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加油站爆炸是个啥景象。 南京某加油站爆炸

<!-- / message -->
楼主就是转贴了一些与中共官方“主旋律”不一致的新闻,力求挖掘出事故背后的真相。转贴这些内容正表明楼主关心中国和在那里发生的事,不明白你们对楼主“幸灾乐祸”的指责从何而来。且不论在这个楼里没见老飞和你的“战友们”表示出对这一悲惨事故的痛心与同情,反倒见你们左一个右一个地使用那个狂笑的小图标。对在国内受苦受难的同胞幸灾乐祸的,其实是你们!
木兰,我们身居海外,对国内瞬间万变之情况能掌握多少?对楼主转来的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小道新闻(其实就是屁闻),你能信吗?为何这些人对其他众多的灾害,譬如滔天洪水视而不见,唯独对此工业事故兴奋异常,来个铺天盖地、图文并茂之报道,如此看问题还是正常人吗?我也没偏袒中国政府之意,我只是站在一个中国人立场,对那些逢中必反,专门给自己祖国抹黑的、心怀不轨者稍加以辞令而已。

木兰,近日村里炎热、阳光什强,你是否戴上墨镜了?:p
 
还不如一只狗!!!

木兰给他找个情商的题,测测他,看看他是人的情商吗?

智商,我估计也刚好是可以给自己擦干净鼻涕的智商。
 
太主观臆断了吧?集中转个关于某一主题的贴难道只能用“兴奋”形容,就不可以是“激愤”?如果是,那么那些常年奔走为日军侵华期间幸存的受害者讨公道的律师、民间义工,他们每收集到一份新的日军罪行的证据时的心情,也是“打了鸡血一般的兴奋”吗?
难道只有成天热衷于讨论美国或其他国家的灾难才是爱中国的表现?

木兰您理解了对有些东西只能用抽的了吧:)
 
分享:
[社论]城市需免于被“定时炸弹”惊扰的恐惧
类别:时事评论 浏览量:1020 版次:AA02 版名: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7-30
作者:南都社论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

摘要:7月28日上午,南京市栖霞区一丙烯管道爆炸,事故造成上百人伤亡,事故的现场惨不忍睹。

7月是个让人揪心的月份,因为我们接连耳闻目睹生命的凋谢,更因为这样连续上演的悲剧,既缘于暴雨洪水等天灾的肆虐,也不乏人祸的影子。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7月28日上午,南京市栖霞区一丙烯管道爆炸,事故造成上百人伤亡,事故的现场惨不忍睹。关于这次事故,有两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一句是媒体的描述,“定时炸弹终于炸了”;另一句是原南京塑料四厂一位老职工的叹息,“我就知道这个地方迟早要出事”。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定时炸弹”、“迟早要出事”云云,均直逼此次灾难的本质:它并不是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充满极大偶然性突发性的事故。而这样的判断其实并不需要多么精深的专业背景,它只需要一点常识,即居民区与化工企业应该有适当的距离,如果缺乏这样的隔离带,能够给我们的G DP增光的化工项目,可能就是一个个说不清什么时候会掀翻我们生活的炸弹。这样的常识也不需要从纸上得来,因为在南京爆炸之前,吉林、兰州、大连等地早已提供了多次的前车之鉴。教训是用血和生命书写的,曾几何时,这般触目惊心的教训也被岁月冲洗得淡然了。

尽管有南京市的官员向记者表示,这次爆炸事故总体上来说是幸运的,因为紧邻爆炸核心区的栖霞区电大放暑假,同时,爆炸发生在已经拆迁的废弃老厂区内,加之爆炸点周围数百棵30年以上的法国梧桐形成了天然屏障,这才没有酿成更为严重的损失。但对一个社会来说,鲜活的生命逝去,永远是不可承受之重,可能伴随爆炸亲历者终身的肉体和心理伤痕,也非“幸运”二字可以轻轻抹去。尤其是每当我们念及,这本来不是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事故,我们付出的几乎是一种无谓的损失时,真是情何以堪。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据官方消息,此次爆炸的直接原因是施工操作不慎,挖掘机械碰断管道。但显而易见,对多数从事工地平整的人员来说,一次操作不慎,哪怕误掘了管道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在碰断管道和引发爆炸造成重大伤亡之间,无疑还有另外的因果联系。这种联系包括:老化工厂拆迁的迟迟其行、对现场施工人员专业资质的放松监管、城市规划布局的失误等等。实际上,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因子早已沉埋于地下,挖掘机司机的一次不慎操作,才看似偶然地点燃了这枚“定时炸弹”。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可什么样的城市才会让生活更美好?首要的一点,恐怕得让这个城市的居民免于被“定时炸弹”惊扰的恐惧。要走出这样的恐惧,第一个该反思的,理应是我们的城市规划。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化工安全事故仿佛突然让公众警醒“化工围城”的巨大风险。平心而论,很多老化工企业原本不在城中,只是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使城市迅速向工业区靠近;第二个该反思的,应该是我们的安全防护标准。化工项目越上越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密,《石油化工行业安全防护标准》原已滞后,更何况现实生活中面对G DP的诱惑,这一标准还有常被架空的危险;第三个有必要反思的,是我们依然没有把对“安全”和“环境”的重视放到最核心的位置。就在与南京爆炸几乎同时,吉林的7000个化工桶冲入了松花江,虽然因天灾而起,但公众要问的是:对化工品可能引发安全和环境灾难的风险,我们有无足够的警惕和防范?

也许还有一点更需要我们反思:有了居民才会有城市,城市是为了居民而存在,为什么在关系城市的布局规划和功能设计等重大问题上,居民却总是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媒体报道,预测“早晚会出事”的涉事区域的居民们其实一直在行动,为了阻止新建一座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当时居民们还曾打着横幅喊着口号和城管们对峙,然而所有的抗争都没有什么结果。现在看来,当初居民们似乎“过激”的行动不仅是在表达自己的诉求,维护自己的权利,也是在捍卫一个城市的美好和光荣。可惜,当时掌握城市规划话语权的人并不作如是观。
 
从一个怪胎看南京大爆炸


冉云飞 @ 2010-7-29 9:11 阅读(4922) 评论(5) 推荐值(89) 引用通告 分类: 贡献常识

昨天发生南京城区的废弃塑料厂的大爆炸,其对于民众生命财产的破坏损伤,可谓巨大。网络上第一时间就出现了各种消息,当地的新闻媒体如江苏卫视生活频道等进行了现场直播。这本是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南京大爆炸更好的机会,让传媒充分地报道,正是弄清爆炸原因、死难人数、厘清责任、加以责罚乃至法律制裁、善后及安全检讨等方面,必不可少的一环。可是江苏及南京官方却像任何一地一级的政府一样,首先不是去救人,不是道歉和问责,而是去封堵媒体的报道,让民众不明真相——当你批评他混淆事实、遮掩真相的时候,官方便正好用“不明真相的群众”来制裁你——从而达到控制民意对他们进行讨伐,以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让一桩惨痛的事变成他们自我表扬的新闻。


谁都知道官方喜欢第一时间封锁新闻,然后再来个新闻通稿,以便使撒谎看上去能够自圆其说一点。即便如此,央视、新华社这样的喉舌媒体报道的数据也是不尽相同的。你可能会说他们站的角度不同,在不同的部门获取的数据,可是你已经“通稿”在前,难道强大的撒谎的机器连统一你们喉舌的“通稿”都做不到么?说实在的,喉舌媒体之前的矛盾,只能说明你们出台的数字有诸多矛盾,你们深知真实的数据比现在能公布的数据多得多,自然就会前后矛盾,用十个谎来圆另外九个谎。这样的谎撒来撒去,加上高压噤声,自然就使一桩大灾难销声匿迹,至于那些受害当事人是怎样的悲惨,则不在你们的考虑之列。南京官方及“戈倍尔”叶皓们今天最想的是什么呢?让我们来揣度一番:反正中国每天都在发生较大的人祸,他们祈祷发生一件比南京大爆炸更大的人祸,以便转移网络视线。转移视线,应是叶皓“政府新闻学”里题中应有之义,只不过他的说法叫引导舆论。

就在我们看到南京大爆炸时,省委书记梁保华的秘书徐光辉挡住镜头说“是谁上你直播,把电话告诉我”等等,这就是叶皓创建的“政府新闻学”的必然结果。“政府新闻学”的目的,和组织五毛引导舆论是一脉相承。一年前在大爆炸的塑料厂周围建加气站,居民们就竭力反对,他们打出标语,上网发贴,以便引起官方重视在人口密集区建加油或加气站的问题。可是官商勾结,使得违规建加气站者一意孤行,最终酿成今天的惨祸。但这种惨祸的帮凶之一,就是叶皓创建的“政府新闻学”。有了这样的“政府新闻学”不仅这次南京大爆炸得不到真实的报道,就是将来的灾难正未可穷期地必然要发生,“政府新闻学”这种舆论引导,正形成了中国社会的恶性循环。可以毫不客气地,像“政府新闻学”这种怪胎大言不惭地登上大学讲坛,其祸害中国正是必然的,从这个“政府新闻学”这个怪胎,你就看出中国频发灾难的一个深刻原因了。

下面是我在推特上所发的几推,也一并附此,让大家知道中国政府干扰和压制新闻自由的情形下,所产生的新闻怪胎。正是这些怪胎造就了当下中国的现实灾难。

1:现在的中国大学,在党化奴化统治之下,比野鸡都不如。南京大学就和南京市委宣传部成立了一个世界上不伦不类的“南京大学政府新闻学研究所”。堕落如斯,难怪有人说中国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大学

2:南京政府新闻学研究所宗旨:为落实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本着共同发展、优势互补、资政育人的理念,三方(南京市委宣传部、南大传播学院、清华国际传播中心)共建该研究所。

3:从南京大学政府新闻学研究所举办的一些内容来看,其主旨在于培训五毛和捞钱:举办“政府新闻学高级干部研修班”和“政府新闻学与公共关系特训班”

4: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叶皓《政府新闻学——政府应对媒体的新学问》出版,世行行长詹姆斯.沃尔芬森为其写前言:“掌握更多信息的人有能力做出更好的选择。”有钱能使洋鬼推磨,昨天南京大爆炸,叶皓们就是如此选择的:谁让你直播的?

5: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录至今没有一个像样子的公布,国共两党均难辞其咎;昨天的南京大爆炸死难人数民众不得与闻,真相隐没,难道南京官方要推给境外敌对势力和外星人入侵吗?

6:南京大学传播学院院长万延明吹捧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叶皓《政府新闻学案例》,双方是“南京大学政府新闻学研究所”的合作者,谀词满篇,当今大学老师,有骨头的能有几人?http://is.gd/dPF9K

7:南京官方及“戈倍尔”叶皓们今天最想的是什么呢?反正中国每天都在发生较大的人祸,他们祈祷发生一件比南京大爆炸更大的人祸,以便转移网络视线。转移视线,应是叶皓“政府新闻学”里题中应有之义,只不过他的说法叫引导舆论

2010年7月29日9:06分于成都

© 日拱一卒,不期速成。非商业性转载,请全文转载并署作者名。商业性使用,请联系作者。欢迎访问我的独立微博客http://ranyunfei.shoutem.com和推特:http://twitter.com/ranyunfei
 
太主观臆断了吧?集中转个关于某一主题的贴难道只能用“兴奋”形容,就不可以是“激愤”?如果是,那么那些常年奔走为日军侵华期间幸存的受害者讨公道的律师、民间义工,他们每收集到一份新的日军罪行的证据时的心情,也是“打了鸡血一般的兴奋”吗?
难道只有成天热衷于讨论美国或其他国家的灾难才是爱中国的表现?

什么是主观臆断?所有网络上看到的就认为是真实的,所有政府报纸上看到的都认为是假的,这样就客观了?

如果楼主平时正面负面的新闻都报道,我相信飞老也不至于如此扁损他。可是象楼主这号人(“人”字用的也许不贴切,见谅)一贯兢兢业业的转载负面新闻,应该问问的是,他的动机何在?
 
什么是主观臆断?所有网络上看到的就认为是真实的,所有政府报纸上看到的都认为是假的,这样就客观了?

如果楼主平时正面负面的新闻都报道,我相信飞老也不至于如此扁损他。可是象楼主这号人(“人”字用的也许不贴切,见谅)一贯兢兢业业的转载负面新闻,应该问问的是,他的动机何在?


比较德国纳粹宣传部长戈倍儿与中共宣传部的异同

高举戈倍尔的伟大旗帜 / 冉云飞

2009-03-19 10:22 | 阅读(6689) | 标签: 真相, 宣传 | 字号:大 中 小
我们经常会感觉到中国官方各级领导的讲话是如此的雷同,如此的味同嚼蜡,如此的谎话连篇,这是很多人的直感。这直感是对的,因为我们经常看到和听到的,都是同一种声音,同一种讲话腔调。现在公务员人数急剧膨胀——2005年中国的官民比例是26:1,有人计算出官民比例比西汉高305倍,比清末高35倍,比改革初期67:1以及1995年的40:1都高了不少,而且这种比例还在急速增长——小到不少县处级领导都配备了秘书,他们给领导所写的讲话稿,千篇一律,集假话套话空话废话于一体。从到处莺歌燕舞、形势一派大好,到取得一个又一个不凡的业绩、伟大的胜利,接着便是赤裸裸地自我表扬、肉麻吹捧,将自己打扮成纳税人的救命恩人,其颠倒黑白,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但这些讲话的领导却安之若素,神情自若,没有丝毫的讲假话的愧疚与反省,反倒以假为真,人人在其混淆是非中攫取大量的利益。

利用谎言及信息不对称,让真相在编造的谎言中消失,让民众利益从此中大量受损,而找不着赔偿主体和个人,从而实现对民众利益巧妙剥夺的目的,是这几十年宣传工作的得意之笔。你只要稍微有逻辑判断能力,就能破除官方所设置的谎言迷局。比如他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为什么优越到不让我们知道财政收入怎么使用的?为什么优越到不让我们纳税人知道这些税款是怎么使用的?为什么优越到将新闻管制起来不让你知道真相?为什么优越到要自己花纳税人的钱办起传媒来自我表扬、颠倒黑白,为什么不允许各种信息的自由流通,而让真相在各种意见的辩难下而犁然自现?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到要强占民众土地,还要派警察来镇压的地步?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有如此多的让民众愤怒比比的“优越性”?这种让人活得越来越难受的“优越性”为何越来越多,且有蔓延之势?

民众对用纳税人的钱所养的中国官员讲套话大话废话空话,啧有烦言,甚或怨声载道,但他们没有丝毫要改的迹象,人话和真话依旧像珠穆朗玛峰的空气一样稀薄。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制度是以剥夺公民之正当权益和生存尊严为主体的制度,是以谎言和暴力来加强统治的制度。谎言使人不明真相,不明利益受损之现实;暴力则使人害怕、恐惧、懦弱,不敢起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从而通过专制制度来实现官员为主体的利益集团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一般的民众,当然没有能力做定性定量分析,来让大家知道官方是怎样撒谎的。但由于没有相关的机构或者个人支持有良知的人,对官方各种宣传手段加以分析、研究,搞出其间的真相,所以对官方的虚假宣传之反感厌恶,始终停留在直觉基础之上,缺乏相应的说服力。好在随着网络崛起,各位觉醒的公民自发地将自己所看到的各种谎言,通过不同的视角加以比较,从而让人们更加直观更加令人信服地看到官方宣传的丑陋与虚假。

比如最近在网络流行的《雷人!6年来人民日报报道两会首版,如此相似(图)》,就非常直接地看出官方正高举大纳粹头子戈倍尔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共产极权国家和纳粹法西斯作为人类政权怪胎的相似性由此不难概见。让我们看看官方是如何表演和制造自己的伟大的吧,让我们看看主子的旋律被制造得多么欢快。

2009年3月19日7:55分于河南颖州至汴京旅次


延伸阅读
雷人!6年来人民日报报道两会首版,如此相似(图)。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319/22/115870_2859146.shtml


这就是你需要的正面新闻
317ilhs.jpg
 
重庆华龙网

http://news.cqnews.net/cqnews_chat/201007/t20100730_4505677.htm

南京市安监局:违规拆迁引爆炸(图)

2010年07月30日 10:03:58 来源:新闻晨报




W020100730362387014219.jpg

  □29日,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曹劲松(中)在向与会的各地媒体记者介绍情况。

  新华社图片

  □晨报特派记者 姜鹏 南京报道

  昨日,南京栖霞区塑料四厂爆炸事故进入第二天,当地通报称,爆炸已经造成了13人死亡和120人住院治疗,14名危重病人中的3人已脱离生命危险。而这一死亡数字却遭到了外界的质疑。

  昨日下午,南京市政府召开的“7·28事件”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最新的事故责任调查结果,认定现场拆迁施工人员违规作业从而引发爆炸,警方已经拘捕了4名相关肇事者。

  发布会还透露,拆迁工程存在层层转包的情况,监管成为难题。对于外界对政府监管不力的质疑声,南京市安监局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造成此次爆炸事故最主要的诱因是拆迁单位安全意识淡漠。

  挖掘公司违规作业承责

  昨日下午4时30分,南京市政府召开“7·28事件”第三次新闻发布会。通报称,昨日上午明火熄灭后,事故现场清理时又发现3具遇难者遗体。截止到29日12时,事故已造成13人死亡,120人住院治疗,其中14名危重人员。

  在发布会上,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黄亚玲通报事故原因,称施工人员在原南京塑料四厂厂区场地平整施工中,挖掘机械违规作业碰裂地下丙烯管线,造成丙烯泄漏,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后发生爆燃。

  较之此前公布的事故原因,新的通报否认了此前轿车点火引爆的说法,责任在挖掘公司一方。

  拆迁工程遭层层转包

  黄亚玲介绍,公安局连夜拘捕了4名相关肇事者,认为爆炸事件或由拆迁单位违规转包施工造成,其中3名肇事者为裙带关系。4名肇事者分别为扬州鸿运基础设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绍建军(男,45岁,南京栖霞区人),绍某的妻弟董来荣(男,54岁,江苏淮安人),董某妻弟方强峰(男,南京人),原南京塑料四厂安全工程负责人蒋山尊(男,49岁,南京人)。

  南京市安监局副局长刘照华表示,事故发生地为南京市原塑料四厂地块,塑料四厂于今年春节期间和栖霞迈燕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签订拆迁转让合同,并支付拆迁转让费用。今年6月,该领导小组就将拆迁工程转包给了扬州鸿运基础设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由该公司负责平整土地,拆除地面建筑。该公司负责人绍某违规将工程转包给了其妻弟董某,董某又将该工程违规转包给了其妻弟方某。

  “这种违规转包的行为,使得整个拆迁工程不能在安全拆迁的要求和监督下进行。”刘照华认为,个体拆迁单位安全意识淡漠,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诱因。

  受害者遭遇赔偿难题

  28日发生的事故爆炸力度之强,波及范围之广,在南京历史上前所未有。由爆炸引发的冲击波造成数百人受伤,另外造成多辆汽车和建筑物受损。当爆炸地点的火光被扑灭,受伤的市民在医院获得初步救治后,从噩梦中惊醒过来的受害者直面赔偿问题。

  昨日上午10时左右,数十名个体司机聚集在距离爆炸事故点的几家物流公司门前,随后走到栖霞大道中央,以至于交通暂时中断。一位司机指着路旁一辆红色拖车对晨报记者表示,爆炸使得他的车辆受损情况严重,而保险公司认为“爆炸事故不属于理赔范畴”,这让一家三口指望这辆拖车的司机犯愁。在红色拖车四周,晨报记者发现了大大小小多辆汽车,看上去受到不同程度损坏,这些司机不知道如何获得赔偿,最终无奈采取堵路的行为来表达不满。

  大约5分钟后,大批警察和城管队员来到栖霞大道现场,将司机们劝离了现场。一名现场围观市民也表达了同样的困惑,在爆炸事故中,这名市民的母亲被破碎的玻璃击中受伤,尽管伤势并不严重,但担心离开医院后无法接受后续治疗,一直在医院等候消息。

  初步的调查结果认为拆迁工人挖断丙烯管道从而发生爆炸,这意味着拆迁作业施工单位扬州洪远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将承担后果,但受害者对拆迁公司的赔偿能力表示怀疑,担心赔偿成为一场空。[记者手记]

  偶然的事故 必然的结果

  最近记者连续两次采访都与爆炸事故有关,一个是“7·28”南京工厂拆迁造成丙烯泄漏发生爆炸,一个是“7·16”大连输油管爆炸。尽管两地相隔千里,爆炸情形及后果不尽相同,可事故调查结论却惊人相似:这是一个偶然。

  诚然发生爆炸是偶然,但这绝不意味着放弃对事故背后深层次原因的探究和追责。换一个角度看,正是因为一次次放纵了偶然背后的必然,才让偶然屡禁不止。大连爆炸起因被认定属操作失误时,被忽视的背景是小小的海岛在数年间便堆满了化工厂,环境测评被束之高阁,大型储油罐在居民的反对声中落成。

  昨日,记者又一次踏上栖霞区塑料四厂爆炸地点,残垣断壁和萧瑟的树枝让人备感凄凉。在过去许多个日日夜夜,数千居民与化工厂比邻相伴,而这家化工厂却迟迟未曾搬迁,今日一个小小的拆迁队,就点燃了这个当地人眼中的“定时炸弹”。

  看似偶然的事故起因背后总是还有很多的为什么,我们深信,事故调查再追问得多一点,偶然事故今后也许会少一点。

  [事件追问]

  死亡人数13人?

  对于官方公布的13人死亡数字,不少现场目击者表示了质疑。一名事发后第一时间进入现场的市民对晨报记者表示,他亲眼所见,一间房屋倒塌后,一家六口仅有一人生还,此外一家名为中华饭店16名员工仅有1人生还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会场,有记者也对死伤数字表示了质疑,但未得到相关负责人正面回应。

  为何化工厂藏身在居民区?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化工厂与居民区的距离应该超过200米距离。然而,晨报记者在事故现场发现,在南京塑料四厂的地面下埋藏着由烷基苯场输往金陵塑料厂的丙烯管道,以及燃油场输往金陵塑料厂的丙烯管道,塑料四厂与化工厂仅有百米之遥,周围几十米距离则是密集的居民区,以至于爆炸造成近距离居民死伤。

  晨报记者了解到,栖霞区地处南京东北角,长期以来便是化工厂聚集的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向周边区域扩展,栖霞区逐渐聚集了大量人口,原有的化工厂大多搬至郊外,然而塑料四厂却停留在原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乔新生教授认为,城市建设初期,总是没有考虑到规划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向外扩张,原来地处市郊的工厂就变成了市中心,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可想而知。

  谁来监管危险的地下管网?

  一场死伤惨重的爆炸,也让地下管网监管问题浮出水面。就在2个月前,南京本地媒体报道,同样在迈皋桥地区,一条丙烯管线泄漏,险些引发大爆炸,当时曾紧急疏散过附近数千居民。

  事实上,迈皋桥地区的居民们已经与地下的化工管线、地上的众多化工设施毫无防备地共存了很长的时间。此外,事发地曾有过丙烯管线泄漏的征兆,居民们也曾对新建化工场所有过抗议,但未获得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处理。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刘照华解释说,个体施工者方某在进塑料四厂施工期间,不顾塑料四厂及当地街道负责人的提醒和警告,进行违规拆除。
 
对那些逢中必反,专门给自己祖国抹黑的、心怀不轨者稍加以辞令而已。
TG从里到外都是黑的,还用抹?是TG拿‘祖国‘名义挡黑,把祖国糟蹋了,TG才是反中国,反中国人民的。心怀不轨是TG,及给TG当工具的,象飞老之流的。
 
什么是主观臆断?所有网络上看到的就认为是真实的,所有政府报纸上看到的都认为是假的,这样就客观了?

如果楼主平时正面负面的新闻都报道,我相信飞老也不至于如此扁损他。可是象楼主这号人(“人”字用的也许不贴切,见谅)一贯兢兢业业的转载负面新闻,应该问问的是,他的动机何在?
嗯,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关键是事实。我想你,我,他都一定希望听到的是事实的,只要是事实的,负面的有何妨?作为一个为百姓服务的机构,我想他们也很愿意听到的是您的批评和建议。作为您,一名百姓也一定希望通过您的批评和建议得到您希望的服务。
 
这个有点意思。

:D:D:D

看到这个,不想骂几句何其难。 :flaming:
排排坐,吃果果。
村长,您的渥村x届代表大会是否也这么隆重。咋从来没看发过消息呢? :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