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家庭正在流失的传统

lifelife

版主
管理成员
VIP
注册
2007-06-14
消息
8,234
荣誉分数
64
声望点数
178
加拿大华人家庭正在流失的传统

http://www.torcn.com/cache/78300.html

据阿研博客消息,相信这种场景在很多华人家庭里发生过,发生着,或者将要发生。母亲在厨房喊:吃饭了。子女应声而入。母亲问:好吃吗?孩子说:delicious。母亲说着中文,子女回答英语。双方都能明白对方说的什么意思,却坚持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去交流。

   有位朋友讲述了他侄儿和爷爷奶奶的故事。小时候侄儿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都讲中文,和爷爷奶奶那叫一个亲。过了些年,上幼儿园了,学英语了,侄儿不仅 很少叫爷爷奶奶,连行为上的亲热都渐渐没了。有次孩子离电视机太近了,爷爷过去拉孙子,小孙子一摔手连蹦了几句英语。爷爷奶奶无法与孙子交流,孙子对爷爷 奶奶的感情变得很淡漠。

  另一位朋友讲述另一种场景。母亲和女儿吵架,女儿用英语反击,母亲用中文开练。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双方都听得懂对方讲什么,但,你讲你的英语,我说我的中文,这倒是有加拿大特色的中国家庭吵架模式。

   讲到激昂处母亲几乎是声泪俱下:我养你十几年容易么?你这样做对得起我么? 谁知道从小被西方教育浸染的女儿一点没像中国电影中的女儿一样:满怀愧疚或是含泪下跪或是对母亲说:妈,我错了,对不起。人家小俏脸儿一扬:that is my life, not yours.停了一下。女儿继续发扬“倔强”的精神:If you say more, I will run away。气得当妈的恨不得掌她几耳光子。可,不能打啊。

  我问过一位嫁给当地西人的朋友。在家族聚会时,他们讲什么语言。她很明确地 说:当他们家族聚会时全讲他们本民族的语言。我一句听不懂,只能猜。不是英语吗?绝对不是。他们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移民到加拿大的,到现在,孙子都有了,聚 会时姑姑姨妈三舅七姥爷表兄妹们都讲本民族的语言。

  那为什么人家坚持自己的语言传统就做得那么好呢?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更是一种维系感情的纽带。就像无论走到哪里,如果听到有人说中文我们内心都会天然地涌出亲切感。

  这种你说你话,我讲我语的场景在很多华人眼里顺理成章。但是,我们应当意识到我们的传统在下一代正在流失。
 
很普遍的现象。我们家也是这样。女儿就是不说中文,不看中文电视,不交说中文的朋友,也不愿去中文学校。所有交流一律用英文或法文。以前小时候不是这样的。不知道这里的学校是怎么教的,把个好好的孩子教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反叛,自私。我们现在只好每个暑假都把这怨孽送回国强迫学中文。中国传统还有孝顺就不用指望了。
 
很普遍的现象。我们家也是这样。女儿就是不说中文,不看中文电视,不交说中文的朋友,也不愿去中文学校。所有交流一律用英文或法文。以前小时候不是这样的。不知道这里的学校是怎么教的,把个好好的孩子教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反叛,自私。我们现在只好每个暑假都把这怨孽送回国强迫学中文。中国传统还有孝顺就不用指望了。
Are there any positive examples?
 
我家小胖猫在家里讲中文和日文,50/50!
有时候她急了就会哇啦哇啦讲英文,我就跟她说,你讲得太快了,妈妈没听懂,你能不能用中文或者日语再给妈妈讲一遍啊!孩子基本上还是听话的,会给解释一遍。出门在外她也会很care我,问问妈妈人家讲的你听懂了么,然后用中文或日文再给我讲一遍。猫妈觉得你得让孩子能觉得她的中文能有用武之地!之前猫儿也抱怨过说中文有什么用啊,这里都讲英文!学校里很多孩子都会2,3种语言,猫儿的好朋友在家和父母交流也是用他们自己国家的语言....这样有一天猫儿问是不是我会很多种语言的话以后我能找到好的job?猫妈告诉猫儿就算没找到好的job,你跟妈妈出远门去旅游你会讲那里的语言我们就可以玩得更好更舒服!猫儿没有上周六的中文学校,猫妈尊重孩子自己的意向送猫儿去了日语学校,但是在周日也送猫儿参加了中文的合唱团,让猫儿在那里感受中文歌曲的美好。:blowzy:
 
这个问题,有那么严重、严肃么?
 
村长说得好. 想想要是我们的爸妈是共党, 因此要我们也信马列, 这我也干不了.

中华文化五千年了,这么多人,用不着担心失传.
 
我心里知道, 啥也不说, 省得争吵!嘿嘿,我的孩子还小, 正在思考类似问题。
 
这不是明摆着的么? 这边CBC不都是满嘴英语, 看见大陆移民,学生, 就躲得远远的, 生怕被人误会自己也是中国人么? 你见过几个对中国人十分友好, 交流时, 尽可能说中文或粤语的?

在这边生出来的小孩, 哪会懂得中国文化里家庭和孝顺的含义, 长大以后都跟老外一样, 一年能回家看你1,2次算不错了.
 
表面上看,有华人的地方几乎都有唐人街,给人的印象是华人到哪儿都不会丢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似的,会永远固守自己民族的风俗和习惯。其实不然,这些唐人街都是老一代华裔建设的,老一代华裔自小受当时还比较正统得文化熏陶和教育,再加上出来后受当地人压迫看不起欺辱,自己人抱成团才能过下去,所以一些乡土观念保留得比较好, 没有丢。

而现在的情况全然不同了,现在的中国人在国内都已经西化的差不多了,来到国外后更是化得比谁都快,本来没有什么根基的中国文化飘然而逝也就不难理解。实际上,西化没有错,在哪儿生活就要适应哪儿的环境,但也有必要保留一些自己民族的特色,努力做到兼收并蓄,继承发扬,做不到不要紧,有心就行。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要善待自己的族人或与自己相似的人,如果连自己的类和群都不珍惜,甚至侮辱,让别人怎么看你?帮助自己的群和类实际上就是帮助你自己,大到国家,小到个人,莫不如此。

万里迢迢,风尘仆仆,最后的结局是留下一群不认本族的香蕉,所为何来?:o

所以这真的是一个能影响深远的话题,也是个很沉重的话题,希望各位有闲达人能在风花雪月之余哼唧几句,谋划一番,怎样才能教育好下一代,怎样在能适应本地环境的情况下还能保持自己民族的特色和一些优良传统习惯,物有所源,人有所本。
 
很多香蕉的父母,文化程度并不高,他们忙于养家糊口,没有功夫注重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只要孩子在学校里表现不错,他们就很满意了。哪有空进行传统教育啊?
但是香蕉们也不都完全避开新来的中国人。相当多的人,还是很认同自己是华人的,也爱和类似背景的人扎堆,这完全是有没有共同话题的事儿。他们和新来的华人,没有多少共同话题,就很难凑到一块儿。
不瞒大家,我老公就是香蕉。我好友的老公也是香蕉。怎么走到一块儿的,就是有话讲得拢。你让他们说华语,不是他们不愿意说,是他们小时候没学好,说不出来没办法。
香蕉里有没有楼上几位说的:"不认本族的"" 看见大陆移民,学生, 就躲得远远的, 生怕被人误会自己也是中国人"?肯定有。老移里面都有,生在这里的小孩怎么没有?哪个人群里面没有败类,哪个人是没有缺点的完人呢?
看人不能一刀切。人人都有各自的故事。能保住咱们传统是很好的,但是因为有些原因没能保住,也不是世界末日了。不要还不明白别人的苦衷,就去批判他们。
 
在我们家里不准说英国拉屎,放洋屁就打屁股。

有不懂汉语的朋友在场时,也尽量只说英语,以示尊重对方。
 
俺看到很多香蕉的父母也都很有文化啊。俺也看到中文粤语说得很好的在这里出生的孩子。俺觉得,儿女是不是香蕉,和父母文化程度没关系。是和父母的观念(主观因素)还有是否有时间等客观因素决定的。
 
这不是明摆着的么? 这边CBC不都是满嘴英语, 看见大陆移民,学生, 就躲得远远的, 生怕被人误会自己也是中国人么? 你见过几个对中国人十分友好, 交流时, 尽可能说中文或粤语的?

在这边生出来的小孩, 哪会懂得中国文化里家庭和孝顺的含义, 长大以后都跟老外一样, 一年能回家看你1,2次算不错了.

你也太偏激了吧。我认识大把CBC也有很多不是这样的吧。
不能就认识几个CBC就这么概括的说吧。
虽然在这儿长大难免英文比较顺口可是我认识的还是都能用中文、粤语交流的。
人家也不是躲得远远的,只是比较习惯用英语交流了或者是不好意思秀出不是很流利的中文而已。
 
我家小胖猫在家里讲中文和日文,50/50!
有时候她急了就会哇啦哇啦讲英文,我就跟她说,你讲得太快了,妈妈没听懂,你能不能用中文或者日语再给妈妈讲一遍啊!孩子基本上还是听话的,会给解释一遍。出门在外她也会很care我,问问妈妈人家讲的你听懂了么,然后用中文或日文再给我讲一遍。猫妈觉得你得让孩子能觉得她的中文能有用武之地!之前猫儿也抱怨过说中文有什么用啊,这里都讲英文!学校里很多孩子都会2,3种语言,猫儿的好朋友在家和父母交流也是用他们自己国家的语言....这样有一天猫儿问是不是我会很多种语言的话以后我能找到好的job?猫妈告诉猫儿就算没找到好的job,你跟妈妈出远门去旅游你会讲那里的语言我们就可以玩得更好更舒服!猫儿没有上周六的中文学校,猫妈尊重孩子自己的意向送猫儿去了日语学校,但是在周日也送猫儿参加了中文的合唱团,让猫儿在那里感受中文歌曲的美好。:blowzy:
这妈妈当的,仁义:cool:
这女儿做的,还是仁义:cool: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