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老飞:“统一”的生活

这位画家无非是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那个年代的中国人,你觉得丑陋,只能怪那个时代丑陋,怎么怪到画家身上来?您让我想起童话故事里的暴君来:左杀一个画家,右杀一个画家,原因就是觉得画家把他画得太胖太难看,却不知是他自己长那么胖那么难看,怎能怪画家?:o:(
加拿大國會山正門大廳有一幅畫,畫的是維多利亞女王,據說女王認為把她畫丑了(要真實想把那位女王畫美是很難的),沒留着,就送給加拿大了,現在成加拿大國寶了 :D
 
你们不是喜欢当美国人看门狗的吗?我是投你们之所好,而你却辜负我的一片好心。:blowzy:
飛老,我們在討論中國人畫的中國人的畫:D 您老又扯上民主,又扯上狗,不是有為老不尊之嫌嗎:blink:
 
飛老,畫家表達的是那個年代的真實,即高度統一,畫家畫的人的面孔如木瀾所説是很符合中國傳統美學的,你説“把中国人表现得如此丑陋”,是不是説那高度統一很醜陋呢?那与中國人沒管,無論哪國人,如果那麽高度統一,都會高度醜陋的:D 所謂一民一教
无论如何,画里的那些人一看就是中国人,你身为一个中国画家,把自己的同胞画得如此不堪,这跟好莱坞把中国人丑化为脑后留辫子的如出一辙,你这不在讨外人的欢心吗?不是洋奴思想作祟又是什么?
 
无论如何,画里的那些人一看就是中国人,你身为一个中国画家,把自己的同胞画得如此不堪,这跟好莱坞把中国人丑化为脑后留辫子的如出一辙,你这不在讨外人的欢心吗?不是洋奴思想作祟又是什么?

除了高度統一,哪裡不堪哪裡醜陋了?細眉細眼,面黃肌瘦了嗎?個頂個眉清目秀,鼻正口方,髮型整潔,面容端莊,服裝也體面啊
 
这个系列的画中人面孔,是画家依据中国传统的标准美人形象创作出来的:瓜子脸、丹凤眼、挺鼻梁、薄嘴唇。您却说没美感。
教我怎么说您呢?您以中华传统文化的护卫者自居,又口口声声只喜欢中国本土的东西,却一而再、再而三对这画里的中国传统元素视而不见。唉,叶公好龙,不,还是“夜”公好龙。:p:D
你讲什么?我没说这画中人物不是中国人,正因为画的是中国人,而且是被有心的丑化,你这画家还是中国人吗?:blowzy:
这与我『好不好龙』有关系吗?
 
除了高度統一,哪裡不堪哪裡醜陋了?細眉細眼,面黃肌瘦了嗎?個頂個眉清目秀,鼻正口方,髮型整潔,面容端莊,服裝也體面啊
看情形,你很喜欢这类丑画。:D
 
这位画家无非是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那个年代的中国人,你觉得丑陋,只能怪那个时代丑陋,怎么怪到画家身上来?您让我想起童话故事里的暴君来:左杀一个画家,右杀一个画家,原因就是觉得画家把他画得太胖太难看,却不知是他自己长那么胖那么难看,怎能怪画家?:o:(
美术不去表现美,难道要表现丑吗?建议木兰起个头,开一门丑术系,招来你欣赏的那位丑术大师,画尽天下丑陋之事物,相信会门庭若市,起码这里就有几位死忠丑术拥趸。:D
 
飛老,我們在討論中國人畫的中國人的畫:D 您老又扯上民主,又扯上狗,不是有為老不尊之嫌嗎:blink:
我这些都是投你们之所好。
 
今天路过, 很羡慕你们有这么多时间思考基本生活之外的精神追求. 你们想把飞来客说服吗? 还是享受同飞来客的来回交谈? 我个人觉得你们根本不是飞来客的对手. 对付飞来客这样虚构的假大空的人物, 唯一能让他说真话的是无产阶级专政和红卫兵小将. 这个你们可能不理解, 但飞来客背后这个人可能会理解, 但这又有什么用? 祝大家争吵愉快!
 
今天路过, 很羡慕你们有这么多时间思考基本生活之外的精神追求. 你们想把飞来客说服吗? 还是享受同飞来客的来回交谈? 我个人觉得你们根本不是飞来客的对手. 对付飞来客这样虚构的假大空的人物, 唯一能让他说真话的是无产阶级专政和红卫兵小将. 这个你们可能不理解, 但飞来客背后这个人可能会理解, 但这又有什么用? 祝大家争吵愉快!


对于一个把自己比作当代白求恩,把滞留加拿大扯上为苏武牧羊的人,也许只有红卫兵能解决他.他见了红卫兵,绝对就是X公见了龙.
 
飞老能从这些画里看出“中国人之丑陋”,倒是让我有些意外的欣喜(--看来还有救。:p:D
飞老应该没忘记吧,我在一开头就说过,这个系列的画作,是画家看了文革时期的照片有感而作的。他的画所表现的,正是那个时期人们生活的“高度统一”。他想表达的,是那种高度统一背后的沉重压力。老飞既然看出了“丑陋”,也就是说,您也认为那个年代,那种泯灭人性的“统一”是丑陋的,是吧?

转一片反右的号角文章:我看大家还是和XXX保持一致为好。例如现在每晚七点的新闻联播。

姚文元:录以备考——读报偶感

[FONT=楷体_GB2312][FONT=宋体][FONT=宋体]1957年6月10日《文汇报》[/FONT][/FONT][/FONT]​
<WBR>
[FONT=宋体][FONT=宋体]  [/FONT]同是一条消息,经过不同的编辑同志的编排,其价值竟可以相差十万八千里之遥,这个奇妙的秘诀,是我最近从报纸上得来的。[/FONT]
<WBR>
[FONT=宋体]  前几天毛主席在接见共青团代表时发表了讲话。讲话虽短,含意却极深远。《解放日报》用特别巨大的铅字和醒目的标题放在第一条新闻,《人民日报》排在当中,标题比《解放日报》要小些,也突出了“团结起来,坚决地勇敢地为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一切离开社会主义的言论行动都是错误的”。但《文汇报》呢,却缩小到简直使粗枝大叶的人找不到的地步,或者看了也觉得这是无足轻重的新闻。其全部地位,大约只有《解放日报》标题用的铅字两个铅字那么大。[/FONT]
<WBR>
[FONT=宋体]  到底是什么缘故使三个报纸编辑部对一条新闻的估价相差如此之远呢?是因为《解放日报》认为这条消息特别重要呢?还是因为《文汇报》编者同志觉得这个谈话是谈谈什么社会主义、党的领导……之类早已“听得烂熟”的老话,没有什么新鲜内容,所以无足轻重呢?还是因为编者以为《文汇报》的读者是知识分子,同青年们没有什么关系?抑或是编者以为突出这条消息,会影响“争鸣”?因为“争鸣”中似乎是不适合多说什么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的,我因为说了两句,就很遭到有些人的反对……[/FONT]
<WBR>
[FONT=宋体]  我不想判别是非,也许各有各的道理,“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吧,因为不同的编报方法也是“争鸣”之一种。毛主席就说过,报纸这样办,那样办就是两家。我也不想去分析其中的优劣,因为现在也还是各人顾各人的方法去办。例如对李维汉的谈话,《人民日报》是突出了“社会主义是长期共存的政治基础”作为标题,并且用“……总的说来,从各方面提出的批评和意见,有很多是正确的,应该认真地加以接受和处理;有相当一部分是错误的,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分析”作为副标题,而《文汇报》则以“中共诚恳欢迎监督和帮助”为标题,以“认为很多批评和意见有助于克服三大主义,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作用”为副标题,明眼人一见就可以看出彼此着眼点是不同的。但我认为,这种不同是比“千篇一律”好得多的一种好现象。我更不想去追究各人着眼点不同的心理状态,因为我并无“未卜先知”之才。所以关于是非、优劣、原因,都有待进一步加以考证。[/FONT]
<WBR>
[FONT=宋体]  有人要问:你自己就没有见解了吗?答曰:有的。但不想说。不想说的理由呢?答曰:也不想说。这并非如唐弢同志所说的“欲说还休”,而是另一种原因。然而这至少驳倒了一种理论:“新闻的编排是没有政治性。”编排也有政治性,“各取所需”即是。[/FONT]
<WBR>
[FONT=宋体]  我是很喜欢看《文汇报》的,因为它新鲜、有内容、报道面广。这回却很抱歉,涉及了《文汇报》。在文章中并无一个“主义”,也没有一顶帽子,也没有“判决”是非,大概不会被人目为“棍子”。如果能引起读报人及编报人一点点思索,我的愿望就达到了。末了,希望这篇涉及《文汇报》的短文能在《文汇报》的副刊上登出。[/FONT]
 
木兰的号召力强大啊,一宿就码了七十多楼:)

大家都不睡觉吗:D
 
把这个画家的名字报上来,看是哪路神仙。

说实在的,看楼主贴的那几幅画,论透视,毫无层次,有如出自画匠手笔;论构图,拥挤不堪,头重脚轻,有如出自没有经验的摄影师;论比例,既不符合人体比例,也不符合年龄比例;论绘画技巧,可也说苍白无力,完全是农民画家的业余作品还不如。这种口味,可以说是打着艺术名义,搞政治芙蓉。:D

衡量一个艺术家和他的作品,不是一两个人吹捧就行了,而要靠大家欣赏。很难想象这样的作品被谁或博物馆收藏。LZ把你家墙上挂的那幅画照一个照片贴上来?别是真正的叶公好龙吧。:D
 
把这个画家的名字报上来,看是哪路神仙。

说实在的,看楼主贴的那几幅画,论透视,毫无层次,有如出自画匠手笔;论构图,拥挤不堪,头重脚轻,有如出自没有经验的摄影师;论比例,既不符合人体比例,也不符合年龄比例;论绘画技巧,可也说苍白无力,完全是农民画家的业余作品还不如。这种口味,可以说是打着艺术名义,搞政治芙蓉。:D

衡量一个艺术家和他的作品,不是一两个人吹捧就行了,而要靠大家欣赏。很难想象这样的作品被谁或博物馆收藏。LZ把你家墙上挂的那幅画照一个照片贴上来?别是真正的叶公好龙吧。:D

穿乞丐衫踢馆的来了。:p

北狼,我十分佩服你的勇气,你满身窟窿却不依不饶,可我还是不得不再一次把你的窟窿指给大家看。:D

这个画家的作品,你和老飞看不懂,完全可以理解,但你们俩对自己不懂的东西却胡乱评价和挤兑,这就不对了。这位画家,还真不是一两个人吹捧的,自然,靠你们两个人挤兑,也无法把他的作品从大名鼎鼎的伦敦Tate Modern美术馆、纽约 Pace 美术馆以及巴黎、阿姆斯特丹、悉尼及中国国内众多的美术馆里挤兑出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