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罢免和上级任命分裂选举为两权
一提到民主体制就想到多党制和选举制度。很多人的思维都凝固在这里了,没有一丝一毫的通融和变化,似乎选举和多党制成了一种宗教。那么, 我来说一种本人想出来的新型民主体制,算是抛砖引玉。
人民的选票负责罢免,罢免以后,上级选拔和任命一个人补上空缺。如果人民满意那当然好了。如果人民不满意,那么下一年,人民的罢免选票就可以罢免这个任命下级的上级。出现了空缺再有更上一级来选拔任命。上级为了怕影响自己被罢免,必然要加强对任命的这个下级的领导,哪怕人民不满意这个人,在上级的领导下必然有所改善,从而调和社会矛盾。政治体制改革一定要求稳,这种体制必然是从基层试验开始,然后逐渐向高层政权推进,给政权机构领导和人民都留下回旋余地。如果实行多党制,就是全国突然的变化,在贫富分化严重的情况下,中产阶级不占多数,不可避免地造成政党严重对立恶斗如泰国南美南亚,民国初年,无法调和,很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当这种罢免体制的改革稳定推进到中央级别的时候,中央领导也是可以在省级罢免的第二年被罢免的,如果被罢免了,那么就是人大常委会选拔一个补上空缺,如果人民满意还好,如果人民不满意,那么就是在转年追究人大常委会的罢免换届。如果这个中央领导始终没有被人民罢免,连任任期结束了,就可以选择接班人禅让。很显然这是综合了共和总统制,议会制,禅让制,综和了一切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人民选票直接针对最高领导人,实际上是共和总统制,被罢免以后,就是议会制程序启动,如果没有被罢免,就是接班人禅让制度。政策对头的时候,能够保持政策延续性。政策有问题的时候,也能够流畅调整,保持长期稳定和平稳过渡。
在这样的制度下,对于整个政治体系,人民不但可以每5年对各级官吏罢免一次,而且能够在次年用罢免上级的方式调整下级的工作。在选举制度下,这个是做不到的,只能5年或者4年进行一次选举,选好了,选错了,只能是那个样子了。如果有人说,多党制还有其它的监督机制,不是只能等四年或者五年,那么我们明显地看出,把罢免和选拔分离以后,当然可以应用一切选举制度拥有的制衡机制,而且多了一种连坐和中间调整的制衡。在选举制度下,省长对县长是没有任命权的,国家领导对省长是没有任命权的。罢免和选拔分离且在次年各级连动民主体制,就完全克服了这个问题。
从投票制度可能出现的丑恶来对比中,我们也可能看出这个制度的优点。在选举制度中,一个村长如果想保住自己的村长位置,或者村长位置,那么他只需要在一个任期内收买打手一次,贿选一次就能达到目的。如果人民只是控制罢免,出现了空缺都是上级选拔任命,那么他还必须贿赂好上级,才能最终达到目的。因为,哪怕他贿赂了本地村民不罢免自己,上级也可能把他调走,对他采取各种措施明升暗降,这样,他不论采用收买打手还是贿选的方式,相比较于选举制度的四年,他都必须把成本增加一倍,贿赂两次,或者使用暴力两次,那么他暴露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一倍。这将是解决现有基层选举出现乌烟瘴气的良方。世界上没有彻底的解决方案,民主体制的设计就是想办法加大作恶的成本。
从民众的受教育和政治素质上来说,如果采用选举制度,那么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要求民众的素质也是现有西方民主体制被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长期利益和将来的政策,民众是很难判断准确的,且民众是非常容易被煽动高手鼓动出现错误选择的。举例来说,人民可以被扇动的选出战争狂人希特勒和贪污犯陈水扁。如果只是罢免,人民只是按照已经发生的情况来判断这个人是否应该继续当下去,就简单的多。这样,民选制度的优点是完全被保留的,即发挥了民主,也发发挥的民众的长处和特点,避开了弱点和弊端。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体制必然可以应用易地为官制度,防止分裂和形成地方利益集团。如果因为罢免和其他原因出现了空缺,都是上级选拔调动任命。要求独立的地区可以罢免拥护统一的地方官,但是中央政府任命的地方官必然还是拥护统一的。如果该分离地区要用罢免报复中央政府,那么他就要问全国人民的罢免选票是否答应。也就是说,分离地区如果想独立成功必须由全国人民的批准。某地方官吏知道在分离地区要被民众罢免,那么会给自己的仕途造成污点,被竞争对手超出,那么他也会想尽一切办法调和矛盾,让分离地区的民众支持自己,且不违背上级的指示,坚持统一的大方针,上下兼顾。这种政策和行为,长期坚持下来,分离地区的矛盾必然缓和。
在竞选制度下,政治集团为了获得更多的人的支持,都竭力鼓励高投票率。在罢免体制下,只有社会情况不好时,投票率才会高上去,否则,投票率会很低,节省社会资源,达成民众民主政治的无为而治。有派五党,政党不需要被取缔,宪法应该保证结社自由,建立了这样的政治体制,最后一个执政党不论是多党联合执政,还是一党,都会在一种良性罢免和选拔互动下,转化为人才选拔培训体系,与社会结构融为一体,选拔人民中的能人,接受民众的定期罢免监督。
在竞选制度下,政治集团获得了相应的财团的支持,而且他的任期只能是四年或者8年,为了回报自己的支持者,也因为政权的短期性,长远的调控往往失衡。这也就是造成历次经济危机的原因所在。金融危机,房地产危机,过去的历次金融危机都逃不过这个原因。
在罢免和选拔分立的体制下,官吏作为个人不但要兼顾短期利益,也要兼顾长期利益,既要搞好局部,也要兼顾全局,既要被人民拥戴也要完成好上级交给的任务,才能既不被民众扁,也能更快地被上级提拔和脱颖而出。这是用淘汰细胞的方式来净化体系。整个体系将是稳定连贯和健康的,那么也就不会忽视长期利益和政策调整。在这样的罢免净化下,管理体系是健康的,人民才有可能公平地依靠考试权加入政治体系。所以,罢免权和选拔任命是相辅相成的。
提到人民公平参加考试,或者公务员制度,我们必然想到古代的科举制度。中国的古代一直在奇怪地重复着一种循环崩溃。仔细思考这种现象,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完全可以应用这种新型的体制来克服的。科举选拔任命是用增加新鲜血液的方法来抵抗系统的退化,加上异地为官,至多能维持200年的王朝。如果加上民众的罢免淘汰,将能够打破这个循环怪权。朝代建立的初期,皇帝都非常英明,那么民众就是帮助皇帝淘汰恶劣官吏,皇帝的后代边的昏庸和不善于整治是必然的。每当这种情况发生,中国古政治系统往往崩溃和出现改朝换代。如果,官吏体系已经被选拔和罢免双重净化了,官吏体系的首领必然以民意架空皇帝,形成君主立宪。中国早在秦汉就放弃了封建分封制度,采用的异地为官中央选拔分派体系,西方的民主体制是从封建分封制度进化来的联邦结构,民主革命后,用法制下的政党互斗来定期用选票搞四年改朝换代一次。中国社会自从秦汉放弃了分封制,始终循环到一个临界点上,而不能完成郡县制的超越。本文所述的这种体制,打破这个循环怪圈,无需采用在中国内部联邦结构的民主体制。联邦结构只用来吸收更多的自愿地区加入中华联邦,进而正式融入异地为官的中华郡县制。设想一下,中国古代曾经有那么多辉煌的朝代,只要任何一个幸存下来,现在的世界格局将完全不同。
如果有人怀疑这个制度的可操作性,那么请在google中搜索retention election。美国州立司法系统从1934年开始让人民在任期末罢免法官,法官的选拔和任命是有一个委员会来完成。到目前为止,这个制度已经推进至美国的26个州。美国的这个实践和现在的应用,已经完全证明了,把选举分离为罢免和选拔任命两权是完全可行的,可操作的。如果加上层层次年上推,将会把这一制度更加完善和适用于行政系统。另外,美国人没有认识到这个实践的进一步重大意义所在,作为中国文化背景的我们,完全可以认识到这是五权宪法的继续发展和再认识。
中国的帝王制度被辛亥革命推翻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五权宪法,在立法,司法,行政之外,增加了弹劾和考试两权。他明确说道,这是吸收了中国古代的言官和考试制度,考试权和弹劾权是直接民权,不同于三权分立的间接民权的代议制。西方的三权分立实际上有选举权作为直接民权,实际上是四权。如果在拥有民众直接弹劾和直接考试两权的情况下,在重大人事任免上继续搞选举,就形成了重复设置。弹劾和考试两权,会成为可有可无的搭配。这也就是台湾的考试院和监察院被人们讥讽为纸老虎和睡美人的原因。我们进一步理解弹劾和考试两权的意义,我们可以认识到他们就是把选举分离为两权。孙中山先生壮志未酬,身先死,无缘继续完善和思考他的《五权宪法》。后代如果只能依葫芦画瓢,搞出两院,无颜面对先总理等华夏民主革命先驱。
这个体制不但能用来实行改革,也能用来在革命以后一蹴而就地达成。孙先生在当年中国灾难深重的时候,不但要推翻专制,更是在设想如何超越西方的民主体制,两条腿走路,给人以巨大的希望。我们只有接过他老人家开创的事业,重新思考《五权宪法》的意义和开创性,应用分权制衡原则,做出中国对世界民主的贡献,才能最终摆脱中国民主徘徊不前的局面。不论是采用改革的方式,还是革命的方式,我们要的是,迅速稳定政局,人民安居乐业,把中国建成民主自由的强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后没有迅速做到这点,百年后,我们一定要做到,否则愧对先人。
现有民主体制是可以被改进和超越的,并不一定非要搞选举和多党制才是民主。如果能够找到好的方法,超越多党制民主,超越选举制度是完全可能的。社会是进步的,效率和制衡达到更好始终是社会体制发展的目标。自从苏联的沙皇郡县制崩溃以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郡县制大国——延续了两千年的中华郡县制最终成为《五权宪法》的民主郡县制,这是一个历史的夙命所在,世界正在注视着东方巨龙的最终腾飞,经济军事政治,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最终占领政治文明意识形态的制高点,民主体制最终顺利推行于全世界的所有不发达国家,消灭贫困疾病战乱和暴政专制,全球得到解放,领导人类社会走向新的纪元。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411057.shtml
一提到民主体制就想到多党制和选举制度。很多人的思维都凝固在这里了,没有一丝一毫的通融和变化,似乎选举和多党制成了一种宗教。那么, 我来说一种本人想出来的新型民主体制,算是抛砖引玉。
人民的选票负责罢免,罢免以后,上级选拔和任命一个人补上空缺。如果人民满意那当然好了。如果人民不满意,那么下一年,人民的罢免选票就可以罢免这个任命下级的上级。出现了空缺再有更上一级来选拔任命。上级为了怕影响自己被罢免,必然要加强对任命的这个下级的领导,哪怕人民不满意这个人,在上级的领导下必然有所改善,从而调和社会矛盾。政治体制改革一定要求稳,这种体制必然是从基层试验开始,然后逐渐向高层政权推进,给政权机构领导和人民都留下回旋余地。如果实行多党制,就是全国突然的变化,在贫富分化严重的情况下,中产阶级不占多数,不可避免地造成政党严重对立恶斗如泰国南美南亚,民国初年,无法调和,很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当这种罢免体制的改革稳定推进到中央级别的时候,中央领导也是可以在省级罢免的第二年被罢免的,如果被罢免了,那么就是人大常委会选拔一个补上空缺,如果人民满意还好,如果人民不满意,那么就是在转年追究人大常委会的罢免换届。如果这个中央领导始终没有被人民罢免,连任任期结束了,就可以选择接班人禅让。很显然这是综合了共和总统制,议会制,禅让制,综和了一切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人民选票直接针对最高领导人,实际上是共和总统制,被罢免以后,就是议会制程序启动,如果没有被罢免,就是接班人禅让制度。政策对头的时候,能够保持政策延续性。政策有问题的时候,也能够流畅调整,保持长期稳定和平稳过渡。
在这样的制度下,对于整个政治体系,人民不但可以每5年对各级官吏罢免一次,而且能够在次年用罢免上级的方式调整下级的工作。在选举制度下,这个是做不到的,只能5年或者4年进行一次选举,选好了,选错了,只能是那个样子了。如果有人说,多党制还有其它的监督机制,不是只能等四年或者五年,那么我们明显地看出,把罢免和选拔分离以后,当然可以应用一切选举制度拥有的制衡机制,而且多了一种连坐和中间调整的制衡。在选举制度下,省长对县长是没有任命权的,国家领导对省长是没有任命权的。罢免和选拔分离且在次年各级连动民主体制,就完全克服了这个问题。
从投票制度可能出现的丑恶来对比中,我们也可能看出这个制度的优点。在选举制度中,一个村长如果想保住自己的村长位置,或者村长位置,那么他只需要在一个任期内收买打手一次,贿选一次就能达到目的。如果人民只是控制罢免,出现了空缺都是上级选拔任命,那么他还必须贿赂好上级,才能最终达到目的。因为,哪怕他贿赂了本地村民不罢免自己,上级也可能把他调走,对他采取各种措施明升暗降,这样,他不论采用收买打手还是贿选的方式,相比较于选举制度的四年,他都必须把成本增加一倍,贿赂两次,或者使用暴力两次,那么他暴露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一倍。这将是解决现有基层选举出现乌烟瘴气的良方。世界上没有彻底的解决方案,民主体制的设计就是想办法加大作恶的成本。
从民众的受教育和政治素质上来说,如果采用选举制度,那么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要求民众的素质也是现有西方民主体制被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长期利益和将来的政策,民众是很难判断准确的,且民众是非常容易被煽动高手鼓动出现错误选择的。举例来说,人民可以被扇动的选出战争狂人希特勒和贪污犯陈水扁。如果只是罢免,人民只是按照已经发生的情况来判断这个人是否应该继续当下去,就简单的多。这样,民选制度的优点是完全被保留的,即发挥了民主,也发发挥的民众的长处和特点,避开了弱点和弊端。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体制必然可以应用易地为官制度,防止分裂和形成地方利益集团。如果因为罢免和其他原因出现了空缺,都是上级选拔调动任命。要求独立的地区可以罢免拥护统一的地方官,但是中央政府任命的地方官必然还是拥护统一的。如果该分离地区要用罢免报复中央政府,那么他就要问全国人民的罢免选票是否答应。也就是说,分离地区如果想独立成功必须由全国人民的批准。某地方官吏知道在分离地区要被民众罢免,那么会给自己的仕途造成污点,被竞争对手超出,那么他也会想尽一切办法调和矛盾,让分离地区的民众支持自己,且不违背上级的指示,坚持统一的大方针,上下兼顾。这种政策和行为,长期坚持下来,分离地区的矛盾必然缓和。
在竞选制度下,政治集团为了获得更多的人的支持,都竭力鼓励高投票率。在罢免体制下,只有社会情况不好时,投票率才会高上去,否则,投票率会很低,节省社会资源,达成民众民主政治的无为而治。有派五党,政党不需要被取缔,宪法应该保证结社自由,建立了这样的政治体制,最后一个执政党不论是多党联合执政,还是一党,都会在一种良性罢免和选拔互动下,转化为人才选拔培训体系,与社会结构融为一体,选拔人民中的能人,接受民众的定期罢免监督。
在竞选制度下,政治集团获得了相应的财团的支持,而且他的任期只能是四年或者8年,为了回报自己的支持者,也因为政权的短期性,长远的调控往往失衡。这也就是造成历次经济危机的原因所在。金融危机,房地产危机,过去的历次金融危机都逃不过这个原因。
在罢免和选拔分立的体制下,官吏作为个人不但要兼顾短期利益,也要兼顾长期利益,既要搞好局部,也要兼顾全局,既要被人民拥戴也要完成好上级交给的任务,才能既不被民众扁,也能更快地被上级提拔和脱颖而出。这是用淘汰细胞的方式来净化体系。整个体系将是稳定连贯和健康的,那么也就不会忽视长期利益和政策调整。在这样的罢免净化下,管理体系是健康的,人民才有可能公平地依靠考试权加入政治体系。所以,罢免权和选拔任命是相辅相成的。
提到人民公平参加考试,或者公务员制度,我们必然想到古代的科举制度。中国的古代一直在奇怪地重复着一种循环崩溃。仔细思考这种现象,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完全可以应用这种新型的体制来克服的。科举选拔任命是用增加新鲜血液的方法来抵抗系统的退化,加上异地为官,至多能维持200年的王朝。如果加上民众的罢免淘汰,将能够打破这个循环怪权。朝代建立的初期,皇帝都非常英明,那么民众就是帮助皇帝淘汰恶劣官吏,皇帝的后代边的昏庸和不善于整治是必然的。每当这种情况发生,中国古政治系统往往崩溃和出现改朝换代。如果,官吏体系已经被选拔和罢免双重净化了,官吏体系的首领必然以民意架空皇帝,形成君主立宪。中国早在秦汉就放弃了封建分封制度,采用的异地为官中央选拔分派体系,西方的民主体制是从封建分封制度进化来的联邦结构,民主革命后,用法制下的政党互斗来定期用选票搞四年改朝换代一次。中国社会自从秦汉放弃了分封制,始终循环到一个临界点上,而不能完成郡县制的超越。本文所述的这种体制,打破这个循环怪圈,无需采用在中国内部联邦结构的民主体制。联邦结构只用来吸收更多的自愿地区加入中华联邦,进而正式融入异地为官的中华郡县制。设想一下,中国古代曾经有那么多辉煌的朝代,只要任何一个幸存下来,现在的世界格局将完全不同。
如果有人怀疑这个制度的可操作性,那么请在google中搜索retention election。美国州立司法系统从1934年开始让人民在任期末罢免法官,法官的选拔和任命是有一个委员会来完成。到目前为止,这个制度已经推进至美国的26个州。美国的这个实践和现在的应用,已经完全证明了,把选举分离为罢免和选拔任命两权是完全可行的,可操作的。如果加上层层次年上推,将会把这一制度更加完善和适用于行政系统。另外,美国人没有认识到这个实践的进一步重大意义所在,作为中国文化背景的我们,完全可以认识到这是五权宪法的继续发展和再认识。
中国的帝王制度被辛亥革命推翻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五权宪法,在立法,司法,行政之外,增加了弹劾和考试两权。他明确说道,这是吸收了中国古代的言官和考试制度,考试权和弹劾权是直接民权,不同于三权分立的间接民权的代议制。西方的三权分立实际上有选举权作为直接民权,实际上是四权。如果在拥有民众直接弹劾和直接考试两权的情况下,在重大人事任免上继续搞选举,就形成了重复设置。弹劾和考试两权,会成为可有可无的搭配。这也就是台湾的考试院和监察院被人们讥讽为纸老虎和睡美人的原因。我们进一步理解弹劾和考试两权的意义,我们可以认识到他们就是把选举分离为两权。孙中山先生壮志未酬,身先死,无缘继续完善和思考他的《五权宪法》。后代如果只能依葫芦画瓢,搞出两院,无颜面对先总理等华夏民主革命先驱。
这个体制不但能用来实行改革,也能用来在革命以后一蹴而就地达成。孙先生在当年中国灾难深重的时候,不但要推翻专制,更是在设想如何超越西方的民主体制,两条腿走路,给人以巨大的希望。我们只有接过他老人家开创的事业,重新思考《五权宪法》的意义和开创性,应用分权制衡原则,做出中国对世界民主的贡献,才能最终摆脱中国民主徘徊不前的局面。不论是采用改革的方式,还是革命的方式,我们要的是,迅速稳定政局,人民安居乐业,把中国建成民主自由的强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后没有迅速做到这点,百年后,我们一定要做到,否则愧对先人。
现有民主体制是可以被改进和超越的,并不一定非要搞选举和多党制才是民主。如果能够找到好的方法,超越多党制民主,超越选举制度是完全可能的。社会是进步的,效率和制衡达到更好始终是社会体制发展的目标。自从苏联的沙皇郡县制崩溃以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郡县制大国——延续了两千年的中华郡县制最终成为《五权宪法》的民主郡县制,这是一个历史的夙命所在,世界正在注视着东方巨龙的最终腾飞,经济军事政治,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最终占领政治文明意识形态的制高点,民主体制最终顺利推行于全世界的所有不发达国家,消灭贫困疾病战乱和暴政专制,全球得到解放,领导人类社会走向新的纪元。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4110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