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一号

渥太华吃货有多少,多伦多有多少吃货?:D

我几年前的谬论是,在渥太华,一家餐馆开门就意味着将有一家餐馆关门。不是新开的那家自己死,就是别的餐馆死。

在北京站前面开个什么烂餐馆也赚大钱。
 
门面如果小一点,额外开销会不会小一些?

每个生意都有自己的SWEET SPOT, 门面太大了太小了都不行,不摸索几年还真就找不到。。。不容易啊!:crying:
 
渥太华吃货有多少,多伦多有多少吃货?:D

我几年前的谬论是,在渥太华,一家餐馆开门就意味着将有一家餐馆关门。不是新开的那家自己死,就是别的餐馆死。
您的意思是村里华人太少了,这个得和航空公司商量,开个到中国的直航。马上大批大批的中国人就来了,吃货们来了,好厨师也来了。:p
 
每个生意都有自己的SWEET SPOT, 门面太大了太小了都不行,不摸索几年还真就找不到。。。不容易啊!:crying:
您看以前的米豆小馆,后来老板改开天府川菜,两个餐厅都很成功。佩服!
 
村里还是粤菜馆子长久和靠谱啊
人老广来了就是一心一意当厨子,老广厨师队伍稳定。店家挣钱也不急着一时,价钱和菜量都比较实惠。再一个老广顾客有吃馆子的习惯,甭管钱多钱少,都会经常性地去照顾别人生意。再说老广也没有上个馆子就发微信微博BBS什么的,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又下馆子了。
 
最后编辑:
一样是上海菜,这外滩一号没法和多伦多的石库门比,质和量都差得很远。
就算是在多伦多,石库门的炒鳝丝和响油鳝糊也比南翔好很多。外加油炸多春鱼,解馋还是需要去多伦多。
为啥村里就请不到好厨师呢?就算开始有好厨师,慢慢地也会越来越糟糕。:crying:
村里没有足够的客户群,养不起一个好馆子。
 
您看以前的米豆小馆,后来老板改开天府川菜,两个餐厅都很成功。佩服!

船小好调头,再加上老板亲力亲为,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哦!:p
 
才去吃过,是的,菜单基本都换了,总体说价钱也稍微降一点点,我们点的蔬菜味道也不如以前了
还是象海皇那样的粤餐馆生意稳定,168也是生意火暴,阿里朗生意也好得不得了,去新开的阿里朗等位的时候就想,要是能开在外滩一号那么大的地方就好了呀
巴蜀,外滩,现在看着生意也够呛,真是可惜了那块好地方
 
才去吃过,是的,菜单基本都换了,总体说价钱也稍微降一点点,我们点的蔬菜味道也不如以前了
还是象海皇那样的粤餐馆生意稳定,168也是生意火暴,阿里朗生意也好得不得了,去新开的阿里朗等位的时候就想,要是能开在外滩一号那么大的地方就好了呀
大地方成本控制难
 
才去吃过,是的,菜单基本都换了,总体说价钱也稍微降一点点,我们点的蔬菜味道也不如以前了
还是象海皇那样的粤餐馆生意稳定,168也是生意火暴,阿里朗生意也好得不得了,去新开的阿里朗等位的时候就想,要是能开在外滩一号那么大的地方就好了呀
巴蜀,外滩,现在看着生意也够呛,真是可惜了那块好地方
如果换个大地方,生意还真是说不上会如何。地方大了,顾客多了,就要多雇人。中餐不像麦当劳,雇谁干都是那个味道。大地方生意一冷清,就吃不消了。这个中餐开连锁难。
 
您的意思是村里华人太少了,这个得和航空公司商量,开个到中国的直航。马上大批大批的中国人就来了,吃货们来了,好厨师也来了。:p

那倒是不一定!
只要现有的村民都像春长一样,一天三顿出去吃吃吃,应该能养肥不少餐馆!:tx:
 
那倒是不一定!
只要现有的村民都像春长一样,一天三顿出去吃吃吃,应该能养肥不少餐馆!:tx:
要嘛靠留学生要嘛靠老广客人,靠其他地方的移民难了点。
 
朋友圈里看到:感恩节去外滩一号吃饭,网上的菜单还是原来的,到了才发现菜单全换了,上海菜换成了粤菜,只有响油鳝糊和三鲜锅吧还保留着,很多地道的上海菜都没有了。上海老板娘也不见了,服务员说一个月前老板已经换了。还惦记着吃口上海菜的筒子们,继同一地址上的巴蜀人家(川菜)倒闭后,外滩一号(上海菜)再次易主。
哪里?
 
您的意思是村里华人太少了,这个得和航空公司商量,开个到中国的直航。马上大批大批的中国人就来了,吃货们来了,好厨师也来了。:p
市场大小和消费人群决定质量,本市华人少,消费是又是底端消费人群,质量就可想而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