需要但是没有这些,也只是空谈。
很惊讶在孩子教育的认识上差距如此之大。
我觉得LZ的想法并非要替孩子设计人生,而是想尽量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而不放任自流。我基本同意。
至于引起争论的名校论, 我想LZ是基于女儿本身有这个潜力和愿望,而自己没有努力尤其是家长没有帮助她规划而没实现,并非只是为了家长的面子吧,
看大家的发言,我觉得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幸福快乐。但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幸福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基本观点是能过自己愿意过的生活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能以自己热爱的事作为工作的人就是成功人士。但发现兴趣, 发展坚持它,并不简单。
先做个记号,等有时间了说说我的一点浅见。
这个讨论很有看头。我自己也是2个孩子的妈妈。在国内也是教育师范毕业的,不过彻底改行了,没当英语老师。因为在学校读过很多儿童教育的书和课程,当了妈妈以后也还是对教育比较感兴趣。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西方的教育,注重尊重孩子个体,没有太多的功力性,大部分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我也任为西方的教育太过娱乐和松散了,以至于很多能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孩子没有发挥出潜能,完全去RELAX生活去了,很可惜。象我们移民家庭,如果能把东西方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就很不错。但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如何既能把你的观念和目标让孩子接受,又能让孩子愉快和不压抑,着对我们中国家长来说,是巨大的考验,这是一年年的长期艰巨的工程。要不厌其烦地讲道理,牺牲个人时间和孩子共同成长,如果能和孩子之间做到共同理解孩子就容易"管"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