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世界宗教的一朵奇葩

梵音清响

无级会员
注册
2009-11-11
消息
110
荣誉分数
1
声望点数
18
从未想过要开楼,偶然发觉宗教信仰一版中竟少有关于佛教的贴子,便突萌此举。吾空学佛法若干年,却只略涉皮毛。佛法之博大精深决非吾三言两语所能蔽之。开此楼之目的旨在将佛教的基本常识介绍给欲了解佛法之有缘人士。但有几点必须坦言在先:

1)此楼内文章将引用来自佛教界内具备影响之高僧大德或具备相当声望之在家居士或团体之已发表著述,如同时引用多部不同著作,也将一一标明出处。大家若欲探究其详,请自另查。因有些原文段落较长, 不便全文摘录。故只选取其中相关的某些段落或文字,为上下衔接,文字也有略作精简和修改. 大家若欲进一步了解,请祥阅原文。一切以原文为正宗。笔者摘录将以保持原文为基准,但不排除因文字删减而使文意略有差疵。特此敬告。

2)此楼但以基础佛法之介绍为主,原则上不作研究讨论妄语为佛门根本重戒, 佛弟子不敢诳言。况本人学识有限,唯恐误人误己。故对于吾人力所能及以外之问题不便回答,特请见谅。

3)此楼内只论佛法。对于其它宗教不作个人评论。本人非常欢迎欲了解佛法之其它宗教人士光临,愿以兄弟之宜以待,但此楼内不讨论其它宗教。(引用大德文章中若有提及其它宗教为例外。)

4)近代高僧印光大师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又「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特将此言与大家共勉,愿我等均能慎言慎行,一切恭敬。则佛法之实益不求而自得。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可不慎哉!

南无阿弥陀佛!

不肖佛子梵音
 
开篇:佛教是什么?

[FONT=新细明体]([FONT=新细明体]本篇节录自[/FONT][/FONT][FONT=黑体]《[/FONT]佛法与人生[FONT=黑体]》[/FONT]净空法师一九八九年讲于台北[FONT=宋体])[/FONT]

佛教是在后汉时传到中国,后汉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到现在已有一千九百多年了,这是佛教正式传到中国。非正式的,大约在春秋时代就有佛教传到中国来,但不是朝廷的接纳。在永平年间,皇帝派了特使到西域去礼请,聘请法师到中国来,佛教是中国政府礼聘来的。诸位必须认清楚的是,佛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佛教变成宗教的历史很短,充其量不超过两百年,现在变成宗教是很遗憾,所以才有今天这种现象。以前它不是宗教,它是教育,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所以今天我们对正名的工作应当重视,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FONT=宋体]- 佛陀的教育:[/FONT]

[FONT=宋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正如同中国儒家孔孟的教育是相同的,他们有许多的观点都相同,方法也相同。佛教教学的目的是求智慧,换句话说它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学,它求的是智慧。在佛经里有一个术语,梵文音译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文即是‘无上正等正觉’。如果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说,它的意义即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佛法所要求的就是全知全能。佛告诉我们全知全能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为什么呢?因为那是自性本能,不是由外面得来的。

[FONT=宋体]现在我们的本能丧失,怎么失掉的?是迷失掉的,并不是真正失掉的,换句话说,只要你不迷,你的自性本能就能恢复;所以佛法是恢复自性本能的教育。所以佛法的立场、观念,是一切平等。佛法是站在绝对平等的基础上,佛承认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大家本来就是完全平等的。现在变成不平等,就是因为每个人迷失了他的本能。迷的程度有深浅不同。你迷得浅,显得智慧高点;迷得深,显得愚痴一点。这与本能没有关系,是迷悟程度上的不同的表现。所以佛教教学的目的就是恢复我们‘究竟圆满的智慧’,有了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才能离苦得乐。为什么苦呢?因为没有智慧,想错了、看错了、做错了,这才带来痛苦。有了智慧,你的想法、看法完全是正确的,做法也是正确的,那里会有痛苦?当然快乐!所以苦的因是迷,乐的因是悟,是觉悟。

我们晓得他的宗旨之后,他用什么方法来教导大众达到这一个目标,这就是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手段。他的教学可以说有三个中心,就是佛家讲的戒、定、慧三学。‘慧’是‘目标’;‘定’是‘枢纽’,没有定就没有慧;‘戒’是手段,以‘戒’帮助你得到定,定之后自然就开智慧了;所以称为三无漏学。佛所讲的一切经典,也离不开这三个中心。我们佛教经典丰富,在全世界,不论是宗教、学术......,都没有如此丰富的经典。这么多的典籍把它分类也可归纳成这三类,我们中国人称为‘三藏经典’。这三藏经典即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藏偏重在定学,律藏偏重在戒学,论藏偏重在慧学。所以佛经典籍就分成这三大类,这是佛教育的教科书。
[/FONT][/FONT]
 
[FONT=宋体]- 佛教‘寺’的来源[FONT=宋体]:[/FONT][/FONT]

最初到中国来的(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两位法师是摩腾与竺法兰,这两位法师来到中国之后,我们中国政府接待他们,类似现在的外交部,由外交部来接待国宾。从前在汉朝的政治制度,‘寺’是政府办公的机构,这是诸位要知道的。办外交的是鸿胪寺,鸿胪寺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外交部,鸿胪寺的首长就是卿—公卿,鸿胪寺卿就是现代政府组织中的外交部长。鸿胪寺来接待外宾,因为朝野谈得很投机,他们也乐意常住中国。但是外交部只能接待短期的外宾,不能够让他们常住,怎么办呢?皇帝下面不得不另设机构,再增加一个同样的机构也称为寺,这个寺就是佛教的教育机构。第一个佛寺的名称为‘白马寺’,后汉的首都在洛阳。这就是佛教‘寺’的来源。所以‘寺’和宗教完全没有关系,跟‘庙’也没有关系,明了历史来源,所以寺是政府办事的机关。这么一来中国办教育的机关就变成两个。宰相下面有个‘礼部’,是办教育的,教育的中心是孔孟教育,一直到清朝都没有改变。白马寺是直接属于皇帝管辖的,是皇帝下面一级单位的机构,它是佛陀教育部,就是专门推广佛陀教育。

‘寺’本来是办教育的机关,与现在宗教的拜拜、祭祀、超度完全没有关系。当年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寺院有两个重要的任务,一个即翻译佛经,等于现在的国立编译馆的工作。翻译佛经,译场规模之大也不是我们想像得到的。唐代玄奘法师,这是很有名的一个人,他的译场,编制就有六百多人,你想规模有多大。早期鸠摩罗什大师译场的编制,也有四百多人。所以佛寺是个很大的政府办事机构,这是我们要晓得的。现在寺庙完全变质了,教育几乎完全丧失!变成专门跟鬼神打交道的场所,这是很冤枉的一桩事情。这是清朝中叶以后,逐渐演变到现在这个现象。我们学佛,一定要知道佛教简单的历史,晓得佛法的本质,我们要学它真正的好东西。
 
欢迎欢迎。
 
[FONT=宋体]感谢版主的欢迎!很高兴能与大家有缘相聚。版主之工作实是功德无量之举,末学非常地欢喜赞叹。下面引用[FONT=宋体]沈家桢博士的一段话,说明宗教之重要。愿与您共勉。[/FONT][/FONT]

[FONT=宋体]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治朝代,很少有超过一千年以上的统治时间。中国的周朝,号称是一个极长的朝代,前后一共也不过八百多年; [FONT=宋体]罗马帝国,在东西分裂以前,统一的时期,也不过五百年左右。而世界上的五大宗教[/FONT][FONT=宋体]印度教、基督教、回教、犹太教、佛教[/FONT][FONT=宋体]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回教是最年轻的一个,到现在也已经一千多年[/FONT]; [FONT=宋体]基督教则将近二千年[/FONT]; [FONT=宋体]佛教、印度教和犹太教,都已超过两千年。世界上万千的国家和民族衰亡了,独有宗教却能在各种激荡变乱中长存不坠。这个铁的事实,说明宗教是全人类的一个永恒的需要。[/FONT][/FONT]

[FONT=宋体]这个需要是超国家、超民族、超时间和超空间的。宗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人类的第二生命。地球上有人类一天,就有宗教一天。有些人认为[FONT=宋体]食和色[/FONT][FONT=宋体]是人类两个最根本的需要,其实这是不正确的。[/FONT][FONT=宋体]食和色[/FONT][FONT=宋体]是人类两种生物性的需求,人类还有一个与其他动物不同的需要,那就是宗教性的需要。请注意:这里所说宗教性的[/FONT][FONT=宋体]需要[/FONT][FONT=宋体],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宗教性的需要,就是人类心灵对真理永恒、圆满,或至善、至美、至真的不停的追求。在这个短暂,苦痛和迷茫的人生中,人类最是需要心灵的依托,凭借和归宿。人生有许多非人力所能补救的缺陷和迷闷,悲哀和苦恼,这些一切,只有在宗教中才能找到解释和安慰。因此,宗教的需求,是人类最根本的三大需要之一。它的力量,有时远胜过其他两大需要。因为这个缘故,宗教才能在世界上留存这么久![/FONT][/FONT]

( [FONT=新细明体]节录自[/FONT][FONT=宋体]甚么是佛法[/FONT][FONT=宋体]” 沈家桢博士—美国佛教会演讲词)[/FONT]
 
:zhichi: 支持搂主开贴。:) 好贴。多谢。

楼上那段关于宗教为何存在的说法说得好不好?真好。
 
青草地,你好!很高兴认识你!:thanks:
 
[FONT=宋体](节录自[FONT=黑体]《佛法与人生[FONT=黑体]》[/FONT]净空法师一九八九年讲于台北[FONT=宋体])[/FONT]
[/FONT]
[/FONT]

[FONT=宋体]佛教的称谓(一)[FONT=宋体]:[/FONT][/FONT]

‘佛教’我们首先要肯定它,确确实实是教育。为什么呢?我们从它的称呼上也可以看得出来。佛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创办的,后人尊称为‘本师’,是佛教育的根本老师,正如同中国人尊崇孔老夫子为先师‘至圣先师’。所以我们称佛为本师,自称为弟子,师、弟子,是师生的关系,所以不是宗教。宗教里面没有师生关系,宗教里面有父子关系,有主仆关系,不是师生关系。在二十多年前,我在辅仁大学讲过不少次,也曾经在多玛斯修道院,教过一个学期。我告诉同学们,也劝勉过神父、修女要归依佛教,认真好好的学佛。为什么呢?因为佛教育和任何宗教都没有冲突,他跟上帝是父子关系,他来学佛,他跟释迦牟尼佛是师生关系,所以没有冲突。如果说这些牧师神父要学佛,背弃他的宗教,我相信佛陀也不会收容他,为什么呢?他若是连父母也不要了而要老师,这是违背伦理的,这是不可以的!换句话说,你信仰宗教是一桩事,你要不要智慧?你要是没有智慧,说老实话天堂是什么状况你不清楚,你怎么能到上帝那儿去?那都是个问号。你学了佛,有了智慧,晓得天堂的情形,清清楚楚知道,我想什么时候去,用什么方法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佛法是师道、是智慧的教育。

佛教的称呼,对出家人称‘和尚’,和尚实在讲不是随便称的。和尚是梵语,翻作‘亲教师’。像一个学校里,谁能称和尚?校长一个人称和尚,因为他是主持教育的。其余的老师称‘阿阇黎’,阿阇黎是梵语,翻成中文意思是,他的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榜样,可以做我们的模范,我们称为‘轨范师’。和尚是校长,他指导教育政策,其余教员是执行教育政策的;所以一个寺院只有一个和尚。我们今天看见出家人称和尚,是太尊敬了,尊敬过了头了。和尚是‘亲教师’,一般来讲就是‘指导教授’,我受的教育是从他那里得到的,指导教授与学生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些都是佛教里面很重要的常识,而为现代许多人所忽略。如果佛教是宗教,我绝对不会去学它。方先生告诉我它是教育,我才接受,才逐步在经典里面深入,去研究、去了解,果然没错。方老师跟我讲的两句话:‘佛教是全世界最高的哲学,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一生感谢方东美先生,为什么呢?我确确实实做到了,确确实实得到了。所以人家问我,我说我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我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妄想,身心清净,自在无碍,这是最快乐的。
 
[FONT=仿宋体]佛教的称谓(二):[/FONT]

‘阿罗汉’,‘菩萨’,‘佛’与现代教育制度的学位名称类似。例如大学毕业,授给您一个学士学位,在佛陀教育里面的学位就叫做‘阿罗汉’,‘阿罗汉’是您证得‘正觉’这个学位的名称。正觉就是您对宇宙人生,思想,见解,行持,绝对是正确的,正如三皈所说的‘正而不邪’,‘觉而不迷’,‘净而不染’,这时就得到正觉的果位,尊称为‘阿罗汉’。再升一级是‘正等正觉’。正觉是小乘,正等正觉是大乘。大乘学位的名称是‘菩萨’,比佛差一级,正等正觉虽然觉悟没错,但跟佛还是不能相等,再往上去就是成佛。也是学位的名称,是佛陀教育中最高的学位,是得到了最高究竟圆满的智慧,丝毫缺陷也没有,就称为‘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比这更上了,所以这个学位的名称为‘佛陀’。如我们现代教育所称的博士。是博士,菩萨是硕士,阿罗汉是学士,这是三个阶段修学的果位,也就是佛法修学的目的。总而言之,我们把它归结起来讲,它是觉悟明了宇宙人生的实相,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通达,具有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佛教’是智慧的教育。我们谁不想求智慧呢?有了智慧,任何事情都可以解决。所以佛法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只要您有智慧,不迷惑,所作所为都会是胜利的正确的,这就是佛教教给我们的[FONT=宋体]。[/FONT]


([FONT=仿宋体]本段节录自[/FONT][FONT=黑体]《[/FONT][FONT=宋体]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FONT][FONT=黑体]》[/FONT][FONT=黑体]- [/FONT][FONT=宋体]净空法师著[/FONT])
 
(节录于向智识份子介绍佛教于凌波居士著)

佛教不同于天地神祇


社会人士对佛教误解最深的,莫过于‘迷信’二字。大多数受过新教育而对佛教无所了解的人,谈到信佛问题时,第一个观念就认为:‘这是迷信的举动’。事实上,并不是佛教迷信,而是世人硬把若干迷信的事情附和在佛教里面,才使佛教蒙上了一层迷信的色彩。

最易于和佛教混淆不清的,就是神祇。神祇在世界各地民族间都有其悠久的历史,我国亦不例外。原来古代人类,知识未开。对于自然界种种现象,感到神奇莫测。以为必有一种威力无比的神在操纵控制,因之就由惊异感叹进而祈祷膜拜。于是皇天、后土、雷公、电母、山神、土地、水神、河伯,一一成了供奉的对象。他们以为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灾患,莫不由神祇所掌。须知宇宙万象,各自有其因果。欲求五谷丰收,必须勤力耕耘。欲求人口平安,必须谨慎卫生。求升官须以忠勤为因,以待机遇之缘,不是求神就可达到目的。语云:‘聪明正直之谓神。’一个聪明正直的人尚不肯对谄媚小人假以辞色,岂有神会贪图三牲祭品而颠倒人间是非呢?世人不明因果之理,妄求无因得果,实是愚痴之至。这种愚行,就是迷信。不幸的是社会人士误把这笔帐算到佛教头上,甚至于有人把巫卜星相,看风水,择吉日这些全和佛教扯在一起,这真是解释不清的误会。

佛教不同于神道,佛教所信奉的就是佛,佛是觉者之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称为佛。次于佛的果位的是菩萨,菩萨义为觉有情——觉悟一切有情识的众生。菩萨是上求大觉之法,下度一切有情。菩萨修成功德圆满,也就是佛。

我国寺庙或家庭中所敬奉的佛,有为教主释迦牟尼佛者,有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者。所敬的菩萨,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地藏王菩萨,弥勒菩萨等。此外的什么宫,什么观,所敬的天帝,天后,大帝,娘娘,以及真人仙姑等,可以说和佛教全扯不上关系。

两千多年前,释迦世尊就告诫弟子不得迷信。释尊在般舟三昧经中说:‘不得事余道,不得拜于天,不得祠神鬼,不得视吉良日。’又云:‘不得卜问请祟,符咒厌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择良旦良时。’

 
(节录于向智识份子介绍佛教于凌波居士著)

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

大学者梁启超说:‘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是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启超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学术界有著崇高的地位。他说的话,所根据的是什么?自然是三藏十二部佛法。佛法是要人转迷成悟转痴成慧转凡成圣的大法,若有人对佛法一无所知,或仅限于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即认定佛教迷信,这无异于盲者摸象,坐井观天。

佛教不以为宇宙是由神所创造或主宰。而是相信众生皆具佛性,众生皆可修持成佛。对于宇宙万有,生灭变异的现象,释迦世尊常说:‘法尔如是’。意思是,这些现象,在自然法则上本来就是如此。自然法则是什么?就是万有因果律。万法自因缘而生,万法亦自因缘而灭。此生此灭,皆是因缘所生的果。星体运行,时序迁流,其中有其因果;生老病死,穷达寿夭,其中亦有其因果。如是因如是果,丝毫不容假借。因此,自然现象固不是由神掌管,人生遭遇亦不是上帝主持。古语云:‘祸福无门,唯人自招。’自己就是自已的主宰,没有什么神可以作人的主宰,也没有什么神可以对人赐福或降祸。

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时,他第一句话开口就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如来智慧德相是什么?就是佛性,这佛性,是人人皆有的,此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人人依法修持,转迷成悟,皆可成佛。但依法修持,辅迷成悟,全要靠自己实践力行,不是靠神的赐予。人人所具的佛性因为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好比镜子上蒙了尘垢,必须自己依修持的方法把尘垢磨去,恢复本性原有的光明。

最后,我再抄录一节梁启超先生的话来作本节的结束:‘吾尝见迷信者流,叩以微妙最上之理,辄日是造化主之所知,非吾侪所能及也!是何异专制君主之法律,不可以与民共见也!佛教不然,佛教之最大纲领曰悲智双修,自初发信以迄成佛,恒以转迷成悟为一大事业。’
 
以下Link 为净空法师专集网站制作的:

儒釋道文化教育網路電視台: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htm


透過網絡24小時頻道,以遠程教學,二十四小時弘揚佛陀教育和中华聖賢理念。

提供全球人士認識學習聖賢至善圓滿的教育,祈願消弭戰亂沖突、落實世界和平。
 
支持!

[FONT=宋体]经云:“[FONT=宋体]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FONT]”[FONT=宋体]。希望通过这些大德们对佛法介绍,让更多的人对佛教[FONT=宋体]有一个正确的了解[/FONT]。借用净空老法师的几句话与大家共勉。[/FONT][/FONT]

[FONT=新细明体]一、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FONT]

[FONT=新细明体]二、释迦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FONT]

[FONT=新细明体]三、知觉名佛、菩萨;不觉名凡夫。[/FONT]

[FONT=新细明体]四、修行,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FONT]

[FONT=新细明体]五、佛教修行纲领是[FONT=新细明体]‘[/FONT][FONT=新细明体]觉、正、净[/FONT][FONT=新细明体]’[/FONT][FONT=新细明体]。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并依戒、定、慧三学,以求达到此目标。[/FONT][/FONT]

[FONT=新细明体]六、修学的基础是三福。待人依六和;处世修六度;遵普贤愿;归心净土。[FONT=新细明体]佛之教化能事毕矣。[/FONT][/FONT]
 
佛教教学的艺术(一)[FONT=宋体]:[/FONT]

佛门里面讲建筑,建筑是艺术,建筑也是表法。佛的大殿,像我们现在的礼堂、讲堂,外面看宫殿是两层,里面是一层。两层代表佛家的术语‘真谛’、‘俗谛’,我们讲世间法、超越世间法。两层里面是一层,世间法跟出世法是一不是二,迷了就有二,悟了原来是一啊!你看它都有很深的用意在里面。大殿当中供的佛像一定是三尊,一尊佛两尊菩萨。佛代表本觉。菩萨是代表觉心的起用。

佛像很多,菩萨像很多,它是用塑造得非常完美的像,叫你看了生欢喜心。让你见到那个‘像’,就想到你要学习的科目。每一科目用一个像来作代表。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佛像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教我们要用大慈大悲的心处世、待人、接物。今天变质了,把观世音当作神明,好像自己求拜观世音可以消灾免难而把他表法的意义忘掉了。

真正明白佛家建筑的艺术、建筑、绘画、音乐、雕塑,你懂得这些,你到佛寺参观,收获就非常丰富了,那是非常圆满的一堂教学。所以在几千年前,佛法教学已经走到艺术化的阶段。现代有些人不晓得此事,看到佛教这么多的神像,这么多的菩萨,误以为它是泛神教、多神教。殊不知他不是神像,而是教具。所有一切诸佛菩萨代表我们性德和修德,我们本性里面有无量的德能,用一个名号没办法显示出来,所以要用许许多多的名号。像一个人在社会上多才多艺,名片一拿出来,几十个头衔。一个头衔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几十个呢?必须要几十个才能够真正显示出他的身份德能,是这个意思。所以诸位要晓得,佛门中所有的诸佛菩萨,都是代表自己,菩萨代表修德,佛代表性德,性是本有的,是本性;所以凡是佛像代表性德,凡是菩萨像代表修德。你明白这个意义,你才会真正了解佛法之教学,的确是非常之高明,非常的圆满。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