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enting plan

这个讨论很好,很受启发,继续关注。
不论二他爸的观点如何,从他的帖子看,确实是个认真负责理智的爸爸,有这样的爸爸,不管你的女儿以后读什么大学,她今后的生活也不会差到哪里。
 
我觉得LZ的想法并非要替孩子设计人生,而是想尽量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而不放任自流。我基本同意。

至于引起争论的名校论, 我想LZ是基于女儿本身有这个潜力和愿望,而自己没有努力尤其是家长没有帮助她规划而没实现,并非只是为了家长的面子吧,

看大家的发言,我觉得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幸福快乐。但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幸福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基本观点是能过自己愿意过的生活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能以自己热爱的事作为工作的人就是成功人士。但发现兴趣, 发展坚持它,并不简单。

先做个记号,等有时间了说说我的一点浅见。
 
收藏关注这个讨论。。。。
 
我觉得LZ的想法并非要替孩子设计人生,而是想尽量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而不放任自流。我基本同意。

至于引起争论的名校论, 我想LZ是基于女儿本身有这个潜力和愿望,而自己没有努力尤其是家长没有帮助她规划而没实现,并非只是为了家长的面子吧,

看大家的发言,我觉得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幸福快乐。但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幸福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基本观点是能过自己愿意过的生活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能以自己热爱的事作为工作的人就是成功人士。但发现兴趣, 发展坚持它,并不简单。

先做个记号,等有时间了说说我的一点浅见。

You got me. Thanks!
 
说实话,我不知道楼主的女儿是什么感觉

才上大学,在父亲心中,已经是个教育失败的例子了。。。。。

每个孩子都会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同,成为父母的骄傲,作为父亲怎么看孩子的,女儿是很敏感的

如果你心里有这种想法,孩子会很伤心的,无论孩子什么样子,都应该是父母的骄傲。END OF STORY


I really feel that way. I think she deserves more and better, but I didn't try my best to help her.

"作为父亲怎么看孩子的,女儿是很敏感的" - I will keep that in mind, definitely.
 
"......但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如何既能把你的观念和目标让孩子接受,又能让孩子愉快和不压抑,着对我们中国家长来说,是巨大的考验,这是一年年的长期艰巨的工程。要不厌其烦地讲道理,牺牲个人时间和孩子共同成长......"

that's exactly what I meant by "plan"- we can't just talk the talk, let's walk the walk.
 
其实我想表明的基本观点是: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中要有目标、计划、行动.
至于什么样的目标、计划、行动,因人而异.

如果认为不需要这些,我无语了。
如果认为需要但是没有这些,也只是空谈。


很惊讶在孩子教育的认识上差距如此之大。

我越来越觉得,中国人计划过多,生活总是按轨道行走,少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乐趣。
现在我这两个娃基本上都在放羊呢。
 
孩子的教育也跟他们的父母自己所经历的教育和成长背景有关系. 所以大家的观点有很大差别也正常. 大家互相切磋也是为了各自找到适合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还能从别人那里学习到好的观点,谢谢你开了这个好贴.

我对我娃还是有基本的目标,比如一定要上大学,专业不能光凭一时的兴趣来选择,要结合兴趣和社会需求来选择. 因为我们自己毕竟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有些不必要的弯路可以让孩子绕开,有些基本的要求应该达到.但如何计划和行动,还是空白,正在学习中.

我的同事的孩子,在大学都两年了,换来换去的也没有找着自己的专业,钱的问题咱们且不提,问题是孩子也不安心学习,现在还在换,我觉得太浪费时间了,时间就是生命. 孩子关键时候是需要父母来把关的.

其实我想表明的基本观点是: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中要有目标、计划、行动.
至于什么样的目标、计划、行动,因人而异.

如果认为不需要这些,我无语了。
如果认为需要但是没有这些,也只是空谈。


很惊讶在孩子教育的认识上差距如此之大。
 
我是很贪心的,希望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心甘情愿地上自己挑的名校。 : )
 
我觉得LZ的想法并非要替孩子设计人生,而是想尽量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而不放任自流。我基本同意。

至于引起争论的名校论, 我想LZ是基于女儿本身有这个潜力和愿望,而自己没有努力尤其是家长没有帮助她规划而没实现,并非只是为了家长的面子吧,

看大家的发言,我觉得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幸福快乐。但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幸福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基本观点是能过自己愿意过的生活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能以自己热爱的事作为工作的人就是成功人士。但发现兴趣, 发展坚持它,并不简单。

先做个记号,等有时间了说说我的一点浅见。

我跟mustard妈妈的想法总是很相近。
 
孩子的教育也跟他们的父母自己所经历的教育和成长背景有关系. 所以大家的观点有很大差别也正常. 大家互相切磋也是为了各自找到适合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还能从别人那里学习到好的观点,谢谢你开了这个好贴.

非常同意这个说法。
 
这个讨论很有看头。我自己也是2个孩子的妈妈。在国内也是教育师范毕业的,不过彻底改行了,没当英语老师。因为在学校读过很多儿童教育的书和课程,当了妈妈以后也还是对教育比较感兴趣。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西方的教育,注重尊重孩子个体,没有太多的功力性,大部分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我也任为西方的教育太过娱乐和松散了,以至于很多能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孩子没有发挥出潜能,完全去RELAX生活去了,很可惜。象我们移民家庭,如果能把东西方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就很不错。但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如何既能把你的观念和目标让孩子接受,又能让孩子愉快和不压抑,着对我们中国家长来说,是巨大的考验,这是一年年的长期艰巨的工程。要不厌其烦地讲道理,牺牲个人时间和孩子共同成长,如果能和孩子之间做到共同理解孩子就容易"管"多了。

你我的经历竟然惊人的相似!还有你我的想法也是!
 
最近读了俞敏洪的一片文章,比较认同,然后才认识俞敏洪这个人。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其次是心情教育,第三是鼓励教育。最后一点,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吃苦。”

“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的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大家有没有发现,因为男女的差异,造成父亲母亲对孩子教育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异,母亲偏向放任性(松散型),父亲偏向进取成功型。我也是个普通的母亲,一切以只要孩子快乐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心愿。然后随着阅历的加深,这个心愿逐步扩大,只有快乐健康,还是不足够。首先看看邻居的孩子,今年25岁了,高中还没有完成,还在寻找人生的目标方向,从东岸寻到西岸,又从西岸又寻回到东岸。随着以前的朋友都大学毕业了,他就基本没有了这些朋友。现在终于决定继续完成高中,但不选在本市的学校,我想是怕没有面子。

夜深了,明天继续...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