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09-15
- 消息
- 2,422
- 荣誉分数
- 114
- 声望点数
- 123
别生气,虽然我不赞同您的想法观点,但我知道您老一片苦心,一番好意。不信您查查您的声望,我3天前就对于您关心国人放假通知一事叫过好加过声望了。![]()
在小莎同老华侨的争论中,我挺老花侨。
就为他建议“不买日本车”,我友情相挺一下。
其实我已经跟他老人家说过了,大多数人的沉默并不是一定民意,尤其是中国,是他们知道说了也没有用也没有人CARE所以就懒的说了,中国老百姓只有在"最危险的时候"才会"起来起来起来",平时老实的很。 --- 他老人家非要扯我说的是人民害怕所以不说话,我就懒的争了。
这里有一种情况按老华侨理论不知道怎么讲,网上一篇报道讲中国公安战士是如何英明走访上千人抓坏人的。说是某省农村青壮男人都出去打工了。发生了一件事,一个歹徒入室强奸了一位老妇人,老妇人不从反抗抓伤歹徒,后来歹徒被英勇干警抓获了。
一审查乖乖隆里咚,这个人渣居然在乡村作案近十年几十起了,居然没有受害妇女认真报案。
按老华侨的逻辑推断结论更乖乖隆里咚了,被强奸也是民意了![]()
其实,没有任何必要回答你的“怎么讲”。因为非常简单不过,非常显然不过。
但是,鉴于还会有些人耿耿于怀,我还是得点拨一二。
村妇面对入室强奸的歹徒不反抗、不揭发,至少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种,确实是摄于歹徒的淫威(这可以归为你所暗指的那一类);二种,是无所谓(你还记得那个“以为抢鸡蛋”的笑话吗;三种,一些封建观念让她们羞于启齿。
第一种情况,你设置了一个小范围的绝对压制对象,即歹徒的淫威。我们前面讨论,不论是“放狗搜”,还是说网上是否有第二个人的观点,我们的统计范围,都是基于大范围的(国内、海外的)的网上行为,尽管国内互联网渠道不是很通畅,但渠道总是有的。而且,我们是在讨论已经获得的、民众没有意识到的“民意”问题;而你在谈如何获得具有强烈意识的、显而易见的“民意”的问题。所以,当你把这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一股脑推给大家的时候,就也是一种“强奸”。
关于这后两种情况,都属于我所努力打破的“传统思想”范畴。其实,我要是你,我就聪明地把“某省农村”,改为“某城市”。你的“某省农村”一出现,就是在声援老华侨。而且分明是在说:老华侨,你行为的意义非常重大,任务非常紧迫,这个村妇被奸案例就是一个实例啊!我强烈支持你!
谢谢!
对,然后在往他老的华标里面圈,圈在外面的都是X~~这就是曾经杰森的下场~~被他老圈在外面了~~被他老斩了~~:blowzy:讲那么长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质疑你那“无声就是民意”一说有好几个了,有脱裤子放屁一说,有没饭吃的人不在意饭盒是否精美一说,还有眉毛胡子那个更重要一说,我举这个被强奸没报案算一个例子而已,按你的一惯正确风格,凡是符合你意的就是对的,不符合你逻辑的就是与你自己心里的范畴不一致了,或大或小或农村或城市,是否风马牛全凭你定。
其实,绕那么大弯子,不如直接讲,老华侨的发言都是党的文件,不会有错,顺者昌逆者亡
提醒你一下,你很正确很有逻辑,不过还没有强大到写进宪法的那两个坚持,你的看法只能是你的看法,还没有达到“我们”的地步吧? 最好不要随便用“我们”来代替“我”。那几处红“我们”基本是你自己心里面定义的,建议你下次你先公开划范围嘛,什么可以讨论什么不可以讨论,什么算做好事,什么算表面做好事实际是图利,这样参与讨论的不会强奸,也不会风马牛。![]()
讲那么长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质疑你那“无声就是民意”一说有好几个了,有脱裤子放屁一说,有没饭吃的人不在意饭盒是否精美一说,还有眉毛胡子那个更重要一说,我举这个被强奸没报案算一个例子而已,按你的一惯正确风格,凡是符合你意的就是对的,不符合你逻辑的就是与你自己心里的范畴不一致了,或大或小或农村或城市,是否风马牛全凭你定。
其实,绕那么大弯子,不如直接讲,老华侨的发言都是党的文件,不会有错,顺者昌逆者亡
提醒你一下,你很正确很有逻辑,不过还没有强大到写进宪法的那两个坚持,你的看法只能是你的看法,还没有达到“我们”的地步吧? 最好不要随便用“我们”来代替“我”。那几处红“我们”基本是你自己心里面定义的,建议你下次你先公开划范围嘛,什么可以讨论什么不可以讨论,什么算做好事,什么算表面做好事实际是图利,这样参与讨论的不会强奸,也不会风马牛。![]()
难?听听白岩松质疑王勇平"对高铁有信心" 的发言,听听面对温州高铁事故,主持人拍案怒斥铁路蛀虫,质疑铁道部处理方式的发言,看看大连游行 数万人大游行的现场~~还难吗?:blowzy:只能理解为,您实在无话可说而言它了。
其实,您说的例子是非常说明问题的。恰恰,加拿大的“破”政府没有去“管”这些“破事”。相反,它们通过立法机关把这些事确定了。确定了,也就确定了。不会今年发一个《关于2009年禁烟的通知》,明年发一个《关于2010年系安全带的通知》!
执行过程则由系统去完成。它们规范得让我们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又无处不在。
这种科学管理思维,正是中国所缺乏的。
加拿大立法还有一条原则 ---
如果不能规范地执行,宁可不立法。
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安省的汽车换雪胎问题。
大家知道,魁省的冬天是强制换雪胎的。
于是有人提出安省也可以效仿。但是不能立这个法。为什么?因为安省南部的一些地区冬天并不是十分需要雪胎。因为安省的车牌是统一的,如果立了法,警察就很难确定哪个车是南部的、哪个车是其它地区的。所以在执行起来就不具有可操作性。不具有可操作性,就是弹性,就是不规范。那么,宁可不立法。
这些思想,是渗透到骨髓的,是很难学到、并形成潜意识的。
好有一比。
老华侨从外地给渥太华的老闹子打电话:
老华侨问:渥太华的天气怎么样?
老闹子答:你是问昨天、今天、还是明天?
老华侨应:我没问什么时候,您就按常理、根据您所知道的告诉我吧。灵活性在您手里。您只要不说去年(或几十年前)就可以了,因为那时历史、是气候,而不是天气了。
老闹子说:我问你一个问题,问题是什么由你定。灵活性也在你手里。
--- 到底谁在说事,谁在诡辩,不是一目了然吗?!
高兴能得到您的同意。
对于您的新“两点”。我是否可以这么认为? ---
1。中国算什么?这个问题一般来说是个坑。
为了避免以您定义的民主为准,我们不妨排除一些基本因子:
世袭的,肯定是不民主的(专制的,一般也是世袭的);
终生制的,肯定是不民主的(专制的,一般也是终生制的);
把一切其它党派视为违法,肯定是不民主的;
基层没有选举,肯定不是民主的(专制体系,一般是自上而下的统一的);
。。。
您说中国算什么?当然不是您定义的民主。
但是,东方文化体系比较强调某种形式的集中。如果把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它算不算某种形式的民主?
2。关于民主的意义,您这里是陈述句,而不是问题。我不反对,我甚至还能给出更详细的补充,但那就扯得太远了,远离了这里讨论的关于《放假通知》等科学管理的议题。
华侨老兄,您一再说我偷换概念,我没有反驳,因为我相信谁在偷换概念,旁观者一目了然。
现在您用这个天气的电话,来说明我在诡辩。我把您的原来的贴子放在这里做个直接比较,看您这个天气的电话,能够反映您原来的问题吗?这应该是最明显的偷换概念的例子了。
如果一定要用天气问题来模拟您的这段话,大概会是这样的:
老华侨:
1。渥太华的天气算什么?这个问题一般来说是个坑。
为了避免以您定义的四季如春为准,我们不妨排除一些基本因子:
一年有好几个月下雪的,肯定不是四季如春(天上飘冰片,一般也是下雪);
经常有零下十几度的日子,肯定不是四季如春(华氏到达零度的,一般摄氏也是零下的);
有其他一切在十度以下温度的日子,肯定不是四季如春;
巴哈文地区如果经常冰天雪地的,肯定渥太华不算四季如春(说渥太华四季如春,一般要包括巴哈文,坎屯,当烫等所有地区都是四季如春);
。。。
您说渥太华算四季如春么?当然不是您定义的四季如春。
但是,渥太华的天气是比较强调冷一点。如果把渥太华的天气进一步完善,它算不算某种形式的四季如春?
于是我反问您:华侨老兄,您是问渥太华天气完善之前呢,还是完善之后呢?还有,您说的完善是指渥太华的晴天多一点呢,还是温度提高一点呢?
您不愿意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居然弄了个打电话问天气来表示我反问得无理。这个问题,跟您现在的天气电话,有可比性吗?
我还在等您给我一个回答:您问我中国算不算民主,您是问中国体制如您所说的完善之前呢,还是之后?您所说的完善,是指怎么样的完善呢?
直截了当地说,我这个反问就是一个“坑”。不过,这个“坑”是华侨老兄您自己挖出来的。希望华侨老兄不要回避。
。。。
您是问我,完善之前呢,还是完善之后呢?还有,您说的完善,是朝那个方向完善呢:朝政府提倡科学思维方面完善,还是朝我老闹子的胡子长得更长一点方面完善?
。。。
我其实是把回答问题的灵活性交给您。由您去决定。不管是完善之前、之中、还是之后,都可以。全由您定。
管理工作需规范,讨论问题需放开。这也完全符合政府行为、和学术讨论的区别性。
。。。
哈哈,华侨老兄,我问您一个问题。什么问题,由您去决定,我不介意。我只是为了问个问题,符合讨论问题需放开的要求而已。
。。。
闹子贤弟,谁在偷换概念,并不是所有旁观者都一目了然。
为了让少数习惯混淆概念的人也能看明白,我就把我们的对话简化成关于天气对话的例子。注意,那是举例/类比,而且是简化,不可能绝对一致。但是词性必须一致,即前面说灰色的对象,然后说其元素的时候就应该是白色或灰白色,而不应该出现红色,即一致性,或者说自洽。
请让我们做一下对比:
中国 -- 民主 -- 中国没有终身制
渥太华 -- 四季如春 -- 渥太华有好几个月下雪
您发现问题了吗?“有好几个月下雪”与“四季如春”是矛盾的。
而在我的那个天气的例子中,我省略了具体的天气现象,所以不存在是否有矛盾的问题。
谁犯了逻辑错误呢?
另外,“四季如春”,就是一个非常鲜明、耀眼的概念。这个世界上,讨论渥太华是否“四季如春”这样的问题,就不是一个客观存在。而我提的问题,在现实中广泛存在。
谢谢老兄把您自己那个太离谱的“简化”修正过来。不过,这个对比在我看来是这样:
中国 -- 民主 -- 一党专政
渥太华 -- 四季如春 -- 渥太华有好几个月下雪
中国 -- 民主 -- 中国没有终身制
渥太华-- 四季如春 -- 全球气候开始变暖
您发现问题了吗?
“有好几个月下雪”与“四季如春”是矛盾的;“一党专政”与“民主”也是矛盾的。
“专政下的没有终身制”跟“民主”的距离,大概就跟“全球气候变暖对北纬45度地区的影响”跟“渥太华四季如春”的距离,一样远(或者您所理解的,一样近)。
我还在等您给我一个回答:您问我中国算不算民主,您是问中国体制如您所说的完善之前呢,还是之后?您所说的完善,是指怎么样的完善呢?
直截了当地说,我这个反问就是一个“坑”。不过,这个“坑”是华侨老兄您自己挖出来的。希望华侨老兄不要回避。
话说回来。您要回避也无所谓。我只是想看看像老兄和飞老等那样,有意无意地为中共一党专政背书的人(有些是直接叫好,有是间接把它描述为“中国式民主”),到底知道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我感觉在这样的话题上斗斗嘴比较好玩。有冒犯的地方,还请老兄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