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臭农民真的消失了吗?选总统的事都快被忘了

不吵架焦虑症,

可以找小篆啊, 继续讨论那个河北教授实验造假的问题

支持祖国科学研究的伟大创新!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icroyu (yu),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自然》:韩春雨已找到别人无法重复其实验原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24 11:58:20 2016, 美东)

新华社伦敦11月23日电(记者张家伟)中国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团队发表的有关一种新
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几个月来在国内外引起巨大争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3日刊载
的一篇新闻报道援引韩春雨的话说,他已发现一个不容易引起注意的问题,这或许能解
释为什么别人很难重复他在论文中描述的实验。

韩春雨团队今年5月在全球著名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术》上报告说
,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根据论文,与当前基因编辑领域内
的主流技术CRISPR-Cas9相比,NgAgo-gDNA技术在一些方面具有优势。但随后中国以
及国外都有学者公开表示,无法重复论文中描述的实验。这项研究成果遭到多方质疑。

《自然》的这篇新闻报道引述韩春雨的话说,他现在已发现一个不容易引起注意的问题
,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别人很难重复他在论文中描述的实验,他目前正在进行实验来进一
步确认,有了结果后他会把数据以及相关资料公布出来。他告诉《自然》,自己还需要
一点时间。

这篇报道还提到,此前有一些科学家接受该杂志采访时曾表示能够利用韩春雨团队在论
文中描述的实验方法获得初步结果,但其中一位科学家的最新说法是,相关数据让人困
惑,现在无法得出结论。《自然》说,这些科学家都不愿透露自己的身份,以免被卷入
争议中。

韩春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己的论文是真实的,他自己曾多次重复实验,但
质疑声仍不断出现。不过,相关讨论近来已从舆论关注走入正规的学术轨道。

11月11日,中国南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子刊《细胞研究》上发表论文
报告说,在斑马鱼模型上发现NgAgo技术可以做到“敲低”基因,但没有发现这项技术
有“编辑”基因的功能。研究人员说,由于研究对象不同,这项研究“并不能支持或者
反驳此前韩春雨的实验结果”。




11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蛋白质与细胞》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NgAgo的疑问》
的文章,由国内外多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联合署名,文章对韩春雨团队在论文中描述的实
验结果提出质疑,表示无法重复其实验。同时,作者们也呼吁韩春雨团队尽快澄清其中
的疑点,提供更详细的实验资料。

《自然》杂志网站的报道提到,《自然·生物技术》编辑部现在仍在调查这一事件。《
自然·生物技术》编辑部8月初曾发布声明称,鉴于韩春雨论文引发的巨大争议,将按
照既定流程来调查此事。这篇新闻报道中也说,《自然》的新闻团队与《自然·生物技
术》编辑部是相互独立运作的两个团队。
 
相比较,台湾就没有咱们祖国学术创作自由。。。。他们造假被质疑,很快就主动要求撤稿了,似乎没有得到台湾相关机构的保护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c01 (gc01),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弯弯生物女博士论文造假遭自然旗下杂志撤稿 仅20天完成学术纠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24 09:03:01 2016, 美东)

20161124161811393.jpg


台湾研究团队论文遭自然旗下杂志撤稿 仅20天完成学术纠错
分享到:634
2016-11-24 16:40:20字号:A- A A+来源:澎湃新闻等
关键字: 自然自然杂志韩春雨台湾研究团队论文
据澎湃新闻11月24日报道,当地时间11月21日,《自然》杂志旗下的《自然细胞生物学
》(Nature Cell Biology)发布消息,宣布撤回一台湾地区研究团队已经发表的论文
,该论文此前在科学网站PubPeer上被匿名网友指出涉嫌图像造假。从11月1日出现质疑
声,到11月6日研究团队主动联系期刊要求撤稿,再到期刊宣布撤稿,仅20天完成学术
“纠错”,不可谓不快。
在撤回声明中,论文作者写道:“我们注意到,有些图像的图形是通过不恰当的方式生
产出来的,并复制在论文的几处图像中,包括图1d、2d、3b、5a、5f、6h和8f。基于这
些错误,我们对论文所报道的数据的准确性不抱信心,论文的结论可能受到影响。因此
,我们希望撤稿。对此我们感到深深的懊悔,并向科学共同体道歉。”

撤稿声明
今年8月,来自台湾地区的研究团队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发表论文。在
这篇论文中,第一作者台湾大学系统生物学博士后查诗婷、通讯作者台湾大学生命科学
院生化科学研究所教授杨明良和台湾大学医院副院长林明灿,宣布已经成功破解了组蛋
白甲基转移酶(G9a)如何调控大肠癌干细胞分化能力的分子机制,并提出了新的治癌
方法。

论文发表后,台湾大学官网在头版头条对此进行了宣传
论文发表后,台湾大学官网在头版头条对此进行了宣传。但11月1日,随着PubPeer上开
始出现匿名网友的质疑,事情急转直下。在帖子中,网友列举了论文中数张问题图像,
指出不同的数据图中疑似有重复的部分。有匿名学者在PubPeer猜测,存在的可能是,
论文通过对图像的旋转来获得不同的视角,在同张图像中截取不同部分,伪装成多个实
验的数据结果。

被质疑的图像之一,圈出的为重复内容。
面临涉嫌图像造假的指责后,事件迅速发酵,质疑声从发表于《自然细胞生物学》这篇
文章“蔓延”到郭明良参与的其余至少5篇论文,其中包含2006年一篇台湾大学校长杨
泮池联合署名的文章。此番论文造假的雪球越滚越大,涉及到身居高位的学者。
陷入造假质疑后,研究团队做出了回应。11月4日,第一作者查诗婷在PubPeer的质疑帖
下留言称,在10月19日,也便是11月1日出现同行质疑前,研究团队就已经发现了部分
问题并告知了《自然细胞生物学》。查诗婷表示,这些混乱的图像是在两轮修改中对几
百张图片进行处理时不够仔细导致。她强调,这个错误并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