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leans2012冬季室内免费篮球羽毛球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fyi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篮球术语中英文对照

球场-court
前锋-forwards
后卫-guards
中锋-center
后场-backcourt
前场-frontcourt
组织后卫-point guard
得分后卫-shooting guard
大前锋-power forward
小前锋-small forward
篮框-rim,basket
争球-jump ball
攻方-offense
守方-defence
计时器-shot clock
打成平分-tie
加时赛-overtime(OT)
运球-dribbling
身前快速运球-speed
双手交替运球-crossover
身后运球-behind-the-back
腿间运球-between-the-leg
转身运球-spin
传球-pass
胸部传球-chest
反弹传球-bounce
过顶传球-overhead
大力传球-baseball-type
身后传球-behind-the-back
投篮方式-shooting form
直接篮下得分-layup
大力灌篮-the dunk shot
跳投-jump shot
勾手投篮-hook shot
投篮命中率-field goalds(FGs)
三分球命中率-3-point FGs
罚球-foul shot
罚球线-free throw line
篮板-rebound
攻方篮板-off.rebounds
守方篮板-def.rebounds
助攻-assists
内线得分-points in paint
暂停-time-out
卡位-screens
人盯人-men-to- men defense
区域防守-zone defense
盖帽-blocking
失误-turnovers
撞人犯规-charging
阻挡犯规-holding
推人犯规-pushing
技术犯规-technical offence(fouls)
常规赛-regular season
季后赛-playoff
 
更多的最高境界

吃苹果的最高境界
 

附件

  • Picture15.jpg
    Picture15.jpg
    10.2 KB · 查看: 146
乒乓球拍护理·胶皮篇

一张胶皮能活多久?答案千差万别。
  国手手里,3天;业余球友,少则三月,多则半年。
  到底谁杀了胶皮?为了缉捕凶手,我们精心设计了“追捕”程序,来揭开真相。
  
  测试方案
  
  让胶皮与空气、灰尘、水、阳光这些“疑犯”亲密接触,相同时间后彻底清洁表面,再同一张全新的胶皮对比,以胶皮表面摩擦力的降低代表被“杀伤”程度。
  
  测试原理
  
  用发球机发出下旋球,以固定角度直接撞击待测胶皮。如果胶皮表面摩擦力较强,下旋球落上去回跳较强,且出射角度较小。反之,如果胶皮表面摩擦力较弱,下旋球的回跳也较弱,出射角度较大。以相机记录球的出射轨迹,胶皮的老化程度就一目了然。
  一张全新的黏性反胶。透明度较高(球影稀疏)的直线轨迹为球的入射路径,透明度较低(球影密集)的曲线轨迹是球经胶皮反弹后的出射路径。可见,球落到新胶皮上,因为带有下旋,运行方向立即改变,并划出条美丽的抛物线。
  
  护理建议
  
  氧化作用是胶皮老化的元凶,但它需要光做帮凶,更需要灰尘和水的唆使。所以,为了让你的胶皮更长寿,建议——
  不落凡尘:每次打完球彻底清洁胶皮,确保没有漏网之鱼,不给灰尘可乘之机。
  闭关修炼:将球拍装八拍包,就可同灰尘、紫外线、热源等恶人基本绝缘,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而护胶膜则属于锦上添花。
  保持干爽:如有条件,推荐选用专门的胶皮清洗剂。否则,清洗胶面最好用擦拍绵沾取少量纯净水轻擦胶面,并扇动拍面让水及时挥发。
  这些建议虽然平易近人,实施起来却需要持之以恒。如果你感到麻烦,想想你的钱包。我们如此兴师动众,甚至搬出发球机,就是为了让你花更少的钱,得到更长久的乐趣。
  
  木屑除胶大法
  
  自古灌胶怕除胶。球场上所向披靡,锐不可当,谁知背后除胶艰难,黯然神伤。不是海绵碎屑如雪片纷落,就是手指起泡生茧。
  小小除胶事,令多少DlYer折腰。现在,你只需找来少许木屑,难题即可迎刃而解。
  最初的灵感源于嚼香口胶,有时边嚼边吃着其它零食,香口胶便化在嘴星,粘不起来了。那对于胶水,掺些东西在里面,是不是也就变得没那么黏了呢?经过反复实验,发现较细的木屑去黏性的效果最好,可能是因为它颗粒较小表面积却较大。这样,对海绵的损害降到了最低限度,即使你是初次除胶,也不必担心失手。
  
  胶皮杀手之
  
  穷凶极恶——氧气
  作恶情节:测试两周前开封,置于盒内保存。盒子有盖,所以胶皮虽能接触空气,却很少沾染灰尘,这类似拍包里的环境。结果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尽管胶皮暴露于空气中整整两周,但胶面却似乎没有受到任何损害。出球的角度、弧线都与新胶皮相差无几。看来没有其他“恶人”的帮凶,氧气也没什么好怕的!
  作恶手法:氧化作用是无处不在的隐形杀手,对胶皮也不例外。氧能令橡胶中的分子链发生断裂或过度交联,改变黏性。
  
  无恶不作——灰尘
  作恶情节:测试两周前开封,将胶皮洒满灰尘,临测试再将灰尘除净。在露天场地或是疏于打扫的球馆打球,而后又没及时清洁胶皮,应该与这种情况类似了。实验结果足以令人错愕:仅仅半月,胶皮原有的黏性已丧失殆尽,球不但不回跳,反而像踏在跳板上,做了个360度的空翻后继续向前,丝毫没有回头之意。如果用这种方法制作防弧胶皮,成本是不是有些高呢?无恶不作,看来名不虚传。
  作恶手法:双管齐下。一方面,胶皮表面并非绝对平整,而是布满了微小的凹陷,有助于更好地“吃”住球。无孔不入的灰尘填平了这些凹陷,并且很难被彻底清走,令胶皮摩擦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灰尘疏松多孔,表面积太,又富含多种金属离子,作为氧化作用的催化剂再合适不过,是氧气的主要帮凶。
  
  凶神恶煞——水
  作恶情节:测试两周前开封,用两个平皿分别盛入自来水和纯净水,倒扣于胶皮上,测试前拭干水份。为确保球落在经水处理的胶面上,测试时我们将其余部分用纸遮盖。与新胶皮相比,球的出射角度增大了,表明摩擦力降低,且自来水对胶皮的伤害更明显。看来乒乓球从胶皮到球板,都与水不共戴天。
  作恶手法:与氧气“狼狈为奸”,加速胶皮的光氧化作用。
  
  恶贯满盈——阳光
  作恶情节:两周太久了,我们只争朝夕。对于“恶人”之首,摧残一张胶皮,自然不消多等,一个下午,足以令其黏性大失。
  作恶手法:杀手锏更多。紫外线能直接引起橡胶分子链的断裂和交联,同时灌输光能给橡胶,加速其氧化。在光作用下,含胶率高的胶面,更会出现网状裂纹,即所谓“光外层裂”。
 
垃圾球板·娱乐球板·普通球板·专业球板

球板有很多指标是相对矛盾的,在矛盾中寻找和谐,寻求一个最高的平衡点,这就是专业球板
  
  专业球板
  
  目前,市场上不同品牌的球板形形色色,国产的、欧洲的、日本的,算起来是不计其数。那么,究竟有哪些球板才是专业球板?也许有很多人会说,专业选手使用的球板就叫专业球板,这种说法没错,但只是广义上的解释,还不够全面和具体。因为专业球板并不是专业选手的专利,普通业余选手也有很多人在使用专业球板。对于专业球板,不同人的理解难免会出现一点误差,这很正常,萝卜青菜各有所好,条条大道通罗马,不同打法对球板的追求就有所不同。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球板,笔者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性能突出,没有明显的缺陷;与社会上的主流打法相吻合。大家都知道,一支球板的产出,必然有它各项指标的存在,目前球板最简单的形容词有:重、轻、厚、薄、硬、软、弹、不弹等等。其实,球板有很多指标是相对矛盾的,那么在矛盾中寻找和谐,寻求一个最高的平衡点,这就是专业球板的特征。再说得具体点,比如“弹性大”与“吃球稳”就是矛盾的,假如我们把弹性最高指标定为100,把“吃球”的满分也定为100,那么弹性指标越高的球板,往往意味着“吃球”的分值越低。如果弹性、“吃球”二者指标都达到60,那么这支球板就已经超越了正常的平衡点。如果进一步能达到70,甚至是80,那么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最高”的平衡点。相反,如果弹性指标是近50,“吃球”指标也近50,那么二者之间就只是在普通的平衡点上,是半斤八两的。如果弹性指标达到70,“吃球”指标近30,这是强弱分明,二者之间的平均值也只有50,达不到最高的平衡点,这种球板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球板。当然,一支专业球板所表现出来的特性远不止这些,现在我们只是把一些性能的基本指标作了简单的描述。
  主流打法又该怎样解释呢?主流打法由乒乓明星所造就,明星就是一根标杆,不同层次群体都会把明星的打法作为模仿的对象,明星所用的器材也成为发烧友追逐的目标。这种效应,很自然就形成了一种“主流”。现在社会上的主流打法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以快攻为主结合弧圈的打法,和以弧圈为主结合快攻的打法。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快攻弧圈打法突出的是快攻,对球板的要求是拍面略小、重心偏前、板身略厚、反弹力大,这样在球脱板时,不会有迟滞的感觉。
  当然,如果脱板太快,就不是快攻弧圈了,因为我们还要考虑到弧圈的作用。另一种弧圈快攻打法,突出的是弧圈,对球板的要求是拍面略大、重心偏后、板身略薄、反弹略小,这样的球板一般能拉出效率很高的弧圈。当然也要有一定的弹性,太软就不行,因为还要兼顾到快攻。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快攻和弧圈是相对矛盾的,在矛盾中寻求和谐,找到一个“最高”的平衡点,这就是真正的专业球板。
  
  普通球板
  
  什么是普通球板?普通球板就是大众能用的球板,与专业球板相比,它现在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行业标准。对于新手来说,两者也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会有人说普通球板比专业球板更好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再作进一步的分析,普通球板可分为两个类型:强弱分明;或是缺乏个性。举例来说,传统的近台左推右攻型球板可说是普通球板的典范,具体的特点是:“重”,约100-120克之间;“厚”,大概7-8mm之间;“硬”,从声音上可以听出来,音调高,且非常短促;“弹”,球碰到球板后脱板快,且反弹高。这样的球板是刚性有余,柔性不足。也许有人会问:这种传统球板在老一代国手中不是也有很多人使用吗?为什么说它现在不是专业球板了?这个问题问得好,社会在进步,技术在提高,以前是专业,并不代表它现在还是专业,因为它已不适合当今社会的主流打法。
  其实传统的近台快攻板,现在仍有很多人在使用,它的优点非常突出,但缺点同样明显。正因为如此,它无法达到“最高”的平衡点。所以,笔者认为传统近台快攻板,已经达不到现代专业球板的要求。那么,除了传统近台快攻板之外,还有哪些类型的球板也属于普通球板呢?快攻弧圈、弧圈快攻,或是削球板里都不乏普通球板的身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某些短板是使用者难以用技术优势去弥补的。虽然用起来四平八稳,但缺乏张扬的个性,这样的球板只适合业余普通选手使用,而对业余高手来说都嫌平庸,更不用说专业选手了。那么,普通业余选手能不能用专业球板呢?因为专业球板往往有自己的个性,就要考虑这种个性是不是适合你,如果相吻合,那就是最佳选择,如果不对路,那还不如用一支中性的普通球板。正因为如此,普通球板只要选料上乘、做工精良,在市场上也会占有很大份额。
  
  娱乐球板
  
  娱乐球板一般都以纯木为主,主要的消费群体是不经常打球的人,而且这种消费者随机性较大,只知道自己用球板配上胶皮会比成品拍好打,他们的观点是打球找乐趣;另一类消费者是在露天球台上打球的老年人,他们的目的是锻炼身体。这两种消费者对球板的要求是价格便宜、卖相好,所以,现在有的厂家会找夹板加工厂加工型材,回来后切成拍形,贴上手柄和商标出售,这样能大大节约成本。对于这样的球板,我们不能有太高的要求,只要有一定的弹性,贴上胶皮后让人感到确实比成品拍好用就行了——毕竟只是娱乐嘛。
  
  垃圾球板
  
  “垃圾”这个名词确实不太好听,似乎太过尖锐和刻薄。那么,它们究竟“垃圾”在哪儿呢?“垃圾”球板多见于纤维板——不像纯木球板,好的是“专业”,差不多的是“普通”,次一点是“娱乐”。“垃圾”球板,往往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而且这种缺陷既无法通过选配胶皮,也无法借助选手的技术优势得到弥补。当然,“垃圾”球板并不是我们中国厂家的专利,进口品牌甚至在中国有相当影响力的品牌也不乏其板。
  以上文字,仅代表笔者个人立场和观点,并不针对任何品牌任何球板。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如有雷同,实属巧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专业球板、普通球板、娱乐球板、垃圾球板,统统见鬼去吧,只要拥有一支适合自己用的球板,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球板。生命在于运动,请拿起你的球拍,运动去吧。
  社会在进步,技术在提高,以前是专业,并不代表它现在还是专业
 
详细解读底板的速度、控制、底劲、弹性

我们刚开始打球时,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语——“这支拍子弹性大些,好打一些”,或是“这拍子弹性好大,有点不适应啊”。
  当我们的水平已经入门之后,随着周围球友的增多和水平的提高,也许又会有人对着你那支相伴多时的球拍说,“这拍子底劲不行,换一支吧”。
  于是我们跑到球具店里,想换一支兵器,但面对眼花缭乱的东东却又一时不知所措,这时也许你会在商家的柜台里找到一本某厂商的器材目录,翻开里面,花花绿绿的图片下面,往往又标着这样两个指标:“速度”和“控制”。
  速度、控制、底劲、弹性——四个名词纷至沓来,你是不是会有点糊涂了呢?不妨让我们共同来一次讨论,好好的“打破沙锅问到底”。
  要清楚理解这四个名词的含义,先要从乒乓球的击球原理说起。
  乒乓球运动的核心在于碰撞运动,即通过运动员作出技术动作,使球拍与球体发生碰撞,碰撞瞬间球体获得一定的动量(P=MV)。这里的V,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球体沿弧线向前飞行的线速度,二是指球体自身旋转的角速度,相应的,乒乓球运动中就存在了速度与旋转这一对立统一的矛盾。
  在乒乓球运动的早期,限于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器材的制造水平,球拍相当于一个刚性物体,即球拍触球瞬间其形变极其微小,以至于无论在我们的手感上还是在出球的性质上都表现不出来。此时球与球体的碰撞,在击球性质上的外在表现往往是声音清脆、停球时间短、球飞行弧线曲度小、球的飞行速度随飞行距离的增加而呈直线下降的趋势……然而,奥地利那位法律大学生将海绵首次应用于乒乓球拍的灵光一现,为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新纪元微启了一道门缝……不久,日本人弧圈球的发明终于令沉重的闸门徐徐打开,迎来了一片灿烂的新天地……时至今天,乒乓球器材的花样已经多到了有的人恨不能要强制统一的地步,处于这项运动核心地位的球体与球拍之间的碰撞也发生了质的改变——整体而言,球拍已经具有了相当大的形变能力——购买海绵时要捏上一捏看其恢复的快不快,底板厚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打球中会觉得“震手”;击球瞬间停球时间显著增加,高水平运动员的球拍更尤如有粘性一般能配合其灵巧的手腕细腻的手感加以千般变化万般微调;击球时只听“哧”的一声闷响球也可以如箭离弦猛串出去,落在台面上还能如脚底抹油一般愣从你眼皮底下滑过;球在空中的轨迹,既可如被盖庭讥讽为“两面放高球”的阿佩依伦们的高吊弧圈,也可似盖庭塞弗一般咄咄逼人;更不用说有时看起来温柔如水的小小银球,晃悠悠来到你的面前,跳起后却突然现出顾大嫂的本性……这一切的一切,就源于你我手中的球拍,已不再似过去的钢板一块,而更像是弹簧。
  从纯理论上来看,过去的碰撞,鉴于球拍形变很小,其动量和能量的传递过程可以近似的用;[MV的改变量]=FT来表示(这里我们仅讨论线速度V),其中MV即球体所具有的动量,FT表示击球过程中运动员赋予球体的冲量,其中F即球体的受力,T即球与球拍的接触时间即“停球时间(dwell;time)”,来球本身具有一定的线速度因而具有一定的动量,而在冲量作用下其回球的动量发生改变,线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发生改变。过去的技术动作尤其攻球技术以撞击为主,出球的初速度快,底板质硬(国产老底板可都是号称从楼上摔下去都不会摔烂的)而厚(彼时底板多为七层甚至九层)、重(大都在90-100g以上),形变能力小,停球时间短,硬、厚取其容易借来球之力,厚、重因可增大球拍挥动中本身具有的动量。
  而今天的碰撞过程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球拍更接近于一个弹性体,其形变能力无论在我们自己的手感上还是出球性质上都体现的愈加明显,与来球接触后,柔韧的木质可以保证球体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与球拍的相对速度趋近于零——即停球时间大大延长……虽然球拍目前——包括在可以预想的未来中——其性质都还不会完全等同于弹簧,但看看弹簧与物体碰撞时的物理公式无疑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今条件下球与球拍碰撞的这一过程:F=KX——即运动物体与弹簧接触并致其形变的过程中,物体所受到的弹簧施加的反作用力的大小,在数值上与弹簧的弹性系数和弹簧的形变程度之积相等。换言之,对于同样一个弹簧,其形变越大,对向之施压的物体的反作用越大;面对具有同样动量的物体,弹簧弹性系数越大则反作用越大。这就好比拉弓,只要弦还绷的住,你拉的越满,蕴含的力道就越大,射出的箭也就更具威胁。
  那么,今天的球拍,怎样才能算速度快、控制好、底劲足、弹性佳呢?
乒乓球的击球速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来球着台后弹起的第二弧线的飞行时间,二是指球被击出后回球到落到对方台面前的第一弧线的飞行时间。当然,最后的击球效果还与回球在对方台面弹起后的飞行状态密切相关。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速度,并非以我们平时所说的多少米/秒的标准来衡量的,而是指球体在一定距离中通过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则速度越快。传统的快攻打法,站位近而动作小以缩短来球的第二弧线飞行时间,力争在上升期击球并尽量压低弧线以缩短回球的第一弧线飞行时间,往往使对手感觉自身动作慢了一拍而反应不及;与此相应的,传统底板与球接触的停球时间短(脱板快),从而减少了球在接触瞬间的延搁,有助于提高出球的初速度,通俗的说“一碰即飞”。我们通常说某块老底板,比如老红双喜、老盾牌、老双鱼、老流星、老友谊、金友等等的速度快,主要就是指其出球的初速度快,同时便于借对方来球之力回击。但必须看到的是,一来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球在飞行过程中速度直线下降,结果造成看似来势汹汹的快攻只需适当退台即可从容应付;二来停球时间过短,使得选手来不及作出微调——因为击球过程实质上是手上神经系统本体感受器感受来自球拍的外界刺激再将刺激传导给神经中枢由中枢作出适当的条件反射以指导效应器(如肌肉、骨骼)作出反应的过程,而刺激没有一定的持续时间是难于引起神经系统足够的兴奋的——其结果必然是技术发挥的灵活性受到限制、击球质量和战术效果打了折扣。
  随着乒乓球技战术水平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旋转因素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使得传统的建立在单纯碰撞反射模型上的速度概念受到了挑战——要制造强烈的旋转尤其是击出高质量的弧圈球,就必须有足够的停球时间,且球拍对球体的作用力线要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偏离球心;击球时更注重全身肌肉的协调发力,注重身体重心的运用,动作幅度增大,站位逐渐靠后,相持球日益增多,击球时间趋晚,过去的快攻模式更多的只能用以加快衔接、争取主动而缺乏一板毙命的威力;发接发水涨船高,相持球变化莫测,要求选手处理球的细腻程度更高……凡此种种,使曾经是一代球迷梦寐以求的老红双喜们成为了历史,而继承传统并有所创新的国产底板新生代和伴随改革开放涌入的进口底板则在专业市场取而代之、二分天下。
  现在的底板,相对较软而薄,多为五层,木质较柔韧,借助于这些特性,其触球后能适当延长停球时间并由于来球的冲击力和选手的迎球挥拍而产生一定的形变,从而将球“吃”住使选手有充分的时间摩擦球和进行各种微调,当形变达到最大程度时,形变开始回复并在瞬间将球加速弹出。这种过程在一些进口的ALL+~OFF-底板上体现的尤其明显,甚至有的型号由于板身太薄形变太明显传递到手柄上的震动感太强而产生了所谓“震手”的感觉,比如DONIC;WALDNER;DICON、YASAKA;EXTRA、BTY;KORBEL等。由于停球时间的延长,此时球的出手速度看上去并不算很快,显得击球节奏稍慢,但由于球拍回复的过程中将形变所蕴含的一定能量释放出来并传递给球体,故球脱离球拍瞬间的实际速度未必慢于传统“一碰即飞”的硬质底板的脱板速度,而且由于大大增强了旋转的原因,球在飞行过程中受空气阻力而引起的速度衰减并不十分明显,甚至往往在对方台面着台弹起后由于受台面所给磨擦力与反弹力的合力作用而呈加速状态。鉴于此,我们对底板的速度性能的理解似也需要更广义一些。当然,通常来说,我们所谈的底板速度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指的是传统概念。<br>
  对于主要建立在形变基础上的底板而言,其速度性能的表现大致受到以下几方面影响:
  1、来球速度:来球速度越快、动能越大、冲劲越强,则造成底板形变越厉害,相应的反弹也会越强劲。
  2、底板形变后的回复能力:任何碰撞过程都必然伴随着能量的衰减,就好像一个标准的乒乓球从30cm高处落到一张标准的台面上弹起的高度只会是23cm而不是更多,底板形变中所蓄积的能量也绝非能够百分之百的传递给球体,其回复能力越好则球体回弹时获得的动能也越大。或者说,既要吃的住,又要弹的出。这里就包含了一个矛盾,即底板材质越软,停球时间就会越长形变也可以越大,F=KX中的X也就越大,但此时K也相应下降,极端推论如乒乓球落在一块柔软的浴用海绵上,球会深陷海绵之中,形变是最大了,停球时间更是无限长了,但球也弹不起来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尽量在材质选用和搭配上想办法,尽可能寻找韧性好的材质,以获得最佳的形变和回复能力。于是,当制板专家视线范围内合适的天然材质都被用上之后,合成纤维的引入自然水到渠成——碳纤、芳纤、玻纤等在这方面的能力显然远非天然木质纤维可比。
  3、选手挥拍的速度:选手挥拍动作越快,球拍触球瞬间球与球拍的相对速度越大,给予球拍拍身的冲击力也越强,相应的形变也越厉害。
  4、触球瞬间来球与球拍所成夹角:夹角越大或说越接近九十度,则来球线速度在垂直于拍面方向上的法向分速度越大,给予底板的撞击力越大,形变亦相应增大。
  由此看来,一块底板在实际击球过程中在速度方面到底能发挥多大威力,并不像厂商们器材目录上标个“速度:X”那么简单。厂商们所标称的数值,大都是以自身系列产品中的某一个型号为参照标准,在相对单纯的条件下测算得出的,既与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又含有相当成分的主观因素,不同厂商的标称值之间更缺乏可比性,因此只能作为大概的参考而不宜盲目地“唯数字论”。
  在厂商的目录上,还有一个指标与速度相伴相生,这就是“控制”——一个更模糊的概念。
  什么是控制?不同风格的选手、不同技术的运用有各自不同的要求:直拍选手希望反手吸弧圈吸的住、加力推的落点能到位;注重台内球控制的选手希望摆短摆的住而不至出台出高球;弧圈选手希望能挂起球来还能冲得出去;防守选手希望削的住那飘忽不定的高吊弧圈和如狼似虎的突击还能时不时来个逼角、转不转……而根据前面已经提过的击球过程的生理学原理,要使我们对来球作出适当的反应或说运动系统表现出适宜的兴奋,外加刺激就必须达到一定的作用时间和强度——一定的作用时间为兴奋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而一定的刺激强度(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也是兴奋产生的必要前提——或者说,一定的停球时间才使我们来得及通过球拍对球作出感知并作出相应动作,一定程度的球感才使我们手上的感觉神经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供运动神经中枢作出准确的判断并进而向运动系统发出正确的指令。
  在一定范围内,球拍材质越软,形变程度越大,停球时间越长,则我们对球的控制就更从容,进行各种微调的机会也越大;同样地,底板材质和结构越好,就越能真实、细腻的反映来球的性质并将这些信息准确、及时地通过木纤维(或合成纤维)传递给我们。一块底板,也许其木质较软而停球时间较长,但由于木纤维质量、底板构造、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原因,其球感并不清晰更谈不上敏锐,仅能告诉你来球大致向哪个方向、有多快、大致什么旋转,而对于来球角度、力量、旋转的细微差别则反映不够,控制性能自然不高——整体而言国产底板在这方面恐怕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另一块底板,也许其木质坚硬、拍身较厚,因而停球时间短,但其球感却很清晰敏锐,在相当短的瞬间仍然能为使用者提供足够多的来球信息,而回球是否控制的住就要看选手自身的技术熟练程度了——STIGA;Clipper;Wood便是这种类型的代表;而有的底板,如AVALOX;500、STIGA;Allround;Classic;(AC),则两者兼具,木质柔韧停球时间相对较长且球感细腻毫发毕现,自然成为经典之作。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厂商如Butterfly还在其底板性能指标中加了一项“feeling”,即手感的软硬,往往容易与控制相混淆。通常人们可能会觉得手感较软的底板较易控制,手感较硬者则相反,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将手感软硬程度与控制性能划上等号。典型的例子如Butterfly的Primorac;Carbon,加入了碳素纤维,速度快力量足,停球时间较短,更兼由于合成纤维的通病——对球感的反映和传递不如天然木纤维那么自然真实,其控制性能平平,BTY就以桧木作其表层材质,由于桧木的天然特性,使其手感有所改善,但于其控制却无实质性的帮助——类似做法在碳素底板中是很常见的;又如加入了芳基纤维的底板,由于芳基自身的特性,其手感相对较柔和,但由于芳基纤维的韧性很强,其速度很快,停球时间不长,对其控制性能也有所影响。
  再者,对球的控制是以人为主体的,因此球拍的作用毕竟只是处于辅助地位的,随着使用者球龄的增加、技术的熟练、实战经验的丰富,其大脑皮质下的运动条件反射日趋巩固,神经联系更加稳定,神经过程灵活性更高,对球的控制能力自然也日益增强,而对器材的依赖也随之减少,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拿着一支很破的拍子照样可以把一群蝴蝶打的气急败坏的原因。
  最后,还有几点也不妨看看:
  1、触球的是拍身,但“沟通,从拍柄开始”。精明的商家自然也不会忽略这一出彩之处,于是乎,WRB、DICON、SENSO、REFLEX;System……虚虚实实层出不穷……炒作成分自然是有的,但对控制性能的影响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到底效果如何,就全看个人喜好了。
  2、拍身厚度和硬度降低到一定限度时,击球过程中震动感明显,这显然不适应传统快攻技术的需要,对在近台打颗粒胶(主要是正胶和生胶)的选手更是致命的,这就是王涛、刘国梁、孙晋、杨影、黄文冠等选手均使用相对较厚而硬的七层板的原因。
  3、若是球拍过重且其重心相对靠前,则挥拍过程中偶尔会有似将脱手之感,虽然严格来讲这并不属于控制性能的范畴,但当你大汗淋漓时确有可能给你带来不大不小的麻烦。
  4、国际赛场上刘国梁纵横驰骋,业余乒坛里反面贴块胶的直拍也忽然多了起来,而多出的这面于控球却是有利有弊——利者,增加了整支球拍的厚度,对推挡的稳定性有所裨益;弊者,原先直接贴着木板的手指现在贴在厚厚的胶皮海绵上了,“透板”感也少了些许。利大还是弊大?这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在前面谈到“控制”时,我曾说过“在一定范围内,球拍材质越软,形变程度越大,停球时间越长,则我们对球的控制就更从容”;。请注意这句话的开头有一个“在一定范围内”,为何要作出这种限定呢?
  有经验的球友都知道,市面上许多成品拍尤其是那些极廉价的成品拍,在击球时会觉得球似乎出不去一般,明显感到球如同“塌”在球拍上不走了,很容易下网……这时我们会说,这拍子底劲太差。何以如此呢?原因就在于这些拍子所用木质奇差无比,根本不适宜做乒乓球拍,甚至有的还是木渣压制的夹板,球与球拍发生碰撞后,球体原先所具有的动能相当部分都为球拍所吸收而损耗掉,并且对于习惯于使用正规球拍的人而言,很难把握来球的动能和自己所爆发出的力量将在多大程度上为球拍所吸收,自然更谈不上对球的控制了——这就超出了一定的范围。
  然而,上述情形只不过是一种最单纯最明显的表现而已,通常我们可以称之为底劲不足的还有两种可能。
  比较简单的一种,如果你使用的是一块相当硬的底板,比如国产老底板,在近台打起快攻来你可能会觉得顺风顺水,急风骤雨一般打得对手只有招架之力而无还手之功,但若你退到中台甚至远台想赶趟时髦冲上几个漂亮的弧圈时,就有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你冲出的球出手时兴许有如离弦之箭,但眼见着越飞就越慢,落到人家台面上再弹起时已成强驽之末。你也许会叹曰:底劲差了点……关键何在?就在于你的底板形变能力不强或者说“动态能量贮藏”不足(另文中将有解释)。不过,个人以为,此种情形称之为“后劲不足”或“尾劲不足”也许更贴切一些。
  而后一种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比如有的球友比较注重击球力量,觉得Stiga;Allround;Classic之类“底劲不足”;,而认为只有像Butterflyrimorac;Carbon之类的才够力;而注重控制的球友也许会持不同意见,觉得AC就很好打了,碳板太过暴力了……分歧源何而起呢?这就需要我们用相对的观点来看待“底劲”这一概念。
  大家都见过蹦床吧?节日里,小朋友们一个个在上面蹦上蹦下的别提多开心了,那蹦床也仿佛不知疲惫似的任劳任怨由着小家伙们在上面蹦哒。但不知你又是否想过,若是一个大人跳上去,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把大人再换成一只——比如大象,又将如何呢?大人跳上去肯定是无法像小朋友蹦的那么开心的;大象就更不用提了,只怕一只脚刚踏进去就只听“轰”的一声……蹦床的承载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一定限度时,承载的负荷与所表现出的反弹能力将不再成正相关,反弹能力的增加将滞后于负荷的增加,负荷继续增大到超过蹦床强度所能承受的程度时,便连蹦床自身都成了过江的泥菩萨。同样,当我们用较轻或中等的力量击球时,底板形变所产生的回复力或许能恰到好处;当我们用大力量击球时,球体对底板的冲击可能已经超过了一定的承受限度,此时底板的发力就会不尽人意了;极限推论,假使一粒子弹迎面射来,你能指望用你的球拍——即使是Primorac;Carbon——将其像乒乓球一样打回去吗?
  球体对底板产生的冲击力与底板产生的回复力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导致质变的“度”,则是不确定的——视使用者的技术风格、具体击球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来球的性质、离台的远近等种种因素而定。在“度”之内,则“底劲”尚足;超过了“度”,则“底劲”不足。正是构成“度”的多种因素复合叠加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底劲”的相对性。
  “底劲”概念相对性的理解,更明显的体现在40mm大球的使用所带来的变革中。球体直径增大,在给予同等作用力的前提下,其旋转和速度较以前有所下降;要使其仍保持相当的旋转和速度,则必须施以更大的作用力,球体对底板的冲击力相应增大,“度”亦随之而变,使得原有底板的底劲相对减小,也给Oversize们的粉墨登场让出了空间。
 
如何接好弧圈球

接好弧圈球有以下几种方法:
1、挡接
挡接分为反手挡和正手挡。反手挡时,站位稍向右倾斜,左脚稍前,右脚稍后,球拍置于胸腹交接处。当来球过网时,手臂稍向前伸,在球落台反弹的上升后期接触球的后中上部,根据来球旋转强度调整板形的前倾角度,一般情况下,接加转弧圈球的前倾角度要比接前冲弧圈球时大一些。在正手挡弧圈球时,站位向右斜向(以右手为例),左脚在前,右脚稍后,球板的起始高度差不多在胸部高度,横向在身体的右侧,距身体的距离为,上臂上端(肩关节处)在离身体差不多横向一拳距离,上臂和前臂夹角保持约160°的状态下,手腕自然放松,握住球拍;纵向与身体矢状面在一个平面上,也就是正右侧方。当球从球台反弹后,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接触球的后中右侧上部,击球点在球板起始位置稍向前一点;板形要适当前倾,充分体会借力的感觉;在接触球的一瞬间,手臂有一微小的制动动作,适当给球一点缓冲,以免失去控制。在练习挡球时,要注意伸手的时机和幅度。不要过早地把手伸出去。
2、推接
它的特点在于,比挡接的力量要大一些,自身发力的成份比挡接多一点,回球的速度要快一点。推接的站位与挡接相同,球板的起始位置稍抬起来一点,在胸中部比较适宜,这样容易发上力。来球在过网时,手臂向前迎球,在来球反弹的上升后期接触球的后中部,略带一点向上部摩擦;手臂的用力方向以向前为主,略带向上;击球点在身前约70公分。在反手推接时,要注意手腕的适当固定。一般情况下,在调整好板形后,手腕在接触球时,最好是不要动,这样有利于体会球在板上的各种感觉,增加击球的准确性。
3、拨接
其基本的动作要领是,两脚几乎平行站立,离台约40厘米,引拍至腹前偏左的位置,手腕稍有内收,板形根据来球旋转适当前倾,来球过网时,手臂向前右侧上方迎球,在来球反弹后的上升后期接触球中上部,以向前发力为主,略带向上和向右,手臂有适当的外展动作,以借力为主。在用反拨接弧圈球时,击球的瞬间要注意对球有一定的摩擦,用力要柔和一些,给人的感觉好象是一种“滚动”的动作。
4、快带
正手快带是基本动作是:左脚稍前(以右手执拍为例),离台约40厘米,引拍至身体的右侧偏后方,球拍与地面的夹角约为80°即可,当球从对方的球拍上出手时,手臂向左前上方挥拍迎球,重心随势向左移动;在来球的上升期击触球的中后偏右侧面部,以前臂内收发力为主,手腕相对固定。
5、攻打
攻打弧圈球的基本要领是:左脚稍前,肘关节打开,前臂引拍至身体右侧面,引拍动作不宜过大;前臂内收向左前上方挥动迎球,板面与地面夹角约为80°,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的中部偏上,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使作用力多一点通过球 ,以增加击球的速度。
6、反拉
其动作要点是,左脚在前,手臂向身体右侧后方引拍,重心几乎全部在右脚上,当对方拉球出手后,身体带动手臂向左前上方挥动,击球点一般在身体侧面腰部高度;在来球的高点潮,偶有下降前期,接触球的后中略右侧向左上部摩擦;接触球一瞬间,手腕内收,腰腹绷住,重心迅速移动。
 
弧圈球技术动作的分解与合成、内在发力机制

一、总论:
1、弧圈球是一项全身协调发力的技术,要掌握和运用好此技术,必须科学地理解和洞悉它的构成要素,然后使之合而为一。这就是学习法中所说的:先分析,再综合。
2。弧圈技术最大的特点是稳,然后是转、快。要做到既稳又转、既稳又快,就必须形成一个稳定的发力机制。(当然稳定并不是死板不变,而是随机应变中的内在稳定)
二、弧圈动作的分解与合成:
1、在腰和上身不转动的情况下,人成预备击球状站立,大臂从贴近身侧带动小臂向上挥动(特别注意:这是在一个平面内的挥动),那么整个手臂所挥动过的平面可以与地面形成0到90度的各种夹角。(高吊与前冲的区别之一就是球拍前倾角度的不同)。可以说,这样的大臂带动小臂在一个平面内的挥动就是弧圈球中整个手臂经过的路线,但还并没有形成内切形的弧线,手臂和拍面还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运行。
A、在这个分解动作上切忌:a.手腕不相对固定,在挥拍过程中随意抖动、转动。这会造成最后整体弧圈动作的击球不稳:即产生发力不稳、方向不稳、拉漏拉飘的现象。b.手臂摆动不在一平面上,形成弧线,后果是常常拉下网、拉漏拉飘、即使拉上的球也往往显得软弱无力。
B、所以在没有转腰的前提下,大臂带动小臂的挥动应当在一个平面之内,这是弧圈发力集中的重要关键之一,也是实现弧圈技术稳定特点的第一要点。
2、恰如其分的预摆:腰带动右肩左转(一般转过20度左右),右肩稍稍低于左肩,大臂自然贴近身侧,千万别随意或故意向后拉,相对固定手腕,并根据来球特性和自己使用什么样的弧圈(高吊或前冲)控制好球拍的前倾角。此时身体重心在右腿。这样就形成了预摆,要记住:正确而稳定的预摆是弧圈技术动作完整正确和发力稳定的必要前提。
3、成预摆后,支撑腿要蹬实。(许多书上说要蹬腿,看了照练,往往过分发力蹬腿,身体被蹬得往上串,导致重心猛地上冲,造成手臂发力过猛,常常拉飘。孔令辉的蹬腿动作极为讲究控制,所以看上去很协调,平衡;而有的球友蹬腿过猛,还没打到球,人已经散了架,那样会稳吗?)所以,要蹬实,保持起动前瞬间的重心稳定,然后,腿蹬实,助腰转、腰带肩、肩带大臂、大臂带小臂,手腕相对固定并控制好球拍的前倾角。更简单地说:腰一转,拍就动。肩、肘、腕三个关节是力的传送点。这个过程,就把两个动作合而为一:腰肩的横向转动和手臂与球拍在一个平面上挥动相结合,球拍的内切弧线已经基本形成。 三、弧圈技术的内在发力机制:
1、击球前的匀加速发力:腿要蹬实,支持腰匀加速转动,在肩、肘腕关节的带动下,球拍呈一定的前倾角向前上方作匀加速运动迎击来球。
2、击球时的突然变加速发力:当球拍撞到球前的一瞬间,小臂借着重心转移的力量,突然加速内收,(此时腰、肩、大臂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并适当收紧,肘关节依旧保持弧线运动,并成为小臂内收的支点和轴),此时要保持相对固定的手腕和拍形,根据来球,微调球拍前倾角,打磨结合,适当运用中指顶拍的力量。整个身体的感觉是适度绷紧状态。
用重心转移的力量击球是弧圈发力稳定的最关键所在。能够用重心转移的力量来击球是很舒服的,有些球友拉不上球反而感觉吃力,就是因为没有用球与拍撞击和摩擦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抵消部分重心转移和小臂加速内收的力量,从而用身体和手臂硬生生地收住这种力量,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
3、击球结束后的还原放松:打磨结束,球离拍而去,重心转移和小臂加速内收的部分力量被球卸去,但毕竟是部分而已,所以必须用左腿支撑和收住手臂来缓解剩余的力量,并放松身体、手臂和手腕,调整步伐,呈还原姿势迎击下一来球。 四、弧圈球的发力方向:
1、向上与向前:本文《二、弧圈动作的分解与合成》的第1点所诉,整个手臂挥动平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决定了是向上拉还是向前冲。一般与地面成70到80度角时为向上拉(即高吊弧圈);与地面成40到50度角为向前拉(即前冲弧圈)。但由于很多前冲弧圈是打磨结合的,有了打的撞击力,球脱拍较快(这是相对于纯粹摩擦的前冲弧圈),所以,50到60度的前倾角击球也是可行的。
2、向左、向右和向中:向左方拉时,在起动时适度向内钩腕;向右方拉时,在起动时适度向外伸腕;向中间拉时,在起动时保持直腕。 五、弧圈击球点和击球时机:
1、击球点:右腰侧上方与腰的距离约一肘半,与身体所在的平面约成45度角处为最佳。
2、击球时机:
(1)前冲弧圈:高点期或下降前期击球。个人认为最好是与网差不多高的下降前期击球为最佳。因为此时最适合主动发力打磨,而高点期击球若是拍形控制不好或大力前冲极易打出台。特别是业余球友,更不提倡在上升期击球,我认为这样的击球风险太大,对方来球下旋强则极易拉下网,下旋弱则极易拉出台。若对方来球不很高,短而转,业余球友去拉上升期,成功率实在太低,还不如在下降前期拉一板中等力量的前冲为妙,因为此刻必然比上升期离球台端线要近,容易拉上球。
(2)高吊弧圈:一般在下降前期拉球最合适,因为此时拉出去的球速度较快,对手放手相对难。而在下降中、后期拉出的球速度回慢些,但旋转可能会更强。
对于弧圈,总结为三句话:腰肩的转动,带动手臂挥动平面成弧线运动;重心转移带动小臂的挥动中突然加速击球;手腕不要乱动,应相对固定,控制好前倾角和方向,中指适当顶拍,打磨结合。
 
休息一下眼睛

气功的最高境界
 

附件

  • Picture8.jpg
    Picture8.jpg
    30.5 KB · 查看: 126
篮球掩护配合

我觉得这种进攻战术贯穿于进攻的全过程, 很值得配合贴图仔细读一读, 想一想自己实战中有没有主动给同伴做掩护,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 就能大大提高进攻的机会.

掩护配合:是掩护队员采用合理的行动,用身体挡住同伴的防守者的移动路线,使同伴借以摆脱防守,或利用同伴的身体摆脱防守,从而接球进攻的一种配合方法。
掩护时,掩护队员跑到同伴的防守者前、后或侧面,保持适当距离(要符合规则要求),两脚开立,膝微屈,两臂屈肘于胸前,上体稍前倾,扩大掩护面积。当同伴利用掩护摆脱防守时,掩护队员要及时转身跟进,准备抢篮板球或接回传球。
掩护配合可以由无球队员给有球队员掩护,也可以由有球队员给无球队员掩护和无球队员给无球队员掩护。
[1] 前掩护:是掩护队员站在同伴的防守者前面,用身体挡住防守者向前移动的路线,使同伴借机摆脱防守的一种配合方法。
示例:如图一 所示,4传球给5后,先做向篮下切入的假动作,然后突然跑到5身前,形成前掩护。5接球后投篮或做其他进攻动作。
 ​
[2] 后掩护:是掩护队员站在同伴的防守者身后,挡住他的移动路线,使同伴借以摆脱防守的配合方法。
示例:如图二 所示,5传球给4的同时,6到5身后做掩护。5传球后先做切入假动作,然后利用同伴的后掩护摆脱防守,切入篮下,接4的传球投篮。6及时转身跟进。
 
 ​
[3] 侧掩护:是掩护队员站在同伴防守者侧面,
用身体挡住防守者的移动路线,使同伴借以摆脱防守的一种配合方法。
示例1、:无球队员给无球队员做侧掩护。如图三 所示,5传球给4后,去给6做掩护,6摆脱防守切入篮下,接4的传球投篮。4传球前要利用假动作吸引住自己的对手和调整配合的时间。5掩护后要及时转身跟进。
 
 ​
示例2、:无球队员给有球队员做侧掩护。
如图四 所示,5传球给4后,跑到4的侧后方做侧掩护。4接球后利用投篮或突破的假动作吸引住4,当5到达掩护位置时,4迅速摆脱防守,突破投篮,5掩护后要及时转身跟进。
[4] 定位掩护:是进攻队员利用同伴的身体挡住对手的去路从而摆脱防守、创造投篮机会的一种配合方法。
示例:如图五 所示,5传球给4后,利用假动作把5带到6的身旁,然后贴近6切入篮下,4接球后利用假动作吸引住自己的对手和调整配合时间,一旦同伴
摆脱防守,立即传球给他。

掩护配合的要求:
[1]掩护时,队员的身体姿势要正确,距离要适当,动作要合理,行动要隐蔽。
[2]被掩护的对于要利用假动作配合行动,当同伴到达掩护位置时,摆脱对手的行动要及时、突然、快速。
[3]两人要配合默契,及时行动,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应变,争取第二个攻击机会。
 

附件

  • 200716103921252.jpg
    200716103921252.jpg
    11.2 KB · 查看: 124
  • 200716103922532.jpg
    200716103922532.jpg
    12.8 KB · 查看: 129
  • 200716103922615.jpg
    200716103922615.jpg
    13.1 KB · 查看: 128
  • 200716103923810.jpg
    200716103923810.jpg
    12.3 KB · 查看: 128
  • 200716103923864.jpg
    200716103923864.jpg
    10.4 KB · 查看: 129
掌握篮球传球技术和三种传球技术方法

我认为传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想一想我们在实战中传球不到位和传球失误的比例, 就知道我们的基本功并不是那末踏实. 除了文中提到的三种川球方式外, 我觉得推球传球非常的实用. 就是一手扶球, 一手往前推球, 这样一来既有双手传球的稳定性, 也有隐蔽性和突然性, 因为很多时候都是侧身站立的.


在篮球技术中,传球是篮球基本技术之一,是队员之间有目的地转移球的方法,是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是实现战术配合的手段。

  不管是防守球员还是进攻球员,都应当重视传球技术。

  传球在篮球比赛中起到血液循环的作用,制止住传球,比赛就成了血液不循环的人体一样,一次漂亮的进攻配合都少不了几次妙传,因此,担负着比赛中重要任务的就是传球。传球技术是篮球技术之中最基础的一项技术,但这一项基础技术却不是每个运动员都能轻易掌握好的。

  传球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任何一种传球都离不开传球的方法、传球的路线和传球的落点三个方面:

  一、传球的方法:

  传球的方法可分为双手传球和单手传球:

    1、双手传球传出的球迅速有力,传球时两手手指自然分开,拇指相对成“八”字形,用指根以上部位持球,手心空出。两肘自然弯曲于体侧,将球置于胸腹之间,身体成基本站立姿势,传球时,前臂在后腿蹬地、身体重心前移的同时迅速向传球方向伸出,拇指用力下压,手腕前屈,食、中指用力拨指传出。常用于中距离传球。
    2、单手传球传出的球力量大,飞行速度快,(以右手传球为例)传球时左脚向传球方向迈出半步,同时将球引到右肩上方,肘部外展,上臂与地面近似平行,手腕后仰。右手托球,左肩对着传球方向,重心落在右脚上,右脚蹬地,转体,前臂迅速向前挥摆,手腕前屈,通过食指,中指拨球将球传出。

  二、传球路线:

  传球路线也是传球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球的路线有三种:直线,反弹,曲线。

    1、直线传球适用于中等距离传球,传出的球快速有力,飞行路线直,但是这种传球的目标明确,易被对方识别,所以在传球之前最好做假动作。例如:在比赛中为了寻找战机、转移球时多用直线传球。因为这种路线的球速度最快。
    2、反弹传球传出的球适用于近距离传球,传出的球部易被破坏,抢断。这种传球隐蔽位置低。传球时最好打在2/3处。但这种传球速度慢。例如:给站好位的中锋传球时,多采用反弹传球,因为这种传球适用于近距离传球,传出的球不易被破坏。
    3、曲线传球和般适用于长传,传球的距离远,但是不好掌握落点。例如:在抢到后场篮板后,发动快攻,一般第一传选择曲线长传,球才能最快的到达前场,赢得战机。每种路线都有自己的特点,有利有弊,在比赛中要根据场上的情况,随机应变,合理运用。

  三、传球的落点:

  传球的落点是传球者必须掌握的又一重点,根据队友在场上的需要,将球合理的送到合适的位置是很不容易的,传球者必须根据队友的情况选择好球的落点,是在胸前、左侧、右侧、头顶等,必须观察场上情况,并迅速作出判断。如:给中锋供球之时,由于中锋多背对防守者,看不到防守者,而传球者则可以看见,故选择防守者的弱侧为落点,则中锋能安全接到球,否则相反。又如:在行进间传球时,必须根据队友的行进速度选择落点,从而做到人到球到,人球合一,最好不要出现追着接球和后退接球的情况。

  影响传球技术的其它因素:

  传球技术看似一项简单的技术动作,但做好却不容易,除了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以外还有许多影响其发挥的因素,如:时机的选择,位置的选择,节奏的控制。情绪的影响,无不在影响着传球技术的运用,所以在训练之中必须和以上因素结合起来,不断训练,不断总结,从而得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技术风格。

  传球意识是提高运动员传好球的后盾,传球意识的形成包括多方面:团队精神、观察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等,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1)运动员必须有大公无私的团队精神:
  传球是一个团队进攻的纽带,所以传球联系每个进攻队员,传球的目的就在于让时机最好的球员得分或有目的地转移球,寻找时机,归根到底就是为取胜而传球,坚决反对单打独干,错失良机,所以培养传球意识时团队精神必须放在第一位。

  (2)重视传球者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培养:
  在传球之前,传球者必须观察场上的整体情况,进而通过大胆进行分析判断,才能选择是否传球及传球的方法,路线及落点,比如在比赛中经过多次掩护出现的漏人,传球者必须观察判断到,否则错失良机。传球者要在场上保持开阔的眼界,不仅要能观察到自己的队友,而且要能观察到防守者,能判断自己的队友动向,也要能判断防守者的动向。

  (3)反应速度是传球的加速器:
  现代篮球节奏加快,篮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具有很快的反应速度,他们必须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选择适宜的动作去回答瞬意万变的外界情况,否则,他们将会贻误战机,影响技术的发挥。从观察判断到作处决定再到传球都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反应速度的培养需要教师和教练员在多年的教学、训练中对进行培养,丰富的运动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迅速作处分析选择,从而采取合理的传球。

  (4)培养队员传球的创造思维:
  现代篮球比赛场上变化万千,迅速而复杂,因此一般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不适用篮球比赛。良好的思维包括:思维的敏捷、灵活和准确,传球者通过观察分析之后,应敏捷果断的选择传球方式,若情况有变,则要马上改变对策,不可一味强行传球。首先保证传球的准确性,其次才是隐蔽性和观赏性。如:在传球前做假动作引开防守者的注意力,从而获得更好的传球角度和时机。传球意识十分抽象,而其形成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注意养成训练,即按着一个固定的模式进行,从而使队员形成习惯,最终成为动作表象。运用在球场上。但也不能一尘不变,应大胆创造思维,不断提高传球意识。

  传球这一项看似简单的技术和意识在篮球比赛中举足轻重,而传球技术和意识则需根据篮球比赛的特点、技术形成规律在训练中有目的的进行培养,从而不断提高传球技术和意识,使运动员更好的运用传球技艺为比赛添分加彩。
本文章来自篮球技术网 原文链接:http://www.ilanqiu.com/lanqiu/jiqiao/jichu/2009/1210/628.html
 
运球过肩不违例!过去有过,大约十年前了吧。目前的国际篮联和NBA都没有关于运球过肩做出相关的规则,但是要知道运球过肩往往随同着剧烈的身体碰撞,有可能造成翻腕,两次运球等违例举措和进攻犯规和防卫犯规等犯规.
还有运球过肩水平菜了点。
 
Just to remind everyone, there's no GYM this weekend.
Have a nice long weekend and enjoy your TURKEY
 
篮球技术之防守五要素

在篮球场上,进攻的目的是投篮得分,而防守的目的则相反,即阻止对手得分。记住防守的目的,是阻止对手得分,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盖帽和抢断的统计数字,抢断和盖帽只是防守的一个表现形式。在此五虎篮球专员为大家讲解下防守的五大要素:移动、身体、意识、判断、意志。五个要素是缺一不可的,而且地位相等。

第一 移动
篮球场上的进攻是运动的,进攻队员依靠自己的个人技术或球队战术进行运动作战,所以作为被动一方的防守者,受进攻队员的移动牵制,也必须移动起来防守,以盯人防守为例(因本人较少使用联防,所以本文中所有举例都以盯人防守为例),当你防守控球者的时候,你必须紧跟着防守者,不让他有突破和投篮的机会,而控球者为了摆脱你的防守,也会左右冲突和晃动,在这一点上如果防守者不掌握一定的移动技术可能会很容易地被摆脱,而当面对的是无球队员的时候,无球队员无规律的跑动则更需要防守队员的移动,要练好自身的移动技巧,只有艰苦训练,才能有所提高。

第二 身体
有关于身体在防守中的作用是很显然的,如果你力量比对方强你就可以很轻松地就合对手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如果你速度比对手快,那你就可以在移动时占尽优势,当你弹跳比对手好时,那你的空中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平时可以多煅练下力量、速度、弹跳这几方面。

第三 意识
在我看来防守意识包括防守方式的选择,和在以攻转为守的瞬间意识转换,在自己进攻完成以后或者说进攻被对方终结的时候,要迅速回到防守状态。不要在这时候还迟迟不能进入防守状态,对方便可以乘机偷袭了,当然这都是个人防守意识,另外一点就是整体防守意识,整体防守这是对于一支球队来说的,如果对方用挡拆怎么办?应该立刻换防或保持原来的盯人迅速跟上自己的人,如果队友防守的人突破了队友的防守,也有必要进行一下补防。

第四 判断
关于判断,这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这也许在当时只有零点秒的时间来让你作判断,比如说对手摆出一个三威胁动作的时候,他是投篮、传球、还是突破?要在瞬间作出判断,选择最合适的防守方法。对手投篮的时候应该怎么去干扰怎么样去封盖,这都是一瞬间的反应,判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假动作的判断。假动作是进攻队员专门对付防守的方法,有时候如果对方一个假动作要投的动作,你可千万不能轻易起跳,有时候被对手晃过去不说,更有可能落入骗犯规的圈套。对运球人的防守不应该看着对手的球、脚、面部,而是应该盯住进攻队员最不可能做出假动作的腰部,死缠着他,不给他以突破和投篮的机会。判断与意识一样,是很依靠经验的,这就需要球员在平时多用脑子思考多总结规律.这需要一定的比赛经验来积累。

第五 意志:

防守要不离不弃,坚持到底,千万不能松懈,如果你刚开始一直都防得不错,可是因为到最后几秒钟的愿意而松懈下来,结果让对手得分,这是很致命的,因为那和没防一样,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所以不管最后有多累,注意力你都得高度集中,只有坚持到最后一秒才是胜利。其实这和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本文章来自篮球技术网 原文链接:http://www.9inba.com/lanqiujishu-9973.html
 
后退
顶部