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新年(Chinese New Year)”叫做“阴历新年(Lunar New Year)”更好些

你也可以称自己为太阳系地球哺乳动物。
但俺们中国人不会那么说。
老华侨是太阳系智慧生物,光说是哺乳动物难免不够宇宙化
 
知道为什么有些问题骂来骂去总没个结果吗?不过就是视角有点低呗。

汉族跟其他民族没啥区别,欺负了别人就说什么包容多元文化,被人欺负了就谈什么反清复明。


汉族跟其他民族没啥区别:cool:

不好听的说法有个叫汉族就是杂族
往远了说,元朝蒙古人入中原,日子久了,也被中原文化同化了,还是汉文化
近一点的清朝满人入关,日子不久就恢复汉家儒文化,现在基本没满族了,融入汉族
你前面问在下祖先,的确无法回答,说不定是蒙族满族或高山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族谱可查的就是吃中餐用筷子读汉字过中国年:p
 
此印度人非比印度人也,不过是一前一后住了同一块地而已。要是我老人家买了奥运会冠军的房子而没人崇拜我,我也没啥好郁闷的。
印度人发明的数字被全世界误叫成阿拉伯数字,为什么人家没这么激动?

不是有人总吹嘘说自己的文化叫什么“博大精深”吗?吹起来面不红心不跳,整的还真像个有万贯家产的土财主似的。可怜的是始终摆脱不了一副穷酸相,拿得出手的还是老祖宗不知哪辈子留下的几件老古董。这不,就连一件破棉袄,都舍不得让人多看几眼。

说白了,“博大精深”是吹给别人听的,其实自己心里门清自己有多少家底。要不,也不至于就几毛钱还紧紧攥在手心里,怕一不小心让人摸了去。
 
本想对老弟前面的一贴进行回击,但看了这一贴后又心软了。还是保持既有的心态吧。

说起老华侨过的是什么年,在我们华人内部、在这个华人社区网站上,不用任何特指,都会心有灵犀的。
至于同洋人、同其他亚洲人说什么,是否叫“Lunar New Year”,看看题目《 把“中国新年(Chinese New Year)”叫做“阴历新年(Lunar New Year)”更好些》,就知道是讨论的语气。

同意保持既有的心态
许多朋友可能是忽视了你是讨论的语气了:blowzy:

不是调侃,在下是真的希望您能回国做个技术官员的。
兄台不仅认真细致,而且心胸坦荡,视野开阔,心里装着普通老百姓:cool:
 
您这个学术名称叫“去中国化”。既然老华侨知道全世界都知道那是Chinese new year,为啥心里怯怯地要把中国两个字换成农历?中国成语叫做“当仁不让”,又何必要有小妾心理

日本韩国他们过的是他们的新年,和咱们中国新年其实没啥关系,不过是碰巧同一天罢了。
:cool:
 
汉族跟其他民族没啥区别:cool:

不好听的说法有个叫汉族就是杂族
往远了说,元朝蒙古人入中原,日子久了,也被中原文化同化了,还是汉文化
近一点的清朝满人入关,日子不久就恢复汉家儒文化,现在基本没满族了,融入汉族
你前面问在下祖先,的确无法回答,说不定是蒙族满族或高山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族谱可查的就是吃中餐用筷子读汉字过中国年:p
你一定是弄混淆了吧,汉族还是比较单一的,那个大家族叫中华民族。
 
........

兄台不仅认真细致,而且心胸坦荡,视野开阔,心里装着普通老百姓:cool:
嗯,贪官们把银库掏空了,他老人家可能还在那沾沾自喜数五分钱钢币呢。:blowzy:
 
嗯,贪官们把银库掏空了,他老人家可能还在那沾沾自喜数五分钱钢币呢。:blowzy:

哈哈哈哈
您这一贴,是在下看到的最喷饭的帖子

哈哈哈哈
再看一次,还是狂笑
唉,知识分子要不说多是书呆子呢
 
新加坡人过不过中国的春节难道是中国人该担心的事情吗?他们不过就不过呗。等啥时候他们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的时候,再来出声吧。春节是一种文化,对春节(chinese new year)的认同是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明明没有自己的东西却又偏偏想要和别人区别开来,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被人遗忘。这大概就是很多新加坡人的宿命。
传播文化不是靠拉人多来壮胆的,文化没有独特性就谈不上传播更谈不上认同。新加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转贴一篇《联合早报》的文章,支持一下老华侨的观点,本人亦赞同此文之结论。​








是“中国的春节”、“华人的春节”、还是“农历春节”​

 (2010-02-20)​


  这几天过春节,走亲访友,大家聚在一起,好不热闹。闲来打开电视,到处都是全国人民欢度春节,到最后还要加上几个国外镜头,主持人解说全球都在 庆祝“中国春节”。开始还没觉得什么,可是越想越不对劲,这个春节怎么就成了“中国的”。难道新加坡的华人过的不是自己的春节,而是另一个国家的节日?
  这样一想就觉得问题很大,于是百度一下发现中国新闻网这样一则新闻“中国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许又声2月18日在美国洛杉矶表示:“希望 中国春节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将来有一天,中国的春节也像圣诞节一样成为一个国际性节日。”中国新闻网看网名有点官方色彩,但在底下却注明不代表官方机 构,不过中国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许又声应该是一个官方代表吧,看来中国春节这个名词其来有自,或者说也是一个官方说法。
  但这个词语犯了两个错误,如果不联系上下文没有问题,“中国的春节”意思明确,就是中国官方认定的国定假日,但是如果要走向世界,变 成国际性节日,那么对不起,请尊重一下新加坡或者几千万海外华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春节,这个春节不是中国独有的,再想的深一点,这位官员或者这位官员代表 的思潮是旧有文化的余毒,就像以前有中国公民想不通新加坡人怎么就不是中国人了一样,其实是把“Chinese中国”这个政治名词和“chinese 中华”这个文化用词混淆了。当然现在这位官员以及大多数中国公民都承认新加坡的国家属性和新加坡华人的政治正确性了,但思想沉渣却不是能轻易的洗掉。
  再次,虽然现在中国全国都过春节,是国定假日,但是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一个节日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传承,就像汉人不大会去过古尔邦节 一样,有些兄弟民族也不大会刻意去过春节这个华人的传统节日,因此,刻意强调中国的春节是有点大汉族主义,汉族不能代表全部中国人。就像最谬误的那首所谓 《中国人》的歌“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如果真像歌词所写,那么新疆就永无宁日了,因为那里有许多的中国公民将被确定为不是中国人。娱乐人物我们可以原谅他们的无知,但歌曲 的流行反映了监管部门的失职,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也反映了民间传统意识的强大,在中国内地,“文化中国”和“政治中国”从来没有正确的 分清,当然文化和政治从来不能分离,但有些意识却是应该理清的,就像“爱国”和“爱党”一样,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但在当代,却有些人刻意将这些概念混 杂,或者不去理清。
  再拓展一下,越南、平壤、曼谷都在喜迎春节,在越南,传统春节也是重大节日,但在今天,他们肯定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华人,因此,“华人的春节”这个提法也是有问题的。
  抬头看到墙上的挂历我发现,其实正确的称呼就在眼前,“农历春节”这个名词体现了春节的来历和传统,涵盖了接受春节的各种人群,一个节 日,只有具有普遍意义的时候,才会有人去接受,因为曾经接受了农历,因此在越南和平壤也会过春节,甚至在百年前他们说不定还会自称华人,要推广春节,那么 首先让我们的文化更有活力和普遍性吧。
  邵 锋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2/forum_lx100220b.shtml
 
新加坡人过不过中国的春节难道是中国人该担心的事情吗?他们不过就不过呗。等啥时候他们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的时候,再来出声吧。春节是一种文化,对春节(chinese new year)的认同是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明明没有自己的东西却又偏偏想要和别人区别开来,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被人遗忘。这大概就是很多新加坡人的宿命。
传播文化不是靠拉人多来壮胆的,文化没有独特性就谈不上传播更谈不上认同。新加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你的文字中,似乎流露出你对新加坡之不屑。但是你知道吗?新加坡现在仍有77% 的华裔,是海外唯一的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是我们的亲人,他们的生存环境也不容易的,我们为何不能宽容些?况且当地马来人的生育能力远高于华裔,如果我们仍对这个海外唯一的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如此不屑,再过50 年,新加坡还会有人庆祝春节吗?
 
企鹅穿唐装闹新春

9090896946967468503.jpg
 
哈尔滨太阳岛上的一只白海豚在受训一年后,成功的吐出心形泡泡,成为献给游客的新年礼物。

white-whale_resize_text.jpg
 
LZ的特点:

立一个伪命题 ==> 长篇大论 ==> LZ自认为是Bible ==> 发表 ==> 反对派占大多数 ==> 反对派解读Bible不仔细 ==> LZ一贯正确。

干部啊!师长啊!

注: Bible的特点是:一书/一文解答所有疑问。

这叫:累死读者不偿命;乐坏站长不得钱! :p
横批: 再添圣经
 
转贴一篇《联合早报》的文章,支持一下老华侨的观点,本人亦赞同此文之结论。​


是“中国的春节”、“华人的春节”、还是“农历春节”​

 (2010-02-20)​

...​
...  

多谢LS的支持和转贴。本人的这个贴子算是演砸了,居然支持者寥寥无几。:(
《联合早报》的这篇文章晚发了三天,但从其文风、和论述的不同侧面来看,不象是抄袭。真可谓另外一个“英雄所见”(尽管不多)。

本来,我还真不认为新加坡会有问题,因为新加坡多数是华人,说的又是中文。如果种族和文字都相同的话,则不用担心任何文化问题。甚至,游离于文化母体的本族人,对本族文化的珍惜程度还要大于母体。
现在,新加坡人(可能只是一部分人)居然对“中国春节(中国新年)”的用词也在意起来,那么,老华侨的顾虑就不是空穴来风了。

引文中提到的中国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许又声2月18日在美国洛杉矶的“表示”,就很有代表性。狠狠地代表了一把我们国内官僚们的作风。他“希望”了一把“中国春节”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将来有一天,中国的春节也像圣诞节一样成为一个国际性节日”。
这属于典型的形式主义、粗放管理、和缺乏责任心。
当你提出一个目标、一项任务、一个政策、或一个使命的时候,你必须要认真推演它的实施过程,关注每一个细节。如果因为对某个重要环节的疏忽,而使它根本不可行,那还不如根本不提它。
他喊出一个“像圣诞节一样成为一个国际性节日”的口号,然后拍拍屁股走了。可他根本就没想一想,圣诞节是怎么成为国际性节日的。
  • 首先,“圣诞节”的名称就是一专有名词,而且不带地域修饰。要传播一个东西,不先把它的名字定好,你传播个鬼呀!
  • 其次,圣诞节是随那个广泛传播的宗教而来的。如老华侨所说,宗教是文化的另一个载体。我们有什么教可传播?目前,有千千万万个基督教的传教士活动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我们派出了多少个传教士? 如何弥补我们传教的欠缺?相应的对策是什么?
  • 再次,圣诞节的传播,还得益于罗马帝国的扩张、西方列强在全球的殖民统治。我们能干什么?
这些官僚们想到这些问题了没有?
根据老华侨的经验,那位侨办副主任可以很好地把他在美国洛杉矶的演讲,写到他的年终总结里、写到他的述职报告里。甚至得到表扬,成为升迁的政绩。但是,文化的“传播”也就仅次而已了。

这还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前不久,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搞了一个树立华人文明形象的宣传活动(并在CFC上发了贴子)。这其实是外交部要求中国驻各国的大使馆在全球搞的一个活动。但你要是注意其中的细节,该多恶心,就有多恶心。不知能达到什么效果,但政绩肯定能总结一大套。
唉,就此打住。
 
不敢也不会对新加坡华裔不敬,不过是对某些新加坡华人(?)那种无根浮躁和自以为是的小人心态表示一下不屑而已
在你的文字中,似乎流露出你对新加坡之不屑。但是你知道吗?新加坡现在仍有77% 的华裔,是海外唯一的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是我们的亲人,他们的生存环境也不容易的,我们为何不能宽容些?况且当地马来人的生育能力远高于华裔,如果我们仍对这个海外唯一的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如此不屑,再过50 年,新加坡还会有人庆祝春节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