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在这里学中文与在国内学英文是近似的。开始的时候,必然是兴趣先导的,否则对孩子经后的学习没有好处;到了中高年级,要帮助孩子转型好,停留在兴趣上是没有后劲的。这就要看老师和家长怎样引导了。
我所在的学校就有很多是对岸来的,因为是方便的原因吧。有一个班竟然多达十多人。
首先从中文学校的管理层开始检讨。
1)为什么有不到入学岁数的学生可以入学?(招生的人好说话),这造成JK象个托儿所,老师除了带孩子上厕所什么的,还能教什么?这对真正JK的学生不公平。
2)为什么有不少河对岸的学生(魁省)过来入学?可以,但他们有按规定向安省教育局缴纳$160的费用吗?没有,因为很多人报名时用安省这边的朋友的地址。因为报名是中文学校是不需要任何证明文件。这也是对安省的学生及纳税的家长们极之不公平。
学校的管理层也如此,教师能有什么法子?还有,教师的层次也是很高低不一,造成好的老师的班人满满的,教起来也有心无力,差一点老师的班人就那么几个。但工资一样。
当然我所说只能代表一个学校的情况,其他的中文学校我不知道了。
另外,教育局给老师的工资低,很多人不愿意教,能吸引好的老师不多。教育局下来的拔款也不多,没钱不好办事。
最后是家长的重视问题了,作为家长,我们都为孩子能学好中文都做了些什么?送进去了,就指望由老师教好?
您的意思是,河对岸的孩子,影响到您的孩子学中文了?加拿大本身就是个多元化的国家,各色人种,各种语言交织在一起的学校很多吧,为什么您所认为的中文学校就不能容下对岸的孩子去学习自己国家的语言呢?也许对岸的家长真是多交了费用的。没有冒犯的意思,只是觉得应该对自己的民族同胞,特别是下一代,更多些宽容。
您的意思是,河对岸的孩子,影响到您的孩子学中文了?加拿大本身就是个多元化的国家,各色人种,各种语言交织在一起的学校很多吧,为什么您所认为的中文学校就不能容下对岸的孩子去学习自己国家的语言呢?也许对岸的家长真是多交了费用的。没有冒犯的意思,只是觉得应该对自己的民族同胞,特别是下一代,更多些宽容。
其实,就算第一代学到不错的中文,第二代呢?第三代呢?估计第二代基本本土化了。
本来这个贴子是在讨论怎么让孩子学好中文,不是讨论什么标准能注册进入中文学校。
中文学校这个 在北美很独特的现象能存在,表现出我们华人维护和发扬中华文化和传统的良好意愿。孩子年龄小点入学又怎么样?河那边的孩子来学中文又如何?就算是这两样都 不发生,对其他孩子学中文有多大的帮助?
我也知道,在我女儿就读的中文学校里就有LS所说的现象存在。先声明一下,我是住在安省这边的,但我很佩服那些家长的努力,他们不辞辛苦地陪孩子在课堂上读书或送孩 子过河读书,不就是想让孩子学点中文吗?他们不管想什么办法入学,不就是因为河那边没有中文学校吗?请LS别为了区区$160而打击了孩子们学中文的兴趣和家长们的一片苦心。再说了,学校 有自己的管理方式,尽管您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可我相信学校的初衷是为了能够弘扬中国文化和语言。您就别那么狭隘地打击孩子们学习中文的积极性和 家长们的苦心了吧。
理顺一下你的思路,
我从来没有说过、意思过或认为过“河对岸的孩子,影响到我的孩子学中文”,“中文学校就不能容下对岸的孩子去学习自己国家的语言”。
我针对的是一些魁省家长们隐瞒真实地址的现象。如果这些魁省家长们交足费用,他们的孩子当然名正言顺地在安省的中文学校就读。我现在针对的是他们中有多少是交了这个钱?有多少是如实填报自家在魁省的地址?如有家长做到了,很好,不过,这是应做的。干吗这在这里指出这个现象,就变成我不够宽容了?对,加拿大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也是一个诚实的国家,但我知道就有人正在做不诚实的事情,就为了这一百几十,值得吗?可悲的是连学校的领导也视而不见。这样的学校会办得好吗?
To learn a language, it is first listening, speaking, then reading and writing.
Lots of parent wish their kids to be able to learn more chinese at chinese school. It is unrealistic. Do your kids always speak chinese only to you? How many chinese kids can do that here? Very few. If they can not even speak well, how can they have the encouragement to learn reading or writing?
My suggestion is: stop going to chinese school. Find sth interesting for your kids. It is a waste of time. Make sure they can speak chinese well. That is good enough.
[/color]
谢谢您帮我理思路,但是我觉得您还是曲解我的意思了。
我强调的是孩子学好中文的决定因素是父母和他自己,例如,父母创造的说中文的环境,和帮助他建立对中文的强烈兴趣;而不在于外界因素,例如您说的“河对岸的孩子去安省上了中文学校”,或是什么“孩子年龄不适合入班了”,我觉得提出来这些,有点隔靴搔痒的意思,或是说没有从您自身找原因,而把责任推卸到外因上。“中文学校”,“魁省的孩子”,这些都是外因,您和孩子的爸爸,还有孩子本身才是内因,才是决定因素。如果您觉得中文学校办得不好,大可以不去的啊,中文学校也确实存在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但我认为中文学校应该不至于强迫您把孩子送过去吧。我虽然没有孩子,但是我学了很多年的中文,知道兴趣和环境对学好一门语言的重要性,所以才跳出来说这些话。我认为您拿160块钱,和魁省的孩子说事,主要是认为这和学好中文,真的没有大关系,甚至可以说,就没有关系。
我从来都认为教育孩子父母最为重要。你说的内因,这已经做到了,我孩子的中文很好,在家我只允许他们对我讲中文,看DVD也只能看中文,这点我很霸道。所以,我就很注重你说的外因。中文学校办得不好,我不是不去,而是应该向他们提建议,这点我一直都这样做。魁省的孩子的报名费一事,只是学校管理不善的一个例子。我现在针对的是中文学校的管理。
(*^__^*) 嘻嘻……,看出来有那么一点霸道了。
希望中文学校能够在大家的建一下,管理越来越完善。但是我觉得,也不要抱太大期望,毕竟无论是从师资还是管理上,很多都是兼职,不去全身心的投入一件事情,不可能有突出成绩的。
哈哈,Sean Mama说啦,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希望能尽点绵力,正准备潜进去当一名尽职尽责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