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巴黎圣母院着火了。

啧啧啧,强!!雨果变小杜马又变小仲马,连作者都搞成这样,还学人做评论。
 
啧啧啧,强!!雨果变小杜马又变小仲马,连作者都搞成这样,还学人做评论。

看的作品久远了,忘记作者名字,记错名字,搞混身份,很正常,这有什么。大惊小怪。
 
记得是美女女神艾斯米拉达不知怎么犯事了,要被官府绞死这么美丽的身材可惜了,然后有个巨丑巨丑的钟楼怪人就把她救下来抢到巴黎圣母院去了,因为进到了圣母院,官府就没法抓人了,这个当时不懂,现在知道英文词叫做 Sanctuary,天主教就是这么牛,它比法律还要高级。
现在美国白左弄了好多 Sanctuary City,来源就是这个古老的传统。可是时代发展,宗教不再是绝对的权力,美国立国就是政教分离的,这些个白左,是开历史倒车吗?

浏览附件825025
浏览附件825026

这个埃丝米拉达,真是美伦美幻啊。
 
记得是美女女神艾斯米拉达不知怎么犯事了,要被官府绞死这么美丽的身材可惜了,然后有个巨丑巨丑的钟楼怪人就把她救下来抢到巴黎圣母院去了,因为进到了圣母院,官府就没法抓人了,这个当时不懂,现在知道英文词叫做 Sanctuary,天主教就是这么牛,它比法律还要高级。
现在美国白左弄了好多 Sanctuary City,来源就是这个古老的传统。可是时代发展,宗教不再是绝对的权力,美国立国就是政教分离的,这些个白左,是开历史倒车吗?

浏览附件825025
浏览附件825026
昨天大概快进看了一遍电影,早前卡西莫多,丑敲钟人被她救过。是暗恋她的人刺伤了她爱的人然后嫁祸于她,她被判绞刑,然后卡西莫多把她抢到教堂里去了
 
看的作品久远了,忘记作者名字,记错名字,搞混身份,很正常,这有什么。大惊小怪。
再怎么久远,给人家雨果生个儿子小雨果,也没谁了。。。
 
再怎么久远,给人家雨果生个儿子小雨果,也没谁了。。。
是大仲马和小仲马,记错了。

雨果是有儿子,但是没写《茶花女》。
 
是大仲马和小仲马,记错了。

雨果是有儿子,但是没写《茶花女》。

雨果写的《巴黎圣母院》最难看,远没有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司汤达的《红与黑》写的好,也比不上他自己儿子小雨果的《茶花女》,更加比不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这个埃丝米拉达,真是美伦美幻啊。
埃丝米拉达我记得是个吉普赛人吧。
在欧洲各处都被嫌弃的。
 
回咋整,

呵呵,你真逗。我早就说过了,我记错了。

我没有修改前面的留言。是因为知道自己记错了。也有旁人指正,这很好啊。

但是我更加希望大家参与到作品的讨论当中。

每天十几万字的材料从大脑过,记漏,记错,很正常。

大家记住巴黎圣母院,是因为看过巴黎圣母院这个片子,很出名。可是有多少人看过雨果的著作。

请问,你看过吗?你如果看过,你可以批评指正我对其作品的观点。如果你没有看过,请绕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如果你还在纠结我误记名字的事情,那我们怎么都扯不清了。
 
能将雨果和小仲马混淆的,也没谁了。
 
可是有多少人看过雨果的著作
我试图看过中文版的<巴黎圣母院>, 但是实在看不下去。
不知道是不是当时人的写作习惯, 总是莫名其妙的有大段的景物描写。 而且很多旁支, 故事叙述不跟着主线走。

但是《基督山伯爵》就很容易看下去。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
 
我试图看过中文版的<巴黎圣母院>, 但是实在看不下去。
不知道是不是当时人的写作习惯, 总是莫名其妙的有大段的景物描写。 而且很多旁支, 故事叙述不跟着主线走。

但是《基督山伯爵》就很容易看下去。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

我是高三的时候看的中文版的《巴黎圣母院》,法文原版是5年前看的。

确实是象你说的,很难看。我看了开头就看不下去,但是想着名著,还是看完吧,于是坚持看下去。

看完之后的感觉,就是不能迷信名著。雨果是浪漫主义诗人,所以也使用浪漫主义写法来描写故事。

他的知识确实是很丰富,一个军二代。《悲惨世界》里的马修有作者的影子。《悲惨世界》里面描写滑铁卢战役那段,让人感觉,不能得罪文人。得罪文人,他可以把你写黑。他是写的很好,但是不客观。打败拿破仑的英国威灵顿将军哪里象雨果写的那样呢?

就象你说的,他浓墨重彩地描写巴黎的文化,圣母院的历史,占了很大篇幅,对研究历史的人来说是瑰宝,可是对于读故事的人来说,是折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