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ther blog from China:
这个社会是否已“礼崩乐坏”?
2011-10-17 14:39:36| 分类: 心情好坏 | 标签:礼崩乐坏 见死不救 社会伦理 |字号 订阅
文/陈杰人
当代伦理为何失范?在我看来,至少存在如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是几十年以来长期实施的所谓“无神论”哲学教育,让几代人失去了心中的敬畏,这种被强制推行的庸俗化的唯物主义哲学观,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宗教伦理平衡,而且彻底破坏了国人“敬天爱民”之心,促成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缺失;
二是唯经济发展论的灌输和政策化,使得人际关系过度功利化和物质化,尤其是“猫论”的广泛传播,让整个社会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利益关系,冷冰冰的人际关系由此形成。
三是以官员的经济和作风腐败为代表的社会普遍不良现象,营造了不顾诚信、不讲规则、强者通吃的社会心理;
四是教育的功利化、政治化和反人性倾向,造就了更多人对自然正义和基本伦理的藐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完全不屑于“互助友爱”,而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冷漠面对世界。
在这种社会心态下,我们没有必要指责任何人见死不救,甚至,指责者本人一旦遇到类似的场景,也很可能再次见死不救。 搭救同类本是一种道德责任甚至生物本能,但在这个社会已经失去道德义务的时候,所有的指责其实都是苍白的。
社会道德沦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问题的解决,也绝非一日之力可以毕其功。一个最为紧要的对策是,社会管理者应当从教育、法治等多方面努力,加强伦理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建;同时,社会管理者本身的遵守道德和法律,从官德建设开始,从重构宗教信仰开始,从教育的人性回归开始,一点一滴做起,重新架构中国的道德与伦理秩序。在此之前,我们还得做好心理准备,看到更多悲剧的发生。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法制新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南大学伦理学博士候选人。您如果对文章有想法,可发邮件和作者探讨,abc5739 @ yaho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