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做好离开中国市场准备

应该说,中国大陆政府现在心里才最明白,世界上还真有那么一个傻瓜的企业,为了坚持它自己所建立的信念,宁愿放弃市场的诱惑,也就是,放弃钱的诱惑。有这样的傻瓜企业,才更证明了中国的大陆政府,在另外的一个层面上,傻的出奇。

谷哥儿的去留,是它自己做主。

时间将是最好的见证人。过几年再回头看看,是谁自己把自己玩了。
 
应该说,中国大陆政府现在心里才最明白,世界上还真有那么一个傻瓜的企业,为了坚持它自己所建立的信念,宁愿放弃市场的诱惑,也就是,放弃钱的诱惑。有这样的傻瓜企业,才更证明了中国的大陆政府,在另外的一个层面上,傻的出奇。

是坚持谷歌的信念?还是坚持了美国政府的信念? 或者根本就是一个信念?
 
是坚持谷歌的信念?还是坚持了美国政府的信念? 或者根本就是一个信念?

你不知道谷歌的信念??

不作恶

don‘t be evil

你觉得美国政府对有这样的信念的企业应该阻止?

另外想问你的是,你知道美国政府曾经为中国抗日的抗日战争援助了多少物资和金钱?牺牲了多少飞机和飞行员?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宋美龄当年在美国国会的演讲是讲给美国政府的还是给谁听的?

中国最著名的大学清华大学是怎样成立的?当年为什么有留美幼童一说?为什么美国当年不直接还钱,而是在中国建立学校,培养学生?他们这样做的最终作用是什么?
 
谷歌怎敢再说“不作恶”

叶飞

之前号称“不作恶”的谷歌,近来官司不断。2月24日,谷歌3名高管在意大利因侵犯隐私罪被判处6个月有期徒刑。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决定对谷歌搜索引擎和广告搜索服务启动反垄断调查……

在微软公司的博客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话:“随着谷歌实力的壮大,越来越多的、大大小小的公司开始投诉谷歌。投诉内容涉及到谷歌目前从事的各个市场领域。其中一些投诉反映出谷歌在相关市场领域中采取的强硬立场,一些投诉反映的是谷歌运营方面的一些秘密。还有一些投诉涉及到反垄断问题。”那么,遭到投诉的谷歌相关产品究竟是哪些,这些产品又是怎样触动了某些人群的神经?

“作恶”产品之一:图片、视频
触怒人群:家长、多国网络监管部门


谷歌3名高管被判刑,问题出在谷歌旗下网站YouTube,该网站发布了一段残疾少年被人欺负的视频,其中显示一个有自闭倾向的学生在校内被4人殴打和侮辱的画面。在法庭上,谷歌声称自己只是提供互联网平台,并没有对内容进行审查的义务。这与谷歌中国被指涉黄后的说辞基本一致。

值得关注的是,谷歌在喊冤的同时故伎重演,希望把一个纯粹的商业刑事案件变成一个政治事件,甚至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向意大利施压。这令人联想起目前余波未消的“谷歌退出中国”事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李斯颐指出,世界各国都有信息审查制度,尤其是针对恐怖信息、儿童色情等内容的审查。谷歌擅长利用舆论保护自身,但一旦涉及此类内容,各国都不会认可。即便在谷歌总公司所在的美国,也必须从安全出发,不准某些信息自由传播,既包括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国土完整、宗教和谐等方面的信息,也包括可能有损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资讯等。

有分析人士认为,作为首例因用户上传分享视频而被法院定罪的案例,意大利法院的判决对互联网行业影响深远,它不仅可能会改变主流分享网站的商业模式,甚至可能会因此改变业界对互联网的理解。

“作恶”产品之二:资讯、视频、地图
触怒人群:媒体、各类网站、反垄断机构


谷歌资讯、谷歌地图、谷歌视频等多种产品提供服务的基础是信息,而这些信息来自全球媒体和各类网站。谷歌的这种搜索服务受到了用户的好评,但是其无偿使用信息,并以此获取广告资源的盈利模式则引起了信息提供者的抱怨和警惕。

德国的报纸和杂志指责谷歌新闻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抢走了它们的读者;德国地图网站则称谷歌摧毁了其农村市场;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从谷歌旗下的 YouTube网站中撤销发布的视频;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也要求从YouTube上撤下部分奥斯卡颁奖视频……可见,这些信息提供者已经不再愿意做谷歌的“免费奶妈”。

谷歌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也触怒了一些反垄断机构。这些机构担心,谷歌滥用了公司在网络上的主导性地位。谷歌的手段是从其他新闻网站获取头条新闻和新闻简述,除非这些新闻网站明确拒绝转载。此外,一位网络工程师透露,谷歌可能使用过滤器将一些网站从相关搜索结果中剔除,从而令它们蒙受商业损失。

“作恶”产品之三:Gmail之谷歌Buzz
触怒人群:普通用户


2 月11日,伊朗电信商宣布将永久关闭谷歌的电子邮件服务Gmail,并推出国家电子邮件服务。就在同一天,谷歌推出了Buzz服务。这种类似 Twitter的微博产品一经推出就面临着批评声音,原因在于三个“自动”:自动为Gmail用户注册Buzz服务,而不是由用户自主注册或“选择加入” 这种服务;根据用户最常用的Gmail通讯簿里的联系人自动为其创建社交网络名单;将用户的微博更新内容自动发送到好友的Gmail邮箱中。这一切很容易使人在无意中泄露自己的私密信息。2月16日,美国电子隐私资讯中心指出,Buzz服务违反了联邦个人消费者保护法。

一位女士在使用Buzz后气愤地写道:“我和母亲、男友用Gmail通信的频率最高。不过,排在他们之后的人是我那该死的前夫!谷歌Buzz自动设定他们(包括我的前夫)可以看到我的一些私密信息,要知道这些信息本来是只有我的男友才有权知道的。”

一家网络公司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谷歌的真正目的其实是想知道用户在聊什么、看什么。它并不在意你在Buzz上是否活跃,而是观察你输入的信息,直至对你了如指掌。之后,谷歌能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推送广告、个性化搜索……”

“谷歌对所有用户的搜索记录、IP地址以及使用偏好都会存入档案进行分析。有些技术至上主义者认为,谷歌存储这些信息是用来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但是我更关心的是个人信息安全。”大学生张雷这样说。

“作恶”产品之四:数字图书馆
触怒人群:作家、出版商


谷歌数字图书馆计划已经触怒了多个国家的作家、出版商。

在中国,谷歌于1月12日单方面中止了第四次谈判,中国文著协同谷歌的谈判因此陷入了 尴尬局面。在美国,谷歌同样陷入僵局。15名印度作家和出版商,以及印度两个版权保护组织向美国法院提交文件,反对谷歌提出的图书和解协议。在印度提出反对意见之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的作家、出版商和其他组织向美国纽约南区地方法院提交文件,反对谷歌修订后的图书和解协议。最终,法院决定无限期推迟是否允许谷歌将数百万册图书进行数字化的裁决。

同时,谷歌数字图书馆计划也使得一些国家开始担忧文化安全问题。不少国家选择建设自己的数字图书馆。继欧盟推出“欧洲数字图书馆”之后,日本、法国已建立国家级数字图书馆,德国政府也正式推动“德国数字图书馆”计划,将于今年内正式上线,有逾3万家图书馆和博物馆参与其中。

谷歌提出的和解协议严重违背了国际版权法律,该和解方案将允许谷歌通过互联网扫描、出售书籍,并利用“自动放弃”条款诱使版权所有者接受这一协议。一些作家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情况下在任何地方复制他们想复制的内容,然后要求其他人自动放弃,这不合理、不合情也不合法,但谷歌就是这样做的,很霸道。”

摘自2010年3月2日《中国文化报》​
 
你不知道谷歌的信念??

不作恶

don‘t be evil

你觉得美国政府对有这样的信念的企业应该阻止?

另外想问你的是,你知道美国政府曾经为中国抗日的抗日战争援助了多少物资和金钱?牺牲了多少飞机和飞行员?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宋美龄当年在美国国会的演讲是讲给美国政府的还是给谁听的?

中国最著名的大学清华大学是怎样成立的?当年为什么有留美幼童一说?为什么美国当年不直接还钱,而是在中国建立学校,培养学生?他们这样做的最终作用是什么?

“不作恶”里面恶的标准是什么?符合自己利益的就是善,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就是恶吧。苹果CEO乔布斯就曾将在演讲上公开说过google的不作恶是bullshit。盖茨前一阵也对不作恶有过微词

至于美国帮助中国抗日,是出于不作恶的信念吗?那根本就是出于美国本国利益吧。谁都知道,在自己的境外,资助别人对付自己的敌人,比自己出手要好得多。既然你谈到近代史,那你应该知道中美望厦条约--中国最早的不平等条约之一,美国是怎么毫不掩饰的作恶的
 
谷歌怎敢再说“不作恶”

叶飞

摘自2010年3月2日《中国文化报》​

薛平卡童鞋,你难道不知道中文里有御用文人一词么?

想来你年纪也不小了,应该看过当年有名的电影《刘三姐》吧,这叶飞就如同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的秀才,再说,难道你不知道国内的报纸电视台等媒体都要受一个叫宣传部的组织领导?这组织,是不是就像《刘三姐》里面的地主?

这样的秀才说出的话,可信程度有几多?
 
“不作恶”里面恶的标准是什么?符合自己利益的就是善,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就是恶吧。苹果CEO乔布斯就曾将在演讲上公开说过google的不作恶是bullshit。盖茨前一阵也对不作恶有过微词

至于美国帮助中国抗日,是出于不作恶的信念吗?那根本就是出于美国本国利益吧。谁都知道,在自己的境外,资助别人对付自己的敌人,比自己出手要好得多。既然你谈到近代史,那你应该知道中美望厦条约--中国最早的不平等条约之一,美国是怎么毫不掩饰的作恶的

http://zh.wikipedia.org/wiki/望廈條約


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贸易章程》、《中美望厦條約》)是美国中国签 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3日,美国特使顾盛Caleb Cushing)和清朝两广总督耆英澳门望厦村签订《望厦条约》,共34款,附有《海关税则》。
《中美望厦条约》从内容上与此前英国和 中国签署的《南京条约》相似,但比《南京条约》要长和细緻得多,此外它还包括了一系列《南京条约》中没有的条例。例如第17条规 定美国人可以在五个条约港口购买地产来建教堂医院墓地;第18条废除了传统上禁止外国人学中国话的命令;第21条规定美国人不受中国司法管辖,亦即享有治外法權。在一点上美国对中国要求让步:第33条明文规定禁止贩卖鸦片。违反这个规定的美国人受中国司法机关判处。第34条规定“所有貿易及海面各款恐不無稍有變通之處,應候十二年後,兩 國派員公平酌辦。”这一条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修约之争”的由来。
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伯驾卫三畏参加了翻译和部分条款起草工作。




注意,请用现在的观念来审视这个不平等条约,其中只有1条是不平等的,即美国人享有治外法权,其他的呢?算不平等的不?怎么个毫不掩饰的?说说看。
 
“不作恶”里面恶的标准是什么?符合自己利益的就是善,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就是恶吧。苹果CEO乔布斯就曾将在演讲上公开说过google的不作恶是bullshit。盖茨前一阵也对不作恶有过微词

微软总裁盖茨怎么对待中国盗版事件的,你不可能不知道吧,他说的话,有道德上面的意义?

苹果公司的CEO说人家不作恶是bullshit, 他自己呢?又能在多少程度上提出来并且去实践呢?请看看苹果公司在国内的血汗工厂吧,你不会没听说过它的加工厂因为一个最新型号的iphone逼得一个员工跳楼自杀的事情吧,请问乔布斯对此有表示过同情?



至于美国帮助中国抗日,是出于不作恶的信念吗?那根本就是出于美国本国利益吧。谁都知道,在自己的境外,资助别人对付自己的敌人,比自己出手要好得多。既然你谈到近代史,那你应该知道中美望厦条约--中国最早的不平等条约之一,美国是怎么毫不掩饰的作恶的

美国政府从来没提出过不作恶的信念,对吧。所以你就不能这样要求他,没错吧。你能确切的查阅资料说明当年美国总共资助了中国多少亿美元的物资和金钱不呢?包括当年发给不吃救济粮的那位北大教授的那些。那时候,他美国自己好像也在出手吧,你能给出他没出手的证据吗?
 
http://zh.wikipedia.org/wiki/望廈條約


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贸易章程》、《中美望厦條約》)是美国中国签 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3日,美国特使顾盛Caleb Cushing)和清朝两广总督耆英澳门望厦村签订《望厦条约》,共34款,附有《海关税则》。
《中美望厦条约》从内容上与此前英国和 中国签署的《南京条约》相似,但比《南京条约》要长和细緻得多,此外它还包括了一系列《南京条约》中没有的条例。例如第17条规 定美国人可以在五个条约港口购买地产来建教堂医院墓地;第18条废除了传统上禁止外国人学中国话的命令;第21条规定美国人不受中国司法管辖,亦即享有治外法權。在一点上美国对中国要求让步:第33条明文规定禁止贩卖鸦片。违反这个规定的美国人受中国司法机关判处。第34条规定“所有貿易及海面各款恐不無稍有變通之處,應候十二年後,兩 國派員公平酌辦。”这一条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修约之争”的由来。
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伯驾卫三畏参加了翻译和部分条款起草工作。




注意,请用现在的观念来审视这个不平等条约,其中只有1条是不平等的,即美国人享有治外法权,其他的呢?算不平等的不?怎么个毫不掩饰的?说说看。

你真是搞笑,不知道您的祖上会不会晚上来掐死你。。。

那么望厦条约是怎么回事?
【转】

中美望厦条约(1844)

在林则徐领导的广州禁烟运动中,美国鸦片贩子的利益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们于1839年5月联合上书美国国会,要求美国政府与英、法、荷等联合起来对付中国。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后,美国派加尼率东印度舰队来中国沿海护侨,保护美国利益。而加尼却在得知《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后,径自致函两广总督祁填,要求最惠国待遇,未果。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华盛顿,美国总统泰勒于1842年12月咨会国会,要求派遣代表来华商谈建立新的经济关系。1843年5月,美国政府派顾圣为特使来华,其使命就是要求中方给予美国与英国同等的通商条件。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2月,顾圣到达澳门。6月18日,清钦差大臣、两广总督耆英与顾圣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进行会谈。在谈判过程中,美方软硬兼施,采用讹诈的手法,胁迫中方谈判者。耆英屈服于压力,抱着“一视同仁”的宗旨,接受了美方所拟定的条约草案。7月3日,双方在望厦村正式签订了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又称《望厦条约》。条约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

中美《望厦条约》共34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为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也就是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获得的特殊权益,除割地、赔款外,美国全部获得,而且在许多方面危害中国更厉:

1.协定关税。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率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此为中国近代史上损害中国经济甚重的“协定关税”之始。

2.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条约规定:中国国民与美国国民发生诉讼事件,美国国民由美国领事等官员捉拿审讯,按照美国法律与惯例处理;美国国民在中国与别国国民发生争议,“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由此,清朝对美国国民的逮捕、审讯定罪、惩治的司法权力全部丧失。

3.侵犯中国的领海权。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港口“巡查贸易”,清朝港口官员须“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国的美国商船,清朝无从统辖。

4.规定了12年后可以“修约”的条款。此外,条约还同样规定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如果中国日后给他国以某种优惠,美国应一体均沾。

中美《望厦条约》是比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及其附件更细致更完备的不平等条约。它是加在中国身上的又一道更为沉重的枷锁,并成为尔后中法《黄埔条约》及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范本。这个条约,比吞并中国领土都厉害十倍!


再看看 1950年12月16日纽约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伍修权在十六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曾分发一项文件,这一文件是伍代表准备在联合国第五届大会政治安全委员会的发言。这一文件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伍修权支持苏联代表维辛斯基在联合国政治安全委员会控诉美国侵略中国的发言》中的揭露:

美国帝国主义者和英国一样,也是最早运鸦片到中国来的鸦片贩子。一八三九年在广州查禁的鸦片,很多一部分是出于美国鸦片贩子手中。鸦片战争中美国海军统领基尔尼亲率舰队到中国海面声援英军。一八四四年七月又强迫满清政府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最先创立了《治外法权》与《利益均沾》条款。望厦条约是中国满清政府与外国政府最早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在一八五三年到一八六零年英法联军侵略我国,进兵天津和北京时,美国军舰也参加行动,并乘机胁迫满清政府订立中美天津条约(一八五八年)取得限制中国关税及中国内河航行等项特权。

一八六二年美国驻上海总领事指示美人华尔等与英人共同组织军队,帮助满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一八七二年美国军队进攻朝鲜。一八七三年除进攻朝鲜外,则更与日本联合进攻台湾,一八七四年又与日本联合进攻朝鲜。

一九零零年美国参加八国联军进攻中国,并在辛丑和约中和其他帝国主义共同取得在北京等地驻兵的特权。

一九一七年九月美国务卿蓝辛与日本外相石井订立协定承认日本在华特权,一九一九年美国政府又在巴黎和会中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四年美国政府以军火及贷款援助中国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等进行内战。

一九二五年“五卅”惨案中美国帝国主义者参加屠杀中国人民。

一九二七年四月,美国政府为了压迫中国大革命,特别是为了促成蒋介石投降帝国主义,与英国联合炮击南京,造成“下关惨案”。

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美国政府以贷款(其中一次为五千万美元),飞机和军事顾问援助蒋介石反动政府进攻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工农红军。

在日本侵华期间美国政府以大量军事物资供给日本。据日本官方材料,一九三五年美国输入日本的军需物资占日本全部进口军需物资的百分之三十三点五,一九四零年三月更增为百分之三十八点五。美国输日的废铁至一九四一年底还占日本废铁输入总数百分之五十。
 
你真是搞笑,不知道您的祖上会不会晚上来掐死你。。。

那么望厦条约是怎么回事?
【转】

中美望厦条约(1844)


请问来源是哪里???

不要跟我说你的来源是大陆资料。
 
每个事件都是历史事件,你可以自己去查
 
历史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得看历史书是谁写的。中日隔三差五地就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内容产生摩擦就是最好的证明。
 
每个事件都是历史事件,你可以自己去查

没错,我还想问的是,

请比较一下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谁对中国人伤害更多

是那个在1945年援助了若干亿美元现钞和物资,贡献几千飞行员生命的美国政府呢,还是那个在1948年饿死长春30万平民,1960年饿死3000万中国人,1989年用坦克镇压示威人群,杀死数百无辜平民至今不肯承认,并始终不说道歉的中国政府??

中国政府有没有过派几千飞行员参加别国的正义战争的事例?朝鲜战争真的算吗?

当年的共产党,是不是由衷的赞扬过美国政府?美国政府在变吗?为什么1949年以后的中国政府就不赞扬美国政府,并且那么的敌视美国政府了?



到底哪个政府更值得相信?
 
历史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得看历史书是谁写的。中日隔三差五地就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内容产生摩擦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说很久远的历史,就看刚刚才发生的事情,就知道中国的历史是怎样写的,

事例比如周老虎,林玉娇,鸿忠抢笔,谷歌退出,谭作人案,毒奶粉案,网民代发贴被超期羁押至今案,这样的事情,历史正在被书写,有人这样写,有人那样写,有人规定其他人必须这样写,有人不信邪,结果是怎样,你我应该都心知肚明,几十年后,也就成了人家争论的历史了。
 
去谷哥儿网站看了看。他们自己很坦然自若、轻描淡写。这里反倒义愤填膺,邪门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