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殇

辛淼

知名会员
注册
2003-10-02
消息
57
荣誉分数
7
声望点数
118
所在地
渥太华
仁义已死,道德将亡,游子之父,病入膏肓(谓之母有辱女性)。国已不国,人亦非人,今日华夏,金钱万能。上头浑浑,下头噩噩,你贪我腐,抑善扬恶。

当今社会的麻木不仁、寡廉鲜耻、人性丧失、良知泯灭比吃蘸人血馒头的晚清有过之而无不及。呜呼!整条街区,我只看到一个人类--那个"卑贱"、没什么文化知识却闪烁着最原始的人的光芒的拾荒老太。中国,穷得只剩下钱了!

曾几何时,我为最美母亲舍身徒手接小孩的事迹感动不已。感动之余,不由反思:观者如众,其中必不乏衣冠楚楚者,风度翩翩者,腰圆膀大者,脑满肠肥者,然而勇于向前者,却只有那孱弱的母亲,"卑微"的老妇。中国爷们安在?!是否含塑食品吃多了,那话儿小了,没了?

我为小悦悦流泪了,我为我的祖国流泪了,我为那里的芸芸众生流泪了......

毕竟生于斯,长于斯,愿我们的"父亲"早日康复。
 
口恩

:blowzy:
 
口恩:blowzy:

LZ也不必太难过
不少人包括超版们(他们代表CFC主流吧:blink:) 认为芸芸众生没啥错,把小悦悦抱到路边是有风险的,如果你我他在那里走过,也不会管的,只不过在这里说说大话而已
由此可见,不仅仅是18个人的事情啊:(
 
古人说得不错: 上梁不正下梁歪。
 
口恩:blowzy:

LZ也不必太难过
不少人包括超版们(他们代表CFC主流吧:blink:) 认为芸芸众生没啥错,把小悦悦抱到路边是有风险的,如果你我他在那里走过,也不会管的,只不过在这里说说大话而已
由此可见,不仅仅是18个人的事情啊:(
在小孩坠楼的一瞬间,我是否能出手相救,还真不敢说。在没有时间思考的一刹那,我也质疑自己是否有那种为他人舍身的本能,所以我不敢说大话。但小悦悦的情况不一样,任何人都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所谓风险有两种,一是被反诬,好心不得好报(这在当今中国社会很常见),二从医学的角度,非专业随意搬动对小孩可能不利。然而第一种风险极小或没有,小孩明显被汽车碾压,你是路人不开车,不可能诬到你。如果当时我路过,我不会搬动小孩,但我一定不会视而不见,我会拿出手机呼救,求助有关机构(国内人手一机,功能比这里的都好),决不可能让小悦悦被第二辆车再碾压一次。这是举手之劳,更是起码做人的良知。

多年前,我搭朋友的车,在417路上出了大车祸,车子翻到路边沟里,所幸人都没死。当时多希望有人帮忙,哪怕是一根救命稻草。幸运的是,一会儿,真的就有三辆车陆陆续续停下,问询是否需要帮忙,三个司机分别是俩白人一黑人(顺便提一下,在此三辆车之前,有两辆车减速,看了看,然后开走,都是我的同胞。我不怪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我们的文化之一。当然,华人中不乏热心肠者,不巧我碰上冷的了)。其中开Truck的白人司机,怕警察来得太迟,当时建议母亲带着孩子坐他的车,立马赶去医院,黑人也马上打电话报警(当时我们没有手机),在警察到来之前,他们一直陪着并安慰我们,令我们感动而温暖。这就是我在国内学的该被批判的人情淡薄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从那以后,我就告诉自己,在别人需要你伸出援手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记住自己是个人。

我不怪那里的芸芸众生。我悲哀:五千年的文明之邦!

若有言词唐突,望乞见谅。
 
在小孩坠楼的一瞬间,我是否能出手相救,还真不敢说。在没有时间思考的一刹那,我也质疑自己是否有那种为他人舍身的本能,所以我不敢说大话。但小悦悦的情况不一样,任何人都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所谓风险有两种,一是被反诬,好心不得好报(这在当今中国社会很常见),二从医学的角度,非专业随意搬动对小孩可能不利。然而第一种风险极小或没有,小孩明显被汽车碾压,你是路人不开车,不可能诬到你。如果当时我路过,我不会搬动小孩,但我一定不会视而不见,我会拿出手机呼救,求助有关机构(国内人手一机,功能比这里的都好),决不可能让小悦悦被第二辆车再碾压一次。这是举手之劳,更是起码做人的良知。

多年前,我搭朋友的车,在417路上出了大车祸,车子翻到路边沟里,所幸人都没死。当时多希望有人帮忙,哪怕是一根救命稻草。幸运的是,一会儿,真的就有三辆车陆陆续续停下,问询是否需要帮忙,三个司机分别是俩白人一黑人(顺便提一下,在此三辆车之前,有两辆车减速,看了看,然后开走,都是我的同胞。我不怪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我们的文化之一。当然,华人中不乏热心肠者,不巧我碰上冷的了)。其中开Truck的白人司机,怕警察来得太迟,当时建议母亲带着孩子坐他的车,立马赶去医院,黑人也马上打电话报警(当时我们没有手机),在警察到来之前,他们一直陪着并安慰我们,令我们感动而温暖。这就是我在国内学的该被批判的人情淡薄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从那以后,我就告诉自己,在别人需要你伸出援手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记住自己是个人。

我不怪那里的芸芸众生。我悲哀:五千年的文明之邦!

若有言词唐突,望乞见谅。

:cool::cool::cool:
 
在小孩坠楼的一瞬间,我是否能出手相救,还真不敢说。在没有时间思考的一刹那,我也质疑自己是否有那种为他人舍身的本能,所以我不敢说大话。但小悦悦的情况不一样,任何人都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所谓风险有两种,一是被反诬,好心不得好报(这在当今中国社会很常见),二从医学的角度,非专业随意搬动对小孩可能不利。然而第一种风险极小或没有,小孩明显被汽车碾压,你是路人不开车,不可能诬到你。如果当时我路过,我不会搬动小孩,但我一定不会视而不见,我会拿出手机呼救,求助有关机构(国内人手一机,功能比这里的都好),决不可能让小悦悦被第二辆车再碾压一次。这是举手之劳,更是起码做人的良知。

多年前,我搭朋友的车,在417路上出了大车祸,车子翻到路边沟里,所幸人都没死。当时多希望有人帮忙,哪怕是一根救命稻草。幸运的是,一会儿,真的就有三辆车陆陆续续停下,问询是否需要帮忙,三个司机分别是俩白人一黑人(顺便提一下,在此三辆车之前,有两辆车减速,看了看,然后开走,都是我的同胞。我不怪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我们的文化之一。当然,华人中不乏热心肠者,不巧我碰上冷的了)。其中开Truck的白人司机,怕警察来得太迟,当时建议母亲带着孩子坐他的车,立马赶去医院,黑人也马上打电话报警(当时我们没有手机),在警察到来之前,他们一直陪着并安慰我们,令我们感动而温暖。这就是我在国内学的该被批判的人情淡薄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从那以后,我就告诉自己,在别人需要你伸出援手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记住自己是个人。

我不怪那里的芸芸众生。我悲哀:五千年的文明之邦!

若有言词唐突,望乞见谅。

字字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受教育了。支持你:cool::cool::cool:
 
在小孩坠楼的一瞬间,我是否能出手相救,还真不敢说。在没有时间思考的一刹那,我也质疑自己是否有那种为他人舍身的本能,所以我不敢说大话。但小悦悦的情况不一样,任何人都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所谓风险有两种,一是被反诬,好心不得好报(这在当今中国社会很常见),二从医学的角度,非专业随意搬动对小孩可能不利。然而第一种风险极小或没有,小孩明显被汽车碾压,你是路人不开车,不可能诬到你。如果当时我路过,我不会搬动小孩,但我一定不会视而不见,我会拿出手机呼救,求助有关机构(国内人手一机,功能比这里的都好),决不可能让小悦悦被第二辆车再碾压一次。这是举手之劳,更是起码做人的良知。

多年前,我搭朋友的车,在417路上出了大车祸,车子翻到路边沟里,所幸人都没死。当时多希望有人帮忙,哪怕是一根救命稻草。幸运的是,一会儿,真的就有三辆车陆陆续续停下,问询是否需要帮忙,三个司机分别是俩白人一黑人(顺便提一下,在此三辆车之前,有两辆车减速,看了看,然后开走,都是我的同胞。我不怪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我们的文化之一。当然,华人中不乏热心肠者,不巧我碰上冷的了)。其中开Truck的白人司机,怕警察来得太迟,当时建议母亲带着孩子坐他的车,立马赶去医院,黑人也马上打电话报警(当时我们没有手机),在警察到来之前,他们一直陪着并安慰我们,令我们感动而温暖。这就是我在国内学的该被批判的人情淡薄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从那以后,我就告诉自己,在别人需要你伸出援手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记住自己是个人。

我不怪那里的芸芸众生。我悲哀:五千年的文明之邦!

若有言词唐突,望乞见谅。

我有过2次这样的经历,冬天开车HW路上, 犯困停车路边,都有车停下来问我是否需要帮助

此后,反过来,我也这样帮助别人
有次冬天下雪, 看一行人在走着,我停下车顺路带他一段,他很高兴,我也特别快乐
 
不少人包括超版们(他们代表CFC主流吧:blink:) 认为芸芸众生没啥错,把小悦悦抱到路边是有风险的,如果你我他在那里走过,也不会管的,只不过在这里说说大话而已
由此可见,不仅仅是18个人的事情啊:(

不敢苟同所谓的“不少人包括超版们”。
 
在小孩坠楼的一瞬间,我是否能出手相救,还真不敢说。在没有时间思考的一刹那,我也质疑自己是否有那种为他人舍身的本能,所以我不敢说大话。但小悦悦的情况不一样,任何人都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所谓风险有两种,一是被反诬,好心不得好报(这在当今中国社会很常见),二从医学的角度,非专业随意搬动对小孩可能不利。然而第一种风险极小或没有,小孩明显被汽车碾压,你是路人不开车,不可能诬到你。如果当时我路过,我不会搬动小孩,但我一定不会视而不见,我会拿出手机呼救,求助有关机构(国内人手一机,功能比这里的都好),决不可能让小悦悦被第二辆车再碾压一次。这是举手之劳,更是起码做人的良知。

多年前,我搭朋友的车,在417路上出了大车祸,车子翻到路边沟里,所幸人都没死。当时多希望有人帮忙,哪怕是一根救命稻草。幸运的是,一会儿,真的就有三辆车陆陆续续停下,问询是否需要帮忙,三个司机分别是俩白人一黑人(顺便提一下,在此三辆车之前,有两辆车减速,看了看,然后开走,都是我的同胞。我不怪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我们的文化之一。当然,华人中不乏热心肠者,不巧我碰上冷的了)。其中开Truck的白人司机,怕警察来得太迟,当时建议母亲带着孩子坐他的车,立马赶去医院,黑人也马上打电话报警(当时我们没有手机),在警察到来之前,他们一直陪着并安慰我们,令我们感动而温暖。这就是我在国内学的该被批判的人情淡薄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从那以后,我就告诉自己,在别人需要你伸出援手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记住自己是个人。

我不怪那里的芸芸众生。我悲哀:五千年的文明之邦!

若有言词唐突,望乞见谅。

谢谢你。:cool::cool::cool:
 
不敢苟同所谓的“不少人包括超版们”。

你去看看超版们的发言就可以了
看看超版们竖的是哪些大拇指就可以了
 
仁义已死,道德将亡,游子之父,病入膏肓(谓之母有辱女性)。国已不国,人亦非人,今日华夏,金钱万能。上头浑浑,下头噩噩,你贪我腐,抑善扬恶。

当今社会的麻木不仁、寡廉鲜耻、人性丧失、良知泯灭比吃蘸人血馒头的晚清有过之而无不及。呜呼!整条街区,我只看到一个人类--那个"卑贱"、没什么文化知识却闪烁着最原始的人的光芒的拾荒老太。中国,穷得只剩下钱了!

曾几何时,我为最美母亲舍身徒手接小孩的事迹感动不已。感动之余,不由反思:观者如众,其中必不乏衣冠楚楚者,风度翩翩者,腰圆膀大者,脑满肠肥者,然而勇于向前者,却只有那孱弱的母亲,"卑微"的老妇。中国爷们安在?!是否含塑食品吃多了,那话儿小了,没了?

我为小悦悦流泪了,我为我的祖国流泪了,我为那里的芸芸众生流泪了......

毕竟生于斯,长于斯,愿我们的"父亲"早日康复。

別人怎樣不需太介怀。 徒手接小孩的好心人若想想其中必不乏腰圆膀大者, 她也不会去救了!

小孩被汽车碾压, 那些能視而不見的人午夜萝回也可受良心谴责, 他们才是最可怜最贫乏的人.

持守自己心中宝貴的, 縱是一点燭光也可見证人间仍是有愛
 
从当年任职中国共产党晋西北行政公署副主任的牛荫冠在土改时给他父亲牛友兰的鼻子上穿牛鼻绳游街示众的时候就开始没有道德了。



牛氏父子 牛荫冠与牛友兰先生
2008-12-19 13:25
牛荫冠是山西省兴县人。在土改的时候,作为共产党干部的牛荫冠,居然残忍地用铁丝穿进他老爹的鼻子里游街示众。其结果是,老爹被侮辱折磨而死,牛荫冠本人则从此再没有回过家乡。
      牛友兰先生,是入过《毛选》,和李鼎铭、刘少白齐名的抗战开明绅士。
    说起牛冠荫在1947年土改时期的这段历史往事,知道这段历史往事的人,范围之广,人数之多,
   2001年8月24日《南方周末》刊登了智效民先生的长文《开明绅士刘少白》,谈到开明绅士刘少白在1947年晋绥边区土改运动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顺带提及牛荫冠的这段历史“劣迹”:
   牛友兰的儿子牛荫冠原本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一二•九”运动后回山西担任牺牲救国同盟会常委并负责总会的日常工作,晋西事变后又担任晋西北行政公署副主任(主任是续范亭),到土改的时候,不知是出于无奈还是天良丧尽,作为工作组组长的他居然坐在主席台上,让自己的老父亲跪在台下接受群众的批斗。更残忍的是,批斗结束后,他还用铁丝穿了父亲的鼻子(穿牛鼻)游街示众……(参见《篱槿堂自叙》第15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出版)。一位将自己的儿子送到革命阵营、并且对这个阵营作出巨大贡献的开明绅士,就这样在受尽折磨和污辱后死于非命。
  
    2003年,姚锦女士编著的《姚依林百夕谈》出版,该书记录了乃兄姚依林晚年对自己一生政治人生的总结,当然有对历史的思考与反思,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姚依林的回忆自然非常珍贵,其思考与反思当然更为可贵。一生寡言的姚依林特别嘱咐,这部带有回忆录性质的谈话录须在他去世之后才能发表(《姚依林百夕谈》,姚锦编著,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他谈到1947年亲自参加的一次土地改革会议,里面涉及到牛荫冠:
      此会甚‘左’。会上支持农民对地主挖浮财,没收工商业,人身消灭。当时农民仇恨地主,往往一来便把地主打死,不打死也整得很厉害。如搭个‘坐蒋台’,让地主站上去,下边拆台,把地主摔下来。晋绥行政委员会主任、共产党员牛荫冠的父亲是晋西北兴县首富、大地主兼工商业主,在县城有四万白洋买卖。他因是开明绅士,曾捐款一万元抗战,成为边区参议会议员。土改到来后,他被斗,用绳牵鼻,让他的儿子牛荫冠拉着游街,牛荫冠不敢不划清界线。
      智效民先生是卓有成就的历史学者,对山西的乡邦历史了如指掌,姚依林则长期主持国家的经济工作,而且和牛荫冠同为清华同学(牛为1933级,姚为1934级),上世纪60年代,牛调回北京在商业部工作,姚是牛的直接上级。也就是说,民间记忆里的牛荫冠在1947年土改运动中斗争自己父亲的基本事实,与学者研究考证和亲历者的记忆是相吻合的,而且,沉淀在民间记忆里关于这个事件的态度与研究者和亲历者对这个事件的基本判断也相当一致,他们对这个历史事件的印象都非常恶劣。
牛氏父子
     在谈论牛荫冠与土改的关系之前,有必要对牛荫冠及其父亲牛友兰先生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牛氏是山西省兴县赫赫有名的旺族,牛氏家族所在的兴县蔡家崖作为中共晋绥边区行政军事指挥机关所在地而声名远播。村子前面有一条叫做蔚汾河的黄河支流流过,南依高崖,土地贫瘠,并没有显示出与黄土高原其他村庄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牛氏家族世代都是书香门第,1912年农历八月初七,牛荫冠出生的那一天,同时传来二伯父三伯父在外相继为官的消息,祖父牛锡瑗高兴地给长孙送了一个“官”字,名之曰“官子”。父亲牛友兰也许嫌这个名字太直露,也太腐朽,遂更名为“荫冠”。牛荫冠同辈兄弟姊妹共有二十多人,在太原、北京等地就读大学的就有十五六人,这样一个大家族,不仅在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的晋西北地区显得鹤立鸡群,就是放在山西省这样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大省份里考察,也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大家族了。
      牛荫冠和他父亲牛友兰先生在人生经历上有许多奇妙的相似之处。
       父子俩都是从贫穷落后的吕梁山区走出来,到北京求学,又都没有将书读完。牛友兰先生早年求学于京师大学堂,1909年因病辍学,时年24岁;牛荫冠于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刚入学时学的是机电工程,后来因为参加中共地下党工作繁重,改学经济,写过关于日本经济状况的论文,1936年只差半年没有拿到毕业证,回到山西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工作,时年也是24岁。一为私疾被迫辍学回家,一为国难主动放弃学业,这仍然不影响父子俩作为那个时候少有的读书人在民间的影响力。
      牛友兰先生回乡后最光彩最为后人纪念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一生致力于兴学办学,在家乡兴办新式教育。当地老百姓至今对他和刘少白先生开办的新学堂念念不忘,感恩戴德,1925年,积累了丰富办学经验的牛友兰和刘少白两先生几经周折,终于办起了晋西北现代意义第一所初级中学——兴县中学。这在当时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壮举,在黄河两岸周边各县引起不小的震动和响应,岚县、保德、岢岚、方山、临县、神木、府谷、佳县等地学生也纷纷前来就读,先后招收8个班,培养近300名学生。一件是1937年抗日军兴,八路军开赴兴县开辟抗日根据地,当时后勤供给十分困难,牛友兰出资提供了一个团背装备,并主动将自家的院落让出来给八路军做司令部,同时,牛友兰听从牛荫冠的劝说,捐资2.3万元(银元)兴办兴县农业银行,又筹金1万多元,开办产销合作社,生产毛巾、袜子、裹腿等,供应部队。关于兴县农业银行的重要性,智效民先生在《开明绅士刘少白》一文中有详细的描述(从1942年起,兴县农业银行行长职务由牛荫冠接任),刘少白与牛友兰这一对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老百姓的记忆里简直就是珠联璧合的一个整体,孟梁焦赞,张龙赵虎,提刘必提牛,无牛亦无刘,他们俩人一个办银行,一个举实业,为抗战时期的边区经济建设都有杰出的贡献。1942年5月,牛友兰担任团长,带领晋西北士绅参观团赴延安学习,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和中共中央及延安各界的热烈欢迎。延安《解放日报》对他兴学育人,举办实业,支援抗战,送子参军等事迹作了专题报道,给予高度的评价。同年10月,当选为晋西北临时参议会参议员。
      牛荫冠一生中有两个辉煌的时期,一是牺牲救国同盟会期间,一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担任沈阳112厂厂长兼党委书记期间,这两个时期恰好是牛荫冠的青年和壮年,精力充沛,正是干事情的好时候。
      24岁的牛荫冠,是当时清华左派学生社团的领袖人物,组织和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其时已经开始参加中共地下党的实际工作,担任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干事,是一位具有相当实践经验的知识分子干部。1936年,中共北方局考虑到牛荫冠是山西人,熟悉山西上层社会的情况,特地委派他回山西协助薄一波作山西上层的统战工作。牛荫冠在牺盟会前前后后有3年多的时间,在这3年中间,很快显示出了他特出的组织、协调和动员能力,游刃有余地活跃在山西军政各界,尤其在山西青年中树立起很高的威望。后来,薄一波推荐牛荫冠担任山西牺盟会总负责人,负责牺盟会的日常工作。牺盟会时期,既是牛荫冠政治生涯的一个起点,又是他政治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锻炼机会,而牺盟会对共产党势力在山西的渗透、巩固和发展壮大的意义非同小可,为中共晋绥、晋察冀、太行、太岳根据地的建立作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在中共党史上,山西牺盟会是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政治组织。1939年12月,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对山西牺盟会和山西新军中共产党势力产生了顾忌,发动了针对中共势力的“十二月事变”,采用排挤、暗杀等手段,企图削弱共产党在山西军政界的影响。牛荫冠作为牺盟会的总负责人,理所当然被列入暗杀的黑名单。他带领总会机关干部躲过阎锡山的暗杀,渡过黄河,绕道陕北,最后回到兴县晋绥根据地。
 牛荫冠回到兴县之后,迅速被委以重任,1940年2月,晋西北行政公署成立,牛荫冠被选举为行署副主任(主任为国民党元老、爱国将领续范亭),兼任行署党组书记,1942年,被推举为晋绥边区临时参议会副议长,兼晋绥边局贸易局长。他之所以被委以如此重任,与他是本地人,熟悉本地的情况,同时也考虑到他家族在晋绥地区的影响有关系,但更主要的还是他在牺盟会期间所积累的经验与声望所致。
      1955年,牛荫冠由江西省副主席调任沈阳112厂担任厂长,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二个高潮。112厂的前身是国民党军队飞机修理厂,牛荫冠到这个厂子担任厂长的时候,该厂已经是一个上万人的军工飞机制造企业了。之所以称这个时期是牛荫冠人生的第二个高潮,是因为他在担任厂长期间,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开发研制成功的,1956年国庆节,5架歼5型喷气式气机从天安门上空凌空飞过,这是让牛荫冠最为自豪的一件事。在他的主持下,112厂一连生产了700架歼5型飞机装备部队,同时又组织领导了歼6型飞机的试制,为中国第一代地对空导弹的试制打下了基础。1958年,毛泽东来到112厂视察,这是牛荫冠与毛泽东第一次见面,毛泽东听说他是牛荫冠,马上就想起来,就问他:你是山西人吧。当时已经47岁的牛荫冠心里涌动着怎样的幸福波涛,不难想象。
     牛荫冠父子两代人都对政治保持着高度的热情,他们的思想背景可能不同,但是家族士大夫积极入世教育的影响在他们两代人身上是显而易见的。牛友兰在当地老百姓的记忆里,平易近人,言谈举止一副儒雅作派,没有任何恶习,居家克勤克俭;据牛荫冠的友人回忆,牛荫冠本人不抽烟不喝酒,甚至连茶都不喝,对部属的生活要求也非常严格,甚至不允许部属穿着比较时髦的衣服,在友人的记忆里,牛荫冠是一个简朴而近于刻板的人。他们的个人品质无疑是从传统儒学教育里熏陶出来的。牛友兰先生不久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毁家纾难,而且把牛家多个近支子侄都送到延安军政大学学习,或者直接参加抗日军队。牛友兰简直就是一位“红色士绅”。牛荫冠后来的人生道路显然受到父亲的影响,而父亲后期的人生道路,也显然受到了儿子的影响。
      牛友兰于1947年9月29日含冤去世,终年63岁。迟至1989年夏,中共兴县委员会为他平昭雪。
      牛荫冠于1992年5月10日在北京因病去世,终年80岁。去世后第三天,按照其生前的级别,《人民日报》报道了他去世的消息。
“斗牛大会”
      再回过头来说1947年“斗牛大会”牛荫冠斗争牛友兰事件。
  ,牛荫冠是“作为工作组组长”身份坐在台上,会后“他还用铁丝穿了父亲的鼻子(穿牛鼻)游街示众”。牛荫冠不敢不划清界线”。谁让牛荫冠拉着游街?显然不是牛荫冠自己,而牛荫冠是为了“划清界线”。关于用铁丝还是用绳子穿鼻游街,虽然记述不同,但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因为有点农事经验的人都知道怎样拉牛的,铁丝和绳子二者不可或缺,这不是分歧所在。


http://hi.baidu.com/%D0%D0%D6%AA%B4%F3%D1%A7/blog/item/5739318d6b905515b21bba4e.html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