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华盛顿新闻博物馆就网络自由问题发表长达43分钟的讲话。
她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巨大进步的一个源泉,但一些限制人们自由接触信息的国家正面临着使自己远离下世纪进步的风险”。希拉里鼓励美国的网络公司拒绝审查。她说:“我认为拒绝支持有政治动机的审查将成为美国科技企业的标志性特征,也应该成为我们的国家商标……当他们的商业业务威胁到自由时,应该考虑什么是对的,而不是简单地考虑眼前的利润前景。”
2009年11月16日 奥巴马总统在上海与大学生直接对话
大学生:
“在一个有3亿5千万网民,6千万博客的国家,你听说没听说过防火墙?” 第二,“我们该不该能够自由使用Twitter(叽喳网)?”
奥巴马总统:
首先,我要说,我从没用过Twitter。我注意到,年轻人他们都忙着这些电子东西。我的指头在电话上打字有些不灵。但是,我对技术深信不疑,我深信信息交流的开放性。我以为,信息交流得越自由,社会就越强大,因为这样世界各国的公民可以向自己的政府问责。他们会开始独立思考,从而产生新思想,鼓励创造性。
所以,我从来都是一个互联网公开使用的支持者。我大力支持信息不受管制。这也是我刚才所说的美国传统的一部分,我认识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我可以告诉你们,在美国,我们具有的自由的互联网——或者说上网无限制,是我们力量的一个来源,我觉得应该得到鼓励。
我应该告诉你们,我应该坦诚地说,作为美国总统,有时候我倒希望信息传播得没有这么自由,因为这样我就不会老是听到别人批评我。我觉得人很自然地——当他们在有权有势的时候就会想,那个人怎么能那样说我,或者,那是不负责任的,等等。然而事实是,由于在美国信息是自由交流的,在美国有许多人批评我,说我什么的都有,我其实认为这让我们的民主体制更强大,也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领导人,因为这种做法迫使我倾听那些我不想听的意见,迫使我审视我每天的所作所为,看一看我是否为美国人民尽了全力。
我认为互联网成了这种公民参与的更强大的工具。其实,我能当选总统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通过互联网我们能够调动起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的参与。开始的时候,谁也不认为我们能赢,因为我们并没有所必须的财力最大的人的支持,也没有最有势力的政治掮客。但通过互联网,人们对我们的竞选活动产生了激情,他们开始组织起来,聚会,安排竞选活动、事项和集会,最后成了真正的自下而上的运动,使我们能够干得出色。
而这并不仅是政府和政治事务的情形,商务也是如此。大家想想,像谷歌(
Google)这样一个公司,仅在20年前——不到20年前,来自两位不比你们大多少的人的设想。当时它是一个科技项目。但突然间,因为互联网的缘故,他们能够创立起一个给世界各地商务带来变革的新产业。所以说,若不是有了互联网的自由和开放,就不会有谷歌。
因此,我大力支持不对互联网使用、互联网上网、以及Twitter等信息技术实行限制。我们越开放,就越能够沟通,这也将有助于让世界走到一起。
想一想——在我想到我的女儿玛莉娅(Malia)和萨夏(Sasha)的时候,她俩一个11岁,一个8岁,她们可以从自己的房间里上网,游历到上海。她们可以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学习了解任何她们想了解的事情。她们拥有的是一种多么大的力量。我认为,这有助于推进我们刚才谈到的那种理解。
如我刚才所说,技术总有不利的一面。它也意味着恐怖分子能够以过去也许不可能的方式在网上组织起来。极端分子可以进行调动。所以,开放是有一些代价的,这不可否定认。但是,我认为,好处如此远远超过坏处,还是保持开放为好。这是我对这个论坛有互联网的部分感到高兴的原因。
http://www.america.gov/st/uschina-chinese/2009/November/20091116203108eaifas0.489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