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笨,非常感谢你的回帖。这个楼里,除了围观的群众以外,和我“谈”艺术的,要么是东拉西扯的,要么是一心来踢场的,还有专为谩骂和攻击而来的。只有latimar和你是认真讨论的。说实话,对前面那些回应我有心理准备,你的回应反而让我有些意外。不管怎样,还是很感激你认真地和我来讨论艺术话题。
其实我是同意你对于张晓刚的大部分评价的。这里你可能误会了我,我之所以显得将张晓刚在画坛的地位无限拔高了,只不过是出于和老狼斗嘴的需要--谁让他一来就穷凶极恶地叫嚣“
很难想象这样的作品被谁或博物馆收藏”呢?
张晓刚的艺术成就和地位本来也并非我这个贴要讨论的内容,(所以一开始我连张的名字都没提,我本来只是想用他的画来说明“高度统一”与人性的关系问题。)而如果要认真讨论一个画家的艺术成就和地位,我也不会用维基百科和“四大天王”之类非学术性的材料来作我的主要论据。
不过,我觉得把张晓刚的成就仅归功于政治(文革)元素不公平。90年代以来以文革甚至更敏感的政治内容为题材的艺术家很多,但能受到如此关注的却屈指可数。而且,尽管文革也算属于“敏感”的政治内容,但中国远不如朝鲜封闭,有关文革的东西对国外的很多人尤其是对中国有兴趣的人而言算不得有多神秘。反倒是中国人一听到“文革”,总是容易绷紧神经,并且只想到纯政治的方面,张晓刚的《大家庭》触及文革,可能就让很多人容易想到他是靠揭本国的政治疮疤去迎合外界的猎奇心理。其实,政治这个东西,看你怎样理解,可以说它是无所不在的,大到国家问题,小到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古时不是有叔齐伯夷不食周粟吗?既然吃饭都可以上升到政治高度,那也说明其实在艺术作品里表达“政治”题材是不可避免的。我觉得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画,与其说是冲着政治题材而作,不如说是为了表达画家的个人经历和体验而作,而他的画作引人之处,也正是在于它们所传递出的源于画家内心的真实和强烈的感受,而不仅仅是“政治题材”本身。如果你了解了张的个人经历并看过他自己对《大家庭》的一些解读,我想你会同意我的这个说法。
如果你说他的艺术理念是西方几十年前的东西,这我基本同意。中国自我封闭了很长时间,期间又对文化艺术自我破坏得那么狠,想不落后于国际潮流也难,更不要说领先。但是张晓刚在中西结合方面做得是比较成功的,包括绘画的技法以及艺术表现手法,如你所说填补了空白,这是他的出色之处,也是我欣赏他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超现实主义是我喜欢的艺术流派。)
我觉得49年以后,在文化艺术方面,中国真没出过什么大师。49年以前倒有一些大师,但是他们在49年以后也基本没有创作出什么杰出的作品了。也许以后张晓刚这代人或者比他们更年轻的人当中能出现大师级的人物,但现在还不好说。因为要出现一位大师,是需要厚重的文化积淀的,而中国文化所经历的几十年的断层,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补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