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从来都不只是简单地表现一个通俗意义上的“好看”的东西,艺术品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情感和内涵,以及这些情感和内涵是否所能唤起或激发观众的共鸣或思考。如若不然,所有的人物雕塑都应该象维纳斯或者大卫那样拥有黄金分割的身材和完美的五官,所有的画面都应该是天堂般的“美景”......如果真的这样,这个世界上早已不需要艺术家的存在,因为这种拥有统一外部标准而无需情感和内涵的“完美艺术品”只需机器就可复制出来,要多少有多少。
事实是,艺术家不是机器,甚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匠人”,他们是有感情和思想的,而优秀的艺术家不但有深刻的思想和感情,还能够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通过艺术品传递出来,让人们看到他们的作品后或悲或喜或忧或怒或恐慌或抓狂......。
在梵高之前,没有艺术家想过专门画一双农民的破靴子,在罗丹之前,大概也没人想过专门雕刻一个又老又丑的妓女。当年那些嘲讽和挖苦他们的“主流”以及附庸主流的人物,要么是与农民和妓女处于对立面的利益阶层的维护者(虽然其本身未必是那个阶层的一员),要么就是会问农民没有面包吃怎么不吃肉而挨饿这种问题的“天真者”。故意忽视艾未未的作品与中国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而揪住其表象做文章的嘲讽者和挖苦者,也无外乎这两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