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素食生活,营造健康人生zt----低碳生活从素食开始

做法:

1、玻璃瓶子清洗干净,控干水分;

2、蔬菜洗净,晾干水分,切成小段或小块;

3、玻璃瓶子中加点盐、花椒和冰糖,倒入容器一半的开水;

4、晾凉后把切好的蔬菜泡浸盐水中;

5、封紧瓶口,室温放置即可。
 
6个制作要点:

1、蔬菜需要洗净晾干水分;

2、玻璃器皿需要干净、无水、无油;

3、每次捞泡菜的筷子也要保证无水无油;

4、瓶口处不要灌得太满,注意留空隙;

5、易坏水的菜,要分开来泡;

6、水太酸了,可以倒掉部分盐水,补充适量凉开水和盐。
 

附件

  • showimg1.jpg
    showimg1.jpg
    115.9 KB · 查看: 16
从现代饮食谈生态环境

从现代饮食谈生态环境





  当前全球都在关注生态环境,力图从经济、技术、政策、法规等方面改善生态环境。


而饮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不为多数人所认识,而饮食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还是一个社会文化问题。


传统饮食是人们天长日久逐步积累起来的,现代饮食已改变了传统吃的内容,吃的方法,本文试图从现代饮食角度谈谈生态环境的改善。

  
 
与传统饮食相比,现代人为了吃得“更好”、更“健康”,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倾向大为增加,曾经是生活富足的象征、只有在周末才上桌的鸡、鸭等动物性食品,已经成为普通人家的家常菜。


究其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代表着动物性食品供应者、加工者、销售者利益的大量媒体广告左右着人们的购买倾向;

而以肉食为主的西式快餐饮食的流行正影响着我们饮食的口味和体验,一定程度上也使我们更热忠于取向动物性食品。



生活节奏的加快,使我们渐渐与食物的来源脱离了关系,食品的生产就是现代规模化养殖场。
 
根据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的能量十分之一法则:某块土地生产农作物可供10个人食用,若用农作物养牛,人吃牛肉,则只能供养1个人,哪一个更经济?


大量动物性食品的供应需要现代规模化养殖,为了大规模的饲养牲畜,必须大面积开辟牧场,森林必然遭到砍伐;森林是天然的“氧吧”,森林的减少使许多候鸟失去过冬的地方,作为农作物害虫之天敌的候鸟数目降低,自然加大了杀虫剂的需求量;

大量杀虫剂的使用,虽然暂时性地控制了害虫的数量,却长久地引起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并在整个生态环境中残留,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危害人类健康,破坏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
 
在规模化的畜牧场里,种植饲料、冲洗畜栏等生产环节要消耗大量的水,据统计生产1kg猪肉所需的水量是生产1kg小麦所需水量的100倍〔1〕;

大量牲畜的排泄物中的营养物往往回不到田里,而是流进水体,使地表水甚至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水生生态环境失衡;

随意堆放的畜禽粪便发酵产生的硫化氢和氨气,经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致酸前体物,加剧区域酸雨的形成;

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由于较少集中收集利用,排放到大气中,促成地球的温室效应..以上分析表明,现代规模化的养殖加重了生态环境的失衡。
 
那么增加食物中动物性食品的摄取量,是否就提高了生活水平,更健康呢?


不少人以为动物性食品很有营养,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但是如果明白了现代规模化养殖的真相,以及动物性食品给健康带来的负面危害,相信你会重新做出选择。




现代规模化的养殖逐渐取代了传统放养式的养殖,在“以量取胜”的现今,饲养动物极不人道,多半违背动物的自然天性。

譬如许多规模化养鸡,为避免鸡食用大量的饲料消耗体力,只有在喂食时才用灯,其他时间鸡则完全生活在黑暗中;为避免拥挤生长在一起的鸡相互啄伤,小鸡一出生就被剪下嘴啄,造成嘴部畸形..

总之现代规模化的养殖,动物是在极其悲惨的状况下度过一生的,动物不可能有健康的身心。



以自然方式饲养的动物运气虽然好多了,但在普遍使用农药的今天,动物体内富集的农药含量往往要比谷类、蔬菜中的含量高出十几倍。
 
美国农业部已正式宣布植物性食物在各种营养方面均可达到“国家推荐的饮食标准”〔1〕,也就是说只要各种植物性食物搭配得当,也可以有很好的营养,满足身体的需要。



因而减少动物性食品的摄入,自然减少了对现代规模化养殖的需求,不仅健康,而且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很有好处。



传统饮食对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有着经验的保护作用,时尚的追求使传统的智慧很少得到应有的尊重。现代的“吃”除了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命生存需要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虚荣心。
 
“吃别人不曾吃过的东西”便成了现代人追求美味的普遍心理。“民以食为天”,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将吃看作是对生命和生活的重视,本无可非议,但是猎奇求特,大量捕食野生动植物,对我们的健康、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安全直接构成威胁。



当我们信奉着:“吃啥补啥”,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没有相应食物制作经验保护的情况下,享用新奇的野生动植物,寄生在这些动植物的身上的微生物(细菌、病毒、霉菌等)就自然迁居到人体内,我们往往不会去理会微妙的微生物生态平衡的破坏,直至疾病的爆发才感知到它们的存在,哪里还谈得上滋补、健康?
 
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维系人类生存的根基,各种各样野生动植物被吃掉,生物多样性骤减,这样的生态环境已经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构成了威胁,显然要解除这种生态危机,和我们“吃什么,怎样吃”的饮食方式和生存哲学很有关。



饮食是人人之事,天天之事,如果更多的人能自觉地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以健康的饮食来改善地球生态环境是很可观的。在现代社会营造尊重传统、取向偏素的饮食方式,不但经济、健康,而且整个生态环境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国外素食名人简介

国外素食名人简介



诺贝尔奖得主:

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913年文学奖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921年物理学奖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925年文学奖

拉曼(Sir C. V. Raman)--1930年物理学奖

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1954年化学奖

乔治·沃尔德(George Wald)――1967年医学奖

艾萨尅·巴甚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1978年文学奖

强德拉赛卡(Chandrashekar Subrahmanyam)――1983年物理学奖

奈波尔(V。S。Naipaul)--2001年文学奖

柯慈(JM Coetzee)――2003年文学奖
 
卓越科学家与发明家:

牛顿(Sir Isaac Newton)――物理学之父

约翰·雷(John Ray)――英国博物学之父

达文西(Leonardo Da Vinci)――建筑师、发明家兼艺术家

班杰明·富兰尅林(Benjamin Franklin)――作家、记者、科学家、发明家兼政治家

爱迪生(Thomas Edison)――发明家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发明家、物理学家兼工程师

斯力瓦萨·拉曼纽扬(Srinivasa Ramanujan)――数学家

爱德华·威滕(Edward Witten)――物理学家,弘理论学者

珍·古德(Jane Goodall)――灵长类动物学家

维贾伊·拉吉·辛格(Vijay Raj Singh)――医学物理师

卡尔帕娜·乔拉(Kalpana Chawla)――美国太空总署太空飞行员

史蒂夫·贾伯斯(Steve Jobs)――频果电脑创办人及执行长

纳森尼尔·伯伦斯坦(Nathaniel Borenstein)――多用途网际网路邮件扩展
 
米歇尔.蒙田(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e)

生日:1533年2月23日
法国著名作家,生于小贵族之家,受过优良的古典教育(六岁前一直讲拉丁语),毕生致力于文学著作和道德演变纪实文学集(Essays)的创作。

名言:「有些母亲视他们的孩子將鸡的脖子扭断、用力鞭打狗或猫,不过是一种夸张的运动;有些父亲则愚蠢的认为自己的小孩虐待一个不会反击的可怜农夫或拖着一只不会反抗的火鸡到处走,是一种勇敢的行迳。…...然而这是正确的行为,还是残暴或暴力的根源呢?在孩子年轻的时候种下的根,等到长大成熟之后会变成习惯。一旦在家中养成宰杀动物的习惯,长大成人之后,即会將对象转移到人身上,成为一个好战者。」
 
达尔文(Darwin,Charles Robert)生日: 1809年2月12日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其首倡进化论。从事美洲大陆及各岛动植物的分佈及人种的生活研究,发表种源论、其著作有人之世系等书。

名言:

「人类最高尚的特质是对所有生命的爱。」

「爱低我们一等的动物是人类最尊贵的品德之一。」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